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67
2020年3月3日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
优秀的绘画。书法艺术魅力巨大,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
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正,“正书”“正楷”的简称。
语文 第 1 页(共 10 页)
题 试 试 考 性 应 适 文 语 三 高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D.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
材料二 “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一方面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 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 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 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 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 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憨厚、古朴,流传至 今,依然魅力不减。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 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 听到了深沉的金属之声。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而薄质,人之情。” 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把字 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事。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 竖直,甚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它告诉自唐代以后的欣 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静,反映出书法家对美学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风范上的修炼。静态、静趣、静远这 一类的书法,能让人心灵宁静、心境空明,宛试 试 考 性 应 适 文 语 三 高
2020届北京市高三3月份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试题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章草需要端正安适,从容稳和,而不是欹侧取势,荒卒急遽。
)。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 1 】,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拥音)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惯音)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2020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卷评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评析一、试卷结构分值北京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各题型试题试题类型试题结构分值阅读材料共5题18分古诗文阅读共6题25分诗歌赏析共5题24分阅读理解共4题18分语言基础运用共1题5分微写作共1题10分作文共1题50分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二、本卷与2019年高考北京卷比较分析从命题意图来说,本卷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延续了去年高考北京卷的命题方向,侧重对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能力。
如第一大题关于书法艺术的话题,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第二大题《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语段,属于文化经典研读的范畴;第三大题中有关《红楼梦》中第76回的诗句问题,属于必读名著阅读的范畴;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第五大题“春节”的作文,考查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因为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疫情,有很多值得叙写的故事。
从试卷结构与题型来说,稳中有变。
第一大题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但是由6道题变成5道。
围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归纳内容要点出题,有一道主观题。
与去年不同的是,客观题有推断能力的考查,主观简答题体现对三则材料观点的综合把握。
第二大题中文言文阅读增加了对虚词的考查;文化经典研读还是从《论语》中出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第三大题的诗歌鉴赏是考查对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能力。
第四大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散文阅读。
第五大题增加了语言基础运用题,微写作延续围绕名著出题,还是有写作现代诗的题目。
大作文依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二选一。
三、备考建议与命题预测对各类文本的考查点要全面复习,注意考题的变化传递的信息。
如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推断能力的考查,文言文对虚词的考查,语言题对语言的连贯、病句的考查,微写作对现代诗的写作的考查,大作文“春节”可以写今年春节期间出现的疫情,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等。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试卷整体评价:我并不认为这套试题有多好,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简单的题目太简单,缺乏区分度。
②整套题中有几处争议点,考点设置不明确。
③缺乏对语言知识的考查。
④作文题目设置太随意。
因为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参考答案和试题解析,所以本人解析只是个人看法,也许有不妥之处,大家只做参考即可。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之前再次跟同学们强调“关键词句意思”一、本大题共 5 题,共18 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个核心,多个角度”,本题核心是“书法”,三个角度是“书法艺术的整体特征”“书法艺术的动与静”“书法艺术鉴赏的要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北京市2020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2020北京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
2020 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 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2020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1.B2.D3.A4.C5.答案要点:①从书体风格角度,篆书、正楷等表现静态之美,行书、草书等表现动态之美。
②从字形、章法角度,书法作品字形、结构等,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书法结体“稳中寓险”,书法结构“动静相宜”。
③欣赏者需要修炼心境,提高修养,才能真正体会到书法艺术的静与动,尤其是静态之美。
二、(本大题共6题,共25分)6.B7.A8.D9.D10.答案要点:①死读兵书,缺乏实战经验。
②骄傲。
轻敌。
③颐指气使,不尊重将士。
④贪恋财物,不与将士同甘苦。
11.(1)参考答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赞同”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2)答案要点:要点一: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
要点二:甘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
要点三: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质疑问难。
三、(本大题共5题,共24分)12.B13.B14.答案要点:思想感情:杜诗主要表达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陈词主要表达不得舒展怀抱的愤懑之情。
写作对象:杜诗写的是画中的鹰,陈词咏的是鹰本身。
描写手法:杜诗侧重于描写近景和细节,主要使用白描手法;陈词主要写的是远景和整体,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15.答案: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②则游者众则至者少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示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6.参考答案:身世:“冷月”寂寞而凄冷,象征着黛玉内心孤苦、身世凄凉,在原著中,黛玉父母双亡,寄身贾府,确实孤苦、凄凉。
命运:“葬诗魂”,意味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四、(本大题共4题,共18分)17.C18.B19.参考答案:①“生动”一词形象地状写了司空见惯的乡村景象由于鹭鸶的出现而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深刻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礼赞。
(2020)北京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评分参考(1)
