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土壤里有什么

合集下载

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什么
•看到:上层是砂子,下 层是细土
•说明:土壤里有沙子和 黏土
读一读:小资料
•地面上死亡的动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 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腐殖质 烧糊后会发出糊臭味。腐殖质能够保持土 壤中的水分,同时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 要的养分。
观察四: 把土放在火上烧,你闻到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 么?
• 闻到:糊臭味 • 说明:土壤里面含有腐 殖质
温馨提示:
• 土壤覆盖在地球表面,它是动物、植物和人类生 活的“家园”。土壤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地球上能被 人类利用的土壤资源是相当有限的,仅仅占到地 球表面的十六分之一。
•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总量丰富。但是由于可利用 的土壤资源较少,加上人口众多,土壤资源的人 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谢谢大家
思考:
• 土壤资源如此珍贵,我们该如何保护土壤呢?
知识小结: 实验方法
用手捏
土块放进水里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湿湿的、软软的 土壤里含有水分
有气泡冒出
土壤里含有空气
搅拌静置 火烧土壤
上层沙子,下层 土壤里含有沙子和黏质
……
1、土壤里有水、空气、沙子、 黏土、腐殖质和矿物质等成分。 2、土壤是动物、植物和人类赖 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十分珍贵, 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土壤里有什么
观察一: 用手摸或者捏土壤,你感觉到什么?说明 土壤里面有什么?
•感觉到:湿湿的、软软的、粘手 •说 明:土壤里面含有水分、糯的东西
观察二: 把土块放进水里,你看到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 么?
看到:有气泡 说明:土壤里面有空气
观察三: 对放进水里的土快进行搅拌,静置一会,你看到什 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土壤里有什么》说课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土壤里有什么》说课

《土壤里有什么》说课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版人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和岩石》中的第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是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土壤和岩石》,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学生通过对土壤的初步观察和对土壤成分的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观察,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得出结论,了解土壤的一些特征和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经常接触土壤,对于土壤是熟悉的,但在玩耍的同时可能从来没有细心的观察过土壤,没有深入的思考过。

因此,也可以说他们对土壤又是陌生的。

但是他们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能激起他们对土壤的研究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

3、知道土壤资源对植物生长、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土壤资源意识。

4、具有探究土壤的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出有效的实验方案作为本课的。

五、说教学法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接着让学生亲自看、闻、捻、观察认识土壤的特点和一些成分,然后用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诱”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知道了土壤的成分。

可以说“动手做”是本课的灵魂。

本课看似内容较多,为此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土壤,并做好采集记录,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学技能的训练,即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精心设计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课堂的每个环节。

三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

三年级科学《土壤里有什么》

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由黏粒、沙粒、腐殖质、空气和水等多种成分组成2.腐殖质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时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3.土壤按质地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种类型。

4.沙质土比较疏松,透气性和渗水性好,比较适合(西瓜、花生、仙人掌、薯类、芝麻)等植物生长;黏质土具有一定的黏性,透气性和渗水性差,但是保肥力强,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壤土的透气性和渗水性较好,能够保水、保肥,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的,呈浅棕色;∙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呈棕色或红色;∙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颜色一般较深。

5.土壤里有什么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答:土壤里的腐殖质、沙粒中含有的矿物质、空气和水。

6.观察土壤我们有哪些发现?①肉眼,新鲜土壤有水分,小石子,动植物残体。

②放大镜: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砂粒,粉末状微粒。

7.把土壤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且玻璃棒搅拌后,会有什么现象?答:刚开始水会变浑浊,并冒出许多小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一段时间后,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水,下层为土壤,最后水会慢慢变清。

搅拌时水会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水面漂浮植物残体等杂质,水中土壤分层,上层的颗粒较小是黏土,越往下颗粒越大,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8.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时盖要注意什么?答:需要注意的是玻璃棒应顺着一个方向缓慢搅拌,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9.加热土壤要注意什么?会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答:加热土壤时,不要触碰热的物体。

会发现加热时烧杯壁上有水渗出,说明了土壤中含有水分。

继续加热会闻到一股焦糊味,且土壤的颜色会变浅,这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10.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作用?答①腐殖质: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

