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资格证《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
心理开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最近开展区: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单独解决问题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开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性格概念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差异包括: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
强化:斯金纳把反响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响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有正强化和负强化) 之分。
苟勒的完形-顿悟说。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心理评估: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根本特征:1综合性2可操作性3灵活性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积极的教学信念,包括教师对教学关系,教育与学生开展的认识与态度,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与能力的认识与信念。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评估班杜拉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接受社会影响掌握社会行为标准,价值观念,成为符合该社会要求的社会的人的过程。
认知开展阶段理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开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以上理论被称为是认知开展的阶段理论。
人格开展阶段理论:〔代表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理论:儿童人格的开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心理发展与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学生学习的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将对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了儿童认知能力的阶段性发展,包括感知、运动、操作、形象、符号阶段等。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发展出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之一,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了人类行为的可塑性,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过程;认知学派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社会认知理论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恰当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记忆与遗忘记忆与遗忘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人的记忆包括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将知识从短时记忆转移到长时记忆,并通过巩固、复习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情感与人格发展情感与人格发展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之一,它涉及到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情感与人格发展包括情绪、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正面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五、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通过个别化教学措施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特殊教育则关注那些在学习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教师需要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资格证培训复习资料(心理学复习提纲重新整理)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三)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二、心理的实质(一)人脑是心理的器官1、神经系统(1)神经元;(2)周围神经系统;(3)中枢神经系统(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储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1)一切心理现象的产生均可从现实中找到素材;(2)社会生活对心理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1)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2)同一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二章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广义)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
(儿童心理学中的发展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①连续性表现在: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
②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
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
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①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②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表现在: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通常,一个身心正常的儿童,其心理的发展总是符合发展的总趋势的。
海南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绪论部分复习题: 1、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 什么问题? 3、简答题: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4、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谈话法 5、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 中的意义。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绪论部分: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 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 究方法。 :测验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测验的 实施、计分和解释要有统一标准。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绪论部分: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 法。 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不同在于实验情境不同。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 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 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心理学》重点
重点篇章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六章 智力 第八章 人格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概论: 心理学的定义;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意识的定义和状态;注意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注意的种类;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 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
研究意识的结构 研究意: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
主要依据是;(!) 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自然实体。
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3)科学实验证明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第二次课)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有关思维的心理学问题,包括什么是概念,概念如何形成,人类如何推理,如何解决问题,以及什么是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性,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掌握想像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本章重点: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本章难点1.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创造性的测量3.创造性的培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二、思维的过程和种类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三、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一、推理二、问题解决的定义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想像和创造性培养一、想像和创造思维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三、考核知识点(一)思维的概念和过程(二)思维的机制(三)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四)推理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五)问题解决的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其影响因素(七)创造性的概念(八)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九)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力培养四、考核要求(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领会:思维的机制(二)概念的形成过程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概念的功能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三)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识记: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内容涉及到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教学方法、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和心理发展。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内心经验,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智活动过程,心理结构是指心理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能力和特点的总和,心理发展则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心理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是指研究人的心理能力和特点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作用下的发展轨迹和规律的学说。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冲动的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解决内心冲突来实现。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逐渐成熟和发展,通过适应不同的认知环境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而形成的,个体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在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时的信息加工过程,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机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四、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个体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科学。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个体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2.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认知冲突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心理学》学习重中之重章节(仅供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二章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章第二节基本的视觉现象;第三节基本的听觉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第四章第三节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思维的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推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像和创造思维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商与智力差异第二节智力的理论;第七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的区别第八章认知方式差异第九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第三节第十章《心理学》复习资料2008年4月10日注:加粗为一级概念普通为二级概念*为三级概念括弧中的时间是考过年份(并不是说二级三级概念不主要,这个只是按照重量级划分,心理学考的还是很细的)1、心理学(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师资格证复习---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重点复习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4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1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作出的反映。