14.(6分)答案要点: 思想感情:杜诗主要表达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陈词主要表达不得舒 展怀抱的愤懑之情。 写作对象:杜诗写的是画中的鹰,陈词咏的是鹰本身。 描写手法:杜诗侧重于描写近景和细节,主要使用白描手法 ;陈词主要写 的是远景和整体,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评分参考】“思想感情”2分,“写作对象”2分,“描写手法”2分。意思 对即可。 杜诗中可以补充“想象”。
16.(4 分)参考答案: 身世:“冷月”寂寞而凄冷,象征着黛玉内心孤苦、身世凄凉,在原著中,黛玉父母双亡,寄身贾府, 确实孤苦、凄凉。 命运:“葬诗魂”,意味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评分参考】“身世”2分,“命运”2分。意思对即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7.(3 分)C
18.(3 分)B
的看法,不如他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 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2)答案要点: 要点一: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 要点二:甘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 要点三: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质疑问难。
【评分参考】(1)4分。每句2分,其中词义1分,句意1分。(2)3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如果直接翻译原文,可酌情扣分。
13.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描写天寒风紧、满地碎石的场景。 B.“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回忆昔日醉酒袒衣、举臂待鹰的神态。 C.“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对比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欲扬先抑。 D.“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描绘猎鹰思念猎物,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坚守不渝。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在文作开者篇心渲中染的鹭作鸶者,漫一不瞬经间意化的为心现态实,中为的下生文灵邂,逅外鹭化鸶了的作者惊惊喜喜提与供激了动心的理心铺意垫。。 B.【作评者分将参自考己】对①鹭②各鸶的3 分守。候意看思作对“即守可株。待兔”的重演,暗示鹭鸶最终无法再得。
2020年3月3日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分析-语文
语文为王的时代
• 一、大语文趋势:占比 • 二、拉开差距:阅读理解+作文 • 三、欺骗性+铺垫性 • 1普遍欺骗性:小学95以上很常见(重点放在了奥数英语、初中后
显露) • 2普遍性:中高考当年课程繁重,提前积累阅读量 • 四、语文教育终极目标 • 提升文学素养
本次主题:汉字书法文字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文言文分析
重视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应用,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思维发展。 文言文阅读,更加重视语文基础,在文言文基本知识、基本能 力的考查方面,顺序不变,依然是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的顺
序,但是重中之重:今年对于《论语》单独出题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2020试卷“微调”
微调:
一、赋分变化 二、新增必考篇目 《论语》
《红楼梦》 三、增加新题型 语言基础运
用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2020试卷分析
第一题:仍然是非连文本
注意主题:越来越倾向于传统 文化
新题型
新题型: 一、考察语言基础运用 北京卷首次出现 之前全国卷一直有20分的基础 运用,现在北京卷也出现5分 的基础运用! 本题考察:语序、病句 其他基础分散于现代文,未单 独考察
2020北京ww高w.考jinbo语edu文.com
微写作
一、形式不变三选一,除了六本必考的:《红楼 梦》《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 海》《边城》 二、新增:诗歌抒情 新主题
2020北京高考语文 适应性测试分析
J I N B O E D U C AT I 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 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 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 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法的点画 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 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一、本大题共 5 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 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 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 美的艺术。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 讨论。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 章务检而便。”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 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 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 1 】,皆详而静者也; 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 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B.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C.书法家可以通过书法的点画形体,抒发特定的情感。 D.与书法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相对更为形象。
【解析】 选项A:(第一自然段) 选项B:原文表述是“动态的联想”,不是“动态的事物” 选项C:第四自然段 选项D:第五自然段 故选:B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作品创作中的汉字造型没有产生直接影响 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特殊的书写工具 B.汉字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C.书家不同的审美追求 D.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 憨厚、古朴,流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 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 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听到 了深沉的金属之声。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 而薄质,人之情。”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 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把字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 事。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 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它告诉自唐 代以后的欣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但是,相比绘画、雕塑、 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对于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来说, 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会低于优秀的绘画。书法艺术魅力巨大, 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 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正,“正书”“正楷” 的简称。
【解析】选项D:是为了证明“书法艺术魅力巨大”的观点。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材料二 “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一方面 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 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 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 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 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 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 、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古今汉字 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 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 语文适应性测试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试题整体风格比较平和。其中,多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难度略有 下降;微写作考察更趋专业化,间接抒情技巧成为考生试金石;第二道 大作文题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估计很多考生会选择写今年春节以及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