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二叉树高度

合集下载

二叉树知识点总结

二叉树知识点总结

二叉树知识点总结1. 二叉树的性质1.1 二叉树的性质一:二叉树的深度二叉树的深度是指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长度。

对于一个空树而言,它的深度为0;对于只有一个根节点的树而言,它的深度为1。

根据定义可知,深度为k的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深度值为k。

由此可知,二叉树的深度为所有叶子节点深度的最大值。

1.2 二叉树的性质二:二叉树的高度二叉树的高度是指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对于一个空树而言,它的高度为0;对于只有一个根节点的树而言,它的高度为1。

由此可知,二叉树的高度总是比深度大一。

1.3 二叉树的性质三:二叉树的节点数量对于一个深度为k的二叉树而言,它最多包含2^k - 1个节点。

而对于一个拥有n个节点的二叉树而言,它的深度最多为log2(n+1)。

1.4 二叉树的性质四:满二叉树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要么是叶子节点,要么拥有两个子节点。

满二叉树的性质是:对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而言,它的节点数量一定是2^k - 1。

1.5 二叉树的性质五: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二叉树,它的所有叶子节点都集中在树的最低两层,并且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对于一个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而言,它的节点数量一定在2^(k-1)和2^k之间。

2.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二叉树的所有节点。

二叉树的遍历主要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三种。

2.1 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前序遍历的顺序是:根节点 -> 左子树 -> 右子树。

对于一个二叉树而言,前序遍历的结果就是按照“根-左-右”的顺序访问所有节点。

2.2 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

对于一个二叉树而言,中序遍历的结果就是按照“左-根-右”的顺序访问所有节点。

2.3 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左子树 -> 右子树 -> 根节点。

数据结构用非递归算法求二叉树高度

数据结构用非递归算法求二叉树高度

数据结构⽤⾮递归算法求⼆叉树⾼度算法思想: 采⽤层次遍历的算法,设置变量level记录当前节点所在层数,设置变量last指向当前层的最右结点,每层遍历出队时与last指针⽐较,若两者相等,则层数加⼀,并让last指向下⼀层的最右结点即rear所在位置,直到变量完成。

level的值即为⼆叉树的⾼度。

代码如下:1int Btdepth(BiTree T)2 {3if(T==NULL) //树空⾼度为04return0;5int front=rear=-1;6int last=level=0; //last指向当前层的最右结点7 BiTree Q[MAXSIZE]; //设置队列Q,元素是⼆叉树结点指针且容量⾜够8 Q[++rear]=T; //将根节点⼊队9 BiTree p=T;10while(!IsEmpty(Q)) //11 {12 p=Q[++front]; //队列元素出队,即正在访问的结点13if(p->lchild)14 Q[++rear]=p->lchild; //左孩⼦⼊队15if(p->rchild)16 Q[++rear]=p->rchild; //右孩⼦⼊队17if(front==last) //访问到该层的最后⼀个结点18 {19 level++; //⾼度加⼀20 last=rear; //更新last指向下⼀层最右⼀个结点21 }2223 }24return level;25 }扩展:求某⼀层的结点个数,每层的结点个数、树的最⼤宽度,都采⽤与此题类似的思想。

当然,此题可采⽤递归算法,其实现如下代码如下:1int Btdepth(BiTree T)2 {3if(T==NULL) //空树⾼度为04return0;5 ldep=Btdepth(T->lchild); //递归遍历左⼦树6 rdep=Btdepth(T->rchild); //递归遍历右⼦树7if(ldep>rdep) //树的⾼度为⼦树的最⼤⾼度加根节点8return ldep+1;9else10return rdep+1;11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二叉排序树的查找与性能分析学生姓名:段晓宣,张静指导教师:陈少军所在系:电子信息系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0级计算机(1)班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1.1选题要求 (3)1.2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3)1.3本组课程设计的目标 (3)1.4人员组成和分工 (3)第2章概要分析 (4)2.1系统数据流图 (4)2.2原始数据 (4)2.3输出数据 (4)2.4对数据的处理 (5)2.5数据结构 (5)2.6模块划分 (5)第3章详细设计 (6)3.1二叉排序树的创建 (6)3.2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7)3.3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7)3.4计算多数据的平均查找长度 (9)3.5主函数 (9)第4章用户手册 (10)4.1 用户须知 (10)第5章系统测试 (11)项目总结 (12)参考文献 (13)二叉树排序树的查找与性能分析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许多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但究其本质而言,无非是以前的理论加以包装。

对于数据控制、管理及处理等方面也可见一斑。

在如今应用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方式仍然主要以线性,树型,图型等为主要的及结构。

因此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在此次实训期间,本组人员通过运用所学数据结构的知识,进行以二叉排序树的查找与性能分析为题的课程设计,在同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1.创建二叉排序树2.利用文件存储二叉排序树3.二叉排序树的插入4.二叉排序树的查找5.二叉排序树平均查找长度的算法第1章需求分析1.1选题要求(1)根据输入的先序及递归建立二叉排序树;(2)通过文件,向二叉排序树插入结点,并生成二叉树;(3)设置报名号为关键字,可以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5)查找的同时可以判断比较的次数;(6)根据查找的算法计算出10000个数据平均查找长度;1.2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树型存储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叉树由是树的重点。

数据结构习题第6章

数据结构习题第6章

第6章树和二叉树一、选择题1.不含任何结点的空树()。

A. 是一棵树B. 是一棵二叉树C. 是一棵树也是一棵二叉树;D. 既不是树也不是二叉树2. 一棵有n个结点的树的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为()。

A. n-1B. nC. n+1D. 2n3. 在二叉树中某一个结点的深度为3,高度为4,则该树的高度是()。

A. 5B. 6C. 7D. 84. 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中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该树的结点数至多为()。

