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奥运战略的新思考_洪浩
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摘要:北京奥运会虽没有使中国武术真正实现全球内体育化的梦想。
但却给予了中国武术史无前例的殊荣。
后奥运会时代,将以何种良策推进中国武术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
深化竞技武术、放眼武术文化、回归大众武术、加强武术教育、开拓武术养生是后奥运武术发展的整体框图。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未来;武术;发展中图分类号:G852文章编号:1009-783X(2009)02-0134-04文献标志码:A萨马兰奇先生称北京奥运会为“所看过的历届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和罗格先生赞誉的“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已经涵盖了所有对北京奥运会的褒抑。
既不是表演项目也不是正式比赛项目的中国武术在奥运期间以特许的比赛让世界人民了解认识了武术,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魅力。
尽管这场北京国际武术比赛诉诸于奥运舞台取得了成功,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毕竟它还没有真正成为奥运会项目,令无数中国人欣喜而又感到缺憾,狂热而又倍感无奈。
但对苦苦求进的中国武术来说已是莫大鞭策,因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为一个非奥运赛事颁奖是很少见的。
……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中国武术的尊重。
本次比赛无论从比赛的组织规模、赛事等级,还是竞技水平、开展程度,都是历次国际武术比赛中最高、最好的一次。
中国选手遭遇强有力的挑战,原有技术强国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它是时隔72年后,中国武术又一次与奥运会的亲密接触。
1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的思考北京奥运后,中国武术的发展战略应当如何调整,如何更科学地、健康地发展,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不仅需要从文化全球化的高度来思考, 也需要我们用前瞻性思维、横向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来审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与武术形态特征之问的辩证关系,以科学发展观和一种文化自觉的态度来思考未来武术的发展。
1.1深化竞技武术历经半个世纪,竞技武术从传统武术中脱颖而出,并逐渐与西方体育科学相结合,演变成一种新的武术文化形态。
浅析对“让武术进入奥运”的几点思考(一)
浅析对“让武术进入奥运”的几点思考(一)论文关键词:武术;文化;奥运会论文摘要:从文化学、市场经济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角度对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有关间题进行探讨,以求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使中国武术真正进入奥运会。
最近几年来,让中国武术进入奥运的呼声越来越大,但依然与2008年奥运无缘,那么,究竟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中国武术怎徉才能真正进入奥运?1、文化墓础的不同是中国武术进人奥运会的最大障碍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而主张夭人协调、天人合一。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就造成中西文化基本精神的不同:中国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离和对抗.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体育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武术以“天人合一”为基点,强调下盘稳固,脚下有根,形成静态型动作系统.中国武术主张“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主要以不失重来获取身体平衡.这就使中国武术在对待主客体时重视主体道德的修养,忽视客体的探索和追求,把个体道德修养奉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具体表现在动作结构上,则是所有的攻防动作都基本建立在双脚同时着地,或一只脚处于运动和离开地面状态,另一只脚处于静止和接触地面状态的基础上,属于防御性动作技术结构.所以中国武术拳法中横向和回头的动作也就最多,横向回头又在技击中维持着一个圆.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正是自保、稳定、内守的民族心理的反映.在这种武术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像吴图南等一大批一辈子没打过人的武林高手,虽然在西方人看来不可思议,却受到中国人的尊重.西方文化为基点的奥运文化,带有明显的进取、冒险、开发等积极的特征,其“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和古希腊人“永远争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无不体现出西方文化中激烈竟争和对自然的无限征服,无疑这是一种动态型文化系统.在动态文化系统的作用下,个体的本位价值文化得到弘扬,奥运会项目都强调以不断运动来保持身体平衡,这正是进取的、开放的、具有攻击性的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有野兽之称的拳王泰森虽然咬掉了别人的耳朵,却仍然受到西方人的欢迎.静态型的中国武术能否被动态型的奥运会所认同呢?我们知道失去基础的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当传统的中国武术脱离静态型的传统文化便失去了其本质所在,它的基点不再是“天人合一”,精神实质不再是“贵和尚中”,价值取向不再是人与人的仁爱和泛和谐.也就是说传统武术一旦脱离静态文化的范畴又很难称之为中国武术.如当前流行的散手,它实质上是西方自由搏击的拷贝,而中国武术所要求的尚圆、重机会、重法巧等实质内容在散手中已荡然无存.所以武术界很多人根本不承认散手是中国武术.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它不仅内涵丰富以至自立,又完全可以完整的折射出母体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武术始终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军事思想等,并受到这诸多社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在中华武术文化形态中都有集中的反映.而当前提出的对传统武术的“改造”和“转型”,大都是风格、招式的异变,并没有深入到文化主体中去.如何将中国武术文化溶入世界文化的大潮中,恰恰是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后仍能称之为武术的关键所在.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没能对武术运动深层的文化观念进行研究和改造,使得现代武术发展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武术文化至今没能走向现代化,这就成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最大障碍.2、武术与竞技运动科学化奥运会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获得最佳运动成绩,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奥运会各项目的训练、恢复、调整、竞赛无不遵循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学科,如运动选材、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训练、运动竞技、运动营养学科等,运动员想要取得好的成绩,无不要在一定的体育理论指导下经过数年艰苦系统的训练.体育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当前,又呈细化、深化方向发展.再回头看中国武术,自从其诞生到如今,从其选材、训练再到实践,其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其中有多少科学的成份,又有多少非科学的成份?武术对增强人们身体素质到底有多大作用?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用?时至今日我们也找不出确切的答案.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中国武术推崇的压腿在实践中爆发力极差;套路武术的马步易使运动员关节受损;谁都可以习武,因没有明确的选材理论,再也没出现过第二个李小龙:习硬气功者内脏皆受到较大伤害;“一指禅”神功现今也无人敢现场表演;自阉有助于功力增进却与现代生殖医学相违背……中国武术的训练其实都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武术训练只能在经验主义的指导下进行,要让理性的、重实验的一西方文化接受南国武术,是很难的,中国武术想进入奥运会,必须建立自己的系统理论,否则就会因违背竞技科学化的原则而无法实现.3、套路武术发展的误区套路武术作为最早把武术改造为竞技运动的尝试,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前途,但是目前的套路武术已经逐渐陷入误区之中.