②腐殖质特征:腐殖质烤糊后会发出糊臭味。

③腐殖质作用:腐植质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时还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中有什么
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肉眼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土壤湿润、有捻不碎的小石子、 草根 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粉末状 的微粒
放大镜
土壤颗粒的分类
地质学家为了分清颗粒就根据它们的大小取了自己的 专用名字,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 ,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 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 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 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 混合体现象?
把土块放入 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 中有空气 水中 用小棒搅拌 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
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静置一段时 水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 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 间后
沉积物最 上面一层是黏 土,用小棍挑 一点在手上涂 抹,感到黏滑、 细腻,其次是 沙粒,越到底 下颗粒越粗, 漂浮在水面上 的是植物残体
直径>2毫米 直径<2毫米 直径<
1
毫米
直径<
毫米
16
沉积实验
• 把干燥的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 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彻 底,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 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 再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沉入水 底的泥沙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这样?( 边观察边记录) 。

三上科学第九课-土壤的成分,小学科学知识点

三上科学第九课-土壤的成分,小学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第9课土壤的成分1、土壤里有沙、黏nián土、空气、水、腐殖质fǔ zhí zhì等成分。

2、土壤里的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3、把土壤放在手中捻一捻niǎn,感觉有点湿,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4、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5、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水面有漂浮物说明有腐殖质6、土壤沉淀chén diàn在水底的是沙和黏土等,底层的颗粒大,上层的颗粒小。

7、火烧土壤有焦糊味,说明有腐殖质燃烧,玻璃片上有水珠说明土壤里有水。

8、酒精灯的组成:灯壶灯芯灯帽灯芯管9、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取下灯帽,扣放在桌面上(2)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10、酒精灯的火焰yàn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

11、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反思。

12、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3、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答: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垃圾侵蚀qīn shí、喷洒农药、滥伐làn fá森林、过度开垦、毁田烧砖等。

14、在土壤中经常可以看到蚯蚓,它们的存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15、土壤是怎样形成的?答: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又经过漫长时间,在生物作用下,就会形成土壤。

基础达标及答案:(1)判断①土壤中的沙和黏土是一个整体,无法分开。

(×)解析:根据对土壤颗粒大小的认识,沙比黏土的颗粒大,可以选用合适的细筛来分离。

②土壤中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小的生物。

(√)③土壤是由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变成的。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及意图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及意图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及意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 .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放大镜、标有1、2的烧杯、装水的烧杯、牙签等,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壤?俗话说,百物土中生,还有句谚语说,口饮的清水如玉液,脚踏的土地如黄金,人们把土壤看得这么珍贵,土壤里到底有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土壤,去探究土壤里有什么。

(板书课题)二、猜想科学需要大胆的猜测,根据你们在采集土壤过程中的发现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大胆的猜一猜,土壤里可能有什么?二、小组合作,制订实验方案师:同学们,你能验证这些猜想吗?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验证呢?生:观察、实验。

师:观察法是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时经常用到的方法。

科学家在观察时,对每个细节都不会放过,有时一个细节会引出一个伟大的发明。

老师要提醒大家,观察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在整理时可以进行分类,把属于一类的写在一个圈里。

同学们交流观察所得。

师:同学们经过观察,发现了土壤的一些组成成分。

除了观察法,我们还可以设计实验来进行研究。

《土壤里有什么》科学教学反思(5篇)

《土壤里有什么》科学教学反思(5篇)

《土壤里有什么》科学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土壤里有什么》科学教学反思《土壤里有什么》科学教学反思《土壤里有什么》科学教学反思一、一条主线贯穿整课本节课以“土壤里有什么”为主线展开对土壤的研究,通过观察“土壤里有什么”,设计实验验证“土壤里有什么”,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腐殖质、砂、粘土、无机盐、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设计了几个大的环节:1、观察土壤:土壤像妈妈一样养育了许许多多的的动物和植物,那么她是用什么来养育他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先来观察土壤。

2、借助水来研究土壤:我们知道了土壤的成分,下面继续研究土壤,怎么研究呢-----借助水3、借助火来研究土壤:除了用水研究土壤,我们还可以用火来研究--给土壤加热会怎样呢?4、学生尝试总结:土壤是一种怎样的物质(混合物)?二、两种实验展开探究本节课我设计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研究当中,力求让孩子们对土壤的每一种构成成分都有一种直观的、准确的、全面的认识。

(一)分组实验1、观察土壤:土壤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要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观察一下,所以我就让学生尽早的去接触土壤、观察土壤,这里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⑴把土壤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⑵用镊子把发现的东西分类放成几小堆。

