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李氏分支简介及部分家谱 - 古今族谱_20150524_114157
全国李姓辈份大全
全国李姓辈份大全李姓是我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每个李姓人家族中都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接下来是全国李姓辈份大全。
辈分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同一家族中祖先与后代之间的血缘关系序列化。
在传统社会中,辈分是非常受重视的,辈分高低关系到人们的家族地位、社会地位和交往礼仪等方面。
李姓辈份多种多样,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典型事例。
一、陕西李姓辈份陕西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长上、长兄、大爷、小爷、二叔、幺爷、侄子、女儿、外孙、长外、二外、德砭、子侄。
其中“长上”是指最年长的长辈,“子侄”是指最年幼的晚辈。
二、四川李姓辈份四川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总戌、戌长、老爷、小爷、大叔、小叔、公、堂兄弟、族兄弟、从兄、堂弟、从弟、徒弟。
其中“总戌”指的是最高长辈,“徒弟”则指最年幼者。
三、山东李姓辈份山东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总戌、戌长、老爷、小爷、大爷、四爹、内兄、兄弟、侄等、子侄、德平、子孙、玄孙。
其中“大爷”是指长辈中排名第五的,“玄孙”是指最年幼的孩子。
四、江苏李姓辈份江苏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总戌、戌长、大爷、小爷、爷爷、三叔、四舅、堂兄弟、族兄弟、堂弟、从弟、侄子、子孙。
其中“爷爷”是指排在四舅后面的第五位长辈,“子孙”是指排在侄子和德平之后的晚辈。
五、广东李姓辈份广东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总戌、戌长、老爷、小爷、大爷、大舅、二舅、姑爷、兄弟、堂弟、德平、长子、幺子。
其中“大舅”是指排在堂兄弟和族兄弟之间的长辈,“幺子”则是指最年幼的晚辈。
六、浙江李姓辈份浙江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总戌、戌长、老爷、小爷、大爷、舅老爷、舅公、姑父、长兄、二兄、堂弟、侄子、玄孙。
其中“舅老爷”指的是排在大爷与舅公之间的长辈,“玄孙”则是指排在侄子和堂弟之后的晚辈。
七、河南李姓辈份河南李姓辈份从上至下分为十三个辈分:总戌、戌长、小爷、老爷、二爷、大爷、四舅、四叔、父亲、兄长、侄子、嫡出、庶出。
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家谱是一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的宝贵文化,记录着家族的血脉和历史。
李氏家谱作为中国传统家谱之一,延续了千百年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家族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李氏家谱中,字辈是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要标志,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一世。
李氏家族的第一世代,字辈以“子”为起始,如子寿、子福、子财等。
二世。
第二世代的字辈以“孙”为起始,如孙兴、孙忠、孙义等。
三世。
第三世代的字辈以“仲”为起始,如仲强、仲勇、仲智等。
四世。
第四世代的字辈以“季”为起始,如季华、季康、季平等。
五世。
第五世代的字辈以“元”为起始,如元德、元善、元良等。
六世。
第六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国、定民、定福等。
七世。
第七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海、定山、定江等。
八世。
第八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宇、定震、定远等。
九世。
第九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辉、定祥、定峰等。
十世。
第十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鹏、定飞、定霸等。
十一世。
第十一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轩、定宏、定鸿等。
十二世。
第十二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霖、定远、定诚等。
十三世。
第十三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罡、定霆、定震等。
十四世。
第十四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炎、定焱、定烽等。
十五世。
第十五世代的字辈以“定”为起始,如定烈、定炽、定烨等。
以上便是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通过对家族字辈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李氏家族的世世代代传承和家族文化。
家谱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希望每一位家族成员都能珍惜家谱这一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让家族文化得以永续。
李氏字辈大全
李氏字辈大全李氏字辈是中国传统的家族排行称谓,是指在家族中按辈分所取的名字。
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因此李氏字辈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李氏字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李氏家族文化。
一、李氏字辈的起源。
李氏字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当时人们为了区分辈分和尊卑,便开始使用字辈来命名。
李氏字辈通常是按照辈分来取名,如长子的字辈为长,次子的字辈为次,依次类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显示家族的尊卑,也能够体现出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二、常见的李氏字辈。
1. 李氏字辈的排行通常有,长、次、季、仲、元、孟、庶、伯、仕、守等,这些字辈都是按照辈分来取名的。
比如长子的字辈为长,次子的字辈为次,以此类推。
2. 在李氏字辈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比如李氏家族中的长子可以称为“李大”,次子可以称为“李二”,依此类推。
这些称谓在家族中非常常见,也是体现了家族中的辈分关系。
三、李氏字辈的意义。
李氏字辈在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是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李氏字辈代代相传,体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
