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9年3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5.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
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
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26.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
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
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
这反映了,唐朝A.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社会阶层日益固化C.士族势力逐渐削弱D.官僚体制渐趋成熟27.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
”这说明唐宋时期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3.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4.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5.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7.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2019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钟,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A. 破坏性严重B. 是生产的相对过剩C. 持续时间长D. 加剧各国之间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可知,这25年中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
这反映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AC项是B 项的表现,D项是B项影响。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名师点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
2、特点: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破坏性严重。
3、影响:⑴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⑵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速15%—20%。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正文Word版含答案
单元小卷(九)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它表明“一五”计划时期()年份投资额(亿元)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1953年34.6855.7638.361.71954年43.8755.2044.355.71955年60.0240.3459.840.21956年85.1270.1654.845.21957年79.1064.2255.244.8“一五”时期302.79285.6851.548.5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小型工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C.大中小型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当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工业倾斜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3.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确立。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D.形成了稳定合理的经济结构4.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
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5.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此期间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潍坊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1)特点:处于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专业化市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生联系;自由雇工增多。
(任写4点4 分)(2)状况:内阁制度趋向完善;(2分)内阁权力扩大,但受司礼监牵制。
(2分)。
态势: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君主专制日益强化(4分)27 (1)变化:贸易地位下降;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但发展速度不及上海;居民群体社会构成日益多元化。
(3分)主要原因: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广州城受到了破坏;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了以前通商时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传统手工业衰落;西方国家投资重点的转移,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对广州的影响加深。
(答出三点即可,3分)(2) 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4分)(3)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
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
(4分)28.(1)宋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对外贸易发达。
(3分)明清: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实行一条鞭法,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高产农作物大量引进,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2)不同:中国古代的商业革命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自然经济仍然是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手工业和江南地区;虽然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但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推动社会向近代转型。
(3分)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分)29答案(1)新航路开辟,国际贸易发展;荷兰逐渐成为“海上马车夫”:海外贸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政府的支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时间 合计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1912 年 100
49
23
28
1931 年 100
46
23
31
1936 年 100
46
24
30
1947 年 100
42
25
33
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2.1854 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收入上缴给中央政府而不 归各省掌握。1894 年的关税比 1864 年增长了近 2 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 1/7 左右上升为 1/4 左 右。此举反映了
1992 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
1992 年 中 共 十 四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
大
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9.1962 年同 1960 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17 个百分点。重工业产 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 4.7 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20.下图是 1978 年 12 月、1997 年 8 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反映了我国工 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A.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9.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 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经 义三道,这次考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
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7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以孔子为表征符号的中国哲学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哲学的一些基 本 理 念 如 “ 道 ”“ 理 ”“ 太 极 ” 和 “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 的 辩 证 方 法 被 西 方 哲 学 家 看 作 是 “ 纯 粹 理 性”“绝对理念”“自然法”“自然神论”“无神论”“唯物论”“正反合”“两极相逢”“有机论哲 学”等等,在欧洲思想文化土壤里经过欧洲化的改造成为 17 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孕育的重要元素,继而又 成为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精神资源。欧洲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魁奈等人 都对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十分着迷,以致造就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入、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 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 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 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 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 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 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 法维新。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在思想学术界不绝于耳。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上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 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2.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这主要反映出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
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B.在法律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C.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D.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如行为端正,得继续任职,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得到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
这一规定A.体现了联邦政府的高度集权性 B.暴露了宪法表面民主实则专制的虚伪性C.维护了司法机关所必需的独立性 D.满足了统治者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愿望5.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
2019届山东潍坊潍坊中学高三上期自主命题期末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潍坊潍坊中学高三上期自主命题期末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
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2. “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
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秦始皇创立了郡县制 B.汉高祖废除了封国制C.秦汉制度的本质相同 D.汉制是对秦制的否定3. 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
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
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 )A.道家的无为而治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4.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
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5.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A.民众利益至上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行贵族政治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6. “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象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
”这表明( )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7. 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
2019-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 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 页,满分24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 I 卷(必做)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此后,再涂写其余答案标号。
