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卒中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分级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五级,从轻度到重度分别为:轻微卒中、轻型卒中、中型卒中、重型卒中和危重型卒中。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1. 轻微卒中:临床症状轻微,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仅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或无力,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2. 轻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但持续存在。

主要表现为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

3. 中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等,表现为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如穿衣、洗漱等需要他人帮助。

4. 重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表现为完全性偏瘫或去脑强直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损,需要他人照顾。

5. 危重型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极度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生命支持设备维持生命,预后极差。

注意:以上分级标准并非绝对,不同患者病情可能有所差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
脑卒中,也被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其分级标准有多种,包括脑卒中评估量表(NIHSS)等。

脑卒中评估量表(NIHSS)是一个包含11个方面的评估量表,包括唤醒水平、回答提问、执行命令、最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协调运动、感觉、最佳语音、构音以及忽视。

NIHSS的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具体的分级如下:0-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1-4分:轻度卒中/小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5-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

此外,肌力评估也是脑卒中的一种分级标准。

具体来说,零级是指无肌张力的增加;一级是指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关节被动活动时末端呈现最小阻力,或者突然卡住;二级是指肌张力明显增加,大部分肌肉呈现较大阻力,但是受累的关节被动活动比较容易;三级是指肌张力严重增高,受累关节被动活动困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脑卒中的分级应根据具体症状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和护理。

1。

新生儿脑损害诊断标准

新生儿脑损害诊断标准

新生儿脑损害诊断标准
新生儿脑损害是指在胎儿期、分娩过程或新生儿期发生的脑部损伤。

这种损伤会对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新生儿脑损害的诊断标准。

1. 神经系统体征
新生儿脑损害的主要体征是神经系统异常。

这包括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运动障碍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检查新生儿的肢体活动度、反射、眼球运动等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异常。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脑损害的重要手段。

包括头颅超声、CT、MRI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部是否
存在异常,以及异常的位置和范围。

3. 胎儿监护记录
胎儿监护记录可以提供有关胎儿受到损伤的证据。

医生可以通过监护记录中的胎儿心率、宫缩情况等数据,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窒息等情况,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脑部损伤。

4. 血液检查
新生儿脑损害可能与缺氧缺血有关。

因此,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新生儿是否存在缺氧缺血等情况,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脑部损伤。

5. 神经发育评估
神经发育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新生儿的神经发育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评估新生儿的语言、认知、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表现,来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神经发育异常。

以上是新生儿脑损害的诊断标准。

如果发现新生儿存在神经系统异常、头颅影像学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对新生儿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同时,对于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加强监护和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脑损害的风险。

脑卒中的症状和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症状和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症状和急救措施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及时掌握脑卒中的症状并采取急救措施,对于减少患者的致残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以及正确的急救措施。

(一)脑卒中的症状1. 迷糊、语言不清:患者常表现出语言不连贯、口齿不清的情况,不能正常与人沟通,有时还伴随着意识混乱的症状。

2. 周身无力:患者的身体突然出现无力感,特别是在一侧肢体,可能会出现手臂或腿部无法正常活动的情况。

3. 行走困难:脑卒中患者在行走时,表现出踉跄、摇摆的步态,有时甚至无法自行行走。

4. 丧失某个感官功能:有些患者脑卒中后可能会失去某个感官功能,例如失明、耳聋等,这一症状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5. 头痛、头晕: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的头痛或头晕的情况,这可能是脑血管受损导致的症状。

(二)脑卒中的急救措施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一旦出现脑卒中疑似症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就地休息: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过程中,将患者安置在平稳舒适的位置上,并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

3. 注意保暖: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高血压,容易出现体温异常的情况。

及时给患者添加衣物,保持体温的稳定。

4. 不要强行喂食: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千万不要强行给患者喂食或让患者喝水,以防止引起窒息的情况。

5. 观察症状变化: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记录下重要的病情信息,以便医生进行后续的诊治。

6. 切忌用药:切勿私自使用任何药物来处理脑卒中,因为不同的药物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或加重病情。

脑卒中的症状和急救措施需要及时认知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掌握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和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并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机会。

对于个人而言,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急救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

