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2单元《八音和鸣

合集下载

八音和鸣说课稿

八音和鸣说课稿

八音和鸣说课稿一、说教材《八音和鸣》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教材以我国传统的八音分类法为线索,通过对各类乐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介绍八音分类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乐器分类的方法。

2. 介绍各类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和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3. 通过对八音乐器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阐述,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1. 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是学生了解、学习八音乐器的基础教材。

3. 为后续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1. 八音分类法的介绍。

2. 各类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和代表作品。

3. 八音乐器的历史、文化背景。

4. 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音分类法,知道各类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2)学会欣赏八音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能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途径,学习八音乐器的演奏技巧。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索八音乐器的历史、文化背景。

(3)运用音乐欣赏、创作等方法,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尊重、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八音分类法的掌握。

(2)各类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和代表作品。

(3)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

2. 教学难点:(1)八音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

(2)音乐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3)对八音乐器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四)《三六》教案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四)《三六》教案 湘艺版

《三六》教学内容:欣赏独奏《三六》。

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

2、认识古琴,感受古琴古朴、深远的音色。

3、分辨乐曲中主题的三次变化。

4、结合歌颂梅花的诗词,理解音乐所塑造的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重点:欣赏古曲《三六》,了解相关文化。

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遥知不是雪,味有暗香来。

”写的是什么花吗?(学生回答)。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梅花有什么特点吗?比如它的形状,生长情况等。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二、欣赏古琴独奏《三六》。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三六》,又名《梅花三弄》、《三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三六》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

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

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

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

八音和鸣

八音和鸣

【译文参考】
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喜欢、讨 厌、及欲望,是每个人天生的七种情绪。 中国古代称用匏瓜、黏土、皮革、木头、 石玉、金属、丝弦、竹管等八种材料制成 的乐器为“八音”。制作的材料不同,所 发出的声音也各具特色。
想一想
(1)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懂得控制情 绪,做情绪的主人。你能够分辨你的情绪 吗?

竹是指竹类制成的乐器,主要有箫,笛, 和管。其实比较简单的区别是直吹为箫, 横吹为笛.

有一种葫芦叫匏 瓜,古人用干老 的匏瓜制成乐器, 就是匏类乐器。 匏类乐器包括笙 和竽等簧片乐器。

中国八音中 的土类乐器, 主要的只有 两种,一个 是埙,另一 个是缶。

革是指以野兽皮革 制成的乐器,其中 最主要的是鼓,鼓 也是古代人民最初 使用的乐器。鼓的 作用很多,平时可 当乐器,以配合舞 蹈节拍,在战时可 激励士气。鼓的种 类很多,“腰鼓” 是其中一种。
八音的使用限制
不同等级的人在欣赏乐器时是有严格界线的。钟 列为八音之首,可见它不仅是宫廷音乐的首要乐 器,也是位极势贵的象征,只有国王和诸侯才有 资格欣赏钟鼓之声。卿大夫和士可以听丝竹之声, 而下层百姓只能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 借陶制乐器如埙之类取乐。正因为钟是最高贵的 象征,《周礼》对拥有钟的人和数量也作出严格 的规定。平民百姓是不能拥有钟的,哪怕你再富 有,谁逾越了这个规定,就是违背了礼。
八音的独特含义
中国古代对于乐器历来讲求一个“品”字, 即所谓“乐品”。什么叫乐品呢?就是该 乐器天生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当然,也包 括它在音乐表现上的层次和品位。在欣赏 乐器时能够感到演奏者的品德修养和思想 境界。《史记》中说,乐有内辅正心和外 异贵贱的功能。
总结:

初中音乐《八音和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八音和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八音和鸣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共用2课时,一周一课时。

(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八音是古代以制作乐器的材料为依据,将中国民族乐队分成的八个类别。

本单元进一步确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认知的视野以及对优秀传统音乐独特魅力的体现有深入的了解、学习。

本单元在内容上分为两部分:1、古老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原始狩猎图》、《楚商》和弹拨乐器---古琴演奏的《梅花三弄》。

