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

关于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思考

关于海 陆一体化 的理论 思考
到 比较低 的程度 , 高海洋 经济和陆域经济 的综合 效益 。[ 2 提 1 )任 东明、 1( 张文忠认为 , 所谓海 陆

体化, 就是在 开发海洋 资源 的同时, 充分利 用临海 区位 优势和海 洋的 开放 性 , 发展 临海产业 ,
形成 资金、 技术 、 资源 由陆域 向海域 , 由海域 向陆域 的双 向互动 。一方面 , 陆域 产业利 用其资金 技术优 势在海岸 带建立海 洋开发基 地 , 进行海 洋资源 开发和海洋 资源加工 , 实现 陆域 产业 向海 洋延伸 ;另一方面 , 海洋资源优势 通过临海产业 的建立 向陆上扩散 , 弥补 陆地 自然资源 的不足 。 陆域 资源与海域 资源 优势互补 , 同促进沿海地区的发展 。【 以上观点主要从合理开发海洋 资 共 2 源 的角度对海 陆一体化进行 了界定 , 认为海陆一体化 是整合海陆资源 、 理布局海陆产业 、 强 合 加 海 陆经济联系 的一种有效模式 。 我们认 为, 陆一体化 是沿海 国家和地 区统筹海 陆关系 的一种战略 思维, 海 同时也是依靠海 洋优 势实现 区域经济发展 的有效途径 。广义 的海 陆一体化指如何发挥海 洋优势 , 加强海 陆联 系 和 统一规划 , 促进沿海地 区经济 、 社会 的全面 发展 , 不但涉及海 陆经济 的协调发展 , 它 还包括海 洋意 识的培育 、 海陆文化 的融 合 、 陆交通 的衔接 、 陆管理的统 一与协调 等 。狭义 的海 陆一体 海 海 化主 要是海陆经济 的一体化 发展 , 即根据海 、 陆两个 地理单元 的内在联 系 , 运用系统论和 协同论 的思想 , 通过 统一规划 、 动开发 、 业链 的组接 和综合 管理 , 联 产 把本 来相对孤 立 的海 陆系统整合 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 , 实现海 陆资源 的更有效配置 。海陆经济一体化 过程 的原动力是海 陆之间

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作者:褚振江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1期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强盛的依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其中152个是沿海国家。

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生存,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

与一些国家为殖民掠夺而走向海洋不同的是,我国坚定走向海洋,坚持走的是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是彰显国家实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

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谁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谁就能在海洋战略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获取更多的战略空间和国家利益。

近年来,中国这支钢铁舰队奔赴世界多个国家和主要海区执行远洋护航、海上维权、远海训练、联合军演、人道主义医疗服务等使命任务,“出镜率”越来越高,“颜值”越来越赞,在这颗蔚蓝星球上犁出一道道壮美的航迹。

由于我国海洋地理相对不利,从北到南的黄海、东海和南海被包围在第一岛链内;承载经济重任的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处在美日军事打击覆盖范围内;岛屿主权争端、海洋划界及海洋资源纠纷,严重地制约我国海洋事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家发展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来自海洋方向的威胁与挑战必然越来越多,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复杂。

海洋将成为遏制与反遏制、侵权与反侵权、控制与反控制的战略博弈区。

建设海洋强国,就要下力提升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的综合能力,确保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

要建立相应的力量支撑。

一是海上运输力量。

目前,中国的远洋运输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海洋运输公司之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海上科考力量。

随着“向阳红01”和“向阳红03”两艘国内最先进的4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已拥有46条成员船;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新型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和蛟龙号专用母船,陆续开工建造;具有世界最新先进水平的南极遥感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投入我国南极观测,我国南极考察进入“航空时代”。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运强国的实现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运强国的实现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下海运强国的实现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大国策,旨在推动亚欧非经济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立志成为海运强国。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海运强国的实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经济贸易日益紧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必要。