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

囊状PVL的MRI表现
生发层基质脑室内出血
Germinal Matrix-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GM-IVH
7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IVH发生率
• VLBW中为20-25%, • BW1500克重度IVH发生率为10-15%,
其中3/4的患儿发生CP或/和MR • 每年美国新增IVH引起MR病例3600例 • 经大量临床诊疗措施改进(复苏措施及
定义
• 围产期缺氧、缺血、窒息 • 脑病:临床定义,指意识状态改变,非病
因诊断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缺氧缺血的病史、生
化、脑电生理(EEG)、影像学(CT, MRI)、或病理(尸解)表现的脑损伤
• HIE: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 害,有客观证据表明缺氧缺血而且临床上 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 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 脑质周围白质弥漫损伤 • 表现为脑室扩大,不伴脑积水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早产儿
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常见于侧脑室三角区的后部脑白质、室间孔周围的前 部脑白质、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 早产儿分化中的少突胶质细胞易受损伤,引起弥漫性脑 白质损伤
临床表现:新生儿期仅有轻微的肌张力异常,但难以发 现。后遗症:痉挛性双瘫、严重者四肢瘫(下肢较明 显)、视觉损害、智力低下、行为障碍
温、高钠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病理特点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 但PVL和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非早产儿HIE
所特有
窒息缺氧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血压升高
出血
血压降低
缺血

脑卒中的定义名词解释

脑卒中的定义名词解释

师父给徒弟的家规550字
1、良师益友,牵手相伴,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充满阳光!
2、师父我想对你说,谢谢您的开朗细致和不拘小节,让我一开始对这份工作就充满动力和激情。

谢谢你对徒儿耐心的教诲,对旅客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这都深深地影响着徒儿
3、在他们各自单位师父的悉心教导下,一步步成长,今天,他们在这里回忆和感恩,祝福恩师。

4、我嬉笑着对您说,以后您就是我的师傅了,请多多指教,我永远忘不了您当时发自内心的笑容,嘴角上扬的对我说道:好,好,好啊,只要你肯学,师傅一定把自己所会的都教授于你,从白天工作上的细心教导到晚上躺床上的交心谈话,无时无刻不温暖着我,师傅,感谢有你在我身边伴我成长。

5、俗话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师父的淳淳教诲是我一生的珍贵财富。

秋水兼葭,不忘师恩。

有一种平凡,叫做无悔,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言传身教,点点滴滴。

或许,多年以后我就成了你。

6、今天,时间定格,请让我们再由衷的向您说一句:谢谢,师恩难报,感恩我们的人生路上有您!。

脑卒中的分类与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分类与临床症状

脑卒中的分类与临床症状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简称CVA),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者闭塞引起的一种急性脑功能障碍。

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残疾。

脑卒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失调、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等,但根据脑血管损伤的不同部位以及累及程度,其具体表现也存在差异。

一、脑卒中的分类1. 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80%。

它又可分为大面积灶性梗死和小灶性梗死两类。

大面积灶性梗死指的是厚度超过0.5cm、大小大于2.0cm²,累及皮质下结构达30%以上或者基底节多个区域等特点;而小灶性梗死则指较小范围、散在分布、多以局限缺血为主要特点。

2. 脑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构成了这一类型的主要特点。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大脑深部出血、小脑出血、桥小脑角区出血等多种亚型。

3. 继发性脑卒中:这包括了与感染、肿瘤、代谢紊乱等其他疾病相关联引起的脑卒中。

参与者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表现形式因个体情况而异。

二、脑卒中的临床症状1. 运动障碍:运动失调是非常常见的脑卒中表现之一,具体体现为肌力减退或丧失,以及上下肢运动不协调。

患者可能无法控制手指灵活地进行精细动作,并且在活动时有明显涩力感。

2. 语言障碍:语言能力受损是某些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有些人会出现说话困难(如吃别字)、理解困难(无法理解说话内容)或者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

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大脑皮质的广泛损伤。

3. 感觉异常:脑卒中还可能导致身体感觉异常。

一些患者在受影响的侧面可能出现麻木、刺痛或触觉丧失等现象。

同时,局部的肢体感觉缺失也可能会出现。

4. 失眠和认知障碍:脑卒中后遗症包括失眠和认知障碍是一些患者所面临的长期折磨。

睡眠障碍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醒来以及早醒等;而认知障碍则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多个方面。