(1)审美取向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现在试行的套路武术规则非常注重对动作对比因素的处理技术和表现能力的发现培养,结果是动作幅度的加大和动作速度的提高成为套路武术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而只有四肢较短小的运动员才能获得运动幅度和速度的优势.这就要求套路武术运动在选材上更偏重短壮型身材的运动员,一般男运动员身高最好在1.60m左右,女运动员身高最好在1.50m左右.这与现代审美观有较大的出入、这说明,套路武术一直没能脱离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没有超越传统文化的藩篱,没有从观念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无法实现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对接.(2)违背了生理科学原理套路武术片面追求速度和幅度,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运动员身体健康.如武术步型均要求屈膝900左右,而据生理学原理表明,当膝关节屈曲90°时,膝关节面的应力负荷为体重的15倍.如果一名体重50kg的运动员在规定的1min20s内完成一套有60个动作的套路,那么他大约有1min20s处在屈膝90°、负重50×15=750kg的的快速运动状态中.膝关节这种长期超负荷的运动,是造成套路武术。
“奥运战略”下中国武术的传播研究
教授温敬铭 、刘玉华夫妇 曾评价 说 ,中华 武术 是由柏林奥运会 “ 开始 了和世界竞技 体育 的亲 密接触 ” 中国武术 的奥运情结 自此 。
“ 不 断 , 还 乱 ” 剪 理 。
此 后 ,由 于种 种 原 因 ,中 国 与 奥 运 会 若 即若 离 ,9 8 15 1 4 、92
年还 曾派出代表团参加 比赛 ,9 0年鉴于 国际奥委会 的少数人 16
促 使 中 国武术 走 向 国际 , 同时 应 注意 , “ 运 战略 ” 但 在 奥 的影 响 下 , 国武 术逐 渐 形 成 了对 西方体 育的 模仿 , 中 自身文 化 个性遭 到 削弱 , 同时也 没 有形 成 自己的 文化 品牌 。 关键 词 : 国武术 奥运 战略 传播 中 中 图分 类号 : 8 G5
模 仿 、 融 共 同 编 织 成 为 中 国 近代 体 育史 发 展 的 一 条 主 线 , 构 交 也 成 了 中 国武 术 整 个 2 纪 发 展 的历 史 情 境 , 延 续 至 今 。 0世 并 2 中 国武 术 与 奥 运 会 的 历 史 考 察 当中国人还在农业文 明的摇篮里悠然 自得地玩味着 博大精
登 陆中国的 , 从此 , 以武术 为代 表的 中华 民族传统体惊喜不 已, 也成为 中国武术史上 的 段佳话 。时隔多年 , 回忆起 当时 的情形 , 已故的武汉体育学 院
奥林 匹克运动 为代 表的西方 体育结下 了不解 之缘 , 冲突 、 对抗 、
一
他们对 中国的陌生 。 而改变 陌生的最 好办法 , 显然是找到一种能 代表 中国的象征物 。百年来 的历史可 以作证 , 让源远流长 、 大 博 精深 的中国武术来担任这种象征 物最 为恰 当不过 。在许 多外 国 人看来 , 武术 已经成为每个 中国人必备的身体机能 , 已经融入到 中国人的 E常生活之 中。中国武术就是 中华 民族 、中国人的象 l 征 。诚如 阮纪正先生所说 的那样 :不懂武术 ,无 以知中国人” “ 、 “ 懂 中 国人 , 以知 武 术 ” 不 无 。 北京 2 0 年 奥运 会的 申办成功 , 08 使得 中国武术 与奥运会 的
对武术止步奥运的思考
奥途 ” 辛勤付 出换来却 是如科幻 电影般视觉 冲击 盛宴 。 大有雨过忘 展壮 大的根源所在 。 只有 2 0 0多年发展史 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凭 借 雷之势 的国人何尝不是把 目光转移到“ 更高 、 更快 、 更强” 奥 运赛 场 , 两次工业革命迅速飙升为世界财富和科技 的集 中营 , 强势的主宰着
约定成 俗 , 武术是 中国文化的一个“ 全息影像 ” 。展示 中国璀璨文明 奥 失 利 的 重 要 原 因之 一 。” 西 方 奥 林 匹 克 大 家 庭 不会 轻 易地 接 纳 中 武术众 望所 归。 快慢相 问、 收放 自如 、 圆活连贯 的太极表演淋漓尽致 国武术。 的诠 释 了传 统儒家 文化 的“ 中正和平 ” 、 道家思 想 的“ 人 法地 . 地 法 天, 天法道 , 道法 自然 ” 和阴 阳学说 的“ 深观 阴阳消息 ” 。作为 “ 特设
3 、 “ 入奥” 之 路 任 重 道 远
奥运 “ 瘦身 ” 举措让武术进军奥运会的征程变得崎岖坎坷 . 动作
项 目” 的武术表演 把中华 民族这 个文化 品牌成 功的推销 出去 . 有 待 的竞技性 和规 范性不足成为“ 入奥 ” 成败的关键 “ 瓶颈” 。 东西方文 明 在世界市场上做大做强让 国人喜 出望外 ; 然而 “ 四年申奥路 、 七 载征 抵触 下体育文化审美取 向的迥异是 限制 武术在西方迅速传 播和发
“ 现代奥运盛会有着百余年 的历史 . 但从历史上看西 方国家举 强盛和举 国体制下体 育事业发展 的骄人业 绩 。 黑格 尔认为“ 一切现 办 的奥 运会 要多于东方 国家 . 东方 国家只有第 1 8届 日本东京 和第 实的 , 都是合理 的” 哲学论断让金牌第一的中华儿女振奋高 呼: 恩格
姓 的武术要 想融入“ 西” 姓 的奥 林匹克运 动 , 必 然 的排斥 、 磨合 、 沟
竞技武术发展研究综述_洪浩
体育文化导刊2007.2竞技武术发展研究综述洪 浩 范会玲 摘 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竞技武术的概念与本质、奥运发展、市场化发展以及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研究发现:对竞技武术本质的认识多停留于“技击”层面,未能充分认阐释健身、文化、技击与竞技等属性的关系;奥运与市场化发展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两大主题,但现有研究对以上实践的理论支撑力度明显不足。
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多停留于现状与对策层面的探讨,对发展规律、发展动因、发展代价的研究还涉及不深或尚未涉及。
关键词:竞技武术;概念;本质;奥运会;市场化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发展研究在武术领域的深入,竞技武术的发展问题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搜集二十余年来出版的著作(1979~2004年),以及检索、查阅《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1950~2004年)、重庆维普(V I 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4年)、中国期刊网(C N K I)全文数据库(1994~2004年)、万方数据库(1994~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1995~2004年)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查阅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收藏的学位论文,将与竞技武术发展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以下梳理。
一、有关竞技武术概念、本质与特征的研究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武术现代化的产物,是当代人创造的一个新名词。
在正式出版的武术教材、词典、百科全书中,对此术语尚无界定。
竞技武术的形成与兴盛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概念的界定。
骆莉莉、王斌在《中国武术“双轨制”走向国际化探蹊》中提出,竞技武术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技术能力,以追求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主要包括竞技武术套路和现代散手两种运动形式。
①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与此相似的概念。
此类界定基本描述了竞技武术的内涵,但与有关辞书对竞技体育概念的界定雷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②),未能全面阐释竞技武术的本质内涵,竞技武术与武术、竞技体育的关系。
武术奥林匹克运动思考与设想
武术奥林匹克运动思考与设想茹凯苏学良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体育运动方面高度凝结的产物,常常被人们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四大国粹之一而提起。
在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碰撞与交融中,武术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或形式发展?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上至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下至民间各类武术团体的广大范围之内,人们都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经验,但也引起了更深一步的辨论和争鸣。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武术界尚未达成一定的共识。
