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作业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一、背景简介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建设日益增多,然而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对地铁施工变形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对象地铁施工变形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
三、监测手段1.地表测量:通过对地表标志物进行定点测量,如测角、测距等方法,了解地表的变形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对地铁工程周边的地形进行全方位监测。
3.地下管线探测:采用地下雷达等技术,对地下管线的情况进行探测,及时排除隐患。
四、监测频率1.实时监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对地面建筑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2.定期监测:除实时监测外,还需定期对地铁施工周边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五、监测报告1.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2.问题排查:如发现地面变形异常,需及时进行问题排查,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数据和问题排查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
六、应急预案1.事故处理:如发生地面建筑物坍塌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
2.紧急通知: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需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七、总结与展望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是保障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监测工作,提高预警能力,才能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未来,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地铁施工变形监测工作将更加精准、高效。
以上是关于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确保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
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
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
变形监测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一般有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和倾斜变形监测等。
由于高层建筑物变形主要表现在沉降变形上,即垂直变形,所以本文中主要针对沉降监测进行研究,给出了楼房变形监测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
2、沉降监测方法2.1点位布置在适当位置选择三个参考基准点构成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起算基准系统。
基准点的稳定是沉降观测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沉降观测之前和过程中应对三个基准点进行联测。
三个基准点相互验证,选择最稳定的点作为沉降观测起始点。
根据规范规定,沉降观测点(所谓沉降观测点是指为了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最能反应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在建筑物上纵横向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 ~30 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锚杆(索)变形检测作业指导书
锚杆(索)变形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洞室、边坡、基坑、结构物抗浮、抗倾和受拉基础工程岩土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的锚杆锚固性能的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3仪器设备穿心千斤顶、油泵、压力表。
4检测目的1.确定锚杆极限承载力作用下的变形量;2.为工程锚杆(索)下阶段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勘察及工程设计文件;2.工程用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3.锚杆喷射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锚杆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5.锚杆基本试验、验收试验记录及相关报告;6.喷射混凝土强度(包括喷射混凝土与岩体粘结强度)及厚度的检测记录与报告;7.设计变更报告;8.监测设计、实施及监测记录与监测结果报告;6现场检测6.1抽样原则6.1.1 基本试验锚杆基本试验的地层条件、锚杆杆体和参数、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6.1.2蠕变试验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锚杆、强风化的泥岩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黏性土的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蠕变试验。
蠕变试验的锚杆不得少于3根。
6.1.3验收试验工程锚杆必须进行验收试验。
其中占锚杆总量的5%且不少于3根的锚杆应进行多循环张拉验收试验,占锚杆总量95%的锚杆应进行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
6.2技术指标GB 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6.3仪器操作6.3.1测试准备1、检测前,检查仪器是否正常,油泵、百分表是否完好。
2、钢板套入杆上并与底座垫平,千斤顶及附件套入锚杆尾部,随后将油管与油泵、千斤顶连接,尾部用钢板焊牢作为锚杆受力面。
启动油泵,向千斤顶供油,使千斤顶与钢板接触紧密。
3、架设磁力表座与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将磁力表座固定于锚杆端部下无震动的地方,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固定于磁力表座架上,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端部紧贴锚杆端部并使之有一定初始读数。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
TRANSPOWORLD 2011No.9(May)206B RIDGE&TUNNEL桥梁隧道隧道监测作为新奥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隧道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某隧道(DK2+450~DK4+036)地处龙岩闹市区,具有埋深浅、地表建筑密集、地下管线众多、围岩破碎、施工对地表建筑及地下管线影响大等诸多施工不利因素。