2观察: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3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4表象: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5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6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7 超额学习: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联系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8 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9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认识。
10想象: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1.求异思维: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了,简答题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 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简答心理学的研究学的研究主要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调查法4 心理测验法5 个案研究法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2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
区别: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的作用。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个要求。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心理学考试复习必背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内容这是我用过的培训笔记,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重中之重啊)、论述,希望大家都过了~~~好好背哦~~~~一、填空题。
1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2.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团体)心理现象。
3心理学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基本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运用。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
5.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6.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实现的反映。
7.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实。
因此1879年被视为真正的心理科学历史的开始。
8.心理学的研究的方法还有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9.心理学发展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三大派别是: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10.现代心理学面对人性问题总体上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11.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误读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物化的人性、摇摆的人性、神化的人性。
12.基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观,学生应该是发展着的人,是独特的人,同时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3.“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可表达为三个“关注”: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14.行为主义的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其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发展。
15.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知识的教学和学习.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6.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
17.注意按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8.注意的特征有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18.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19.心理学上把对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心理学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3.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二、人的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2. 真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心理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三、研究与记忆
1. 研究的定义和重要原则。
2. 研究的过程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3. 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
4. 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研究困难和研究障碍的原因和辨识。
3. 学业动机和研究情绪的影响。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防治。
3.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2.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学生心理和研究行为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点科目,它探讨了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发展和适应过程。
教师们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点内容,帮助教师资格证考生更好地备考教育心理学科目。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了人类思维和知识构建的发展过程。
在教育中,了解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类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互动,并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了学习的原理和过程。
了解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行为,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强化学习行为。
教师可以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如何主动地构建知识和理解,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和环境共同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群体合作学习活动、提供实践和探究性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构建。
三、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动机状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心理支持。
2023年高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重点(附答案)
2023年高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
重点(附答案)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1.心理学的定义及其认识论基础
- 心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等认识论基础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 研究与记忆
- 感觉与知觉
- 思维与智力
- 情感与意志
- 人格与行为
4.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 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二、心理学专题知识
1. 生命发展与心理健康
- 婴幼儿期的生命周期发展
- 童年、青春期心理问题和心理卫生
- 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的生命发展
2. 人格心理学
- 人格理论及评定方法
- 人格心理辅导的目的与策略
3. 心理疾病分类与治疗
-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 心理治疗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三、心理学热点问题
1. 网络时代的心理问题
- 网络游戏依赖、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
- 垃圾信息、网络虚拟关系等问题的影响
2. 应对生命中的困境和挫折
- 生命中如何应对困境和挫折
- 消极情绪和乐观情绪的控制
3. 心理学热点现象批判
- 心理学家的身份与社会关系对其学术观点的影响
- 离经叛道的思维、心理咨询市场的混乱等问题的思考四、答案
详见教材或辅导书。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部分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部分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意这种心理状态。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3.脑的功能分布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
4.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5.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的作用.(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6.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学实验室。
这一事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发展道路的标志,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7.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他的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成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比如,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此外,还要熟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考试中也会有所涉及。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学习与记忆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模型、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如归纳法、联想法和多次重复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和引导的方面。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如,在幼儿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在青少年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和认知的变化,以及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发展难题。