在这种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

该倡议由中国倡导,既是中国提升经济实力、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和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而其中的“一带”,指的是以陆路为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则是以海路为主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素有“天下第一商”之称,地处亚欧非大陆中心位置,与许多国家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经济联系。

中国的海运业发展迅猛,然而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船队数量、运力还是业务量,中国的实力都还远未到达海运强国的水平。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于中国成为海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拉近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思想在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这种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促进贸易往来、支持投资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拉近各国之间的距离,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2.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从而加快货物的流通和交换。

这样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和成本,推动贸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提高我国海上运载能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拓展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海上运载能力。

我国作为东海和南海的沿海国家,其海运业发展状况一直处于全球前列,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强了船舶制造业和港口建设,同时实行开放政策,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陆海统筹发展的理论实践与对策

陆海统筹发展的理论实践与对策

陆海统筹发展的理论、实践与对策2013年11月26日10:41 来源:《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5期作者:杨荫凯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2摘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大局。

协调有力的综合管理体制是促进陆海统筹的坚实保障;导向明确的发展规划是促进陆海统筹发展的必要条件;循序渐进的推动方式是促进陆海统筹发展的正确选择。

推进陆海统筹发展,要切实加大重大问题研究力度,着力强化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积极寻求突破口和战略支点,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和探索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关键词:陆海统筹,理论,实践,对策一、陆海统筹研究成果综述陆海统筹(或海陆统筹)相关理论是我国首先提出的,国外的相关研究还比较鲜见。

1996年《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从而奠定了陆海统筹的基本理念。

目前,学术界、理论界对陆海统筹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重点:(一)陆海统筹的内涵目前,各方面对陆海统筹的内涵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观点:一是认为陆海统筹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

高之国认为,陆海统筹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实行陆海统筹,就是要破除长久以来重陆轻海传统观念束缚,综合协调和正确处理陆地和海洋开发的关系,确立陆海一体、陆海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路。

王芳认为,海陆统筹是一种思想和原则,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海陆整体发展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海洋开发与陆地开发的关系,加强海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王倩,李彬认为从广义上讲,海陆统筹追求的是海陆之间的战略平衡和国家整体发展.二是认为陆海统筹是陆海发展空间与资源环境的整合.鲍捷等从空间范围和目标范畴上界定了陆海统筹的内涵,认为从地理学视角看,陆海统筹其实就是对陆地和海洋的统一谋划.李义虎从地缘政治角度,认为中国是一个海陆度值高、兼具陆地大国和濒海大国双重身份,在发展空间战略选择上需要海陆统筹,消除海陆两分。

构筑陆海产业统筹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构筑陆海产业统筹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调发 展 。
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融合优势 , 使之成为崛起
于环渤海南部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 与辽宁沿海 经济 带、 天津滨海新区、 河北沿海地 区形成优势互补 、 良 性互动的环渤海区域发展新格局 , 特别是在发展循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建设 , 紧密跟踪世界蓝色
6 6
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进行有益的探 索 , 走一条新 型工业化的道路 , 并作出表率。 二 、 力 实现 陆海 产 业统 筹 发 展 新格 局 的路 径 努
引领 , 努力形成战略优势产业 、 骨干支柱产业 、 新兴 高端产业鼎足发展发展新格局。蓝色经济区建设是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培植蓝色产业 , 注重把区位和资 源两个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 , 统筹运作 , 形成综合优 势, 以要素为支撑, 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加速转
以产业统筹为基础 , 加大海洋优势产业和高效生态
( ) 一 实现海 陆要 素互 补 、 整合 、 升 提
建设 山东半 岛蓝色经济 区, 产业协调发展是基 础 。必须以统筹协调的思维和方法推进区内外产业 的统筹发展 , 实现产业发展 的错位竞争 、 合作共赢 、 互促互进 , 提升蓝 色经济 区内外 的产业联动水平。 实现蓝色经 济区内、 一 区三带” “ 之间 、 蓝色经济 区
展; 二是更加积极推进海洋高端产业发展, 培育具有
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 ; 三是更加注重科学开 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 ; 四是更加注重科技创 新的引领 , 提升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 五是更加注 重突出海洋 生态 文明 , 强化 生态 建设 , 实现资源节 约、 环境友好 、 续发 展 。它所 强调 的是 人、 永 J 海 洋、 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目标是推 动海陆一体 ,