在施工期间对地表位移、建筑变形及爆破震动等进行监测,监测成果除了为评价施工对建筑的影响服务外,监测成果还可反馈施工,为施工方案及爆破设计参数等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测试成果对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监控测量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对隧道进行监控测量,可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测量,修改支护系统设计,提供二次支护的最佳时间;在位移——时间曲线中如出现以下反常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应加强监视。
隧道洞内外观测隧道开挖工作面的观测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开挖后由隧道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开挖后未被支护围岩的观测,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涌水情况:位置、水量、水压等;底板是否有隆起现象。
对开挖后已支护的围岩的观测,如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射混凝土有无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锚杆注浆和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并分析。
洞外观察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观察结果记录在工程施工日志及相关表格中。
隧道位移及变形量测地表下沉量测根据图纸要求洞口段应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如图1所示。
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并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4倍洞径处设至少两个水准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应和附近原始水准点多次联测,确定原始高程,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
三维变形监测处理方案-百度发表文章
三维变形监测-后处理解决方案一. 项目概况测区: 某小型水电站时间: 2014年1月13日海拔高度: 2000米测量仪器: 徕卡TS30技术参数: 0.5〃 1+1ppm季节: 冬季室外温度: 2-8摄氏度(干湿温度计)气压: 846mba (精密气压计)控制点: 3个(TL01 TL02 TL03) TL01为复核点监测点: 4个(TP01 TP03 TP05 TP07)测点局部被损坏/临时遮挡目标:墩+强制型对中盘采用对中螺丝+基座棱镜组,由于基座使用的磨损墩上对中盘的自然侵蚀,所以量取每个目标高都不一样,就很正常采集软件:徕卡机载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本次采用)多测回测角中国版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多测回测角国际版区别极坐标可直接察看坐标值(未精密平差)测回数:一共2个测站每测站9测回数TL02测站09:17:33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2℃湿温1.5℃) TL03测站11:33:32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8℃湿温6.5℃)其它参数:折光系数选取 0.13/0.14 (考虑到山区,冬季本次采用0.13)地球曲率半径标准为6371000米(本次特殊,使用的是6366358)投影面高程本次采用 1996米处理方法:外业数据采集导出原始数据tpt txt tzt文件导入DAM6.0平差处理EDM设置:除棱镜常数-34.4采用外(leica仪器直接选用圆棱镜),其余气象均不改正(PPM=0)。
所有改正在软件内部完成过程描述:第一站全站仪架站TL02-以TL03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第二站全站仪架站TL03-以TL02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本次采用软件:格式转换+中铁一院地面通用控制处理包 /科傻/四院/二院相关软件控制网点位图:控制点已知坐标TL02,153.4613,188.2105,2018.1597 TL03,81.2320,22.4400,1991.5280 TL01,68.1052,199.1692,2016.0374外业记录信息检定证书相关值二. 仪器设置 (leica为例) 输出文件格式设置为TXT三. 后处理过程 (转换后)测量机器人TPT TXT TZT 原始数据后处理平差作业流程➢利用转换工具(该软件支持仪器高目标高棱镜常数的事后录入 ), 整理出每一个测站SUC格式文件的数据,以待备用。
变形观测(大坝外观部分)
变形监测(外观部分)1 一般规定1.1变形观测是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场地、地基基础、大(中、小)型水坝等进行观测,评价风险,保证安全。
1.2 大型或重要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在工程设计时,应对变形监测统筹安排。
施工开始时,即应进行变形监测。
1.3 变形监测首先建立变形监测控制网,其具有高精度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其作用在于依靠控制网提供的基准点的准确数据,利用观测值计算出变形观测点的坐标、高程;并验证工作基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工作基点发生损毁或位移时,可依据变形监测控制网补建或纠正工作基点。
当变形监测控制点损毁或发生位移亦可通过其他稳固的网内控制点进行修复。
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变形观测的基础,它为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观测起算数据,并验证和检测工作基点的可靠性。
使不同时期的观测数据建立在一个相同的观测基础上,从而具有可比性。
同时,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各工作基点修正、恢复的依据,保障变形观测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1.4变形监测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二、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三、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1.5 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
坡监测等注:①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系相对于最近基准点而言;②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③垂直位移的测量,可视需要按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确定测量等级。
1.6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观测过程中,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应适当调整。
1.7 每次变形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一、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二、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三、固定观测人员;四、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基坑变形监测测技术方案
