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多小区MIMO预编码研究
浅析预编码技术
MIMO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摘要多入多出(MIMO)系统引入了空域的维度,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信道的频谱效率和链路可靠性,因此成为有线通信、无线局域网、宽带移动通信等的解决方案。
预编码技术是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获得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CSIT)的条件下,预编码器对信号进行一定的处理,以简化接收端设计或提高系统性能。
文章首先对MIMO系统模型和容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了预编码技术的概念及原理,针对ZF和MMSE线性预编码做了简单分析与比较,并详细阐述了多用户的MIMO预编码技术及算法。
关键词:预编码;多入多出系统;ZF线性预编码;MMSE线性预编码Abstract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introduces the dimension of airspace,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channel and the link reliability on the basis of without increasing the system bandwidth and transmit power, and thus it become the solution of wired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AN,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 Pre-coding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MIMO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bta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tter (CSIT), pre-coder disposes the signal in some ways to simplify the design of the receiver or enhanc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IMO system model and capacity,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pre-coding technique, and do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or ZF and MMSE linear pre-coding, describes pre-coding techniques and algorithms of multi-user MIMO in detail.Keywords: pre-cod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ZF linear pre-coding; MMSE Linear pre-coding1.引言先前的无线通信主要是从接收机出发,通过设计完备、高复杂度的信号检测方法来尽可能无失真的恢复经历无线衰落带来的原始的发射信号,但这类技术往往计算复杂度过高。
基于MIMO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20 Si Tc. nn. 07 c ehE gg .
基 于 MI MO 系统 的预 编 码 技 术 研 究
王枝 光 惠晓 威
( 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 院,葫芦岛 1 50 ) 辽 2 15
摘
要
多入 多出( MO) MI 无线通信技术大大增加 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 改善 了无线通信系统 的性能。针对 MI MO系统 中
60 24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7卷
编码的编码器示意图 , 首先将信息序列进行预编码 ,
然后再 将 预编码 器 的输 出序 列 送 入 S B T C编码 器 进 行编码 , 后 S B 最 T C的输 出经 由两 根天线 发送 出去 。
一
种是 很好 的处 理方 法 。
在 构建 预均衡 矩 阵 F时 采 用 MMS E法 则 , 即在
各用 户的接 收信 号间存在 相互干扰 , 分析 了一种 线性预 编码 算法 , 并通过 仿真 结果表 明 , 经过 线性 预编码 的 系统 性能有很 大
提 高。
关键词
MI MO
线性预编码
无线通信
中图法分类号
T 995 N 2. ;
文献标识 码
A
T la¨ 和 Fshn 的研 究表 明 , 过在 无 线 e tr a ocii 通
接收端使得接收信号的误差均方值最小 : F = a i { [ r mn占 [ 一( g 射功率恒定 , 功率值为常数 : [ ] =Kr ] t () 6 + ) a ]} ( ) n 一 ] 5 同样 , 在发射端预编码后 的发送信号矢量 的发
图 1 带预编码 的 SB T C编 码 器 不 意 图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可靠性和传输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以其高速率和可靠性而备受瞩目。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成为关键领域,本文将重点讨论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系统正不断向更大容量、更高速率和更低延迟的方向发展。
MIMO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利用多个天线在空域上并行传输数据,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二、MIMO系统基本原理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多径传播效应,通过空域上并行传输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在MIMO系统中,发射端使用预编码技术将数据进行编码,接收端则使用解码技术将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数据。
三、预编码技术分类预编码技术主要分为基于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大类。