沿海与内陆经济一体化要解决的问题

沿海与内陆经济一体化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背景、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必将推动要素价格均等化、交易费用最小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重点阐释了城市群的发展和融合如何成为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载体。

而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的互动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城市群(一)引言20 世纪80~90 年代和进入21 世纪,中国经历了两轮沿海开发开放,目前已形成从南到北的沿海经济带(区),将有力地促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真正形成,其更深厚的意义,就是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从而促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实现。

但是,港口经济、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面的支撑。

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的互动,就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更无法实现国家区域经济整体协调、持续的健康发展的格局。

本文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角度出发试图深入阐释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演进,剖析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可行的模式与路径,通过推动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的互动发展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互动发展的原因分析互动发展是指通过积极促进不同地区的要素、市场、信息、产业和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相互流动与影响,形成地区之间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促机制,在地区生产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区域发展的动态平衡过程;是区域间各利益主体以互惠互利为宗旨,从动态的、开放的、全方位良性角度纵横联合、相互合作、协同发展,促使不同区域的各种要素在流动和扩散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优化配置与整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1.互动发展是国际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1)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是互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首先融入世界经济的是沿海城市,它较之内地先一步开放,在开发中经济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群。

内陆地区,由于缺少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沿海城市群的差距逐渐加大。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一、概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涉及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的合作与协调。

其目的是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联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路径与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1. 城市化发展差异明显。

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地位强劲,而其它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2. 制度瓶颈阻碍发展。

区域内的各城市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体系和互信机制,缺乏人才、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共享平台。

3. 各城市间竞争激烈。

由于缺乏制度性管制,各城市间竞争尤为激烈,致使资源抢占、恶性竞争等负面行为层出不穷。

三、路径与措施1. 建立多层次协同制度体系:制定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度,从多个方面打破过去致使发展停滞的制度瓶颈。

2.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加强实质性的合作与协同,从而促进城市化的企稳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加强区域内的科研和创新力度,打造“人才高地”,积极吸引国际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投资和落户。

4. 确定发展优先序列和重点领域:建立发展优先序列、严控投资和资源的总量,挖掘区域内营商环境优势,将精力等等投入到具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的优势领域。

5. 完善区域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城市间的物流和基础设施联通,打通区域内交通瓶颈。

四、结语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宏观引导,加强合作与协同,同时要突破制度瓶颈,进一步拓展内部市场和开放五港口的外部市场。

(本文所提出建议不具备一定普适性,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建设海洋强国方案

建设海洋强国方案

建设海洋强国方案引言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域的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海洋资源的竞争加剧,建设海洋强国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设海洋强国的方案,包括海洋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建设等多个方面。

1. 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和支撑,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 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培育壮大海洋产业。

可以通过加强投资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海洋产业,同时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给予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以吸引更多企业进入海洋产业领域。

1.2 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在海洋科研项目中设置专项经费,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海洋科研与产业的结合,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1.3 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加大对海洋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投资海洋旅游业,并支持旅游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2. 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 加强海洋科研机构建设海洋科研机构是海洋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研究能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提高科研机构的创新水平。

2.2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政府可以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通过设立海洋科技专业课程、设立奖学金等举措,培养更多的海洋科技人才。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海洋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

2.3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发展向海经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发展向海经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发展向海经济,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陆海新通道是指通过改善和发展陆地和海洋联运,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经济可持续的陆地-海洋联运通道网络,实现陆上门到门服务,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海洋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盐碱土地、风能、潮汐能等能源资源,以及海水养殖、海洋旅游等非能源资源。

