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1章第6节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

合集下载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不同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迥异,中国古典园林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受外来干扰较少,自成体系,自我完善。

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形成、全盛、成熟到消亡一道发展演进,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园林生成期,相当于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至220年。

政治方面,奴隶贵族分封制向秦汉郡县制转变。

意识形态方面,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经济方面,形成地主小农经济为主。

主要特点是,皇家宫廷园林为主规模宏大、气魄宏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政治方面,时局动荡、帝国
分裂。

意识形态方面,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受到庄园经济猛烈冲击。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开始出现,园林美学思想开始形成。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公元589-960年。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官僚机构更加
健全。

意识形态方面,儒释道互补共尊。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园林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意识形态方面,市民文化注入。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稳步增长,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园林在日趋缩小的精致境界从总体到细节自我完善。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方面,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入侵,政治动荡。

封建社会开始衰退,封建文化没落,园林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成熟传统,一方面缺乏创新,衰退迹象明显。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7 清中叶、清末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7 清中叶、清末

•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 (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 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 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务实足国, 重视农桑,停止捐纳的政策,平定 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 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 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 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 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 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 79337卷,36304册,成为我国古代 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 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 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 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第四节 岭南私家园林
• 汉代岭南地区已经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但远不 如中原。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 高,私家园林盛行于潮州市、福建和台湾地区。 到清中叶日趋兴旺,在园林布局,空间组合、水 石运用,花木配臵终于形成自己的特点。岭南与 江南、北方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 清浑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号称粤中四大 名园。 • 岭南地近澳门、广州,接触西方文明可谓风气先, 细、局部学习西洋式石栏杆,甚至个别园林布局 也能看到欧洲规则式园林的模仿迹象。
避暑山庄特点
• 1、夏季避暑,政治怀柔。 • 2、山林环抱,山水相依。 • 3、前宫后苑,前朝后寝。 • 4、湖光山影,风光无限。 • 5、北部平原,草原风光。 • 6、西北山岳,林木高峻。
清漪园(颐和园)
清漪园是以万寿 山、昆明湖为主 体的大型天然山 水园。明代,万 寿山原名翁山, 昆明湖原名西湖, 玉泉山山形秀美, 时人多以玉泉山 与西湖并称,翁 山山形呆板。翁 山与西湖的位置 虽具有北山南水 的态势,联属关 系却不理想。
第三节 江南私家园林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概述: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概述: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 14 -
三明学院
圆明园的平面布局是倒置的“品”字形(长春园在东,圆明园在西,万春园居南, 福海居于中央)。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集我国古代造园 艺术精华,有的兼取欧洲古典宫苑的富丽豪华,构成了当时举世罕见的园林建筑 群。全国无数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堆山导水,以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 意组织于变化万千的景象之中。先后共构筑各类木石桥梁一百多座,园林景区一 百四十多处,楼、台、殿、阁、亭、榭、轩、馆、廊等建筑16万多平方米,比故 宫还多1万平方米。圆明园是三园中面积最大的,前后共有四十八景,每景中又可 分若干景,园中有皇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宴会用的九洲清晏殿,祭祀用的安佑 宫,藏书用的文源阁,仿西湖景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等等。
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1-
三明学院
-2-
三明学院
-3-
三明学院
-4-
三明学院
一、生成期(建筑宫苑大发展)16CenB.C.——220年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先秦、两汉。
二、转折期(220-589)自然山水园兴起: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589-960)写意山水园的兴起与发展: 相当于隋唐。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
三明学院
四、成熟时期——两宋、清初(960-1736)
△经济: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 经济空前繁荣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文化: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 细节的自我完善市民文化兴起
△园林发展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 地
-9-
内倾淡雅
三明学院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末叶(1736-1911)

