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下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史下册重点

世界现代史下册重点

世界现代史下册重点
1. 工业革命的影响:简述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变了现代世界
的面貌。

2. 帝国主义的兴起:探讨欧洲列强如何通过殖民地扩张实现国家利益,并引发了殖民地抵抗和
反抗的浪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述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战后如何导致了战争的延续和
全球格局的重塑。

4. 二战及其后果:阐述二战爆发的原因,战争期间各方的策略和战术,以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
影响,如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开始。

5. 追求冷战平衡:描述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立,以及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各地进行的
代理战争和核军备竞赛。

6. 亚非拉解放运动:探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如何通过独立运动获得政治和经济独立,
并对全球民主和人权产生的影响。

7.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说明全球化如何促进了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并导致了国际组织
的成立与发展,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8. 冷战结束与后冷战时期:介绍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终结,以及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全球挑战,如
环境问题、恐怖主义和经济不平等等。

9. 当代世界的挑战:讨论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如全球经济不稳定、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这些问题。

10. 未来展望与人类进步:展望未来世界可能面临的发展趋势,如科技进步、人口问题和资源
利用等,以及人类应如何积极应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笔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笔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5.1 复习笔记一、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1.英国1832年、1867年改革(1)19世纪初英国的经济状况①18世纪后半期英国纺织、采煤、冶金行业发展迅速;铁路、轮船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②英国农业经“清洗领地”和“圈地运动”,完全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③英国经济有很大的对外依赖性,纺织行业尤为明显。

(2)政治和社会背景①19世纪,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当权,实行不利于广大人民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政策。

②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斗争出现,全国性总工会和工会组织出现。

③统治者严厉镇压反抗运动的政策,引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不满。

(3)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兴起①英国统治阶级实施改革和措施,承认工会组织的合法性,工会组织纷纷成立。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长期的压迫,致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贫困。

③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高涨,提出越来越明确的政治要求,如实行普选权,秘密投票等。

(4)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①温和派主张扩大议会选举权,激进派主张给人民选举权。

②城乡群众运动发展,政治斗争增多,政治要求越来越明晰。

③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的革命运动在英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响,改革势在必行。

(5)1832年改革①惠灵顿公爵内阁倒台,继任的格雷勋爵内阁为缓和国内强烈的不满情绪,先后三次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获得上院通过。

②改革内容:降低选举财产资格,让更多人获得选举权;整合选区,调整“衰败选区”代表名额,增加新兴起大城市的代表名额。

③改革的意义: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适应了工业革命以后发生的社会变化,刷新了政治制度。

但是工人阶级照旧被排除在选举权利之外。

2.1867年改革(1)工业革命的完成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有“世界工厂”之称。

②交通运输方面,铁路和汽船广泛应用,对英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19世纪中叶英国的对外贸易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垄断地位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英美法德俄日国别大事年表)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英美法德俄日国别大事年表)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英国一、光荣革命前‎的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1603年‎,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628年‎,《权利请愿书‎》1628年‎,解散议会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1年‎,《大抗议书》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7世纪,出现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1679年‎,成立托利党‎(今保守党)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二、光荣革命------一战以前的‎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由此形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1832年‎,议会改革1836年‎,宪章运动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英国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搜刮别国财‎富。

世界现代史下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下大事年表

世界现代史下大事年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
-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掌权
-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加入二战
- 1945年:二战结束,原子弹爆炸
-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 1955年:非洲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
- 1961年:古巴革命成功,卡斯特罗掌权
-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领导民权运动
- 1967年:以色列六日战争
-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代替台湾
- 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
-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统一
-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
- 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
-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

历史世界现代史事件

历史世界现代史事件

历史世界现代史事件世界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涌现出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现代史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近代以来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本文将从现代史的角度,介绍几个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

一、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开端。

这场革命于1789年爆发,主要原因是法国社会存在着封建专制和严重的阶级矛盾。

人民起义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不仅对法国本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产生了巨大变革,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思想和政治体制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末,是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美国殖民地人民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在领导人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发动了反抗英国的战争。

经过多年的斗争,美国最终于1783年获得了独立,并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第一个成功的殖民地独立战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立现代民主共和国的事件,对全球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开始并逐渐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的一场重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工厂制度的建立。

蒸汽机、纺织机等一系列发明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不仅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增长,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和人类文明。

四、世界两次大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个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由于多方复杂的冲突导致爆发。

这场战争导致了几千万人的死亡,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

战争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变,战胜国和战败国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布对波兰的入侵,这一事件被称为“波兰事变”。