A. 2h-1B. 2h+1C. 2h-1D. 2h+15. 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中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该树的结点数至少为()。

A. 2h-1B. 2h+1C. 2h-1D. 2h+16. 高度为h的满二叉树中有n个结点,其中有m个叶结点,则正确的等式是()。

A. h+m=nB. h+m=2nC. m=h-1D. n=2h-17.二叉树是非线性数据结构,所以()。

A. 它不能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B. 它不能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C.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能存储D.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不能使用8. 一棵完全二叉树有25个叶结点,则该树最少有()个结点。

A. 48B. 49C. 50D. 519. 假设一个三叉树的结点数为36,则该树的最小高度为()。

A. 2B. 3C. 4D. 510. 设二叉树有n个结点,则二叉链表中非空指针数为()。

A. n-1B. nC. n+1D. 2n11. 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正好相反的二叉树是()。

A. 完全二叉树B. 满二叉树C. 左单枝树D. 右单枝树12. 后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正好相反的二叉树是()。

A. 完全二叉树B. 满二叉树C. 左单枝树D. 右单枝树13.把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这棵二叉树的形态是()。

A. 唯一的B. 有多种C. 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左孩子D. 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右孩子14. 将一棵树T转换为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二叉树H,则T的后根序遍历是H 的()。

数据结构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及二叉树的高度

数据结构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及二叉树的高度

数据结构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及二叉树的高度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由若干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子节点: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常用来表示树状结构,如文件系统、家族关系等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求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以及二叉树的高度。

一、求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叶子节点是指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要求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0。

2.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叶子节点,如果是,则返回13.否则,递归计算当前节点的左子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和右子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并将它们相加。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pythonclass TreeNode:def __init__(self, value):self.val = valueself.left = Noneself.right = Nonedef get_leaf_nodes_count(root):if root is None:return 0if root.left is None and root.right is None:return 1return get_leaf_nodes_count(root.left) +get_leaf_nodes_count(root.right)```二叉树的高度也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进行计算。

根据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高度等于左子树的高度和右子树的高度的较大值,再加1、具体步骤如下:1.判断当前节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0。

2.计算当前节点的左子树的高度和右子树的高度,取较大值。

3.将较大值加1,即得到当前二叉树的高度。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pythondef get_tree_height(root):if root is None:return 0left_height = get_tree_height(root.left)right_height = get_tree_height(root.right)return max(left_height, right_height) + 1```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如何求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和二叉树的高度。

数据结构二叉树习题含答案

数据结构二叉树习题含答案

第6章树和二叉树1.选择题(1)把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这棵二叉树的形态是()。

A.唯一的B.有多种C.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左孩子D.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右孩子(2)由3 个结点可以构造出多少种不同的二叉树?()A.2 B.3 C.4 D.5(3)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A.250 B. 500 C.254 D.501(4)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为()。

A.11 B.10 C.11至1025之间 D.10至1024之间(5)深度为h的满m叉树的第k层有()个结点。

(1=<k=<h)A.m k-1 B.m k-1 C.m h-1 D.m h-1(6)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A.指向最左孩子 B.指向最右孩子 C.空 D.非空(7)对二叉树的结点从1开始进行连续编号,要求每个结点的编号大于其左、右孩子的编号,同一结点的左右孩子中,其左孩子的编号小于其右孩子的编号,可采用()遍历实现编号。

A.先序 B. 中序 C. 后序 D. 从根开始按层次遍历(8)若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要交换其所有分支结点左、右子树的位置,利用()遍历方法最合适。

A.前序 B.中序 C.后序 D.按层次(9)在下列存储形式中,()不是树的存储形式?A.双亲表示法 B.孩子链表表示法 C.孩子兄弟表示法D.顺序存储表示法(10)一棵非空的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与后序遍历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满足()。

A.所有的结点均无左孩子B.所有的结点均无右孩子C.只有一个叶子结点 D.是任意一棵二叉树(11)某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的二叉树。

A.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B.任一结点无左子树C.高度等于其结点数 D.任一结点无右子树(12)若X是二叉中序线索树中一个有左孩子的结点,且X不为根,则X的前驱为()。

A.X的双亲 B.X的右子树中最左的结点C.X的左子树中最右结点 D.X的左子树中最右叶结点(13)引入二叉线索树的目的是()。

数据结构_二叉树的遍历_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_二叉树的遍历_课程设计

8
if(bt!=NULL)/*二叉树 bt 非空*/ { inorder(bt->l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左子树*/ printf("%c",bt->data);/*访问结点 bt*/ inorder(bt->r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右子树*/ } } void postorder(bitree *bt)/*后序序遍历二叉树*/ { if(bt!=NULL) { postorder(bt->lchild); postorder(bt->rchild); printf("%c",bt->data); } }
3.2.2 二叉树的中序递归遍历算法
void inorder(bitree *bt)/*中序序遍历二叉树*/ { if(bt!=NULL)/*二叉树 bt 非空*/ { inorder(bt->l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左子树*/ printf("%c",bt->data);/*访问结点 bt*/ inorder(bt->r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右子树*/ } }
图 1 “菜单”界面
图2
创建二叉树
5
图 3 二叉树的先序遍历
图4
二叉树的中序输出
6
图 5 二叉树的后序输出
五:实验总结 虽然做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但是最后还是一一纠正了,并在其中发现了自 身的不足,补学补差。最后终于完成了。
六:源程序附录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数据元素*/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指向左,右孩子*/ }bitree; bitree *root;/*二叉树结点类型定义*/ bitree *creatbitree(bitree *root)/*创建二叉树*/ { char ch;

