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教案标题:中班数学活动——认识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能准确识别“上”和“下”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幼儿理解并掌握“上”和“下”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一张包含上下关系的图片(如树上的鸟、地上的花等)、一些可以摆放的物品(如书、玩具等)。

2. 环境布置:教室内的物品可以适当调整,以突出上下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小鸟在哪里?花朵在哪里?”2. 讲解:教师解释“上”和“下”的概念,例如:“小鸟在树的上面,花朵在地的下面。

”3. 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摆放物品,然后描述物品的位置,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面,把玩具放在椅子下面。

”4. 游戏环节:进行“找上下”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物品,幼儿需要快速指出它在其他物品的上面还是下面。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注意并指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如:“妈妈,我的杯子在桌子上面。

”或者“爸爸,鞋子在床下面。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上”和“下”的概念,并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准确识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2. 在游戏环节中,记录幼儿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调整和指导。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一、目标与要求1. 通过游戏、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上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归纳、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立体图形、图片或绘画、积木或玩具、毛毯。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向幼儿展示并让幼儿观察。

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并描述不同图形的特点。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圆筒和一个长方体,问幼儿:“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你能说出来吗?”STEP 2:讲授上下的概念(10分钟)接下来,老师可以用手指或者画纸上的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引导幼儿说出箭头指向的位置。

例如:老师指向天空问:“我在哪里指?”幼儿应该回答“上面”。

接着,老师指向地面问:“我在哪里指?”幼儿应该回答“下面”。

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理解上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STEP 3:上下的实践活动(10分钟)为了加深幼儿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

活动一:幼儿站成一排,站立的时候是“上”,蹲下的时候是“下”。

老师指挥幼儿上下起立。

活动二:老师随机指向教室中的某个位置,幼儿说出箭头指向的是“上”还是“下”。

这些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STEP 4:上下的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已经对上下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这一步,老师可以向幼儿提出总结的问题,并帮助幼儿进行归纳。

例如:老师问:“哪些东西在我们站立的时候是在上面?”幼儿可以回答“天空、太阳、树梢”等等。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上面”的特点,例如在“上面”的东西可以是天空、高的东西等。

接着,老师可以问:“哪些东西在我们蹲下的时候是在下面?”幼儿可以回答“地面、脚、青草”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逐渐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STEP 5:综合活动(15分钟)为了巩固幼儿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可以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三单元“空间位置”,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上下”。

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上下的概念,学会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的概念,学会用上下方位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

2. 学具:操作卡片、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小动物,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用上下方位词描述两个小动物的位置。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上下的概念。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实物演示上下位置。

(3)教师引导幼儿用上下方位词描述实物位置。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操作卡片,讲解如何用上下方位词描述卡片中的物体位置。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并引导幼儿说出物体位置。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操作卡片,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2)教师强调上下方位词的用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上下2. 板书内容:(1)上下的概念(2)上下方位词的用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上下方位词描述家中物品的位置。

(2)画一幅画,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画中物体的位置。

2. 答案:(1)示例:电视在上,桌子在下。

(2)示例:小鸟在上,小鱼在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上下的概念,并能运用上下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1. 让学生了解上、下、幼儿园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下、幼儿园的定义及用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上、下、幼儿园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幼儿园的概念及用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上下幼儿园的图片、实物等。

2. 教学场地: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发现上、下、幼儿园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上、下、幼儿园的定义及用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上、下、幼儿园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上、下、幼儿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上、下、幼儿园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 评价学生对上、下、幼儿园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上、下、幼儿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上、下、幼儿园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尝试用上、下、幼儿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九、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上、下、幼儿园。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上、下、幼儿园的应用。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2. 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3.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数学游戏认识“上下”概念。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3.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前置知识1.认识物体的位置,如前后、左右等。

2.知道数字和量词,如一、二、三、大、小等。

三、教学准备1.10个球2.1个篮子3.1张白板和白色粉笔4.4张卡片5.数学游戏道具四、教学过程1. 热身游戏老师示范:“上啊下啊,上上下下。

上啊下啊,左左右右。

左啊右啊,左左右右。

左啊右啊,前前后后。

”幼儿跟着老师模仿,热身身体并集中注意力。

2. 导入新知老师向学生出示一个篮子和10个球,问学生:“这些球和篮子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学生可以根据前置知识回答问题,但是还不能明确认识到“上下”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将两个球放入篮子,然后提起篮子,问学生这时候球落在篮子上面还是下面。