随后,德国又向英国和法国发出了警告,要求他们不要干涉其对波兰的侵略行动。

当英国和法国拒绝德国的要求时,德国发动了对英法联军的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双方主要有英法联军和德国组成的“三国联军”。

英法联军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挪威、芬兰、丹麦、瑞典、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拿大等国组成,而德国组成的“三国联军”则由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组成的“三国联军”在欧洲和亚洲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行动,这导致了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大量战争破坏和人员伤亡,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灾难。

在欧洲,德国发动了“普鲁士血战”、“西班牙内战”以及“苏联侵略战争”,破坏了欧洲大陆的和平。

而在亚洲,日本发动了“中国入侵战争”、“东南亚入侵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破坏了亚洲大陆的和平。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根据《波茨坦和平条约》,德国被分裂为西德和东德两个国家,被占领国家的领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也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日本殖民的领土也被归还给原主权国。

第二章冷战时期(1945-1991年)冷战时期是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一段历史,这一时期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为主要特征。

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表现为:一是军事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分别是北约和联合国,二是政治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个政治集团,分别是西方联盟和东方联盟,三是经济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个经济集团,分别是西方自由贸易联盟和东方贸易共同体。

世 界 现 代 史下册知识点口诀

世 界 现 代 史下册知识点口诀

世界现代史下册知识点口诀第一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客观主观二方面,帝义特征薄弱点,参与一战激矛盾,阶级政党同盟军二、过程:二月革命推沙皇,两个政权共并存,《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破和平,十月革命终成功三、历史意义:首创社义制国家,为俄现代奠基础,破资义一统天下,宣告社义变现实;社义民解受鼓舞,世界进入现代史四、巩固政权:内忧外患成背景;废旧建新民权等;监收企业分土地;与德签约赢时间,组建红军勇抗敌,战时共义效用大,击溃白军逐外敌五、向社会主义过渡:经济危机变政危,新经政策终出台,粮食税代余粮收集,中小企业有放宽,自由贸易按劳分,经济恢复巩政权,社义过渡得实现。

六、苏联成立:苏联一大宣成立,俄外乌白初加盟,1924定宪法,国家组成联邦制,社义国家是根本。

七、第三国际三大国际纵向记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联共14大定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二五计划成就大 15大定农业集体社义建设三问题重视重工轻农轻消费水平跟不上人民生活水平低牺牲农民累资金二、斯大林模式形成公有经济成主导苏联八大颁新法社义制度在苏建苏联模式也形成积极消极重弊端个人崇拜很严重清洗运动影响深第二章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美英法操纵和会五国意图要识记对德和约终签定划界分海外殖民限制军备索赔款相继签约奥、保、土凡尔赛体系终形成欧洲中东格局变体系隐含四矛盾国联成立美梦空时地宗旨与实质二、华盛顿体系美英日掀军竞赛美国倡导开会议九大国家三条约四国条约葬英日五国海条美受益日本受压归山东九国公约损中国华顿体系美获益凡-华体系新格局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经济危机资义鸡毛是根因供求矛盾为直因股票投机引导火股市崩溃危机发迅速扩及工农业其他资国受波及三大特征重识记范围时间加破坏加深各国内危机世界局势变紧张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当选总统大刀阔斧推新政整顿金融恢信用通过工业复兴法调农政策稳价格以工代赈增就业新政本质要识记减缓破坏复经济缓和矛盾巩统治开创国家新模式三、德法西斯专政建立建立原因有三个缺民主传统为根民族仇恨凡和约经济危机打击大德国纳粹兴作浪国会选举纳粹党希特勒出任总理法西专政在徳建二战源地形成了内外政策显专制打击共党建独裁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军备战撕和约文教思想严控制迫害犹太搞灭绝四、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建立原因与德似军部推动是区别广田弘毅组内阁日本建立法专政对内对外略识记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一、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共产“七大”在莫开建立战线为目标加强各党自主性指导各国展斗争二、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意重入侵埃比亚英勇抵抗破其意西方大国行绥靖助长意侵略气焰埃塞比亚终失败小日发动侵华战中朝军民共抵抗三、西班牙内战佛郞哥发动判乱德意助叛军行干涉性质变反法西斯英法美继续绥靖苏联国际大援助叛军取胜建独裁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为了利益而勾结德意签约轴心成反共协定成借口三国轴心德意日扩大侵略二战近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二战的爆发和扩大一、慕尼黑阴谋德对捷克提要求英法德意搞阴谋绥靖政策达顶峰助长侵略的气焰苏为自保与德和二、二战爆发和扩大德国军队袭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始苏军乘机扩疆域英法静坐波兰亡德军强大占西欧攻入法国英法撤敦克尔刻保实力法国投降食恶果德袭英国遇阻力老丘上台顽抵抗德军六月袭苏联苏军不备损失重莫斯科战终取胜日本扩张损英美共同压制小日本为夺先机搞突袭袭珍珠港美参战二战规模到最大三、反法同盟的形成美国调整中立策大西洋宪章美英发 26国齐集华盛顿反法同盟终形成增力量鼓舞斗志加速胜利的进程。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4美苏争霸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4美苏争霸

