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海内望族 陇西李氏
海内望族——“陇西李”作者:李吉来源:李氏网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3日点击量:29024来源:李氏网时间:2009-2-6李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源远流长、人口众多的古老姓氏。
在众多的李氏衍派中,以陇西为郡望,以盛唐为标志的陇西李氏最为著称,是中华李氏的主流支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陇西李氏,英贤辈出,代有伟人,播迁各地,享誉中外,为人类文明的进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华夏诸多姓氏宗族中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豪族大姓。
一、以官为氏源远流长据史书所载,李氏得姓,源于皋陶,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子孙世袭其职,代为理官,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理徵(字德灵)以直言切谏,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
利贞也娶契和氏之女生昌祖,仕陈为大夫。
周康王时赐苦县为李氏采邑,遂家于苦县。
其五世孙李乾,为周上御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字伯阳,又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著有《道德经》八十一章。
唐明皇时追尊为“圣祖混元上德皇帝”,即世俗所传道教之教主——老子。
春秋战国之际,李氏人才济济,屡出将相。
晋文公时,有“理官”李离,执法严正,因“过听杀人,自系请罪”,虽经晋文公多方慰勉,仍伏剑而死,以身殉法。
魏相李悝,助魏文侯变法图强,三晋称雄。
而伯阳子李宗仕魏,封于段干,为魏国贤人。
其子李同为赵国大将。
李同子李兑,赵惠文王时拜为相国。
其子李跻封安阳君,子孙后裔,世居显要。
秦相李斯也系陈国苦县李氏后裔,助始皇帝扫平六国,一统宇内。
周赧王时,李氏分为两支,一支迁于甘肃,一支迁于河北,始有陇西、赵郡之分。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伯阳八世孙李昙初为赵之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生四子:崇、辩、昭、玑。
崇字伯佑,封陇西郡王南郑公。
其子李信,字有成,为秦大将军,率军伐燕,将燕太子丹追杀。
信生超,仕汉为大将军,渔阳太守,有二子,长曰元旷,官居侍中,次曰仲翔,为河东太守,晋封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
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4
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电视专题片解说词)(7200)翻开世界地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最中心,有一座十分耀眼的城市,这就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
从兰州乘汽车南行一小时,便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临洮。
(镜头: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甘肃地图——临洮地图——县城全景)临洮,古称狄道,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文化名城。
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祖先们就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因而被称为“彩陶之乡”。
(镜头:狄道州志——狄道——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彩陶)临洮,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古代军事重镇。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甘肃中西部,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结合部,西部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结合部,因而成为控扼陇蜀、平辅关中的战略要地。
(镜头:古丝绸之路图——狄道州志.古代军事图、图、图、今全县模型图)这是起首于临洮县城以北15公里的秦长城,位于新添镇三十墩村的杀王坡望儿嘴,它是秦国为了保护西部的重镇——狄道和秦都通往北地、陇西郡的通道而修筑的。
至今遗存的三国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侯和城、安故古城、哥舒翰纪功碑等遗址和出土的秦砖汉瓦、五铢钱范、盔甲、箭簇、弩机等遗物说明,临洮曾是古代征战地、三国古战场。
(镜头:秦长城、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侯和城、安故城、哥舒碑、秦砖汉瓦、五铢钱范、盔甲、箭簇、弩机)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长期以来,大批精兵猛将聚集在以狄道为中心的河陇地区,使狄道成为英雄辈出的地方。
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这块神奇的土地,声名卓著,历史辉煌,光照陇原,声振中华。
出生于古陇西狄道今临洮的李氏家族,为抵御戎羌、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确保中原腹地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镜头:《汉武大帝》中李广、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决战;《大唐歌飞》中李白、唐玄宗、哥舒翰;另找李世民)(镜头:推出片头——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同期声——‚要说清陇西李氏,首先要搞清楚‚陇西”之名的来历。
四川省筠珙宜三县李氏宗谱世系流源
四川省筠珙宜三县锡坑李氏宗谱序(一:上古至陇西脉裔)天地生人,上必有祖宗所创起,下必有子孙所传流,李氏传人文臣武将,名士大儒,彪炳史册,灿然有不可掩者,巾短不足以举其万一,然同姓有荣焉。
所谓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我李氏自开姓始祖李利贞公起至今数千载,子孙播迁四海,瓜瓞绵延,分系愈众,遂为天下姓氏之冠,真可谓:“我李万万叶,柯挑遍九州;”亦无愧矣。
