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2

合集下载

2018高中高考语文真题试卷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2018高中高考语文真题试卷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2018 年 6 月 17 日《语文月刊》【试题部分】一、诗歌鉴赏(共7 题;共59 分)1.( 2018 ?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寒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喝酒高歌都是诗人调停心头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低落,魄力依旧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同样,较为常有。

D.本诗前半描述场景,后半感事抒情,描述与抒情亲密关系,脉络清楚。

(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解析。

2.( 2018 ? 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战场杀敌报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烦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壮河山,势不可以挡。

D.诗人激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照耀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解析。

3.( 2018 ? I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顶峰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勤劳填海的动机感觉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二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检测2有答案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二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检测2有答案

专题检测(二)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对于土地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被称为“春祈”。

B.一些年轻人花很多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即使有让老人更专业地被照顾的考虑,那么不能排除他们不肯花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的可能性。

C.我国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不断充实和完善,部分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这已经成为共识。

D.舞蹈夏令营里,有来自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9国的舞蹈教师9人,舞蹈专业学生13人,以及国内舞蹈专业师生38人。

答案 D解析A项,成分残缺,“被称为”前面缺少主语,可加上“这”。

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那么”改为“也”。

C项,语序不当,应将“随着”提至“我国”之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5年8月14日,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

B.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

C.中国人民挺立起凛然正义的铮铮铁骨,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依靠全民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

答案 C解析A项,搭配不当,“出席”与“行动”不搭配,可把“出席”改为“参加”。

B项,介词误用造成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

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或者”改为“还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随着“十三五”规划开始实施,“健康中国”逐渐将从顶层设计,走入寻常百姓家。

B.国庆黄金周期间,针对“傍景区”的乱收费、乱涨价,价格管理部门不能“放假”,也不能依靠“发文式”监管走形式。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名称简析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往)。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五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五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

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 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
感 之乐。
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 松林、野老、柴门、桑麻、 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反衬)。
三、边塞征战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 涵 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1)修辞方面: 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 主要有夸张、
容 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对比、互文、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 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 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 标 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 志 吟咏对象的诗。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俯序、;仰③的光变、化影与、远色近彩高的低渲的染顺,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 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 (3)侧面落笔。诗人在
”“登高”“望月”“忆
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 表现怀远、思归之情
”“寄”“行”“思”等
孤苦。
时,不是直接抒发思
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 标 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 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念之情,而是从对方 着笔,想象对方思念
第五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炫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

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____________时便开始学习背诵唐诗宋词。

那些____________的名章佳句,常常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____________。

A.牙牙学语耳熟能详情韵B.呱呱坠地脍炙人口情愫C.牙牙学语脍炙人口情愫D.呱呱坠地耳熟能详情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奋勇抗战的伟大精神。

B.萨尔维尔的《不要哭泣》以西班牙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向女儿讲述家世的方式,描绘了老母亲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后变得坚强。

C.8月29日晚,由刚过26岁生日的苏炳添、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勇摘男子4×100米接力赛银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面对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危险,能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放在我们面前的著作多么伟大,都不宜用一种崇拜甚至膜拜的心态去读,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就此而言,要有真正的阅读,必须先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

①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某套理论或坚持某种立场②对待自己的老师也应如此③更不要认定这些著作所说的必然是真理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理应是追求学问的基本态度⑤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⑥不仅对待经典如此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4课新题(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陕西省咸阳市2017年高三年级三模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苴一丿、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苴一K丿、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 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BE15•①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②“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③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解析】项,疔性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不正确,应为…生民'一句写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真得,用"■乐"字反衬性民”的不堪其苦。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时间:150分钟分值:153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江苏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教师版

第一节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 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 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

这里是“昏暗”的意思。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18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4)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炫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

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____________时便开始学习背诵唐诗宋词。

那些____________的名章佳句,常常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____________。

A.牙牙学语耳熟能详情韵B.呱呱坠地脍炙人口情愫C.牙牙学语脍炙人口情愫D.呱呱坠地耳熟能详情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奋勇抗战的伟大精神。

B.萨尔维尔的《不要哭泣》以西班牙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向女儿讲述家世的方式,描绘了老母亲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后变得坚强。

C.8月29日晚,由刚过26岁生日的苏炳添、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勇摘男子4×100米接力赛银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面对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危险,能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放在我们面前的著作多么伟大,都不宜用一种崇拜甚至膜拜的心态去读,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就此而言,要有真正的阅读,必须先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