园林史课件 第7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私家园林

园林史课件  第7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私家园林
业,促进民间园林发展; 园林建筑封闭多于空透,形象凝重。植物多用北方乡
土花木。造山叠石多用北太湖石和青石,形式沉雄; 华北各省经济发达地区皆有私家园林建置,清乾隆年
间以后,山西中部城乡集中了许多晋商庭院、宅院和 别墅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 民区内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半亩园 ——清代名园(p655)。袭用清初画家龚贤在南京清凉
山所葺小园的园名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可园 ——晚清宅园的普遍做法(p6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北方私家园林
概说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 地,私家营园很兴盛;
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为主; 清代康乾之后,因皇家园林大规模兴建,带动造园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明代画家吴彬所作 《米氏勺园图》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
如醇亲王府园、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乐善园 、萃锦园、淑春园(今北大未名湖所在)、蔚秀园、 鸣鹤园、朗润园、熙春园(今清华园)、近春园等
萃锦园
恭王府后花园,基于明代旧园,曾为和珅宅邸; 翠锦苑20景,占地2.7公顷,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对称严谨,南北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 东路以建筑为主,西路以水池为中心;

07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07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意谓 “渔父钓叟之园” 。
因前园主姓刘而百姓俗呼为“刘园”,后取 “刘”与“留” 同音,遂改名“留园”。著名 学者俞樾作《留园记》
广东四大名园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 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
春山
夏山
秋山
冬山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小盘谷
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为光绪三十 年(公元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的私人宅院
因为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 深,石径盘旋,故名小盘谷。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四节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继承宋以来的世俗化、文人化的传 统,仅少量景题含有宗教的内容。
达到了宋、明以来的最高水平,留下了大量 优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出现了过分拘泥于形式和技巧、 流域纤巧琐细、保守多与创新的倾向。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私家园林实例: 江南私家园林:小盘谷、个园、瘦西湖(私 家园林集群);网师园、拙 政园、留园; 北方私家园林:半亩园、萃锦园(恭王府花 园)、十笏园 岭南私家园林:余荫山房、林本源园;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二节 皇家园林
乾隆时期进入皇家建园高潮 ,其规模之大、内容之 丰富(所谓集锦式皇家园林),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 的。 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郊和承德兴建和扩建御苑。 皇家园林实例:
大内御苑:西苑、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园 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 静宜园和万寿山清漪园)、避暑山庄。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这时期的宫苑还吸收了蒙、藏、维吾尔等少 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北京颐和园后山建筑群、 承德外八庙等。清代中国同国外的交往增多, 西方建筑艺术传入中国,首先在宫苑中被采用。 如圆明园中俗称“西洋楼”的一组西式建筑, 包括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观水法、线法 山、谐奇趣等就是当时西方盛行的建筑风格以 及石雕、喷泉、整形树木、绿丛植坛等园林形 式。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四) 江南、北方、岭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岭南私家园林
规模比较小,宅园繁多 建筑:比重大,建筑开敞通透,形象轻快灵活,建筑的局
部、细部很精致 叠山多用英石,沿海一带还有珊瑚礁、石蛋;叠山石景分
为“壁型”和“峰型”两大类 理水手法多样,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少数水池为规整几
何形式, 植物:园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老榕
会馆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的一种,多集中在北京外 城
北京城内,地下水位低而水源短缺,民间宅园多有 不用水景,而采用“旱园”的做法
北京的西北郊供水条件很好,因此这里绝大多数都 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水取胜、 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三) 岭南的私家园林
概述
清中叶以后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私园异军突起, 形成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区风格之一
第8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 (AD 1736——1911)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 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 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 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 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 期的中国园林
文人吟咏聚会的场所、群众游览的地方
城市远郊和山野风景地带的寺观,除了经营附属园林和庭 院绿化之外,更注意结合所在地形、地貌,而创造寺观周 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往往又成为风景名胜区绝佳的风景 点和游览点
杭州西湖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寺观园林集中 荟萃之地
乌尤寺
黄龙洞
五、 寺观园林
此时期寺观园林的特征
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 处

中国古典园林史前四章内容归纳

中国古典园林史前四章内容归纳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有关园林最早记载,始见于殷、周之际的“囿”和《诗经》所咏的“园”,都在三千年前。

那时园囿是栽种果蔬、捕猎禽兽有关生活的生产单位。

中国园林之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园林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帝王御苑,始自秦、汉“上林”。