2、设计实验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学生观察到土壤里有腐殖质、砂、土,老师启发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土壤里还有什么?(水、空气)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里有水、空气吗?(二)演示实验验证腐殖质、无机盐的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观察和交流,也考虑实验安全性(验证无机盐的实验,玻璃加热后很容易爆裂),我设计了演示实验。

三、三维目标全面落实在科学课堂上我们除了要落实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也要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下第10课《土壤里有什么》ppt-课件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下第10课《土壤里有什么》ppt-课件

沉积物最上面 一层是黏土, 用小棍挑一点 在手上涂抹, 感到黏滑、细 腻,其次是沙 粒,越到底下 颗粒越粗,漂 浮在水面上的 是植物残体。
精品模板
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 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多观察、多吃苦、 多研究学识是不断深化人的精神,三字经说过“自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看来我国在很久以前就非常注意教育,教育是 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标准,人是在失败中长大,每 一个名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寒窗苦的读圣贤书,既然我 们没在哪社会而感到高兴,既然古人为我们创造知识何必不去 珍惜古人的汗水。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 课件:/k 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历史课件:www.1pptFra bibliotekcom/kejian/lish i/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在等待过程中把部分土壤放在
培养皿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
灼烧,能闻到什么气味?说明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 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 一步骤看到的现象。阅读此资 料后开始动手操作。
植物的叶、根和茎是 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能穿破坚硬、紧密的土 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 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残细 体菌
分 解 动 物 、 植 物
为什么说土壤是地球 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土壤为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 息地和必须的养料;生物使土壤更丰 富;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 进入土壤,更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 的生长。土壤和生物有密切关系,土 壤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 料来源。

土壤里有什么-植物生活的土地精品系列推荐

土壤里有什么-植物生活的土地精品系列推荐

2. 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 土和木 为主要 材料的 中国古 建筑留 存至今 的并不 多,以 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 这种建 筑的实 物。
3. 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 发达, 一直到 明清时 代,在 技术条 件完备 且有需 求的 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

4.多样性意味着差异,我国的民族多 样性决 定了以 民族为 载体的 文化的 多样性 ,这种 文化的 多样性 也意味 着各民 族文化 的差异 。
A、给植物提供盐分 B、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C、分解动物、植物残留体
土壤中有什么
5.可以用来烧制砖块的是( C )。 A、沙砾 B、沙 C、黏土
6.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 A )。 A、沙砾 B、沙 C、粉沙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
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 2.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 3.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少。(× )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 5.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 6.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 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
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会有什么呢?
鼠妇
土元 地鳖
蝼蛄
蚯蚓
蚯蚓能穿破坚硬、紧密的土壤,使植物的根 更容易鼠 在 土 壤 中 筑 窝 。
穴 居 动 物 , 如 老
蜗牛和甲虫靠腐 烂的生物为生。
细 菌 分 解 动 物 、 植 物 残 体

11.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 开先哲 时贤的 成果另 起炉灶 ,而是 要站在 前辈的 肩膀上 一步一 个脚印 地前进 ,并努 力超越 前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土壤里有什么【教案设计】于爽【单位】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展示了一幅小学生大美丽的大自然中采集土壤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的基本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为课堂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只有两个活动,活动一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前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土壤里的情况进行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大致的了解。

活动二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

土壤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物质,不少学生玩过土壤,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本课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为主要的目的。

通过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自由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观察土壤。

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根据情况拿到课堂上来进行。

拓展活动是让学生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让学生把课上的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转为课下对土壤形成的研究,让学生对土壤继续研究下去。

课前准备:让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描述:一、播放视频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提出问题。

(播放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并配以相应的语言)土壤妈妈养育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呢?(板书课题)2.学生猜测。

(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课前,学生已经历过自己去采集土壤的过程。

因此学生的猜测有些就是自己的观察所得。

有的是学生的推测。

如果有的学生提到有动物尸体,可能有的学生会质疑早都烂没了,这时教师适当解释:动植物在土壤中腐烂以后形成的物质叫腐殖质,它在燃烧时会有一种烧糊肉的气味】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1.设计研究方案。

这是大家的想法,土壤的有些成分,我们通过观察的方法就知道了,可对于有些成分,有的同学还持有不同的意见,土壤里是不是真的这些东西呢?你能利用你面前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想法吗?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出你们最想知道的内容的研究方案。

(学生合作设计方案)【老师已经给学生准备了教师准备的土壤、铁盒、烧杯、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滴管、玻璃片、及学生自己挖的土壤等实验材料。