四美苏争霸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

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这是美苏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讲述“美苏争霸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被50年代后期开始的美苏争霸格局所取代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通过学生对美苏争霸过程及其所造成的世界影响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4)通过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使两国背上沉重包袱的历史教训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既害人又不利己的,是愚蠢之举。

(5)通过美苏两国争夺霸权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斗争的三个阶段中,苏联对美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美苏两国国家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教材及有关资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的能力。

近现代世界史工业革命

近现代世界史工业革命

近现代世界史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现代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从18世纪末开始于英国,并在随后几十年中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北美和全球其他地区。

它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深远,为现代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工业革命的原因、影响和变革。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1.1 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然而,17世纪开始的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和伽利略的发现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快速积累,并为之后机器和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2 商业和殖民主义的兴起欧洲的殖民主义和海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殖民地带来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财富,同时作为市场也刺激了商品需求的增长。

商业资本和资金的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1.3 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18世纪是欧洲人口剧增的时期,这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口的增长导致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进而迫使人们寻找替代农村劳动的方式,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因此加大。

同时,城市化过程加快,成为工业革命的“供给端”。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2.1 经济影响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器的应用使得制造成本降低,大规模生产和企业扩张成为可能。

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随着工厂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农民纷纷迁徙到城市寻找工作,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工人阶级。

工人们遭受着艰苦的劳动条件和低工资,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推动了劳工运动的兴起。

2.3 政治影响工业革命对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崛起。

资本家通过财富积累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力,他们借助政府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

与此同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催生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兴起,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章 0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章 0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战后美国发展状况及原因;战后西欧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联邦德国崛起及原因;欧洲共同体;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原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问题。

二、要求学生认识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西欧和日本的发展,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矛盾冲突与新问题。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的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发展原因;欧共体。

二、本课难点:70年代的"滞胀"阶段。

教学要点第二节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美国1.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2.美国经济发展衰退时期(70年代){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②经济危机③"滞胀"阶段3.经济复苏(80年代)4.繁荣时期(90年代)二、西欧1.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2.联邦德国的崛起3.欧洲共同体三、日本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1)状况(2)因素分析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四、矛盾与问题1.阶级矛盾2.社会危机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教学设备及教具1.投影仪2.投影片若干张(自制)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完成美国、西欧两目的内容;2.第二课时:完成日本、矛盾与问题两目的内容,并组织讨论若干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④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37.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 点是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38.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 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39.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 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B.由国家干预经济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22.《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 B.殖民地问题 A.军事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赔款问题 D.边界领土问题 23.1919年6月28 El,《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 熙听到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 是指在巴黎和会上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A.战胜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B.凡尔赛和约对权势不两立 D.美日为争夺中国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24.战后建立国际联盟是美国首先提出的,但后来美国并未加入 该组织主要是由于 D.认为巴黎和会对其不利 A.国际联盟并不能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B.国际联盟各成员国之间不可能真正合作 C.远东太平洋地区国际矛盾并未解决 D.认为巴黎和会对其不利
3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矛盾的存在 A.资本主义生 产的社会化和私 B.广大人民日益贫困使市场相对狭小 人占有矛盾的存在 C.市场的虚假繁荣和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生产 D.股票投机活动哄抬股价,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 3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 A.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B.银行纷纷倒闭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D.失业人数激增,生活水平下降 36.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的实质性原因是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B.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C.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美国内战
(1861-1868)
日本明治维新(1868)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1871)
巴黎公社(187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
希特勒上台组阁,逐步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世界市场的形成
(1500年前后)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
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1694-1778)
法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卢梭
(1712-1778)
德国哲学家康德
(1724-1804)
社会主义思潮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世纪)
量子理论的提出(1900)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1905-1916)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543)、伽利略(1564-1642)发明天文望远镜、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麦哲伦队成功环球航行(1519-1522)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的出现(16世纪)
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17世纪)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0)
第一次工业革命克兰普顿发明骡机(1779)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2)
卡特莱特制成水力织布机(1785)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07)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14)
印象主义画派出现(60-70年代)
鲍狄埃创作《国际歌》歌词(1871)
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1895)
美国莱特兄弟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03)
现代派文学艺术的兴起(20世纪)
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20世纪20年代)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四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结构】形成时间过程实质和平方式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东欧剧变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原因苏联外部原因西方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利内容:后果过程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原因:内容:结果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重点难点】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是这些国家内部原因和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从内容上看,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加之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错误得不到纠正,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以至积重难返。