2.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0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9.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志》中记录了一副春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春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时期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时期的财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时期的封建固执派D.辛亥革命时期的财产阶级革命派10.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以下议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敬帝国主义文化”。
你以为这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议论是A.非理性的B.完整错误的C.片面的D.中肯的11.以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应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添率的变化状况B.人口增添率的变化状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目的变化状况D.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化状况12.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以为,欧洲近代初期的文艺中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发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度。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保证了代议制的逐渐成立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宽泛接受D.促进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13.19 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光阴,结果欠债累累;一个年薪 100 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行贿 5000 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达,有了钱就在自卑驱遣下拼死讲排面” 。
这最能表现出A.工业革命引起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致使英国政治更为杂乱C.工业革命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动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讲堂笔录,此中遗漏的知识点应当是A.挣脱苏联的经济制裁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15.某学者把苏联(俄 )二三十年月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此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斯大林模式确定16.历史老师把地区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色归纳成右边的表格。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高三年级历史综合测评卷 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2月份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
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
这反映出当时A. 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 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C. 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 山东诸国实力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说明诸侯不再统一尊奉周天子为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周天子的地位下降,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开始瓦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反映出诸侯之间的矛盾逐渐紧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诸侯国的势力强大,故D项排除。
2.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
由此可知A. 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 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 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 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家的大一统使中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国家的大一统对于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故B排除;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中国人的终极诉求是长期维护国家统一,D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1月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高65级考前模拟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 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材料不能说明清初 A.皇权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牵制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2.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主要说明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持这一观点的人物是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黄宗羲4.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四书章句集注》C.《清明上河图》 D.王祯《农书》5.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渎神和腐化青年”而受到审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
苏格拉底的朋友劝他最好逃离雅典,他的答复是:“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他平静地接受了死刑。
材料表明A.雅典民主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B.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雅典民主程序缺乏公正6.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
2019届山东省潍坊市潍坊第一中学高三2月(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2月份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
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
这反映出当时A. 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 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C. 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 山东诸国实力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说明诸侯不再统一尊奉周天子为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周天子的地位下降,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开始瓦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反映出诸侯之间的矛盾逐渐紧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诸侯国的势力强大,故D项排除。
2.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
由此可知A. 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 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 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 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家的大一统使中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国家的大一统对于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故B排除;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中国人的终极诉求是长期维护国家统一,D 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2019、 1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1至4页,第Ⅱ 5至 8页,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 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 )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而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 “同姓不婚, 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
以下 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 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 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A. 在处理个人财产上不够完善B. 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C.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D. 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3. 《世载堂杂忆》载: “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
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 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
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
”这说明太平天 国A .逐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B .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C .大多将士参加革命是迫于生计D .在占领武昌之后产生战略分歧4. 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
这种用法 最早可能出现于A .戊戌变法后B .辛亥革命后C .新文化运动后D .新中国成立后5. 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 主要表现为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充分,奠定 了物质基础②在阶级社会无产阶级的斗争推动历史发展③先进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革命 成功的关键④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③④6.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 “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 特别注意保卫 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 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周末试题(含解斩)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周周末试题(含解斩)(考查范围:必修1政治史)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题号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更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 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 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这一信息,可以推测这样的事情应该确实存在,而并非杜撰,所以A说法错误;B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发展海外贸易应对外进行商品输出或是资本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利,但在材料中讲的则是为了获得食品和劳工而付出了钱财,这不能说是发展海外贸易,所以C项可以排除;材料反映了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民众给英国侵略者提供帮助,这说明了当时中国的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因此本题选D。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这种转变反映了A. 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B.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 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开始了,所以A的说法并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材料的内容并没有反映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B项的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相符;D项说法夸大了材料的影响,可排除。