2、从少数民族引进到中原的弹拨乐器----琵琶演奏的乐曲《十面埋伏》。

第一部分以钱兆熹改编的《原始狩猎图》和中国传统乐曲中最负盛名的《楚商》为欣赏材料,通过感受乐队音响,同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乐队的编制,分清吹管、弹拨、拉弦、打击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乐器。

重点感知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的音色,让学生将图片中的乐器与音响中的音色结合起来;第二部分武曲《十面埋伏》,最后安排了《阳春白雪》让学生随着乐器声音的变更、乐曲风格的不同,领略民族器乐的魅力,在配以古诗、风景图片,让学生随着音乐、看者图画、想着古诗,步入民族音乐的优雅殿堂。

通过两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欣赏、体验、对比、讨论。

学生预期能够达到知道八音的类别和能说出乐器产生过程中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乐器音色的独特之处及他们擅长表达的音乐情绪。

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八音的音色、知道八音的分类及古乐器的音色。

难点是感受中国厚重的人文内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骨笛、编钟、编磬、古琴、琵琶,并辨别音色。

2、能知道编钟、编磬、古琴、琵琶在八音中的类别。

3、能大概知道这些乐器产生过程中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独特的表现力。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三)》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感受乐曲的情绪;2.欣赏乐曲,对比京胡与二胡音色。

教学重点: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教学难点:感受乐器的表现力,理解乐曲的意境。

德育目标: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说出你知道的乐器。

二.新课教学1.了解二胡、京胡(1)欣赏音乐片段(《江河水》二胡、《夜深沉》京胡),区别二胡、京胡的音色。

(2)出示两种乐曲图片并介绍京胡音色清脆、嘹亮,二胡相对柔和一点。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成为“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二胡木质琴筒一端蒙蟒皮;京胡竹制琴筒蒙蛇皮,且琴筒较二胡小,声音自然尖细,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3)欣赏京剧《霸王别姬》虞姬舞剑片段,感受京胡的表现力。

(4)播放《江河水》演奏片段,对比聆听。

2.唢呐曲《百鸟朝凤》(1)乐器介绍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

由波斯传入,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唢呐常用于戏曲、民间歌舞乐伴奏及鼓吹乐、吹打乐等器乐演出。

(2)简介乐曲《百鸟朝凤》背景故事(3)完整听赏乐曲,分组完成表格。

(4)简介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相关知识。

民乐《百鸟朝凤》的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

此曲在民间演奏时,结构松散,艺人们经常即兴发挥,后来民间乐手任同祥把它加工整理,在1953年春,《百鸟朝凤》由山东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受到热烈欢迎,从而流行全国。

此曲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在国内外的访问演出,都收到盛赞与欢迎。

(5)拓展欣赏唢呐演奏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感受唢呐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小结《八音和鸣(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教学难点:根据乐器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德育目标: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1.欣赏配乐朗诵唐代王勃《渔舟唱晚》,设问: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2.认识古筝3.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八音和鸣(楚调)

八音和鸣(楚调)

欣赏《八音和鸣》
酒狂
三、古琴与《流水》
1.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 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 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 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 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阳关三叠》
1.《乐形式,是有 唱词的琴(即古琴)曲。古代的歌, 多以琴、瑟为伴,演唱者随琴声轻吟 低唱,曲调多吟诵性。
虎 座 凤 鸟 悬 鼓
革类
吹奏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打击乐器
曲目 1 曲目 2 曲目 3 曲目 4
二、编钟 《编钟乐舞》1983年8月湖北省歌舞 团运用偏钟素材创作的“编钟乐 舞”,用歌、乐、鼓、舞相结合的 艺术形式,将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编磬、建鼓等数十件古乐器仿制品, 同台演奏,“金、石、丝、竹、匏、 土、革、木”,八音和鸣,重奏千 古绝响,把古代荆楚人民的艺术风 貌、盛楚乐章历史地再现于舞台。
金类
编钟是由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 上的组合钟。1978年在陕西扶风曾 出土了西周的青铜编钟,1979年在 湖北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了公 元前443年的编钟,一套共65件,总 重2500余斤,总音域跨五个八度, 12个半音齐全,音色优美,效果极 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冶 金和乐器制造水平之高超。
竹类
距今8700年的骨笛,是用 鹤鸟肢骨所制,上钻七孔。 经测定,已经具备七声音 阶结构。骨笛的出土,导 致了先秦音乐史的补写,, 骨笛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 中最为久远的乐器。
丝类
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 彩:长3尺6寸5分,代表 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 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 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 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
授课老师:朱晓华
单位: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一、中国古代乐器分类
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 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 木。