5. 肌张力紊乱:脑卒中可以改变肌张力,并引起肢体僵硬或抽动。

《儿童脑卒中》课件

《儿童脑卒中》课件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手段,如电刺激、按摩等, 促进神经系统恢复功能。
认知训练
对儿童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提高其思 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语言训练
针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语 言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支持
为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克服因 脑卒中带来的心理障碍。
家庭护理与教育
家庭护理
教育知识普及
家长需注意儿童的饮食、运动、睡眠等方 面,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特点
儿童脑卒中具有发病急、进展快 、致残致死率高、病因复杂等特 点,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儿童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儿童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4/10万 ,低于成人脑卒中。
死亡率
儿童脑卒中的死亡率较低,但也是存 在的,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有 关。
儿童脑卒中的病因
先天性血管异常
如脑血管畸形、烟雾病 等。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 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导 致脑卒中的潜在病因。
预防感染
预防各种可能导致脑卒中的感染性疾病,如 肺炎、中耳炎等。
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
表现为言语不清、失语或言语理 解困难。
意识障碍
可能出现嗜睡、昏睡或昏迷等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头痛与呕吐
头痛是常见的症状,呕吐可能伴 随发生。
视觉障碍
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 复视。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神经影像学检查

新生儿脑梗死

新生儿脑梗死
注等原因,造成脑局部性供血障碍。 • (2)血管阻塞
多见血栓栓塞。通过不同病理机制形成的血栓,从母体、胎盘、 或胎儿、新生儿自身流向脑动脉,停留在血管某一部位,阻碍了血液的 流动。还有一些不溶于血液的栓子,如脑膜炎、败血症是形成的细菌栓 子或其他脱落的组织栓子,随血流运行至脑血管远端处,阻塞血管腔而 发生坏死。
流行病学
• 新生儿脑梗死并非罕见病,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仅次于老年人,是儿 童期其他年龄组脑梗死发病的10倍。
• 发病率报告不一 北美2009年报告新生儿脑梗死发病率为35/100 000活产儿或1/2800; 瑞士2015年报告新生儿动脉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率为13/100 000活产儿
或1/770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统计该院出生的新生儿脑梗死发生率为0.7‰
发病机制
• 3、静脉窦血栓
• 指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形成的血栓,在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流 入并存在胎儿脑静脉窦。
• 在平常状态下仅是一种血栓状态,基本无碍。但当头部压力改变, 或颈静脉和静脉窦血流减少,血栓松动,并随静脉再次流动,梗阻于 一处,使静脉血流不能顺畅回流,继发出血,形成静脉性梗死。
• 也可以认为,静脉窦血栓是脑梗死前潜在的病理状态。
新生儿脑梗死
概述
• 新生儿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也成为“脑卒中(stroke)”,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 • 是新生儿急性脑病的常见原因。 • 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和感觉运动异常,后期容易遗留偏瘫等神 经系统后遗症。
后交通动脉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端脑前2/3 间脑的前部

2020年最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解读

2020年最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解读

确诊或怀疑主动脉弓夹层或头颈部动脉夹层的卒 中
(1)若确诊或怀疑主动脉弓夹层的卒中患者,不 推荐静脉使 用 rt-PA,且可能是有害的 ( III 级推 荐,C 级证据)。
(2)若确诊或怀疑颅外颈部动脉夹层的卒中患者, 静脉使 用 rt-PA 治疗卒中是安全的,可以推荐使 用 ( Ila 级推荐,C 级证 据)。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1)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 起病,应 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2)近期患病史;
(3)既往病史;
(4)近期用药史。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 有条件的医院(应包括能在 24 h 内行头颅 CT 检查和具备溶栓条件)
诊断和评估
a. 是否为脑卒中? 根据起病形式、发病时间,辅助检查等排除脑外伤、中毒、 瘤卒中、
C. 体温控制
a. 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 存在感染 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b. 对体温>38°C 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D. 血压控制高血压: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 收缩压<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约 70% 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 ,多数 患者在脑卒中后 24 h 内血压自发降低。
(3)体内存在未破裂和未干预的颅内血管畸形的卒中患 者, 静脉使用 rt-PA 的获益和风险尚不确定 (Ilb 级推荐, C 级证据)。
(4)伴有颅内血管畸形的卒中患者,若其存在严重神经 功能缺损或其死亡风险超过其继发性脑出血的风险,可以 考虑静脉使 用 rt-PA 治疗卒中 (Ilb 级推荐,C 级证据)。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 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 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新生儿脑梗死1例报道