1. 基于线性预编码技术基于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零迹预编码(ZPC),迹优化预编码(TOCP),全局发射矩阵(GEM)等。
零迹预编码是最简单的线性预编码技术,通过将数据与预定的预编码矩阵相乘,将数据编码为多天线的发送信号。
迹优化预编码则是在零迹预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送信号的功率。
全局发射矩阵是一种采用全局信息的预编码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状态信息来优化预编码矩阵。
2. 基于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基于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零力预编码(ZLC),最大化信噪比预编码(MRT),最大化合理比率合并(MRRC)等。
零力预编码技术是一种无需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
最大化信噪比预编码技术则是通过最大化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来优化预编码矩阵。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给出了信道估计误差对 eH 结构 B R影响的定量仿真结果 。对非理想 CI TP E S 下的预编码技术选择提供 了一定的依据 , 并对
限定信道估计误差的偏差程度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 多输人多输出系统; 非理想信道信息 ; 预编码
中圈 分 类 号 :T 9 P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m rcdn T P n na r —f cn rcdn Z )i o ni hue MO ss m i e et apeoig( H )adl er eo o igpeoig( F ndw l kmu isr i z r n MI yt swt i r c e h mpf can ltt i om t n ( S )i pr r e .T e apoiaes n l o一(ne e ne—pu h e s e n r ai C I s e o d h p r m t i a —t n a f o fm x g i rr c t e f ls—ni ) rt os a o e i (I R)epes nigvnu drh s m t e odt n h o ai nbtentetob i T P sutrs SN xrsi i n e eas pi ?cnio.T ecmpr o ew e a c H t c e o s e t u v i s h w s r u
Pr e d ng i u tu e I O y tm t m pe f c e o i n M li s r M M S se wih I re t Ch n lS a e I f r a i n a ne t t n o m to
YANG e .L ANG a Fi I Xio—we n
于发射端 以达到抑制多用户间干扰的预均衡方法 。基于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 ( S ) C I 条件 , 针对 多用户 MI O系统 的下行信 M
MIMOOFDM系统中的预编码研究
1.学位论文张超多用户MIMO-OFDM下行次优传输方案与反馈研究2008
MIMO-OFDM 技术可以充分利用MIMO和OFDM的优势,被视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最具潜力的一种解决方案。在多用户环境中,为了实现多用户空间复用和提取多用户分集,用户需要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基站。在多天线以及多载波的系统架构下,由此造成的反馈开销是极为庞大的,因此设计高效低速率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是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反馈方案与传输方案密切相关。由于最优传输方案难以应用于实际系统中,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次优传输方案和有限反馈技术。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用户MIMO-OFDM系统时域反馈方案。相比频域有限反馈方案,该方案的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馈开销远小于频域有限反馈方案;
多小区MIMO系统中的分布式预编码研究
Zo n q a u Yi g u n 一, L u g o iCh n u ,Zh o Ru ,Ya g L x 。 a i n vi
smua in r s lss o t a h rpo e r c d n e in s h me u p ro m h xsi g me h d i ems o he i lto e ut h w h tt e p o s d p e o i g d sg c e s o t e f r t e e itn t o n tr ft
邹应 全 ,李春 国 , 一 赵 睿 杨 绿 溪 ,
南京 2 09 ; 10 6
( 东 南 大 学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1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 息工程学 院 摘
南京
2 04 ) 104
要 : 多小 区 MI 对 MO系统 中的预编码问题进 行了研究 。为了降低多小 区协作 的信道信息 ( S ) C I交换 量和基站 的计 算复 杂
度 , 出 了分 布式 预 编 码 矩 阵设 计 方 法 。将 基 于 最 大 化 信 漏 噪 比 ( L R) 预 编 码 设 计 准 则 引 入 多 小 区协 作 中 , 出 了基 于 提 SN 的 提 S N 的预 编 码 矩 阵设 计 方 法 。基 于 S N 的分 布 式 预 编 码 设 计 方 法 解 决 了多 小 区协 作 预 编 码 设 计 中需 要 中央 控 制 器 的 问 题 , LR LR
第3卷 l
第 l 期 2
仪 器 仪 表 学 报
C i e e J u n lo c e t i n tu n h n s o r a fS i ni c I sr me t f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的技术研究
以 极 大 地 提 高 系 统 容 量 的 多输 入 多 输 出 标 准 中的 核心 技 术 … 。 在 众 多用 户通 讯 中,
如 果用户端采 用一根或 者多根天 线 , 基站
预编码技术是MI MO系 统 中提 高 系 统
( MI MO) 技 术 已成 为下 一 代 移 动 通 信 ( 4 G) 可 靠 性 和 有 效 性 的 关 键 技 术 之一 , 其 主 要
Y = ∑ h k + ,
.