李、上声,徽音属火,陇西、秦地,陕西巩昌府,属邑近长安都城。
公孙、姬、李、理皆作理字通用。
世说皋陶尧士师理官,子孙因官为姓,殷末有理徽,改为李字,旧本若云伯益,虽同出皋陶,然舜已赐赢姓,则理李恐非,窃谓系出皋陶公,而不知上世实自少典公氏始。
皇帝公本姓公孙,长于姬水,又姓姬,四世颛瑞公,五世庭坚以后,至利贞公姓李理,因逃难食李得存,逐改理为李姓。
我上古太祖少典公,妣附宝太夫人,生子轩辕。
少典公;原姓公孙,以公国于有熊,故称有熊国君,有熊国即古轩辕丘是也,丘因二世祖黄帝公生处,故名轩辕,其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新郑县。
至若姬、理、李皆后世子孙,因地、因官、因事以为姓者。
上古鼻祖考讳轩辕,号黄帝有熊氏,妣帝后缧祖西陵氏元妃;生三子,长昌意、次玄嚣、三浑沌。
上古三世祖考讳昌意;妣蜀山女枢氏,生子颛顼。
上古四世祖考讳颛顼;号高阳氏,妣邹屠氏,胜渎氏帝后;生子八人,长苍舒、次隤岂、三俦寅、四大临、五厐降、六庭坚、七仲客、八树达。
上古五世祖考讳庭坚,,又名咎繇,字隤,号皋陶;舜大理官士师,明五刑,典礼谟,公德道法之传亦见也,妣夫人生子伯益。
上古六世祖考讳伯益;妣夫人生子恩成。
上古七世祖考讳恩成;于商、夏世为大理官,以官命族为理氏,继子徽。
上古继世祖考讳徽,姓理名徽,字德灵;妣陈国契和氏,生子利贞。
理徽公;字德灵,公在纣王无道之时为翼隶中吴伯,因直柬死忠,妣陈国契何氏携子利贞妣逃难于伊候之墟,因食李得存,为报其恩,故将理姓改为李姓,至此我李氏于此得姓,利贞公乃为我李姓开姓一世始祖。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伊候之墟,食木子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的保命之
功及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
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
利贞为得姓始祖。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
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
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
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
陇西李氏故里
三 、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 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 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 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 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 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 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在秦时担任 陇西守。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他的 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 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 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 铺的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 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 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 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 敦煌房的始祖。李贤和他的 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 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 氏敦煌房的远祖。
李氏根祖
五、文化特点
(一)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通过李姓的源流
可知, 李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如从李姓 出自嬴姓算起, 至今已有3100 多年的历史, 出自 姬姓的李氏一支, 也已经有2800 多年的历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把李氏宗族系统化, 这在中国正史中也是少有的先例,为中华李氏 文化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基础。至此, 研究李氏 起源及其文化的学者、文献络绎不绝。今天海 内外的李氏文化研究还在持续、深入、广泛地 开展, 这说明李氏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色, 使它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天下李氏皆冠“陇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於陇西,但这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而非今日的陇西县。
陇西李氏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部陇西李氏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兴起、发展的历史缩影。
研究李氏文化,就是研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尊重历史、还历史的真面目。
其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老子李耳“飞升”(陇西)狄道,陇西房始祖李崇家居(陇西)狄道,汉征西将军李仲翔战殁葬(陇西)狄道,西凉武昭王李暠籍是陇西狄道,唐高祖李渊其先陇西狄道。
这些众多显赫的陇西李氏人物,都於陇西狄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陇西狄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我们简要谈谈,李氏与陇西狄道有关联的几个问题。
一、临洮、周朝称陇西邑,秦汉称狄道。
今日的临洮,就是古陇西,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1.陇:甘肃省的简称。
