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终极总结.doc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介绍高中地理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广阔的地理领域,其中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区域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将总结高中阶段区域地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二、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三层结构。
•地壳运动:地壳内部和地表的构造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2. 地球的水资源•世界的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等,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岩石裂缝或土壤中。
3. 不同地貌类型•高原地貌:由于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的平坦地带。
•平原地貌:地势相对平坦的地貌类型,分为河流平原和冰川平原两种形态。
•山地和丘陵地貌:山地是海拔较高的地区,丘陵地貌是中等海拔的起伏地形。
三、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外部迁移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将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居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倾向于不同的产业结构,例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3. 区域文化差异•文化传承: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文化交流: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四、经济地理知识点1. 世界主要经济体•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拥有发达的经济、技术和科研实力。
•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
2. 资源与产业分布•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其分布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影响。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区域1. 气候带区划:按照不同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在这三大气候带之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极地气候、寒温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四种气候类型。
2. 植被区划: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类型,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亚北极带植被带、北针叶林带、草甸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等多种植被区。
3. 地貌区划:根据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将地球划分为高山地区、高原地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盆地地区、台地地区等多种地貌类型。
4. 土壤带区划: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产生的影响,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如红壤区、黄壤区、黄土区、黑土区、盐渍土区等。
二、人文地理区域1. 人口区划:根据人口的分布密度和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人口稀少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两大人口区域,人口稠密地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城市聚集区和城市化带。
2. 文化区划: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如东方文化区、西方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非洲文化区等。
3. 经济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不同,将地球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地区、农业区、矿区等多种经济区域。
4. 政治区划:根据国界、行政区划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政治区域,如欧洲政治区、非洲政治区、亚洲政治区等。
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针对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归纳。
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这种联系和互动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对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对于地球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对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二、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 理解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 掌握地形地貌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 气候- 熟悉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及其分布。
- 理解气候因素(温度、降水、风等)对区域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水文- 学习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规律和水循环过程。
-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水文灾害(如洪水、干旱)的成因和防治。
4. 植被与土壤-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生态功能。
- 了解土壤类型、分布和土壤侵蚀问题。
5. 自然灾害- 学习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防范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理解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学习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2. 经济地理- 掌握不同经济类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点及其地理分布。
- 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
3. 交通与通讯- 学习各种交通方式(陆路、水路、航空)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了解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文化与旅游- 理解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
- 学习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和保护。
5. 环境与发展-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了解区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与GIS- 学习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地图学-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分类和地图的解读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区域地理第三章经济发展第二节生态建设第四节资源利用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概念: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根据地理差异划分出的地球空间单位。
一、区域属性:一定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特征:差异性、整体性、层次性、可变性。
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相同点: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差异: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耕作方式、人类活动、其他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作物熟制。
备注:长江三角洲为水田耕作业,以水稻为主,油菜、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水产业较发达,综合性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而松嫩平原为旱地耕作业,以春小麦、玉米为主,甜菜、大豆为主要经济作物,一年一熟,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重化工业基地。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发展阶段:开发早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地理环境: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质黏重开垦困难、稠密水系扩大交通、土质条件改善、人口迁移劳动力丰富。
影响结果: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转为有利因素),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破碎,不利于机器化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概念:利用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在航空器上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
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进行全球范围内实时定位和导航的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特点: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可用于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方面,也可用于野外调查和导航服务。
应用:GPS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海、军事、交通、地质勘探、气象等。