四、李氏字辈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李氏字辈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比如有的家族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殊情况来取字辈,有的家族则会沿袭传统的字辈命名方式。
这种变化既体现了个性化的追求,也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结语。
李氏字辈作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李氏字辈的起源、常见称谓、意义和变化,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家族文化,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传承好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濡须西平李氏渊源考
濡须西平李氏渊源考安徽省无为县,古称濡须,地处皖中,北依巢湖,南临长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而今,众多望族世家迁居于此,繁衍传承,西平李氏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支。
自明洪武十七年(1384)一世祖李文中自江西迁居无为县高沟镇以来,历经二十多代,可谓家族兴盛,人丁繁茂,现有后裔一万一千余人。
(一)世系源流濡须西平李氏,源出陇西堂,江西新建赤海李氏一支,尊唐西平郡王李晟为始祖。
李宪第五子埴官居瑞昌令,居洪城晏山李宪宦所。
李埴之子光禄寺少卿李衍居西山之高塘,今属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
衍子允为光山尉,允孙炽为建安丞,俱有宦所。
炽孙殿丞夤复居于晏山,面东湖而居,生侍郎虚已。
虚已之子袭追随先祖衍之遗迹,迁居高塘之赤海,而后世居于此,故又称之为赤海李氏。
濡须西平李氏一世祖李文中即为李袭之后,李晟第二十二代传人。
具体世系如下:晟一宪一埴一衍一允一汶一炽一锦一夤一虚己一袭一守能一宗昊一经一倜一昕一渐一埜一登一梅谷一寿山一正中、文中、执中、隐中、允中据《濡须李氏宗谱》记载:李文中于明洪武初“以外家南昌钟陵乡归仁里徐氏应戍选,寄籍横海卫。
洪武十七年往江南屯田,遂家于无为”。
先后娶徐氏、欧阳氏,生有五子:仲谦、仲斌、仲俊、仲敬、仲铭。
其中仲斌踪迹不可考,仲俊无后,仲谦、仲敬、仲铭即为濡须西平李氏之二世祖,前、中、后三房分支之祖。
至三世有景玉、景琳、景春,至四世有志高、志清、志显,至五世有什鉴,仕彪、瑚,俱是富连阡陌、显赫一时。
至能,李希稷官居瑞州刑廉,其文才品性尤为卓越,为人称颂。
而后历代人才辈出,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二)谱牒编修濡须西平李氏本是由新建赤海李氏派衍而来,故其谱牒的编修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随祖籍地江西统一编修阶段;二是自立堂号,独修谱牒阶段。
随祖籍江西统一编修阶段,自南宋绍兴年间首修族谱开始,共七修。
分别是:宋绍兴元年(1131)一修元至正元年(1341)二修明宣德甲寅年(1434)三修;明弘治己酉年(1489)四修;明嘉靖癸丑年(1553)五修;明万历壬子年(1612)六修;清康熙戊午年(1678)七修。
西平李氏分支简介及部分家谱 - 古今族谱_20150524_114157
李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
李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李氏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大家族之一,其族谱字辈繁多,记录着家族世代的兴衰荣辱。
以下是李氏家族族谱字辈的大全:一世,李氏(始祖)。
二世,李大伯(长子)、李二伯(次子)、李三伯(三子)。
三世,李大伯之子,李大伯长子、李大伯次子、李大伯三子。
李二伯之子,李二伯长子、李二伯次子、李二伯三子。
李三伯之子,李三伯长子、李三伯次子、李三伯三子。
四世,依次类推,记录每一世的子孙后代。
李氏家族族谱字辈的记录十分详细,包括每一世的长子、次子、三子,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这些记录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家族历史的见证。
通过族谱字辈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李氏家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以及家族成员的贤能才德。
在李氏家族族谱字辈中,不仅有李氏家族的直系子孙,还包括了嫁入李氏家族的女子及其后代。
这些女子的名字和后代也被一一记录,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中男女平等、重视家族血脉延续的特点。
李氏家族族谱字辈的编制需要严格的规范和认真的态度,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家族的族谱,更是家族的根和灵魂。
族谱字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家族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家族开始将族谱字辈数字化保存,以便更好地传承和管理。
数字化的族谱字辈不仅方便存储和检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与更多的家族成员共享和交流,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总的来说,李氏家族族谱字辈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家族世世代代的血脉传承和家族历史的发展。
通过族谱字辈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家族的精神文化,为家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李氏家族的族谱字辈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姓起源及陇西郡—京兆房—西平堂李氏世袭考
李姓起源及陇西郡—京兆房—西平堂李氏世袭考李姓起源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94%,拥有人口将近一亿,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有人估算,当世界上所有的李姓人并排站在一起时,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所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说:“李氏出自嬴姓。
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生益,益生思成,历虞舜、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名为理氏。
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引文中的“皋陶”,是古代东夷族首领;“大理”,为古代司法长官;“陈国”,在今河南淮阳;“伊侯之墟”,即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当因伊河而得名,而伊河在今河南省西部,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向,经嵩县、伊川,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故其地望应在河南西部的伊河流域;“木子”即木本植物的果实,也就是树上结的果;“苦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鹿邑东。