本文试图以武术运动和现代竞技运动的文化比较与分析为基础,借鉴现代竞技运动最高水平与最大规模的运动模式——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提出“武术奥林匹克运动”的设想,为武术运动的发展战略和模式提供参考。
一、以系统、全息地文化观点看待“武术运动”与“现代竞技运动”。
说到武术,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涵义。
狭义的武术是指中国武术,又叫“功夫”。
即指的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而成的集散手技击、套路和功夫为一体的各种自成体系与特色的武术门类,如少林武术、武当武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广义的武术涵义有二:一是指具有中国功夫文化特色的所有武术形式组成的统一体,包括其他国家、地区或民族受中国武术的影响而成的各种特色的武术形式(如跆拳道、柔道、泰拳、合气道等);二是指以技击为基本形式的各种风格的运动项目,包括拳击、日本的K-1、自由搏击等。
总而言之,武术并不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以技击为主导的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的集合。
本文中的武术指以上第一种广义的武术。
可称之为“文化的武术”。
因为它虽然门类多样,但具有统一的内在文化核心,形异而神同,正所谓“天下武术是一家”,与主要源于西方的“竞技文化”相对而并立。
二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可用下表来说明(表1):表1 武术与竞技运动文化比较。
武术竞技起源与产生情境人与人或自然界其他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人与人之间的竞赛性对抗目的克敌制胜,生存自立娱乐化,社会化条件不受人为规则限制,自然感悟创编而成在一定社会原则指导下编创而成形式技击游戏发展方向1、技术由简单向多样化发展;2、以总体共性为基础的形式风格多样化1、规则由模糊向清晰、严格、规范化发展;2、以项目个性为基础的技术同一化营养养生(功法);艺术(套路);游戏(摔跤)艺术——艺术体操成熟标志内功外拳,技艺并馨种类多样化,规则客观化文化个性个性化社会化土壤东方养生文化西方社会化理念养练结合,内外合一武道合一,形神统一重差别,养练分离;重结果,哲学追求与体育运动分家特征整体性,全息性多样化,综合化锻炼价值取向重技艺重体能重内在神韵重外在表现方向重养生,先内后外重超越外在的客观的极限,由外动内表现讲究“精、神、意、气、功”讲究“更高、更快、更强”从上表可看出武术和现代竞技虽然都属体育范畴存在着共性,但在起源发展等文化学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表现为并行而互补的两大系统。
武术奥运战略的新思考
传 中国武术 ,选拔组建了国术表演 队随同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欧 演 出。奥运赛场上 , 中国体育代表团全 军覆没 , 唯独赛 场之外的 武术表演引起各 国人 士的极大兴趣 , 获得意想不到 的效果 。 从走 近奥运殿堂的那一刻起 ,中国武术界人士便 已描绘 了神圣 的奥 运梦想 ; 但战争的炮火 , 却使这一梦想支离破碎。 2 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 , 1 自鸦片战争以来备遭屈辱 的中华 民族在世界 的东方迎来 了北京 申办奥运会 的成功 。同属亚洲 的 日本 、 国, 韩 利用本 国承奥运会之机 , 成功地使本 民族的传统
武术进 奥虽在 具体操作 层面 上参照 了西方体 育的分 离模 式 ,但奥运名称却反映武术仍未走出中国传统文化 系统思维 的 局 限。 武术是一个庞大的运动项 目群 , 处于“ 瘦身 ” 改革 时期 的奥 运会 , 无法从整体上对武术进行容纳。 武术进奥实质是指在 中西 体育文化对接中诞 生的竞技武术 ,具体的奥运武术设项方案是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男子长拳 、 南拳 、 刀术 、 棍术 和女子长拳 、 太极
体育项 目进入 了奥运会 , 在举 国欢庆的 同时 , 武术也迎来 了奥运 圆梦 的契机 。然而 , 主客观上 的种种因素 , 决定武术进奥并非像 国人所期待 的那样指 日可待 。历经努力 , 武术被确定 为 20 0 8年 奥运会 的特设 比赛 项 目, 在北京 奥运会期 间举 办 了“ 北京 2 0 08 武术 比赛” 尽管这一结果标志着武术 的奥运发展取得 了突破性 。 进展 , 但武术的奥运梦想并未 真正实现 。 2 武术奥运发展 的反 思 半个多世纪 的艰辛努力与千载难 逢的机遇 ,未 能使武术成
搏击・ 武术科学
21≈9 00 月
第7 卷 第 9 期
【 专家论谈 】
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发展六论_洪浩
当下,“大武术观”作为武术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已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关键词。
追溯武术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大武术观的思路并非自今日肇始,而是由来已久,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
2011年,在太原召开的首届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会议上,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首次对大武术观的概念、民族特征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提出通过树立大武术观,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由此,大武术观作为中国武术的战略指导思想进入我们的视野,也为研究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此,在“大武术观”视野下,本文对武术发展中的6个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从而使大武术观理论与武术发展的实践实现有机的结合,并在理论层面对大武术观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诠释,从而推动武术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
1武术的继承与创新在大武术观的视野中,武术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应是一种统一的关系,尽管继承与创新在本质上具有一定对立的因素,但继承为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同时发展又使真正的继承成为可能,所以统一的关系才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所在;当然,在具体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继承与创新对立的一面,失去继承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创新的继承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不能将其进行人为的割裂,而是使二者实现有机的统一,在发展时对“度”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否则,二者的关系就会走向畸形,并因此而直接影响武术自身的发展。
关于创新的研究,最早来自于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
可以说,创新是整个人类文明能够进步的动力之源。
武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积累,自然也不可能摆脱这一基本的社会法则。
由此而言,创新首先从逻辑层面确定了其是我国武术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没有创新就没有武术发展的今天。
具体而言之,作为源远流长的一种中华民族身体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发展六论洪浩1,田文波2(1.河南大学武术文化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2.山西省体育报刊社,山西太原030012)摘要:在大武术观的视野下,对武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门户之争与融汇百家、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标准化与百花齐放等6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中国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与思考。
关于中国武术进奥运的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武术进奥运的问题研究作者:王继全朱洪秀荆明好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01期摘要:伴随着圣火的缓缓熄灭,第29届北京奥运会落下了帷幕。
而奥运给大家带来的喜悦和激情却仍在我们胸中澎湃。