(完整版)高中优秀学生复习资料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中国区域地理总论 第一节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一、疆域 1.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岸;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东五区-东九区⑴.陆地面积 690万km 2世界第三(俄罗斯、加拿大) ⑵.四至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点附近 135°E 附近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73°E 附近 最北端:漠河附近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 53°N 附近 最南端:曾母暗沙附近 4°N 附近 2.疆界与邻国⑴.陆界:2万多km ,从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逆时针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陆上邻国:共计14国,分别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伊斯兰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尼泊尔王国、不丹王国、缅甸联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⑵.陆地海岸线:1.8万km ,广东最长,福建次之五大临海:渤海海域、黄海海域、东海海域、南海海域、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三大海峡:台湾海峡、渤海海峡、琼州海峡 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四大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 海上邻国:大韩民国、日本国、菲律宾共和国、马来西亚、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行政区划 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第二节 中国人口与民族一、人口1.分布: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2.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第三次人口普查(2010年)总人口13.7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57%属现代型,性别比105.2,汉族占91.5%,城镇人口49.68%(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突破50%),广东1.04亿全国各省最多,山东第二,河南第三,≥60岁占13% 二、民族1.55个少数民族 >1000万的有:壮、满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云南省少数民族最多3.朝鲜-吉、傣-滇、侗-贵、黎-琼、羌-川(汶川)、彝-川(西昌)、苗-黔、畲-浙、高山-台、纳西-丽江、白-大理、京-桂注:侗(d òng)、仫(m ù)佬(l ǎo)、仡(g ē)佬、珞(lu ò)巴、拉祜(h ù)、黎(l í)、彝(y í)、畲(sh ē)、达斡(w ò)尔 二、民俗 1.节日:三月三(壮)、六月六(土家)、泼水节(傣历新年-公历四月中旬)、那达慕大会(蒙古-农历六月初四)、火把节(彝-农历六月廿四) 2.文艺:孔雀舞(傣)、长鼓舞(朝)、手鼓舞(维)、竹竿舞(黎)、锅庄舞(藏)、芦笙舞(苗) 3.体育:达瓦孜(维)、秋千(朝)、押加(藏)、高脚竞速(土家)、板鞋竞速(壮) 4.服装:旗袍(满);筒裙(统裙(傣));布拉吉(俄);鱼皮衣(赫哲);蒙古、藏(袍);朝鲜族-契玛(长裙)、佩吉(灯笼裤)第三节 中国地形3.地势特点:地形种类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占国土33%,平原占12%4.山脉⑴.东北-西南走向: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长白山-武夷山;C.台湾山脉 ⑵.东西走向: 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南岭 ⑶.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山⑷.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⑸.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5.山脉的地理意义:划分阶梯;行政界线;分水岭;内外流流域分界线第四节 中国气候一、气候特点:⑴.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⑵.夏季除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03
世界地理的重要性
世界地理对于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世界地理对于国际合作、环境保
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的概念
世界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上自然景观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球表面的气候、地貌、水文、植 被、动物等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和演变过程。
疆域与行政区划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共 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 区。
中国自然地理
01
02
03
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 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有热 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等多种气候类型。
水文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区域经济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内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特 点,包括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经济区划 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研究。
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对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了 解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劣势,制定 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地区 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资源环境基础
区域的资源环境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质 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包括人口素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
政策和制度环境
政策和制度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制约 作用,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以及市场机制 等。
区域地理 高中地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一亚洲: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可把亚洲分为六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1亚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①地形:亚洲地形为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4,亚洲平均海拔约为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个洲,世界上超过2000米的高峰全在亚洲境内。
1)总特点: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隆起与凹陷相间2)地形区域构成: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原占1/43)山脉分布特点: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周辐射延伸到大陆边缘。
4)河流分布特点:许多大河因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个洲,有“巨河之洲”之称。
②气候: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A亚洲气候特征:⑴强烈大陆性(2)典型季风性(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原因: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海陆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及季节变化或跌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3)类型复杂性(4)各气候要素变化极端性B气候复杂的因素:(1)亚洲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2)大陆东西宽广;(3)地形复杂,地表起伏大;(4)纬度高低;(5)距海远近③矿产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锡的储量均居各洲之首。
2亚洲人文状况①经济概况:1)自然资源:A矿产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等B森林,水力,渔业资源分布广且丰富,开发破坏程度大2)农业生产:A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品加工占主要地位B日本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C中国工业体系比较完整D西亚石油开采是世界能源工业支柱3)交通运输:A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B海洋和航空运输业发展快C畜力在一定地区仍起其作用②居民概况:亚洲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大多位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地区和沙漠地区1)人种:亚洲是黄种人的故乡,其次是白种人。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二、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概述1.地球和地球仪2.经纬度和时区3.气候和天气4.地貌和地形5.河流和湖泊6.自然资源和灾害7.人口和城市8.农业和工业9.交通和旅游业三、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1.亚洲2.欧洲3.北美洲4.南美洲5.非洲6.大洋洲四、学习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正文:地理知识是人们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涵盖了地球和地球仪、经纬度和时区、气候和天气、地貌和地形、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和灾害、人口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交通和旅游业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地理知识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态、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规划人生。