变形监测技术方案批准:审核:编制:目录一.工程概述1二.作业目的1三.作业依据及规范2四.工作内容2五.基坑及周边监测方案25.1 基准点的布设25.2护坡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埋设25。
3护坡桩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埋设35.4 变形监测点保护及意外情况处理45.5 基准点、监测点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55.6 观测设备和人员投入55。
7 观测周期65。
8 成果处理6六.提交成果资料66.1 提交阶段成果76。
2 提交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7七.补充说明7八.质量保证措施8九.附件8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受..。
..的委托,。
.。
拟承担。
.。
.变形监测任务。
本项目位于。
....。
基坑深16-18米,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60米。
开挖深度较大,周边不明管线复杂,采用—2米以下桩锚支护(2道锚杆),-2米以上组合柱砖墙支护形式。
二.作业目的本工程基坑挖掘较深,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监测及时分析反馈监测结果,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在基坑工程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重要道路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为避免基坑工程施工对工程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本身的危害,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工程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三.作业依据及规范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本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
四.工作内容1、测定护坡桩顶部水平位移,周边道路的沉降量、计算沉降差及沉降速率。
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安全管理措施摘要:我国交通行业和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十分快速,盾构隧道穿越既有高速铁路的案例越来越多。
许多学者对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的变形特征以及变形传递进行了研究。
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发现地铁与高速铁路隧道垂直距离及地铁施工顺序对既有高速铁路隧道的变形有显著影响。
结合理论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及实测数据对比,目前研究主要针对隧道结构与轨道本身的变形,对于变形在隧道与轨道之间的传递规律研究较少。
伴随着越来越多下穿高速铁路工程的出现,对于下穿施工条件下结构与轨道自己的变形差异甚至明显脱空的变形特征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分析盾构下穿高速铁路结构的变形特征与规律,并针对不同地层、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轨道板型式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总结下穿引起的沉降变形在结构与轨道之间的传递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盾构下穿高速铁路既有结构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关键词:铁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引言隧道进口段以缓倾的砂岩、粉砂岩层为主,局部含有软弱煤线夹层。
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6.5~60.9MPa,均值为37.24MPa,局部来看不完全属于软弱围岩。
但由于围岩内煤线夹层、节理、层理的存在弱化了围岩的整体强度,改变了地层结构。
一般情况下,层状围岩的各向异性较为显著,这与围岩实测数据反映的规律一致。
倾缓层状围岩在水平应力为主的高地应力作用下具有强烈的弯曲变形趋势,开挖后隧道洞周主应力方向转变为垂直于层理方向,岩层易沿着软弱结构面相互错动。
相对软弱的岩层破坏后,其承担的荷载将逐步转移至支护结构上,造成衬砌结构向上凸起或损伤,宏观上表现为隧道底部隆起、围岩变形较大。
可见,小相岭隧道下伏围岩倾缓、含软弱夹层、平直节理的结构为大变形的产生孕育了条件。
1监控量测的目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是铁路隧道喷锚支护设计和施工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施工人员需要以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的数据为参考,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校验,并根据量测结果灵活调整施工参数,以保证施工质量。
大坝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大坝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坝的建设越来越多。
大坝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水量、防洪抗灾、供水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大坝长期承受水压和地下水的影响,其内部结构存在变形的风险。
因此,大坝变形监测成为保障大坝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指导书将介绍大坝变形监测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旨在帮助相关人员高效、科学地进行大坝变形监测作业。
二、目的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大坝内部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监测大坝变形,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破坏和变形,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复和加固,确保大坝的稳定运行。
三、监测原理大坝变形监测主要依靠测量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通过选取合适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大坝结构在不同方面的变形数据。
目前常用的大坝变形监测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信号传输线路传输给数据采集装置,再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展示。
四、监测方法根据大坝不同部位的监测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
常见的大坝变形监测方法包括:1. 位移监测: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测大坝的位移变化,主要用于表面位移和内部位移的监测。
2. 高程监测:通过测量点的高程变化,分析大坝的抬升和下沉情况。
