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

合集下载

揭秘驻守在神秘瓦罕走廊的解放军生活(组图)

揭秘驻守在神秘瓦罕走廊的解放军生活(组图)

揭秘驻守在神秘瓦罕走廊的解放军生活(组图)瓦罕冰川脚下的边关卫士瓦罕走廊,祖国西部边陲一条充满着神奇色彩又令世人向往的通道。

这条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陆上通道。

它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素有“鸡鸣四国走廊”之称。

蓝天、白云、雪山、牧场,仙境般地瓦罕走廊;戍边、守防、执勤、站岗,钢铁般地边关卫士。

18年的边关岁月,能作为这边关军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红细胞”,我身感成分荣幸,每每回忆,有很多往事渐渐变得模糊,甚至淡忘,可是那些爬冰卧雪、执勤巡逻、抗缺氧、斗严寒的画面铭刻终生。

神秘走廊,我们因为你而向往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向南约80公里处,由西往东的喀拉库力秋河和由南向北的红其拉甫河,在这里交汇成为塔什库尔干河,便是我国瓦罕走廊的起点。

塔什库尔干河的北面就是传说中“汉日天种美丽神话”公主堡的遗址。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

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为保护公主安全,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

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约会。

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

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并拥立为王。

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开荒种粮。

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成为朅盘陀国人的祖先。

与其遥相呼应,独立红顶楼房,便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喀什军分区某边防连所在地--卡拉其古,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洞”,因地处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风肆虐,环境恶劣而得名。

“公主堡下练精兵,龙头山上谋打赢。

”该连连长刘建伟幽默地说道。

“横批,守瓦罕走2001年“9·11”阿富汗战争的爆发,美国想借道瓦罕走廊,使原本祥和、宁静的边关,如似一盆熊熊烈火,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瓦罕走廊为啥不收回来

瓦罕走廊为啥不收回来

瓦罕走廊为啥不收回来在现在的中国地图上,有一个国家和我国接壤了很92公里,并且这个国家的东部有一块细细的走廊,那就是瓦罕走廊,这个国家就是阿富汗。

但是如果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其实瓦罕走廊本身是属于中国的,但是后来划给了阿富汗,这是为何呢?首先,清朝时期的瓦罕走廊。

清朝时期整个瓦罕走廊是属于中国的,不过到了清末时期,由于沙俄和英印公司的入侵,导致实际的瓦罕走廊成为了英俄两国的分界线,两不管地区,而这个地区也被强加给了阿富汗,虽然中国不同意,但国力不行,所以只能听人安排,但是我们不承认。

其次,民国时期的瓦罕走廊。

民国时期,由于苏联和英印的进一步入侵,导致整个新疆和西藏地区的不稳,虽然在民国的地图上这一块地方还在,但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这地方根本就没派一个人,更别提守卫了。

最后,共和国时期的瓦罕走廊。

共和国时期,英国已经退出印度,所以这一块地方的影响就无关英国和印度什么事了。

但是庞大的苏联还在。

为了稳固这一块地方,我们与阿富尘首先划定了边界,但最后我国只得瓦汗走廊的五分之一,以山脊线为原则。

为什么这样划分呢?一,此地属于中苏阿结合处,一旦被苏联侵占,就没有中国和阿富汗什么事了。

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两巨头之一,他侵占了的地方,往往就是他的了。

为了杜绝这种现像,当时及时的止损,和阿富汗划定了边界。

边界划定没多久,苏联入侵了阿富汗。

如果苏联正式吞并了阿富汗没有失败的话(这是很有可能的事),而如果中阿没有划界,那么现在的五分之一的瓦汗走廊就不知道是谁的了。

同时期苏联侵占的中国黑龙江上的岛屿和沙洲并没有归还我国,有一个最大的岛我们现在只收回了一增。

二,根据山脊原则,方便管理。

其实分界线正好是山脊,方便两国管理,当然,凭当时的国力突出山脊到另一侧,显然在当时还不太够。

三,瓦罕走廊山高地穷,无战略和经济价值。

如果整个瓦罕走廊属于中国,那么就相当于一个很狭长的地带属于中国来管理,容易受到各个方向的攻击,并且这个地方连个像样的城市也没有,海拔又高,是一个鸡肋的存在。

丝绸之路(十九)瓦罕走廊·红其拉甫

丝绸之路(十九)瓦罕走廊·红其拉甫

丝绸之路(十九)瓦罕走廊·红其拉甫本篇导读:1、中巴公路红其拉甫以及明铁盖达坂是去往现巴基斯坦罕萨谷地(Hunza Nagar)的丝路古道;2、真正的瓦罕走廊不在中国境内,瓦罕走廊是玄奘东归、马可·波罗进入元帝国的古丝路;3、明铁盖达坂不是玄奘东归以及马可·波罗进入元帝国翻越的古丝路山口;4、亚洲腹地地貌概述。