同时,地理知识也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高考总分的20%左右,因此学好高中地理知识对于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概述高中区域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经纬度和时区、气候和天气、地貌和地形、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和灾害、人口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交通和旅游业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宇宙中一个特殊的行星,它的形状、大小、组成、运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地球仪是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经纬度和时区:经纬度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坐标系统,用于表示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
时区是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其时间作为整个区域的统一时间。
3.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是某个地区短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具有多变性。
4.地貌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具体形态,如山峰、河流、盆地等。
202X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
结
以下是202X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1. 亚洲地理:了解亚洲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地形和地貌特点,以及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等。
2. 欧洲地理:熟悉欧洲地理位置、面积、气候、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掌握欧洲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和地缘关系。
3. 非洲地理:了解非洲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地形和地貌特点,熟悉非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地缘关系。
4. 美洲地理:熟悉美洲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地形和地貌特点,了解北美洲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掌握美洲的主要地缘关系。
5. 大洋洲地理:了解大洋洲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地形和地貌特点,熟悉大洋洲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6. 中国地理:掌握中国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地形和地貌特点,熟悉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和地缘关系,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格局。
7. 世界地理:掌握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和地貌特点,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熟悉世界的地缘关系和国际组织。
8. 区域地理:熟悉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和文化特色。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区域地理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区域地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熟悉各地区的贸易往来、旅游活动和文化交流。
以上是202X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地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思考:麦哲伦船队航行的大致方向?航行中走过的洋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不等长。
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二、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表示地球上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仪上有地轴、南北极、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是正圆球形的。
三、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与地轴垂直并坏绕地球一周,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线之间相互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有无数条,纬线中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纬线投射到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实际上是不同半径是圆。
纬线的形状因观测者位置不同而改变(直线、弧、椭圆、圆)。
思考:由赤道向两极纬线的长度是如何变化的?哪条纬线的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2、纬度纬度是线面角,某点纬度的含义是由该点向地心作半径,该半径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以赤道为起始处,向北向南各分出90个纬度。
赤道的纬度是0。
,以北(南)的纬度叫北(南)纬,分别用“N”、“S”表示。
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1。
的经线在地表面的实地长度约是111千米。
在任意一条经线上,如果A、B之间的纬度相差n。
, 则AB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n° X 111千米。
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区的划分?思考: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全部位于北(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3、几条重要的纬线0° :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界线23° 26’ N ;23。
26’ S :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66° 34’ N ;66° 34’ S: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写出它们的名称:穿过的主要国家:穿过的主要地形区:穿过的主要气候类型区: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经线的形状是半圆且与纬线垂直,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有无数条。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地球的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度从0°到90°。
经线是连接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经度从0°到180°。
3、地球的坐标系统:经线和纬线共同组成了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4、地球的分区:地球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以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陆。
二、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1、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中国的农业发达,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2、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
中国拥有多个工业区,如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等。
3、交通:中国的交通方式多样,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交通干线一般沿着山川地形分布。
4、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而青海省的人口最少。
三、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1、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峰是珠穆朗玛峰。
2、水文:中国有许多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
3、气象:中国属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园林、石窟、剪纸、刺绣等。
其中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是长城。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中国面临多种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等。
2、环境保护政策: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环境保护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3、可再生能源:中国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区域地理总结(必背)
