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
1.(2017广东中山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11分)
放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了“暖日”“杨柳”“浓春”“海棠”这些春日里优美的景色,是乐景哀情的写法。
B.“浓春醉海棠”的诗意是“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醉”用拟人的修辞,把海棠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富有诗意。
C.“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
D.“燕坐独焚香”中的“独”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独”表达的情感不一致。
E.本诗首联的“醉”是诗眼,因为被陶醉的不只是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颔联、颈联、尾联叙事抒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2.(2017江西二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
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
②石泓:石砚。
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
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2017安徽安庆一联)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11分)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
“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
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代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句子“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6分)
答:
4.(2017河北保定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E.词人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5.(2017四川绵阳一诊)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 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
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中“鸟羽轻”语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运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6分)
答:
6.(2016甘肃河西五市二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长沙过贾谊宅[注]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勾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B.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其中“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C.颈联借用典故抒情,从贾谊见疏,湘水无情,隐隐联系到自己,达到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D.尾联情景交融,暮色浓,江山寂,黄叶纷飞,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顺理成章地对贾谊的境遇发出悲鸣。
E.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语言明白晓畅。
(2)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6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11分)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暄风”,即春风。
“迟日”,即春日。
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性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虞美人·宜州①见梅作②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③。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①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一带。
②此词作于黄庭坚被押送宜州编管期间。
③《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一句,既预示春天的来临,又是一种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之远,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
B.第二句“梅破”,写到梅开。
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
C.“夜阑风细得香迟”与“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夜阑”都是“夜将尽”“天亮”的意思。
D.“平生个里愿杯深”意为词人想多喝酒,以此排遣内心的忧愤之情。
E.“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一句在词情上是一大兜转,“老”加上“尽”增添了一份沧桑感,同时也透出词人失意后的一种无奈。
(2)词人是如何围绕梅花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答:
9.(2016广东六校联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B.颔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
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布,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于天。
运用了比拟、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
C.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D.尾联写别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化虚为实,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
E.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
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是一首抒情佳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11.(2016安徽蚌埠三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11分)
晓征
戚继光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注]。
[注] 阇黎:梵语“阿阇黎”省略,意为高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行军时急步轻声,连睡着的鸥鸟都没有被惊醒,表现了戚家军军容整肃的特点,渲染了静谧的氛围。
B.“几许沙鸥睡未知”有双重意味:一是用沙鸥的安眠,反衬将士的辛劳;二是用沙鸥的未被惊醒,反衬行军的神出鬼没,了无生息。
C.后两句写戚家军在战场上冲向敌阵的战鼓声和喊杀声,能使远在深山古寺里的老僧听了也会感到害怕。
D.诗的前两句是“静”,后两句是“动”,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连高僧也被“惊杀”,可见戚家军声威之豪壮,足慑敌胆。
E.全诗紧紧围绕“晓征”展开正面描写,写得生动形象。
戚继光作此诗,显然怀着十分得意的心情,字里行间全是风流自赏意态。
(2)请结合全诗,简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6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①,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岂不伟③,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殚,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②七叶:七代。
珥汉貂:珥,插。
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殚、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
13.(2016安徽蚌埠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岳鄂王墓
赵孟兆页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 赵孟兆页,宋宗室,历宋元之变。
宋末官真州司户参军;入元,被元世祖重用。
本诗作于暮年。
岳鄂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描绘了一幅凄凉冷峻的景象。
“离离”写草茂盛的样子,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突出岳飞墓前荒凉之景。
B.“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把南北君民进行对比,谴责南宋当局苟安享乐,同情中原父老遥望南师。
C.“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出现天下南北中分的结局。
D.“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以景结情,写西湖水光山色引发人无限的遐想,更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情。
E.本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作者对抗金英雄被害屈死的叹息和哀悼,谴责南宋君臣苟安误国,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2)这是一首哀痛伤惋的悼歌,不仅是西湖山水不胜悲,更寄寓了作者亡国破家之悲,试分析“悲”的具体内容。
