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部编版-精编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部编版-精编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陈统一南北。

2、杨广(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作用: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两诗中的河指的是?3、隋文帝废除隋以前的选官制度(推荐),为科举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

作用:提高了我国古代官员的整体素质。

意义: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为中国首创,比欧洲早1200年。

4、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驰道、筑长城、三游江都、远征高丽)。

6、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被誉“天下之雄胜”。

7、618年,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4、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并且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因此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是唐太宗的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如此感叹。

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郭沫若形容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了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其后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历史期末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历史期末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历史期末随着学期的结束,历史学科的期末考试即将来临。

作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是备考的关键。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启、少康、中山、槐、芒、扃、廑、孔甲。

3.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汤、盘庚、太甲、仲康、小杼、槐、穆、共、庚、武丁。

4.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周赧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周平王。

二、中华帝国的建立和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晋、楚、齐、鲁、韩、魏、秦、赵。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秦始皇、嬴政。

3. 西汉朝(公元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汉武帝。

三、中华帝国的繁荣和衰落1. 东汉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刘秀、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

2.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曹魏、蜀汉、东吴。

3. 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晋武帝、晋惠帝、晋安帝、晋宣帝、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

四、唐朝与宋朝1.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玄宗。

2.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唐明宗、李存勖、赵匡胤、南汉高祖、后周世宗、北宋太祖、南唐后主、北汉世宗、北宋真宗、南宋高宗。

3.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钦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而在考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对于学过的知识点,需要详细地描述。

2. 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时间、重要人物和事件。

3. 考试中需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规范。

在备考中,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是最终目的。

应该把知识点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理解其中的逻辑和内在联系。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汉文帝D. 汉景帝答案:B3. 下列哪个战役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决战?A. 马陵之战B. 桂陵之战C. 长平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4. 下列哪个文档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的,规定了土地、人口、赋税等制度?A. 《农战法》B. 《九章算术》C. 《汉律》D. 《推恩令》答案:D5.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行省制度?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元朝答案:D6. 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他是南宋的建立者B. 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色C. 他是北宋的著名词人D. 他是明朝的名将答案:B7.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法《北京条约》C. 中日《马关条约》D. 中英《天津条约》答案:C8. 下列哪个事件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一二八事变答案:B9. 下列哪个会议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想?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七大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1949年1月1日B. 1949年10月1日C. 1950年1月1日D. 1950年10月1日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

答案:秦朝2.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____,使我国古代数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答案:十进位制3. 隋朝时期,开通了____,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大运河4.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杜甫、白居易等。

答案:李白5. 宋朝时期的两大发明是____和指南针。

2023广州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

2023广州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

2023广州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第一章人类社会发展史1. 人类从哪里起源?原始人类时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2. 什么是“文明”?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3. 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是怎样的?怎样开始留下文字?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1. 夏、商、西周、东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分别是什么?2. 秦始皇实行的政治制度与汉武帝的“三公九卿”制度有什么不同?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1. 了解印度河谷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

2. 希腊、罗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世界文明史有何贡献?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1.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针灸、中药、书法、绘画哪一个对中华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第五章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 古代宗教有哪些?有何相似和不同之处?2. 各朝代的衣服、食品、住房、家庭俗有什么特点?第六章丝路与海上丝绸之路1. 了解丝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2. 丝路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世界文化交流有何贡献?第七章中国古代的战争1. 中国古代的战争有哪些?各朝代之间的战争有何异同?2. 三国、汉朝和唐朝的著名战争及其影响有哪些?第八章中国古代著名人物1.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作出了哪些贡献?2. 古代名将和政治家中,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第九章中国古代的节日与礼俗1. 中国古代的主要节日有哪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2. 古代的婚姻、葬礼、祭祀等礼俗有何特点?第十章中国哲学思想1. 儒家、道家、墨家哪一个哲学思想对中华文化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2. 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们更倾向于哪一个?为什么?备注以上为历史复习内容,希望大家平时也多关注历史文化,深入了解我们的祖先们生活的世界和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着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①着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5课“和同为一家”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着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代表: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2、印刷术: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③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二、文学:诗歌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2、代表诗人: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三、书法:“颜筋柳骨”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四、绘画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五、艺术宝库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初:秦王破阵乐2、盛唐:霓裳羽衣曲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一、科技方面二、文学方面诗歌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着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①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②政治因素: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③经济因素: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④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⑤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⑥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⑦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3、住: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4、行: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初一历史期末知识点