然后再放下篮子,球落在篮子的下面,这时候学生就能够初步认识到“上下”概念。

3. 认识上下幼儿围绕着篮子坐成一圈,开始认识“上下”概念。

老师示范,将篮子放在自己的头上,问孩子篮子在哪里,孩子可以回答“在老师头上”。

然后,老师将篮子放在地上,再问孩子,篮子在哪里,孩子可以回答“在地上”。

之后老师将篮子放在桌子上,问孩子,篮子在哪里,孩子可以回答“在桌子上”。

逐渐让幼儿理解,“上下”是相对位置,应该以地面或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不能把篮子放在空中。

4. 数学游戏老师将4张卡片上的图片配成相同颜色的一组,将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然后将图片转到另一面,提示孩子从中一个个找出来,并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组大小不同的屋子,然后把卡牌上的家具放到对应大小的屋子里,让孩子一起完成。

5. 反思1.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数据游戏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掌握数学知识?3.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任何不足之处?五、教学总结本次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上下”概念,并通过数学游戏深入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一、教学内容教材: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上下》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能够辨别和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卡片、图片、实物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张图片,展示一个房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高低,引入上下的概念。

2. 讲解: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解释上下的含义和如何辨别上下位置。

3. 示例:通过示例,让幼儿明白如何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例如展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一只鸟和一棵树,让幼儿判断鸟是在树上还是树上在鸟上。

4. 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每组有一张纸和一支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标出上下的位置。

5. 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的上下概念,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猫和一只老鼠,让幼儿判断猫是在老鼠上面还是老鼠在猫上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上下概念:上下是指物体的高低位置关系。

辨别: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上下的位置。

运用:将上下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并画出它们的上下位置。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上下概念,画出家里物品的上下位置,例如电视在沙发上面,桌子在椅子上面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上下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辨别上下位置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在操作环节,有些幼儿对如何画出物品的上下位置有些困惑,可以加强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上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以《认识上下》为主题。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中关于“上下”概念的介绍,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方位。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方位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方位的概念。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上下方位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幼儿找出物品的上、下位置。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上下的概念,并用卡片和实物进行举例。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在生活中的上下方位应用,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 游戏环节:组织“上下方位大比拼”游戏,幼儿需要根据指令找到相应的上下位置,最快找到的团队获胜。

5.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标出上、下位置。

6.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上下方位物品,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上下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教室的场景,标注出教室内的上下位置,如桌子在上,地面在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上下方位物品,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上下方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深入讲解其他方位概念,如左右、前后,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

同时,可以组织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1. 教学实例的选择:应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选择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如玩具、家具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中班数学《认识上下、前后》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前后”进行简单的描述。 4、体验操作纸盒的乐趣。
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下下Βιβλιοθήκη 苹果上面是( 鸡蛋 ) 面包下面是(青菜) (青菜 )上面是牛奶
( 鸡蛋)下面是苹果
你还能怎样说?
上面
下面
你还知道 什么?
我后面是谁? 我前面是谁? 我前面是 哪几只小动物?
小 结
本活动通过游戏,感受上下、前 后的空间方位。 通过环境的创设,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会 用“上下”“前后”进行简单的描 述。达到活动目标。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教案主题:认识上下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上下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归纳。

3.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上下的实物或图片(如水杯、椅子等)。

2. 讲解上下的特点和区别的PPT。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物体,同时放在桌面上,然后问学生: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2. 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出物体的位置,并解释上下的概念。

Step 2:游戏体验(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实物或图片。

2. 教师说出一个物体,让学生将该物体按照上下的概念摆放。

3. 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如让学生将物体放在其他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Step 3:上下的特点和区别(10分钟)1. 教师出示PPT,讲解上下的特点和区别,如:上面通常指的是比较高的位置、处于上方的物体可以压住下面的物体等。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上下的概念。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

2. 学生可以用手指指出物体的位置,或者口头回答。

3. 教师可以上一些简单的判断题,让学生运用上下的概念进行判断。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让学生总结上下的特点和区别,并说出他们对上下的理解。

2.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找到更多的上下关系,并进行描述。

2. 学生也可以创造性地想象一些场景,从上下的角度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例引入上下的概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和掌握上下的特点和区别。

通过PPT的讲解和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上下的认识。

在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上下位置的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基本概念上下:在二维平面内,物体与水平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上:物体在水平线之上。

下:物体在水平线之下。

2.2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上下关系。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平面内的上下关系。

3.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上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的概念。

3.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上下位置。

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问答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否用语言和动作正确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教学活动举行“上下位置大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上下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上下位置”主题的绘画活动。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第六章:教学材料6.1 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球、书本、玩具等。

提供一些平面图,如桌子、地面等,用来表示物体的上下位置。

6.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绘图。

第七章:教学设计7.1 课堂活动安排导入:5分钟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实践操作:15分钟教学评价:5分钟教学延伸:5分钟7.2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上下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的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关系。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3. 培养学生上下排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高低上下词语,能正确辨别物体的相对位置。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上下的事物。