沿着塔什库尔干河谷,自吉日尕勒古驿站起,历史上有三条跨越帕米尔的古道。

古代塔什库尔干河上并没有桥梁,用骆驼、马匹在浅滩区涉水过河。

现在的中巴公路两处有桥可以过河至西岸的卡拉其古河谷,即“瓦罕走廊”入口。

第一座桥梁的东岸,过水渠小桥,是中国境内至今还保留的拜火教的部落以及墓地。

塔什库尔干河西,经公主堡前侧谷向西进入卡拉其古河谷(明铁盖河下游、上图),前行5公里到排依克边防站,河谷里有北、西二个方向的山口,向北的豁口是排依克达坂(4600米),通往大帕米尔和萨雷库里湖,现山口外是塔吉克斯坦。

向西继续沿卡拉其古河经过清代兵站,就是玄奘东归立碑处,再前面是鸡鸣三国的克克吐鲁克边防连(4300米),离阿富汗的边境还有23公里,再向前有Y分叉,右支向西豁口是瓦罕基尔达坂(Wakhjir Pass 4800米),即进入瓦罕走廊的东部端点,瓦罕基尔又称南瓦根基达坂,为塔里木盆地内流水系与外流阿姆河水系的分水岭,界外是阿富汗的瓦罕自然保护区(Wakhan Corridor Nature Refuge),因马可·波罗发现的帕米尔盘羊而闻名。

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又称马可·波罗羊,有巨大的盘角,最长可达1.9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羊,栖息在海拔3500-5200m开阔的山谷高山地带。

Y形叉谷左侧继续沿明铁盖河上溯首先经过第一个南向的豁口是克里克达坂(Kilik Pass、4827米),再向前南向的豁口是明铁盖达坂(Mintaka Pass、4703米),两个达坂均可通往巴基斯坦罕萨谷地。

瓦罕走廊为什么不开放

瓦罕走廊为什么不开放

瓦罕走廊为什么不开放
给游客
瓦瓦罕走廊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圣殿山上,属于犹太人以及犹太教徒
的世界。

它是千百年来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经纪和中心,因而也拥有
丰厚的宗教历史、宗教仪式和神圣的气氛。

即使大量的游客和外国人
每天前来参观,但一些犹太人依然认为,瓦瓦罕走廊不应该被开放给
游客。

首先,犹太人认为,瓦瓦罕走廊是一个神圣又圣洁的地方,作为一个
犹太人,有义务保护它免受任何危害。

它不应该被开放给游客四处亂走,造成一种影响,有碍于犹太文化和宗教仪式的正常进行。

同时,
一些人担心,如果将瓦瓦罕走廊开放给游客,可能会出现滥解犹太信仰、误读犹太文化的局面,从而影响犹太人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其次,若将瓦瓦罕走廊开放给游客,可能会对该地区带来一些非宗教
性的乱象,也许会有一些游客,冒犯当地宗教信仰,增加游客之间的
不友好矛盾,甚或会出现安全隐患,因而影响瓦瓦罕走廊秩序的良好
发展。

总的来说,犹太人认为,瓦瓦罕走廊是一个神圣及宝贵的文化和宗教
仪式工具。

开放给游客可能会破坏当地的文化内涵,打乱当地的秩序,甚至引发一些志同道合的紧张局势。

因此,犹太人坚决反对将瓦瓦罕
走廊开放给游客。

瓦罕走廊霸气经典句子

瓦罕走廊霸气经典句子

瓦罕走廊霸气经典句子
嘿,你知道瓦罕走廊吗?那可是个超级特别的地方啊!就好像是大
地母亲在中亚地区悄悄留下的一道神秘门缝。

(就像你发现了一个隐
藏的宝藏通道一样。


想象一下,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瓦罕走廊静静地延伸着,仿佛在
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就好比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
传奇。

)“哇,这瓦罕走廊可真是霸气啊!”你难道不想去探索一番吗?
我曾经听一个去过那里的朋友说,当他站在瓦罕走廊上,感受到的
那种辽阔和震撼,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就像你看到了无比壮观
的星空,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那种惊艳。

)他说那里的风仿佛都
带着历史的气息,吹过你的脸庞,让你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可
不是嘛,就好像时光的大手轻轻拂过你的脸。


“嘿,这瓦罕走廊真的这么厉害?”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那当然啦!
它见证了无数的过往,那些曾经在这条走廊上穿梭的商队、军队、旅
行者,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就跟我们在沙滩上留下脚印一样。

)它就像是一条沉睡的巨龙,虽然安静,但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难不成还是一只小绵羊?)
在我心里,瓦罕走廊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霸气的存在。

它不需要太
多华丽的言语去赞美,它本身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

(难道不是吗?)它就那样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的美,去感受它的独
特魅力。

所以啊,一定要去看看瓦罕走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种霸气和震撼!这就是我的观点,瓦罕走廊,绝对值得你去探索!。