海洋经济还涉及到海洋运输、港口物流、海洋技术研发等领域。

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陆海联运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联运通道主要依赖于海港和陆路运输。

很多地方的陆地交通与海港之间互联互通不畅,物流成本高,影响了陆海贸易的发展。

第二,我国海洋运输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港口容量和物流运输能力相对较低。

海洋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制约了海洋经济发展。

我国海洋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海港物流服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四,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较好,中西部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划界线不清、资源浪费、产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向海经济的战略。

向海经济是指发挥沿海地区的优势,通过改善海洋环境、培育海洋产业、发展海洋资源、加强海洋保护等措施,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还提出了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改善陆海联运体系,提高海洋运输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陆地交通与海洋交通的联系。

政府要加大陆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陆地交通能力和效率。

要加强陆地交通与海港之间的联系,推动港口物流与陆路运输的无缝衔接。

环渤海区域海陆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环渤海区域海陆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海 陆 一体 化 是近 年来 沿 海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一个 新 思路 ,文 章分 析环 渤海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方面存在 的一些现实 问题 ,并依据海陆一体化的理论为促进环渤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提
出 了一些相 应 的建 议 措施 。 关键词 海 陆一体 化 ;环 渤海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工 ,在 全 区域 内优化 配置 生产 要 素 ,推动 区域 经济 协调 发 展 , 以 提 高 区 域 经 济 总 体 效 益 的 动 态 过
年代 中 期 ,中 科 院 地 理 所 副 所 长 李 文 艳 提 出 了 “ 渤 海 地 区” 的 概 念 。在 随 后 的 19 大 9 2年 党 的 十
四大 中,“ 加快环渤海 区域开发开放 ” 的战略要求
被提 出 ,此后 环 渤海地 区被列 为全 国开放 开发 重点
区域 之 一 ,国家 发 改 委 也 正 式 确 立 了 “ 渤 海 经 环
济区”概念 ,并对其进行 了单独 的区域 规划和给 予 了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_ 。 “ 3 ] 环渤海经济区”狭
程 J 。随着生产社会 化 的发 展 ,世界 和 区域经济 向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 E益明显 ,尤其是 t
资助项 目:国家海洋局 “ 0 ”专项 9 8 Z I 1 课题资助 98 0 一 C— 一 8
第 5期
李 锋 ,等 :环 渤海 区域海 陆一 体化 发展 对 策研究
8 3
区域经 济一体 化 的发展 能够 给区域 内各 个地 区和部
全 国的 14和 15 / / 。环 渤海 经 济 圈 在 我 国经 济 发 展
合管理,把本来相对孤立的海陆系统整合为一个新

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问题与思路

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问题与思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民革中央网站
44
资政群议ZIZHENGQUNYI
团结
2021.03
识,无法对陆海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 行有力宏观指导。发展观念与管理体制,不适应
陆海统筹发展的需要。
2. 功能规划不衔接。有的地方,沿海区域, 其海洋功能为渔业养殖、滨海旅游,而相邻的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 ,中共
出“坚持陆海统筹,加
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
陆海统筹,就是从陆海 的国情出发,协调陆海关系,促进陆海两
大系统
、良性互动和 发展,是发展思路上的重
,具有
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沿海欠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陆海经济循环;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
处长、一级调研员/责编刘玉霞)
答案:l.C 2.B 3.A 4.D 5.B 6.C 7.B &B 9.C 10.A ll.C 12.D 13.A 14.B 15.C 16. +
B 17.B 18. A 19.C 20.C
|
j
、“一i—i—i—i—i—i—i—i—i—i—i—i—i—i—i—i—i—i—i—i—乂
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协调”,各级海洋规
划&各类涉海规划纵向衔接&横向兼容&统合
结合的“多规融合”,“一张图”管控的陆海协
调发展新格局。
“一带管控”,就是将海岸带划分为优化利
用&重点建设&限制开发和严格保护不同类型,
分类分段进行精细化管控。“两域对接”,就是
构建以海岸带为主轴,陆域经济区和包括毗连
区、专属经济区和无争议大陆架等经济领土在内