2.陇水:即今日的东峪河,《水经注》称陇水,《山海经》称滥水。
水源於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
迳武阶城(窑店乡境内)南,绕狄道故城东、向西北注入洮水。
它非常具体地把狄道故城,洮水与陇水、陇山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陇山:就是陇坻、陇坂、陇首。
在陕西陇县西北,跨甘肃清水县、山高而长、延至陇县、静宁、镇远、清水。
《水经注》所指陇坻,是泛指陇中之山。
4、陇西:郡名,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即甘肃狄道(今临洮县)。
我们通常说:陇西、陇西、陇山以西,指的是甘肃的地理位置在陇山以西。
那么,陇西郡名是怎么命名的。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文中说的很清楚,“有陇坻(山)在(治所狄道故)城东”,故曰:“陇西也”。
把陇坻,陇水,洮水、狄道故城、紧密的联系起来,完全符合古代以山水定地名的历史事实。
它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在大陇山以西的概念是大相径庭,泾渭分明。
郡望:郡望,一郡之望族。
或望出。
即该姓氏的发祥地,也就是通常说的堂号。
百家姓:《李氏的来源》
【导语】李⽒分布地区:陇西郡:战国时置郡。
此⽀李⽒,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
此⽀李⽒,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此⽀李⽒陇西李⽒分⽀,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1世孙李忠。
中⼭郡:汉⾼帝置郡。
此⽀李⽒为赵郡李⽒分⽀,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汉郡:汉时置郡。
此⽀李⽒为陇西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之⽗)。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上⾕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带。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
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西汉⾼祖时设置,治所在湖北安陆(今湖北安陆),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应城,及孝感、汉川、汉阳、黄陂⼀部,辖区涉及今孝感地区及河南光⼭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带地区。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范阳郡:秦朝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带。
梁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东曹县诸地。
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今安徽砀⼭)。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历史来源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称李⽿。
⼆;据「北史」所载,赵郡李⽒,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后改为汉字单姓「李」⽒。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中国门阀历史上的十大家族
中国门阀历史上的十大家族•1 一、陇西李氏•2 二、沛县刘氏•3 三、陈郡谢氏•4 四、琅琊王氏•5 五、清河崔氏•6 六、范阳卢氏•7 七、荥阳郑氏•8 八、太原王氏•9 九、弘农杨氏•10 十、兰陵萧氏这里所说的“家族”,是指“士族大家”,简称“大姓”。
平民崛起的家族,比如从宋朝开始的皇室等,不算入。
上部分何为大姓身边有朋友对如今的“中国大姓排行”不满,于是有了他下面这番言论:“古国历来有一俗话,陈、林、李、蔡、天下据一半,这是中国的四大姓,何以排到王姓,按笔画数应该丁姓,画数最少,为何此刻的网络有如此排行的百家姓,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乱改历史。
百家姓历史悠久。
其排行也是经过调查统一查询才排行出来的。
请尊重历史!”我听后,不禁莞尔。
感觉这位朋友似乎误解了一个词汇:大姓,在古代和当代,应该不是一样的概念。
在当代,是按照人口排名的。
当今地球上有十大姓的人数,额外多,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这不仅是中国十大姓,也是世界十大姓。
而古代,大姓,是指高门大阀。
从秦到唐,虽然“封藩建卫”的封建制度已经不存在,但是秦灭六国之后,并没有把六国的宗族子弟全部消灭,而是迁移他处。
这些宗族子弟日后逐渐演变成了地方上的势力集团,形成了所谓“士族”。
在这段时期,中国政治属于门阀政治。
这些士族集团纽带当然还是血缘。
但是,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千万不要把这些士族当作解放前的地主土豪。
实际上,这些士族不单单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地方豪强势力,世家大族同时还是文化世家,如果我们看看士族力量顶峰的六朝时期,所有历史上有记载的文人学士,都是出自世家大族。
士族同时掌握着政治资源,在六朝时期,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所有品阶高、清闲的职位,都被士族占据。
士族与庶族(寒门)的分界是相当鲜明的,这种分界不在于有钱没钱,也不在于有权没权,而在于血缘和文化。
所以,也许大姓在这时期的人数,不是最多的,但是,名望,却是最大的。
李姓起源与分布
李姓起源与分布赵钱孙李,在古代的百家姓中,李姓就排在前列,而在2010年的最新姓氏排名中,李姓排名第一位。
先来讲讲李姓的各位始祖吧。
关于李姓的始祖又分为血缘始祖和得姓始祖。
李姓的血缘始祖有两位,第一位是中国司法鼻祖皋陶。
皋陶字廷坚生于(公元前21世纪)曲阜,初渔于雷泽,在尧为炎黄夷联首领时,被虞举为士,任理官(掌管司法的长官),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至禹王为帝,越二年而卒,死后,葬于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封其后于英六,生子人伯翳。
皋陶之后,历虞、夏、商、二十六世为理官。
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还有一位是伯益,大约出生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的西南部中原地区,具体地址不详。
