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清单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文学常识: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
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内容
2020年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篇目75篇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考语文常考必背的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考点知识点一古诗词1、过秦论贾谊2、兰亭集序王羲之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师说韩愈5、阿房宫赋杜牧6、《诗经》三首7、离骚(节选) 屈原8、短歌行曹操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归园田居陶渊明12、虞美人李煜13、孔雀东南飞14、汉魏晋诗三首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名篇名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020高考语文知识清单
2020高考语文知识清单:现代文阅读表达技术(一)表达人称1.第一人称:表达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硕多彩的生活,不受时刻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表达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刻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要紧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顾,补充说明,使情节加倍完整,结构加倍周密,内容加倍充实饱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表达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顾得体。
(三)描述整体来讲,描述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刻画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述、心理描述: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
2.景物描述:具体描述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衬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述: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刻和地址,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述、心理描述、细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增进故情形节的进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成效。
5.正面描述、侧面描述: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衬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述生动形象,表意丰硕。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制造气氛,揭露本质,给人以启发。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经历,使文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畅快。
6.排比:节拍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擅长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先启后,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清单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4)使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准确贴切。
一方面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
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
如: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
听说要采访她,涨得满脸通红。
②要合理创新。
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
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
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情是!这人心里没假。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一、背诵总篇目由64篇增加到75篇(段)。
二、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三、初中45篇背诵课文不变,删1篇、换2篇、增13篇,具体如下: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3.增:(1)《庄子》一则(2)《礼记》一则(虽有佳肴)(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4)《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5)《湖心亭看雪》(6)《河中石兽》(7)《十五从军征》(8)《登幽州台歌》(9)《木兰辞》(10)《黄鹤楼》(崔颢)(11)《卖炭翁》(12)《满江红》(秋瑾)(13)《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初中50篇:《论语》12章、《孟子》3章、《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全)高考语文考试必备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基础知识点大全一.语文知识点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 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说明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G 反复F 设问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法归类6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speA 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三.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
2023年高考必背语文考点知识点高考中的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
(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
(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
(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五、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六、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3.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2020高考语文知识点
2020高考语文知识点一高考语文知识点:易用错成语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另有“举案齐眉”。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
最新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最新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一乃⑴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
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
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
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⑹他的。
例:是芋视乃妇也。
⑺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