发挥海陆兼备优势是大型海陆复合国家的必然选择

发挥海陆兼备优势是大型海陆复合国家的必然选择

建设蓝色海军是发挥海陆兼备地缘政治优势的保障
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广阔的海域 , 不能注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国家 , 更不是一个自然而然 的海洋强国。只有同时拥有一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强大的 蓝色海军 才能成为海洋强国 , 才能最终将 海陆兼备的优势发挥出来 ,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国。强大的海军是国家捍卫海洋权益的保障, 它是国家力量强大的必然结果和象征。 海军是三军中在和平时期惟一 能够越出本国国界活动的军 种 , 沿海国家可将海军兵力驻屯或演练于国界之外 , 能够将武备在国境外试验 , 还可以进行远离国境 的战场准备, 既可以加大海防纵深 , 又可以增强战略威慑力。[ 4] 美国前总统福特通过回顾美国历史证明
2004 年第 3 期 ( 总第 84 期 )
黑龙江社会科学
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No 3, 2004 General. No. 84

发挥海陆兼备优势是大型海陆复合国家的必然选择
杨 勇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 海陆兼备是中国地缘政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 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不可或缺 的基础 。 中
[ 2]
而陷于战略上的两难选择之中。尽管它们曾在海上称霸一时 , 但最后都衰落为
收稿日期 : 2003- 12- 05 作者简介 : 杨勇 ( 1959- ) , 男 , 黑龙 江鸡西人 , 黑龙江大学副教授 , 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26
一般的国家。这里我们必须强调指出, 西班牙、 葡萄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缺陷, 只是这一因素进 一步地突出了他们地缘政治的弱点。 中国是大型的海陆复合大国。中国也存在着面对陆权与海权分配资源和力量的两难选择问题。但 是, 总体看 , 海陆兼备是中国的地缘政治的优势力量, 大型的海陆复合国家的综合实力雄厚, 对资源、 力 量的配置存在从容一些的调适空间 , 更主要的是, 资源和力量源于地缘政治的基础, 拥有海洋 , 那么海洋 就会为建设海军提供资源和力量。我国海洋蕴藏约 250 亿吨石油、 8 4 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其他丰富 的海洋化学、 生物、 动力资源, 200 多处可建大中型港口的岸段将给中国建设海军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 持。或者说, 从海洋中获取的权益 , 海洋形成的战略价值应该大于建设海军的成本。世界上海陆兼备的 大国都存在资源、 力量分配的两难、 多难的选择问题。然而 , 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存在两难、 多难的选择 只建立了单一的兵种 , 它们绝大多数都建立了多兵种合成的武装力量。我们难以想像是放弃大陆 , 或是 放弃海洋来解决资源和力量配置分散的问题。那么必然的选择是: 必须发挥出我国海陆兼备的地缘政 治的优势。同时 , 根据特定时期我们面临的现实的战略走势 , 选择、 调整战略发展的重点 , 即根据特定时 期的国家最大的利益方向 , 面对着最直接的最大威胁的不安全的来源 , 确定、 调整优先发展的兵种 ; 尽最 大可能地避免同时同海洋国家和陆权国家交恶, 在陆地和海上同时陷入战争状态, 或同时与两个海陆复 合的大国交恶、 导致两面受敌的态势产生。我们把这一战略概括为 : 海陆兼顾, 相机侧重 , 力避两面受 敌 。

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

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

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一份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的详细阐述。

一、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首要的措施是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航道、船舶、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等。

要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提高港口的运输、装卸、储运等功能;加快海洋工程设施建设,提高海上风电、海洋油气等资源的开发能力;提升海洋科研船舶、测绘船舶等科考装备水平。

