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与芙蕖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莉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者”字的用法或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莲,花之君子者.也B.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语段(一)赞莲为“花之君子”,语段(二)赞荷为“花中仙子”,两文作者为什么有这样不同的赞誉?古文阅读芙蕖李渔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芙蕖文言文翻译讲解

芙蕖文言文翻译讲解

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芙蕖》翻译讲解:《芙蕖》一文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高洁品质的文言文。

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翻译及讲解:1. 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芙蕖:即莲花,又称荷花。

- 出淤泥而不染:指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会被污染。

-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清澈的水波。

指莲花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 翻译: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中通外直:指莲花的茎直立,内部空心,通直无弯曲。

- 不蔓不枝:蔓,蔓延;枝,枝条。

指莲花的茎不蔓延,不生枝条。

- 翻译:莲花的茎直立,内部空心,通直无弯曲,不蔓延,不生枝条。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

- 亭亭净植:亭亭,高耸挺拔;净植,整洁地生长。

指莲花高耸挺拔,整洁地生长。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焉,语气词,相当于“了”。

指莲花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随意亵玩。

- 翻译: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高耸挺拔,整洁地生长,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随意亵玩。

整篇译文: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澈水波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花的茎直立,内部空心,通直无弯曲,不蔓延,不生枝条。

莲花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高耸挺拔,整洁地生长,可以远远观赏,却不能随意亵玩。

这篇文言文通过描绘莲花的生长环境、形态和香气,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寓意着君子应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格。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7.句子翻译: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6.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新高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文本二: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0.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而”用法相同。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而《爱莲说》与《芙蕖》就是两首以莲花为题材的诗歌。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对比阅读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莲花的意义,并加深我们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爱莲说》。

这首诗由宋代文人周敦颐创作,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诗中,莲花被形容为“古往今来人间第一美”,并表现出纯洁高雅的气质。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爱莲说》以其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与之相对比的是《芙蕖》。

这首诗是文学家梅尧臣的作品,也以莲花为题材。

与《爱莲说》不同的是,《芙蕖》表现了莲花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诗中,莲花被形容为“生于淤泥而不染”,展示了莲花自强不息的信念和战胜困境的勇气。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作者启示了读者要坚持努力,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从对诗歌内容的阅读训练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莲花作为意象的多重含义。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它的美丽和不屈的生命力让人们对它产生敬仰和赞美之情。

通过对《爱莲说》和《芙蕖》的对比阅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莲花的意义,并深入思考自己对于美、坚强的理解。

针对这两首诗的阅读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1. 《爱莲说》中的莲花被形容为“古往今来人间第一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参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美的极高评价,将其视为人间最美的事物。

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 《芙蕖》中的“生于淤泥而不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参考:这句话表现了莲花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纯洁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莲花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3. 你认为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答案参考: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它的美丽和不屈的生命力给予人们很大的启示和鼓励。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爱莲说22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兹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不基不枝④陶后鲜有闻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⑦宜乎众矣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我的理解: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我喜爱的原因是: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清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1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

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分。

2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此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我的观点:6.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由£££:调:奉辱..................................................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涯泥而下梁-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7.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基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势而思”计喘#f不口【律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8.筒答。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

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芙蕖节选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6.逸致:情趣7.迨:及,等到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9.异馥(fù):异香10.袅娜:轻盈柔美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

《爱莲说》对比阅读(附有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附有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①,故称瑞②耳。

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②瑞:吉,善。

③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芙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芙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芙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划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蕃:(2)陶后鲜有闻鲜:(3)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自:(4)及花之既谢及:2.与《河中石兽》中“然则天下之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何陋之有C.花之隐逸者也D.沿河求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答案】1.(1)多(2)少(3)从(4)等到2.C3.(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4.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蕃,多。

①句意: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鲜,少。

①句意:蕖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

自,从。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爱莲说和芙蕖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爱莲说和芙蕖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爱莲说和芙蕖的阅读理解及答案爱莲说和芙蕖的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②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篷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③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④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⑤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⑥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备:②及花之既谢谢:③与翠叶并擎擎:④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芬:2.下列每组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及其茎叶既生B.只在花开之数日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D.乃复蒂下生蓬乃摘而藏之3.翻译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答: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答: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答: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答:6.“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写出了芙蕖的什么特点?7.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答:参考答案:1.①详尽②凋谢③挺立④使感到芳香2.C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爱莲说》的阅读理解1《爱莲说》(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4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陶后鲜有闻()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小题3: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什么物?言什么志?(2分)小题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分)参考答案:小题1:洗涤立亲近而不庄重少小题1:略小题1:莲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小题1:略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理解要精准,这里应注意:④“鲜”古今义,这里是“很少”而不是“新鲜”。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要注意关键词和重点句式,这里应注意“染”“濯”“清涟”“妖”等文言实词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之”“而”等文言虚词的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将“莲花”象征以作者为代表的具有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能围绕所选的花的品性和象征含义来谈理由,表达合理即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⑴、陶后鲜有闻()⑵、濯清涟而不妖()⑶、可爱者甚蕃()⑷、亭亭净植()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优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优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优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阅读
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
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
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023年最新的《芙蕖》阅读答案18篇

2023年最新的《芙蕖》阅读答案18篇

2023年最新的《芙蕖》阅读答案18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1、试着自己翻译这句话。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这两首诗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 朗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自主解决以下问题:(1)掌握以下生字“徂、飖、菡萏、迨、葩”(2)理解并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3)将文章读顺、读懂,初步感受文章内容3.了解芙蕖的别名,并分别写出一句含有该别名的诗句。

【相关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根据此要求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领会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 掌握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3.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4.理解课文说明荷花特点的行文方式。

评价任务:1.通过学生汇报、交流加深对作者的了解,2.根据句子语意能自主设计课文的朗读节奏。

3.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学生找出文中体现概括分类“可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词语,理解课文架构。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古往今来,莲花常常被人们所亲睐推崇,那端坐莲花宝座的佛祖成了参禅悟道之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寻常百姓将“鱼戏莲叶间”的画面赋予了“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对莲更是爱得痴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杨万里爱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清朝戏曲理论家李渔酷爱莲花,竟然以此为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渔的《芙蕖》。

专题04 爱莲说(七下)(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4  爱莲说(七下)(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4 爱莲说(七下)一、文言文阅读(共9题)1.(2020七下·宜宾期末)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①,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⑤,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

②楚之逐臣:即屈原。

③薄丛:贫瘠的丛林。

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

⑤闷:烦忧,烦闷。

⑥不见:不被人知道。

⑦平居:平时。

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

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

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生于深山薄丛之.中B.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遣之C.可爱者甚.蕃兰甚.似君子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
..确.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指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2分)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译文:
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7.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9.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不蔓不枝蔓:
1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
1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甲[饮酒陶渊明
[乙] 爱莲说周敦颐
16.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2)亭亭净植()
17.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19.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
(1)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2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3.“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3分)
句子:
启迪:
11. (2分)D
12. (2分)C 13. (2 分)D
14、(2分)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淸澈的水波的洗涤却不妖艳。

(准确译出“独”“染”“溜”“妖”,语句通顺)
15、 (4分,每空1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说明可目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 21.C(2分) 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3分)9、①多②长枝蔓 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4(1)简陋的房屋(2)立或树立
5D
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C
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 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