3. 培养学生用上下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文具、书籍等)、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上下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上下现象。

2. 基本概念:介绍高低上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贴纸标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4.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上下现象,如楼层、座位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辨别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2. 学生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低上下位置。

3. 学生能将物体按照高低上下进行排序。

六、教学活动1. 游戏:高低上下接力赛玩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一个道具(如书本),听到老师的指令后,学生需要将道具传递给一名学生,过程中要求道具始终保持在学生的上方,传递完成后,下一组开始。

2. 小组讨论:生活中的上下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上下应用场景,如楼梯、电梯、座位等,并尝试用高低上下词语进行描述。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高低上下的概念。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高低上下的概念及应用。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和描述高低上下。

4.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难点1. 学生难以理解高低上下的相对性。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下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主要涉及对“上下”概念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幼儿理解“上下”方位,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材选自《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的概念。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上下”的概念,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幼儿操作手册、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一系列图片,如:天空、地面、桌子、椅子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

引导幼儿关注图片中的上下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和小玩具,向幼儿讲解“上下”的概念。

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上下概念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幼儿操作手册,让幼儿根据手册中的图片,判断物体的上下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玩具,让幼儿通过合作,摆放玩具,展示上下关系。

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上下概念1. 天空2. 地面3. 桌子(上)4. 椅子(下)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指出它们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上下关系。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家人可以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上下关系,如:“桌子在椅子的上面”,“地面在桌子的下面”等。

2. 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上下”游戏。

家人说出一个物品,幼儿需要迅速指出该物品的上下位置。

答案:根据家人的描述,幼儿需要迅速指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如:“书在桌子的上面”,“球在椅子的下面”等。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或位置的上与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理解上下的概念。

2.学会区分物体或位置的上与下。

3.能够用语言表达上下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或位置的上与下。

2.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玩具飞机,问幼儿:“飞机在天空中是飞在上边还是下边?”2.教学活动(1)认识上下的概念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物体,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哪个物体在上边?哪个物体在下边?”(2)区分物体或位置的上与下教师准备一些玩具,将它们分别放在桌子上下不同的位置。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位置,并提问:“哪个玩具在上边?哪个玩具在下边?”(3)语言表达上下的位置关系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两个动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卡片,并提问:“哪个动物在上边?哪个动物在下边?请用语言表达出来。

”3.游戏活动游戏名称:《上下猜猜乐》游戏规则:教师将一些玩具藏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幼儿需要根据教师的提示,猜出玩具藏在上边还是下边。

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玩具可能藏在上边的哪里?下边的哪里?请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什么是上下?”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上下关系。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2.听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运用上下概念的情况。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与幼儿一起发现和学习上下的概念。

中班认识上下教案

中班认识上下教案

中班认识上下教案教案标题:中班认识上下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认识上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上下方向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上下的示意图。

2. 一段简单的儿歌或歌曲,与上下相关。

3. 一些童话故事或绘本,关于上下方向的故事。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1. 通过歌曲或儿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上下方向的概念。

例如,唱一首名为《上下歌》的歌曲,用手指示身体的上下部分。

2. 展示上下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上下,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讲解活动:1. 通过观察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上下方向。

例如,拿出一张描绘爬楼梯的图片,问孩子们楼梯的上面和下面分别指向哪里。

2. 展示一些绘本或童话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听故事的方式来认识上下的概念。

同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角色、动物或物体在故事中的上下位置。

实践活动:1. 分发纸和颜色笔给学生,要求他们画出一些生活中的上下事物。

例如,树木的根部和树冠,人站立和躺下的姿势等等。

2. 设置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站成一排,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指令向上或向下移动。

例如,当我说“向上”,他们应该抬起手臂或踮起脚跟。

当我说“向下”,他们应该弯腰或蹲下。

总结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鼓励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上下?-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在我们上面或下面的?2. 探讨上下方向的应用,例如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堆叠物品、如何爬楼梯等。

3. 结束课程前,再次唱一首关于上下的歌曲,以激发学生对上下概念的兴趣。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利用日常活动时创设一些上下的场景,例如,在游戏或绘画中引导学生在上、下、左、右等方向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环境中的上下关系,让他们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教案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教学框架,但请记住,教学方法和具体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进行调整。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上下》含反思学习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上下的概念、区别和关系。

2.帮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上下的概念。

3.学习如何归纳总结概念以及区分概念。

教学准备1.认识上下的故事书2.纸板和标签3.一些示例物品(如沙漏、一张纸片等)4.彩色笔和白板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出示沙漏,并问孩子们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孩子可以以简单的语言回答。