八音和鸣

八音和鸣
什么是八音?
根据《周礼》,中国古代乐器分八音, 即金(钟等)、石(磬等)、土(埙等)、 革(鼓等)、丝(琴瑟等)、木、匏(笙 等)和竹(管箫等)
欣赏民乐合奏 《欢欣的日子》
作曲家,安徽泾县人。主 要作品:十部交响曲以及 歌曲《打得好》《唱支山 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
朱践耳 枪》,民乐合奏《欢欣的 (1922— )日曲子》》,,交管响弦幻乐 想《 曲节 《日 纪序 念
聆听以下几首曲子,分别说出是什么乐 器演奏的?
二胡《听讼》阿炳 琵琶曲
二胡《赛马》黄淮海
笛子《百鸟朝凤》
1.该音乐主题的曲名是:
()
A.《空山鸟语》 B.《欢欣的日子》 C.《思乡曲》 D.
《二泉映月》
2.该音乐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华彦钧
C.刘天华
D.马思聪
3.该段音乐的主琵琶
C.二胡
D.古筝
4.该段音乐的基本情绪是:
()
A.雄壮、豪迈 B.欢快、活泼 C.哀伤、忧郁 D.
优美、抒情
为真理献身的勇士》,音 试《纳西一奇》等
认识二胡 笛子 琵琶
主要代表人为: 华彦钧(阿炳),刘天华
华彦钧
华彦钧(名家介绍),又名阿炳 (1893-1950),江苏无锡人。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 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 山房”。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 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4 岁丧母,21岁患眼疾,5岁双目 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 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 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 成为街头流浪艺人。代表作有二 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 《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 沙》、《龙船》和《昭君出塞》。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教材目标、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了解和欣赏,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2、认识并了解常见乐器的名称及分类,聆听民乐合奏曲子,让学生了解民乐合奏形式,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民族乐器知识,能够说出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

3、培养学生的民乐欣赏能力,听赏《欢欣的日子》,《空山鸟语》,《喜相逢》,《阳春白雪》能够用语言描绘其音乐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常见民族乐器名称及其分类。

难点【来:能够记住音色,并且对四首乐曲的旋律能够大概了解。

2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教学堂小结活动1【导入】导入新、以实物“葫芦”,谈话概括引出题“八音”。

2、以“八音”导出题《八音和鸣》。

活动2【讲授】新、师:同学们,我们过年的时候都听什么歌?请同学们说几首跟春节有关系的歌。

2、师:好的,同学们都了解的非常多,你们在春晚里经常听到的是《春节序曲》,它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是一首民乐合奏,大家注意听,试试能听到什么乐器。

师: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4、师:是的,有二胡、琵琶、阮、扬琴等这些民族乐器,他们属于长什么样子呢,又是怎样分组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乐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师: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乐器。

、吹管乐器,简单的说就是吹奏的乐器,如笛子、箫、埙、排箫,唢呐、管,笙、芦笙、把乌等。

大家看一下图片,认识一下这些乐器张什么样子。

弹拨乐器:比较常见的有琵琶、筝、扬琴、阮、三弦拉弦乐器:拉弦乐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二胡了,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包括二胡、京胡、板胡等。