瓦罕走廊的形成原理

瓦罕走廊的形成原理

瓦罕走廊的形成原理
瓦罕走廊是指连接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的一条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其形成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因素:瓦罕走廊是位于天山山脉南麓和帕米尔高原北缘的窄长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但是这一区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有许多适宜种植粮食和棉花的平原和河谷地带,同时土地肥沃,养殖业发达,这些因素吸引了当时周边地区的居民前来定居和开发。

2. 文化因素:古代的瓦罕走廊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古迹和遗址,比如敦煌、夏家店和龟兹等,这些地方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站,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这些地方,人们学习和交流了各种艺术、科技和文化知识,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政治因素:古代瓦罕走廊上的一些城市和地区曾经是强大的政治中心,例如唐朝时期的龟兹和吐鲁番王国,这些地方的繁华和强大的政治力量也吸引了若干外来的商人和移民前来注资和发展。

总的来说,瓦罕走廊的形成是由地理、文化和政治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无限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也通过其历史的变迁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史。

瓦罕走廊的形成原理

瓦罕走廊的形成原理

瓦罕走廊的形成原理瓦罕走廊是指位于中国和阿富汗之间的一个地区,连接着亚洲的西部和南部。

它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理要地,有着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的形成原理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地质背景对瓦罕走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瓦罕走廊处于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交汇地区,这个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这个地区经历了断裂、隆升和堆积沉积等过程,形成了瓦罕走廊特有的地貌和构造特征。

其次,气候环境对瓦罕走廊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瓦罕走廊位于亚洲的内陆地带,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这种干旱的气候条件对植被和土地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瓦罕走廊的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荒漠,植被稀疏,土地贫瘠。

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限制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但同时也造就了独特的风景和生态环境。

再次,地形地势对瓦罕走廊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瓦罕走廊地势起伏不平,有着丰富的山地和平原地形。

山地地势的存在使得瓦罕走廊的南北向纵向交通通道不畅,同时也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然而,平原地形则为交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瓦罕走廊的发展优势。

此外,历史和文化因素也对瓦罕走廊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瓦罕走廊作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瓦罕走廊逐渐成为中亚和欧亚之间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的重要通道,这促进了瓦罕走廊的形成和发展。

在现代,瓦罕走廊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理作用。

中国和阿富汗等国家争夺瓦罕走廊的控制权,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参与。

瓦罕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性使其成为经济合作和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之地。

总而言之,瓦罕走廊的形成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背景、气候环境、地形地势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瓦罕走廊独特的地理特征和重要地位。

随着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变化,瓦罕走廊可能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地区合作和争夺的焦点之地。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瓦罕走廊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也称阿富汗走廊,为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实际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

阿富汗和中国的边界位于塔里木河与阿姆河水系大分水岭上的瓦罕吉尔山口,海拔4,923米,由于属于高寒山区,一年之中有数月大雪封关。

瓦罕走廊-地理位置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

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公里。

瓦罕走廊其实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

若将走廊一分为二,其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瓦罕走廊是其主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人口30%左右)。

上述两大民族基本都信奉伊斯兰教,属游牧部落。

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

实际上,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

瓦罕走廊-历史渊源边界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从长安沿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历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段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珍贵典籍。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么战略价值吗?翻开地图,阿富汗东部那条长长的“尾巴”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亚与南亚之间的交汇地带,更加是东亚与西亚之间唯一的直接陆上通道。

不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要看如何去经营。

19世纪,占据南亚次大陆的英国不断北进,而北方的沙俄也不断南下,两个老牌帝国的冲突交汇点就是素有“帝国的坟场”称谓的阿富汗。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将清朝在中亚地区的藩属一扫而空,还获得了帕米尔高原大片领地。

而英国虽然损失惨重,终究还是将阿富汗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

大英帝国与沙俄,利用清朝忙着甲午海战无暇西顾的机会,各退一步将瓦罕走廊划入了阿富汗王国。

如今的瓦罕走廊,全长大约400多公里,最窄处不过十几公里,总面积大约6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属于阿富汗。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瓦罕走廊,南北两边都是难以逾越的巨大山脉。

虽然这里每年除六七八三个月之外都常年积雪,瓦罕走廊仍旧是东西方古文明重要的交流通道。

著名的高僧法显、玄奘都曾经通过瓦罕走廊前往古印度,而古代波斯与古印度的文化也曾通过这里进入西域与中原。

瓦罕走廊,只有一万多居民,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相当贫穷落后。

瓦罕走廊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中亚、东亚、南亚与西亚之间的交汇要冲,当年的英国殖民者与沙俄、前苏联,都曾经为了这里而付出惨重代价。

因为环境过于恶劣,如今的瓦罕走廊仍旧属于一种真空状态,任何一方的做大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更加重要的,还是瓦罕走廊的经济战略价值。