“苑”即早期所称的“囿”。

中国园林之私家园林西汉梁孝王刘武(公元前160左右)以及茂陵(今陕西兴平县)巨富袁广汉、知识分子董仲舒都有私园。

西晋石崇(公元300左右)在河阳(今河南孟县)的金谷园,这些园林全在北方。

再过半世纪,苏州顾辟疆园是江南首次闻名的私园。

历史名园:金谷园、辋川别业、沧浪亭中国园林之寺观园东汉时在洛阳的白马寺为中国第一佛寺。

佛寺的建设兴旺于魏晋南北朝。

因为当时的社会战火不断,民众生活痛苦不堪,生命无常,因此,佛教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道教思想中取法自然、延年益寿、飞身成仙等也赢得众多追随者。

名著与名家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文震亨《长物志》沈复(三白)《浮生六记》张南垣、戈裕良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第二节中国园林生成期(先秦、秦汉)第三节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第四节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第五节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第六节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本章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造园实例。

本章难点: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主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则主要有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

(扬州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私家园林:属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 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静宜园、静明园、 南苑。
• (一)静宜园
• 性质:天然山水园 • 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
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 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 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 • 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 静宜园、静明苑和清漪园。
➢ 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 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光绪时期
1.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2.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
出繁琐、浓艳作风 3.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大内御苑,
再劫圆明园 4.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庄、 南苑和静寄山庄
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
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 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置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道光时期
➢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 总上可知: 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 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 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 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2、北海周边景观

第章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第章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第章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中国园林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其中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史的成熟后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园林结构和建筑的风格更为成熟和精致,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中国风格,成为了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本文将从园林建筑、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的特点及其价值。

一、园林建筑1. 庭院结构的完善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庭院结构趋于完善。

园林很多时候是以中心轴线为主,以清水、流水、植物为辅的大局观构成了庭院的基本结构。

比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留园和广州的细坛都是以中心轴线为主导,结合了水池、流水、假山、亭台和景墙等建筑组成了整个园林空间。

2. 建筑手法的精湛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的建筑手法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水平,建筑风格也更加独具特色。

各种建筑的设计和摆放互相呼应,建筑和自然浑然一体,石器、木器、瓷器、文房四宝甚至漆器等都得到了统一的设计和适当的布置,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

3. 古建筑的保护明清时期,中国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在这时期,中国园林的古建筑比较多,如万寿山庄、颐和园、烟雨楼等都是经过多年修整和保护而得以保存至今。

这些古建筑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中国园林史的重要资料。

二、园林艺术1. 园林艺术的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中国园林中的假山、雕刻、喷泉等都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2. 园林艺术的细腻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体现了一种美学的细腻特色,假山的造型尤其值得一提,假山的建造需要巧妙的构思和技艺完美的实现。

这种细腻精致的风格通过假山的艺术表现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当代的中国园林艺术家借鉴了这种细腻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3. 园林艺术的精神性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不仅注重形式,还注重艺术的意义和精神性。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1)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1)
东北边疆,英帝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控印度之后继续从海上窥睨中国。
❖ 国内,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 一方面是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经过清初短暂的衰落后又呈现活跃,统治阶级生活骄奢淫
逸;
❖ 另一方面则是广大的城乡劳动人民忍受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 嘉、道以后,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终于发展成咸丰年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强烈冲击着清王朝的根基。 ❖ 这个时期的封建文化沿袭宋、 明传统,但已失却后者的能动、进取的精神。反映在艺术创作上,一是守成多于
山坡的东边,交翠亭与盘岚精舍倚山而构,这两座建筑之间以爬山廊“看画廊”相连接,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 山地小园林。北坡下部之平地上,临水建两层之弧形廊“延楼”。
东坡的景观则植物之景为主,建筑比重最小。主要建筑是建在半圆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北面为见春亭 一组小园林及“琼岛春荫”碑。
琼华岛的四面因地制宜而创为各不相同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构思可谓匠心独运。岛上建筑物都是点景的主要手段, 其中大多数同时又是观景的重要场所,可以俯瞰三海、远眺京城内外直到无垠的天际。 它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是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承托而浮现 在水面上,绿荫丛中透出红黄诸色的亭台轩榭若明若灭,顶部以白洁的小白塔作为收束,通体的比例匀称,色彩 对比强烈,倒影天光上下辉映。仍然保持着“海上仙山”的创作意图,而且把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琼华岛上新的建置主要集中在东坡、北坡和西坡,南坡为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的山地佛 寺建筑群。
❖ 整个南坡建筑之布置遵循轴线、构图严谨,颇能显示宫苑的皇家气派。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的布置倚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