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二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三安徽理科状元耿泉说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考察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考察,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练习.例如按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上的知识清单练习,练完之后看看自己错了哪些,用红笔划出,专门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进行重点记忆.以后每隔几天看一遍,这样坚持下去,一些容易错的地方就会慢慢改正过来,而且记忆比较深刻.开始的时候可以隔两三天看一遍,三遍以后,就可以每隔一两个星期再翻看一遍,这样就不会遗忘.比如节骨眼这个词,很容易写成结骨眼;雷镇子的镇字,听起来很像是地震的震,但实际上却是镇子的镇;还有黄澄澄,听起来很像是橙色的橙,但实际上是三点水的澄字.这种方法贵在持之以恒,一定要坚持下去.江苏省文科状元阙建容说:我准备了一个活页本作为语文积累本.按照高考项目,分别留出空页:语音、字形、实词辨析、熟语、标点、病句、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上课时老师带我们梳理基础知识,课后我通过练习找出自己漏的缺的部分,记到本子上,一有空闲时间就翻看.这样做对基础知识部分的复习非常有效.阅读部分记什么呢?每每老师讲过一个阅读专题、我做过一些试题之后,我就根据做过的题和老师讲过的方法自己整理一遍,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步骤,记到本子上.第一轮复习时,我们会把所有学过的文言文梳理一遍,我就把那些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型找出来,记到本子上.记得多了,就整理一下某些实词或虚词的全部意思,写在小贴纸上,粘在相应的地方.我每天还在积累本上抄一首诗,大声朗读几遍,默默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努力去感受诗的精妙之处.同时,把书上的鉴赏择要抄上,还特别注意那上面是怎样写鉴赏的.考试时我的古诗文鉴赏成绩一直很好,这个做法功不可没.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刚进高三时,李伟被分到了学校的重点班,班上高手如云。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学问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方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怪或惩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方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留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方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16、狗尾续貂:比方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方对事物的观看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方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方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进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方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方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现代文阅读板块1、结构和思路: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做铺垫;③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内容:考虑句子本身表达的意思,与写作对象和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反衬、对比),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妙处,如引人入胜,自然的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与下文构成对比、抑扬,激发读者深思,或交代文章写作思路等。
(二)、文中内容;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特殊表现手法:(三)、文末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写作对象什么特点,,深化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特殊表现手法:第二节:概括段意、主题一、归纳段落内容: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抓中心句,抓关键词二、归纳文章主旨:1、解读题目法;2分析首尾法;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第三节:体会语句含义一、理解含蓄句二、理解主旨句1、从关键词语入手;2、从分析修辞入手;3、从特殊位置入手;4、从文本主旨入手;5、从相邻句子入手;6、从结构层次入手第四节:鉴赏形象、技巧一、人物形象1、内容、主旨、情感上的作用2、形式上(结构)的作用3、注意艺术手法4、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作用二、物象作用1、形象特征(外在、内在)2、其他内同人物形象作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1、记叙⑴、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⑵、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2、描写⑴、描写的技巧: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②动静、虚实、正侧③借助修辞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⑵写景的角度①感觉角度:视、听、味、嗅觉等(绘声绘色、绘形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景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⑶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一)清单一常见近义实词辨析A[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对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线昏暗,不明亮;(色彩)不鲜明;(前途)不光明,没有希望。
“黯淡”多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
[翱翔遨游]“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遨游”指漫游,游历。
B[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命令、指示等。
[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程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
[包括包罗]“包括”可指包含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包罗”指包括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
[保障保证]“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劳动、科研成果等,使之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
[报怨抱怨]二者都与“怨”有关。
不同点是:“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暴戾暴力]“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
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三篇-精品文档
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三篇-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三篇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一⑴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
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
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
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⑹他的。
例:是芋视乃妇也。
⑺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
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二【小雅文库】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2020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篇三安徽理科状元耿泉说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考察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考察,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练习.例如按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上的知识清单练习,练完之后看看自己错了哪些,用红笔划出,专门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进行重点记忆.以后每隔几天看一遍,这样坚持下去,一些容易错的地方就会慢慢改正过来,而且记忆比较深刻.开始的时候可以隔两三天看一遍,三遍以后,就可以每隔一两个星期再翻看一遍,这样就不会遗忘.比如节骨眼这个词,很容易写成结骨眼;雷镇子的镇字,听起来很像是地震的震,但实际上却是镇子的镇;还有黄澄澄,听起来很像是橙色的橙,但实际上是三点水的澄字.这种方法贵在持之以恒,一定要坚持下去.江苏省文科状元阙建容说:我准备了一个活页本作为语文积累本.按照高考项目,分别留出空页:语音、字形、实词辨析、熟语、标点、病句、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上课时老师带我们梳理基础知识,课后我通过练习找出自己漏的缺的部分,记到本子上,一有空闲时间就翻看.这样做对基础知识部分的复习非常有效.阅读部分记什么呢?每每老师讲过一个阅读专题、我做过一些试题之后,我就根据做过的题和老师讲过的方法自己整理一遍,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步骤,记到本子上.第一轮复习时,我们会把所有学过的文言文梳理一遍,我就把那些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型找出来,记到本子上.记得多了,就整理一下某些实词或虚词的全部意思,写在小贴纸上,粘在相应的地方.我每天还在积累本上抄一首诗,大声朗读几遍,默默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努力去感受诗的精妙之处.同时,把书上的鉴赏择要抄上,还特别注意那上面是怎样写鉴赏的.考试时我的古诗文鉴赏成绩一直很好,这个做法功不可没.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刚进高三时,李伟被分到了学校的重点班,班上高手如云。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内容
2020年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篇目75篇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