(6分)
答:
14.(2016安徽皖北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
竹暗小窗低户。
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
问陶令②、几时归去。
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 ①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
本词作于他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
②陶令:指陶渊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前两句描写池塘上和山林间升起寒雾。
低矮门窗的房子掩映在幽暗的竹林中,渲染了优美宁静的气氛。
B.“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C.“白酒浮蛆鸡啄黍”“溪月岭云红蓼岸”运用名词意象组合的手法,展现美好闲适的农居场景。
D.“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寓情于景,描写了印着月光的溪岸、有云雾的山岭、长着红蓼花的水岸,写出了词人对此地的向往之情。
E.全诗寓情于景,借助典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引发了许多失意人的共鸣。
(2)下阕中“问陶令、几时归去”一句饱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1)AD
(2)首联写出了春日里优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
(1分)颔联写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2分)颈联进一步写出在官场中不得意的际遇,本性愚拙,不谙官场交际,因此与人交情疏浅,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
(1分)尾联表明无论世俗如何变化,但诗人心中安稳,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2分)
解析(1)A.“乐景哀情”有误,应为“乐景乐情”。
D.“表达的情感不一致”有误,陈诗与李诗表达的情感都是政治上受到压抑后寻求内心的精神上的悠然自得。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通过“暖日”“杨柳”“浓春”“海棠”写出了春日里优美的景色,“薰”“醉”体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
颔联抓住情语“有味”“苦”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颈联“宦拙”“交疏”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
尾联“稳扶杖”“独焚香”表现诗人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2.答案(1)BE
(2)①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
黄斌老山竹如同“酒浇胸次”,这也是作者自道。
②对黄斌老高超出技的赞美。
③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的情操的追求。
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电所惊。
作者借所画竹子表达自己对坚贞自守、处变不惊的情操的追求。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B.“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错,原诗的意思是竹子不为雷霆所屈。
E.“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错,此句主要是写竹子栩栩如生。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题目来看,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此类诗往往含有作者对画者画技的赞美。
画的内容为橫竹,作者托物言志,抓住作者所描绘的竹子的特征“酒浇胸次”“峥嵘”“忘形”“雷不惊”等词,再结合注释就可以得出作者情感。
3.答案(1)AB
(2)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解析(1)A.“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为虚写。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题目指向明确,分析手法中表达情感的方式。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化用典故等。
末尾三句明显是写景,以景结情的好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即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答案(1)BC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
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
③叠词。
“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
“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B.应是借喻,不是借代。
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这类题目因为赏析角度不确定,所以难度较大。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围绕“精妙”来回答,思考角度有内容(句意、情感)和语言(表达技巧、意象、意境、炼字)两个方面,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
所给两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任选两种作答即可。
5.答案(1)CE
(2)①希望终老田园;②心念国事;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解析(1)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理解错误。
E.“比兴”错,没有运用这种手法。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准确理解诗文是把握作者情感的关键。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卒章显志,“合”是“应该”的意思,该句表达希望终老田园,却又为春官引荐不得不为国效力。
“岂不怀归”的典故,本意是展现作者为国事操长年行役,久不得归,事务缠身,忧心忡忡,用在此处与“官有程”正好展现作者心念国事,舍家为国的情怀。
6.答案(1)DE
(2)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2分)对汉文帝的指责,(1分)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2分)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1分)
解析 D.不但对贾谊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悲鸣。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
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E.语言应该是“含蓄委婉”。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人和贾谊同为仕途不得志之人,有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之感,“万古惟留楚客悲”说明了这一点;“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指责,同时借汉文帝一事来批评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的不满;尾联“寂寂”,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怜君何事”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感叹和无奈。
7.答案(1)CD
(2)由喜悦到忧愁。
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公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1)C.应为“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
D.“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词,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看上阕,分析景语,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体悟情感;析下阕,抓住表情词语“愁”和相关景物作答即可。
8.答案(1)CD
(2)①上片中,词人首先抓住江南信使——梅的“破”“香”“开”三个特点,抒发了一个被贬他乡,身处异地,天涯见梅之人的惊喜之情。
(2分)②下片“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一句,巧妙地将旧典翻出新意,既突出了梅花的美,又赋予了梅花一种浪漫情调,将喜梅之情推向高潮。
(2分)③面对这样的梅花,词人说自己“平生个里愿杯深”,此时却因“去国十年”,宦海沉沦的现实,“老尽少年心”,失却了酣饮赏梅的兴致。
前面渲染的“喜梅”之情,在此形成反跌,衬出了词人复杂深沉的内心情感。
(2分)
解析(1)C.“天亮”错。
D.“愿杯深”代言兴致好,词人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总想把酒喝个够,才能尽兴。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题干说“词人是围绕梅花来抒发情感的”已表明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词,我们只需要按要求结合全词,抓住词人描绘的梅花的特点,由物及人,然后分析词人的情感。
9.答案(1)BD
(2)①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②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或:颈联“云似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