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
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
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时,伯益的后裔造父因为替周穆王驾车有功,被赐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称嬴姓李氏,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李氏族人的血缘祖先。
伯益,亦称大费,是我国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
相传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并且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他因此被我国民间尊称为“土地爷”并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再来说说李姓的得姓始祖吧李利贞,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
家族面临株连危险。
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最后到豫东地区的牯县(今河南鹿邑县东)。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李姓还有名祖李耳,即老子,字伯阳,谥号聘。
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
周景王时任太史(史称为周柱史),著道德经五千言。
孔子曾问礼于他,李聃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李氏先祖世系的考证
李氏先祖世系的考证湖北阳新李锦李氏自得姓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大姓。
李氏历代帝王将相,名贤辈出,史不绝书,更由于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创的大唐王朝,使得李氏追根溯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但现今各地李氏宗谱中记载李氏世系仍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如:老子李耳的世次问题,有记李利贞下十一世,有记十五世,有记十七世),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族谱专家”,抄袭一些宗谱上的资料,不加考证,把前人没有搞清楚甚至错误的东西照抄下来,杜撰李氏先祖世次世系、名讳、图像,编造漏洞百出的李氏源头主世系。
致使一些不懂宗亲文化,又非常热心的宗亲,盲目抄袭李氏源头主世系,以致祖宗世系啼笑皆非。
本文通过引证历代文献史料,考证编排自皋陶至唐高祖李渊的世系,力求介绍完备,力求深入探考研究,抛砖引玉,以求对李氏世系,正本清源,效绵薄之力。
一、从皋陶到李利贞的世系1、皋陶出生大致时间结合《史记•虞舜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和《竹书纪年》:“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的记载,在舜三年时皋陶已经是舜的士师,当时他年龄应该在40岁-60岁之间,舜在位39年,据此推算,皋陶去世时年龄在80-100岁左右,这和传说中的皋陶活了106岁基本吻合。
《史记•夏本纪》记载:“皋陶作士以理民。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皋陶是在禹建立夏朝之前已经去世,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大禹建立夏朝时间在公元前2070年,按皋陶活了90岁推算,他出生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2160年。
2、皋陶与大业、伯益的关系关于大业其人,史载阙如,渺不可考,惟知其是赵(嬴秦)族第一位有名字的男性始祖。
而对于皋陶其人及事迹,先秦文献则多有记载。
《古本竹书纪年》云:帝舜“命咎陶作刑”。
《论语•颜渊篇》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荀子•成相》“禹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先秦其他诸子如《墨子》、《孟子》中也都不乏对皋陶的赞美之词。
陇西世家(三)
陇西世家(三)陇西世家(三)李姓郡望堂一、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居于某地域的名门望族。
郡望,也称地望,就是郡中显贵的氏姓。
具体地说,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为法地所仰望。
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宋代《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
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晋武帝置。
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
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
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
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
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郡: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
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今河南襄城、郏县、舞阳。
8. 江夏郡:汉高帝置。
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郡:古县名,汉代置。
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
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在李姓的诸多郡望中,以陇西与赵郡的历史最久、声望最高,除赐姓李氏外,其他各分支几乎都是从这两支衍生出来的。
二、堂号陇西堂赵郡堂(还有平棘堂)1、陇西(今甘肃省)李氏始于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陇西李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 为何能排在众多家族前面呢