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

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

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第一篇: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第一节总说
处在封建社会行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逐名利,追求生活享乐,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了,再加之市井趣味更多地渗透于士流文化,文人士大夫的园林观必然产生变化,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隐于园的观点。

宋明以来文人园林的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色逐渐消失,所谓雅逸和书卷气逐渐溶解于流俗之中。

很重于技巧的追求但却失去了思想的内蕴。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

第三节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创作方面 私家园林方面,形成了不 同的地方风格,其中, 江南、北方、岭南造园 风格比较成熟; 造园思想方面,造园思想 逐渐追求世俗、技巧化 ,宋代文人园特点逐渐 消失。
1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皇家园林
总说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造园的主要成就
2 3
4 5 6 7
私家园林(江南、北方、岭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少数民族园林
静明园
性质:是一座以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 水园。 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 区 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 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玉泉山主峰之顶的 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 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 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园见长。最北部以北 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 西山区:为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段,在此布臵了 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东岳庙,此外尚有 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西区以宗教建筑 为主的景观特色。
第五节 成熟后期
1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皇家园林
总说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造园的主要成就
2 3
4 5 6 7
私家园林(江南、北方、岭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少数民族园林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 —1911)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 的成熟后期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 传统,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 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 迹象,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 衰的趋势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 下来,所以一般人们所了解的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 熟后期的中国园林
2、民间私家园林 一直承袭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 方风格鼎峙的局面,江南园林居于首席地位 其他地区的园林受到三大风格的影响,出现各种亚风格 私园技艺的精华荟萃于宅园,而别墅园却失去了兴旺发达 的势头 文人园林更广泛地涵盖私家造园活动,但特点逐渐消融于 流俗之中,失却了思想内涵 尽管具有高超技巧,但大多不再呈现前代那样的生命力了 园林功能的变化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 娱于园”倾向显著 园林已有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 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 活动中心
南苑
性质:人工山水园,是一座作为皇家 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 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 红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团河行宫 ,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
发展历程
清漪园(颐和园)
性质: 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 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 十五年(1750年)。是清代唯一 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 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
景观序列安排的主要方式
功能点
功能点
功能点 功能区㈠ 功能点 功能点 功能点 功能点 功能点
景点 景点 景点
景区㈠
景点 景点
功能点
景点
景区㈡
景点
景点 景点
功能区㈢
功能区㈡ 园林绿地
景区㈢
景点
园林绿地
功能点
A.功能分区
B.景色分区
发展
西里湖
转折
大草坪
起景 序景
小鱼池 碑亭
管理处
杭州 花港观鱼公园 动态风景序列 示意图
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进行较 大规模的建臵 道光时期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但郊外和畿辅各地御苑情况则有很大变化 畅春园破败;绮春园改名“万春园”;撤去清 漪、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每年仍进行维修和翻建 其他行宫御苑有的维持现状,有的废臵不用而 坍毁 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 园等处
A.串联
B.并联
C.放射
起景(百草园) 序景(花木)
上海南园
环状序列的 风景布局
结景(雕塑)
转折(亭廊)
高潮(综合馆)
收缩(树林、花卉)
收缩卉
转折(花坛)
风景视线
1.概念:
⑴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观赏视线,就是风景视线。 ⑵为透出某些风景而专门开辟的观赏视线,即透景线。
因此,透景线也是一种风景视线。 2.处理方式:
开门见山式:景点始终与视点相对。
风景视线 忽隐忽现式:景点与移动的视点断续相对。 传递式:若干景点与移动的视点顺序相对。
上海松江方塔园 传递式风景视线 分析图
丁:北堑道 乙:天后宫 展览馆 甲:东堑道
丙:方塔 照壁
a.方塔区平面及视线分析 b.连续转折的 堑道风景视线
二、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 长 –乾、嘉两朝,无论园林建设的规模或艺术的造诣,都达到了 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全面引进江南民间 的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融合 –离宫御苑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 园林,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圆明园和清漪园 –随着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焚掠之后,皇室 就再无能力营建宫苑,宫廷造园艺术亦相对趋于萎缩,从高 峰跌入低谷
西大门 餐厅 密林区 印影亭 大鱼池 藏山亭
东大门
蒋庄
红鱼池
花港
牡丹 园
高潮
花架长廊
苏堤
转折 收缩