初一历史期末知识点

初一历史期末知识点篇1:初一历史期末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唐朝的中外交往一、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新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的“丝绸之路”.西南路经西川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和印度;或经南诏、缅甸到印度.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二、海路交通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条路:一是由登州(山东蓬莱)出发,渡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苏淮安)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黄海经朝鲜半岛到日本;三是由扬州或明州出海,横渡东海直驶日本.到南亚诸国的海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过马六甲海峡到苏门答腊,由此分别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到西亚的海路,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在唐代,还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这些交通线,由于沿线的出土文物和沉船打捞而不断得到证实.以上事实说明,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三、日本“遣唐使”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空海与鉴真和尚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的是空海.他于8(贞元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日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初一历史学习方法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明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主要贡献2. 尧舜禹的传说及其对中国古代治理的影响3. 甲骨文的发现和意义4. 经典四书五经的内容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5. 思想家孔子和他的思想二、古代帝国中国1. 秦朝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汉朝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和技术发展3. 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变化5.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三、古代世界文明1. 印度古文明和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的发展2. 古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3. 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4.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5. 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 贵族、士人和奴隶制度的兴起和演变2. 农耕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3. 商业、手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4. 妇女地位的变化和女性在古代社会的作用5. 艺术、文学和科技的发展五、近代中国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开端2. 辛亥革命和清帝国的结束3.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背景和进程4. 新中国的成立、制度建设和对世界的影响5.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六、当代世界1. 世界两大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果2. 冷战时期和美苏两国的对立3. 欧盟及其内部政治和经济发展4. 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和美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5. 亚太地区合作的发展和意义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历史期末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包含中国古代文明、古代帝国中国、古代世界文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近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六个方面,是同学们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需要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认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总体脉络,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夏朝的首都是:A. 成都B. 郑州C. 长安D. 洛阳答案:D2. 塑造活动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朝代?A. 新石器时代B. 夏朝C. 商朝D. 汉朝答案:A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是哪一项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4. 以下哪位科学家是东汉末年的人物?A. 孔融B. 王充C. 张衡D. 郭守敬答案:C5. 以下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南京是中国的首都.答案:错误2. 福建是中国的一省.答案:正确3. 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渔猎为主.答案:正确4. 秦始皇的长城起点在北京.答案:错误5. 陶器是古代中国人的首要居民.答案:错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高效和廉价的方式来制作书籍和纸张,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极大地改善了航海技术,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火药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印刷术使书籍的生产更加高效,造福了更多的人民。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朝的科技成就。

答案: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汉朝的科技成就包括了制作铁器和陶器的技术,水利工程的开发,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研究,医药学的进展等。

这些科技成就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提高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效率。

四、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1. 请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三国时期,魏国的战略家郭嘉提出了“秉忠而用智”这一战略指导思想,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忠诚为基础,但在处理事务时需要运用智慧。

郭嘉的这一战略思想在当时的魏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魏国在乱世中稳定了局面,使其成为三国中的强国之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附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3.长度和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科举制(隋炀帝)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①征发大批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等。

②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③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2、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1.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A.开始形成时期B.初步发展时期C.繁荣发展时期D.走向衰落时期2.唐代诗人皮日体有一首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A.黄河B.准河C.大运河D.长江3.毛泽东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说他“前半辈会做”是因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4.唐朝的瓷器品种很多,其中,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的瓷器5.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的国家是()A.新罗B.日本C.天竺D.大食6.清朝学者赵翼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A.唐高祖李渊B.宋太祖赵匡C.元世祖忽必烈D.明太祖朱元璋7.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描台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 宋B.元C.明D.清9.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A.赵高B.杨国忠C.秦桧D.李林甫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作者是()A.郑和B.文天样C.成继光D.郑成功1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是()A.秦、汉B.元、清C.金、元D.辽、宋12.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答题形式的考试使科举制()A.与时俱进B.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C.为国家选拔出务实、积极进取的人才 D. 钳制人们的思想1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宣政院B.伊犁将军C.澎湖巡检司D.驻藏大臣14.清朝闭关政策产生的恶果是()①使中国与世隔绝,国家闭塞②不能及时地学习先进发达的技术和文化③保护了中国不受侵犯④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A.①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15.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A.都是神话小说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C.都是明朝章回体小说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16.以下内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农政全书》——农业科学著作B.《本草纲目》——药物学巨著C.《红楼梦》——史学巨著D.《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17.《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内容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内容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内容及答