陇西李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为何能排在众多家族前面呢本文导读: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家族文化,这种文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很长久的过程。
在古时候,每个家庭生的娃都比较多,一代一代积累传承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每个家族在无形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俗,以及定制家族的规章制度。
在每一个朝代的历史进程中,家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并且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它甚至能够左右一个朝代的发展。
陇西李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庞大家族,不夸张地说,如果要写中国历史中的家族史,陇西李氏必然会占据重要的篇幅。
在历史的记载中,陇西李氏产生于秦代。
当时被任命为陇西郡守的李崇,被认为是陇西李氏的鼻祖。
然而这个家族的发展也经历过低谷期,李陵是这个家族的一个后代,在外族入侵期间,他反叛朝廷,投降于外族。
自从那件事起,李氏在陇西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都被人嘲笑与羞辱。
就这样,这个家族沉寂了好几个朝代。
直到东晋,它才又突然壮大起来。
经历了这么漫长的一个发展过程,它参与到了多个朝代的发展潮流中。
一直以来,这个家族的后代很多是担任朝廷高官的。
那么在这个如此壮大的家族中,都有哪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呢?李世民是何许人也?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中还是非常响亮的。
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正是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繁华盛世。
不得不说他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能力超群,无论是在管理用人方面,还是在自身的艺术修养方面,都是让人非常赞赏的。
他在位期间,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减轻了赋税,不断发展经济,使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称为唐朝盛世。
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陇西李氏的后裔,他又一次将陇西李氏带到世人面前。
并让世人始终记住,在中国的历史潮流中,有这么一个壮大的家族,在不断推动着我国的发展。
李白是家族里一个非常特殊的后裔,为什么这么说呢?陇西李氏的后代一直以高官居多,李白在当官期间却是非常失败的,可是这样却并不影响他在家族后代中的地位。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宗祠【宗祠概况】(历史、沿革、现状)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
李家龙宫几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
至今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
宋、元时期,李家龙宫修复了部分建筑,但又遭战火毁坏。
明万历五年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重建,由于大唐盛世已衰,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
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
清顺治五年又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
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
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
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李家龙宫现存形制,基本是明朝的“前五楼”、“后五山”和“中部祭祀区”样式。
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群,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
中部建有主祭堂,并悬有“陇西堂”匾额,正堂供四尊牌位(“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殿中还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塑像,香火甚旺。
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龙,即为“九五至尊”之意。
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叫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
每座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内有塑像,掩映在绿荫丛中。
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叫“后五山”。
解放后,李家龙宫改为学校。
殿宇上的椽檩修建了教室,大树被做成了桌椅板凳,只留下西北角的四座建筑和后花园的部分树木,其他绝大多数殿宇楼阁均遭人为拆除或改造,三座假山也被夷为平地。
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历史趣谈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 哪个家族最辉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哪个家族最辉煌?导语: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 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
他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
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