作为武术界的一名学者,在高兴之余,静下心来寻味:武术,虽然已在29届奥运会上成为了表演项目,但认为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其中究竟还有多少崎岖和关卡呢?关键词:中国武术奥运0 引言“武术是亚洲、是东方的具有悠久实力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整个人类体育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
多年来,中国人民不断的把武术推向国外,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武术,武术也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为了进一步发展武术,我们就要把武术推进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早在1992年就说过:“我们需要更新奥运会比赛项目,有些项目可以加进来,有些项目已经过时了”,他还说:“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奥运会的规模都不会扩大”。
国际奥委会斯米尔诺随后也表示过以新项目取代旧项目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武术在内的新项目要进入奥运会绝非易事。
[2]1 武术进奥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1 武术自身还不完善武术的产生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人为了生存,就要与猛兽和其他人进行打斗,这其中的拳打脚踢的简单技击动作,就是武术的雏形。
随着战乱的增多,无数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武术的原始功效——技击。
后来,有的习武者为了养家糊口,就把武术的动作连贯起来,变成简单套路,在街口表演卖艺,从而形成了武术的表演功效。
到近代,习武者通过练武术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样,无数的第三功效即健身功效形成。
2.2 武术在中国的发展,以门派为组织形式。
武术在全球的规模。
因为奥运会在不断扩大,项目不断扩充,这给举办城市带来许多的不便。
为了限制比赛规模,使奥运会开展世界上最广泛的体育活动,国际奥委会规定,只有至少在四大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男子项目和三大洲40个国家开展的女子项目,才可以列入夏季奥运会比赛;冬季奥运会接受新项目的标准是至少在3大洲2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项目。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竞赛 , 全是清一色 的‘ ’ 快 的竞争 。” 这种表面上是项 目表现的差 异, 实则 隐喻着东 、 自然观的不同。 西 东方体育 的“ 、慢 ” 静” “ 的活
动形式与西方体育的过多 的耗散人体 的生命能量相 比,在一定 程度上更能使人保持健康 。
升。 因于此使得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 , 正 更是一种修身养性
足现实 , 冷静分析武术与奥运存在的问题 , 思考这些 问题能否被 克服 , 以及在此分析基础上给出可行 的对策与建议 , 这才是对 中
有人 比喻东方体育是 寻求使 蜡烛的火焰燃烧时 间加长 , 为 此不 断地对蜡烛芯进行修剪 , 防止燃烧 的火焰过大。 而西方体育 恰恰追求不断加大火焰 , 使之充分燃烧 , 力求短期 内的最大的亮 度, 追逐效率 。“快 ’ ‘ 是西方体育运动中的最大特征 。 所有 比赛 ,
地 的 运动 项 目 。
搏击・ 武术科学
21年6 00 月
第 7卷 第6 期
【 武术发展研究 】
后 奥运 时代 中国武术发展 的思考
康 浩 ( 西北 师 范大学 体育 学 院 ,甘肃 兰州 70 7 ) 3 00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 究方法, 中国武术进入奥运 面临的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 对 匹克文化的差异 ; 竞赛项 目不明确 ; 竞赛规则的制约等问题进行分析 , 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是不可行的结 得 论。现 实表明, 中国武术的后奥运时代 已经来临, 在此结论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今后在传承 、 普及 与发展进行 了积极思考 , 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关 键词 : 中国武术 奥运 发展 思考
1 .“ 与“ .4 慢” 快” 1
之“ 中国武术 ” ? 吗 还能起 到传播 中国文化的作用吗? 了迎合将 为
关于中国武术进奥运的问题研究
类体育文化宝库 的璀璨明珠” 来自多年来,中国人民不断的把武术推 向国 313 如 何 解 决 武 术 和 武 德 的 问题 呢? 还 是 那 句话 , 习武 先 习 .. “ 外 , 更多 的人来 认识 武术 , 也在世 界 上受 到越来 越 多的人 喜爱 。 让 武术 德 ”在 习 武 之前 就 进 行 武 德 教 育 , 实做 到 先 习德 后 习武 。 整 个 习 。 落 在 为 了 进 一步 发 展 武 术 , 我们 就 要把 武 术 推 进 奥 运 会 。 际奥 委会 国 武过程 中, 始终贯穿的武德教育。 我们要教育 习武者 , 尤其是青少年 , 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早在 1 9 9 2年就说过 :我们需要更新奥 运会 把 个人 的 习 武行 为与 社 会 责 任 和 义 务 联 系在 一 起 ,树 立 自觉维 护正 “ 比赛项 目, 有些项 目可 以加进来 , 有些项 目已经过时 了”他还说 “ , 不 义 、 于 民族 、 效 国 家 、 社 会 有所 作 为 的新 时 代 习武 人 形 象 。 忠 报 对 管 采 取 什 么形 式 , 运 会 的 规模 都 不会 扩 大 ” 国 际 奥 委会 斯 米 尔诺 奥 。 32 我 们 应 该 不 断 扩 大 武 术 在 世 界 的 规 模 。 近 来 , 着 李 小 龙 、 . 随 随 后 也 表 示过 以 新项 目取 代 旧项 目的 意 见 。 这 种 情 况 下 , 在 包括 武 术 成 龙、 连杰等武打明星进驻好莱坞 , 李 少林 寺 等 武 术 组 织 的 国 外 巡 回 在 内 的新 项 目要进 入奥 运 会 绝 非 易事 。 演出 , 以及 海 外 军 团 的 国外 传 播 , 术在 世 界 的影 响力 也 逐 年 提 升 。 武 1武 术 进 奥 运 应 注 意 的 几个 问题 33至于武术将什么项 目推进奥运会 ,这个 问题 一直都是 众说 . 21武 术 自身还不完善 武术 的产生源于原始社会。 . 原始人为 了 纷 纭 , 衷 一 是 。 当初 参 加 奥 委 会 1 9次 大 会 的 国 际 武 联 主 席 伍 绍 莫 O 生 存 , 要 与 猛 兽 和 其 他 人 进 行 打 斗 , 其 中的 拳 打 脚 踢 的 简 单 技 击 就 这 祖 归来 时说 , 武术应该选最有观赏性、 群众能接受的项 目进奥运会。 动 作 , 是武 术 的雏 形 。 就 随着 战乱 的增 多 , 无数 不 断 发展 , 而 形 成 了 从 如 果 我们 将 套 路推 进 去 , 其评 比就 要 靠 裁 判打 分决 定 胜 负。 则 这 武 术 的 原 始 功 效— — 技 击。 后 来 , 的 习武 者 为 了养 家糊 口 , 把 武 有 就 人 为 的 打 分 必然 就 包 含 着 不合 理 现 象 ,可 能 会 出现 裁 判 罚 分 不合 理 术 的动作连贯起来 , 变成简单套路 , 在街 口表演卖艺 , 从而形成 了武 现象。 像我国 的体操就在外吃过这样的亏。 伍绍祖也说过“ ……, 最好 术 的表演功效。 到近代 , 习武者通过练武术来强身健体 、 延年益寿 , 这 不 要选 打 分 的项 目” 这 位 武 术 元 老 的话 意 味着 , 并 不 赞成 套 路 比 。 他 样, 无数 的第 三 功 效 即健 身 功 效 形成 。 赛 。中 国式 摔 跤 , 中 国 武术 个 方面 功 夫 体 现 的淋 漓 尽 致 。但是 与 奥 将 22 武 术在 中 国 的发 展 , 以门 派 为 组 织 形 式 。武 术 在 全 球 的 规 _ 运 会 的 古典 式摔 跤相 冲突 , 是 很难 进 入 的 。 也 模。 因为奥运会在不断扩 大, 目不断扩 充 , 项 这给举办城市带来许多 在 这种 情况 下 , 具有极大刺激性和挑 战性 的散打 , 自然而然 的就 的不便。为了限制 比赛规模 ,使奥运会开展世界上最广泛的体 育活 成 了进 奥运 的热 门项 目。 一 , 加 的人 很 多 , 其 参 不管 练 过 没 有 , 能拳 都 动 , 际 奥 委 会 规 定 , 有至 少在 四大 洲 7 国 只 5个 国 家 广 泛 开 展 的 男 子 打 脚 踢 几 下 。 二 是 通 过 这 几 年 的 发展 , 打 已具 备 了~定 的规 模 和 其 散 项 目和 三 大洲 4 0个 国 家 开 展 的 女 子 项 目 , 才可 以列 入 夏 季 奥 运 会 人气。 “ 像 武林大会” 全国选拔中 , 各路豪杰应声而起 , 呼声赫赫 , 充分 比赛 冬季奥运 会接受新项 目的标准 是至少在 3大洲 2 5个国家广 展 现 了 习 武 者 对 展 示 机会 渴望 和 期 盼。 三是 , 打 能 充 分 体 现 武术 其 散 泛开 展 的 项 目。1 管 各 国 和 地 区 的 习武 者很 多 , 他 们 对 武 术 的 了 3 1 尽 但 的特色。习武者从笨重的护具和拳套 中解放 出来 , 通过 拿、 摔、 点、 抓 解 还 远 远 不 够 。 因 此 , 们 要 加 速 武 术传 播 力度 , 高 武 术 在 世 界 的 我 提 等 各种招法 , 将速 度、 灵敏和 判断发挥 的淋 漓尽致 , 武术技战术统 将 知名度。 统 施 展 出来 , 参 与 者 以交 流 切 磋 , 互 提 高 , 给 相 给观 众 以摩 拳 擦 掌 、 跃 23 武 德 问题 。 绍祖 同 志 说 :文 以凭 心 , 以 观 德 ” “ 习武 , . 伍 “ 武 ,未 跃欲 试 的沸 腾 。 之 , 总 武术 的散 打 , 是 武 术 的 原雏 和 先驱 , 进奥 运 也 是 先 习德 ” 当前 , 普 遍 的一 个 问题 就 是 我 们 在 注 重 抓 好 武 术 各 项 工 的 首选 项 目。 