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了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这包括加强海洋产业的发展,扶持海洋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海洋科技创新,增加海洋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海洋旅游、渔业、航运等服务业,促进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要推动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海水淡化、海水养殖等技术创新,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严格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珍稀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四、强化海洋法治建设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加强海洋法治建设。

要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治体系建设,维护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合法权益;加强海洋执法力量建设,强化海洋执法力量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海洋执法效率和水平;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海洋权益保护机制。

五、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要加强海洋科研机构建设,提高海洋科研水平和能力;鼓励企业增加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企业;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快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以上是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的一份详细阐述,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推动中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建设富有活力的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沿海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沿海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沿海的发展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合作项目。

作为其中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海洋经济合作对沿海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对沿海地区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海洋合作”的发展理念,将海洋经济合作置于重要的位置。

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种种挑战,各国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运输等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实现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共建港口、修建海洋大桥、建设海洋产业园等举措,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相对完善和提升,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打造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推动了沿线沿海地区港口的建设和升级,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得到了有效支持。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加大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渔业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

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等举措,各国得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举例来说,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的渔港和渔业合作区,促进了沿海地区渔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海洋环保和生态建设。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制定保护政策、推行绿色发展等举措,各国致力于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例如,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的海洋环保科研项目,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了海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促进了沿海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海洋经济合作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是涉及到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处于东亚的大国,拥有丰富的海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

这些地理条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2.海陆资源的丰富性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和广阔的海域,这使得中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陆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海域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等。

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3.海陆交通的便利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陆路和海上航线的国家,这使得国内外交通非常便利。

陆路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资源的流通效率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

海上交通也为中国的贸易和对外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海港的建设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贸易,并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4.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拥有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旅游、沿海工业、海洋资源开发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活力。

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持海洋生态的平衡。

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管理,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这些地理条件为中国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海陆协调发展的战略,促进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加强创新和科技支持,实现更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6.总结与回顾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海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上答案

陆海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上答案

陆海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上答案古丝绸之路通过陆上和海洋两条通道,将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一罗马文明、两河文明和中亚文明等当时主要文明中心串联在了一起。

自十六世纪前后的大航海时代以来,对海洋的利用和掌控能力一直深刻影响着各国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的地位。

在这轮荷兰、英国和美国相继主导的全球化中,欧亚内陆古老文明国家的全球化进程相对滞后,经济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理论界也在马汉的海权论和麦德金的陆权论间争鸣不已。

同时,随着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产品、技术、信息的开发和合作方兴未艾.迫切需要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蕴含陆海统筹和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赋予了丝绸之路全新的建设理念和时代内涵。

一、我国陆海统筹理念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不仅有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还拥有超过1.8万千米的海岸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对外开放从沿海城市逐渐扩大到内地,但伴随的是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约束的增强,海洋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凸显。

国内学术界,197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等最早提出了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的建议:张海峰2004年首先提出“海陆统筹”,并建议将“统筹陆海两域发展”与“五个统筹”合为“六个统筹”①:徐质斌( J998)、栾维新(2004)、李靖字(2006)、韩立民(2006)、叶向东(2008)、曹忠祥(2015)等许多学者对“陆海统筹”这一概念从国内区域统筹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政府规划层面,国家海洋局在1996年发布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提出:“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国内外大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对于陆海统筹发展的思路经历了从意识到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到注重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从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向全球化均衡发展的一个变化过程。

中国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以及丰富的内陆水系,这种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下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沿海经济带的崛起中国沿海地区依托其地理优势,形成了具有强大经济活力的沿海经济带。

这一区域不仅交通便利,与国际市场接轨紧密,而且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石油、天然气、盐业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满足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内陆水系的交通便利中国内陆水系发达,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形成了便捷的内河水运网络。

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区域间的资源互补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使其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具有优势。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国际地位。