1024个节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

1024个节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

1024个节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在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结构领域,二叉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数据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构建具有特定节点数的二叉树,并寻求其最小高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求解1024个节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并提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思路: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棵包含1024个节点的二叉树。

为了使树的高度最小,我们需要合理地分配节点到各个层数。

假设我们将这1024个节点按照层次分配,那么第一层需要1个节点,第二层需要2个节点,第三层需要4个节点,以此类推。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层的节点数都是前一层的两倍。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这棵二叉树的高度。

根据二叉树的性质,我们知道一棵高度为h的满二叉树的节点数为2^h - 1。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2^h - 1是否为1024的倍数来确定最小高度。

算法实现:1.构建生成树: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可以首先构建一棵生成树,将1024个节点按照层次分配。

2.计算节点数:通过遍历生成树,统计各个节点的数量。

3.计算高度:遍历生成树,记录每个节点所在的层数,并取最小值作为树的高度。

4.优化算法:我们可以使用平衡二叉搜索树(如AVL树或红黑树)来构建生成树,以减小树的高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来计算最小高度。

实验验证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1024个节点的二叉树最小高度为10。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求解大规模二叉树最小高度问题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结论与展望: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1024个节点二叉树最小高度的算法。

通过构建生成树、计算节点数和高度,我们成功地求解了该问题。

树和二叉树实验报告

树和二叉树实验报告

树和二叉树、实验目的1. 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 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实验要求1.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程序。

2. 上机运行本程序。

3.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4. 按照二叉树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内容1. 输入字符序列,建立二叉链表。

2. 按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递归算法)。

3. 按某种形式输出整棵二叉树。

4. 求二叉树的高度。

5. 求二叉树的叶节点个数。

6.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

7. 借助队列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

8. 在主函数中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分别调试上述算法。

为了实现对二叉树的有关操作,首先要在计算机中建立所需的二叉树。

建立二叉树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二叉树的性质5来建立二叉树,输入数据时要将节点的序号(按满二叉树编号)和数据同时给出:(序号,数据元素0)。

另一种方法是主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这是一个递归方法,与先序遍历有点相似。

数据的组织是先序的顺序,但是另有特点,当某结点的某孩子为空时以字符“#”来充当,也要输入。

若当前数据不为“#”则申请一个结点存入当前数据。

递归调用建立函数,建立当前结点的左右子树。

四、解题思路1、先序遍历:O访问根结点,G先序遍历左子树,C3先序遍历右子树2、中序遍历:O中序遍历左子树,C2访问根结点,。

中序遍历右子树3、后序遍历:O后序遍历左子树,C2后序遍历右子树,C3访问根结点4、层次遍历算法:采用一个队列q,先将二叉树根结点入队列,然后退队列,输出该结点;若它有左子树,便将左子树根结点入队列;若它有右子树,便将右子树根结点入队列,直到队列空为止。