因此,关键在于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从而造成消极后果。

经济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唯一可以奉行的模式,虽然各国曾进行过改革,但大多数未能突破这种模式,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滑坡,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失去群众的信任,其结果是反对派得到支持并通过大选等方式获取政权。

(2)从外因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西方反苏、反共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诱压苏联和东欧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扶植、支持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重要事件

世界现代史重要事件

世界现代史重要事件近代世界历史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单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全球产生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通过回顾这些重要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世界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进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以帮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摧毁了欧洲的经济与基础设施,为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此次战争主要由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引发,包括军备竞赛、民族主义的高涨以及殖民地争夺等因素。

此次战争结束后,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协议应运而生,试图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

二、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以列宁为首的革命者夺取了政权,实行了土地国有化、全民教育、工人自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十月革命不仅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纳粹德国兴起(1933年)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的法西斯独裁者。

纳粹政权的建立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和毁灭性的战争之一。

纳粹德国的兴起和战争期间发生的大屠杀事件,如犹太人大屠杀,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也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四、冷战的兴起(1947-1991)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逐渐升级,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形成冷战态势。

冷战导致了世界的两极格局,西方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达到了顶峰。

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国际政治版图重新洗牌。

五、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是冷战的象征之一,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破坏,德国重新统一。

北京市考研历史学科世界近代史重要事件

北京市考研历史学科世界近代史重要事件

北京市考研历史学科世界近代史重要事件近代史是历史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在近现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作为历史学科的一部分,近代史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北京市考研历史学科的视角,探讨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1.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美国殖民地与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一场斗争,旨在争取独立和自由。

1776年,美国代表签署《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美国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统治。

美国最终战胜了强大的英国军队,确立了美国独立的地位,为后来的宪法制定和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2.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一。

这场革命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先河,对于后来的世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推翻了君主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除封建特权、确立人权和民主原则等。

这场革命不仅对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倡导作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也是近现代史上一项重要的事件。

此次大战涉及了许多国家和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争夺,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也对殖民地和后来的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浪潮,进一步动摇了殖民帝国主义的地位。

4. 二战及纳粹大屠杀(1939-1945年)二战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冲突之一。

日本侵略中国,德国侵略欧洲等一系列事件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即所谓的纳粹大屠杀,给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恶行记忆。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以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0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0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白度文库五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耍求学生学握三条线索:第一.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第二,拉丁矣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2)要求学生学握以下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总义:古巴革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事物中的作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忐着殖民体系的最终询溃°新兴的非洲国家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认识这一运动的兴起,标总:若笫三世界的形成,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3)通过学生对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回顾利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木主义的产生而出现.随着资木主义的发展而变化,不以人的慰忐为转移:资木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4)通过引导学生对、今芙国在世界上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爭实举证,使学生认识到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认识到殖民主义在、“I今世界的新的表现形式.认识到贏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格局继续努力。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发展和的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題的能力。

重点、难点1 •木课重点: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第三世界在国际爭务中的作用。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现代史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问答1、简述联合国的原则、宗旨、机构及其功能原则:(1)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3)各会员国应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和正义(4)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对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7)不干涉内政。

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机构及其功能:(1)大会——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

(2)安理会——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

(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11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

(5)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15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