新生儿脑梗死1例报道

病 变 血 管 的脑 血 流 缺 失 状 况 , 供 早 期 诊 断 的 信 息 , 其 不 需 提 因
搬运 患儿 , 且 经 济 , 首 先 考 虑 。 而 C 是 确 诊 的 最 基 本 方 而 可 T
法 , 可 做 出定 性 、 量 和 定 部 位 的 诊 断 。 MR 可 以 发 现 C 其 定 I T
维普资讯
1 36 6
重 庆 医 学 2 0 年 7月 第 3 08 7卷 第 l 4期
・道
廖翎帆, 陈 文
4 0 1) 0 0 3
( 庆市妇 幼保健 院 新 生儿科 重
中 图 分类 号 : 7 2 1 R 2 . 文献标识码 : B
生 后 数小 时 或 数 天 出 现 惊 厥 、 吸 暂 停 、 呼 昏睡 或 喂 养 困 难 等 症
k a , 神 反应 欠 佳 , 志 清 楚 , 趾 甲黄 染 , 囟 平 软 张 力 不 P)精 神 指 前
高 , 吸稍 促 , 周 及 甲床 发 绀 , 肺 呼 吸 音 粗 无 罗 音 , 、 呼 唇 双 心 腹 ( ) 四肢 肌 张 力 正 常 , 始 反 射 引 出 。开 奶 后 吃 奶 好 。 辅 助 一 , 原
1 。生 产 后 清 理 呼 吸 道 吸 出胎 粪 样 羊 水 。母 3 周 3岁 , 期 无 孕
异 常 。患 儿 因羊 水 Ⅲ 度 粪 染 进 行 监 护 。体 格 检 查 : 5 2 , T 3. ℃ R5 O次 / , 4 分 P l O次 / , P 5 / 6 分 B 8 3 mm ( mmHg 0 1 3 Hg 1 一 . 3
状, 症状 多 变 。 Se l ti i n n等 统 计 2 3例 NC 中 8 有 惊 厥 , I 3

脑卒中的定义名词解释

脑卒中的定义名词解释

脑卒中的定义名词解释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中风或卒中。

它是由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部组织受损或死亡的疾病。

脑卒中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麻木、瘫痪,或者言语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

脑卒中的严重性取决于受影响的大脑区域和病情的发展速度。

如果病情发展迅速,脑卒中可能导致严重的残疾或死亡。

脑卒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

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如抗凝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紧急救治、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紧急救治包括拨打急救电话、迅速就医等。

手术治疗包括血管重建手术和脑保护手术等。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康复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关键。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此外,对于那些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或者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应该更加注意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急救流程

脑卒中急救流程

脑卒中急救流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急救的流程,以匡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1. 辨认症状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难点、视力含糊、意识丧失等。

如果发现有人浮现这些症状,应即将怀疑可能是脑卒中,并迅速采取行动。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可能是脑卒中后,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试图自行前往医院,因为专业的急救人员能够提供更好的救治措施。

3. 赋予急救措施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来匡助患者。

首先,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然后,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保持通风。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检查呼吸和脉搏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4. 确认病情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他们会问询患者的病史、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最近是否有服用药物等信息。

同时,他们会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 快速转运至医院一旦确认是脑卒中,急救人员会迅速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他们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赋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吸氧、静脉注射药物等。

6. 医院急诊处理抵达医院后,患者将被送往急诊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医院急诊医生会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者MRI等)等,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

7. 脑卒中治疗根据脑卒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等。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减轻颅内压力。

8. 康复和预防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新生儿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作者:陈萍卜雪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以改善本病的远期预后。

方法总结5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可能病因分析,并对患儿进行6-8个的随访。

结果5例新生儿脑梗死占同期住院患儿0.58%(5862。

5例均与围生期疾病及母孕期合并症有关。

5例均无定位体征。

头颅CT能早期诊断。

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影像检查是本病主要确诊方法,治疗无特异性,病变范围较广者预后不良。

【关键词】脑梗塞;婴儿;新生儿;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73-02新生儿脑卒中也被称之为新生儿脑梗死,这种病情较为常见。

一般情况下,是说在怀孕28w之后到出生了28d时候,在脑损害中会出现一些血管供血的伤害,这可以分为出血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梗死。

