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码:(08J20)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范云芳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美国曼哈顿、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中心区复兴计划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
认为国外这些城市的中心区规划发展模式对西安市中心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建设发展应该在结合本国国情和市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西安市周围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镇,使边缘城市成为吸引西安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以减轻城郊之间的通勤流量和交通压力。
=关键词> 城市中心区;城市化;郊区化
城市形态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最早形成和发展的区域,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核心。
城市中心区的变迁往往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活动的兴衰状况。
在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直接导致经济活动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带来了大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城市空间不断蔓延,引起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不断增高、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就业困难、工业污染严重等[1]。
城市化的迅速膨胀,一方面带来了城市中心区商业和文化活动的繁荣,但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烦躁等。
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讯设施的发展,大量人口、商业活动外移,出现郊区化,导致中心区衰落。
因此,城市中心区的发展与变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从很多国际大都市的变迁过程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城市都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再到衰败、再复兴的转化过程,城市中心区的演变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
纽约、伦敦、巴黎以及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在城市中心区的演变过程中,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城市中心区模式的变化,以及发展过程中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城市中心区发展历史回顾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中心区,通常是城市最古老的一部分。
北美城市的中心区最初多以商业、金融、购物等职能为主,而今,这些功能仍是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特。
大多数商业、服务业、零售业、各大公司的总部都集中在这里,因为这些行业比其他行业更需要面对面的交往。
在北美大城市中心区,有一种情况显而易见,即人们在这里进行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以步行起始并结束,即使在现代化的汽车时代也是如此。
人们驱车前往市中心,或购物,或消闲,或谈生意,或寻求某种服务,总是把车停放在靠近目的地的停车场,然后步行前往目的地。
因此,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建设的好坏对中心区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伦敦在城市中心区发展上,与北美城市截然不同,受欧洲注重保护城市中心历史风格的传统影响,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的新模式;巴黎城市中心区在保护历史风格的同时,通过整体规划,在郊外新建中央商务区,为城市发展提供必需的商务功能支撑;东京城市中心区近几十年一直面临商务办公供应短缺的巨大压力。
东京中心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的策略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但从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中心区由于受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1、城市中心区的形成
每一个城市都有城心,或者是单中心结构,或者是多中心结构。
世界上多数城市是单中心结构。
城市就是从其中心向外发展的。
这里所说的城心,是指城市中商业服务业和办公事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的城市中心区。
这里街区繁华,人流稠密。
城市中心区既是城市自身的生长极,也是对腹地产生吸引作用的磁力源。
最初的城市化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
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向心型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城心地区地价飞涨,拥挤的街区内不仅高层建筑迭起,而且向地下开拓空间,形成城市中一个密度高、能量大的中核。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很多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减缓,并出现大规模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
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出现了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的出现可追溯到30年代大危机时期,特别是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中心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上生活水平改善,人们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
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郊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70年代初,美国费城、底特律、克利夫兰、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等,新建住宅的80%分布在郊区。
巴黎60年代后期共有320万个居住单元,其中200万个位于郊区。
住宅的郊区化,引发了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
首先迁往郊区的是商业服务部门。
商业服务部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人口的向外迁移,势必使商业服务部门随之外迁。
其次是事务部门。
各类事务机构历来是西方国家特大城市中心区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由于事务部门需要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使事务部门的向心性比商业部门还要强烈。
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部分地取代了事务机关面对面直接接洽的业务,使事务部门有可能脱离闹市区,进入郊区。
同时,工厂也向郊区迁移。
现代工业越来越多地采用流水线作业,使占地面积增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中的土地成本上升,加上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工厂向郊区迁移。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Reu rban i zati on)。
与此类似,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起开始微弱增长,也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
二、世界主要城市中心区的特色与差异(历史功过)
由于历史、政治、文化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城市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历史。
因此,对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时,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性。
1、东京:体现以人为本,是历史和文化中心
城市中心区里,古老的低矮木屋、狭窄的曲径小巷、热闹的集市货摊却奇迹般地保存至今。
正是在这样的街区中,日本人最为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
不同于其他西方城市的线性城市规划结构,在东京,很多林荫大道是沿着富士山和筑波山的自然地势而修建的,东京的城市规划者们所看重的,是行人而不是汽车,城市发展要与自然协调而不是对立。
2、莫斯科:中心放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中心部分)))克里姆林宫及红场是城市的/心脏0,由此向外延伸的一条条放射状大道形成了城市中心的特殊布局。
就像欧洲的一些小镇,城市中心区通常是市政大厅(Town H all)所在地。
莫斯科中心区的布局是1935年重建后形成的。
但是,这种放射状结构也有缺陷,如,所有道路都要穿过市中心,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上世纪60年代,莫斯科重新调整城市布局,把单中心格局逐步调整为多中心。
3、威尼斯:商贸旅游中心
这座被誉为/水上之都0的古城,因为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最近50
年来,威尼斯的居民从16万人减少至不足6万人。
不仅如此,威尼斯的学校、商铺、住家也因为家庭旅馆业的发展而急速萎缩。
3年前,全城的家庭旅馆只有59家,现在增长到455家。
旅馆改造计划招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威尼斯会因承载不起陡然加重的分量而下沉。
人文学者更忧虑的则是威尼斯的/灵魂0:一个浸润了数个世纪人文气息的城市如果最终只剩下大大小小的旅馆和游客,她的魅力还会存在吗?