作为东、西、南、中亚交汇点,如果能够得以经营有效开发,阿富汗与西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就能够得以大规模便利输出,而东亚也可以获得新的内陆市场与更加多样化的原料供应地。

虽然瓦罕走廊是中阿边地,但是对于巴基斯坦也非常重要,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经略重要性也相当高,属于咽喉之地。

对咱们来说,瓦罕走廊如同西部门户,守住这里就是守好门户。

随着这些年西亚内陆局势不定,美国急于从这里脱身,以及中巴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瓦罕走廊的重要性与价值也就越来越凸显。

人造的“走廊”狭地——那些不同寻常的国界

人造的“走廊”狭地——那些不同寻常的国界

人造的“走廊”狭地——那些不同寻常的国界在地理概念中,“走廊”一词一般是指两侧被山川河流等各种障碍阻隔形成的狭长地带。

而国界作为一种人为的阻隔,自然也可以造就不少的走廊。

美式英语中一般用Panhandles (“锅把儿”)来描述这样的狭长地带,也很形象。

在这里介绍几个大家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走廊地带,在下一篇中还会持续补充。

1. 瓦罕走廊 (Wakhan Corridor)国外的走廊地带中,国人最熟悉的应该是阿富汗和中国之间的这条瓦罕走廊 (Wakhan Corridor) 了吧,就是下面阿富汗版图东边延伸出来的那一条:阿富汗东北这条长长的突出,南北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宽,东西却延伸近350公里。

一路过雪山穿草地,才勉强和中国接上头,有了9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

原来,阿富汗才是中国人民的全天候战略好朋友啊——阿(富)铁的同志们和中国之间,没有边界创造边界也要在一起……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南北两侧夹着瓦罕走廊的边界线早在19世纪末期就划定了。

那时沙俄才控制中亚不久,准备继续南下,而大英帝国方才掌管了印度次大陆,正在觊觎北方。

眼看前线开疆拓土插旗子的士兵们快要会面握手打排球了,两个帝国才反应过来:哎呦还是别见面了——争夺土地争红了眼的两个胖子见了面可不得打起来么。

所以阿富汗成为了南胖子和北胖子中间的缓冲国(历史听起来好耳熟),有幸保持了独立(虽然其实和英帝打了三场战争)。

但阿富汗在东部帕米尔高原的边境线并没有确定。

于是在1873年,英国和俄国签订协议,明确了阿富汗在这一区域的北部边界(英国和俄国讨论阿富汗的边界,听起来怪怪的^ ^);而在1893年,英国又和阿富汗划定了Durand Line, 明确了英属印度和阿富汗王朝之间的边界,也就是瓦罕走廊的南界。

这一南一北两条边界就夹出来了这么一条狭长的‘走廊’,保证了两帝国最大的利益,又留出了足够宽的缓冲区避免冲突,这就是今天瓦罕走廊的来历了。

虽说瓦罕走廊确实算是个山谷,可这里的山谷是大部分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阿富汗“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

阿富汗“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

阿富汗“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
“”瓦罕走廊”是中国与阿富汗陆上相连的唯一通道,是位于帕米尔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一条山谷,广义全长400公里,中国有近100公里。

阿富汗地处东亚、西亚、中亚和南亚的汇聚处,属四方通衢,也就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前有苏联陷入,现有美国陷入,有名的四战之地!
做为中阿相通阀门的瓦罕走廊,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关上,可以防止入侵及防止恐怖分子渗透,保新疆平安;打开可以直进西亚、中亚、南亚甚至饮马印度洋;或让经贸之路由此向中亚西亚铺开。

但目前阿富汗的”乱”使其对我暂时沒有经济价值,是非之地,暂时关上阀门是上策。

实际上我国也是关上的,沒有修路和开发。

相信随着美国撤出、国际局势变化及阿富汗变的安全隐定时,经贸战略价值极高的“瓦罕走廊”终会要为民族经济发展发挥出它必然的经贸价值,肯定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极!
(完)。

探寻瓦罕古道

探寻瓦罕古道

探寻⽡罕古道2019-10-237⽉初的⼀天,顶着烈烈的⾼原风,我们从塔什库尔⼲塔吉克⾃治县出发,向着⽡罕⾛廊这条连接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著名跨国通道前⾏。

⽡罕⾛廊,亦称阿富汗⾛廊。

从世界地图上看,在近百公⾥长的中国和阿富汗边界线,形如⼀个倒钩状,类似⼀个“问号”横卧于帕⽶尔⾼原的险要之地,被牢牢夹于帕⽶尔⾼原和兴都库什⼭脉之间。

⾃古以来,那⾥就隐藏着很多未知、未解之谜。

7⽉初的⼀天,顶着烈烈的⾼原风,我们从塔什库尔⼲塔吉克⾃治县出发,向着⽡罕⾛廊这条连接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著名跨国通道前⾏。