3. 应变监测:通过应变传感器监测大坝的应变变化,了解大坝结构的变形情况。
4. 压力监测:通过应力传感器监测大坝的压力变化,判断大坝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变形监测方案
陕西宾馆扩建工程19#楼基坑监测方案陕西宾馆扩建工程19#楼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设计。
建筑主体为1幢地上8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35米。
基础埋深7.00m。
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建筑物基础类型为桩筏、独立承台。
基坑开挖东西长143米,南北约55米,开挖平均深度为6.55米(基坑底标高为405.58米)。
根据有关规定应定为二级基坑。
基坑东临院内人造园林;南边约4米有动力站一层设备房;西边距基坑约20米有陕西宾馆12号楼以及裙房,距基坑最近35米有宾馆人工湖(湖水标高408.130米);北边目前没有建筑物,基坑距用院外道路为25米。
根据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基坑开挖时不考虑降水,施工时只考虑排除地表水和雨水。
由于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沉降以及支护结构本身的允许变形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确保周围建筑物以及基坑本身的安全,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施工和设计,并在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基坑回填、降水停止之前监控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必须对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以期得到同步数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监测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基坑支护方案》、《勘察报告》、《设计要求》等监测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坑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另外一部分为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
一、支护结构的变形及沉降监测根据陕西宾馆19#楼基坑支护施工图中的要求,基坑侧壁顶部水平位移累计位移桩支护超过20mm,土钉支护超过25mm时应及时报警的要求,按照40%监控值作为测量误差的极限值,按照2倍中误差估计极限值,监测点的点位测量中误差应小于4mm。
当采用徕卡TCR702全站仪,变形点采用固定测量标志时,根据该基坑具体情况,经估算顾及起算点误差和对点误差后监测点测量误差为:3.7mm,满足监测要求。
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西北地区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以及我们所掌握的大量的建筑物变形资料,为能准确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一般要求测量误差小于允许变形量的。
变形监测
第一章变形、变形(Deformation)是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大小或者位置的改变。
引起变形的外来因素主要包括外加力和温度。
变形监测,也称为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是指对物体的变形进行监视测量。
变形监测是一项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对所监测物体在荷载和环境变化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进行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处理、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测量工作。
变形观测方法一般分为四类:1、地面测量方法2、空间测量技术3、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瞄4、专门测量手段变形观测数据分析内容1、几何分析——是分析变形体在空间中和时域中的变形特性;2、物理解释——是分析变形与变形原因之间的关系,用于预报变形,理解变形的机理。
变形的物理解释方法1、统计分析法(或称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所观测的变形和变形成因之间的相关性来建立2、确定函数法——确定函数模型法是利用荷载、变形体的几何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应力第二章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应该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并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而且延续到建成后若干年,直至沉降现象基本停止为止。
垂直位移测量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为了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一般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固定观测路线——设置固定的安置仪器点和立尺点(2)固定观测仪器和人员——监测工作中使用固定仪器和水准标尺,有条件时最好固定人员进行观测。
三固定:路线、仪器、人员保证水准基点稳定的措施远离——深埋——成组埋设——如果布设的水准基点与沉陷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较远,需要在水准基点和沉陷观测点之间布置联系点,称为工作基点,垂直位移观测包括:①基坑回弹观测——②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③建(构)筑物基础——④建(构)筑物本身的沉降观测——⑤地表沉降观测——目前垂直位移观测最常用的是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有的情况下也有应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观测点布设有以下要求:(1)在基坑中央和距基坑底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观测点。
监理作业手册(沉降变形观测)
为统一京沪高速铁路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沉降变形观测监理作业手册。
一、监理单位职责(一)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二)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1)。
(三)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其中:1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2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3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四)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五)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二、沉降变形测量(一)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标段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