4、纽约:经济中心,金融商业
曼哈顿为市中心区,著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娱乐区百老汇等均位于此。
纽约市摩天大楼林立,其中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物。
进入新世纪,纽约开始策划在远离曼哈顿的泽西市建立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将其作为曼哈顿的延伸,以达到分散就业,减轻市中心区压力的目的。
5、巴黎:功过参半(教训)
19世纪,巴黎实施了市中心修建计划。
几条著名的林荫大道,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广场、喷泉、雕塑甚至教堂、公园等展示在人们的视野,包括纵横交错的给排水系统,大量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监狱等设施,也被建立起来。
但在建造过程中,拆掉了大量的中世纪建筑,尤其是市中心、巴黎圣母院所在城岛的拆建,使巴黎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印迹,令后人扼腕叹息。
但巴黎却超前设计了令世界惊叹的交通和市政格局。
巴黎中心区著名的/圣日耳曼大街0、/圣米歇尔大街0,都是当年拓展的。
在全世界的/马路0上都还在走马的/马车时代0,巴黎已经为/汽车时代0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6、伦敦:超负荷运作中心
经济的较快增长,该伦敦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以及其他一些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1/3,并且创造了伦敦40%的财富,这种高速增长推动了中心区房租的上升和商业成本的提高;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在80年代和90年代,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导致了市区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
三、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达,城市规模的扩大和郊区化进一步发展,各国大城市中心区逐渐走向衰败,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房价下跌。
城市中心区的基础设施、房屋缺乏足够的资金翻新和维修,特别是居民区简直就成了贫民窟。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的外移使城市中心区缺少人气。
无论如何,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是外来旅游者必到之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出现了城市中心区振兴的潮流。
1、美国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1)振兴城市中心区计划的兴起。
上世纪70年,美国城市郊区化达到最明显的时期[2]。
城市的郊区化使美国社会结构和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
拥有较多资产的人群率先迁移到了城郊,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都搬到郊区,郊区形成了新的居住人口和就业人群,城市中心区的各项产业被郊区的新兴产业所取代,导致中心区的衰落。
城市中心区的衰败和繁荣一样,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因此,城市中心区的复兴计划便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郊区新的城市结构和社区居住环境日趋成熟之后,郊区已经完全摆脱了对老城区的依赖而独立出来,这给老城区复兴带来了困难。
郊区的发展壮大,在地域上、产业结构上和公众心理上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社区情节,即使老城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不足吸引郊区居民迁入城内。
只有城区能够提供与郊区形成互补趋势的产业或就业机会时,才能吸引一部分居民进入城区居住。
但是,战后美国进行的城市中心区复兴计划中,落实到最后几乎都以失败或废止而告终,只有彼得斯堡等少数几个城市取得了成效,但这些城市复兴计划多多少少刺激了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活动。
(2)城市中心区复兴的影响因素。
战后,随着交通发展和郊区化趋势的日渐成熟,城市中心区环境不断恶化。
人们开始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美国人心中虽然接受了现代建筑摩天楼随处可见的城市面貌,但仍然对战前或者十九世纪安逸祥和的城市空间情有独钟,这也是高层居住区被美国民众抛弃的一个原因,郊区化就是要寻找一个比城里更适合居住的社区环境[3]。
社区除了要有领域感之外还要有场所感,在社区居住、工作的群体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有着共同空间认同和价值认同的人群组成了一个聚居场所,他们在自己的社区里工作、娱乐、居住,从事各种生产消费活动。
二战以后,美国城市中心区已经不是一个能够承载人们生产消费等活动的社区,或是说按照现有的发展状况,它们没有希望达到这样一种社区平衡[4]。
表面上看去,人们不堪忍受中心区恶劣的城市环境才移居郊外,其实在背后存在这样一种社区认同的心理因素驱使着人们做出选择[5]。
美国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商业、金融业发达,是城市经济生活的枢纽。
这一职能在社区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郊区社区如果能够提供便利的商业、零售、娱乐设施,郊区人口完全可以摆脱对市中心的依赖。
这样郊区和市中心的关系由先前的从属关系,转变为平行关系。
美国城市中居住围绕办公的二元结构模式逐渐由巨构转向社区组合的并置[6],有效地系。
美国城市中居住围绕办公的二元结构模式逐渐由巨构转向社区组合的并置[7],有效地缓解了日益衰落的市中心地区的压力。
2、东京/多中心0发展模式:/多中心城市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快速工业化,以及交通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再加上地震的损坏,人们纷纷向郊外移动,东京城区迅速扩大。
20世纪30年代,在离东京中心3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有相当数量的郊区城镇和大学校园在铁路沿线建设起来[8]。