( 1 )
作用 是 在 基 站 端 利 用 信 道 状 态 信 息 对 信 号
这里 h 是 复 高 斯 衰 落 的 信 道 增益 系
是第 { 天线发射的数据, w k 是 第 k用 进 行 预 处理 , 将 预 编码 模 块 和 写成 矢 量 形式 为 : 端 采 用多 根天 线 , 那 么就 可 以组 成 一 个 大 的 及信 道 进行 匹配 , 充 分 利用 信息 状态 来 提 高
p r e -c o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u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e v e n t e r r o r d i f f u s i o n, g r e a t l y r e d u c e t h e c o mp l e xi t y o f t h e r e c e i v i n g e n d. I n t he p a p e r , s e ve r a l a l g o r i t hms o f mul t i - us e r M I Me s y s t e m p r e -c o d i n g h a v e b e e n s t u di e d, a na l y z e d i t s o wn a d v a n t a g e s a n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 a n d
多小区MU-MIMO系统中基于泄露干扰迫零的分布式块对角化预编码设计
A 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c o n s i d e r s a n o p t i ma l p r e c o d i n g d e s i g n f o r mu l t i , c e l l m u l t i - u s e r m u l t i p l e i n p u t m u h i p l e o u t p u t ( M I -
第2 9卷 第 1 1 期 2 0 1 3年 1 1 月
信 号 处 理
J OURNA L OF S I GN AL P ROC ES S I NG
Vo l _ 2 9 No . 1 1 NO V .2 01 3
多小 区 MU— MI MO 系 统 中基 于泄 露 干 扰 迫 零 的 分 布 式 块 对 角化 预 编 码 设 计
MO)n e t w o r k s . I t i s p r o p o s e d t o e x p a n d b l o c k d i a g o n a l i z a t i o n m e t h o d o f s i n g l e c e l l i n t o m u l t i — c e l l s c e n a r i o .C o n s i d e i r n g t h e
Di s t r i b u t e d P r e c o d i n g De s i g n i n Mu l t i — c e l l Mu l t i — u s e r MI M O Ne t wo r k
b a s e d o n Le a ka g e Ze r o Fo r c i ng Bl o c k Di a g o na l i z a t i o n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提高系统的容量、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预编码技术是在MIMO系统中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预编码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应用,为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尽管预编码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深入研究,解决当前预编码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预编码算法,提高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以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矩阵分解、信息论、优化算法和仿真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2. 预编码技术在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提高系统容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误码率等方面;3. 针对当前预编码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发展新的预编码算法,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预编码算法;4. 仿真实验测试,比较不同预编码算法的性能表现,评估预编码算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等方法,对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提高预编码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效果。
四、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本文已经初步搜集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预编码技术在MIMO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预编码技术的优化算法、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着重提升预编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表现,力争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
基于预编码方案的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干扰抑制研究
w (I 1 w
一 1. ) H乞表示 第 个基 站和第 J个 基
站 内第 i 个移 动 台之 间的 N ×N 信道 矩 阵 , 元 其 素为独 立 同分 布零 均值单 位方 差复 高斯 随机变量 .
