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政治线索梳理(草稿)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

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1、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完整word版)高二文科必读: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线索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二文科必读: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线索归纳,推荐文档

世界近代现代史重要提示:(1)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3)工业革命后世界史梳理线索: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关系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 1、经济方面: (1 从14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

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2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欧洲一些封建国家也先后进行富国强兵、维护统治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各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政治方面: (1 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反封建斗争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如德意志的农民战争,还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2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历史必修一复习线索

历史必修一复习线索

第一单元复习线索:核心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至上)下两对矛盾P7 由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制度、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法律制度。

基本特征?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秦:三公九卿——西汉:(汉武帝)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区别开:目的和内容)——宋:二府三司制——元:一省制(中书省)(提高行政效率,但宰相权大)——明:(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设军机处(职能:跪奏笔录,迅速将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去执行;作用?)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空前强化,高度发展。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秦:废分封,置郡县——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景帝)汉武帝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势力大,“安史之乱”(唐中叶),后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北宋:宋太祖“兵”“权”“钱”加强中央集权趋势: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到了宋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尘埃落定,地方势力已无法改变中国一统的局面。

次要知识点: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宗法分封制;选官制度的演变;监察谏议制度的演变第二单元三个重点:1.古希腊城邦希腊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多山少平原→以城邦的形式组建。

城邦两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古希腊城邦对希腊文明最大的影响是公民政治的普及。

“公民”概念(常考)2.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制确立道路上的三个关键人物:梭伦引道,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到高峰雅典民主制的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三大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明确雅典民主的缺陷,是贵族的民主3.罗马法古罗马通过不断对外扩张,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成为帝国。

为适应统治的需要,罗马编制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以《十二铜表法》[共和国时期]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帝国时期]为总结(包括四部);影响:规范了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的统治;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如法律形式、审判原则P32等等)适用范围不包括奴隶,实质是维护贵族利益历史知识歌谣——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1.夏商、西周传千年,中华文明早期源,夏有传子、商有服,西周制度最齐全,分封、宗法为核心,礼乐维系做工具。

高中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线索内容总结

高中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线索内容总结

一、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后)。

2、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④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二、中国现代史通史核心知识突破1、1956年,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概述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1)经济上,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取得重大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的工业落后面貌。

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2)政治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原因是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3)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4)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起到了积极作用。

原因是我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方针。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基本线索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基本线索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基本线索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发展基本线索中国:从古代中央集权到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再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世界:从希腊民主政治到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与完善再到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直到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并加强。

【规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从各自发展到互相学习与借鉴。

历史必修Ⅱ经济文明发展基本线索中国:从古代自然经济到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与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再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发展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发展世界:英法美等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进而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再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确立;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两种现代化模式互相学习与借鉴;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规律认识】人类经济发展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化模式的转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互相学习与借鉴;世界经济发展从无序到制度化、体系化的发展。

历史必修Ⅲ思想文明发展基本线索第一是思想文化的发展;第二是科技的发展;第三是文艺的发展。

【中国思想、科技、文艺发展基本线索】儒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到近代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与思想的深入过程,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直到形成具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儒家思想退居次要地位。

从古代以四大发明的领先世界并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渐趋衰落;近代西方西学东渐的强势挑战;直到新中国优先发展“两弹一星”到航天技术与高铁技术。

古代文学艺术(如诗歌、书画、戏曲等)的繁荣。

【世界思想、科技、文艺发展基本线索】人文主义从古希腊起源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发展,深刻影响欧美社会诸方面的发展;科技从近代经典力学到进化论、到相对论、量子理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文艺特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出现与更迭发展;绘画与音乐等领域的多元花发展。

【规律认识】1.思想文化的发展除受自身规律之外,还受到统治者的需要与时代变迁的影响。

高考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复习线索提纲

高考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复习线索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线索必修1一、本册内容大线索:1、由专制走向民主:按时代可分为古代专制和民主、近代民主、现代民主按阶级可分为奴隶主民主、地主阶级专制、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按形式可分为雅典全民民主、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代议制民主2、法制发展:依然可按时代、阶级划分3、世界格局演变:古代世界是分裂隔绝的格局新航路开辟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二战后到苏联解体世界是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是多极化趋势第一单元1、考试大纲要点:2、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思路:找准主语—谁专制-皇帝;中央包括什么-中央、地方的官制皇帝是主角,中央、地方的官制是配角,主角和配角之间加个合适的动词,就是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

延伸思路:一个历史术语的理解要紧扣“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

“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的思维套路都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举例: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背景:经济-铁器牛耕推广,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商鞅变法成功思想文化-法家思想发展内容:(此事例为政治事件,找准主语就可推断出来其内容-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皇帝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员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此处只需知道三公的职权,九卿不需掌握)地方官制-郡县制影响:经济-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积极影响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是暴政害民。

思想文化-积极影响是统一文字利于文化发展。

消极影响是控制思想。

3、具体考点:(每个官职都需记住其具体的职权内容)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思路举例:分封制-(谁封谁?)周王(主角)分封诸侯(配角);(目的?)周王为巩固统治;(内容?)周王配套内容:选官制度发展-西周世袭制、秦朝军功制、汉朝征召和察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