二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增长,在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首都圈发展规划。
与伦敦那种核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东京决定建立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卫星城镇间隔着绿化带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从过分拥挤的核心分散到外部边缘,东京准备建造一种/多极0或/多中心0的都市风格。
为解决东京CBD地区功能过分集中而造成的许多大城市问题,如交通、住宅和环境等问题,东京从1970年代开始构思/多极城市结构0。
1970年初期,首先有人提出一个/两极都市0的规划,即在原都市中心的西部远郊,建设一个新的中心业务区域。
这个提议随后在1980年的5我们的东京城规划6和1991年的5第三次东京长期规划6中演变为/多极都市0模式,其基本观点就是东京周围除了多摩地区的业务核城市之外,还要环绕三大新的/业务核城市0,这些核城市将发展成为主要的就业和服务副中心以缓解东京都心的发展压力,并构建出一个多核的都市结构,从而将以前形成的东京都心地区的一级依存型结构改为多核多圈域型地域结构。
东京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两点:首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今的东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始终贯穿着一个理念,即多核的都市结构。
这种/多中心城市0发展路径,主要是为了减少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压力,并且通过在23个中心城区之外创造新的就业中心来缩短上下班的路程。
其次,东京城市规划和建设在政策措施上重要的转变,城市中心区规划和发展需要强大的制度政策支持。
四、西安城市中心区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虽然国外大城市与西安在城市发展历史、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国情等方面有所不同,但这些城市中心区在规划思路、建设经验与教训等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西安中心区目前主要指以钟楼为中心、城墙以内的地区。
市中心规划开发时,首先要考虑文化背景。
中心区文化遗产很多,要保留这些有限的资源,它们是城市历史变迁的印证和符号,是西安城市旅游的基础;其次,城墙以内地方狭小,只能适应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产业、餐饮等行业发展,市政服务应从城墙内迁走;再次,从环保的角度讲,要减少污染。
因此,城墙以内,主要以文化旅游、商业购物为主,东、西大街可以设计为商业步行街,禁止汽车通行。
为此,所有的政府机构应从城墙内撤出,淡化中心区的政治职能。
2、多中心区的设想
中国人口多,交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可以考虑规划设计多中心区。
不但可以减轻城内交通压力,也可以节省成本。
老城区继续作为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可以将小寨作为休闲购物中心,西高新区作为休闲娱乐中心,大学城作为文化、休闲、健身锻炼中心,浐灞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中心,等等。
3、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中心区主要作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健身、餐饮场所,公共服务设施一定要跟上,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公共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如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馆、健身房以及公厕等。
4、工业外迁与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西安地铁的修建通车,写字楼与住宅建设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因为外围低价土地的可达性增加,制造业将更易向外围发展,寻求更低廉的成本。
西安目前仍有不少中小型制造业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土地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随着地铁带动人口外迁,这些工业已没有必要拥挤在城市中心区,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开发写字楼与高档住宅,发展第三产业。
5、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
西安虽不像北京、上海那样人口多、政府机构多,但作为西北最大的城市,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特别是高校多,人口众多,公共交通压力特别大,再加上财政短缺,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如养老院、图书馆、健身设施等不失为较好的选择,可以大大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也可以使社会资源平均分布。
此外,也可以依据资源的差异性,发展一些特色社区,如剪纸、皮影、泥人,等等。
6、加强规划,强化郊区中心城镇的功能
西方国家经验表明,在大城市周边所形成的规模较大、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相对独立性强的边缘城市,对中心城区产生着极强的/反磁力中心0作用,可以有效地疏散了城市中心区部分功能和减轻了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同时也使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向多核心的网络化高级阶段发展。
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建设发展应该在结合本国国情和市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西安市周围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镇,使边缘城市成为吸引西安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以减轻城郊之间的通勤流量和交通压力。
=注释>
[1]王小莹,部分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之启示[J],当代世界, 2008,(2).