国内报道甚少,但其发生率大约占活产足月新生儿的14000[1],它不仅可以危害新生儿的生命,而且是小儿致死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脑梗死并不仅属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5种病理改变之一,其可作为一种新生儿疾病独立存在。

将我院2005年至2008年诊治的5例NCI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情况5例新生儿脑梗死中男3例,女2例;入院日龄5h-2d;平均住院时间10d。

1.2临床表现5例新生儿脑梗死出生情况见表1。

3例产前有产程停滞、脐带绕颈、羊水Ⅲ°污染,胎盘功能Ⅲ级等产科异常而行剖宫产,Apgar评分1.3辅助检查5例新生儿脑梗死均由CT检查确诊。

病灶显示额颞顶枕部、基底节等区域大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大脑灰白质分界模糊,中线居中,2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穿2例脑脊液检查正常。

3例行血培养检查,1例正常,1例诊断表皮葡萄球菌Ⅱ型败血症,1例WBC35x109,血沉30mmh,临床诊断败血症,血培养未能明确病原体。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及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及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及急救措施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危险且常见的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或血管破裂导致大脑受损的情况下。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的急救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病情和提高康复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应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卒中。

早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通常可以简化为FAST原则,即Face(面部),Arms(四肢),Speech(言语),Time(时间)。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识别可能发生脑卒中的症状:1. 面部: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是否不对称,特别是在嘴角或一侧的眼睛上。

一个嘴巴歪向一侧或者眼睛下垂的表情可能是脑卒中的症状。

2. 四肢:询问患者是否能够同时举起双手,如果一只手下垂或者无法被举起,可能是脑卒中所致。

3. 言语:要求患者重复一个简单的句子,观察是否有言语困难、说话含糊或者漏字的情况。

4. 时间: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并尽快就医治疗。

一旦确定患者可能发生脑卒中,紧急的急救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1. 呼叫急救:第一时间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工作人员患者的情况和症状。

2. 平卧: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位置上,并确保身体的舒适和稳定,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3. 解开紧身衣物:检查患者身上的衣物,特别是脖子周围的紧身衣物,确保畅通呼吸并避免压迫。

4. 不要进食或饮水:脑卒中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吞咽或咬碎食物,因此不要给予患者进食或饮水,以防窒息。

5. 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嘴巴和气道保持通畅,如果有呕吐物或者血液,及时清除。

6. 定期观察:在急救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此外,预防脑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例如:1. 健康饮食:均衡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新生儿脑卒中诊断标准(一)

新生儿脑卒中诊断标准(一)

新生儿脑卒中诊断标准(一)新生儿脑卒中诊断标准引言•新生儿脑卒中是指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新生儿脑卒中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之内出现一侧性肢体瘫痪、发育迟缓等症状。

–存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缺氧缺血等诱因。

2.影像学检查–颅脑CT或MRI显示新生儿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血管造影或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脑血管异常。

3.实验室检查–具有血液凝聚功能障碍的异常筛查结果,如凝血酶原复合物缺乏等。

–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蛋白质含量异常。

临床分类•急性缺血型:新生儿脑血管长时间缺血引起的脑梗死。

•出血型:新生儿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异常灌注型:新生儿脑血管异常引起的脑血流量异常。

诊断流程1.初步病史和体格检查。

2.影像学检查,包括颅脑CT或MRI。

3.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凝聚功能和脑脊液检查。

4.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5.根据新生儿脑卒中的临床分类进行诊断和分型。

诊断注意事项•新生儿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综合分析多种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早期诊断可以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

结论•新生儿脑卒中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过程中需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提高对新生儿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意识,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不良后果。

脑卒中的定义及症状

脑卒中的定义及症状

脑卒中的定义及临床症状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称脑中风,是指各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及脑部供血受阻,继而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如早期及时接受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遗症。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病人达200 万,发病率高达120/10 万。

现存脑卒中病人700 多万,其中450 万病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致残率高达75%。

我国每年因脑卒中而死亡的人数约150 万。

虽然脑卒中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但95%的脑卒中发生在45 岁以上,2/3 的脑卒中发生在65 岁以上,脑卒中病人的死亡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老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仍有复发风险,且每复发一次,临床症状加重一次,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复发。

在美国,脑卒中是第三大死因,在美国和欧洲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在世界各地,脑卒中是第二大死因,并可能很快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脑卒中后的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