又据清人张澎《姓氏寻源》:“理、李字古通用”。
由此可以概括为: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虞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名命族名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侯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果实充饥,因而保全了性命,然后到豫东鹿邑县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躲避殷纣王的追捕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李利贞的十五世孙是李耳。
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历乡曲仁里,周平王时做过管理藏书的史官。
这说明李氏自商末形成后长期居住在鹿邑。
李耳的嫡孙李昙,有四子,因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巩为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房。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李氏家谱源远流长,家族繁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家谱中记载了世世代代的先祖和后裔,以及他们的字辈排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字辈代表了家族的尊严和传承,也反映了家族的兴衰荣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一、宗族字辈。
1. 起辈,开辈、发辈、发祥、发源、发祖、发宗。
2. 二辈,承辈、承祖、承宗、承家、承基。
3. 三辈,继辈、继祖、继宗、继基。
4. 四辈,昭辈、昭祖、昭宗、昭基。
5. 五辈,道辈、道祖、道宗、道基。
6. 六辈,德辈、德祖、德宗、德基。
7. 七辈,文辈、文祖、文宗、文基。
8. 八辈,景辈、景祖、景宗、景基。
9. 九辈,元辈、元祖、元宗、元基。
10. 十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二、子辈字辈。
1. 十一辈,安辈、安祖、安宗、安基。
2. 十二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3. 十三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4. 十四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5. 十五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6. 十六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7. 十七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8. 十八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9. 十九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10. 二十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三、后人字辈。
1. 二十一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2. 二十二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3. 二十三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4. 二十四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5. 二十五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6. 二十六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7. 二十七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8. 二十八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9. 二十九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10. 三十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以上便是李氏家谱字辈大全的内容,通过家谱字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李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家族规模。
字辈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希望家族的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共同传承家族的文化基因,使家族的辉煌延续下去。
李姓辈分表
李姓辈分表李姓是汉族百家姓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和贤士。
李姓辈分表是对李姓族人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维系家族血脉,传承先祖文化,加强家族间的联系和团结。
以下是李姓辈分表及其涵义:一、李氏辈分1. 太公2. 仲父3. 大父4. 其氏5. 仲昆6. 仲兄7. 大昆8. 大兄9. 仲弟10. 大弟11. 堂显12. 堂实13. 堂光14. 堂尹15. 堂坤16. 堂文17. 堂康18. 堂定19. 堂林20. 堂平21. 堂君22. 李安23. 李敖24. 李白二、李氏辈分说明1. 太公:太公表示最早的祖先或始祖,是家族的重要象征和文化符号,家族成员以太公为始祖,共同向往、崇拜。
2. 仲父、大父、其氏:这三个辈分是李氏族人在太公之后的第一代,其次是嫡孙即太公的儿子们的孩子们。
3. 仲兄、大兄、仲昆、大昆:这四个辈分指的是太公的儿子们的兄弟,也就是李氏族人的伯叔辈。
4. 仲弟、大弟:这两个辈分指的是太公的儿子们的弟弟,也就是李氏族人的叔伯辈。
5. 堂显、堂实、堂光、堂尹、堂坤、堂文、堂康、堂定、堂林、堂平、堂君:这11个辈分分别指代太公的孙子们的儿子们,也就是族人们的表兄弟辈。
6. 李安、李敖、李白:这三个辈分通常被视为李氏族人中杰出人物的辈分,在家族中享有声望和地位。
三、李氏族人传统文化李氏族人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祖先崇拜和家族亲情。
李氏族人有着严格的家族规矩和道德准则,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信义、孝顺、勤俭和乐群等美德,这些德行也被传承于辈分表之中。
李氏族人还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定期的家族宴会、祭祖活动等形式,弘扬家族的文化和荣耀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现代社会,李氏族人的辈分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以上就是李氏辈分表及其涵义的详细介绍,相信能够对李氏族人有所帮助。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看看你属于哪一个(烦请家人认真阅看)!