[2]张永和,美国城市中心区复兴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6, (9)(上半月刊).
[3]1美2杰拉尔得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著,张晓军,潘芳译.5社区规划简明手册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P7-8.
[4]张永和,美国城市中心区复兴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6, (9)(上半月刊).
[5]刘建芳.美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城市郊区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2.10.
[6]Andre S orensen.Subcen tres and S atelli te C ities:Tok yo.s20t h Cen t u ry Exp erience of P l an n ed Po l ycentri s m[J].In2ternati onal Plann i ng S t ud i es,2001,6(1):P9-32.
[7]张永和,美国城市中心区复兴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6, (9)(上半月刊).
[8]虞震,日本东京/多中心0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特点与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5).26.
=作者简介>
范云芳,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
(上接第214页)
可避免产生疲劳,很多情况下,即使疲劳程度非常严重的时候也有可能派队员上场比赛。
队医很少用生理指标来检测运动员的疲劳状况,这样对运动员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利。
运动员的伤病治愈远比普通人艰难,普通人治疗完了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而运动员多半是边训练边治疗,这样常出现反复受伤。
调查还表明,很少队伍配备专业的运动心理专家,教练员充当众多角色。
将近一半的队医表明目前俱乐部不太重视心理监督,队员的心理状况完全靠自己或教练来调节。
三、结论
1、应增加医疗后勤队伍人数,分工尽量明确
球员能否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由俱乐部中的医疗后勤队伍所决定。
我国大部分俱乐部医疗后勤人员数量很少,专业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建议增加医疗队伍人数,并且队医都应该有自己所擅长的治疗部位,上肢、腿部,拉伤还是扭伤,不要当/全能0大夫,同一种伤病比如脚趾骨折,擅长下肢伤病治疗的队医肯定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让球员康复、摆脱重伤状态。
如果球队中只有队医而没有这方面专长的医生,治疗这方面伤病差距是明显的。
因此球队在配备队医时一定要明确分工,使球员得到更专业的治疗
2、增加训练组与医疗组之间的沟通
队医不仅仅是起到治疗的作用,队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决定球员伤病之后的状态恢复速度。
在漫长的赛季中基本是不可能避免伤病困扰的,球员状态的恢复速度,影响着球队成绩的取得,因此队医最好参与到教练组或体能组里面,深入到队员整个训练过程,及时和教练沟通,制订出球员的恢复计划。
3、加强球队医疗监督服务
医务监督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和队伍取胜的保障,俱乐部医疗人员不仅仅在队员受伤时才给出治疗,而是给运动员一个全面的监督,训练前和训练后,特别要注意球员的疲劳监督,最好定期采集运动员的血样,得出他们身体疲劳状况和机能状况的指数。
将这些指标汇总后提交教练组,作为教练安排训练的参考数据。
营养和心理监督同样重要,有条件可以及时配备营养师和运动心理专家,全面的对运动员实行医务监督服务,加快球队科学、训练、医疗一体化。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医的业务素质
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2008年篮球运动防护培训班中,对三十一家单位的三十三名队医和教练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此次培训,51.5%的学员表示有很大收获,30.3%的学员表示有较大收获。
因此,队医除了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外,还要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班,如果俱乐部有条件,可以组织队医去国外学习世界先进的运动医疗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于跆拳道比赛医务监督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讨论[J].贵州体育科技,2006.
[2]运动队队医在科学化训练中的客观地位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作者简介>
张建龙(1964-),男,学士,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
1.本刊2008年第24期5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发展新探究6一文(作者:黄姁)中,因校对有误/图书馆若实行有尝服务0 /让自己想磁铁一样0应为/图书馆若实行有偿服务0/让自己像磁铁一样0。
特此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