- 1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二)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2 -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第1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建立正原因:分类:形任务:目的:防止(1(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技术:(1) 地面测量方法:包括常规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向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2)空间测量技术:包括卫星定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等;(3) 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4) 专门测量手段:包括激光准直、各类传感器测量和应变计测量等。
数据处理分析:1.成因分析(定性分析):成因分析是对结构本身(内因)与作用在结构物上的荷载(外因),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变形值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性。
大坝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大坝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可能会发生变形,这可能对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实时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大坝的安全性,编制了本作业指导书。
二、监测设备1.应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监测设备,如全站仪、GPS、倾斜仪等。
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对于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2.监测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设备。
三、监测方式1.定期监测: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对大坝进行监测。
一般情况下,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定期监测,如果大坝存在较大的变形风险,可以适当缩短监测周期。
2.实时监测:通过以太网或无线网络等方式,将监测仪器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大坝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变形情况,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监测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监测大坝在水平方向的位移情况。
可以采用全站仪等设备,通过测量特定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计算大坝的水平位移情况。
2.垂直位移监测:监测大坝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情况。
可以采用GPS等设备,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变化来计算大坝的垂直位移情况。
3.倾斜监测:监测大坝的倾斜情况。
可以采用倾斜仪等设备,通过测量大坝不同位置的倾斜角度来得出大坝的倾斜情况。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监测数据的处理:监测数据应保存完整,根据监测设备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整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数据的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和分析,得出大坝的变形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大坝的安全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报告编制1.监测报告应详细记录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结论。
2.报告应准确、清晰,以便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和判断监测结果。
3.报告中应包括对于大坝变形的原因分析,以及对于大坝稳定性的评估和建议。
变形监测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变形监测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变形监测工作的项目、部门和个人。
三、安全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2.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的安全进行。
3. 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管理职责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变形监测安全管理制度。
2. 监测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变形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安全进行。
3. 监测人员负责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4.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五、安全操作规程1. 监测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 进入监测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 使用监测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操作前应进行试运行。
4. 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确保安全。
5. 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确保操作人员精神饱满。
6. 严禁擅自拆卸、改装设备,如需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
7. 严禁在监测现场吸烟、乱扔烟头,确保现场安全。
六、事故处理1. 发生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抢救,并报告上级领导。
2. 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擅自移动、破坏现场。
3. 按照事故报告程序,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变形监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变形监测作业安全、高效、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参与变形监测作业人员充分了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交底内容1. 作业人员须知(1)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本交底内容,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环境、设备性能、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