根据材料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通过烧土壤的办法试试是不是有腐殖质;通过把土壤放到水里的方法看是不是有空气的存在。

对于砂、黏土和无机盐等成分的研究方案学生可能会根据书中插图的提示也设计出来。

也可能设计不出来。

如果学生想不到也不要强教给学生。

在实验探究时,指导学生去进一步的进行实验研究。

学生设计的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必须给予肯定和鼓励。

如水分种成分的探究,有些可能直接摸,有的可能加热,有的可以放在纸上挤压等。

】2.交流设计的方案。

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交流)【对于学生说的不恰当的、不严密的地方,可让学生加以补充说明,如果学生说不到的,教师可适当补充,在这儿师生要一起把实验方案设计的明明白白。

】同学们真棒,想到这么多方案。

如果现在就开始研究,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或强调)【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此实验活动大约需要10-15分钟。

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组同学能扎扎实实地进行完自己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现象的同时,也会有其他的发现。

这些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如,学生在对土壤加热时还可能会看到有“热气”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的存在。

对于没有设计出洗沙这个方案的小组可引导学生观察静止后的泥水,沉淀下的泥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用手捏一下上层的泥和底层的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土壤中有沙和黏土的成分。

对于没有设计出研究无机盐方案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得出土壤中有溶于水的物质这样的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解决学生随机发现的问题。

】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都研究好了吧,现在就请各小组来展示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如果有不同意见,等他汇报完了你可以再来补充。

(学生汇报,对于汇报中精彩的、值得肯定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及实验结论,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在简单汇报自己的做法后重点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自己得出的实验结论。

时间允许尽可能让每组都到台上进行汇报。

最后全体师生汇总交流的结果。

】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土壤里有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

土壤的成分可真丰富,它就像一位母亲,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它无私地奉献着,那我们应该为土壤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那我们面前这些土壤怎么处理呢?(学生自由回答)三、引导学生拓展活动,把课堂研究拓展到课下说得真好,有了我们这些小卫士,相信土壤妈妈一定会越来越美丽。

这么富饶的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想)你可以搜集、查阅相关的资料,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做成资料卡。

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老师帮忙。

【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把课堂的研究拓展到课下,激发学生自己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同时也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甩给学生便什么也不管了。

】体会与反思本课是《土壤和生命》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自由活动作为了一个课前的准备,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土壤,学生通过采集活动的亲力亲为,先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对土壤的感性认识。

比如说从哪里采集的?土壤上面有什么?土壤里面有什么等。

虽然教师还没有提出探究问题,但学生却通过采集活动,为探究做了心理、材料、经验、感性等多方面的准备。

2.教学时,教师再提出“土壤里有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再是简单的观察到的东西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推测和想象。

这样就达到了启发学生深层感知土壤目的,与上一环节不同的是探究目的更加明确。

探究的方法也不再是单一的观察,而是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到的现象和研究的收获是探究教学重要的内容,也是探究教学的重点所在。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交流时收获就越大。

如有的学生把土壤放到了水中,就看到有很多的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大量的空气存在。

也有的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对比实验,把松散的土壤和结实的土壤分别放入水中,发现松散的土壤比结实的土壤冒出的气泡要多很多。

这位同学在交流时就说到了我终于明白农民伯伯为什么每年都要松土了。

就是一些无意间的发现也要给予肯定。

只要激起孩子们那颗发现之心就是成功的。

这样大家一起交流的时候,本组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许多惊喜和收获,别的小组的学生也能从中了解到同伴的想法,并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好的思维方式。

对学生的回答和叙述及时的表示肯定,这使学生更加放心大胆,敢于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呈现在课堂上,这才是学生在课堂上最精彩的发言,这才是真正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课,!本课教学,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作为探究伙伴,教师参与到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

2.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现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3.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借助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同,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达成共识。

本节课在实施中也有几点令人遗憾的地方:1.实验小组活动过程中,所谓“好”的学生掌握着设计、操作实验的权力。

看起来小组活动既能设计、操作实验,又能通过实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发现。

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这部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2.组中的交流、合作不够。

不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没有很好达成共识,出现了你研究这个内容,我研究那个内容的现象。

3.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实验需所需器材了解不够,进一步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方面的不足。

4.需要提示的是在没有泥土的城市里或土壤种类不全的地区,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准备好土壤的样品,供学生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