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6.11•【文号】国办发〔2019〕29号•【施行日期】2019.06.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三)突出德育时代性。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奏响教师队伍建设最强音——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
《意见》是我国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的顶层设计,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教师队伍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重点从普及层面转向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多地关注教育中的“人”。
《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强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谈及师德之于教师的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然后才能通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能力,真正实现以身作则、以德施教。
”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新闻·新闻视点主持人:吴秀娟E-mail:1755182605@奏响教师队伍建设最强音———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本刊记者︳吴秀娟2018·2C ·12新闻视点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字〔2017〕6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字〔2017〕6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精神,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落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大班额基本消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
二、主要措施(一)合理规划和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
1.大力扩充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各地要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由教育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城市、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化,须征得同级教育部门同意。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文本刊记者Focus·关注本期特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日前,教育部、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举措,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情怀、有担当、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鼓励书记、校长一肩挑。
做好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化社会实践参与,引导乡村教师真正深入当地百姓生活,通晓乡情民意,增强教育实效。
厚植乡村教育情怀。
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充分融合当地风土文化,跨学科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引导教师立足乡村大地,做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培育乡村教师爱生优秀品质,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学生。
引导乡村教师通过家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注重加强与家长交流沟通,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注重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二、创新挖潜编制管理,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创新乡村教师编制配备。
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新课程改革、教育扶贫等情况,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对民族地区、寄宿制、承担较多教学点管理任务等的乡村学校,按一定比例核增编制。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
挖潜调整乡村学校编制。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16•【字号】粤府〔2021〕55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府〔2021〕5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学校:现将《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教育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8月16日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聚焦问题、补齐短板,推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和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力争用15年时间,解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全省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跨入国内先进地区行列。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新强师工程”和对口帮扶,重点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并向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倾斜。
到2025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到2030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与珠三角地区差距明显缩小;到2035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校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大体相当。
2.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
加强统筹协调,增加政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公办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建设,倾斜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公办学位建设。
到2025年,全省新增33万个幼儿园公办学位、375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和30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到2030年,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09.09•【字号】内教发展〔2023〕208号•【施行日期】2023.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厅机关有关处室、有关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现将《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有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督促盟市教育部门,细化工作举措,抓好任务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23年9月9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分工一、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深刻认识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适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
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
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自治区制定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盟市、旗县(市、区)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将学生上学路径和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改造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任务,2025年底前改造到位。
(发展规划处牵头,基础教育处、财务处配合)二、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自治区通过教育转移支付继续加大对学位严重不足的中心城区和办学水平较低地区的支持力度。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1.22•【字号】粤府办〔2017〕67号•【施行日期】2017.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粤府办〔2017〕6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城镇幼儿园、中小学学位不足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以城镇住宅小区、城市发展新区、老城改造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集区、产业聚集区、商业区等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确保满足适龄儿童及学生学位需求,切实消除大班额。
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98%以上和92%以上,各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到95%以上。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幼儿园保教品质,建成更多条件良好、管理规范、科学保教、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园。
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成更多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科学、信息化水平高、师资队伍优良、学生发展全面的现代化义务教育学校。
二、主要措施(一)增加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
1.科学测算学位需求。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要以城镇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千人学位数分别不低于40座、80座、40座为标准,统筹考虑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对区域内未来5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开展科学预测,对城区、乡镇等区域尤其是城区的新增学位需求和缺口情况进行分年度、分学段全面测算,列出需求清单,作为教育基础设施分期规划建设的依据。
教育部为教师减负
教育部为教师减负老师们,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又有一系列大动作!12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近日出台的多个和老师息息相关的政策。
其中包括: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及中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就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出台的有关政策。
这些都是为了落实去年年初中央下发的4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而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发布会第一时间对这些政策一一进行解读,一起到现场看看↓↓↓《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有关情况如何?一起听教育部教师司司长任友群的解读↓↓↓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
就教育系统来看,教师负担过重一直是舆论较为关注的问题。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中小学教师减负这个制度性文件,正是贯彻中央为基层减负精神、回应基层教师负担过重呼声的重要举措。