穿⾏⽡罕⾛廊⽡罕⾛廊平均海拔4000⽶以上,是华夏⽂明与印度⽂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僧⼈法显从长安沿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求佛就途经于此。

法显在其所著《佛国记》中描述经历葱岭这⼀段路程是“上⽆飞鸟,下⽆⾛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以准东西,⼈⾻以标⾏路”。

可见古时穿⾏⽡罕⾛廊之艰难。

⾏驶在被雪⼭融⽔冲刷得坑坑洼洼的路上,天⾼,云淡,⽔蓝,雪⼭融⽔在塔什库尔⼲河⾥奔腾,草滩上游⼷着惬意悠闲的⽜⽺,旁边⼭上不时出现憨态可掬的旱獭,看见车⼦也不慌张,还好奇地直⽴起来左顾右盼。

远处雪⼭连绵,隐隐没⼊天边,空⽓中流动着凛冽的寒凉。

沿途断壁残垣的古驿站、炊烟袅袅的塔吉克族牧民毡房,这⼀切的⼀切⽆不让⼈浮想联翩。

⽡罕⾛廊位于“世界的肚脐”――帕⽶尔⾼原之上,是中国最复杂的边境,也是中亚地区最复杂的边境通道。

⼏千年来,这个时空交汇点孕育了丰富厚重的帕⽶尔⽂化,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代⽞奘西游取经,威尼斯商⼈马可·波罗游历东⼟,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探险西域,都曾途经这⾥。

丝绸古道、⽞奘东归路、⽯头城、公主堡等等,⾄今仍流传着许多神奇动⼈的故事。

⾏⾛在这样厚重、充满底蕴的古道上,⼼中的感觉⽆法⽤语⾔形容。

跨过塔什库尔⼲河,⾛不多远,⼭⾕变得越来越开阔,偌⼤⼀⽚碧绿的草滩映⼊眼帘。

在⼭边吃草的骆驼好奇地扭着脖⼦盯着我们,偶有零星背着书包的塔吉克孩⼦向我们的车调⽪地敬礼,⾼⼭草场、⽜⽺、牧民,好似⼀幅活⽣⽣的牧⽺图。

瓦罕走廊,整理江保友

瓦罕走廊,整理江保友

瓦罕走廊,整理江保友瓦罕走廊,祖国西部边陲一条充满着神奇色彩又令世人向往的通道。

这条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陆上通道。

它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素有“鸡鸣四国走廊”之称。

蓝天、白云、雪山、牧场,仙境般地瓦罕走廊;戍边、守防、执勤、站岗,钢铁般地边关卫士。

18年的边关岁月,能作为这边关军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红细胞”,我身感成分荣幸,每每回忆,有很多往事渐渐变得模糊,甚至淡忘,可是那些爬冰卧雪、执勤巡逻、抗缺氧、斗严寒的画面铭刻终生。

瓦罕走廊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

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

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0公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塔什库尔干河的北面就是传说中“汉日天种美丽神话”公主堡的遗址。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

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为保护公主安全,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

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约会。

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

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并拥立为王。

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开荒种粮。

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成为朅盘陀国人的祖先。

与其遥相呼应,独立红顶楼房,便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喀什军分区某边防连所在地--卡拉其古,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洞”,因地处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风肆虐,环境恶劣而得名。

“公主堡下练精兵,龙头山上谋打赢。

瓦罕走廊对中国的影响

瓦罕走廊对中国的影响

瓦罕走廊对中国的影响打开亚洲地图,出现在亚洲最中间的国家—阿富汗。

阿富汗位于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欧亚各种文明都是在这里汇集,近代阿富汗经过英国3次入侵,苏联1979年入侵和2001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这里国家都失败了,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墓”。

阿富汗的国土有一小节深入东北方向—瓦罕走廊。

阿富汗也是通过瓦罕走廊通我国相邻。

阿富汗瓦罕走廊北接帕米尔高原,南邻兴都库什山脉,西起阿姆河上游喷赤河,东借我国新疆。

瓦罕走廊呈现东西走向,瓦罕走廊一共全长400千米,阿富汗境内300千米,我国境内100千米。

瓦罕走廊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

每一年只有6.7.8月外,其他人都大学封山,气候条件恶劣,人类生存环境少。

生活在这里主要是塔吉克人,属于游牧民族。

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一直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密切相关。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需要经过这里的,我国东汉丝绸之路是经过瓦罕走廊进入阿富汗,通过阿富汗再选择去波斯(伊朗)或印度,唐朝僧人玄奘法师也是通过走瓦罕走廊走入中亚,再去古印度,玄奘法师写下了《大唐西域记》,为我国研究唐代风土人情提供了凭证。

山脉中国和阿富汗边界谈判1963年签订《中阿边界条约》,包括对瓦罕走廊的在内的边境划界.这个边界时差是差3个半小时,也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