。 较 作 的 同 时 , 视 和 放 松 了武 德 教 育 , 松 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少 数 运动 忽 放 3 结 论 员 , 名 逐 利 和 习武 养 成 的 地 痞 霸 气 , 重 玷 污 了武 术 这 方 净 土 , 追 严 给 通 过分析 , 武术要进奥运会 , 仍有许 多的关关卡卡。当然问题不 人们带来极坏 的印氦。 如果要进奥运 会, 怎么会选用这样一个带有不 止 上面 几个 , 很 明 显 是确 切 存 在 的 。 习 武者 首 先应 从 自身 做 起 , 但 摒 好 影 响 的 项 目呢? 弃那些 fp 之见 , - ] 把中华武术的博大精 深多多融合 , 拿出一个全面 的 3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们 应 采 取 的 办 法 。 我 武 术来 。 次 要 多 宣 传 , 大武 术 在 世 界 上 的规 模 , 高 知 名 度 。 用 其 扩 提 利 31武 术 自身 的 问题 . 武 术在本届奥运会上 的影 响, 国人俱做 努力 , 争取下一届奥运 会上 , 311 既 然 现 在 武 术 的表 演 技 能 在 蓬 勃 发 展 ,我 们 就 应 放 手让 .. 见 到 了 中 国 的武 术 , 立 在 奥 运 会 的 世 界 舞 台 上 , 果 武 术 进 不 了奥 挺 如 她去继续努力。 与此同时 , 但 我们 也不 能忽 视 武 术 的 技 击 功 效 。我们 运 会 , 们 也 不 能 放 弃 。 为 了武 术 更 好 的 发展 , 有 努 力 , 无 选 择 。 我 只 别 应多举办 象康龙 “ 武林大会 ” 之类 的全 国性 的选拔赛 , 筛选全 国各地 参 考文献 : 武林高手。泱泱大国, 卧虎藏龙 , 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活动 , 把这些虎、 】 孙葆丽 , 孙葆洁 , 李传 华 8 O年代以来 中国奥林 匹克运动 的新发 展[】 J. 龙挖 出来 , 并通过他们 的比赛 , 带起全 国武林热 , 象美国拳击一样 , 让 北 京体 育大学学报.0 09 2 0 中国 武 术 技 击 走进 千 家万 户 , 向 世 界 “ ” 。 走 武 台 【] 2王俊璞 武术进奥运会有多少崎岖关卡 武林 . 0 .. 2 04 0 31 对 于 武 术 界 的保 守 思 想 和 门 户 之 见 , 我们 首 先要 解 放 他 ._ 2 【] 3陈绍敏 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体系【] J 奥林 匹克运动
武术应如何构建符合对标奥运的战略性规划
武术应如何构建符合对标奥运的战略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变迁,引入的现代体育文化与我国原有的传统体育文化之间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其中以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为先导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也在摸索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中国武术凭借其独特的健身价值,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同时,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武术协会的双重管理下,中国武术在管理体制、竞赛、产业、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2008年奥运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对推动武术世界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2008年以后对于中国武术而言,进入公众视野的已不再是其取得的成就,而是未能借家门口东风使武术项目更进一步发展的遗憾与惋惜;2013年,空手道、滑板和冲浪等五个项目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意味着中国武术作为候选项目再次遗憾出局。
此外,在竞技武术向奥运推广遭遇瓶颈的同时,由于一味地“削足适履”,导致传统武术特色被丢弃,很多拳种面临着传承危机与失传。
公众不禁产生疑问:中国武术这是怎么了?争金夺银的举国体制下,武术应该如何对标奥运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武术项目之多又该以何种形式呈现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舞台?想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武术应该如何构建对标奥运、符合奥运要求的战略性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组织层面出发,基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剖析武术在新时代应如何对标奥运,构建符合奥运要求的发展规划。
2、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解析: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肯定了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纲要》中,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三阶段战略目标,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确定了九大工程项目,提供了六大政策保障。
可以说,《纲要》首次从政策层面回答了什么是体育强国以及如何建设体育强国的,对于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政策引领。
后奥运武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后奥运时代武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02
后奥运时代武术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升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通过加强与国际武术组织的合作,加大对武术的国际传播力度,提高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在各级学校开设武术课程,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
完善武术教育体系
开展社区武术活动
加强武术宣传推广
鼓励社区开展武术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指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武术。
通过媒体宣传、影视作品等手段,加大对武术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武术的普及率。
03
推动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02
01
03
鼓励跨界人才发展
鼓励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跨界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多项技能、适应国际竞技舞台的优秀人才。
培养优秀的武术人才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武术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武术师资队伍。
提高师资水平
建立健全武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规范武术师资管理,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加强师资管理
建立竞赛制度
建立完善的武术竞赛体系,包括各种级别、类型的武术比赛和活动,为武术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
培育品牌赛事
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正式提议
03
自2001年起,国际武术联合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将武术纳入奥运会的正式申请。经过几年的努力,武术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为了表演项目。
弘扬中华文化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在后奥运时代,将武术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武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武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华武术的战术调整与战略思考
中华武术的战术调整与战略思考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技艺。
在当今现代社会中,中华武术不仅是一门优秀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战术的调整和战略的思考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中华武术的战术调整是根据不同的对手和情况而进行的技术和策略的灵活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武术者需要根据对手的身形、技能及反应能力等因素,灵活调整自己的技术和战术,以达到最佳的应对效果。