李氏堂号郡望大全,看看你属于哪一个(烦请家人认真阅看)!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李氏一家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李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
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祖德,敦亲睦族,造福宗亲,传播正能量!《中华姓氏谱·李姓卷》开宗明义指出:“李姓为当今中华第一大姓。
追溯其渊源,实际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李姓得姓之始,二是李姓名门望族的世系之源。
”这第一个问题,已在之前文章提及。
第二个问题,就是郡望与堂号问题。
所谓堂号,就是宗祠的名号。
用以区别同姓氏同郡望内的不同宗派。
由于天灾所迫、人祸所逼,或社会动荡、兵荒马乱,或异地做官、举家迁徙等原因,同姓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亲近的血缘关系,便另起了“堂号”。
形成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号。
只有李姓,与其他姓氏不同:即走遍海内海外,凡李姓者,郡望是陇西,堂号都是“陇西堂”。
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均取郡名者,实属罕见。
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
这一独特现象,除了李姓为全国、全世界第一大姓,又是李唐“国姓”,还是被李世民钦定的“郡望”等原因外,大概与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木本水源、敦亲敬祖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
因此说,陇西作为李氏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郡望,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大陇西”的地域概念,而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世界姓氏史上的一个奇迹。
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还有赵郡堂、忠武堂、九如堂、存德堂、敦睦堂、平棘堂、四部堂、雍睦堂、衍庆堂、树萱堂、敦伦堂、宁华堂、厚世堂、飨诚堂、西平堂、世德堂、乐文堂、义兴堂、余庆堂、函道堂、积厚堂、芳庆堂、叙伦堂、太白堂、致和堂、永思堂、孝思堂、百忍堂、恩本堂、懿得堂、顺德堂、敦本堂、忠贤堂、笃庆堂、崇伦堂、清白堂、如在堂、爱敬堂、永公堂、五知堂、奉先堂、必昌堂、家庆堂、敬睦堂。
西平李氏同源分派世次传
西平李氏同源分派世次传西平李氏同源分派世次传李晟字良器祖籍陇右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临洮)人封西平王唐中期著名将领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公元727年)正月一日生唐贞元癸酉九年(公元793年)八月初四日薨赠太师谥忠武晟公事迹详见《旧唐书·李晟传》数岁而孤,事母孝谨。
幼好学,学不为已,及读孙吴之书,慨然有经邦济世之志。
雄烈有才,身高六尺,善骑射。
十八岁参军,初为西北边镇裨将,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击吐蕃(tǔbō),一箭射毙吐蕃守城骁将,号“万人敌”。
凤翔节度使高昇闻其名,召补列将,因击叛羌有功,迁左羽林大将军同正。
广德初(763年),击破党项羌高玉等,以功授特进,试光禄卿。
大历四年(769年),调任右神策军都将,再拜开府仪同三司。
未久,兼左金吾卫大将军(正三品),为泾原、四镇、北庭节度、都知兵马使。
视频!《李从哪里来?》大历八年(773年)以救被吐蕃军包围的泾原节度使马璘功封合川郡王。
旋奉代宗留居宿卫,为右神策都将。
德宗即位(780年),诏御吐蕃于西川(成都),率禁兵四千往救,与诸军配合,连破敌军,直追至大渡河外,留守成都数月而返,授太子宾客。
建中二年(781年)破魏博叛将田悦反,任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加御史中丞。
建中三年(782年)正月,又与马燧等大败田悦军于洹水(在河南),复以功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马。
时恒冀叛将朱滔、王武俊联兵围赵州,遂率兵北上解赵州之围。
自魏州引军而北,与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合兵,围幽州叛将朱滔于清苑(今保定),王所乘马连中流矢,王病甚,乃以舆马还定州(今属河北),直至五月,贼不敢逼。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节度使朱泚兵变扰京都,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诏李晟勤王,收复京师,授检校工部尚书、神策行营节度使。
晟由定州搬师南下,屯兵东渭桥,以逼朱泚。
是时,已起兵勤王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中途反叛,逼德宗再迁梁州(陕西汉中)。
【西平李氏】忠武王李晟后裔分布及部分家谱晟感时变仓促,遂于兴元元年(784年)挥师收复长安,诏加京畿、渭北、富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宜春西平李氏族谱
宜春西平李氏族谱中文名:宜春西平李氏族谱(一)李氏族谱概述宜春西平李氏族谱,是一部总结当地六百余年李氏家族历史、政治事迹、文化精华和宗法习惯等情况的李氏氏族史料。
它源于明朝(1368-1644),当时颜氏的封地西平(今宜春)官府为汇集居民记载,制作了《宜春西平李氏族谱》。
此书以李氏宗族祖宗李昶及后代名人简要介绍,记载的内容涉及居民的经济情况、军事敌对、社会秩序、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丰富,繁琐细腻。
(二)李氏族谱的整体内容1.族谱编撰概述:整个宜春西平李氏族谱由官府编撰制作,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涵盖了宜春西平李氏宗族的治理、财力、宗教习俗以及志愿事业等领域。
2.概况:主要记载了宜春西平李氏家族的历史源流及宗族祖宗莱昶及其特色文化礼俗,还介绍了家族历史和族人的贤达,及当地的治理、官府行政、交通运输等情况。
3.后孙:记载了家族中每一个不同任职、贡献大的族人和当地官府的交往,包括各类军事保卫、民乐安抚、文学科技、艺术,以及公共事务、宗教教育、军队经营和地理学家等。
4.叙事:记载了家族及宗族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传说、传奇以及桩记,同时还有古代传说、故弄玄虚的社会地位和名人,给后代今昔对比的参考效果。
(三)李氏族谱的历史价值1、文化价值:宜春西平李氏族谱记录了李氏家族及宗族传统文化,在史学、文化、宗教等多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世识贤道德、文明礼仪提供了宝贵财富。
2、社会价值:宜春西平李氏族谱关注了劳动力的问题,研究了官民交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联系状态、矛盾现象等内容,勾勒出客观的社会状况。
3、政治价值:宜春西平李氏族谱记载了当地军事防御、国防情况,关乎到当时政治、外交形势,最终它也影响了明清时期和其他地区政治状况。