解 决 的关 键 问题是 如何 在 发 射 机 上设 计 一 个 预 编 码器 来减 少接 收端 干扰 , 而 降低系 统误 码率 . 从
l
当 “ 时f 一J ≠
L K
w ∑ H w , () y∑ f H ) 6
— ‘。。一 。。
“=J J i 时£ -
图 1 系 统 模 型
Fi .1 Syse M o l g t m de
式’ 锐 中一
上H示阵共 标 表矩的轭
() 7
W o — a g ma ( GI r x S LNR 一 )
为 1 B 时 , 码 率 对 信 噪 比 变 化 曲 线 .其 中 0d 误 S L GI NR最 大化 方案 在 S NR为 2d B时就达 到 1 0
的误码 率 , 独立 注水 法方 案和 多用户 波束成 形预 而
编码方 案则 要在 S NR为 6d B和 8d B时才能 达到 相 同的误码 率 , 别 高出 4d 分 B和 6d . B 图 3 当系统有 3小 区 , 是 每小 区 3 户且 I R 用 N 为 1 B时 , 码 率 对信 噪 比变化 曲线. 着 使用 0d 误 随 相 同时隙 和相 同频 率 资 源传 输 数 据 的小 区和 用 户
GI L — W HT W , H
式 中 , 是第 J个 基站 给本 小 区第 i 移 动台通信 T 个 所产 生 的所有 干扰信 号 与泄漏信 号之 和. 其表达 式
统一框架下协作MIMO系统预编码方案
a r e o f t e n a d o p t e d . Ho we v e r , t h e s i n g l e t a r g e t wi l l c a u s e a n u n b a l a n c e d p e r f o r ma n c e . I n o r d e r t o o p t i mi z e o v e r a l l s y s t e m p e r f o r —
Ap p l i c a t i o n s , 2 0 1 3 , 4 9 ( 1 4 ) : 8 4 - 8 7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 s t r a c t :I n v i e w o f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a mo n g c e l l s a n d u s e r s i n c o o p e r a t i ve MI M O s y s t e m, p r e c o d i n g s c h e me s b a s e d o n a c r i t e r i o n
要: 针对 在 协作 MI MO系统 中多 小 区及 多用 户 间的干扰 对 系统性 能 的影 响 , 一般 都会 基 于 某种 设 计 准则进 行预 编 码
处理 , 但 是 由于设 计 目标 的单 一性会 导 致 系统性 能的 不均衡 , 为 了优化 系统 的整体 性 能 , 均衡 各 种性 能指 标 , 提 出 了统 一 数 学框 架下 的预 编码 方 案 , 并 基 于 凸优 化 理论借 助 拉格 朗 日方程给 出 了预 编码 矩 阵的 求解 方法 。 经仿真 证 明 , 算 法在 目 标 函数 的收 敛速度 以及 系统 容量 方 面具 有一 定 的优 势 , 表 明 了所提 方案 实施 的可行 性 。
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H H ( ), 得H: “HH 使 FI 从 将c I基 端 成立, 而 c在 站
全 部消 除 ; 为功 率控 制 因子 ,作用 是使 预编 码矩 阵 满
一
用户数据 。 目前 ,按 照基站 对信 号处理 的结构 划分 ,预
编码方 法主要分 为线 性预编 码和 非线性预 编码 两大类 ;
般 性 ,下文均假设 = 。 使用 等价 的实数 模型 比复数 模型 更易于 实现 ,因此
按 照对 预 编码 矩 阵 的设 计 准则 来 划分 ,有 迫零 ( ZF) 准则 、最小 化均 方误 差 ( MMS 准 则 、最小化 误码率 E) ( MBE R)准则 、最大化 信干 噪比 ( I S NR) 准则 以及最
这里把式 ( 转化为等价的实数模型 ,即 1)
yH+ = xn ( 2)
其 中的向量 和矩 阵分 别由原复 数 向量和矩 阵 的实部
和 虚部拆 分而 得。 因此 ,等效 实数模 型中 的向量和 矩阵
取值 范围将变为yXn∈ ,,
收 稿 日期 : 2 0 年 1 月 1 日 09 2 1
2 系统传输模型
具有 根发送 天线和 个 移动 台的多用户 MI MO下行 链路系统传输模型 为
y= c n c H x+ 。 ( 1)
放在基 站 中完成 ,从而 实现 空分 多址复 用 ( MA)并 SD
消除C 。这在 基站侧消除干扰 的技术称 为预编码或者 CI
预均 衡 技 术 。
二
图 中 ,a
畦
卜
是 编矩 预码
使得 编码 后 的信 号重 新映射 到输 入信 号 的星座 图 上 ,从 而 限 制 发 射 信 号 的 功率 。 实 际 中 ,实 现 串行 干 扰 消 除 ( I )的一种 基本 方法 是对矩 阵进 行QR 解 ,获得一 SC 分 个下 三 角矩 阵来实 现 串行反 馈 ,图2 出了基于 QR分解 给
mimo 波束成形 预编码
mimo 波束成形预编码
MIMO(多输入多输出)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实现更高效通信的技术。
波束成形和预编码是MIMO技术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波束成形是一种利用天线阵列形成指向特定方向的波束,从而提高信号质量和减少干扰的技术。
在MIMO系统中,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的权重,可以形成指向目标用户的波束,从而提高信号强度和可靠性。
预编码是在MIMO系统中应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发射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预编码可以通过多种算法实现,如线性预编码和贪婪预编码等。
在实际的MIMO系统中,波束成形和预编码通常会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
例如,在某些MIMO系统中,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来提高信号的定向性,然后使用预编码技术来进一步优化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MIMO系统中的波束成形和预编码技术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参数和场景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参数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选择。