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
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
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后,在两汉三国到西晋,一直默默无闻。
而这期间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赵郡李氏。
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
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的三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
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
关于李暠是李广的后代,虽然中间隔了几百年,但已无任何争议。
史学界都已经承认。
当西凉被北凉灭后,主要著名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
另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
其后人李充这一支被称为唐皇族的武阳房。
(唐朝史官为李渊的祖先做的考据,称之为“四公子房”)。
武阳房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
南唐是从杨行密的子孙手中夺得吴国的政权而建立的。
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初为徐温的养子,叫徐知诰,但是他实际上是唐朝的没落生活常识分享。
陇西李氏——中国史上的名门望族
陇西李氏——中国史上的名门望族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姓氏,不得不提的就是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除了建立了让中国人骄傲的唐朝,甚至北魏拓跋氏、西夏拓跋氏都流淌着陇西李氏的血液,更重要的是陇西李氏经过不断扩大、主动或被动迁徙,成为现今中国李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记载中最早的陇西李氏则是秦朝的陇西郡守李崇。
史书上对李崇记载虽然不多,然而他的子孙都赫赫有名,他的孙子李信深受秦王赢政信任,燕太子丹刺杀行动失败后,曾经被李信追击,随后李信与王贲在灭燕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信的孙子便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而李广的孙子是大名鼎鼎的李陵。
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之后,娶了拓跋氏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李陵的后裔都姓拓跋氏,几百年之后,鲜卑拓跋珪建立了强大的北魏。
到了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再次崛起,由于西北连年干旱以及长期的战争,很多西北人不得不向南迁徙,其中就有一位氐族的李氏领袖——李特,他帅民入蜀,后来由于官逼民反,李特被迫起义,占据成都,他的儿子李雄正式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该政权公存在了四十三年。
所以,李氏第一个当皇帝的就是陇西李雄。
后来有一位自称李广十六世孙的李暠(音浩),他从一个县令被提拔为敦煌太守,公元400年,他建立了割据政权北凉,虽然他并未称帝,但唐玄宗李隆基追尊他为兴圣皇帝。
北周与隋朝的时候陇西李氏成为权倾朝野的名门望族,其中有一位名叫李渊的,建立了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
在唐朝,李氏除了皇族的光环之外,在人口上也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姓(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氏当国之后,大批文臣武将被赐国姓)。
唐朝末年的战乱迫使北方居民向南大迁徙,这直接促使了李氏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宋朝的靖康之变以后,陇西李氏继续南迁至云贵、福建、两广地区,可惜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只有少数家谱中尚有“陇西李氏”的记载。
而一直定居在陇西的李氏也人才辈出,比如文学史上著名的“陇西三李”、“发明”月老的李复言、清末的晋南首富李子用等。
陇西世家(五)
陇西世家(五)陇西世家(五)中华李氏直线世系考(1世)少典,姓公孙。
(2世)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
在位100年,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
以德才擒杀蚩尤,取代神农氏炎帝。
黄帝时已开始多妻制,传说他有妻14 人,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发明养蚕)为元妃,次妃为方垒、彤留、嫫母等。
黄帝有25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即为诸侯的只有14个。
(3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嚣,即青阳,生子乔极,青阳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儿昌仆为妻,生高阳。
(4世)颛顼帝,在位78年,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名高阳;乔极,玄嚣子。
(5世)颛顼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八恺”;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好话,天下人称他“涛杌”;鲧,颛顼子,生禹;大业,颛顼子,生女华;穷蝉,颛顼子;高辛,即帝喾,在位70年,乔极子,黄帝长子之孙,颛顼侄子。
(6世)女华,大业子,生皋陶;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取訾氏的女儿,生挚。
帝喾有八个好儿子,时人称之为“八元”;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无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即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在位98年。
夏禹,名文命,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其父鲧,其子启。
(7世)皋陶,李氏血缘始祖。