例如,在对抗某些强壮的对手时,可以采取灵活轻盈的身法和速度快的进攻方式;而对抗技术娴熟的对手时,则可以采取迂回出击、变换攻防节奏等策略。
因此,武术者需要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技术,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从而在实战中取得胜利。
其次,中华武术的战略思考是指在整体应用中对整体战略和战术的分析和设计。
相比于单纯的技术应用,战略思考更注重对整体形势和自身优势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对手弱点和实战环境的分析和判断。
在实战中,武术者需要通过对整体形势和对手的分析,制定出最佳的战略方案,并在战斗中及时调整和执行。
例如,可以在战斗开始前,通过观察对手的习惯和特点,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计划;在战斗进行中,可以根据对手的表现和反应,灵活调整自己的战术和节奏,取得最终的胜利。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武技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实用性强的自卫技能和身体锻炼方式。
战术调整和战略思考对于中华武术的发展和实践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技术进行调整和提高,才能在实战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和效果。
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对战术和战略的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武术进奥运会若干理论问题的反思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Some Questions of Wushu's Entry into the Olympics 作者: 洪浩[1] 张龙栓[2]
作者机构: [1]河南大学 [2]平顶山工学院
出版物刊名: 体育文化导刊
页码: 49-51页
主题词: 武术 奥运会 契机 屏障 反思
摘要:北京申奥成功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创造了契机,但奥运会的“瘦身”改革、中西文化的差异、竞赛规则以及国际化发展程度等主客观上的因素成为武术“进奥”的主要屏障.本文分析了武术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原因,以及武术成为特设项目的结果,继而对武术奥运发展的模式、奥运武术名称、武术的奥林匹克问题进行了反思.。
奥运武术项目_保留与割舍:武术走向奥运的断想
奥运武术项目_保留与割舍:武术走向奥运的断想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宿愿。
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成败与否,已成为当代武术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检验武术发展成果的最高评价标准。
从设在中国的国际武术联合会到中国武术协会,已在申办前后将它作为攻坚的重点。
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行动不仅牵引着所有的武术工作者,甚至在政府的高级领导阶层也达成了一种共识――以进为荣。
武术的进入也许只是一项运动发展的表现,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它却能实实在在地体现国家的政治强大、经济发展和文化优秀。
所以,对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决心和民众的支持率,整体评价应该说是人心所向。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设项决议形成的日益逼近,对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可能性及其成败的关注,已到了像关注申办是否成功一样的程度。
对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种种设想和评论,众说纷纭,各持一端,在现阶段仍很难形成统一的见地。
这种现状的出现,其根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应该更多地保留传统中国武术的”真”,即应该更多地追求中国武术的整体表现和存在,”保留”应得到适度的重视;一方面则认为武术进入奥运会必须以奥林匹克为中心,围绕着奥林匹克的宗旨、主义等具体内容和要求,对当代中国武术进行”割舍”,”割舍”的程度将对武术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选择上来讲,持”保留”意见的人群的主要论点是:希望在武术进入奥运会时多一些传统武术的文化印记,希望在将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时更多地展示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希望并倡导将武术整体技术和理论体系全面推向奥运会。
这一愿望从继承武术和全面弘扬武术的目的出发,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但就”保留”应得到适度重视之见地,从现阶段来看是个非常难以实现的愿望。
今天我们将武术推向世界,使其走向奥林匹克之中,只是我们民族和世界武术热爱者的美好愿望,是我们需要亲和奥林匹克的结果。
作为东方体育的代表,武术本身具有庞大繁杂的系统,它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完全处于平行的两种文化形态,纯粹的武术本身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存在着强烈的反差,甚至是格格不入的。
武术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兼论《武林大会》电视节目的意义及发展
武术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兼论《武林大会》电视节
目的意义及发展
洪浩;田文林
【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43)2
【摘要】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的高度.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对本土化模式的呼唤.在"国术国考"与"打练结合"探索的基础上,依托拳种、真打实斗、三大武术运动形式相统一的<武林大会>,创新了武术现代化的模式.<武林大会>的发展,应以体现武术的"内圣外王"为价值指向,突出拳种的技法特点,建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洪浩;田文林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武术文化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武林大会"平台上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考 [J], 邱海洪;王俊云;陶晓斌
2.从武林大会到WMA——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回归与激荡 [J], 申国卿
3."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还原与发展作用研究 [J], 邱海洪
tv5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影响 [J], 蔡利燕
5.对中医医院现代化模式的认识与思考——兼论二级中医医院生存与发展 [J], 杨萍;陈仲贵;沐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力比赛:武术赛法的创新
功力比赛:武术赛法的创新
洪浩
【期刊名称】《搏击》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此处所言之"功",指的是武术中基本的练习方法或锻炼方法,亦称之为"功法"。
功法是提高技击能力,练就真功绝技的有效手段。
功法锻炼获得的功力,是武坛较技、比试的主要方式。
实行了一千多年的"武举制",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功力。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强身气功和一些传统健身方法,很多都是武术功法内容。
【总页数】1页(P1)
【作者】洪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武术赛事看未来武术的发展趋势--以部分武术比赛为例 [J], 王建才;张杨
2.从武术赛事看未来武术的发展趋势——以部分武术比赛为例 [J], 王建才;张杨;
3.对武术功力比赛市场化发展的研究 [J], 薛文忠;能建坤;王晓旭
4.武术功力比赛品牌建设研究 [J], 巩东超
5.第七届全国武术功力比赛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 [J], 洪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奥运探讨