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对中国的战略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境内100公里对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巨大的作用,中国上一个世纪60年代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起点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终点是巴基斯坦塔科特。

喀喇昆仑公路是连接我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重要交通要道,喀喇昆仑公路的口岸红拉普口岸也是中国西部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中国口岸南亚大陆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拥有巨大的矛盾,宗教问题和领土问题爆发国三次战争,印度国土面积差不多是巴基斯坦3倍多,印度人口比巴基斯坦多10亿中,经济发展印度也是巴基斯坦几倍,巴基斯坦在印巴冲突中慢慢出呈现劣势,我国需要对巴基斯坦进入经济援助,也是通过喀喇昆仑公路来实现的。

被称为“葱岭古道”的瓦罕走廊:深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跨国通道

被称为“葱岭古道”的瓦罕走廊:深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跨国通道

被称为“葱岭古道”的瓦罕走廊:深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跨国通道联通东西方的古丝绸之路如同一棵大树,盘根错节的根系延伸于中亚和西亚。

在所有丝路古道中,即有千年沧桑的天山古道,也有极限险峻的夏特古道,但没有哪条古道能比号称“葱岭古道”的瓦罕走廊更富神秘色彩,它藏身于帕米尔高原的深处,遗世独立。

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横跨欧亚大陆地区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近代以来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及丝路边界的关闭,瓦罕走廊从传奇商道变成了世界上最偏远难达的地区之一。

瓦罕走廊的地形示意图如今依旧深藏在帕米尔高原深处的瓦罕走廊,并没有被完全被世界遗忘,其地缘政治潜力和价值随着2001年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而再次见诸报端。

但瓦罕走廊终归是通道,不管是战略上还在商旅上,其地缘价值的塑造离不开世界强国和地区国家的影响和争夺,与阿富汗的命运息息相关。

为此我们不得不先从瓦罕走廊的历史中寻找其地缘价值的线索。

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路线图正所谓成于斯败于斯,瓦罕走廊因古丝绸之路而兴。

早在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

根据书中所述,法显过葱岭所走的古道正是瓦罕走廊;两百多年后的公元645年,在天竺(古印度)取经游学19年的唐朝玄奘法师东归长安,途中也是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今中国境内。

由此可见瓦罕走廊可以说是东亚到南亚、西亚的战略通道。

也正是为了维护古丝绸之路南线的畅通,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通过瓦罕走廊远征攻灭小勃律国,自此这边土地一直为盛唐所管控,设置有“葱岭守捉”的管理机构,直到安史之乱唐朝势力退出西域为止。

1820年清王朝疆域图,葱岭就是帕米尔高原中原王朝再次涉足瓦罕走廊是在公元1759年清乾隆时期,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清王朝统一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并长期在帕米尔高原地区设置官职和驻军镇守,行使了有效管辖,巩固了帕米尔高原在中国版图中的法律地位。

瓦罕走廊——我国与阿富汗唯一的通道,是否需要打通公路铁路呢?

瓦罕走廊——我国与阿富汗唯一的通道,是否需要打通公路铁路呢?

瓦罕走廊——我国与阿富汗唯一的通道,是否需要打通公路铁路呢?我国一共有14个陆上邻国,边界线最短的是阿富汗,如果不仔细看地图,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国跟阿富汗是接壤的。

中阿边界线只有92公里,那里叫瓦罕走廊,是我国直通阿富汗的唯一通道。

瓦罕走廊地图瓦罕走廊全长400公里,大部分在阿富汗,只有100公里在我国这边,目前我国这边有公路,但没有通到阿富汗。

这是因为瓦罕走廊虽然叫走廊,但实际上这里地形险峻,飞鸟走兽都难以通过,是一片人迹罕至的高原山谷。

瓦罕走廊阿富汗有6个邻国,跟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有陆路通道,唯独没有通往我国的交通线。

从我国到阿富汗有乌鲁木齐——喀布尔航线,这是最快的交通线路,还有从我国新疆经过中亚地区到达阿富汗的公路、铁路运输,这些线路都挺绕的。

中阿两国明明是接壤的邻国,陆路运输却需要过境第三国、第四国,这样的状况维持了很久。

其实在古代,我们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葱岭到达阿富汗,以前的条件更差,都能形成繁华的丝绸之路。

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打通中阿之间直通的陆路通道,可以沿着瓦罕走廊修建公路和铁路。

我国这边的瓦罕走廊公路瓦罕走廊早在几年前,某域外大国就希望我们打开通往阿富汗的瓦罕走廊。

当时形势不好,容易引狼入室,所以我们不可能同意,瓦罕走廊一直都是封闭的。

虽然这几年阿富汗国内形势大变,但隐患依然存在,我国是否需要打通瓦罕走廊的公路和铁路呢?如果仅从商贸流通的角度来说,中阿之间需要互联互通,促进边境贸易发展,这确实需要一条跨境公路或者铁路。