因为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后出,所以能够达到按层次遍历二叉树的目的。

五、程序清单#in clude<stdio.h>#in clude<stdlib.h>#defi ne M 100typedef char Etype; //定义二叉树结点值的类型为字符型typedef struct BiTNode {//树结点结构E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rch;}BiTNode,*BiTree;BiTree que[M];int fron t=0,rear=0;//函数原型声明BiTNode *creat_bt1();BiTNode *creat_bt2();void preorder(BiTNode *p);void ino rder(BiTNode *p);void postorder(BiTNode *p);void enq ueue(BiTree);BiTree delqueue();void levorder(BiTree);int treedepth(BiTree);void prtbtree(BiTree,i nt);void excha nge(BiTree);in t leafco un t(BiTree);void pain tleaf(BiTree);BiTNode *t;int coun t=0;//主函数void mai n() {char ch;int k;do{prin tf("\n\n\n");prin tf("\n=================== 主菜单===================");prin tf("\n\n 1.建立二叉树方法1");prin tf("\n\n 2.建立二叉树方法2");prin tf("\n\n 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prin tf("\n\n 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prin tf("\n\n 5.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printf("\n\n 6.层次遍历二叉树”);prin tf("\n\n 7.计算二叉树的高度”);prin tf("\n\n 8.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prin tf("\n\n 9.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printf("\n\n 10.打印二叉树”);printf("\n\n 0.结束程序运行”);prin tf("\n============================================");printf("\n 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sea nf("%d",&k);switch(k){case 1:t=creat_bt1( );break; //调用性质5建立二叉树算法case 2:pri ntf("\n 请输入二叉树各结点值:");fflush(stdi n);t=creat_bt2();break; //调用递归建立二叉树算法case 3:if(t){printf("先序遍历二叉树:");preorder(t);prin tf("\n");}else printf(” 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4:if(t){printf("中序遍历二叉树:");ino rder(t);prin tf("\n");}else printf("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5:if(t)postorder(t);{printf("后序遍历二叉树:");prin tf("\n");}else printf(” 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6:if(t){printf("层次遍历二叉树:");levorder(t);prin tf("\n");}else printf("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7:if(t){printf("二叉树的高度为:%d",treedepth(t));prin tf("\n");}else printf("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8:if(t){printf("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为:%d\n",leafcount(t));prin tf("\n");printf("二叉树的叶结点为:");pai ntleaf(t);else printf(” 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9:if(t){printf("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n");excha nge(t);prtbtree(t,0);prin tf("\n");}else printf("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10:if(t){printf("逆时针旋转90度输出的二叉树:\n");prtbtree(t,0);prin tf("\n");}else printf("二叉树为空!\n");break;case 0:exit(0);} //switch}while(k>=1 &&k<=10);printf("\n再见!按回车键,返回… \n");ch=getchar();} //main//利用二叉树性质5,借助一维数组V建立二叉树BiTNode *creat_bt1(){ BiTNode *t,*p,*v[20];i nt i,j;Etype e;/*输入结点的序号i、结点的数据e*/printf("\n请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如1,a):");sca nf("%d,%c",&i,&e);while(i!=0&&e!='#') {//当i为0, e为#时,结束循环p=(BiTNode*)malloc(sizeof(BiTNode));p->data=e;p->lch=NULL;p->rch=NULL;v[i]=p;if(i==1)t=p; //序号为1的结点是根else{j=i/2;if(i%2==0)v[j]->lch=p;//序号为偶数,作为左孩子else v[j]_>rch=p; //序号为奇数,作为右孩子}printf("\n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scan f("%d,%c",&i, &e);}return(t);}//creat_bt1;//模仿先序递归遍历方法,建立二叉树BiTNode *creat_bt2(){BiTNode *t;Etype e;scan f("%c",&e);if(e==' #')t=NULL; //对于#值,不分配新结点else{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t->data=e;t->lch=creat_bt2(); //左孩子获得新指针值t->rch=creat_bt2(); //右孩子获得新指针值return(t);} 〃creat_bt2//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void preorder(BiTNode *p) {if(P){prin tf("%3c",p->data);preorder(p_>lch);preorder(p->rch);}} //preorder〃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void ino rder(BiTNode *p){if(p){ino rder(p->lch);prin tf("%3c",p->data);ino rder(p->rch);}} //ino rder//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void postorder(BiTNode *p){ if(p){ postorder(p->lch);postorder(p->rch);prin tf("%3c",p->data);}} //postorder void enq ueue(BiTree T){if(fron t!=(rear+1)%M){rear=(rear+1)%M;que[rear]=T;}}BiTree delqueue(){if(fron t==rear)return NULL;fron t=(fro nt+1)%M;return(que[fro nt]);}void levorder(BiTree T)//层次遍历二叉树{BiTree p;if(T){enq ueue(T);while(fro nt!=rear){p=delqueue( );prin tf("%3d",p->data);if(p->lch!=NULL)e nqueue(p->lch); if(p->rch!=NULL)e nq ueue(p->rch);}}} int treedepth(BiTree bt){int hl,hr,max;if(bt!=NULL){ hl=treedepth(bt->lch); hr=treedepth(bt->rch);max=(hl>hr)?hl:hr; return (max+1);}else return (0);} void prtbtree(BiTree bt,i nt level)形{int j;if(bt){prtbtree(bt->rch,level+1);for(j=0;j<=6*level;j++)pri ntf(" ”);prin tf("%c\n",bt->data);prtbtree(bt->lch,level+1);}}//计算二叉树的高度〃逆时针旋转90度输出二叉树树void excha nge(BiTree bt) // 交换二叉树左右子树{BiTree p;if(bt){p=bt->lch;bt->lch=bt->rch;bt->rch=p;excha nge(bt->lch);excha nge(bt->rch);}}in t leafcou nt(BiTree bt) // 计算叶结点数{if(bt!=NULL){leafc oun t(bt->lch);leafc oun t(bt->rch);if((bt->lch==NULL) &&(bt->rch==NULL))coun t++;}return(co unt);void pai ntleaf(BiTree bt) // 输出叶结点{if(bt!=NULL) {if(bt->lch==NULL&&bt->rch==NULL)prin tf("%3c",bt->data);pain tleaf(bt->lch);pain tleaf(bt->rch);}}图11.2所示二叉树的输入数据顺序应该是:abd#g###ce#h##f##图11.2 二叉树示意图运行结果:=================王采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1请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如1,a):1,a 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2,b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3,c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4,d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6,e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7,f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9,g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13,h请继续输入二叉树各结点的编号和对应的值:===================主菜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3先序遍历二叉树:abdgcehf===================主菜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4中序遍历二叉树:dgbaehcf===================主菜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 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 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5后序遍历二叉树:gdbhefca===================主菜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6层次遍历二叉树:97 98 99100101102103104===================主菜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7 二叉树的高度为:4王采单 1. 建立二叉树方法 12. 建立二叉树方法 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8 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为:3二叉树的叶结点为: g h f1. 建立二叉树方法 12. 建立二叉树方法 23. 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王采单"); ”);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9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dgbaehc===================王采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10 逆时针旋转90度输出的二叉树:dgbaehc王采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2请输入二叉树各结点值:abd#g###ce#h##f##===================主菜单===================");1. 建立二叉树方法12. 建立二叉树方法23•先序递归遍历二叉树4•中序递归遍历二叉树5. 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6. 层次遍历二叉树7.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8. 计算二叉树中叶结点个数9. 交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10. 打印二叉树0.结束程序运行请输入您的选择(0,1,2,3,4,5,6,7,8,9,10) 0请按任意键继续•• •六、调试心得及收获建立二叉树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二叉树的性质5来建立二叉树;另一种方法是主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这是一个递归方法,与先序遍历有点相似。

数据结构实验三——二叉树基本操作及运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三——二叉树基本操作及运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运算一、需要分析问题描述:实现二叉树(包括二叉排序树)的建立,并实现先序、中序、后序和按层次遍历,计算叶子结点数、树的深度、树的宽度,求树的非空子孙结点个数、度为2的结点数目、度为2的结点数目,以及二叉树常用运算。