区域地理总结东亚一、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1、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板块之间;2、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二、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2、地壳不稳定三、日本两种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的季风气候表现1、降水多;2、降水分布均匀;3、温差小;四、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1、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五、日本工业属于属于出口导向型,工业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是1、原料要进口,产品要出口;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东南亚一、中南半岛的马来群岛两种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2、热带雨林气候;二、新加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1、海岛国家,河流短小;2、地表径流量小,多年平均总量少;3、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需求量大;三、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处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四、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1、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性移动;2、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南亚一、南亚的地形特点(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分布分析)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2、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3、地势南部高,中部低;二、印度河流域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的区位条件1、热带季风气候;2、光照充足;3、灌溉便利;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5、农耕条件优越;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气温、降水)、成因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旱季雨季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得这一地区的夏季吹西南风(湿的),冬季吹东北风(干的)是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之一四、塔尔沙漠形成原因1、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五、班加加尔成为印度的“硅谷”区位条件1、科技水平高;2、人才密集;3、环境优美;4、众多高等院校;5、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发达;中亚一、中亚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冷夏热,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日较差大,年较差大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受海洋影响小二、咸海来水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咸海水位不断降低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1、全球变暖,蒸发加强,入湖河流的沿河大量引用河水灌溉;2、次生盐碱化,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沙尘暴多发,水生多样性减少;三、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棉花)之称的区位条件1、夏季光照强,热量充足,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昼夜温差大非洲一、非洲的地形特点1、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和缓;2、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得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及良港;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二、东非大裂谷的走向及成因,影响走向: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呈南北走向)成因:板块张裂作用形成三、非洲的气候特点、成因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干旱沙漠面积广大、气候呈南北对称成因:赤道穿过中部,南北所跨纬度相当、地面状况单一、海岸线平直四、非洲赤道东部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原因:地处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五、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原因: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六、非洲热带荒漠直逼海岸的原因原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欧洲一、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1、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二、峡湾的成因1、冰川的侵蚀作用三、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世界最典型的原因1、受中纬西风带控制;2、受海洋影响大;3、中部以平原为主,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深入内陆;4、山地走向以东西为主;5、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四、欧洲西部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1、地形平坦,水流平稳;2、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小;3、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五、欧洲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应对措施?人口增长模式?1、由于人口增长过慢引起的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模式:现代性六、欧洲的乳畜带的形成区位条件?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区位条件:1、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2、地形平坦,交通便利;3、人们有喜食肉牛的习惯;4、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市场广阔;借鉴措施:1、加大科技投入;2、农业生产集约化;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4、积极建设人工草场;5、大力发展交通;6、提高农业生产率;德国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1、市场广阔,人口稠密;2、距离铁矿较近;3、煤炭资源丰富;4、便利的水利交通;5、充足水源二、鲁尔区衰落的原因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3、塑料等钢铁代替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三、采取的应对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和完善交通网;4、加强科学技术发展;、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俄罗斯一、中东西伯利亚凌汛形成原因1、河流有冰期;2、河流曲低纬流向高纬;3、河流解冻时上游解冻得早,形成冰坝,堵塞河道;4、封冻时下游河段封冻早二、中西伯利亚沼泽地的原因1、地势低平;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少;3、冻土丰富,阻断地表水下渗;三、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原因特点:分布在内陆地区;原因:①、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来源于国内;②、俄罗斯的工业市场对外依赖程度低;③、俄罗斯的纬度高,海港封冻期长,海运不便;④、陆路交通便利四、俄罗斯的航运价值低原因1、河流沿岸人口少,河流封冻期长;2、通航期短,陆路交通发达北美洲一、北美洲的地形特点1、以高原,平原为主;2、两边高,中部地势低;二、科迪勒拉山形成原因1、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三、五大湖形成的原因1、冰川侵蚀作用四、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1、降水丰富,工业发达;2、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地形平坦,灌溉便利;4、气候温和;5、科技发达,交通便利;6、机械化水平高;五、美国农业生产特点1、区域专业化,生产社会化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力高;六、美国东北部的工业区位条件1、铁,煤等矿产资源丰富;2、便捷的水陆交通;3、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市场广阔;4、丰富的水源,工业基础好;七、美国乳畜带的区位因素1、纬度较高,光热条件不足,土壤比较贫瘠,这种条件下不适宜种植谷物,但却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发展畜牧业;2、城市和人口集中,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拉丁美洲与巴西一、潘帕斯大牧场的区位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气候干旱半干旱,草类茂盛;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捷;二、热带雨林系统脆弱的原因1、土壤贫瘠,自身积累补充养分少;2、雨林生长所需要几乎全部储藏在地上植被体内;3、雨林一旦被毁,系统养分会很快丧失而很难恢复;三、巴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刀耕火种(热带迁徙农业)四、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原因特点:分布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原因:沿海地区开发早,多良港,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气候适宜;而内陆地区气候普遍湿热;五、热带雨林破坏可能产生的原因1、生物多样性减少;2、土地流失;3、旱涝严重;4、土地荒漠化;5、气候恶化;6、加剧全球气候变暖;7、森林面积减少;大洋洲一、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原因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中西部热带荒漠分布广,降水稀少,气候炎热;二、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1、以高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西高,中部低;三、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1、地处地形迎风坡,多地形雨;2、东部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四、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盘地的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适宜;2、地形平坦;3、土壤肥沃;4、灌溉便利;5、市场广阔;6、交通便利;两极地区一、南极洲气候酷寒的原因1、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2、地势高,气温低;3、冰雪反射率强;4、西风带的屏障作用;二、南极洲多烈风的原因1、南极大陆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气温低,气压高;2、大陆周边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冰面摩擦力小;三、南极洲形成“白色沙漠”的原因1、受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蒸发量更小;我国人口一、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特点: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不均匀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并分析原因特点:我国人口在1660年后迅速增长。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繁多,其中之一为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研究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空间相互关系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等,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联系。