(四)李氏族谱的传承与发展1、传承情况:西平李氏族谱在历史传承中具有重要影响,多次被先后记在报刊、学术期刊和文化论文中,传承了李氏宗族的历史文化和国家社会秩序、经济、外交、军事等等,昭示了宜春西平李氏族谱的传承与发展在宜春及全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力。
陇西郡西平李氏丨星溪李氏始祖李千护的太祖为唐代西平忠武王李晟
陇西郡西平李氏丨星溪李氏始祖李千护的太祖为唐代西平忠武王李晟展开全文编者语:据星溪李氏族谱记载:湖南星溪李氏开派始祖为唐代名将西平忠武王李晟公第八世孙李千护。
李千护公祖籍为江西吉水谷村人,是谷村开基始祖李唐公妾系韩氏所生,兄弟三人即千护、千秋、千林。
宋开宝年间千护公积功封都将军,后因兵荒军乱携弟千秋、千林挈家避乱于古湖南平阳之星溪……李晟公为星溪李氏远祖,其直线世系源流为:晟—宪—游—丕—遵—华—唐—千护。
其后裔门第以“忠武世第”,“忠武家声”等传诸于世。
为更好的弘扬家族文化,传承吾祖西平忠武王忠孝仁义,英勇无畏的精神,现将本会收集及整理的西平忠武王神道碑馆藏资料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陇西郡西平李氏丨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特进爵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臣裴度奉敕撰朝散大夫守尚书库部郎中翰林侍书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柳公权奉敕书并篆额唯天锡成命于我唐,保兹国祚,生此人杰,则西平王李公其是乎?不然,何覆暴如风振槁叶,戴君若鳌冠灵山,横流之中,一匡而定!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故宫博物馆藏李晟公画像唐德宗皇帝御赞朱泚肆奸中原紊错奋以孤军殄诸凶恶纪烈翠岷图形烟阁扶危救颠伊公大略公讳晟,字良器。
其先陇西人也,后徙京兆。
曾祖嵩,皇珉州刺史,赠洮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剌史,赠幽州大都督;考钦,皇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史,赠太子太保。
代有名迹,雄于西土。
公幼好学,学不为人及.读吕、张、孙、吴之书,慨然有经邦济世之志。
未弱冠,游秦、凉间,元侯宿将见者,咸器异之。
乾元初尝客武都,值酋豪以缺守遘乱,投掠平人。
公与所从十数骑驰而射之,殪其为魁者,余党遂遁,寇所掳获,积如邱山,公一无所取,惟椎牛酾酒,享士而去。
邦人感服,具以状闻,特拜左清道率,饰以金紫。
将朝京师,自献方略。
属裔夷纷扰,有士急贤,河、陇将帅,相继表用。
历二府右职,所至常以才谋,为其委重。
累迁至光禄太常卿,阶爵在第一品,泾原四镇,北庭节度都知兵马使,悬识虏态,周知地形,应变不穷,有夺有待,骥骤庭而莫展,云出岫而斯飞。
江西李氏主要六支世系
江西省李氏主要六支世系湖北孝感李俊文编辑整理(新版)江西的李氏主要有五支世系,他们分别是:宜春的西平堂李氏、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婺源三田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
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一、宜春的西平堂李氏顾名思义,是指西平郡王李晟后裔之意。
李晟,字良器,其先世甘肃临潭人,后徙京兆,生于公元727年,卒于公元793年。
出生军旅世家,因父左金吾大将军李钦坐太平公主事,从军西陲,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
历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
生子十五,有十二儿子掌握了兵权,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
因功高震主,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其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任刺史。
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
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西平郡王李晟第十子,幼年随父军营,起家太原府参军,历官醴泉县尉,光禄卿,洪州刺史,公元828年升任江南西道团练观察使,遥岭南节度使,次年卒于镇。
逐家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
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
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
其最大的房系就是长房李游的长子李服,在公元882年,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
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
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逐成当地望族。
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
西平堂永兴儒林李氏脉系说明
西平堂永兴儒林李⽒脉系说明关于李致顺在“新浪博客”上所撰写的:{西平堂嘉⽲李千护公后裔派下班⾏(字辈排⾏)}“9.永兴儒林:千孟⾏仲仁⽤⽇九郁菁念⽂卿述叟均九万舜庆世志思廷崇汝献希唐时(30代)承厚德道宏名必……”之⽂不符事实应予⽴即撤回。
永兴儒林李⽒族系与李千护脉流关系本早已澄清更正说明公告于众了,在此为了进⼀步促使李⽒宗亲族众有所了解,以正视听。
我始祖声远公⾃江西太和鹅颈塘游览衡湘,遍观郴桂於宋开庆元年⼰未即1259年由桂阳桐⽊岗始徒永⾢⾦陵,乐其风⼟,预知后嗣发祥,遂名之⽈儒林,迄今椒衍⽠绵成为巨族。
儒林李⽒族谱修订历史久远;⾃⼋世祖思演公⾸纂于明弘治⼗六年癸亥即1503年⾄今515年,共历九次续修;历届族谱修得内容祥实,脉胳清晰堪为上乘之族谱。
现仅可查可考珍藏于永兴县便江镇⽯塘村(庄居村名⼋龙江)李扬汉家的儒林李⽒第六次续修族谱《陇西家乘》,修订于清光绪廿⼋年壬寅即1902年。
考证该谱牒显⽰,始祖声远号太⼤郎,没有其他别名,⽽32年之后⾸纂《李千护公通谱》时,编撰者图谋扩张其家族势⼒,罔顾事实,采⽤偷梁换柱之伎俩,将“千护公后裔孟庄派下尧卿房⽀脉世系”第⼗五代参叟之⼦名为李均绿的等同我始祖声远杜撰为“原名均禄”并以均禄(声远),开派永兴儒林等字样记⼊谱中,更可恶的同时将我四位⼆世祖、⼗三位三世祖均分别杜撰别名载谱,但可笑的是造假时却漏洞百出,破绽不断。
如谱中记载声远与均禄的⽣殁年⽉⽇时间、墓葬地名、配偶姓⽒、⼦⼥数量均对不上。
查考原郴县草⽥铺《李⽒族谱》显⽰,李均禄其⼈与草⽥铺李⽒族系始祖李均寿是同⼀祖⽗的堂兄弟,据该谱记载李均禄⾄第三代断嗣⽆后,编撰者将我始祖移花接⽊地替代⼀位⽆后者,是可忍孰不可忍。
永兴儒林始祖李声远派下后裔排⾏(字辈排⾏)⼀、⼆、三世祖没取辈分排⾏字,从第四世开始的字辈排⾏是:叟添世志思廷崇汝献希唐时承厚德道宏名必扬继芳传永盛显代应荣昌⿍甲昭景运图书积典章辉煌忠孝业垂裕耀前光本家族现今出⽣最低辈分为“显”字辈,在世最⾼辈分为“名”字辈。
陇西世家(三)
陇西世家(三)陇西世家(三)李姓郡望堂一、郡望“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居于某地域的名门望族。
郡望,也称地望,就是郡中显贵的氏姓。
具体地说,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为法地所仰望。
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宋代《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
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晋武帝置。