问题分析:二叉树树型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对它的熟练掌握是学习数据结构的基本要求。

由于二叉树的定义本身就是一种递归定义,所以二叉树的一些基本操作也可采用递归调用的方法。

处理本问题,我觉得应该:1、建立二叉树;2、通过递归方法来遍历(先序、中序和后序)二叉树;3、通过队列应用来实现对二叉树的层次遍历;4、借用递归方法对二叉树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如:求叶子数、树的深度宽度等;5、运用广义表对二叉树进行广义表形式的打印。

算法规定:输入形式:为了方便操作,规定二叉树的元素类型都为字符型,允许各种字符类型的输入,没有元素的结点以空格输入表示,并且本实验是以先序顺序输入的。

输出形式:通过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方法对树的各字符型元素进行遍历打印,再以广义表形式进行打印。

对二叉树的一些运算结果以整型输出。

程序功能:实现对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层次遍历。

计算叶子结点数、树的深度、树的宽度,求树的非空子孙结点个数、度为2的结点数目、度为2的结点数目。

对二叉树的某个元素进行查找,对二叉树的某个结点进行删除。

测试数据:输入一:ABC□□DE□G□□F□□□(以□表示空格),查找5,删除E预测结果:先序遍历ABCDEGF中序遍历CBEGDFA后序遍历CGEFDBA层次遍历ABCDEFG广义表打印A(B(C,D(E(,G),F)))叶子数3 深度5 宽度2 非空子孙数6 度为2的数目2 度为1的数目2查找5,成功,查找的元素为E删除E后,以广义表形式打印A(B(C,D(,F)))输入二:ABD□□EH□□□CF□G□□□(以□表示空格),查找10,删除B预测结果:先序遍历ABDEHCFG中序遍历DBHEAGFC后序遍历DHEBGFCA层次遍历ABCDEFHG广义表打印A(B(D,E(H)),C(F(,G)))叶子数3 深度4 宽度3 非空子孙数7 度为2的数目2 度为1的数目3查找10,失败。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最短路径算法-二叉树的三种遍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最短路径算法-二叉树的三种遍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2班姓名:赖恒财指导教师:董跃华成绩:32信息工程学院2015 年7月8日目录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实现1. 需求分析 (1)1.1 程序设计内容 (1)1.2 设计要求 (1)2.概要设计 (2)3.详细设计 (2)3.1 数据类型的定义 (2)3.2 功能模块的设计 (2)3.3 主程序流程 (9)4.调试分析 (10)4.1 问题回顾和分析 (10)4.2.经验和体会 (11)5.测试结果 (12)二叉树的遍历1.设计目的 (13)2.需求分析 (14)2.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4)2.2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14)3.概要设计 (14)3.1设计思想 (14)3.2程序数据类型 (16)3.3程序模块分析 (16)3.3.1置空栈 (16)3.3.2入栈 (17)3.3.3出栈 (17)3.3.4取栈顶操作 (17)3.3.5判空栈 (17)3.4函数关系: (18)4.详细设计 (18)4.1二叉树算法程序截图和结果 (18)5.程序测试结果及问题分析 (19)6.总结 (20)参考文献 (21)附录1 (22)附录2 (26)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实现----基于floyd最短路径算法1.需求分析设计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8个。

以图中顶点表示学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的名称、景点介绍信息等;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信息。

要求将这些信息保存在文件graph.txt中,系统执行时所处理的数据要对此文件分别进行读写操作。

1.1程序设计内容1.从文件graph.txt中读取相应数据, 创建一个图,使用邻接矩阵表示图;2.景点信息查询:为来访客人提供校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介绍;3.问路查询:为来访客人提供校园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

1.2 设计要求(1) 程序要具在一定的健壮性,即当输入数据非法时,程序也能适当地做出反应。

(2) 程序要添加适当的注释,程序的书写要采用缩进格式。

【数据结构】二叉树

【数据结构】二叉树

【数据结构】⼆叉树【⼆叉树】 ⼆叉树是最为简单的⼀种树形结构。

所谓树形结构,其特征(部分名词的定义就不明确给出了,毕竟不是学术⽂章。

)在于: 1. 如果是⾮空的树形结构,那么拥有⼀个唯⼀的起始节点称之为root(根节点) 2. 除了根节点外,其他节点都有且仅有⼀个“⽗节点”;除此外这些节点还都可以有0到若⼲个“⼦节点” 3. 树中的所有节点都必须可以通过根节点经过若⼲次后继操作到达 4. 节点之间不会形成循环关系,即任意⼀个节点都不可能从⾃⾝出发,经过不重复的径路再回到⾃⾝。

说明了树形结构内部蕴含着⼀种“序”,但是不是线性表那样的“全序” 5. 从树中的任意两个节点出发获取到的两个任意⼦树,要不两者⽆交集,要不其中⼀者是另⼀者的⼦集 限定到⼆叉树,⼆叉树就是任意⼀个节点⾄多只能有两个⼦节点的树形结构。

也就是说,某个节点的⼦节点数可以是0,1或2。

由于可以有两个⼦节点,所以区别两个⼦节点可以将其分别定义为左⼦节点和右⼦节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个节点只有⼀个⼦节点,那么也必须明确这个⼦节点是左⼦节点还是右⼦节点。

