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凤城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汇总
舞龙教案课程(全)
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 手持龙具, 随鼓乐伴奏, 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 完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 以展现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反映了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奔腾争跃、喜庆祥和的精神风貌。
(2)舞龙动作难度
A级难度动作(分值0.1分): 是指舞龙的基础动作和技术较为简单的舞龙技巧动作。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组长整队、检查人数、报告
2.师生问好
3.简述课的内容、要求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 慢跑
2. 关节操(4×8拍)
头部运动 肩部绕环
扩胸运动 体转运动
体侧运动 体前屈
膝关节绕环 下蹲运动
弓步压腿 仆步压腿
一、集合队形图
××××××
××××××
×××××××学生
××××××▲组长
△教师
▲要求:整队
△快、静、齐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要求: 1.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要求
2.上课要求运动鞋、服
3.见习生认真观摩,进行适当活动
充分活动各个关节,避免受伤
充分活动各个关节,避免受伤
基
本
部
分
一、舞龙运动概述
1.舞龙运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精神、一种企求、一种寄托、一种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劳、勇敢、奋进、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单位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乐舞》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乐舞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乐舞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乐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乐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3. 乐舞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4. 乐舞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5. 乐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乐舞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乐舞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舞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动作、舞步等。
2. 演示法:教师示范乐舞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自主表演乐舞。
4. 欣赏法:观看优秀乐舞表演,分析乐舞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摆放舞蹈器材,如舞蹈镜、音乐设备等。
2. 教学材料:乐舞教材、舞蹈服装、音乐光盘等。
3. 辅助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4. 分组安排:根据学生人数,合理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乐舞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乐舞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乐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3. 演示:教师示范乐舞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4. 实践:分组练习,学生自主表演乐舞。
5. 欣赏:观看优秀乐舞表演,分析乐舞的艺术特点。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乐舞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偏差,提出改进意见。
3. 每组表演一次,其他组学生欣赏并提出宝贵意见。
4. 教师总结各组的表演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乐舞表演视频,加深对乐舞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19课 龙舞神州
小学美术辽海版四年级上册第 19 课《龙舞神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 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 , 欣赏有关的龙的艺术品 , 并以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创造一条龙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 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
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走进中国龙文化 , 体会中国龙精神 , 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2 学情分析3 重点难点重点 : 抓住龙的特点 , 画一条龙或集体创作一条龙。
难点 : 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
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 【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播放歌曲《龙的传人》 , 教师带领学生跟一起唱或表演。
教师小结 : 龙的形象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 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今天 , 我们就来了角一下有关中国龙的知识。
出示课题 : 《龙舞神州》活动 2 【讲授】认识龙,理解龙的造型寓意1 、“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 , 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 学生回答 , 教师适当讲解。
) ”2 、龙是中国的劳动人民想象中的神兽 ,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美好希望。
仔细观察龙的造型是 , 你能找一找 , 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 出示课件 )讨论后得出结论 :( 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 龙的角是鹿的角 ; 龙的鬃毛是马的鬃毛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龙的尾是鱼尾 ;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活动 3 【活动】欣赏有关艺术品,了解龙的图案的运用。
1 、关于龙的起源 , 谁找了相关的资料 , 请大家来说一说 ,( 学生互相交流 )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2 、那么最早的龙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 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 , 龙是怎么变龙现代的模样的呢 ? 你们想不想知道 ? 出示图片播放资料。
2024年《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_2
2024年《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2024年《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铜钟、招呼、凤尾竹、孔雀舞、粗壮、蝴蝶”等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整理各民族的资料、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
(2)通过资源共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感受各个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教具准备(1)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
(2)乐曲《爱我中华》和《月光下的凤尾竹》(3)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六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a.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检查读词卡a.指导读词语。
b.开火车游戏。
4.齐读课文5.同桌轮读6.交流汇报、评价(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一自然段a.问题1:你看到了哪些民族的小朋友?b.问题2:他们走进校园,是怎么做的呢?c.认识排比句和讲述排比句的读法。
2.三自然段a.小组讨论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们上课时的情景和下课后的情景?b.小组汇报c.交流、评价a:问题一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b:问题二同桌合作,找找描写上课时窗外安静的句子相互读一读。
小学大课间舞龙操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掌握舞龙操的基本套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体练习,培养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舞龙操的基本动作。
2. 集体练习中的团队协作。
教学难点:1. 舞龙操动作的协调性。
2. 集体练习中的配合。
教学准备:1. 舞龙操音乐。
2. 舞龙道具(如龙珠、龙头、龙尾等)。
3. 教学场地布置。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
2. 时间:5分钟。
二、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讲解舞龙操的基本动作,如起势、摆动、跳跃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逐个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时间:10分钟。
三、舞龙操套路练习1.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舞龙操套路,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纠正错误。
3. 时间:15分钟。
四、集体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学会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舞龙操。
3. 时间:15分钟。
五、游戏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舞龙相关的趣味游戏,如“龙珠争夺战”等。
2. 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3. 时间:10分钟。
六、放松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拉伸等。
2. 时间:5分钟。