临床表现脑卒中的症状与受损部位相关,因此症状呈多样性,以猝然昏迷、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在英国,急救护理人员通常使用“脸臂说”测试(FAST 测试),以评估脑卒中的可能性:●脸——看看脸部是否有任何下垂或肌肉张力丧失;●臂——要求病人闭眼,伸直手臂30 秒,如果病人发生脑卒中,手臂可能会缓慢下移;●说——听病人讲话是否含糊,观察他们能否回答简单的问题(你在哪里?你的姓名?今天星期几?)。

如果受影响的部位包括以下三个之一: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和内侧丘系。

症状可能包括:●偏瘫和面部肌肉无力;●麻木;●感觉障碍或振动觉减退。

在大多数情况下,症状只影响身体一侧。

一侧大脑受累通常影响对侧肢体。

不过,有这些症状不一定就证明是脑卒中,因为脊髓病变也能产生类似的症状。

除上所述,脑干有12 对颅神经发出,脑干受累的脑卒中也可能产生以下症状:●嗅觉、味觉、听觉或视觉改变;●上睑下垂;●反射迟钝:咽反射下降或消失,瞳孔对光反应差;●感觉下降和肌肉无力;●平衡障碍及眼球震颤;●呼吸和心率改变;●胸锁乳突肌肌力差,转颈困难;●无法伸舌。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突发事件,通常由于脑动脉或静脉的血流突然中断或破裂所导致。

这种疾病往往具有突发性、严重程度高和致残率大的特征,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前者是由于脑部的血管被血栓或血管内闭塞物阻断而导致的,占据脑卒中的大多数。

后者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而形成。

此外,还有一种罕见的脑卒中类型,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它是由于脑部血管供血暂时性中断引起的,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

缺血性脑卒中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脑梗死。

脑梗死发生时,脑部的一部分血流突然被阻断,导致该区域的神经细胞无法得到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从而引起细胞坏死和功能受损。

脑梗死有多种原因,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等。

脑梗死的表现可能是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些患者的功能可以得到恢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永久性的残疾。

出血性脑卒中较为罕见,但危害较大。

当脑血管破裂时,血液会从血管中涌出,积聚在脑组织周围形成血肿。

由于血液对脑组织的刺激,产生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再加上血液中的酶类物质的作用,血肿扩大抵达更大的范围,造成周围脑组织的挤压和损伤。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偏瘫、脑神经损害等,患者病情严重,治疗过程也更加复杂。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脏病等。

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也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和演变。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同时,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快速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恢复性治疗等,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总的来说,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临床上被广泛地视为“脑的心脏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脑卒中(neonatal stroke )又称围产期动脉缺血性卒中(perinatal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PAIS ),是指发生于胎儿或生后28 d 内的由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引起阻塞的脑血管病变。

新生儿脑卒中发病隐匿不易被察觉,急性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遗漏,等到儿童期出现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和/或智力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才被注意到,但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一、定义与发病率新生儿脑卒中最近20余年国外报道较多,由于对本病认识不一致,定义不统一,诊断手段各异,导致临床症状描述、发病率、预后结果以及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等存在很大差异。

2006年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 )和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组织的“新生儿脑卒中专题讨论会(Neonatal Stroke Workshop )”发表总结报告,提出新生儿脑卒中的定义[1]为:发生在胎龄20周至生后28 d 内,由脑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局部脑血流障碍和脑功能障碍。

根据神经影像学或神经病理学检查确定,分为PAIS 和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sinus venous thrombosis ,CSVT )两个类型。

总结报告同时指出,由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的广泛血管循环障碍所致脑梗死和分水岭梗死,颅内出血所致血管梗死,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实质脑室内出血所致血管梗死,均不属于新生儿脑卒中[1]。

既往国外报道新生儿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老年人,为1/5 000~1/1 600[(20~62.5)/100 000新生儿][2]。

统计数字差别如此之大是因为新生儿脑卒中定义不一致,对是否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发·新生儿窒息和复苏·新生儿脑卒中韩玉昆 毛健的脑梗死和早产儿颅内出血并发的PAIS 包括进去没有统一,在某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MRI 并非常规用于惊厥患儿,部分病例因此漏诊,胎儿期发病的PAIS 病例新生儿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也容易被遗漏。