不存在“中⼦节点”或者“单⼦节点”这种表述。

由于上述规则对所有节点都⽣效,所以⼆叉树也是⼀个递归的结构。

事实上,递归就是⼆叉树⼀个⾮常重要的特点,后⾯还会提到很多通过递归的思想来建⽴的例⼦。

对于左⼦节点作为根节点的那颗⼆叉树被称为相对本节点的左⼦树,右⼦树是同理。

■ 基本概念 空树 不包含任何节点的⼆叉树,连根节点也没有 单点树 只包含⼀个根节点的⼆叉树是单点树 ⾄于兄弟关系,⽗⼦关系,长辈后辈关系是⼀⾔既明的就不说了。

树中没有⼦节点的节点被称为树叶(节点),其余的则是分⽀节点。

⼀个节点的⼦节点个数被称为“度数”。

正如上所说,⼆叉树任意节点的度数取值可能是0,1或2。

节点与节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的基本长度是1。

通过⼀个节点经过若⼲个关联关系到达另⼀个节点,经过的这些关联关系合起来被称为⼀个路径。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1)1.2课程设计思想 (1)2概要设计 (2)2.1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2)2.2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 (2)2.3建立二叉排序树 (2)2.4二叉排序树的生成过程 (3)2.5中序遍历二叉树 (3)2.6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3)2.7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4)2.8平均查找长度 (4)3详细设计和实现 (4)3.1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3.2主程序设计 (5)4调试与操作说明 (12)4.1程序调试 (12)4.2程序操作说明 (13)总结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9)1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二叉排序树。

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1)以(0)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除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1.2课程设计思想建立二叉排序树采用边查找边插入的方式。

查找函数采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查找。

如果查找成功则不应再插入原树,否则返回当前结点的上一个结点。

然后利用插入函数将该元素插入原树。

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

在根结点不为空的情况下,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由于二叉排序树自身的性质,左子树小于根结点,而根结点小于右子树,所以中序遍历的结果是递增的。

计算二插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时,仍采用类似中序遍历的递归方式,用s记录总查找长度,j记录每个结点的查找长度,s置初值为0,采用累加的方式最终得到总查找长度s。

平均查找长度就等于s/i(i为树中结点的总个数)。

删除结点函数,采用边查找边删除的方式。

如果没有查找到,则不对树做任何的修改;如果查找到结点,则分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1、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为空;2、该结点仅左子树为空;3、该结点仅右子树为空;4、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叉树操作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叉树的操作学⽣姓名:学号:系部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第⼀章程序要求1)完成⼆叉树的基本操作。

2)建⽴以⼆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叉树;3)实现⼆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4)求⼆叉树的结点总数、叶⼦结点个数及⼆叉树的深度。

第⼆章算法分析建⽴以⼆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叉树,在次⼆叉树上进⾏操作;1先序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唯恐则为空操作;否则(1)访问根节点;(2)先序遍历做字数和;(3)先序遍历有⼦树;2中序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1)中序遍历做⼦树;(2)访问根节点;(3)中序遍历有⼦树;3后续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为空则为空操作;否则(1)后序遍历左⼦树;(2)后序遍历右⼦树;(3)访问根节点;⼆叉树的结点总数、叶⼦结点个数及⼆叉树的深度。

第三章⼆叉树的基本操作和算法实现⼆叉树是⼀种重要的⾮线性数据结构,是另⼀种树形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节点之多有两棵⼦树(即⼆叉树中不存在度⼤于2的结点),并且⼆叉树的结点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随便颠倒。

1.1⼆叉树创建⼆叉树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遍历实现的。

⼆叉树的遍历是采⽤某种策略使得采⽤树形结构组织的若⼲年借点对应于⼀个线性序列。

⼆叉树的遍历策略有四种:先序遍历中续遍历后续遍历和层次遍历。

基本要求1 从键盘接受输⼊数据(先序),以⼆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叉树。

2 输出⼆叉树。

3 对⼆叉树进⾏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4 将⼆叉树的遍历打印出来。

⼀.问题描述⼆叉树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遍历实现的。

⼆叉树的遍历是采⽤某种策略使得采⽤树型结构组织的若⼲结点对应于⼀个线性序列。

⼆叉树的遍历策略有四种: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

⼆.基本要求1.从键盘接受输⼊数据(先序),以⼆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叉树。

2.输出⼆叉树。

二叉树各种计算公式总结

二叉树各种计算公式总结

二叉树各种计算公式总结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其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中,有许多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树的各种属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
的二叉树计算公式:1.二叉树的节点数:如果二叉树为空,则节点数为0。

否则,节点数等于左子树节点数加右子树节点数再加1。

2.二叉树的深度:如果二叉树为空,则深度为0。

否则,深度等于左子树深度和右子树深度
中的较大值再加1。

3.二叉树的叶子节点数:如果二叉树为空,则叶子节
点数为0。

否则,叶子节点数等于左子树叶子节点数加右子树叶子节点数。

4.二叉树的最大路径和:定义二叉树中的一条路径为从根节点开始,沿着
任意的边走到任意一个节点的序列。

路径和为路径上所有节点的值之和。

二叉树的最大路径和等于所有路径中路径和的最大值。

5.二叉树的最小深度:定义二叉树的最小深度为从根节点到最近的叶子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如果二叉树为空,则最小深度为0。

否则,最小深度等于左子树最小深度
和右子树最小深度中的较小值再加1。

6.二叉树的直径:定义二叉树的直
径为二叉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长路径长度。

二叉树的直径等于左子
树直径、右子树直径和通过根节点的路径长度中的最大值。

这些计算公式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二叉树的结构和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
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二叉树的高度 算法