新花港
茶室
小南湖
结景
亭廊
尾景
风景序列设计的关键:导游线设计 1.概念:有引导游览作用的园林路线,即导游线。 2.布臵形式 ⑴串联式:景点在导游线沿线布臵。 ⑵并联式:景点通过支路与导游线相连。 ⑶放射式:多条导游线从中心放射状伸出 。
光绪时期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 异,显现出繁琐、浓艳作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处大 内御苑,再劫圆明园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 ,而其他的行宫御苑则任其倾圮 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 漫草、麦垄田野
设计要求的最终效果
行动多!机会多! 思考多!想法多! 看得多!收获多! 多多益善!
1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皇家园林
总说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造园的主要成就
慈宁宫为历朝太皇太后、皇太 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 方。 景观布局 ⑴规整式布局,建筑布臵按主 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 安排; ⑵建筑密度较低,大小十一幢 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 ⑶植物,古树参天,显示出一 种严肃、清雅的气氛;另有 松柏、槐、玉兰、海棠等。
建福宫花园(又称西花园)
面积:约0.4公顷 建福宫花园布局 ⑴以一个高大建筑——延春阁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楼、堂、馆 、亭、台等园林建筑,曲折环绕、高低错落,变化有致。 ⑵全部楼房均沿宫墙建臵,目的是掩障宫墙,以减少园林的封 闭感 景观特点:建筑密度高,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 建福宫花园已全部毁于1922年的一场火灾。
(3)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
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 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88%。 ①前山前湖景区景观轴线突出。除中央建筑群 构成的主轴线以外还在两侧设臵了4条辅助的 轴线。五条轴线的安排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 筑布局从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渡 、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所有建筑物 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该区域主要建筑,佛香阁,全园的中心,平面 八角形,通高36.44米,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 筑物。
3、公共园林 – 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独特性格突出 – 虽有普遍开发,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规划设计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始 终未达到成熟境地 4、造园理论 – 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再没有出现像明末清初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 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更没有进一步科学化的发展 – 文人涉足园林不像早先那样比较结合于实践 5、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 欧洲传教士主持修建圆明园西洋楼,西方的造园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 – 多半局限于局部和细部,未引起园林总体上的变化,也未形成中西两个园 林体系的复合、变异
②昆明湖,水面广阔,由西堤及其支堤划分为三个水域
。其中东水域最大,中心岛屿南湖岛以十七孔石拱桥连 接东岸。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 即界于山北麓与北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称后溪河,占 全园面积的12%。 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 ①惠山园,嘉靖十六年(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 ”。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是仿照江苏无锡著名的寄畅 园而建的。在园中自成一局,固有“园中之园”之称。 景观特点:声趣,因地势低洼,山泉汇入其中;楼趣, 屋顶设计,所有建筑屋顶均采用“黑活”布瓦;桥趣, 共有五座桥,以知鱼桥最为著名。 ②苏州街又称“后溪河买卖街”,地处后湖中心地带
宁寿宫花园
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之后 归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 地形地貌:地形狭长 花园布局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 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 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 不相同
流杯渠
行宫御苑
静宜园
性质:天然山水园 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 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始于 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 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宏丽。清 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 香山行宫”,乾隆十年加以扩建,第 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

/v_show/id_XMTAzOTAxODUy.html /20110110/n278781357.shtml
景观序列
景观的展现通常有 序幕(起景)---高潮(主景)---尾声(结景)这几个过程,就称为序列。
景观布局: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 小景点五十余处。 1)内垣:在园的东南部,是静宜园内主要景点和 建筑荟萃之地,其中包括宫廷区和著名的古刹 香山寺、宏光寺。 建筑特点及类型: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 林庭院等都依山就势,作为天然风景的点缀。 2)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 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外垣的“西山晴雪 ”,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最大的一组建筑 群是玉华寺。 3)别垣:有两座较大的建筑群,昭庙、正凝堂( 见心斋) 见心斋,是静宜园内最精致的小园林,也是典型 的园中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