下面将对高中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范围有限的连片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自然区与人文区、政治区与经济区等。
区域分析就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划分标准,研究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差异的形成与表现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区域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差异起到决定性作用。
3. 经济因素: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4. 城市化与农村化差异: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现象与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现象等,是导致城乡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要而不危及后世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规划、生态保护区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协调,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3. 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4.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
四、中国区域的划分与特点中国区域划分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
中国区域的特点包括:1. 东西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地理环境差异: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资源丰富。
3. 城乡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较高,农村化问题普遍存在且加剧;西部地区农村化程度相对较低。
高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总结(全)
高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总结(全)Pre-chapter:世界地理概况
NO.1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1.全球的陆地数据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为界。
3.大陆与岛屿的概念: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4.大洲的概念:大洲是指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5.广大的大片水域称作洋,洋的边缘叫海。
6.四大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S型)、印度洋(M型)、北冰洋NO.2全球陆地地形
1.全球陆地起伏悬殊(最高最低点相对高度达9200M以上)
2.全球陆地地形错综复杂,以平原、高原和山地所占面积最大
3.两大高山带
4.全球高原分类
5.全球平原分类
总结本章之最——
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②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③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南极大陆
④最大的岛:格陵兰岛。
⑤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3m)
⑥陆地最低点:死海的湖面(-400m)
⑦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澳大利亚)。
⑧世界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
⑨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⑩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⑪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NO.3世界的气候
1.全球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
3.气候学上以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的界线,最冷月平均气温16℃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4.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精品word)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2)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3)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4)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欧洲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2. 大、亚:印度尼西亚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4. 南北美:巴拿马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大洲有: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洲有: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2、大洋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经线)——南极半岛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度经线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经线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界线大洲北冰洋——跨360度经度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A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区域地理 地球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地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多为高山和高原,这种地形特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候是区域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到植被分布、农业生产、人口聚居等。
中国气候多样,北方多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多为高原气候和寒冷气候。
这种气候分布格局导致中国各地的农业、畜牧业、林业产业有着不同的特点。
水文地质是指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黄河、长江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长江流域为我国主要农业区和经济发达区,黄河流域则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
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地区的人口、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
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城乡分布格局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它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线。
社会结构是一个地区社会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等。
中国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改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资源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大地赋予人类的各种物质和能源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中国的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均,这就需要不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规划和调配。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实用版)
目录
1.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2.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3.记忆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4.总结和展望
正文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包括大陆、海洋、气候、地形、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好区域地理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地理素养,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涉及地球的经纬度、五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等内容。
人文地理方面,主要涉及各个区域的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特点。