二叉树的高度 算法

二叉树的高度算法二叉树的高度指的是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长度。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是二叉树常见的操作之一,也是理解二叉树的基本内容之一。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有多种算法,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常用的算法。

1. 递归算法递归算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算法。

通过递归的方式,计算二叉树的高度。

具体实现如下:- 如果二叉树为空,则高度为0;- 否则,计算左子树的高度和右子树的高度,取两者中的较大值,然后加1,即为二叉树的高度。

代码实现如下:int height(Node* root)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0;}int leftHeight = height(root->left);int rightHeight = height(root->right);return std::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1;}2. 迭代算法迭代算法通过使用队列来计算二叉树的高度,具体实现如下:- 如果二叉树为空,则高度为0;- 否则,将根节点入队,初始化高度为1;- 遍历队列中的所有节点,每经过一层节点,高度加1; - 将所有子节点入队,直到队列为空。

代码实现如下:int height(Node* root) {if (root == nullptr) {return 0;}int level = 0;std::queue<Node*> q;q.push(root);while (!q.empty()) {++level;int size = q.size();for (int i = 0; i < size; ++i) {Node* node = q.front();q.pop();if (node->left != nullptr) {q.push(node->left);}if (node->right != nullptr) {q.push(node->right);}}}return level;}以上两种算法都能够有效地计算二叉树的高度,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数据结构复习题-第6章答案2014-6-16

数据结构复习题-第6章答案2014-6-16

第6章树和二叉树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数据结构中,( A )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B.线性表C.队列D.栈2.在一棵二叉树中第五层上的结点数最多为( B )。

A.8B.15C.16D.323.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ABCDEF,中序遍历结果为CBAEDF,则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A )。

A. CBEFDAB. FEDCBAC. CBEDFAD. 不定4.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 B )。

A.9B.11C.15D.不确定5.给定二叉树如图所示。

设N代表二叉树的根,L代表根结点的左子树,R代表根结点的右子树。

若遍历后的结点序列为3,7,5,6,1,2,4,则其遍历方式是(D )。

A. LRNB. NRLC. RLND. RNL6.在下列存储形式中,哪一个不是树的存储形式?( D )A.双亲表示法B.孩子表示法C.孩子兄弟表示法D.顺序存储表示法7.有n个叶子的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为(D )。

A.不确定B.2n C.2n+1 D.2n-18.设i为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编号,i=1,2,3...n;若i≤(n-1)/2时,结点i的右孩子为( B )A.2iB.2i+1C.2i-1D.i+19. 由分别带权为9、2、5、7的四个叶子结点构造一棵哈夫曼树,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C )。

A.23B.37C.44D.4610.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树高度(深度)是( A )。

A. +1B. log2n+1C.D. log2n-111.由权值分别为7,9,4,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B )。

A.36B.60C.48D.5312.由权值分别为11,8,6,2,5的叶子结点生成一棵哈夫曼树,它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B )。

A. 24B. 71C. 48D. 5313.具有3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B )。

4.1树与二叉树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

4.1树与二叉树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问卷调查Leabharlann 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
7.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树与二叉树的前沿技术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介绍树与二叉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应用;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树与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树与二叉树的结构,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递归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组织结构图引入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算术表达式的计算过程,引出二叉树的表达和求解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树与二叉树的直观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使用树形结构图和动画演示,直观展示树与二叉树的结构和操作过程;
-通过编程软件的实时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算法实现。
4.1树与二叉树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树的基本概念,包括树的定义、基本术语(如根节点、叶子节点、子树、深度、高度等);
2.学会使用树的结构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层次关系和数据组织结构;
3.掌握二叉树的特点,了解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等特殊二叉树的概念;
-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强化编程实践,通过上机操作和编程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叉树节点计算法方法

二叉树节点计算法方法

二叉树节点计算法方法二叉树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node)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在二叉树中,每个节点可以表示一个值,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二叉树的节点进行各种计算操作。

1.计算二叉树的节点数量:要计算二叉树的节点数量,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

从根节点开始,分别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节点数量,然后将它们相加并加上1、递归的终止条件是当节点为空时,返回0。

伪代码如下:```def countNodes(node):if node is None:return 0else:return countNodes(node.left) + countNodes(node.right) + 1```2.计算二叉树的深度:二叉树的深度是指从根节点到最远的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上的节点数量。

类似于计算节点数量,我们也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计算二叉树的深度。

从根节点开始,分别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然后将它们的最大值加上1、递归的终止条件是当节点为空时,返回0。

伪代码如下:```def maxDepth(node):if node is None:return 0else:leftDepth = maxDepth(node.left)rightDepth = maxDepth(node.right)return max(leftDepth, rightDepth) + 1```3.计算二叉树的最小深度:二叉树的最小深度是指从根节点到最近的叶子节点的最短路径上的节点数量。

类似于计算深度,但这次我们需要特别处理一种情况,即当节点的左子树或右子树为空时,我们需要返回另一子树的深度加上1,而不是返回0。

伪代码如下:```def minDepth(node):return 0else:if node.left is None:return minDepth(node.right) + 1elif node.right is None:return minDepth(node.left) + 1else:leftDepth = minDepth(node.left)rightDepth = minDepth(node.right)return min(leftDepth, rightDepth) + 1```4.计算二叉树的路径和:二叉树的路径和是指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上所有节点值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二叉树高度学号:0121110860326课程设计题目数据结构(求二叉树的高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联网工程班级物联网1103班姓名孙雅川指导教师耿枫2013 年7 月 1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孙雅川专业班级:物联网1103班指导教师:耿枫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系题目: 计算二叉树高度对任一棵二叉树计算并输出其高度.(1)利用教材6.3节所述的扩展前序二叉树序列建立二叉树。