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奥运探讨王亚琼(黔南民族师院体育系 贵州都匀 558000)摘 要 中华武术能否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对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中的地位以及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武术的发展和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奥运的对策。
关键词 中华武术;世界奥运;民族体育1 前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传统体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在当今的世界体育潮流中,武术随着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而广为传播,中华武术独特的技击、健身和娱乐价值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识,一个空前未有的“武术热潮”在世界的东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炒得红红火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共同享受这一古老东方文化的成果。
武术正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武术的发展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当今规模空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直接体现各国体育实力的国际大舞台。
中国体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卓有进步,在亚洲是体育霸主,在28届奥运金牌榜上屈居第三,但这面对偌大中国来说还是显得不相对应,为此,笔者认为,武术能否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它关系着中国体育腾飞的命运,对我国在奥林匹克中的地位、奥运金牌总数以及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武术的发展和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奥运的对策。
2 武术的发展和文化背景武术产生于生产劳动。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简单的踢、打、摔、拿、劈、刺等动作来与野兽搏斗保护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9期2010年9月搏击·武术科学【专家论谈】武术奥运战略的新思考洪浩(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并非武术进奥的捷径,武术的奥运发展必须在"和而不同"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模式。
武术功力项目是从传统功法和功力比试方式中整理出来的,不仅体现着浓郁的东方体育文化特色,而且与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竞技方式具有很高的契合性,这为武术奥运新战略的制定开拓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武术奥运会战略思考功力项目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0)09—0001—03作者简介:洪浩(1971~),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武术现代化,竞技武术理论与实践。
在以西方竞技运动为范式的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竞技武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然而,在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之际,竞技武术未能继柔道、跆拳道之后,成为亚洲奉献给奥运会的又一正式竞赛项目。
积极向西方竞技运动靠近,却被阻拦在奥林匹克殿堂之外,这一尴尬的境况不能不引起武术界对武术奥运发展的反思。
面对新的征程,必须以新的思路来全面考量武术的奥运新战略。
1武术的奥运梦想将武术作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武术界人士已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诞生奥林匹克运动的古希腊文化和孕育传统武术的古华夏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两个源头,决定着东西方体育的基本走向。
在古希腊文化灵光的照射之下,西方的竞技运动引领着现代体育的潮流;中国文化的哺育赋予了传统武术追求和谐的价值指向,但也泯灭了华夏先民的竞技遗风。
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包括西方体育文化在内的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国。
达尔文与斯宾塞进化理论的启蒙与西方竞技运动的引导,使传统武术走上了以竞技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历程。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为宣传中国武术,选拔组建了国术表演队随同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欧演出。
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全军覆没,唯独赛场之外的武术表演引起各国人士的极大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走近奥运殿堂的那一刻起,中国武术界人士便已描绘了神圣的奥运梦想;但战争的炮火,却使这一梦想支离破碎。
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自鸦片战争以来备遭屈辱的中华民族在世界的东方迎来了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
同属亚洲的日本、韩国,利用本国承办奥运会之机,成功地使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了奥运会,在举国欢庆的同时,武术也迎来了奥运圆梦的契机。
然而,主客观上的种种因素,决定武术进奥并非像国人所期待的那样指日可待。
历经努力,武术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比赛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
尽管这一结果标志着武术的奥运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武术的奥运梦想并未真正实现。
2武术奥运发展的反思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努力与千载难逢的机遇,未能使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这一事实不能不引起中国武术界对武术奥运发展的反思。
武术竞技化是以西方竞技运动为范式而进行的,具有明显的西化烙印。
西方竞技运动的文化渊源———古希腊文化,以分析思维方式为核心,使西方竞技运动形成不同运动项目分类竞争的格局。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武术,偏重于系统思维,以“体用兼备”为主要特点。
在西方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武术裂变为套路和散打两大主要运动形式,进而支离出不同的套路比赛项目与散打比赛级别。
武术进奥的主打项目———竞技武术套路,主要以西方体操为蓝本进行竞技化改良。
尽管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的游戏规则,竞技武术套路不惜削足适履,但在2002年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项目委员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建议不将武术列入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
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进行改良,并积极迎合奥运会的要求,但却别奥运会排斥在外。
由此来看,一味地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并非是武术进奥的捷径。
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审视武术进奥,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
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地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这便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
武术的奥运发展应走出西化模式的束缚,更新思路,探讨武术竞技的多元化模式,在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规范的基础上,凸现武术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武术以鲜明的个性特色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