文件从提高认识、协调规范监督检查评议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报、中小学教师转岗借调、加强组织领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20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减负、如何减负、减负的重点是什么、谁来减负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减负教师的主业是教书育人。
给教师减负,实际上就是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去,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
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怎么来减负教师不合理负担是多年积累造成的,有一定的复杂性。
文件从老师们反映比较强烈的不合理负担入手,提出了减负的路径。
首先,分类治理,从源头上查找教师负担,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
其次,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避免“一刀切”。
对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考--教育管理论文
对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考字数:2691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3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包括学生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以及教育资源保障三个方面。
传统育人方式存在分数至上、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亟需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及优化师资队伍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关键词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我国当前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人们的教育需求发生质量的转型,“过去人们是想上学,现在人们想上好学”[1]。
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国家致力于育人方式的系统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不仅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还贯通教育世界、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同时,普通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对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重视。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为当前乃至未来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实现育人目标的具体方法角度来理解育人方式的,这是一种狭义的解释,很难形成有关育人方式的整全认识。
比如,有学者提出育人方式就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3]。
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组成育人方式的一个部分。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育人方式更需要赋予丰富的涵义,需从更广义的角度予以理解和作出解释。
一般而言,方式常指言行的形式和方法,受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如此,育人方式指的是一种培养人的形式和方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5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5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师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健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
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
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每3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
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并到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2.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年级学生数达到标准班额数的,仍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44号)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核定编制;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小学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教职工的标准核定编制。
承担示范、实验、双语教学任务的中小学,举办民族教学班或有寄宿学生的中小学,安排教师脱产进修、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学,承担教学点管理任务的乡镇中心小学,以及育龄女教师较多的中小学,可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增加教师编制。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以商丘市为例
商丘市委编办充分发挥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 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 进这项重大改革,进一步统筹党政机构职能,不 断强化优化党对重大工作的管理。
(一) 健全完善了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 机 制 。 党 的 十 九 届 三 中 全 会 通 过 的《中 共 中 央 关 于 深 化 党 和 国 家 机 构 改 革 的 决 定》, 把 坚 持 完 善
(一) 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体制机制。商丘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脱贫攻坚重要论述,认 真学习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面对“三 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立足 职能任务,对标对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精 心谋划、主动作为。一是积极调整、持续完善党 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对农村工作
理、限期办理。五是建成用好应急管理平台。商 丘市将基层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纳入应急 管理,使应急管理工作与基层其他相关各项工作 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便捷、灵敏、快速、高效应 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按照“分 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辖区内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履行 防灾减灾救灾职责。
2021·05 行政科学论坛 13
百年党建
的领导责任。该市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小组牵 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把党管“三农”工作的 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围绕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任务,因地制 宜调整优化职能和机构配置。在具体工作中,该 市重点加强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的相关职能,深化农村改革、加强乡 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职能、加强乡村振兴政策研 究 ; 科 学 配 置 乡 镇 关 于 强 化 服 务 “ 三 农 ”、 促 进 乡村振兴的机构职能,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巩固 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 用。三是用好“减县补乡”政策,保障“三农” 人员编制配备,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和 “三农”领域倾斜。教育方面,该市不断完善农 村中小学教师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加大教职工编 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置,从基础上解决农村中小 学教师短缺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统筹发展。 公共卫生事业方面,该市支持各县(市、区)盘活 用好乡镇卫生院现有编制资源,提升基层公共卫 生和公共服务救治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 务,稳妥有序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20年关于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的报告(精品范文)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关于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的报告我市已进入机构改革组织实施阶段,各涉改部门严格按照机构改革总体计划安排,按部就班、稳妥有序推动改革方案落实。
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一)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组织合力。
市委及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机构改革协调小组。
严格按照市委动员部署要求,严把关键环节及时间节点,研究部署改革任务,明确机构改革期间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职责分工、运行机制及工作专班。
健全工作报告制度,每周汇报工作进展,每月汇报工作落实情况,市委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及要求。
(二)摸清改革底数,做好预案统筹。
建立机构职责、领导职数、人员编制调整三本台账,形成改革路线图、机构设置图表、改革前后对照表、设置预案情况分析及建议意见等10余项专项支撑材料。
按照市县机构改革整体时间节点,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形成《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方案》,详实制定具体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严格照图施工。
结合我市机构改革实际,统筹考虑领导职数核定与编制分配,并逐一拟订出各涉改部门职数编制框架,作为涉改部门班子配备、转隶组建和制定“三定”规定的基本遵循。
(三)抓好动员部署,启动组织实施。
根据批复方案,在2019年1月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机构改革各项组织实施任务,安排部署各涉改部门开展转隶组建、“三定”制定等重点工作,印发《党政机构职数编制框架建议方案》《市级部门机构和人员转隶的实施意见》《事业单位调整工作方案》等10个机构改革一揽子配套文件,确保机构人员迅速到位开展工作。
组织开展各涉改部门开展机构组建、人员转隶、“三定”制定等培训工作,成立3个联络组,分别负责指导联系各涉改部门,收集涉改部门在组织实施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研究、及时反馈。
二、工作成效(一)机构设置更加高效。
一是严格刚性约束,严格对标对表市级统筹全市机构设置,未在限额外设立机构。
“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深远意义及实施建议
“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深远意义及实施建议内容摘要: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更是国计民生长远之国策。
教育是国之重器,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乎孩子健康成长。
针对目前教育存在的中小学作业负担重,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及校外机构的无序发展和资本化运作,国家果断出台政策,以雷霆之手段治理教育乱象,将教育回归与本真。
本文从“双减”的时代背景、深远意义、实施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述,我作为一名一线在职教师,希望与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教育中去。
关键词:双减政策时代背景深远意义实施建议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双减”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绳,《意见》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等。
这些话语可谓严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应该考虑人的发展,而不是作为挣钱的手段。