五、国防安全与海洋权益维护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对于国防安全和海洋权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通过加强海军建设、维护海洋权益,保障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六、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中国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而,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使得中国能够充分利用海洋资源,通过海洋观测、预警系统等手段,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中国海路兼备的地理条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南中国海海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研究

环南中国海海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研究

-37-NOV 2014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好!我的题目是从南海问题跟踪研究中扩展、引申而来的。

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环南海陆经济区建设构想与路径,这十年基本上是在跟踪南海问题,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到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已经成了街头巷议了。

比如说黄岩岛事件、三沙建市、中建南盆地、981钻探的对抗和现在又在炒作的人工岛等等。

从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的角度上讲,这种炒作要比我们自己做宣传至少提前十年进入我们中国希望的海洋强国建设的大众语境。

作为一个身处在漩涡中的南海问题的研究人,我觉得有必要为真正解决南海问题寻找另一条途径。

伴随着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提出,就环南中国海海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研究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政策研究处处长 徐志良有环南海经济圈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中国和在东南亚学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珠三角海洋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环南海海洋经济区建设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

但是这些概念的提出和理念上的完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哪一个都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始终停留在“头脑风暴”的阶段。

本报告关于环南中国海海陆经济区建设概念的提出有三个来源:一是环南海周边各国各地区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开发能力的提高和全球化经济的驱动,要求各国经济都必须义无反顾的走向海洋,中国尤其如此。

环南海各国海洋权益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南海维权的兴起,南海问题被高度关注,彼此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倒逼着各国还原和平的愿景。

徐志良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珠三角海洋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环南海海洋经济区建设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

但是这些概念的提出和理念上的完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哪一个都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始终停留在“头脑风暴”的阶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新经济 NEW ECONOMY中国也尤其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 经 济
海洋经 济
2 l 年 4月 02
:=? : :
海 陆一体 化建设 的全方位 、多层次 、综 合性视 域 ;另一方面 ,现有 的研究 已经注意到海洋资源 的综合开发利用 、海陆产业 的综合联动等。本文
在此 基 础 上 ,通过 系 统 的理 论 研 究 和实 证 分 析 ,
态 的 良性循环与发展 。可见 ,广义 的海陆一体 化包含 的内容很 多 ,诸如海 陆政治发展一体化 、
海 陆 开 发 管 理 体 制 一 体 化 、海 陆 资 源 开 发 一 体 化 、海 陆 产 业 发 展 一 体 化 、 海 陆 交 通 的 一 体 化l 2 陆 环境 治 理一 体 化_、海 陆文化 发展 的一 l 、海 3 1 体 化【 。 4 ] 等 国 内关 于 海陆 一体 化建 设 的研 究 表 明 ,海 陆
从广义海陆一体化的角度提 出中国海陆一体化建 设 应 当多 管齐 下 ,从规 划 、组织 、机 制 、政 策支 持 、法制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海陆