多用户MIMO空分多址下行链路预编码算法研究
( O R B F ) 和迫零波束成形( Z F B F ) 实现 了每 用户配置多天线 的预编码 方法。为 了降低 计算 复杂度 , 提 出 了联 合线 性结合技术
的R B F — Z F B F的下行链路预编码方案。该方案利用 O R B F确定初选用 户, 每 个用户利用线性结合技 术获得有效 S I N R, 所选用
N o i s e R a t i o ,S I N R) 并 反馈 所 选 波束 中的最 高 S I N R 信 息 。假 如有 多个 用 户请 求 , 基 站 将 波束 发 送 给 具
有最 大 S I N R的用 户 。对 于具 有 多个 接 收天 线 的用
多个 用户 同 时 通 信 时 , MI MO可 以 大 幅提 高 系统 下 行链 路 的和 容 量 。脏 纸 编码 ( D i r t y p a p e r c o d i n g , D P C) 能有 效地 实现 完美 信道 容量 , 但 其 计算 复 杂度
第 1 3卷
第1 0期
2 0 1 3年 4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1 .1 3 No .1 0 Apr .2 01 3
1 6 7 l 一1 8 1 5 ( 2 0 1 3 ) 1 0 — 2 8 4 1 — 0 4
S c i e n c e Te c hn o l o g y a nd Eng i n e e r i ng
的开始 , 基站( B a s e s t a t i o n ,B S ) 通 过 随机 生 成 的 多
1 有限反馈 系统模 型
考虑多 用户 MI MO通信 网络 的下 行 链路 , B s配 备 个 发射 天线 , K个 用 户 , 每 个 用 户 都 有 Ⅳ个 接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姓名:周明指导老师:胡浪涛摘要:LTE是3G的演进,是3G到4G技术的一个过渡,在LTE协议中,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口技术,并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演进的唯一标准。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然后对MIMO系统的预编码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仿真了不同反馈比特数下的迫零预编码算法,探讨了单用户的预编码技术与多用户的预编码技术。
关键词: LTE,MIMO,OFDM,预编码引言长期演进LTE项目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长期演进,要求提供比3G系统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效率和更低的传输延时,多输入多输出(MIMO)预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抑制或消除干扰、提高信道容量、降低接收端复杂度的目的,因此MIMO预编码技术已经成为LTE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预编码技术是有效抑制MIMO信道中的多用户干扰方法之一。
预编码通过利用信道的状态信息,在发射端调整发射策略,接收端进行均衡,从而提高MIMO系统的性能。
在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中,各个用户之间无法相互协作,不能利用上行链路的联合检测来恢复发射信号,因此预编码是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获得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的关键。
预编码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式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LTE系统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
由于大多数预编码方案都需要在发送端已知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但是因为反馈信道的开销十分昂贵,人们才提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套码本集合,然后根据具体的信道状况从一个确定的矩阵集合中的选取一个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矩阵,再将该矩阵在码本集合中的序号反馈给发送端。
这样的预编码方案使得反馈信道所需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或通过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对信道信息矩阵H进行适当的分解,进而得到相应的发射端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均衡矩阵和将MIMO信道变换成若干个独立子信道的等效信道矩阵。
多用户MIMO系统THP预编码研究
多输人 多输 出 ( M0) MI 系统可 以大 幅提 升数据 传输 逆 的奇异值较大而 发射符号矢量和奇异 矢量有相 同方 向
速 率 ,可 同 时 提 供 发 射 分 集 和 接 收 分 集 从 而 明 显提 高 时 .T一般较 大。此时插入一个矢量扰 动 .用来控制功 信号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 预 编 码 技 术 可 以看 成 是 一 种 预 均 衡 技 术 ,将 V Bat - s L 率 归一 化 因子 T。 矢量 扰 动 编码 方 案V ( etr et bt n P P V co P r rai .V )对 u o
技 术 前 沿
T c n o r e h olgy Fo war d Post ion i
多用户M MO I 系统T P H 预编码研 究
■ 华 北 电 力大 学 杜 娟 鲍 慧
摘
要
详细论述 非线性预编码T P H 原理 ,并对 其结 构进行了分析 、改进 .进・步增 加系统容量 ,
文 献 [] 出 了 一 种 改 进 的 方 案 。 用ZF 则 进 行 非 4提 准
则 化 信 道 逆 中传 输 将 信 号 强 度 弱 的在 f 差 的 规 则 化 线 性 的 收 发 联 合 处 理 。 T P 用 于 发 送 端 进 行 非 线 性 操 I g  ̄ H应 信道 逆 中传 输 。 作 ,接 收 端 应 用 z 进 行 线 性 处理 。Z 准 则 应 用 于 发 送 接 F F
.