我国的商品都是阿富汗人民需要的,阿富汗的松子、矿石也是我们需要的,修建一条铁路可以增加运输量。

但是,瓦罕走廊只要打通,就必然会有安全隐患,一些破坏分子会盯上这条通道,还有难民也可能沿路涌入,这些都是不得不谨慎思考的。

而且瓦罕走廊到了冬天会大雪封山,公路和铁路不能运行,养护成本太高,这是必须要考虑的。

瓦罕走廊的生态环境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瓦罕走廊是一片人间净土,保持着原生态环境,这里本来就是生态脆弱的地方。

“瓦罕走廊”现状:美女如云,牛肉5元,自行车是宝贝,以物换物

“瓦罕走廊”现状:美女如云,牛肉5元,自行车是宝贝,以物换物

“瓦罕走廊”现状:美女如云,牛肉5元,自行车是宝贝,以物换物瓦罕走廊是中国与阿富汗之间的一段狭长地带,曾经全部属于中国,唐朝在此设置“葱岭守捉”。

清朝政府曾长期在该地区设官、驻军镇守,更加巩固了有效统治。

瓦罕走廊呈东西走向,西边是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东边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在两国的边境上,边境长度仅有92.45公里。

瓦罕走廊上的古遗址众多,在历史上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如今在戈壁滩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影子,破乱不堪的古老驿站,在岁月的长河中,诉说着曾经的往事。

当年大唐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时,在瓦罕走廊入口处徘徊了很久,当地人告诉他,走廊内部环境恶劣、人烟罕见、野兽出没,不建议他前往。

但玄奘法师为了节约时间,毅然决然的通过了瓦西走廊,如今当地还有碑文记载。

别说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即便是现在独自一人穿越这里,也是九死一生。

瓦罕走廊内部并不是平坦的,这里有沙漠、戈壁、群山,整个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被大雪覆盖。

如果说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存在的话,瓦罕走廊非常贴切她的描述,近几百年来,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都没有波及这里,可以说阿富汗境内段的瓦罕走廊是该国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目前当地有一个城镇,名叫卡里塔,居住着大约有12000多人,大多数是为了躲避从古至今的战乱,不得已才搬迁到这里,数百年来,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正因如此,让这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传统,他们说瓦罕语,这是一种类似于塔里克语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

由于当地的气候环境恶劣,不适合农业发展,农耕文明早已被游牧文化所取代,牛、羊、骆驼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

在2002年以前,这里90%的人没有走出过瓦西走廊,因为这里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想要出去必须一次,必须骑马或者步行,没个几天几夜是走不出去的,如果半路遇上恶劣天气,迷路的概率非常大。

漫山遍野的野兽,也是他们不敢冒然离开聚居点的原因之一,这里有大量的阿富汗雪豹、西伯利亚狼,人类靠单打独斗,根本就不是它们的对手。

阿富汗人口约3200万,有多少人生活在瓦罕走廊?

阿富汗人口约3200万,有多少人生活在瓦罕走廊?

阿富汗人口约3200万,有多少人生活在瓦罕走廊?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分别和我国、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总面积约64.7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00万。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大约30个民族,主体民族为普什图人,官方语言为普什图语,在普什图语之中,阿富汗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

据统计,在阿富汗3200万人口之中,普什图人约占40%,塔吉克人约占25%,哈扎拉人约占19%,乌兹别克人约占8%。

此外还有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俾路支人等等。

阿富汗是一个气候干旱的内陆国,大部分地区为山地高原。

阿富汗东部有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西部和北部属于伊朗高原的一部分。

据统计,阿富汗63%的地区为山地高原,27%的地区海拔超过2500米。

阿富汗大部分城市和人口聚居区,集中在河谷地区和山地边缘的平坦地区,比如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位于阿富汗东南部的喀布尔河谷地区,而真正居住在高海拔山区的人口只是少部分。

那么阿富汗的瓦罕走廊地区有多少人口呢?瓦罕走廊是位于阿富汗东部的狭长地带,东西跨度约3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75公里,最窄处只有约15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瓦罕走廊就像阿富汗伸出的一条手臂,我国和阿富汗,就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接壤。

在地理上,走廊指的是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不过走廊也分为两大种类。

第一种是自然走廊,比如我国的河西走廊,南部是青藏高原,北部是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地区的地形相对平缓,属于自然形成的走廊地带。

第二种走廊指的是人为划定的走廊,整个走廊地带和周边的地理环境完全一样,只是人为划定的狭长地带。

这种走廊主要有瓦罕走廊,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等等。

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是连接印度东北地区和印度其他地区的狭长地带,整个走廊地区为平原,走廊周边也是平原,但走廊两侧并不属于印度,而是属于尼泊尔和孟加拉国,因此这是人为划定的走廊。