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

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八年级音乐《八音和鸣》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音乐《八音和鸣》教学设计方案
体验民间锣鼓
分组练习、展示
通过体验民间锣鼓的表演,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情境导入:
1、课前播放唢呐演奏视频《拉呱》刘英,著名唢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工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唢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
第三段唢呐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叫。
第四段活泼欢快的乐句,富有情趣。
第五段第二次出现鸟的叫声,演奏者运用复杂高难度的技巧模拟了喧闹的百鸟争鸣之声。
第六段速度转快,音乐热情奔放。
第七段高潮段落,速度加快,音型短小,显示出高超技巧。尾声第八段高潮段落的继续,情绪更加热烈与引子相呼应。
请你说说演奏的乐器叫做什么(唢呐)
2、谈话引入
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老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这首乐曲的名字就能反映大家此时的心情,叫《拉呱》,大家刚才听出了这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有着许多像《拉呱》这样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民族音乐之旅。
2、通过体验民间锣鼓的表演,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初步认识,了解了中国民族乐器几乐队的基本知识,对音乐欣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本节课通过对经典乐曲的欣赏和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通过视频的展示,由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应该怎样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小组交流)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八音和鸣》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八音和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感知民族音乐,特别是传统民族器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手段,本节课在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分类、感知各个乐器组中常见乐器音色、赏析两首风格迥异的民乐合奏曲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赏析《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三首传统民乐独奏曲,让学生随着乐器声音的变换、乐曲风格的不同,体会民族乐器的意境和韵味,再配以古诗、图片,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画、想着古诗,步入民族音乐的幽雅殿堂,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启迪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欣赏器乐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的音色及丰富的表现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其音乐意境,回忆一些诗词与音乐相匹配,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初步了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及其贡献。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享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领略民族器乐的魅力,了解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课堂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地从视觉、听觉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会器乐作品所描绘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学生边听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边走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族乐器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听赏了两首风格迥异的民乐合奏曲。

八音和鸣(三)教案

八音和鸣(三)教案

八音和鸣(三)教案教案标题:八音和鸣(三)教学目标:1. 了解八音和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通过演奏和听辨,辨别八音和鸣的不同音色。

3. 能够运用八音和鸣的技巧进行简单的合奏。

教学重点:1. 八音和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八音和鸣的音色辨别和技巧运用。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包含八音和鸣相关内容的教材或乐谱。

2. 乐器:提供八音盒、钢琴或其他乐器供学生使用。

3.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奏的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八音和鸣的音乐片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八音和鸣的基本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八音和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八音和鸣的定义、音色特点等。

2. 通过示范演奏不同音色的八音和鸣,让学生听辨不同的音色。

三、音色辨别练习(15分钟)1. 分发八音盒或其他乐器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尝试演奏不同的音色。

2. 指导学生通过演奏和听辨,辨别不同音色的八音和鸣。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音色辨别比赛。

四、技巧运用(15分钟)1. 讲解八音和鸣的演奏技巧,如指法、节奏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八音和鸣的技巧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

3.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八音和鸣,创作自己的音乐片段。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八音和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八音和鸣的不同应用场景,如音乐创作、表演等。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乐器的八音和鸣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色辨别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八音和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创作的音乐片段,评估他们在技巧运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八音和鸣