T P。 H)
矩 阵选取 的思 路是 一样 的。VP 中反馈传 送 的是一个 数
q 无 电2 1第期 ・ 线 o年 l 国 I 65
技 术 前 沿
T c n o y Fo war s t e h olg r d Po ion i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天线技术成为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则是多天线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MIMO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和接收,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并利用信道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性能。
与此同时,预编码技术作为MIMO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天线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多用户MIMO系统是指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的MIMO系统。
在传统的MIMO系统中,往往只有一个用户与基站进行通信,而多用户MIMO系统则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
然而,多用户MIMO系统中存在着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系统的性能和传输效果。
预编码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减小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多用户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种方法。
线性预编码是一种较为简单和常用的预编码方法,它主要利用线性空时码来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对用户之间的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可以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并提高系统的传输效果。
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优点是实现相对简单,计算量较小,易于实现和部署。
但是,线性预编码技术的性能受限于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当用户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时,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优势可能会减少。
非线性预编码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预编码方法,它通过使用非线性空时码来进行数据传输。
相比于线性预编码技术,非线性预编码技术有更高的自由度,并且可以更好地减小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性能。
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信号特性和信道状态,并且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然而,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实现相对复杂,需要更大的计算量和复杂度。
除了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预编码技术,如零干扰预编码(ZP)、零点对消预编码(ZCC)等。
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与预编码技术研究
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与预编码技术研究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来提高系统容量和抗干扰能力的通信技术。
在MIMO通信系统中,信号检测和预编码技术是关键的研究方向,它们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
信号检测是指接收端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对发送的信号进行估计和恢复的过程。
由于传输信道的复杂性,接收端可能会接收到多个发射端发送的叠加信号。
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通信系统中,信号检测是相对较为简单的,常用的方法有最大似然检测(MLD)和线性检测(LD)。
然而,在MIMO系统中,由于存在多个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道耦合,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无法直接应用。
MIMO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通常使用复杂度较高的检测算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贝叶斯准则的检测算法。
最大后验概率(MAP)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基于贝叶斯准则的检测算法,但其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实时的通信系统。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针对MIMO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如线性检测方法中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迭代检测算法如迭代干扰消除(IC)和迭代信号干扰取消(ISIC)等。
预编码技术是指在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以改善系统容量和抗干扰能力的过程。
预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其转移矩阵改变发送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分布,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预编码技术有零空间预编码(Zero-forcing)和最小平均传输功率(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预编码等。
零空间预编码是一种无失真的预编码技术,它可以通过将数据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发射天线上来降低信道的相关性,从而减少多路径衰落产生的码间干扰。
然而,零空间预编码对发射天线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当发射天线数量大于接收天线数量时,零空间预编码无法利用全部的发射天线。
相比之下,MMSE预编码通过考虑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来优化发送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分布,从而使接收天线能够更好地恢复发送的信号。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IMO系统通过多个天线间的信号传输与接收,提高了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信号质量,并可以应对多径衰落等问题,因此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MIMO系统中信道矩阵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给信号传输和接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因此,研究预编码技术对MIMO系统的通信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提高通信性能的机制,研究预编码技术对信道矩阵不确定性的适应性以及MIMO系统中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的实现方法。
3. 研究内容(1)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通过剖析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对预编码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通过MIMO系统场景的建模和仿真实验,研究预编码技术在MIMO 系统中的应用,探究预编码技术对系统信道容量和信号质量的改善。
(3)预编码技术在不确定信道情况下的适应性研究研究预编码技术在不确定信道情况下的适应性,探究预编码技术的变化与信道矩阵参数的关系,为系统运行自适应预编码提供理论依据。
(4)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研究研究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方法,探究多用户预编码与用户选择、数据传输等因素的关系,并在仿真实验中加以验证。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究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预编码技术对系统信号质量和容量的提升机制,有助于提高MIMO系统的通信性能,并为未来基于MIMO系统的通信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研究预编码技术在不确定信道情况下的适应性以及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加灵活、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5.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学术论文和权威专著的综合分析,对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场景以及MIMO系统的仿真建模等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
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高速、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多天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无线信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尤其是当使用多天线在下行链路发送数据时。
因此,多天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
在多天线系统中,预编码技术在传输端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下行链路中通过多天线同时向多个用户传输数据,这种技术被称为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
目前,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信息,常用的预编码技术有最大比例传输(MRT)、零点水平(ZF)和最小平均误差(MMSE)等。