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列强侵略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应对措施,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所以本题选C。
山东潍坊第一中学2019高三12月抽考测试-历史
山东潍坊第一中学2019高三12月抽考测试-历史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以下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B.小农经济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D.宗法制度的影响2.自18世纪开始。
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国会负责,若国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职,届时国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
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开创了什么制度的先河A.君主立宪制B.代议制C.责任内阁制D.政党制度3.“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上述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以下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以下是四位同学在评价李鸿章及其领导的洋务运动时得出的不同结论,各结论所表达的历史史观依次是①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机器大生产的第一步。
②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③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也引发了社会风气的新变化。
2019届山东潍坊潍坊中学高三上期自主命题期末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潍坊潍坊中学高三上期自主命题期末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
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2. “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
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秦始皇创立了郡县制 B.汉高祖废除了封国制C.秦汉制度的本质相同 D.汉制是对秦制的否定3. 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
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
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 )A.道家的无为而治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4.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
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5.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A.民众利益至上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行贵族政治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6. “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象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
”这表明( )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7. 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钟,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A. 破坏性严重B. 是生产的相对过剩C. 持续时间长D. 加剧各国之间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可知,这25年中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
这反映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AC项是B项的表现,D项是B项影响。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名师点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
2、特点: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破坏性严重。
3、影响:⑴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⑵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速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
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A. 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 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C.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 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1926到1936年间苏联与西方的关系,西方国家降低对苏贷款利率,主要是西方国家自身的原因,不是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故A项错误;英国和德国与苏联是社会性质不同的国家,这一时期处于对立状态,因此不可能与苏联结盟,故B项错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不久就被废止,故C项错误;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因此为缓解危机,西方国家经济主动对苏联进行贷款且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缓解危机,故D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3.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
这表明()A.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 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C. 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 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放弃金本位,形成各自为战的货币区域,这表明了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中的“开始”在题干中不能体现;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4.《光荣与梦想》一书评论大萧条:“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也是消费不足。
”这一矛盾现象说明A. 单纯的市场机制容易造成生产的无序B. 自由放任政策是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C. 计划经济是解决经济萧条的可行途径D. 罗斯福新政应致力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既是生产过剩,也是消费不足”说明单纯的市场机制容易造成生产的过剩,出现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故A正确;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是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B错误;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美国解决经济萧条的方式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情况下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故C错误;结合所学,为了渡过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不仅解决生产相对过剩问题,还刺激消费,加大社会福利等,故D错误。
5.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
可见,当时美国A. 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 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 急需要走出危机困境D. 总统选举程序混乱【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是1932年,可知此时美国还没有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时间1932年可知此时还没有推行罗斯福新政,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人渴望走出危机的困境,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不能体现总统的选举程序,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6.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美国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
这主要表明A. 大危机对金融破坏最为严重B. 新政对立法工作高度重视C. 整顿金融是新政的重要措施D. 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可知,此时罗斯福新政刚刚开始;由“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可知,新政重视金融立法,由此推理,新政首先改革的是金融领域,故C 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无法体现“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排除;D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
7.“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A. 《紧急银行法》B. 《全国工业复兴法》C. 《财产税法》D. 《全国劳工关系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反映的是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面对“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让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8.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
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为此罗斯福政府()A. 摒弃了市场经济B. 开展了“蓝鹰运动”C. 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D. 实施了“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根据“(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可知新政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即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排除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故AD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9.1934年8月,由杜邦家族成员率领的一批最激烈(也是最富有)的罗斯福的反对者组成了“美国自由联盟”,号召民众反对新政的“教条”政策。
其中“教条”政策应该是指美国政府A. 整顿金融建立银行信用保障B. 削减耕地面积和销毁农产品C. 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D. 成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杜邦家族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使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失,从而引起资本家的反对,故C正确;杜邦家族是企业,整顿金融建立银行信用保障,不会引起杜邦家族成员的反对,排除A;B是农业措施,杜邦家族与农业无关,排除B;成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是政府加大福利的措施,与杜邦家族无直接联系,排除D。
10.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该表反映出A.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美国得到运用B. 美国财政赤字现象有所减轻C. 新政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秩序D. 新政的着眼点是缓解供需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反映了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保持高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特点,因此选A;表格数据是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没有收入数据,无法体现财政赤字是否减轻,排除B;CD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A. 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B. 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变革C.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D. 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持续增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国家一直都具备经济管理职能,并非开始,故A项错误;所有制结构依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未发生剧变,故B项错误;据材料“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内容12.有学者统计,美国在1933年时的工会会员不到300万,1939年就已达900万;工会组织冲破了行业界线,出现大量蓝领工人的产业工会;工会组织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
这反映出经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A. 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健全B. 走出经济危机困境C. 基层民主政治趋于完善D. 注重缓和劳资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出现大量蓝领工人的产业工会;工会组织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