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
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
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
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
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
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郡: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
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今河南襄城、郏县、舞阳。
8. 江夏郡:汉高帝置。
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郡:古县名,汉代置。
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
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在李姓的诸多郡望中,以陇西与赵郡的历史最久、声望最高,除赐姓李氏外,其他各分支几乎都是从这两支衍生出来的。
二、堂号陇西堂赵郡堂(还有平棘堂)1、陇西(今甘肃省)李氏始于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李氏各地家谱字辈(分支较多仅供参考)
李⽒各地家谱字辈(分⽀较多仅供参考)李⽒家谱字派1、陇西堂李⽒⼀⽀五修族谱字派(部分)……国、正、添、必、茂,⾼、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
……2、东⼭⼀⽀李⽒家谱字派(部分)……世、开、国、运,⽂、⼠、宏、兴,正、⼼、诚、意,盛、德、⽇、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桥⼀⽀李⽒三修族谱字派(部分)……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明、是、明、昭、裕、啟,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七修族谱字派(部分)……⼭⽼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
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
⿊⼭原派:卫、嗣、瑛、耀、⽟,⽴、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原派:⽂、景、荣、⼈、⾦,勝、绍、⽊、太、雍,学、⾼、邦、⼤、美,隆、盛、遇、先、春。
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远,后、啓、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
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
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曲江李⽒⼀⽀家谱字派(部分)……本、⽈、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基、业、振、家、声,景、运、⽂、明、光、祖、泽。
……6、云湖李⽒⼀⽀家族谱字派(部分)……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
今定⼗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五修族谱字派(部分)……⼦、民、享、盛、世,国、祚、⾃、长、春,祖、德、周、贤、⼠,宗、功、汉、彦、⾂,贻、谋、宏、远、⼤,⽂、允、啟、开、新。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
【李氏】李姓传承世系表—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一世少典、二世黄帝(所谓岐黄之术源于岐伯和黄帝之谈,中医经典托名《黄帝内经》)、三世昌意、四世颛顼、五世大临、六世女修、七世大业、八世女华、九世大费、十世大廉、十一世龙降、十二世仲容、十三世叔达、十四世孟戏、十五世皋陶、十六世英氏、十七世舒蓼、十八世舒鸡、十九世舒鲍、二十世舒庸、廿一世舒龙、廿二世舒袭、廿三世伯益、廿四世徐氏、廿五世郯氏、廿六世莒氏、廿七世终黎、廿八世运奄、廿九世菟裘、三十世将梁、三十一世黄氏、三十二世江氏、三十三世修鱼、三十四世白冥、三十五世蜚廉、三十六世秦氏、三十七世赵氏、三十八世恩成、三十九世理征。
一世祖李利贞,原名接力,得姓始祖。
其父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系皋陶之后。
利贞公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
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
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
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二世祖李昌祖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
妣陈氏生一子:彤德。
三世祖李彤德原名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
妣杨氏生一子:庆。
四世祖李庆原名莲,任周朝掌御史博士郎。
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
五世祖李宏隆原名承,又名瑞金。
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
六世祖李硕宗原名勉之,又名钦莲。
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
妣方氏生一子:显。
七世祖李显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职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
妣王氏生一子:爽。
八世祖李爽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
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
九世祖李环鼎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
妣失考。
生一子:爵。
李姓辈分表
李姓辈分表李姓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李姓人口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同时在古代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说。
在中国姓氏中,李姓的排名一直在前列,这也正说明了李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据史书记载,李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周朝的一个国家——李国的国姓,因此李姓也被称为李国。
后来李姓的人口逐渐扩大,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大家族,如唐朝的李氏诸侯、宋朝的泰州李氏、南宋的桂林李氏等等。