(2)测试用例自己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1、问题描述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设计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3、调试报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经验和体会(包括对算法改进的设想)5、附源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

源程序要加注释。

如果题目规定了测试数据,则运行结果要包含这些测试数据和运行输出,6、设计报告、程序不得相互抄袭和拷贝;若有雷同,则所有雷同者成绩均为0分。

时间安排:1、第20周(6月29日至7月3日)完成。

2、7月3 日8:00到计算中心检查程序、交课程设计报告、源程序(CD盘)。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引言 (6)2.问题描述 (6)3.实验设计 (6)3.1.设计思想框图 (6)3.2.设计要点 (7)3.3具体设计 (7)3.3.1存储结构设计 (7)3.3.2主要算法设计 (7)3.3.3测试用例设计 (8)4.调试报告 (8)4.1出现问题: (8)4.2解决办法 (9)5.源程序及测试结果 (9)6.算法优化及运行结果 (11)7.经验与体会 (13)计算二叉树高度1.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它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而且已成为其他理工专业的热门选修课。

数据结构是一门专业选技术基础课。

一方面它要求我们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另一方面,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我们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且正确易读,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并培养我们的软件抽象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就是对二叉树的高度的求取。

2.问题描述已知任意一棵二叉树,求取它的高度并输出。

主要解决的问题:1.存储结构采用二叉链表,方便快捷2.对子树深度求取的算法,主要采用递归算法3.实验设计3.1.设计思想框图3.2.设计要点此次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求取二叉树的高度算法编写上,深度算法采用的是递归思想,对左右孩子不断求取高度,直到左、右孩子为空,再对左右孩子的高度进行比较,取两者中较大的加一作为二叉树的高度。

3.3具体设计3.3.1存储结构设计线形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逻辑关系上相邻的两个元素物理位置上也相邻,因此可以随机存取表中任一元素。

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形表的数据元素。

因此在二叉树中采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浪费空间。

typedef struct tree//二叉树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定义{char data;struct tree *lchild,*rchild;}tree,*Tree;3.3.2主要算法设计1. void create(Tree &t)//创建一棵二叉树{char ch;ch=getchar();if(ch=='#') t=NULL; //如果子树为空,则用#表示else {t=(tree *)malloc(sizeof(tree));t->data=ch;create(t->lchild);create(t->rchild);}}2.int deep(Tree &t)//深度算法{int ld=0,rd=0;if(!t) return 0;else {ld=deep(t->lchild);rd=deep(t->rchild);}if(ld<rd) return rd+1;else return ld+1;}3.3.3测试用例设计4.调试报告4.1出现问题1.创建二叉树时,没有对子树进行内存分配,导致程序运行后总是显示内存错误;2.本次编程采用的是c语言,总是与c++混淆,导致语法错误;3.编写深度算法时,未对左右子树ld、rd进行声明,导致错误;4.编写深度算法时,在判断左右子树哪个更大时,判断条件写反了,导致编译成功后不能运行到深度算法这来;5.编写头文件时,未将sring加入头文件里,导致sring类的都没有被声明。

4.2解决办法1.重新对子树进行内存分配t=(tree *)malloc(sizeof(tree));2.经过纠错后,将所有c++语言改成c语言;3.重新对ld、rd进行声明int ld=0,rd=0;4.将判断条件改过后,即可正常运行if(ld<rd);5.经过检查后,将sring加入头文件#include<stdio.h> #include <string>5.源程序及测试结果#include<stdio.h>#include <string>typedef struct tree//二叉树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定义{char data;struct tree *lchild,*rchild;}tree,*Tree;void create(Tree &t)//创建一棵二叉树{char ch;ch=getchar();if(ch=='#') t=NULL; //如果子树为空,则用#表示else {t=(tree *)malloc(sizeof(tree));t->data=ch;create(t->lchild);create(t->rchild);}}int deep(Tree &t)//深度算法{int ld=0,rd=0;if(!t) return 0;else {ld=deep(t->lchild);rd=deep(t->rchild);}if(ld<rd) return rd+1;else return ld+1;}void main()//主函数{Tree t;create(t);printf("%d\n",deep(t));}6.算法优化及运行结果以上程序还可以进行以下改进以便更加容易理解:1.void deep(Tree t,int &ld,int &rd)//深度算法{if(t->lchild){ld++;deep(t->lchild,ld,rd);}else if(t->rchild){rd++;deep(t->rchild,ld,rd);}}2.void main()//主函数{Tree t;printf("按先序遍历输入二叉树,孩子为空用'#'号表示:\n");create(t);int ld=0,rd=0;deep(t,ld,rd);printf("该二叉树的高度为:\n");if(ld>rd)printf("%d\n",ld+1);elseprintf("%d\n",rd+1);system("pause");}7.经验与体会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本学期数据结构学习成果的一个考察,也是对之前我们学过的c++的更高层次的运用,数据结构是建立在c++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本次试验中,我又重新翻阅了以前的课本用以加深理解。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了解到自己在具体实现算法上仍有不足,能想得到算法的基本框图,但要把它真正实现出来仍需要依靠课本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地方,比如说头文件的创立、判定条件的编写、文件的声明、内存的分配,虽然大体上可以知道怎么做,但由于平时比较少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导致程序不断报错。

因此以后还是要多进行上机操作,自己多动手编程,将课本上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数据结构应该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与之前我们学过的c++、java等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不应当只满足于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应当更多地去预览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多参考别人的程序以便形成自己的编程风格,多接受新事物,以便更好地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