最近瑞士学者报道,根据全国性人口统计资料,新生儿脑卒中发病率为每年13/100 000新生儿[3],葡萄牙报道为32/100 000新生儿[4]。

以上两组数字均为新生儿脑卒中定义发表以后统计,具有参考价值。

国内尚未检索到新生儿脑卒中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报道,仅有新生儿脑梗死的病例分析报道[5-7]。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病理因素:血管壁损伤局部血管变窄、血液流动缓慢血液淤滞和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新生儿脑卒中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与新生儿期引发血栓形成的病理因素多且严重有关。

既有潜在的生理因素和围产期高凝状态,又有各种遗传性凝血异常和分娩前后并发的缺氧感染等病理因素。

几个高危因素常同时存在,易导致新生儿脑卒中的发生。

1.潜在的生理性高危因素:新生儿凝/止血功能的发育特点使其在正常情况下易处于高凝状态。

新生儿血液中凝血前物质、促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原形成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较成人高;凝血抑制物如蛋白C 、蛋白S 水平仅为成人的30%~50%[8];血小板活性低,脱颗粒作用差。

一些潜在的生理性高危因素在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下易引起血液高凝和血栓形成。

2.孕期及分娩前后母体凝血功能的变化:孕期尤其孕晚期母体处于高凝状态,适度高凝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

分娩前48 h 至分娩后24 h ,为防止产时过量出血,高凝状态更明显,如蛋白C 和蛋白S 水平降低,凝血酶原生成增加,Ⅷ因子、Ⅴ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等。

这些血液高凝因素使母亲具有血栓形成倾向。

母体内形成的血栓栓子通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1.006作者单位:110004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通信作者:毛健,Email :maoj@过胎盘进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可导致新生儿脑血管梗塞形成脑卒中。

此外,胎盘自身特有的凝血机制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胎盘是一个有丰富血管的器官,血流缓慢,易形成胎盘血管血栓,栓子脱落流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可导致新生儿脑血管梗塞。

分娩时为防止大量出血,孕母血液高凝状态更为明显,分娩时胎盘剥离出血,释放出大量凝血物质如组织凝血活酶等,启动凝血[9],均为新生儿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3.遗传性疾病:据国外统计,约一半新生儿脑卒中病因中有遗传性高凝因素。

较多见的有Ⅴ因子莱顿(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突变、脂蛋白水平升高、抗凝血酶Ⅲ缺陷、蛋白C和蛋白S缺陷等。

在我国,蛋白C、蛋白S缺陷较多见,欧美则以Ⅴ因子莱顿突变多见[8]。

目前,在国外有条件的NICU,可疑新生儿脑卒中病例均常规行凝血机制检查,以明确诊断。

4.围产期孕母疾病与分娩合并症:围产期孕母患糖尿病、高血压、子痫前期、发热时,胎盘血流减少,均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10],孕母患抗磷脂综合征新生儿可继发高凝状态。

分娩时第二产程延长、宫内缺血缺氧和酸中毒,导致胎儿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脑局部供血障碍形成血栓,难产时胎头受压造成脑血管损伤也可引起血管梗死。

脑梗死初期病变部位充血水肿,界限不明显,24 h后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压迫周围组织,48 h出现组织坏死,2~3周后水肿消失,坏死灶软化形成囊腔。

PAIS易形成巨大囊腔是因为发育中的脑未髓鞘化,脑组织含水量高,髓鞘化纤维相对缺乏,对损伤反应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对胶质瘢痕形成有重要作用的胶质纤维也不足,导致坏死区形成缺乏胶质壁层的巨大囊腔。

5.感染性疾病:孕母绒毛膜羊膜炎常合并血管炎,是新生儿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宫内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新生儿生后患败血症、脑膜炎、休克、脱水等时,脑血流变慢或合并血管病变,导致血栓形成。

感染性疾病时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α增加,引起血管炎等病变促使血栓形成。

6.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新生儿脑梗死病因的25%[11],尤其是紫绀型心脏病和复杂性心脏病。

其原因可能是血液异常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紫绀型心脏病红细胞增多所致。

静脉系统的血栓通过动静脉之间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动脉栓塞。

7.医源性因素:新生儿生后接受某些治疗如插管建立静脉或动脉通道,先天性心脏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均易损伤血管形成血栓[12]。

其他如脱水、休克、败血症、心力衰竭、窒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治疗过程中,因血流缓慢、炎性因子、血管炎等因素,也易形成血栓。