(6)秘书处——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构、产生原因和影响产生原因(背景):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各国汇率,平衡国际收支,促进非歧视性贸易的发展,在战争后期美国和各盟国都希望能在战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利用其自身资金和组织来的私人资本为各国生产项目提供贷款,也希望缔结统一的关税贸易协定,以消除国际贸易的障碍。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西欧乃至世界 的进步。
(1) (2) (3) (4)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必要性)
2、客观条件 (可能性)
(1)掠夺金银财富
3、主要目的 (2)得到东方贵重商品 (3)传播天主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 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 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材料二 这一切都有利于保障基督徒的安全和保持他们主权的永久性, 同时它还给基督教带来发扬光大的希望。 ——1503年哥伦布 材料三 用迪亚士的话说,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给处 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 ”1498年,当达· 伽马抵达印度时,一位当地人 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 伽马答道:“基督徒和香料。” ——约翰· 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材料四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 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 ——A.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回答:概括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机。 参考答案:1、掠夺金银财富; 2、传播基督教,使当地居民皈依; 3、得到东方贵重商品。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西欧各国渴望到东方掠夺金银财富。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4)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1)政治:西葡两国统治者的支持。 (2)技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3)文化:地理知识提高(相信地圆学说)。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1、主要事件 国家 探索方向 时间 人物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主要贡献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大陆 实现环球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高考基础知识点第一章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第一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由于俄国参加一战,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统治俄国300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

此后,形成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由资产阶级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七月流血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十月革命首先在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政治上,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经济上,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分配土地给农民;对外方面,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

1919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

它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要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调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这一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起到了集中力量保卫祖国的作用。

但违背了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

战后,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但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该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放弃了用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

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让建立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最早加入。

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召开,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此后,苏联在实施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

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利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这一体制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内部存在落后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期间有过积极作用。

但在这一体制下,经济效益十分地下,社会主义民主缺乏,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

1935—1938年的大清洗运动,是斯大林模式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

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会上,美国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内容有:(1)划分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不得同奥地利合并。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3)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4)德国对协约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此后,协约国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合约。

对德和约连同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该体系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

奥匈帝国解体。

匈牙利分立;奥匈帝国原属地建立了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在巴尔干的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

奥斯曼帝国解体,在欧洲仅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

“凡尔赛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1)是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2)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1920年,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其实质是英法两国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提议建立国联的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拒绝加入。

一战后,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与美国、英国的利益发起冲突。

为缓和这种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1921年,美国发起了华盛顿会议。

会议通过了三项主要协议,即《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会议最大的受益国是美国,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又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最大的受害国是中国。

至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它的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的重新过分。

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宣告1902年签订的《英日同盟条约》终止;《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标志英国称霸海上的时代结束;《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使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会议期间,中国经过斗争同日本在会外签订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第三节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始于美国,危机首先发生在金融领域。

危机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和破坏性大。

危机的影响是:(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经济危机,(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面对危机,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美国胡佛政府无能为力。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

主要内容有: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恢复银行信用;核心措施是通过工业复兴法,以整顿工业,要求各工业企业公平经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政策,奖励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新政还推动了社会改革。

新政的性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实质是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德国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早,打击最大的国家。

纳粹党以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为招牌,欺骗群众。

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1932年,希特勒通过国会选举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纳粹党在政治上,制造了“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实行一党专政;民族关系上,疯狂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军事上,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军备;外交上,1933年退出国联;经济上,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文教上,以纳粹党的理论钳制人民的思想。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在日本,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

日本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力量,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6年,发生法西斯“二二六”兵变。

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了。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

确定了全面侵略中国和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计划。

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威胁的情况下,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

季米特洛夫在会上作重要报告,号召在工人阶级团结的基础上,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35年,里大衣入侵埃塞俄比亚。

西方大国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1937年,金日成率领朝鲜战士奇袭普天堡。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组成共和国政府。

法西斯军官在佛朗哥发动叛乱,遭到政府军的打击。

德意两国支持叛军并武装干涉西班牙,使内战演变成侵略的民族战争。

英法美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纵容侵略。

苏联给西班牙共和国以巨大的援助。

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1939年春,法西斯政权在西班牙建立。

1937年,意大利加入1936年德日两国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三国轴心形成。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938年3月,德国首先吞并了奥地利。

9月,由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当时,法国总理是达拉第,英国首相是张伯伦。

第二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同年8月,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秘密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苏联乘机侵入波兰,扩展疆域,建立了“东方战线”。

1940年,德军发动西线攻势,迅速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同时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

被德军逼至法国顿刻尔克地区的英法军队,拼死奋战撤至英国。

同年7—10月间,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军民在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

法国投降后,傀儡政府设在维希,头目是贝当;戴高乐在海外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1942年初,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的全面进攻。

为遏制日本,美英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资产,日美矛盾激化。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39年,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共同反对法西斯,标志美英正式结盟。

同时,美英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

1942年初,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3年夏天,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了一次进攻,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结果失败。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同年10月,英军在北非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5月,得意军队在北非战场投降。

7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声明坚持对日作战至日本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