然而,在实际的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单独使用上述预编码技术无法有效减少多用户之间的干扰。
研究表明,使用基于逆信噪比(SLNR)的预编码算法可以大大降低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并提高系统的信噪比(SNR),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因此,本研究将在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研究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旨在提出一种更加优秀的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算法,以获得更高的系统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具体目标如下:1. 调研和总结现有的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 研究基于逆信噪比的预编码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3. 设计和实现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4. 使用MATLAB等相关软件对本研究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其性能与现有预编码算法的比较。
三、研究内容(1)预编码技术的调研分析本部分将调研和总结现有的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分析其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包括:最大比例传输(MRT)、ZF预编码、MMSE预编码以及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
(2)基于SLNR的预编码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基于SLNR的预编码技术,探究其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获取、逆矩阵的计算、SLNR权重的计算以及预编码矩阵的计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sis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Yunzhu Wei Supervisor: Prof. Song Rongfang April 2013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学位论文及涉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南京邮电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摘要
在高密集度的无线网络中,干扰问题已经是抑制系统容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单小区技术 会将小区间干扰(ICI)作为噪声处理,而多小区协作技术通过基站间的协作能够有效利用小 区间干扰,提高系统性能。分布式预编码是一种更实际的解决小区间干扰的方法,该方法无 需共享用户数据和多小区的全局 CSI 信息。 分布式 MIMO 预编码方法有两个不同的基础策略: 接收干扰已知预编码(RIAP) ,生成干扰已知预编码(GIAP) 。 本文首先对多小区 MIMO 协作系统的干扰对抗方式以及下行容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采 用多小区处理(MCP)系统容量与采用不同频率复用的单小区处理(SCP)系统容量进行数 值模拟比较,说明协作处理对系统性能有很好的改善。 此外, 本文对 RIAP 和 GIAP 这两种基础策略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通过引进有效的信道矩 阵来介绍 RIAP 和 GIAP 的标准表达方式、 混合预编码方案以及一种切换机制。 并对这些方案 在多小区环境中的性能差异进行数值模拟比较,验证文中的切换机制切实有效。 最后,本文深入研究了一种基于上下行链路对偶性理论的分布式虚拟 SINR 框架的 DVSINR 预编码和最优功率分配,验证了该预编码能够获得最优的复用增益。通过多种场景 及功率分配策略下的数值数值模拟验证 DVSINR 预编码在所有的 SNR 条件下,都有优越稳 定的性能表现,较分布式的最大比传输(MRT)和迫零(ZF)算法更实际有效。
关键词:MIMO,多小区协作,预编码,分布式
I
Abstract
In a wireless network of high density, the interference problem is a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system capacity.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CI) is treated as noise in single-cell techniques. However, cooperative multi-cell technology can use ICI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by cooperation among base stations. Distributed precoding method is a more practical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without sharing the global CSI and the users’ data. Distributed MIMO precoding includes two basic strategies: received interference-aware precoding (RIAP), generated interference-aware precoding (GIAP). Firstly, some interference mitigating methods anddownlink capacity performance in cooperative multi-cell MIMO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capacity performance of MCP system and SCP system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reuse factorsare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cooperative processing canimprove the system capacity performance. Secondly, RIAP and GIAP schem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standard expressions, the hybrid precoding scheme, and a switching scheme of RIAP and GIAP are explain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ome effective channel matrices.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RIAP and GIAP are analyzedand simulated in a multi-cell scenari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itching scheme in this chapter i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Finally, a distributed virtual SINR framework based on the uplink and downlink duality theory is analyzed to design DVSINR precoding scheme and a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is used to enhance DVSINR precoding performance. DVSINR precodingis proved able to obtain optimal multiplexing gain.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a variety of scenarios show that DVSINR precoding scheme has a superior performance than distributed MRT and ZFprecoding at all SNR conditions. So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DVSINR precoding scheme is mor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han other precoding schemes.
Key words: MIMO, Cooperative multi-cell, Precoding, Distributed
II
目录
专用术语注释表 ........................................................................................................................................................1 第一章 绪论 ..............................................................................................................................................................3 1.1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 .....................................................................................................................................3 1.1.1 单天线移动通信系统 ......................................................................................................................3 1.1.2 多天线技术 ......................................................................................................................................4 1.1.3 多点协作技术 ..................................................................................................................................4 1.2 MIMO 系统概述与发展 ..............................................................................................................................5 1.2.1 单用户 MIMO 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