(3)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负责人报告。
2. 作业现场安全措施(1)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警示区域。
(2)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应设置隔离设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4)施工机械、设备应保持完好,定期检查、维护。
3. 变形监测设备安全操作(1)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设备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源、电缆等是否安全。
(3)设备操作过程中,应保持稳定,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4.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高空作业资格,持证上岗。
(2)高空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3)高空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并系好保险钩,防止坠落。
(4)高空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离岗。
5.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1)施工用电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施工现场应设置专用配电箱,配电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3)施工用电线路应采用绝缘良好、截面足够的电缆,不得使用裸线。
(4)施工用电设备操作人员应掌握用电安全知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6. 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如遇火灾、触电等紧急情况,应迅速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扑救。
(3)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立即进行救治,并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三、交底时间及责任人1. 交底时间:XXXX年XX月XX日2. 交底责任人:XXX四、其他事项1. 本交底内容适用于变形监测作业全过程。
2019-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优秀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12节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我院变形监测作业方法,提供成果资料的格式,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我院承接的所有构筑物(如房屋、地下室、道路、桥梁等)变形测量工作。
3 职责本作业指导书由生产管理室负责业务下达,由分队负责具体作业实施和作业过程检查,质检办负责审核,总工办负责审定,本作业指导书最终解释权归总工办。
4 措施与方法4.1 接收任务4.1.1 由院生产管理室将任务下达到作业队、室,并开具测绘项目生产过程管理表;由业务承接人员在测绘项目生产过程管理表上简要写出项目的技术要求。
4.1.2 作业队、室接收任务后,应按照《测绘项目负责人制度的规定》确定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4.2 生产准备4.2.1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好人员,并进行分工,安排工作实施计划。
4.2.2 项目负责人应就技术设计书中的技术要求及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
4.2.3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如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变形监测的相关仪器等,并按JGJ/T-97国家《建筑变形测量规程》,CJJB8-99城市测量规范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定(即水准仪的I角检验、全站仪的2C差检验、测斜仪正反读数稳定性检查、准直仪的I角检验)。
4.3 生产作业变形测量是对工程构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形变进行监视测量,我院目前主要承担构构物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地下室基坑开挖安全监测,以及地形沉降等变形测量工作。
以下主要就变形测量的主要作业环节制定作业技术要求,本作业技术要求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规定应依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有关条款执行。
4.3.1 监测前准备工作4.3.1.1 工地现场踏勘;4.3.1.2 埋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4.3.1.3 确定基准点稳定性监测和变形观测方案,沉降观测应在现场选定观测线路并做好标记;4.3.1.4 绘制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点位布置图,观测线路图;4.3.1.5 编写技术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课程名称: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院:矿业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姓名:杨龙飞学号:080801110183年级:08级任课教师:张显云2011年4月28日一、灰色系统分析模型7、试根据某工程某一测点1982—1986年观测的变形数据,建立GM (1,1)模型,求其模型拟合值及残差,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评定。
年份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变形值(mm )3.384.274.554.695.59解:由以上5期观测数据:x (0)={3.38,4.27,4.55,4.69,5.59}根据公式:)5,,2,1()()(1)0()1( ==∑=k i x k x ki对x (0)进行一次累加得:x (1)={3.38,7.65,12.2,16.89,22.48}根据GM (1,1)模型原理,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N T T T y B B B u a a1)(][ˆ-== 式中,⎥⎥⎥⎥⎦⎤⎢⎢⎢⎢⎣⎡----=⎥⎥⎥⎥⎥⎥⎥⎥⎦⎤⎢⎢⎢⎢⎢⎢⎢⎢⎣⎡+-+-+-+-=1685.191545.141925.91515.51))4()5((211))3()4((211))2()3((211))1()2((21)1()1()1()1()1()1()1()1(x x x x x x x x B ⎥⎥⎥⎥⎦⎤⎢⎢⎢⎢⎣⎡=⎥⎥⎥⎥⎥⎦⎤⎢⎢⎢⎢⎢⎣⎡=59.569.455.427.4)5()4()3()2()0()0()0()0(x x x x y N 所以,可求得:[][]T Tu a a 681907.308803.0ˆ-==,并将a ˆ代入公式: aue a u x k xak +-=+-))1(()1(ˆ)0()1( 得)1(ˆx={3.38,7.53985,12.08249,17.04313,22.46025} 对)1(ˆ)1(+k x用以下公式: )(ˆ)1(ˆ)1(ˆ)1()1()0(k x k x k x-+=+ 作累减生成(IAGO),可得还原数据,即模型拟合值为:)0(ˆx={3.38,4.1600,4.5426,4.9606,5.4171} 计算残差,由公式5,,2,1)(ˆ)()()0(0 =-=k k xk x k e计算残差得:e(k)={0,0.1102,0.0074,-0.2707,0.1729}记原始数列)0(x 及残差数列e 的方差分别为21S 、22S ,则0.507))((51512)0()0(21=-=∑=k x k x S0.023))((5151222=-=∑=k e k e S然后,计算后验差比值==12S S C 0.213 和小误差概率{}=<-=16745.0)(S e k e P p 1.00下表列出了根据C 、P 取值的模型精度等级。