三、临床表现新生儿脑卒中发病隐匿,尤其宫内发病者很难被发现。

新生儿期发病者也很少像其他年龄组患者那样有明显的突然发作征象。

约25%~50%的患儿新生儿期无神经系统症状,至生后4~5个月出现双侧上肢非对称性运动,或神经精神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儿,或出现新的抽搐,才考虑做神经影像学检查而被发现。

国外资料显示,约1/3新生儿脑卒中患儿是在生后几个月被诊断的,称为假设的新生儿脑卒中[13]。

生后1周内发生惊厥是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见于50%~70%的脑卒中患儿[14]。

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的惊厥相比,新生儿脑卒中惊厥发生开始较晚,多在生后3 d左右。

表现为局限性痉挛性抽搐,也有的表现为微小型发作,易被遗漏。

发作时左右两侧肢体不对称,两侧肢体肌张力减退也不对称。

发作间期大多不伴有脑病其他症状,也有患儿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症状,如呼吸暂停、衰弱无力、喂养困难和/或昏睡等。

约半数患儿新生儿期无神经系统症状,在以后几个月内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如伸手抓物不对称、左撇、上肢强直运动、发育迟缓、手握拳伸不开、认知障碍,或出现新生儿期后惊厥,此时才做神经影像学检查而被诊断。

因此,有高危因素及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新生儿,无论其表现程度是否明显和严重,均应常规做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

新生儿脑卒中急性期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偏瘫,约37%儿童期偏瘫患儿曾在新生儿期诊断为脑卒中或脑梗死,若双侧大脑均有病变可发生四肢瘫[15]。

脑卒中导致的脑瘫患儿常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如难治性癫痫、认知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和行为问题等。

四、诊断新生儿脑卒中急性期无特异性标志性临床症状,正确诊断需依赖神经影像学检查,近年来这方面已有巨大进步。

头颅超声检查脑梗死病变区呈强回声,但灵敏度不够,生后3 d内检出率为69%,4~ 10 d增至87%,对小的皮层病灶不易发现,检查结果受检查者主观影响较大,是其缺点。

CT扫描主要用于区别缺血性和出血性病变,诊断脑梗死敏感度较差,发病4 h内病变不易被发现,CT图像中梗死灶与脑水肿均呈低密度,有时难以区别[16]。

且CT 检查对新生儿造成的辐射损害较成人大得多,国外主张尽量少用。

MRI是目前诊断新生儿脑卒中的金指标,无辐射伤害。

最常用的诊断图像有T1、T2加权像和弥散加权成像,其中尤以弥散加权成像最敏感,在发病6 h内便可显示病灶。

小于8 mm的小病灶和小脑幕下病灶也可被MRI检查到。

T1加权像在发病1周内先呈低信号,1周末变为高信号;T2加权像在发病24~48 h内呈高信号持续1周,以后信号逐渐减弱。

弥散加权成像在发病最初24 h内呈高信号,此时T1、T2加权像变化尚不明显,弥散加权成像在损伤后72 h信号逐渐减弱,6~10 d后对诊断无意义。

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直接发现血管阻塞部位,对诊断脑梗死定位更精确。

国外学者提出,对有惊厥的新生儿均应常规做MRI检查,以免漏诊新生儿脑卒中[17]。

如在发病6 h内明确诊断,可获得最佳治疗时机。

新生儿脑卒中晚期会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难治性癫痫、认知障碍、行为问题和视力障碍等。

此时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囊性白质软化、神经胶质增生、脑室扩大和穿通脑等,可回顾性诊断新生儿脑卒中。

脑电图或振幅整合脑电图在发病早期即有变化,表现为局灶性或单侧脑功能异常,常见周期性单侧癫痫样放电,与梗死部位一致。

随着急性期损伤恢复,1周后脑电图异常逐渐消失,持续存在的背景异常提示预后不良[18]。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对有血栓血液病家族史的患儿,临床上不能明确病因者应高度注意血液病方面的高危因素,需行凝血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蛋白C和S活性及凝血因子Ⅴ莱顿突变检测等[9]。

若孕母有死胎、反复流产史,可疑有抗磷脂综合征者应测定新生儿血抗心磷脂抗体浓度。

胎盘病理检查可为新生儿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临床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易与新生儿脑卒中混淆,现将两者区别概括如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