第二单元1、考试大纲要点:2、关键词:雅典民主、罗马法3、具体考点:雅典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制;影响:积极方面是为资本主义民主奠定基础、消极方面是少数人的民主。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政治史总脉络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政治史总脉络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标: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解读1:早期政治制度:1、宗法制:概念: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维护分封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使国与家密切结合。

情感:尊祖敬长2、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对象:主体是同姓宗族特点:土地与义务是关键;层层分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礼乐制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西周礼乐制作为一种通过礼仪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外在文化,本身就体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涵。

本质上说,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严重的神权色彩②带有宗族亲蔬关系③形成较严格的等级关系④逐步形成以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度⑤逐步形成各种礼乐制度(三)、解读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特点:地方听命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3、形成原因: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小农经济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地主经济也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土地私有,镇压人民反抗②理论基础:韩非的主张;③实践基础:商鞅变法中废分封,行县制;④政治基础:国家统一;⑤自然条件: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

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线索梳理线索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主要侵华方式(1)阶段特征①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②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③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主要侵华方式①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③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④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⑤割占中国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⑦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线索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1)革命道路探索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线索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线索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线索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历史必修三 必考内容框架和线索的整理

历史必修三 必考内容框架和线索的整理

2.性质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性质:
3.评价 3.评价: 评价: 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表达了资阶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表达了资阶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 的愿望。 的愿望。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 革命纲领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
1)主张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社 主张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 经世致用 会现实问题) 会现实问题) 2)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众治” 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众治” 批判君主专制 取代“独治”的设想。 限制君权) 取代“独治”的设想。 (限制君权) 日知录》 4)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反封建神学, 启蒙运动 :反封建神学,神权和封建专制,构建未来 反封建神学 神权和封建专制, 法治社会
思想,科技文化( 2. 思想,科技文化(略) 现代物理学成就:20C量子理论, 现代物理学成就:20C量子理论,相对论 量子理论 19世纪来的文艺、 19世纪来的文艺、美术等 世纪来现代中国(1949— 三、 现代中国(1949—今)
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过渡时期(1949—1956); 过渡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中前进(56—66年); 年 文革( 文革(66—76年) 年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1978年—今) 年 今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背景: 背景: 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影响: 影响: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爱人” 核心思想( 仁,“爱人”——核心思想(克己复礼等); 核心思想 克己复礼等) 德治(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德治(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孟子: 荀子: 孟子: 荀子:百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仁政; 仁义和王道, 仁政; 仁义和王道,礼法并施 民贵君轻;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善论; 性恶论

高中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教师专用线索内容归纳

高中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教师专用线索内容归纳

一、中国近代史通史结构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分期传统分期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的侵略下,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1、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①鸦片战争(1840-1842):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抗争:①禁烟运动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文明史清晰线索框架

高中历史人民版政治文明史清晰线索框架

政治文明史清晰线索框架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

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

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

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历史知识这么碎,通过怎样的方式串联才能更好地记忆?下面这些历史知识导图会帮助你更好的记忆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线索梳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线索梳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线索梳理1.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金朝的猛安谋克制、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后金和清政权的八旗制度、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认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和巩固边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猛安谋克制以及蕃汉分治等我国少数民族政权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僧官制度和土司制度等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2.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得到巩固,隋唐时完善,北宋时加强,元朝时发展,明清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认识: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明太祖废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局面。

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条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课标要求:1、分封制的目的和对象,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西周王权(巩固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政治制度(2)皇权不断增强、相权不断削弱(3)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废丞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影响:虽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中国社会,但是阻碍中国的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1)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2)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3)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重要概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课标要求:1、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完成。

2、根据八年抗战的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2)中国国内人民结成了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3)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国远征军的胜利等,都是由于有了正确的领导才能成功。

)(4)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历史规律与线索总结_

历史规律与线索总结_

历史规律与线索总结_(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

(2)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和规律。

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

(3)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线索和规律。

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辛亥革命的线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

(4)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线索和规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政治建设的线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线索,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线索。

(5)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中关和中日关系的发展线索。

(6)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线索,罗马法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线索,美国共和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发展线索,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线索。

(8)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线索,巴黎公社革命的线索,俄国十月革命的线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线索。

(9)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线索。

世界两极格局的发展线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发展线索。

必修二中的历史规律与线索(1)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

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表现。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线索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23的宏观结构必修一政治制度,必修二经济结构,必修三思想文化这样的顺序很明显不够马克思,马克思人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必修一,第一张,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在必修三里那些思想是为专制制度服务的。

说的是儒家的话,办的却是法家的事。

必修一,政治文明里程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之前,可以称之为上古时代
夏商周,夏朝还没有被承认
夏,只需要知道一个概念——,世袭制,禹传子家天下,父死而子继,兄终而弟即。

把天下作为一家一户之私产,在家族内部相传。

一国之主,国王是世袭,与其相对的,百官也是世袭的,称为世官。

比如司马迁,他的职务是太史令,他爸爸司马谈就是太史令,这其中就有一些世官制的影子。

无论是世袭制还是世官制,他是靠什么来维系这种体制的——血缘关系。

血缘这东西靠得住靠不住,血缘不能保证二代三代适合这个职位。

我们今天早就废除了这种制度,我们现在有公务员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在古代这叫——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

科举制取代世官制,或者说取代一些以血缘为纽带的选官制度是一个历史的______(进步)。

再回到西周。

西周在政治上有几个创举,一个叫分封制一个叫宗法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什么关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