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

以下是考试的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A. 火药
- B. 造纸术
- C. 指南针
- D. 活字印刷术
- 答案:A、B、C、D
2. 以下哪个是明代中国的首都?
- A. 北京
- B. 南京
- C. 西安
- D. 成都
- 答案:B
3.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 A. 唐朝
- B. 元朝
- C. 清朝
- D. 明朝
- 答案:C
二、填空题
1. 中国古代的长城是为了防御什么而修建的?- 答案:防御北方的侵袭
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拔什么人才?- 答案:官员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哪个朝代?
- 答案:秦朝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贸易路线。

它连接了中国的东部地区与西方国家,通过陆地和海上交通线路进行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2. 简述一下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 答案:明朝时期,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这条海上贸易路线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的内容及答案。

祝你考试顺利!。

期末复习: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归纳2024

期末复习: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归纳2024

期末复习: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②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影响:①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②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③仍然存在选拔不公④发展到后期,禁锢思想,对中国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④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5.安史之乱的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6.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积极作用: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7.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精选归纳(最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精选归纳(最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最新归纳一、政权建立:581—隋炀帝杨坚—长安。

统一:589年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P8—唐太宗。

2、P10—武则天。

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1、出现的原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2、治理国家的政策: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乐欲望。

合并州县,革除了民少官多的弊端。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科举制的创立一、背景:1、魏晋一来高官由高门子弟担任,有真才实学却出生贫寒的人却无法做官。

2、官员推荐的权利掌握在地方官手中,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二、过程:隋炀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期末复习】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复习】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复习】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期末复: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封建社会”是指哪个朝代?A. 商朝B. 春秋战国C. 秦朝D. 宋朝答案:B2. “春秋五霸”是指哪几个国家?A. 宋、楚、魏、赵、韩B. 齐、楚、燕、魏、赵C. 齐、楚、秦、燕、赵D. 韩、魏、赵、宋、卫答案:B3. 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防止匈奴骑兵入侵B. 展示国家的宏伟壮观C. 增加旅游业收入D. 作为军事防御的堡垒答案:A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B. 火药、风车、造纸术、瓷器C. 火药、指南针、船舶制造、瓷器D. 指南针、船舶制造、造纸术、瓷器答案:A5. 最早使用印刷术的国家是?A. 英国B. 德国C. 日本D. 中国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发展历经四个时期,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2. 请列举中国古代的七大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的七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丝绸、茶叶和瓷器。

3.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的发明历程。

答案:造纸术的发明可追溯到汉朝时期,最早是为了记录古代文献而发明纸张。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隋朝时期的抄写员鸠摩罗什在印度研究了制作纸张的方法,将其引入中国。

4. 什么是“九龙壁”?答案:九龙壁是明清时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性建筑,是由许多小龙砖堆砌成的墙,一组龙壁由九只小龙组成,而这九只龙在武术中都具有特殊的含义。

三、论述题请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三纵三横之道。

答案:中国古代的三纵三横之道是指,纵指中央集权的官方制度,包括天子、皇帝、王公贵族和官僚阶层,横指地方政权、宗族组织和经济实力,包括地主、商人和百姓。

三纵指“君纵、父纵、夫纵”,三横指“长横、婚横、族横”。

这种制度强调了权力层次的稳定和社会等级的秩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历史期末知识点复习1复习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历史》下册的复习,使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更加清晰,并且对新课标的思想有所领悟。

同时,也要使学生把以前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能与现实生活中现象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2复习的重难点重点:隋、唐、宋、元、明、清朝的建立情况,巩固措施,经济发展的情况,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每个时期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

各个朝代之间的更替情况。

难点:历史教材中各个朝代间不明显的转折,宋朝与其它少数民族并立,对每个民族的特点的分析,各个朝代中具体的介绍比较概括,时间少,内容多等等这些问题是七年级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3复习方法和措施1、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要分类汇总,整理成资料。

(复习提纲打印)2、复习的重点要放在复习印发的资料,其中又要把注意力放在课本上。

3、抓好重点题的过关工作。

(试卷结合)4、检查以每个班学习小组组长签背为主,教师抽查为辅。

4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总结1.1 各时期的名称和年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2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1.2.1 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吴国武将,兵法家,被誉为“兵家圣手”。

•孙膑和庞涓:两位著名兵家谋士。

•韩信:刘邦麾下的有名将领,擅长谋略。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吕氏春秋》:一部由吕不韦创作的兵家书籍。