海地区总体 已处于T业化中后期发展 阶段 , 这 阶段正 是加 速经 济结 构 向重型 化转 变 的大 好 时

体化建设深入发展 ,为有关部 门和区域开展海
体化 指整 合海 域 和陆 域政 治 、经 济 、文化 、生
态系统 ,促进海域和陆域全面 良性互动与共 同发
收稿 日期 :2 1 - 2 2 0 1 1— 9
面,由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单一视域上升为区域
基金 项 目 :国家海洋 软科 学项 目 “ 海陆一 体化 建设 研究 ” ( S 0 10 ) O S21- 7 作者 简 介 :刘广 斌 ,女 ,硕 士 ,教授 ,主 要研究 方 向 :经 济评 价 ,E m i igagi@ i . u n - al uunbn bpe . 。 :l td g
关键词 :海陆一体化 ;陆海统筹 ;海洋经济;法制保障
中图分类 号 :F0 27 文献 标志 码 :A 文章编 号 :29 — 672 1)2 0 1—7 05 14 (0 20 — 0 0 1 展 ,通过 加强 海 陆联 系 和统一 规 划 ,推进 海 域 和
引 言
海 域 和陆域 系统分 别形 成 了具 有 不 同特 征 与 功能 的两 套政 治 、经济 、文 化 、生 态 系统 ,这两 套 系 统之 间存 在着 永无 休 止 的 、复 杂 的物 质 能量
陆域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态建设上 的互促共 进 ,促进沿海地区经济 、社 会的全 面协调发展。 它不 但涉 及海 陆 经济 的一 体化 协 调发 展 ,还 包括
海 陆 政治 系统 的协 调 发展 ,海 洋 意识 的培 育 、海 陆文化 的建 设 与融合 ,海陆 污染 的协 同治 理 和生
交换过程。基于对两套系统一体化建设 中为广义和狭
义 。狭 义 的海 陆一 体化 主要 是 海陆 经 济 的一体 化 发 展 ,即根据海 、陆两 个地 理 系统 的 内在 的 经济 联 系 ,运用 系统 论 和协 同论 思想 及 海 陆统 筹 的 战 略思维 ,通 过统 一规 划 、联 动 开发 、产业链 的组 接 和综 合 管理 ,把相 对 孤立 的海陆 系统 整 合 为一
第2 卷
第2 期




Vo . NO 2 12 .
Ap . 2 2 r 01
21 0 2年 4月
MARl CONOMY NE E
【 观 经济 】 宏
促进 中国海 陆一体化 建设 的对 策研究
刘广 斌 ,张义 忠 2
(. 京石 油化 工 学 院 ,北 京 12 2 ;2 中 国科 普 研 究 所 ,北 京 10 8 ) 1北 067 . 00 1

要 :对 海 陆一体 化进 行 了界 定 ,从 狭 义 与广 义 两个方 面 阐述 了海 陆一体 化 的 内涵 ,使
海陆一体 化建 设有 了更加 明确 的指 向和更 加 立体化 的 内容 ;并基 于广 义海 陆一体 化 的 角度 提 出中 国海 陆一体化 建 设应 当多管 齐下 ,从 制 定 陆海 统一规 划 、实施 科教 兴海 战略 、保 护
海洋生态环境 、组织保障、机制创新、政策支持 、法制建设等 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 海陆一体化建设深入发展 ;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研 究,有助于从海陆统筹发展的整 体高度和政策支撑角度 ,重新审视 区域 海洋产业结构 、布局 以及 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 ,
制 定 统 一 、一体 化 、共 赢 的 海洋 经济 发 展 战略 规 划和 政 策 ,提 升 中 国海 洋 经 济 的 国际 竞 争力。

方面临港产业可以把海洋资源的利用及海洋优
势 的发 挥 由海 域 向陆域 转 移 和 扩展 ;另 一 方 面 , 临港 产业 的集 群发展 可 以促 进陆 域 资源 的 开发 利 用 及 内陆 的经 济力量 向沿海地 区集 中。这 两 种功 能可 以促进 海 陆经 济一体 化建 设 。 目前 ,中国沿

个新的统一整体 ,实现海陆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 海陆经济 的 良性互 动与融合发展l 1 l 。广义的海陆

体化建设 的战略、对策研究 已经引起学术界和
政 府相 关部 门 的关 注 和重视 。一方 面 现有 的研 究
逐 步 由 区域 层 面 、部 门 层 面 上 升 为 国 家 战 略 层
陆一 体化建 设提供 理论 支撑 和决策 参 考 。
机 ,应把发展临港产业作为战略支撑点之一 ,加 快在 沿海 走廊 的重 化 _业布 局 。为此 ,应 当强化 丁 临港产业导向要求 ,将产业发展 导向与空间区块 布局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转 变 经 济 发展 方 式 、建 设 现代 海 洋 产 业 体 系 的要 求 ,统筹三次产业关系,立足区域 比较优势,明 确产业定位和培育重点 ,突出发展涉海现代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