①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某套理论或坚持某种立场②对待自己的老师也应如此③更不要认定这些著作所说的必然是真理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理应是追求学问的基本态度⑤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⑥不仅对待经典如此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1-6含答案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1-6含答案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时间:45分钟分值:41分)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3分)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最新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练习10套(答案)一、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①注:世业:犹世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15•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二、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岀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 遥远。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⑥置杯焉 则胶:________ . 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 . 答案:①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兼词,于之 于之 ④助词,不译 ②助词,不译 ③
⑤兼词,于之
⑥兼词,
⑦代词,之
(五)“与”字用法辨析 “与”作介词,可译为“和”“同”;作连词,也 可译为“和”“同”。面对这意义相同、用法不同的 “与”,该如何辨析呢? 连词“与” ,表示并列关系,可以删去,也可颠倒前 后位置,均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反之,则是介词。
[即学即练] 6.判断下列句中“其”的用法是否相同。(不需要借 助句子的上下文)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其 . ① 能行古道 余嘉其 . 见重(被看重)如此 其 . ② 翼若垂天之云 其 .
答案: ①相同。 都作主语。 ②不同。 前“其”是代词, 作主语,可译为“他”;后“其”是代词,作定语,可 译为“它的”。
“其„„之谓也(乎)”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 难道)说的是„„吧(吗)”。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一人专 . . 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 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知 . . . 弗若欤?曰:非然也 。 . (节选自《孟子· 告子》)
) )
④玉在山而 草木润,渊生珠而 崖不枯( . .
②A ③B ④A
(三)“其”字用法辨析 1. “其”用作人称代词时主语与定语用法的区别 判断“其”是作主语还是定语,有两个方法。一是 看它后面跟的是什么词,如是动词,则作主语;如是名 词,则作定语。二是看它在句中的意义,可译为 “他”“他们”,作主语;译为“他的”“他们的”, 作定语。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2018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2018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3
1.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注意从以下几
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 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 暗示性词句入手,比如“故园(情)”“独”与“孤”“愁”
等;从背景、作者等处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 与破碎的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 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
5
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采用的答题模式:用了
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4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集训(选诗歌 1题目。 木棉花歌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①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②环高台。
第四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1
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2
设题角度Ⅰ:鉴赏形象 【命题方式】①诗歌中描写了怎样的形象?②这 首诗歌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 析。③这首诗歌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 围? 【答题要点】①先概括某形象的特点。②结合诗 句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突出其特点。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有所不同。

《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梅刘克庄【注】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等豪壮之句。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

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感慨和不满.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3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3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二十三)古代诗歌阅读体裁分类练体裁一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中年以后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

“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

B.颔联的“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周围没有同调之人,流露出深深的落寞之情;“空”字则带有无尽的无奈与惆怅.C.颈联的“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让读者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妙境无穷的活泼。

D.尾联的“谈笑无还期"暗藏哲理,诗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因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其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

E.本诗描绘了具体的山川景物,表现其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人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却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2)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

”这首诗是怎样“有意无意”地抒写超然脱俗的悠闲情趣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E 解析:B项,从结尾“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看,“周围没有同调之人”不妥。

另,“深深的"“无尽的"程度过重,“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表现的是闲情逸致;且从下文看,作者是陶醉于山林情趣、以此为乐的.E项,本诗并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有所不同。

《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梅刘克庄【注】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等豪壮之句。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

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感慨和不满。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叶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3.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应曲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4.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以及词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山居即事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注】,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鸂鶒: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5.“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

“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

“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要求作答。

“足”与“未足”均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具体体现,“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

词人一方面陶醉于山居生活的美好之中,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志愿无法实现而惆怅、感叹。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乌夜啼·春思赵令畤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6.此词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虽然重门紧闭,但是它锁不住相思梦,相思梦可以随意到天涯海角,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

结尾两句抒发了主人公孤寂相思、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边行杜甫天边老人【注】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天边老人:杜甫自谓。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写“归未得”而“哭”,直接抒发了诗人归乡无门的悲伤之情。

②写由于战乱,田地都荒芜了,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③写长久无法得到亲人的消息,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题组二综合练八、[2017·湖南省浏阳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8.下面对词作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人们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暗用刘禹锡诗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絮飞、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答案:AE9.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

→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

→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九、[2017·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时被一向倾慕南方文学的北朝君臣扣留,梁亡后被迫仕于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后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