武术进奥虽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参照了西方体育的分离模式,但奥运名称却反映武术仍未走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思维的局限。
武术是一个庞大的运动项目群,处于“瘦身”改革时期的奥运会,无法从整体上对武术进行容纳。
武术进奥实质是指在中西体育文化对接中诞生的竞技武术,具体的奥运武术设项方案是竞技武术套路中的男子长拳、南拳、刀术、棍术和女子长拳、太极拳、枪术、剑术8个单项。
但人们往往以武术进入奥运会来代替竞技武术或竞技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这一称呼容易产生以下两点误解:其一,易将武术视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一个项目,降低了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这有悖于真正地理解武术,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其二,易将力争进入奥运会的竞技武术视为武术的整体,不利于武术的全面发展。
力争进入奥运会的竞技武术仅是武术的一个分枝,并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更不能主导武术的全面发展。
3武术奥运战略新思考1DOI:10.13293/ki.wskx.002779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武术也开始了由一个高峰走向下一个高峰的征程。
2010年3月,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颁布的《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中提出在武术竞技领域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深化武术竞赛体制改革,建立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适应的武术竞赛新模式。
关于武术奥运发展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在中国武术协会换届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民族的要想成为世界的;源于中国的武术要属于世界,需要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方面有大量创造性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没有与时俱进,大胆改革的思想与魄力是难以完成的。
”功夫巨星李连杰成为中国武术协会武搏会形象大使和中国武术协会唯一的太极拳市场开发代表,他透露了自己的新梦想:“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太极拳,争取在2026年能够让太极推手进入奥运会。
”“中国武术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要想让武术进入奥运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武术之中的太极推手却不一样,我们要推动的太极拳、推手竞赛是要制订一个国际通行的竞赛规则,比如说在水上架一个擂台,按体重分级别,分男女项目,谁被推掉到水里就算输”。
武术散打与拳击、跆拳道具有雷同性;套路固然文化内涵丰富,但主观评分往往会给比赛带来争议。
在水上擂台进行太极推手比赛,既能展现太极拳丰富的技击方法,又易于评判,还具有观赏性,不失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新视角。
其实,与水上太极推手比赛十分类似的武术功力比赛已开展多年。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丰富武术赛事,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竞技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04年11月在广东佛山举办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设规定竞赛项目、自选表演项目和特邀会演项目三大类,规定项目包括单掌断砖、石锁上拳、对拧长杆、抛接沙袋、绳镖击靶、桩上徒搏;“自选表演赛项目”分为克服重力组、击打能力组、灵敏能力组和其它能力组4个组别;凡武术传习者掌握的各种武术绝技,不宜列为“自选表演赛项目”的,均列入特邀汇演项目。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成功举办使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武术功法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登上了现代体育竞技的大舞台,武术中一度被忽视的运动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武术运动发展中一次新的革命,标志着一种新的武术竞赛形式的诞生。
首届功力大赛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集有关人员,根据首届比赛的举办情况以及调研组的研究报告,对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赛项进行了论证;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开封东大寺武术馆对功力竞赛项目进行改革试验研究。
经试验和论证,将“对拧长杆”、“流星击靶”更名为“长杆较力”和“流星打靶”,抛接沙袋由规定竞赛项目变更为自选表演赛项目,增设了夺桥徒搏、悬空断物和指鼎较力3个自选项目;对部分规定竞赛项目的场地和器材进行了改革,修订了《武术功力竞赛规则》。
2005年11月,军安杯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深圳举行。
新增设的夺桥徒搏、悬空断物和指鼎较力3个自选表演赛项目倍受欢迎,长杆较力和桩上徒搏两个项目的改革获得了成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选手,武术功力大赛在改革中取得了新的发展。
武术功力比赛的举办,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参赛队伍不断壮大,竞赛项目和规则逐渐完善。
为满足武术功法教学与训练的需要,积极筹备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一批各有专长的武术功法行家里手,在《武术功法·功力比赛资料汇编》的基础上编写了《武术功法运动教程———竞技功法》。
参编的功法行家们无私奉献了历代传人总结出的练功要诀和个人心得,并参加了该书VCD教学片的拍摄。
《教程》于2005年8月在山东泰安举行了首发式。
同期,还举行了“全国武术功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资格培训班”。
培训班邀请了近两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冠军和部分教练,传授功法绝技,对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佛山和深圳成功举办之后,来到了少林武术的故乡———河南郑州。
2006年11月,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赛会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运动员人数都大幅增加。
在项目设置上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规定项目有了男女之分。
单掌断砖、流星打靶、石锁上拳、长杆较力和桩上徒搏为男子项目;女子项目包括流星打靶、悬空断物和夺桥徒博。
其次,双人对抗项目和单人竞技项目的石锁上拳有了体重分级。
此外,由中北大学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高科技武术功力比赛器材,应用于各竞赛项目,使比赛更加科学、公正。
武术功力比赛在科技创新方面已走在前列。
三年之后,武术功力大赛回到了曾经孕育它的地方。
2007年12月,广州体育学院承办了第四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此次比赛在裁判员的执裁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赛会的组织服务、赛事的宣传报道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标志着武术功力比赛趋于完善。
此后,又先后在浙江宁波与山东淄博举办了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这两届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日臻成熟,裁判员也表现出很高的业务水平,为武术功力比赛进入竞技体育赛事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武术功力比赛的规定竞赛项目包括断砖、断板、较杆、夺桥、守桩、石锁上拳和流星打靶7项。
这些项目是从传统功法和功力比试方式中整理出来的,不仅体现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而且与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竞技方式具有很高的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