八音和鸣

四、欣赏《阳春白雪》
❖1、乐器简介:弹拨乐器之一。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就是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特点 非常生动的描绘。
该曲又名《阳春古曲》,是一首 优秀琵琶古曲。全曲采用的的是 循环变奏体结构: A+B+A
❖1、旋律清新流畅; ❖2、节奏活泼轻快; ❖3、生动地描绘了冬去春来,大
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 初春景象。
中国古代音乐
一、八 音 和 鸣:
八音是指:金、 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丝、 竹、 匏、 土、 革、 木。
清中期--乐器--金漆彩画柷(音祝) 木质
八音是指: 金(如:钟); 石(如:磬); 丝(如:古琴、瑟); 竹(如: 箫);匏(pao)(如:笙、竽); 土(如: 埙);革(如:鼓)、木(如:柷 (zhu)、敔(yu))。
课堂小结
❖ 1、这么美的音乐,可是,我们许多年轻人 都不了解它,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中 华文明的继承人,又该怎么办呢? 2、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支乐队,希望 他们的演出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播放女 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
《空山鸟语》是它的代表 作之一。初稿成于1918年, 10年后才定稿。乐曲用唐王 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的意
境,通过抒写空谷和模仿各种
鸟鸣,表现了大自然的热爱和 愉悦活泼的心境。
三、笛子独奏曲《喜相逢》
❖1、 乐器简介:吹管乐器之一。 ❖2、 欣赏全曲:原来是内蒙民间乐
曲,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 逢时的情景,音乐形象生动,具有 浓厚的乡土气息。
❖ 二、乐器类别:
1、吹:指吹管乐器:包括梆笛、、、、、、 2、弹:指弹拨乐器:包括柳琴、、、、、 3、拉:指拉弦乐器:包括板胡、、、、、 4、打:指打击乐器:包括大鼓、、、、、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八音和鸣教案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这个教案以八个音符为基础,通过和声的方式将它们组合成不同的音乐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八音和鸣教案的历史背景、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影响。

八音和鸣教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

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娱乐和教育培养。

八音和鸣教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通过将音符分为八个基本音,即宫、商、角、徵、羽、變宫、變徵、變商,来构建和声和音乐作品。

这种方法强调了音乐的和谐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音乐的机会。

在教学方法方面,八音和鸣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师会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逐渐熟悉八个音符的音色和特点。

学生会学习如何将这些音符组合成和声,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节奏和音高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八音和鸣教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其次,八音和鸣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理解不同的和声和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最后,八音和鸣教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合奏和演出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首音乐作品。

这种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八音和鸣教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由于八音和鸣教案注重和声和音乐作品的创作,可能会忽视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和声的复杂性和创作的压力下感到困惑和无助。

其次,八音和鸣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八音和鸣》(楚调)的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八音和鸣》(楚调)的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八音和鸣》(楚调)的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作者:陆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15期【内容摘要】《八音和鸣》(楚调)是湘版高中音乐欣赏“华夏音乐之光”中的第一首鉴赏曲目。

通过对这首作品进行音乐解读与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器乐文化,让学生初步掌握辨析不同材质的乐器的方法,能听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能简单的知晓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提升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怀。

【关键词】《八音和鸣》编钟八音引言华夏音乐历史悠久,最早有文物佑证的是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贾湖骨笛,它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能吹奏出《小白菜》的曲调。

在传统乐器中,体积最大、音制最全的,是1978年出土距今有二千四百多年歷史的战国时期曾候乙编钟,因其规模大、数量多、保存好、音性佳、铸造美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与此同时出土的还有编罄、鼓、琴、瑟、笙、箎、排萧,可谓八音齐备。

编钟的音域可以跨越五个半的八度,中心音域的12半音齐全,1970年东方红卫星就带着由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升向太空。

一、缘起学生时代读到过曾候乙编钟的介绍,惊讶于它的工艺,成了音乐教师之后,了解到编钟不仅是外观上豪华,在音律的分配上也是非常科学的,更绝的是还能够做到一钟双音,即敲击正面与侧面,可以呈献互为三度音程或者是不同的乐音,以达到用更少的钟演奏更多的音的效果。

由于一直没有高品质的音像资料,《八音和鸣》(楚调)往往只做浏览性的欣赏。

无意间看到了《国家宝藏》中讲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宝——曾候乙编钟,节目里面详细的介绍编钟的前世故事,还介绍了让国宝活起来的今生乐者——武汉音乐学院的青年编钟乐团,他们现场演奏了《茉莉花》,编钟这种古老乐器在年轻的乐者手下焕发出青春的迷人光彩。

由此激发了笔者要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编钟音乐文化的想法。

二、音乐解读“八音”是根据乐器制造材料的不同所为的分类,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八音xx(四)
1教学目标
1、能区别中胡与二胡的不同特点,能对江南丝竹、河北吹歌的民间音乐特点有所了解,能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热爱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