学校教育要坚守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为国家育才,时刻提醒育人的初心,坚持立德树人。
针对《意见》中指出的以上问题,教育部有关权威负责人提出将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等思路推进“双减”工作。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同时,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教育部颁布的“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减是减少校内作业,二减是减少校外补课。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近年来,我国公办幼儿园事业发展迅速,为广大适龄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然而,与此同时,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旨在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公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职工队伍的建设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当前,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存在一定程度的编制不足、待遇偏低、培训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办幼儿园发展的瓶颈。
因此,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体制机制的必要性1.创新编制管理:根据公办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保障教职工的基本权益。
2.完善招聘制度: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招聘机制,选拔优秀教职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3.优化薪酬待遇: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相挂钩的薪酬制度,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水平。
4.强化培训与激励:加大对教职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质量,激发教职工的职业发展潜能。
三、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措施1.强化师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提升教职工待遇:完善薪酬制度,确保教职工的待遇水平,提高队伍稳定性。
3.加强职称评定:建立健全教职工职称评定体系,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优化管理体制:简化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实施与监督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
2.加强监督检查,对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公开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教师总量不足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困境之一。
为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资源需求,教育部近日出台新政策,推进创新编制配备,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难题。
教育部表示,当前我国教师总量不足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总量仍然存在缺口,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校只能借调临时工、兼职教师等方式填补教师空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育部决定全面推进教师编制配备工作,重点实施以下几项措施:一是优化教师编制。
教育部将根据各地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对教师编制进行分省区域调整,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将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数量;对于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将减少教师编制数量,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是完善教师配备政策。
教育部将根据学校类型、规模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师配备政策。
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将适当加大教师配备比例,并对教师给予相应的津贴和补助,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前往这些地区任教。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和流动。
教育部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之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通过跨地区、跨学校的教师流动,将有助于解决一些地区的教师资源不足问题。
四是优化教师管理体制。
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保障教师权益,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述新政策的出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肯定。
有专家表示,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改善我国教师总量不足的现状,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生活保障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也有一些人对新政策提出了质疑和担忧。
他们认为,教师总量不足的情况并非简单的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流失和分配不均衡。
除了加大教师编制数量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鹤壁市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鹤壁市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信息化、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推动高等教育突破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水平。
积极推进本科院校建设,推动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建成独立设置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加快河南中医药大学鹤壁教学基地建设;以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基础,建成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推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
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着力点,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教育多样特色。
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义务教育提标提质量,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学,县域内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争取解决“大班额”问题。
统筹布局中心城区和县域基础教育资源,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体系,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消除“乡村弱”“城镇挤”突出问题。
加快老城区学校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解决新老区学校发展不平衡问题。
到2025年,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验收。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创特色,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建设一般高中特色学科,全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形成一批特色优质普通高中。
全面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开设选修课,开展走班制教学,适应高考制度改革需要。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形成与鹤壁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融合、德技并修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坚持学历培养与技能培训并重,开展“订单式”“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教材开发,构建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设置调整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和效能优化。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龙源期刊网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9年第03期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中新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将推进创新编制配备,努力解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任友群介绍,针对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突出问题,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努力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加大统筹调整力度,推动教师按需合理流动。
任友群介绍,根据中央精神,各地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
如山东实施5%的教师机动编制政策,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学科教师。
安徽、山西、黑龙江、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推行周转编制制度。
辽宁、吉林等地研究制定或修订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
云南2018-2020年每年通过调剂编制、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1.35万名。
河北雄安新区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统筹使用本地教职工编制。
教育部在云南设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考点云南教育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决定在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考点,旨在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质量监测,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有关部门在招生、招工、人员任用等过程中评价应考者的汉语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是教育部结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点,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主要考查应考者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包括应考者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
考试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四个项目,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证书分为笔试等级证书和口试等级证书两种。
教育部部长:目前德育仍存在“软、浮、虚、乱、散”问题澎湃新闻网消息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
A.省级统筹
B.市域调剂
C.以县为主
D.动态调配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
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园人员配备规范、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
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
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1091时事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