瓦罕走廊也是如此,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平均海拔达到了4000米,地形崎岖,难以通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
2015-11-10 23:46:06 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

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瓦罕走廊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瓦罕走廊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

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

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0公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
(Qal'eh-yeNiazBeyg)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

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

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

该地区是濒危动物阿富汗雪豹、马可波罗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瓦
罕走廊共有居民约10,600人(2003年),主要居民为塔吉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属于游牧部落。

居民多用瓦罕语。

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靠天吃饭。

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

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居民面临着贫困、缺乏粮食、医疗和教育以及毒品、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地区的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这里就曾经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的古波斯帝国(前550~前330)极东部地区,公元前4世纪,来自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东征中亚、南亚的时候也是绕过这里到达印度西北部的。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

法显在书中描述经过葱岭的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并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但随后这一带又被兴起于西南亚地区的大食国和兴起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后向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的葱岭
(帕米尔和喀喇昆仑诸山)给占领,从此唐朝的疆域退出这一带。

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

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内陆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

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1963年11月2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和阿富汗内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对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边界进行了划分。

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

此边界线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阿富汗和中国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塔利班控制着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但瓦罕走廊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阿富汗战火,因此不存在难民问题。

瓦罕走廊处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

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0公里(100英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Qal'eh-ye Niaz Beyg)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走廊大部分地区为高寒缺水的荒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

走廊南部的山
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但雨季易遭山洪袭击。

实际上,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

中国和阿富汗交界处几乎都在海拔5000米上下,是世界上最高的边界线之一,中阿边界上每个出入境山口的路都非常难走,每个通道也都有解放军的边防部队日夜把守着,而且即便能从哪个山口偷偷入境,最后还是只能归到一条路上。

因为周边战乱和动荡造成的特殊安全威胁,塔县境内的瓦罕走廊一直是边防非开放区。

时间似乎静止的瓦罕走廊,阿富汗的被遗忘,但稳定的角落,在那里两个部落居住并排在一个几乎无法居住景观。

坐落在该国的东北部,该地区的1.2万名居民生活同样他们的祖先究竟是怎么世纪以前,农业和生活过的土地和牲畜。

农民和丰富好客的一个多彩的世界,尽管缺乏资源和条件苛刻的。

瓦罕,一个其他阿富汗,彰显的是这些古老的文化都仍普遍未知的世界其他地区的美丽和简单。

to the backs of donkeys laden with solar panels, the French photographer set off on his mission, where he met a range of interesting people" style="line-height: 22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瓦罕走廊,阿富汗经历了被遗忘的游牧部落白雪皑皑的山峰和石山区遭遇游牧民族壮观走廊两个部落居住的家庭有非常好客尽管他们贫瘠的环境中,帐篷内色彩丰富,图案与在地板上的地
毯和材料的壁衬。

这个帐篷配有电视和音响控制台显示,尽管他们的远程的生活,他们拥有现代化的韵味。

许多部落的人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该Wakhi和吉尔吉斯部落和平共处,同时都试图在一个伟大的广阔生存资源的地方的海拔高度
和缺乏使其困难家庭部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的运输和
农业,以用来进行跨大距离牧民驴。

这些部落住几个星期远离村庄脚,使动物是至关重要的阿富汗人一种罕见的有形的礼物- 即时画像部落'季节性蒙古包村穿过走廊最远最高
达到传播。

尽管他们游牧为生,许多都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卫星天线和手机e of the photographers who takes images and promise they’ll send a print once back home, without ever doing so. The instant pictures provided the nomads with a copy" style="line-height: 22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e of the photographers who takes images and prom ise they’ll send a print once back home, without ever doing so. The instant pictures provided the nomads with a copy"
style="line-height: 22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该部落位于中14107英尺的高度,但是,尽管住在蒙古包和农业,他们的装束显得尤为华
丽一个不变阿富汗,分享,热情和友爱的值保持两个孩子是不是害羞,他们刺耳的目光被他们多彩的服装突出对于大多数村民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片是第一次,他们将真正看到自己的形象上的打印令人惊叹的天空局促阿富汗角落牧民,面包和茶低热量的饮食与牦牛奶坐落在该国东北部的一部分,该地区的1.2万名居民生活同样先人是如何做百年前
e-third " style="line-height: 22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在该区域的平均寿命被认为是小于43年,并在婴儿死亡率估计是在一个以上的三分之一他的发现是农民的一个多彩的世界和一个富有的热情好客,尽管缺乏资源和恶劣条件下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村民,农民,牧民和游牧民的生活两个女孩同行急切地在他们的工作中,鲜艳的红色礼服装饰着金色图案衣与部落沟通长长的走廊
大约186英里的长度和功能可以在山间曲径陆地边界中国,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

随着最近的麻烦枯萎全国许多从未涉足的较偏远地区阿富汗,彰显的是这些古老的文化都仍普遍未知的世界其他地区的美丽和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