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
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宫、大辟】,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张,深得舜帝赏识。
舜帝将他作为继位侯选人,但还未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长子,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了赢姓部落的首领;次子仲甄,又叫仲偃。
丹珠,尧子,不贤,因之尧禅位给舜。
(9世)伯益子思成。
(10至32世暂缺)(33世)理征,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当户生陵,字少卿,骑都尉;次子曰敢,字幼卿,朗中今,关内侯。
敢生禹,字子道,弟忠,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字(亻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字德远,北地太守。
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
柔生答,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嵩,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个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
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
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曰茂,敦煌房始祖也;曰冲,仆射房始祖也。
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
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枯;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定州刺史房。
慎终追远陇西李氏?塞外野蛮精悍之血?说不清的李唐皇室血统之谜
慎终追远陇西李氏?塞外野蛮精悍之血?说不清的李唐皇室血统之谜唐朝的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的世家大族中“五姓七望”最为名闻遐迩、地位尊崇。
“五姓七望”就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省安平县、深县、饶阳县、安国县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省清河县)、范阳卢氏(今河北省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是因为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
陇西李氏在唐代的“五姓七望”中冠冕群伦,李唐皇室宗亲及受赐李姓的功臣将相,仅唐代陇西李氏就有帝王20人(追尊而实际没有当过皇帝的人不算在内)、宰相14人,俱称“陇西李氏”,到后世陇西李氏的名望更日甚一日,天下李姓多自称是“陇西李氏”,“陇西堂”也就成为了名扬天下的李氏堂号。
因此,也就有了“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
时至今日,海内外李氏子孙犹以“陇西”为荣。
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会见吐蕃使者禄东赞陇西堂匾额陇西李氏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和李唐皇室自认为陇西李氏后裔,并不遗余力地推崇弘扬有关。
在唐朝官方的叙事框架中,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之曾孙(一说是其子)皋陶之后,世为理官(主管法律的官员,一说因而改姓为李),到了周朝时此家族出现了道家鼻祖老子李耳,陇西李氏直接的始祖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名将。
皋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崛起,西凉王李暠成为李氏第一位国主,在唐朝的追尊体系中,德明皇帝皋陶、先天太上皇帝李敬(老子李耳的父亲)、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李耳(老子)、西凉太祖兴圣皇帝李暠都被追尊为皇帝,与献祖宣皇帝李熙、懿祖光皇帝李天锡、太祖景皇帝李虎、世祖元皇帝李昞一同成为实际没有当过皇帝(李暠只是割据政权西凉的建立者,其最后的谥号也只是武昭王)而被称为皇帝的祖先。
唐朝有三个李家,陇西李氏地位最高,李世民的家族地位最低
唐朝有三个李家,陇西李氏地位最高,李世民的家族地位最低《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李必非常自豪的说:“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这一句话惹出很多争议,有的人认为导演历史知识不足,也有人说是李必矫揉做作,但是为什么李必说自己是前朝隋李而不是唐李?原因就是唐朝有三个李家,而唐李的地位是最低的。
李必的李家要比唐李的地位高,所以李必才能自豪的说道我的李不是唐李。
陈寅恪认为所谓的士族就是不以家室显赫而引以为傲,他们真正的骄傲就是家学、礼法都要强过其他家族。
韩昇认为所谓的士族是尊(财富、权势)贵(文化、家学)的结合体。
以弘农杨氏为例,杨氏发迹于分尸项羽的杨喜(封侯),杨敝更是光大了杨氏的门楣(拜相),但是弘农杨氏的地位并不被认可,一直到东汉后期杨氏出了一个杨震,世人尊为“关西孔子”,弘农杨氏才正式成为公认的海内名门。
这种士族文化产生于东汉末期,兴盛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为巅峰,最后唐朝时期出现了回光返照。
所以在唐朝时期并不是以家族是否显赫来评价一个家族的地位高下,而是以一个家族的文化、家学、历史来判定家族的地位,清人顾炎武道:自古氏族之盛,莫过于唐。
唐朝时期一共有三个李家,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唐李。
陇西李氏的地位是最高的,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唐朝《姓氏谱》记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南宋《李氏源流》记载:言李者称陇西。
陇西李氏的始祖是秦国陇西郡郡守李崇,李信、李广都是出自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起于秦国、衰于汉朝(李陵投降导致陇西李氏名望大降)、兴于魏晋南北朝(西凉王李暠自称是陇西李氏的一员,陇西李氏与崔氏、卢氏、郑氏、王氏并称为五姓高门士族)、巅峰于唐朝(李世民将李氏定为国姓,并且自称是陇西李氏的一员)。