李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有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
比如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他被誉为“诗仙”,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其诗歌风格雄浑豪迈,意境瑰丽动人,深受后人喜爱。
同时,李白也是唐朝开元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除了李白之外,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李姓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贡献也是影响深远的。
比如唐朝的骑射名将——李元霸,他是唐朝的一位将领,曾经在战场上立下了无数功绩,同时他也是一名出色的骑射手,精通马术。
此外,还有明朝的著名诗人——李清照,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文化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一个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自信坚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姓的人口越来越多,其辈分也逐渐细化。
李姓辈分表则是收录了所有李姓辈分的一张表格,它是李姓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李姓辈分表中包括了李姓各个辈分的名称、字号和族谱,以及这些辈分的来源、特点等等。
同时,李姓辈分表还可以反映李姓人口的分布情况和族群的演变历程,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总之,李姓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李姓人口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李姓辈分表是李姓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唐西平郡王李晟并不是唐皇族
唐西平郡王李晟并不是唐皇族纯洁就是战斗力——唐西平郡王李晟并不是唐皇族李理李晟出身于陇西李氏徙京兆房,而唐皇族不属于这一房。
史载李晟祖上因仕而从古陇西进入关中京兆,李晟的高祖父李芝、曾祖父李嵩、祖父李思恭都并不显赫,或为小官,或任裨将,李晟的父亲李钦一度曾任职三品左金吾卫将军,因朝廷派系斗争,被贬黜至陇西守边关,其墓尚存今甘肃临洮,李晟出生于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军营。
李晟生活在中唐时期,他在御寇击胡的战争前线,从基层以战功升迁,中晚年平内乱、安天下,而出将入相,受封西平郡王,从此开了西平李氏这一新支系,但绝不是唐皇族。
李渊、李世民并不是西平李氏,西平李氏绝非李渊、李世民之后裔。
血缘宗法制度和世家士族是我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传统,至少在西周就已“发达”起来。
到了秦朝皇权膨胀,推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对先秦的世家大族以“革命”性打击;可新的士族政治在汉代又出现了,这在魏晋南北朝达到高潮;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对中国传统的士族政治又以沉重一击,但隋唐士族仍为政治格局之主导;而晚唐五代的乱世,中国传统的士族政治被彻底摧毁,绝大部分家庭的谱世家史散佚不可考。
所以到了宋代,连大官名宦之家几乎都没有旧家谱,仅知近三代左右而已,于是新修家谱的世系表仅能从宋代开始重新计算。
宋代才是真正的科举主导的时代。
也是从宋代开始,中国的士族政治才算结束了。
也是从宋代开始,新的宗法制度重建,家谱改由私家自修,利弊皆由此丛生。
流传到当代中国的家谱能将世系追到宋代都是凤毛麟角,多追到明清,此前不过是种种传说、传闻,无法一代代地确认考证,且由于文革等原因,有家谱的家庭又不多了,其中不少由于前世茫茫不可知、为了攀龙附凤而忘典数宗,明清以来就冒出无数没有确切实证谱系的“皇族之后”。
现代有许多人都不清楚李家史,这不是最要紧的,问题是有的人不清楚却乱发言,妄以为既然李晟在唐朝封王,就臆测为是唐朝皇族因血亲得爵,孰不知李晟出身本是唐朝廷中下层的边缘人,以自己的功业而封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愬 十七史百将传 唐李晟 萍乡三河李氏谱序 举报 竹中仙 版主 金钱133 RMB威望119 点贡献值3 点银元15 个好评度0 点在线时间48 小时最后登录2013-12-31主题10帖子58精华0积分432注册时间2010-6-29UID44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沙发 发表于 2010-6-29 14:16:03 |只看该作者 11、湘潭高塘李氏 : 始迁祖祥公,源出唐西平王晟公第十子宪公,世居江西丰城县,明洪武初大乱甫夷,海内户口繁稀不一,天子诏移民,公乃奉户帖迁湘潭光泽乡高塘村,至五世衍为彦铭(居高塘)、彦聪(居张塘)、彦实(居浏田)三大支。彦铭房十世孙李腾芳,字子实,号湘洲,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庄。1929年九修家谱。九修时后续派名:邦家之光??大宗维翰 克广德心??介尔景福 皇恩多士??文武是宪 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12、湘潭河头李氏 :始祖宪公,唐西平忠武王第十子,为江西观察使,迁岭南节度使,遂家茶陵之中洲。一说宪公数传至庆远公\"知茶陵,遂家焉\",后又由茶陵迁至湘乡,再迁至湘潭,时约宋代。而1923年《中湘河头李氏族谱》李光裕序称,李氏系出唐西平王李晟,其后裔宪公定居茶陵,至十二世永量公于明正德元年(1506)迁徙湘乡,旋迁湘潭河头。 13、攸县社魁李氏 :始祖晟公,十五世孙庆远,宋时自江西宜春徙茶陵。二十世孙祁公,字一初,号希蘧,又号危行翁,籍茶陵砻下。次孙承松,字子温,元至正年间由茶陵徙居攸北今高枧三龙村。生子二,派衍两房。现多聚居在攸县社魁附近,也有散居醴陵、望城、广东等地。清康熙10年(1670)初修族谱,乾隆14年(1749)重修,光绪5年(1879)三修,1914年四修,1999年五修。行辈:士光万世,盛德传辉,永久发祥,昌泰显耀,鸿建文明,展运才华。 14、醴陵枧头洲李氏 :一代祖晟公,二十一代景初公,居萍乡长丰里,生六子,文贤徙醴陵富里,文汉、文秀、文从失考,文祥徙萍乡车田,文署于明洪武间徙居醴陵双江口,拓业大石塘,卒葬枧头洲。子四:楚诚居大石塘;楚训居杨林塘;楚谟居渌石塅;楚谥居坛头园。至1948年,已传24代,共4620人。宗祠在东乡枧头洲。清康熙3年(1664)始修族谱,乾隆49年(1784)、道光8年(1828)、同治2年(1863)、光绪28年(1902)、1939年、1991年续修。字派:(自八世始)学思士之日正遵朝廷人才华舒秀锦经纶应运昌忠武承先志恢宏载锡光。 15、嘉禾李氏 :远祖晟公第十子宪,为岭南节度使,宪生游,封宜春侯,遂家宜春。游子丕生遵,徙居吉水高村。遵子华生唐,后唐天成2年(927)徙居吉水谷村。唐子三:千护、千秋、千林。千护公任桂