这些知识点繁多,需要同学们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记忆。
那么,如何有效地记忆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地图和地球仪等工具,将知识点形象化,使它们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们可以将各个区域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地理练习题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高中区域地理是一个大综合的学科,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记忆这些知识点,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终极总结区域地理考试中绝对会考到的8个重要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他们的区域定位、地形河流,全部都要识记哦!小编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赶紧记现在还不晚!日本1.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岛2.纬度(30度N—45度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1)海洋性强的原因: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2)主要气候类型: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原因?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产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较多,东岸则是背风坡。
②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风坡。
(4)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自然灾害损失却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①日本为岛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③气候为季风气候,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气象灾害;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日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7.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福山:日本临海型钢铁工业(类似还有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的宝山)。
8.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木材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
发达的经济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
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1)为什么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因为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5.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因为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饱和状态”。
6.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
(1)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
(2)与中国的贸易:从中国输入: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
向中国输入:钢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
7.农业和渔业人多地少,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
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1)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8.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突出的特征?(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9.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懒户内海沿岸?(1)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2)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3)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
(4)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科学城——筑波(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区)印度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位于阿格拉附近)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人口2004年(10.65亿)仅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农业1.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3.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有利: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热量、水资源充足;④劳动力丰富;⑤农业历史悠久。
不利:多水旱灾害。
4.印度的农业主要面临水旱灾害频繁和粮食需求大两大问题。
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农业密切相关,影响印度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印度半岛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水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兴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量的贮水池等来缓解旱清。
印度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生产的不足制约着农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粮食不足,印度政府在20 世纪60 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即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种,并且增加兴修水利、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
近些年来,粮食己基本能够自给。
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1.工业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
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第二软件国,仅次于美国)。
2.城市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人口最多城市(第一大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3.南亚地区在每年的3-5月出现热季,气温高达45℃以上,原因是什么?此时夏季很少登陆,阴雨天少,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而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南下,形成岛上特有的热季。
自然灾害1.为什么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孟加拉国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飓风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两河的水量大并且集中;为恒河和布拉普特拉河的三角洲,并且地势十分低平,排水不畅;一旦受天文人潮的影响,会受潮水的顶托,加大洪涝;该国人口众多,可居住地海拔低,加重受灾。
2.南亚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南亚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雨水的多少与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强弱关系密切:西南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水就会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来得迟,去的旱,雨水就会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其他1.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山区,面积218 平方千米,人口550 多万,经济以农业为主。
二战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
1947年印巴分治后为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巴两国曾多次发生冲突。
1948年和1949年联合国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决议,1949 年划定停火线。
目前克什米尔地区仍争端不断,表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间的冲突,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其根源是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结果。
2.印度板块周围多地震近些年来,印度板块周围不断的强烈地震,实际上是板块运动增强的结果,而这种增强最容易在板块交结地带和边缘地带表现出来。
印度板块每年向北移动4-5 厘米,与亚欧板块相碰撞,使碰撞交界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域。
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有两个作用的“结点”区域,一是位于帕米尔高原,二是阿萨姆地区(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相对较高。
2005年10 月8 日的克什米尔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形成碰撞,进而引发的构造地震,而2004 年12 月引发海啸的印度洋地震是印度板块北移错动造成构造断裂,进而引发强烈地震和海啸。
处于冲突和争端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差,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大。
埃及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位置和领土1.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