赵郡李氏的始祖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弟弟(李玑),李玑的儿子就是李牧,赵国的国相。
李牧在两千多年开创了赵郡李氏,而之后赵郡李氏出了43位宰相、两代皇后、两百多名进士、上千位官员。
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成为第一等的高门望族,《资治通鉴》载: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故世之言高华者,以五姓为首。
七宗五姓——精选推荐
七宗五姓汉隋时期是郡望⾝份制的社会,郡望世家⼤族在社会上享有崇⾼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贵的世家⼤族中有五个姓⽒最为尊贵。
即陇西李⽒(今⽢肃省东南部)、赵郡李⽒(今河北赵县)、博陵崔⽒(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今保定市和北京市⼀带)、荥阳郑⽒(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原王⽒。
其中李⽒与崔⽒各有两个郡望宗族。
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基本信息中⽂名:七宗五姓时期:隋唐期间实例:陇西李⽒、博陵崔⽒、荥阳郑⽒等地点:中国七宗(⼜称七望)彭城彭城郡原为西汉的楚国。
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
东汉章和⼆年(88年)⼜改为彭城国。
南朝宋永初⼆年(421年)复为彭城郡。
隋开皇(581-600年)初废郡,⼤业三年(607年)复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徐州,天宝元年(742年)名彭城郡。
⼲元元年(758年)复为徐州。
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致包括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东微⼭县⼀带。
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因汉⾼祖刘邦祖籍丰县,起家于沛县,⽽丰县和沛县后来都属彭城郡,所以天下刘⽒莫不以彭城为⾃⼰的祖籍,⽽称为彭城刘⽒。
彭城也就历来都被视为刘姓的正宗郡望,宋代以后更成为天下刘姓的统⼀郡望。
赵郡赵郡,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12年),改赵国(治邯郸市)置赵郡。
三国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复为赵国,治所由邯郸移房⼦(今河北⾼⾢县西南)。
西晋末,复为郡。
东晋⼗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年(308年),刘渊迁都⼲阳(今⼭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治所平棘(河北赵县城南1.5公⾥固城村);⽯勒据襄国(今邢台市),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今河北⾼⾢县西南);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属慕容⽒;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慕容垂之⼦慕容宝⽴,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取常⼭诸郡,赵郡治所由房⼦移平棘,遂归北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
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当户生陵,字少卿,骑都尉;次子曰敢,字幼卿,朗中今,关内侯。
敢生禹,字子道,弟忠,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字(亻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字德远,北地太守。
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
柔生答,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嵩,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个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
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
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曰茂,敦煌房始祖也;
曰冲,仆射房始祖也。
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
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枯;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定州刺史房。
太祖景皇帝虎,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八子。
长曰延伯,生于山东,后太祖入关,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德四年,追封南阳伯,附属籍,贞观初罢之,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号四公子房,至开元二十三年复附属籍。
尚有谯王房(谯王真字长宣)、蔡王房(蔡王冈同)、毕王房(毕王漳)、雍王房(雍王绘)、郇王房(郇王棉)、大郑王房(郑孝王亮)。
代祖元皇帝讳嵩,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仁公,四子:长曰高祖,次曰梁王澄,次日蜀王湛,次曰汉王洪。
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高祖讳尧大圣大光皇帝,二十二子,分十五房:曰楚王智云、曰荆王元景、曰徐王元礼、曰韩王元嘉、曰彭王元则、曰郑王元懿、曰霍王元轨、曰虢王凤、曰道王元庆、曰邓王元裕、曰舒王元名、曰鲁王灵夔、曰江王元祥、曰密王元晓、曰滕王元婴。
由上记载可知,陇西郡李氏自周、隋唐朝,人众迅速膨胀,成为一个支派繁多的大家族,共计有范阳、顿丘、渤海、申公、丹阳、安邑、镇远将军、平凉、姑臧、敦煌、仆射、绛郡、武陵(武阳)、定州刺史、南阳公、谯王、蔡王、毕王、雍王、郇王、大郑王、蜀王等几十个大房。
以地名命名的房系,则清楚地反映了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的主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