竣德。 7、衡阳金溪、山霞李氏 :晟公二十派孙自衡公官桂阳知军,落籍衡山岳后杉木桥,二十二派思幅公由杉木桥迁衡阳金溪庙,二十三派朝显公又迁回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二十四派大贤公字丞贰,以元进士为衡州同知,遂开基于衡阳县永福乡金溪庙。生子五,一返原籍;一早逝;留湘者三:添阼居金溪,添祥迁星沙,添瑞落籍山霞。明正统6年(1441)创修族谱,清乾隆59年(1794)二修,道光9年(1829)三修,光绪5年(1879)四修,宣统3年(1911)五修,1942年六修,2000年七修。嘉庆6年(1801)再建总祠于白果,祠联:聚族託名区,看涓水横前,衡岳对峙;登堂怀祖武,有长源勋业,太白诗文。堂号为"五知堂":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派次诗歌:大福源忠信,景玉成居良,映奇新康银,时建焕春光,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学能敦古训,定可振家声,承先树伟业,裕后乘长风,旭辉照普天,华夏乐太平。 8、新化高坪李氏 :始祖璋、琪二公,为陇西郡唐西平王李晟之后,于唐末五季徙居江西吉安泰和。璋公派衍五房,琪公派衍六房,同于宋熙宁时相继南徙,始居安化丰乐乡,继迁新化高坪。族人分布于新化全县各地。至1948年,已传26代,共十余万人。总祠在西门戴家巷。 9、湘乡遥湖李氏 :始祖唐时良器公,讳晟,第十一子塑十九传至大忠公于宋理宗时累官湖南观察使,遂家长沙,生四子:长子济南公,讳启良,宋嘉熙举人,任河南延津县尹,元至元11年(1275)由长沙迁湘乡。又七传至缙、绅二公,缙公分居遥湖,派衍汛、洪、洗、法四支;绅公派衍涛、淇、湘三支。族谱自宋元迄明凡四修,清雍正5年(1727)、乾隆13年(1748)又二修,嘉应25年(1820)遥湖汛支续修。老班: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嶐,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兰蕙,名思齐岳嵩,居常修品行,廷献见英雄。乾隆13年(1748)新班:循序新前代,敬宗允吉昌,孝廉光御殿,丛桂兆庭芳。 10、湘潭龙船港李氏 :始祖晟公。先世宋时自江西袁州迁居湖南茶陵,二十二派孙德护,字行之,元末时因避难由茶陵砻溪中洲迁湘潭龙船港白石头埠口。族人分布于龙船港、王十万、长沙口。清光绪25年(1899)六修,民国间七修族谱。至1949年,已传25代,共14300余人。宗祠在龙船港。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分享0 收藏0 支持0 反对0 楼主热帖 李氏字辈谱3300例 西平李氏部分堂号 含特殊字词组合的李氏字辈 湖南李氏字辈 湖南西平李氏字辈 寻江西光裕堂的宗亲 论坛新帖 萍乡三河李氏宗谱序 三河李氏宗谱序 十七史百将传 前汉李广 十七史百将传 唐
阳郡守,先居桂阳城南,后迁于富乐乡星溪大村(今属嘉禾),子孙散居湘南桂阳、宁远、嘉禾、新田、临武、蓝山、道县、郴州、宜章等县。1935年纂修通谱,主修人李抱冰,名韫珩,曾任湘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国民革命军十六军军长,2001年续修通谱。通谱派行:(以元公为一代,自三十一代起)造物资陶铸,民彝气至刚,经纶襄育煦,基序溯源长,高峻赓崧岳,睦雍颂棣棠,谋贻绵燕绪,宝鼎祝馨香。 16、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镇夏富村子乙公后裔:夏富追远堂始祖子乙公;子乙公系广东仁化夏富追远堂李氏始祖,其祖先原于陇西(现甘肃省境),系唐西平忠武王晟公之后,沿湖北孝感府(境),后迁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樟树村。子乙公生于南宋嘉定八年,即乙亥(1215)年,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取得功名之后,游宦粤西苍梧(今广西省苍梧县),于南宋德佑初,即乙亥(1275)年,致归舟泊夏富。见其地被襟石,障面带大江,文星映左,武曲临右,山川形胜,极所罕见。子乙公饱读经诗,精通天文地理,认定夏富是风水宝地,在此定居必定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故毅然卜居夏富村,并制定训示子孙以耕读为本,纲常伦纪的发家宏略《家训》,世代相承。果然是贤人志士代不乏人。第四世始出护驾军士的善壁公,继善壁公之后又出拔贡任命馀姚知县的李清公。明、清、民国时期再出拔贡、恩贡、监元、邑痒、府痒生等功名志士等百余名,共和国时期才半世纪,为官科级以上有十多名,荣获硕士研究生,学士本科生,大专生及各类职称人员近百名。真乃洵山川之钟灵也。? ? 正是:世泽绵绵多先哲,瓜瓞芍芍有后贤。? ? 子乙公辟基夏富村至今已有七百三十多年历史,枝繁叶叶茂。蕃衍子孙至今已二十六世,基业磐固昌隆,世孙相守,人财兴旺,其后裔遍布仁化(县城、董塘、大桥、周田、小田、大岭、康溪)、曲江(马坝、乌石、黄金村)、韶关、佛冈、佛山、广州、湛江、湖南汝城、香港、台湾省等地。? ???夏富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丹霞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红石公园的重要组成地段)的美称。闻名中外,正所谓:天地奇观一丹霞,人间仙境数夏富。子乙公后裔均能以诚信为本,读耕为业,工商俭施,荣宗耀祖。 注:夏富村追远堂李氏始祖子乙公及石塘李氏始祖元善公先祖都是晟公(即西平忠武王),子乙公接晟公第几世尚需考证。 17、千护公李氏派下禾仓堡(今嘉禾)世系: 陇西堂丹阳房-徙京兆李氏-西平李氏-豫章李氏-谷村李氏-千护公李氏派下禾仓堡(今嘉禾)世系:晟公——宪公——游公——丕公——遵公——华公——唐公(名世春)—
—千护(同胞兄弟千林、千秋、光璇、光灿、光澈)——孟荟——仁漕——廷温——延品——宣义——明遇——最珍——仲恂——思富——信韬——士收——兴庵——元珍——时光——家贤(字贤叔)——声端(字端甫)——礼庆(字庆叟)——乐恭(字恭伯)——先贵(字贵夫),自唐公始旧谱字辈如下:世光孟仁廷延宣(义)、明最仲思信士兴、元时家声礼乐先............. 千护公通谱禾仓堡支系自元公(千护公)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始,迄今已历一千零八十年,最远已传至晟公第五十二代,历朝历代列祖列宗秉承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祖训,忠实而朴实地记录了每一代生殁配葬衍,自唐公始所用的七字字辈一直到可以沿用到解放建国前后,最后一辈为“大”字辈,千护公后裔历来聚族而居,禾仓堡(今嘉禾县城)是明初由千护公后裔所建造的一座城池,城墙于解放后拆除,城内居住的是千护公同宗。一九三五年宗谱续修由李抱冰、李云杰主持,是次修谱起用新的字辈(共四十字)班行为五字班辈:“造物资陶铸、民彝气至刚、经纶襄育煦、基序溯源长.............”,自元公(千护公)始第三十一世起使用“造”字辈,一九九三年续修又新增二十字:“望族繁兰桂,.............”族谱记载着历代祖先迁徙繁衍的艰辛历程,凝结着历代祖先呕心沥血的精神传承,也昭示着历代祖先对后世子孙的殷殷期盼!千护公后裔秉承了陇西堂西平李氏的精神精髓,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此一代代传承下去,最后结语引用谷村忠肃公邦华谱序言与各位同宗共勉。 谷村忠肃公邦华谱序曰:“籍令为子孙者不务力学修身,世其德义,入则淫邪荡检,出则复饮贻讥,不将为家声之大玷乎,德色耘锄、相煎萁豆、伦常之薄,人道其熄矣,族亦有不亲其亲不长其长,伤考心而悖天显,以为名教之大谬者乎,八家同井犹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奈何一本之亲衅开羊羹,斗成蛮触至于雀角公庭,以贻乡曲之鄙庸乎,四业既废,游手无赖,作奸椎埋,插宪逋赋,使有司穷于呼牛而闾左苦若秋荼,此不亦圮族之忧乎,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履丝曳缟、酗酒渔色、自务豪雄、笑人守虏,此殆乡国之蠢,家门之孽,族毋有类是者乎,如其有之,即列名于谱,谱之灾也。反是,则忠孝节义不失祖宗之旧,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矣,族人勉之哉,今吾族人亦惟竞竟自持以礼义为之根,泽之以诗书,行之以智勇,世德作求,是则孝子贤孙当能保世滋大绵绵,延以继承于亿万代而炽昌其未艾欤。” 举报 竹中仙 版主 金钱133 RMB威望119 点贡献值3 点银元15 个好评度0 点在线时间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