1.2.2 西周时期•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行为荒淫,被指责为暴君。

•周公:商末周初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文化名臣,封为周公。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暴君商纣王,建立了西周王朝。

1.3 历史名词解释1.3.1 王朝指一个国家在一个皇帝的领导下,持续长达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政治时期。

1.3.2 封建社会指旧中国历史上,自周朝开始到清朝时期上半叶的统治形态,特点为皇帝掌权、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世袭制等。

二、历史事件分析2.1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思想风貌发生空前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早期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人才辈出,诸子百家兴起,有很多发掘价值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学术资料可以通过各类渠道获得。

而秦朝的建立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统一了六国,也在各个方面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和兵器方面的创新,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2 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封建制度的王朝。

周武王的起义和周公的统治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为后来封建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问题分析3.1 “兵者,国之大事……”愿望之士不应当守分而应当寻找战争机遇。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未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未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未知识点在七年级历史下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历史知识,其中有一些知识点令人记忆深刻。

但同时,也有一些未知识点让我们苦恼难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未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在古代社会中,交换物品的方式是用物物交换的方式,随着交易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货币的重要性。

据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里昂。

在古代世界中,货币的形态各异,有钱币、砖瓦、贝壳等等。

二、汉字的演变汉字是中国人的重要书写工具,其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的汉字比较紧凑,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态。

除此之外,汉字的发音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发音就有所不同。

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欧洲社会的变革。

这场革命的起因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平等。

法国大革命的结果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对法国和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文化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恢复古代文化,重新探索优秀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古代奴隶制古代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

在这种制度中,人们被认为是财产和劳动力,他们不享有自由和个人权利,需要忍受主人的剥削和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摆脱了奴隶制,向民主自由的社会方向发展。

六、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和西方国家进行商贸活动的主要通道。

这条商道横跨亚洲欧洲两大洲,连接了中国、印度、中亚、波斯、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罗马等国家和地区。

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七、印度教和佛教印度教和佛教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1.举出唐朝时候我国同印度和阿拉伯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

①我国的纸张和造纸术传入天竺。

②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③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④大食人在广州建立伊斯兰教礼拜寺。

⑤中国的造纸、制瓷、纺织等技术,传入大食。

2.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①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封回纥、靺鞨、南诏的首领为王。

③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结婚。

3.举出王安石变法实行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

作用:①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②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③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4.北宋初期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11分)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③派遣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④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5.1141年宋金和议的内容有哪些?(6分)
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③南宋向金输送岁币。

6.举出北宋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③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④李诫著成《营造法式》一书。

7.试述明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权力的重要措施。

①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

③实行削藩政策。

8.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贞观之治"――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所以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9.女皇帝武则天的作为,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什么?
①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②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10.唐朝出现了宦官专权的现象,宦官权力之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

11.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情况怎样?
①隋文帝致力于佛教的传播。

②唐朝时候,佛经大量传入我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③武则天崇尚佛教,令各地广建庙宇,塑造大佛。

12.举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

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
杜甫:"三吏"、"三别"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13.举出唐代著名的音乐家、舞蹈家和乐舞。

音乐家:万宝常(隋)、李龟年(唐)、唐玄宗
舞蹈家:公孙大娘
乐舞:《秦王破阵的舞》、《霓裳羽衣舞》
14.东京保卫战是怎么回事?
1125年冬,金军挥师南下,一路烧杀抢掠,进逼东京。

北宋主战派大臣李纲负责东京防务,率领军民多次击退金军,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15.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①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军队纪律松弛,缺乏战斗力。

②统治集团内的投降派一味求和,排挤李纲等主战大臣,破坏军民抗金斗争,结果招致灭亡。

16.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请问:这条记载反映了宋代哪一生产部门的发达?
答:采煤业
17.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①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④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

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总结: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元朝对历史的贡献。

18.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①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在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②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比英国同类历法早800多年。

郭守敬创制《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早确立300年。

③李诫著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19.元朝的宗教有什么特点?
①由于实行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元朝的佛、道、伊斯兰、基督教各教都比较发达。

②喇嘛教势力的兴起。

20."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指的是什么?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机户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织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

21.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和他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得以全部肃清。

22.于谦和李纲,于谦和文天祥各有什么相同之处?
于谦和李纲都是主战派的代表,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都城保卫战的胜利。

于谦和文天祥都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23.举出李自成农民军所提出的政策和口号。

政策: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

口号:均田免粮
24.为什么说李贽和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进步的?
因为他们对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且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具有民主的色彩,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