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主要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主要精神
时间:2011年10月27——31日
报告题目:《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经验总结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强省之要、富民之本,必须把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摆在工作首位,紧紧扭住不放;
2.科学发展观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从资源型地区实际出发,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
3.解放思想是先导,必须不停歇地推动观念创新,通过打开思想的大门,进而打开发展的大门;
4.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大开放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民生为本是我们党的宗旨之要,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忱关心群众,全力造福群众,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
6.统筹兼顾是科学方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是必备品格,必须弘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在顽强拼搏中加快改变山西面貌;
8.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用党的建设新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新发展。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龙头,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
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
“七个新”:要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到2016年有一批市县实现全面小康,全省总体实现程度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做到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关于综改: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富民、强省、利国之举,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核心在转型,根本在改革,关键在实践。
要用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个大平台、大政策、大机遇,在生产力层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生产关系层面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山西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发生显著变化。
要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确保今后五年实现转型综改试验的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两件大事:我们要办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件是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鼓起时不我待、先行先试的勇气,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负重爬坡、敢创一流的胆气,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锐气,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敢于担当、成事创业的志气,想大发展、谋大发展、干大发展,努力开创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具体解读:
五年实现“七新”
经济总量有新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前移。
产业发展有新体系。
在为国家提供能源支持的基础上,新兴产业比重和循环经济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有新格局。
“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城市有新的增加,城镇化率接近60%,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更加清晰,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和区域发展板块。
民生福祉有新水准。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一批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基本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县,现有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实现脱贫。
社会管理有新作为。
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生态环保有新局面。
节能减排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区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全民创业氛围浓厚,人才外流状况得到扭转,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核心在转型。
在发展形态上,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
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粗放高能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
在发展定位上,实现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
在发展方向上,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
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根本在改革。
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推进资源开发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接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鼓励类服务业。
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改政策措施。
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节能节水降耗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建立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评估修订机制,统筹开发利用成片盐碱地和整合利用工况废弃用地。
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建立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完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
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对转型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信贷倾斜,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企业转型主体作用,加快实施十大企业“双千亿工程”,支持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尽快跨入世界500强。
加大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凡法律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确保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全社会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在实践。
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只要是资源就地转化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符合科学发展的项目,都要抓紧推进。
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用好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形成一系列推动山西发展的“晋”字牌政策。
在板块突破上先行先试,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转型综改试点,加快扩权强县步伐,重点在减少管理层次,下放计划、财政、项目、税收、土地管理权限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先行先试。
着力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导致生态大规模破坏的顽症;着力破解环境保护约束机制和利益导向落实难的问题;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伴生的社会矛盾。
“四化”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新型化
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
着力“用”好煤,努力实现全省新增煤炭一半左右就地加工转化。
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努力建设1亿千瓦级电力强省,外送电装机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
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
提升传统产业循环率。
五年内基本完成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新项目新产业要把全循环作为准入门槛。
提升新兴产业占比率。
打造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机制造基地。
有重点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创建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品牌。
建设数个百万吨级节能节水型现代煤化工项目。
提升节能减排率。
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提升科技贡献率。
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一倍以上。
规划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山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太(原)榆(次)科技创新城,打造以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极。
二、农业现代化
把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
在山老区实施“一村一井”工程,发展“五小”水利,使农业人口实现人均1亩水浇地。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重点解决6000余个低收入村的农民收入翻番问题。
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
深入推进大同、晋中、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
建设1万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深入推进“513工程”。
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全覆盖,农民入社率达到50%以上。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战略举措,每个县都要建成一到两个工业园区或产业集中发展区。
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县域流动,打造20个以上中部和全国百强县。
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
每年推进10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区、3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力争到2016年全省农村都达到重点村建设标准。
把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突破重点。
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年内基本完成山庄窝铺移民搬迁。
三、市域城镇化
支持太原率先发展。
把太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先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充分凸显太原都市圈在全国城市群版图中的地位和全省发展龙头作用,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极。
建立领导协调指导机制,坚持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实质性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
加快区域性城市群的建设和融合。
全面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
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
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大镇。
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
推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
四、城乡生态化
绿化山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
气化山西,加大煤层气抽采开发力度,建立“四气”合一体制机制,推进市、县、重点镇及工业园区气化全覆盖。
净化山西,推进以汾河为龙头的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实现每个县城有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设施和生态公园。
健康山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饮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问题。
六方面改善民生
创业就业:建设市县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力扶持微小型企业发展。
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机制。
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遏制和扭转收入分配
差距扩大趋势。
社会保障: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建设县乡两级社保服务平台,推广社会保障“一卡通”。
建立低收入农户冬季生活用煤补贴供应机制。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两年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
教育优先: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保每一个未能进入高中、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医疗卫生:五年内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社会管理:坚持民生为基、服务为先、管理为要,实现权益有保障、诉求有渠道、矛盾能化解、怨气可释放、危机能控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煤矿全面推行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确保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国内先进水平。
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首要任务——招商引资引智。
重视资源的交换价值,利用地下地上优势资源换市场、换技术、换资本、换项目,形成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四位一体”抓好项目的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吸引更多有利于转型的生产要素进入山西。
关键环节——打造开放平台。
加快建设内陆口岸和综合保税区,扶持发展具有复合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以优惠的政策、齐全的功能、便捷的通关吸引战略投资者。
重要突破口——扩大区域合作。
加强与京津冀和中部省份的协作发展,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引深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
加强与呼包鄂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联互动,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制胜砝码——营造良好环境。
下大力气解决投资者反映强烈的软环境不“软”问题。
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建立健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
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加快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活力,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群众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凝聚各方力量。
扩大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健全民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建设“法治山西”。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问题,严肃惩处徇私枉法、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行为,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法制廉洁效能政府。
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增进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社区、农村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优势企业和品牌。
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6%左右,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跃居中西部领先水平。
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完善党建工作格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转型跨越中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一把手”要以身作则、作风民主、正确集中,班子成员要密切配合、相互补台、团结共事,不断
增强班子的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一支在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定期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省管干部。
建立引进培育并举、生活补贴和项目资助并重、待遇与贡献挂钩的高层次人才开发使用机制,大力引进转型跨越发展亟需的新兴产业企业家人才和高端创新人才。
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构建山西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惩处,决不姑息。
坚定不移把反腐败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