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有效和个性化的教学。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标准化测验、教学评估和成绩评定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评价和测量的常见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复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与记忆、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评价与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1、推理 1)推理是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 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2)三段论推理 3)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 4)条件推理:假言推理 2、问题解决的定义 1)问题是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2)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 3)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致问题 解决的过程。(如一年级数学的加减法)
《心理学》重点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与行为
1、动机的定义 1)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 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2、动机的产生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 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2)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心理学》重点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四、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1、情绪情感的定义 P175 1)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察觉,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2)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有一定的生理唤醒
3)情绪产生时出现的情绪表达过程是外部行为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P176 3、情绪情感的种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心境、激情、 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心理学》重点
第八章 人格:
二、人格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1)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 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2)冲动型与沉思型;系列型与同时型;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2、气质差异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 的心理特征。 2)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性格差异: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心理学》重点
第八章 人格:
四、人格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 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
稳定的功能。
3、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4、早期童年经验
5、自然物理因素
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 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1、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 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 式来表现。 2、内涵;外延;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3、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 1)日常概念形成过程是从大量例证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其中成人的正确指导至关重要。 2)人工概念(科学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创始人 赫尔 3)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 过程)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3、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1)算法式:费时、费力和缺乏效率(3、5、6、7、9、12) 2)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 如:过年回老家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明确还是模糊) 2)无关信息的干扰(心理学家和心算学家) 3)功能固着性(钱包有什么用)
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再定义性,洞察性 2、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复习题: 1、名词解释:具体形象思维P108、发散思维P108、创造性思维P122、概念 P109 、推理P112、心向P120、想像P121、创造性思维P122 2、简答: 1)思维有哪些基本特征。P106 2)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问题一般可分为哪三个部分?P115 3)简要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P116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18 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P122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P124
《心理学》重点
第八章 人格:
三、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说 1)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和卡特尔 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共性和个性(首要、中心、次要) 3)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 4)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说 1)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 2)对立型模式——内向与外向人格 3)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
《心理学》重点
第六章 智力:
三、智力的测量 1、智力测验概述 1)高尔顿对智力进行了第一个系统性研究。 2)智力测验的种类: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字和非文字测验 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3)心理测验的性质 P147 2、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信度、效度、测验的标准化 3、经典智力测验 1)目前广泛应用的团体智力测验是英国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2)性向测验:潜在才能 四、智力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社会)
《心理学》重点
第六章 智力:
一、智力概述
1、智力的性质 1)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抽象推理能力等。 2)能力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3)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教材举例)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5)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心理学》重点
第六章 智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四个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去看戏,但都迟 到了,检票员不让他们进去。第一个人立刻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 吵了起来,声称自己有票,一定要进去,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 冲过检票口,径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第二个 人他绕剧场 一周,发现了一个无人看管的边门,就溜进去了。第三个人很有 耐心,他慢条斯理地与检票员磨嘴皮、阐述自己想进去看戏的种 种理由,在他的软磨硬缠下,检票员动了恻隐之心让他进去。第 四个人首先想到是自我责难,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难得出来看 戏就碰上这等倒霉的事情,算了,还是回家吧。
4)心向: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哭和笑,学生做题不读题)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1、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1)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2)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 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心理学》重点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三、动机理论 1、本能理论 2、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5个) 3、认知与期待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 对这些事实的解释。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 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 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心理学》重点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与行为 3、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1)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2)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活动难度加大时,动 机强度要降低
《心理学》重点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二、社会性动机
1、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 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原因) 2、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1)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2)成就动机的特征 P171 3、工作动机: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
《心理学》重点
第六章 智力复习题:
1、名词解释:智力P130、能力P130、离差智商P132、智力二
因素说P138、内省智力P140、元成分P142、心理特质P142、 常模P151 2、简答: 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P139 2)简述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P147 3、论述题
论述影响智力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P155
《心理学》重点
第八章 人格:
五、人格测量 1、测验法 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 和鉴别的方法。 2、投射法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 罗夏克墨渍测验;主体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
《心理学》重点
第八章 人格复习题: 1、名词解释:人格P185、认知方式P188、场独立性P190、气 质P191、个性特质P195 2、简答: 1)简述人格的本质特征。P185 2)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是怎样构成的?P188 3、论述题 分析人格成因的各种因素,谈谈该如何塑造优良的人格。P198
《心理学》重点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1、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 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思维的过程和种类 1)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2)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一、智力概述 2、智商与智力差异 1)利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个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 2)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 3)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实质 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 对分数。 4)智力的差异:个体差异;团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