模型精度等级判别式为:{}所在的级别所在的级别,模型精度等级C P max =。
模型精度等级模型精度等级 P C 1级(好) 0.95≤P C ≤0.35 2级(合格) 0.80≤P ≤0.95 0.35<C ≤0.5 3级(勉强) 0.7≤P<0.80 0.5<C ≤0.65 4级(不合格)P<0.700.65<C所以,模型精度评定结果如下表: 维数 a u 后验差C 小误差概率P 模型精度等级 5 -0.08803 3.681907 0.213 1.00 1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由所给出的数据(如下表)观察可知,所给样本数据不符合平稳化要求,所以须对样本数据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下列是差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
用这28的个数据进行一次差分、二次差分得到一组(26个)平稳的数据{t x },可知样本容量 N = 26,故 M = N / 10=3其结果如下表:原始数据-0.15一次差分-0.3-0.15二次差分-0.56-0.26-0.11-0.89-0.33-0.07-1.02-0.130.2-0.940.080.21-1.07-0.13-0.21-1.56-0.49-0.36-1.77-0.210.28-2.28-0.51-0.3-2.55-0.270.24-2.86-0.31-0.04-2.790.070.38-2.82-0.03-0.1-3.09-0.27-0.24-3.070.020.29-3.1-0.03-0.05-3.32-0.22-0.19-3.45-0.130.09-4.03-0.58-0.45-4.46-0.430.15-4.9-0.44-0.01-5.31-0.410.03-5.58-0.270.14-5.81-0.230.04-6.2-0.39-0.16-6.48-0.280.11-6.65-0.170.11根据公式:∑+=-∧=Nk t k t t K x x N R 11 k = 0 ,1 ,2 ,… ,N-1 计算自协方差函数结果如下:0.043931261.14220==∧R-0.01662260.432-1==∧R -0.00101260.0263-2==∧R 0.000673260.01753==∧R再由公式:0/∧∧∧=R R k ρ k = 0 ,1 ,2 ,… ,N-1可计算自相关函数,其结果如下:10=∧ρ -0.37821=∧ρ -0.02302=∧ρ 0.015323=∧ρ 根据公式:⎥⎥⎥⎥⎦⎤⎢⎢⎢⎢⎣⎡---01201110ρρρρρρρρk k k ⎥⎥⎥⎥⎦⎤⎢⎢⎢⎢⎣⎡kk k k ϕϕϕ 21 = ⎥⎥⎥⎥⎦⎤⎢⎢⎢⎢⎣⎡k ρρρ 21计算其偏相关函数,其结果如下:当k=1时:=11ϕ-0.37822当k=2时:21ϕ= -0.45151 22ϕ= -0.193796当k=3时:31ϕ= -0.46758 32ϕ= -0.231227 33ϕ= -0.082899 初步识别平稳时间系列模型类型的依据如下表1 :表1 模型识别模型 类别AR(n)MA(m)ARMA(n ,m)模型方程 t a x B =t )(ϕt t a B x )(θ=t t a B x B )()(θϕ=自相关函数 拖尾 截尾 拖尾 偏相关函数截尾拖尾拖尾根据所计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可知,{k ρˆ}和{kk ϕˆ}均不具有截尾性,但其收敛于零的速度较快,所以{t x }可能是ARMA(n ,m)模型:),0(~222112211a t tm t m t t n t n t t t N a a a a a x x x x σθθθϕϕϕ-----+++=------由于此时阶数n 和m 较难确定,采用由低阶向高阶逐个试探。
1、ARMA 模型参数的初步估计(1)p 阶自回归模型参数的初步估计。
P 阶自回归模型AR(p)的公式为:t p t p t t t a x x x x ++++=---ϕϕϕ 2211对于k=1,2,3,…,p ,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k t x -,可得k t t k t p t p k t t k t t k t t x a x x x x x x x x --------++++⋅=⋅ϕϕϕ 2211 )()()()(2211k t p t p k t t k t t k t t x x E x x E x x E x x E -------+++⋅=⋅ϕϕϕ亦即p k p k k k R R R R ---+++=ϕϕϕ 2211⎪⎪⎩⎪⎪⎨⎧+++=+++=+++=-----kp P p p p p p p p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ϕϕϕϕϕϕϕϕϕ 22112021******** (1)(2)q 阶滑动平均模型参数的初步估计。
q 阶滑动平均模型MA(q)的公式为:q t q t t t t a a a a x -------=θθθ 2211对于时滞t —k ,q k t q k t k t k t k t a a a a x ------------=θθθ 2211将上式相乘得:))((22112211q k t q k t k t k t q t q t t t k t t a a a a a a a a x x -------------------=⋅θθθθθθ )])([()(22112211q k t q k t k t k t q t q t t t k t t a a a a a a a a E x x E -------------------=⋅θθθθθθ 可得:2222122111q qk q k k k k r θθθθθθθθθθ++++++++-=-++ (2)2、ARMA 模型预测(1)建立ARMA(1,1)模型t t t t a a x x +-=--1111θϕ将上式写为t t a B x B )()(θϕ=形式为:t t a B x B )1()1(11θϕ+=+① 对AR(1)模型 :t t t a x x +=-11ϕ由于=1ϕ -0.378217 ,另)1(1B ϕ+= 0,求得B=2.643985 > 1 。
② 对MA(1)模型 :11--=t t t a a x θ等式两边同时乘以k t x -得:k t t k t t k t t x a x a x x -----=⋅11θ即:)()()(11k t t k t t k t t x a E x a E x x E -----=⋅θ得 ⎪⎩⎪⎨⎧>===qk q k k R aq a k 0022δθδ 求得=1θ -0.378217 ,由公式(2)构造统计量得到Q= 0.1095在给定置信区间概率α—1,查2χ表中自由度为1的2χ的值)(105.0χ=0.997 > Q,所以MA(1)模型不适合于预测。
(2)建立ARMA(2,2)模型 ①对AR(2)模型则为t t t t a x x x ++=--2211ϕϕ将上式写为t t a x B =)(ϕ形式为:t t a x B B =++)1(221ϕϕt t t t a x x x ++=--2211ϕϕ解得=1ϕ -0.451514 =2ϕ -0.193796令01221=++B B ϕϕ解得39.11=B -3.722=B 因为B 的两个根的绝对值都大于1,所以AR (2)模型能用于预测。
○2对MA(2)模型 t t a B B x )1(221θθ--=解得:当=1θ0.5时 2θ=-0.0295⇒=1B -1.8 =2B 18.8 当=1θ 1.6时 2θ=0.0886⇒=1B -17.4 =2B -0.6所以当=1θ 1.6 2θ=0.0886⇒=1B -17.4 、=2B -0.6时,不满足跟在单位圆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