老师提问如下:“如果我们把沙漏放在手上,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2.老师以故事、图片或示例物品作为导入,让孩子们尝试描述上下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主体1.老师使用示例物品帮助孩子们理解上下的位置。

例如,折叠纸片在桌子上,它会落在桌子下面,把它举起来,它会在桌子上面。

2.孩子们尝试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描述‘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孩子们描述物体在场景中的位置关系。

3.老师使用纸板和标签引导孩子们记住上下的概念。

老师可以在标签上写上‘上’和‘下’这两个字,然后请孩子们举出相应的物品放在标签上。

4.老师使用问答和反复练习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巩固上下的概念。

结束1.老师请孩子在白板上画出上下的示意图。

2.老师反复强调上下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孩子们复习主要内容。

3.老师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学到的内容,以确保孩子们能获得适当的学习并理解上下的概念和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了上下的概念,然后使用了具体的示例物品让孩子们更加真切地看到和感受到上下的位置关系。

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情境和物品,让他们练习用语言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体验中学习到更多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上下的位置关系比较迷惑,我及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练习机会。

同时,我发现故事书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加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体验非常成功,孩子们各自的理解程度不同,但有了听、看、说、写、练的全方位体验,相信他们会逐渐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的概念。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教案 (2)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教案 (2)

中班数学活动的教课计划:认识上下教学计划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教课目的,资料准备,活动过程和其余内容。

通过这个故事,激发了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而且孩子能够划分和表达他们的上下方向。

再说近距离物体的上下地点,在游戏中能够正确找到上下地点,让孩子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合适少儿园老师快去中班数学活动课让我们看一下教课计划。

教课目的:1.经过故事,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划分并说出以自己为中心的上下方向,并认出并说出邻近物体的上下地点。

2,在游戏中,能够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地点,让孩子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培育孩子的试试精神,发展孩子思想的矫捷性和逻辑性。

4.培育少儿进行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育孩子的逻辑思想能力。

资料准备:背景:飞机房子图,猴子,熊木偶,狗,猫头饰。

活动程序:一,表演故事:《懒散的猴子》,老师和少儿园分别饰演猴子和熊,向孩子们表演。

听故事:懒散的猴子有一天,猴子和熊在房子里坐下,猴子躺在下铺。

并说:' 我很累,不想爬,你就爬。

熊说:“这是我的商铺,你上去。

别的,我太胖了,我怎么能爬起来?“小猴子仍是不听,熊把它扔了。

2,问问题:A,猴子厌烦了嬉戏,第一次睡觉在哪里?(下铺)B.熊说了什么?猴子听了吗?C,熊生气了,猴子去哪了?(下铺)3,让孩子能够清楚地域分并正确说出:在地点上,下方的单词,并会做出手势(向上,向下)。

二, 1,议论:答:您在生活中看到过什么吗?年青 1:灯泡挂在屋顶上。

年青 2:时中挂在墙上。

.B.下方有东西吗?你知道为何把它放在下边吗?年青 1:我的床上下颠簸,我睡在较低的楼层。

年青 2:鞋子放在床底下,在床上脏吗?2,老师总结:A.上下方向以自己为中心:上边有头和手。

B.以邻近的物体为方向角的上下地点:在物体的顶部有天空,太阳等,而且其下方有地面和草地。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1.老师介绍游戏弄法:小猫的房子在上边,小狗的房子在下边。

幼儿园认识上下教案

幼儿园认识上下教案

幼儿园认识上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图片和动画的PPT。

2.相关教具:小球、积木、图书等。

3.活动准备:设置上下方向的游戏和活动道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前几次的学习内容,如认识颜色、形状等,并与本次课程内容做铺垫。

–利用教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幼儿感知上下的概念。

2.探究(10分钟)–利用PPT或教具,展示一些具有明显上下关系的图像,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像中上下物体的位置关系。

–引导幼儿思考上下的定义,并帮助幼儿总结上下的特征和相对关系。

3.讲解(5分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上下的概念,并用具体的例子加深幼儿的理解。

–引导幼儿关注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并理解上下是指垂直方向。

4.游戏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给予一定数量的积木或小球。

–设置一个高低不同的障碍物,要求小组成员将积木或小球分别放在障碍物的上方和下方,并完成规定的任务。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上下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到具体的物体上。

5.总结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游戏活动中的经验,并就上下的概念展开讨论。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加深对上下概念的理解。

6.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有关上下的故事书或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进一步巩固上下的概念。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上下的表述,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上下的概念。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上下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亲身参与,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上下的概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

(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

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

)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

)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

)(小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

)桃子在哪儿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上)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1)小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朋友让我们赶快闭上眼,让小动物藏起来吧!
(2)小朋友,小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上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

并请他把小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小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小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小猴子找不到。

(教师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么一个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上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小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

你们瞧,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小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