2、能认真聆听乐曲《草原上》《三六》《小放驴》,能哼唱乐曲的部分音乐主题;能听辨出中胡、管子等乐器的音色特点。

3、能感受《草原上》《三六》《小放驴》的情绪、力度、速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旋律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能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认真聆听《草原上》《三六》《小放驴》,听辨不同乐器音色特点,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2、教学难点:感受乐器的表现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3重点难点
1、欣赏中胡独奏曲《草原上》、江南民间乐曲《三六》、河北吹歌《小放驴》。

2、分析《小放驴》旋律结构特点,模唱“学舌”旋律片段。

4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欣赏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音乐片段。

提问:
根据乐曲中乐器的音色特点,你能听辨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吗?(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的典型代表乐器之一。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丰富,你还能列举出你熟悉的哪些乐器?(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几种非常具有特色的乐器所演奏的乐曲。

新课教学
1、欣赏中xx独奏《草原上》。

(1)仔细聆听中胡独奏《草原上》,欣赏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有什么特点?乐曲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填在相应曲谱的括号里。

(3)小结: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中胡;音乐舒展、辽阔,富于歌唱性‘乐曲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和牧民自在的放牧生活,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4)乐曲简介:
《草原上》是著名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创作的一首名曲。

在马铃和木鱼轻奏的马蹄声节奏陪衬下,笛子吹出飘逸明亮、节奏自由的旋律,引出中胡独奏的散板乐段。

作者采用马头琴常用的三度颤音和演奏技巧,悠然起伏、委婉舒展,刻画了辽阔草原牛马成群,牧民怡然自得的放牧场景。

中胡简介:中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是中音二胡的简称,琴筒比二胡的大,琴杆比二胡的长,琴弦比二胡的粗,音色浑厚,常担负中音声部的演奏。

所有二胡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

它属于灵敏性较弱的乐器,最善于演奏一些舒展、辽阔的歌唱性旋律。

2、欣赏xx民间乐曲《三六》
(1)认真聆听江南民间乐曲《三六》,欣赏时请同学们思考:你能听辨出乐曲中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音乐有什么样的情绪特点?音乐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结:乐曲中参与演奏的乐器有二胡、笛子等;音乐具有欢快、喜庆、热烈、明朗的情绪特点;音乐风格特点是抒情优美、清新流畅、典雅细腻。

(3)xx民间乐曲《三六》简介。

《三六》又名《三落》,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

此曲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主体由多个曲调组成,各个曲调间采用一个相同乐段的“合头”串联。

不尽相同的曲
调形成调式,速度上的对比,构成分散、聚合的效果,使旋律更加活泼流畅,欢快而具有弹性。

《三六》常于民间喜庆场合演奏,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

(4)xx丝竹简介
江南丝竹是流传在江浙一带的民间乐器合奏形式。

由“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笛、箫、笙和打击乐器(板、板鼓、碰铃)组成,多在节日及婚丧喜庆场合演出。

乐曲大多来自民间曲牌,风格明朗、欢快,表现江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朴实、爽朗的性格。

3、欣赏xx吹歌《小放驴》
(1)欣赏河北吹歌《小放驴》,请学生思考问题: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能听出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吗?
(2)小结:乐曲表现出了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乐曲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有管子、笙、打击乐器等。

(3)乐曲简介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民间广为流传的乐器,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的劳动生活。

其次,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曲调都欢快、活泼、诙谐、粗狂,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拓展:复听乐曲《小放驴》,在想象中重现乐曲意境的同时,你能听辨出乐曲的旋律结构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乐曲的旋律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结构严谨、工整。

请两位学生上台体验模仿乐曲中“学舌”的片段,模唱部分旋律。

(师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中胡独奏《草原上》,了解了两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和河北吹歌。

在我国还有很多的器乐合奏形式,如广东音乐、苏南吹打等,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希望同学有时间去了解探索一下,感受我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并发扬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