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点评-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点评
[ 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买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

] [ 设计思路] 教材安排了“酸雨对生
物的影响”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两个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都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与环境污染相关的骨痛病等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文字材料。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联系实际,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了解与分析学生的经验背景,本节课教学设计原则确立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教学内容中占重要地位的“酸雨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两个探究活动为主线,教师创设情境,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搜集分析资料、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方案、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动手动脑、实验反思等探究活动,在自主探究中轻松愉快地掌握关于“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废电池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危害的原理是什么?后果如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废电池”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并提炼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从内心生成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科学热点,结合其他教材内容,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和我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我还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补充、拓展和延伸。

比如: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都是以植物为实验材料的,其缺点是实验过程漫长,现象不明显,缺乏趣味性。

于是,我设计
增加了“探究酸雨或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以及“我市的雨水酸碱度检验”的探究实验,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从丰富的现象中提炼“环境污染对所有的生物都会造成危害”的知识内涵,在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中强化“关注环境,从我做起”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给学生提供了大胆的想像和思维空间,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思维活动特点及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联系生活实际,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关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道德素养。

[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设计并初步实施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获得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基本知识。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重点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初步实施计划等方面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构建知识。

[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1
课前欣赏:
教师利用3〜5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自然风光
和各种动物的图片,同时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

学生欣赏美景,感受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带着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心情愉悦地走入课堂。

[ 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环境和生物的关注,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
师生互动2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本课主题一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总论
教师:(多媒体画面最终定格在一组环境污染和双头鹿、双头羊的图片上)“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的很多活动正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对生物造成影响,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通过实物展台或计算机简单介绍1〜2 个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包括骨痛病等)。

各组资料可以根据兴趣和爱好设计成CAI、卡通画、手抄报、宣传画等形式(可以在课后继续展示),在交流中构建“环境污染对生物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知识框架。

[ 通过强烈的对比,构建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密切相关
的问题情境,以此为思维向导,放起学生的求知渴望。

在开放的状态下,讨论分析生唐买际问题,展开对本课主题的初步探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
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
注社会的情感。

]
2.分析现状一一提出主题
有关酸雨的知识教师:“同学们的资料真精彩。

我也收集了一个关于酸雨的资料,你们想看吗?”(结合学生的资料,多媒体演示“酸雨”录
像。


学生从中归纳并掌握“酸雨的概念、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生活中如何防治酸雨”的知识点。

有关废电池的知识教师:“通过资料,我们知道了小小的废电池对环境影响很大。

那么,为什么废电池的威力如此之大,在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多媒体演示学生“家庭废电池的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说出关于“废电池污染环境的原理、人们在生活中的错误做法”的知识点,并纷纷对此表态:今后一定要正确处理废电池,争做环保小卫士。

[ 重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物现象提炼并掌握基础概念。

在生动鲜唐的资抖和现买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学会感受并体验知识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懂得环保重要意义,增强环保参与意识。

]
有关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知识教师:“谢谢同学们,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根据探究提示,开始设计‘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多媒体演示。

学生围绕“酸雨对生物有哪些影响”和“废电池对生物有哪些影响”展开讨论,选择探究主题,做出假设。


[ 设置探究提示,可以确保多种假设的积极碰撞,强化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最终形成科学的假设。

]
师生互动3
确定探究主题、制订探究方案
初步制定计划学生:各小组根据兴趣选定探究主题,初步讨论制定本组的探究实验计划。

(教师多媒体演示,探究提示,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们组选取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取?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应当怎样设计?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材料和条件上(如环境、管理、观察纪录等)有什么要求?
3.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图、表),以便于纪录、观察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科学,为什么?
5.你准备以什么方式(课件、手抄报、实物展示、照片、录像等)
撰写本组的实验报告?你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 选择探究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增
加了趣味性,激起了探究欲望。

探究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等步骤科学制定探究计划,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以往基础上继续强化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
讨论完善计划
学生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探究计划,请其他同学共同研讨计划的可行
性。

教师根据学生探究实验选题做更加细致具体的指导。

为了确保对学生的指导科学适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困惑有效解决,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物质准备和周密思考。

比如:
1.教师要事先录制请教化学老师的录像,通过多媒体播放,可
以使学生学会PH试纸、比色卡、玻璃棒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方法及不同PH 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

[ 教给学生根据问题请教专业人员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准确掌握知识点。

]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备废电池浸出液的科学方法,防止随意操作造成课堂环境污染。

提示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不要把废电池浸出液碰到手上。

带领学生慎重处理实验中用过的材料用具,当堂回收学生带来的废电池,由“环保监督员”课后送到学校废电池回收箱。

[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环保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增强环保参予意识。

]
3 .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如果发现全班偏重选同一个探究活动的现
象,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是否有精力再做一个探究实验,保证教材内容的有效实施。

[ 巧妙引导,保留个性的合理因素,又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向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

充分把握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尝试,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

]
4.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纪录表的设计要与实验内容相符。

比如:“探
究废电池对金鱼的影响”的实验,反应速度快,可以马上开始观察现象,并每10 分钟做一次纪录;“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反应速度慢,应该在2~3天以后开始观察记录。

师生互动4
初步实施探究计划
学生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选择实验材料,设置合理的实验装置,初步实施探究计划。

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的材料初步处理后送到实验室的“实验基地”。

课后小组成员继续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观察、记录。

[ 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分工完成实验:观察记录、控制实验变量、收集实验数据等。

]
师生互动5
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中按探究计划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必须继续深入各组跟踪指导,连续询问,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

[ 实验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为下节课做铺垫。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表现主动积极,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紧紧围绕“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展开激烈讨论,相互交流,倾听各种意见,交互启发,不断地超越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更
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成功构建关于本课主题一一“环境污染对生物有哪些影响”的知识。

其次,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和初步实施探究方案,又促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思考、认识,并进一步组织和整理,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探究学习和掌握知识规律,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设计时,对各种可能教学因素都进行了非常周密的思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学生这个不可预测的教学对象和随之带来的种种未曾预料到的变化,仍然有课后需要改进和继续完善的地方。

比如:我在教学设计时增加了“酸雨或废电池对金鱼的影响”探究活动,而学生在开放设计实施探究实验时,则把研究对象扩大到了螃蟹、凤尾鱼、红剑鱼、泥鳅、乌龟等动物。

这些鲜活生动的实验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实验效果非常显著。

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也成为了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而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表现,也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启迪,同时引起我深深的反思:怎样才能做到既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又教给他们学会“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而不是随意残忍地对待身边的小动物,是摆在我面前又一个重要课题。

于是我及时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在课间或午休时进行以“怎样对待你身边的小生命” 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并以此为题写一个小感想,发表在班级的板报上。

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并总结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生物,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严肃的,是为了更好地爱护生命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善待每一个小生命,爱护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 点评] 本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展开,
在分析讨论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实例后,引导学生以酸雨和废旧电池浸出液对生物生活影响为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学设计,逻辑关系合理,以实例论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亲自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这一切突出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深刻理念。

综观本节教学设计,有以下几处亮点:
1.教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指导。

这些有效指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起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深入思考,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教师在设计中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的培养。

学生
探究问题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筛选、确定的过程,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也体现出问题来源于学生。

3.关于细节问题的考虑,体现了教师具有较丰实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生活的深入了解。

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提示内容”,为学生提个醒,讨论完善计划,学生对PH值等知识的补充学习,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等等。

这些细节的描述使本节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体现了教师深刻理解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脚踏实地开展课改实验工作的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