七、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本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 时间:5分钟。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2. 集体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环节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龙操的兴趣和参与度。
《舞龙》教案优秀
《舞龙》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舞龙》。
本课主要介绍了舞龙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舞龙的特色,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舞龙的起源、发展及各地舞龙的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舞龙的起源、发展及各地舞龙的特色。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对舞龙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播放舞龙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龙这一传统文化现象。
提问:你们看过舞龙吗?知道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吗?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舞龙的起源、发展及各地舞龙的特色。
提问: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舞龙?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舞龙的特点和魅力。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悠久、五彩斑斓、摇头摆尾”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参与舞龙的场景,体会舞龙的欢乐氛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舞龙板书内容:悠久五彩斑斓摇头摆尾欢乐氛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写一篇关于舞龙的小作文。
2. 答案:(1)悠久、五彩斑斓、摇头摆尾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随堂练习、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舞龙的起源、发展及各地舞龙的特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
但部分学生对舞龙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拓展。
小学民族舞三年级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孔雀舞的基本特点,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
2. 舞蹈中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1. 孔雀舞中头部和手臂的协调动作。
2. 舞蹈中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音乐:《孔雀舞》2. 舞蹈服装:孔雀舞服装3. 教学视频:孔雀舞教学视频4. 舞蹈道具:扇子、手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孔雀舞》音乐,让学生欣赏舞蹈视频,感受孔雀舞的魅力。
2. 提问:孔雀舞的特点是什么?你们觉得孔雀舞有哪些动作是特别吸引人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孔雀舞以优美、优雅、富有韵律感著称,动作中包含了孔雀开屏、抖翅、点头等动作。
二、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如头部动作、手臂动作、步伐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动作,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3.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强调动作的细节和要点。
三、组合动作练习1. 教师将孔雀舞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段完整的舞蹈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组合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扇子、手帕等道具,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四、节奏感和表现力训练1. 教师播放《孔雀舞》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练习。
2. 学生尝试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动作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3. 教师评价学生的舞蹈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展示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雀舞的基本动作和要点。
2. 学生进行舞蹈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3. 学生互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适当的指导?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舞蹈表现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练习孔雀舞的基本动作,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舞龙造型大龙门》教学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同时,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个性特点上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舞龙运动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分组进行舞龙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讨论、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教学内容:
(1)回顾舞龙的基本动作、技巧和节奏感,巩固所学知识。
(2)总结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了解和掌握舞龙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具备一定的竞技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2.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比赛、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龙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锻炼心理素质。
(2)开展舞龙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舞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鼓励学生参与舞龙社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舞龙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体育文化中的地位,引发学生对舞龙运动的兴趣。
4.家庭作业:
(1)与家人分享舞龙运动的学习心得,增进家人对舞龙运动的了解,提高家庭成员的体育素养。
《舞龙造型大龙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以巩固。
4.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参加舞龙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舞龙表演水平。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舞龙运动的心得体会。
2.要求学生录制自己舞龙表演的视频,以便教师在课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舞龙动作、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等进行全面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我国传统舞龙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展示舞龙表演视频、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舞龙的历史和意义。
2.向学生介绍舞龙运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发学生对舞龙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舞龙运动所蕴含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和表演,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体育道德。
三、教学策略
(一)情创设
1.结合我国传统舞龙文化,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舞龙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2.使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技巧和造型,能够独立完成舞龙表演。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完成舞龙表演。
4.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二)过程与方法
2.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教师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舞龙技巧。
二年级音乐《舞龙》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舞龙》教学设计(欣赏课)教学目标体会舞龙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舞龙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儿歌)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写哪个节日的吗?在这一天,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穿新衣,孩子们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要舞龙。
(板书课题)2、简介舞龙。
(课件出示图片资料)二、初读感知1、听赏歌曲,了解歌曲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再听歌曲,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3、这场舞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板书:热闹喜庆)三、分析歌曲(一)学习第一段。
1、听赏第一段并思考。
(1)找出描写龙和队员的乐段并画出来。
(2)哼一哼,说一说龙和队员有什么特点。
2、哪几段是描写舞龙场面的?从中可以看出舞者有什么样的气势?3、哪几段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第二乐段。
1、听赏第二段,感受舞龙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哼唱表现舞龙场面的句子。
(2)旋律和第一段比有什么不同?2、反复听,感受舞龙的紧张和激烈。
(三)体会现场观众的心情。
自由发言。
(四)体会感悟想一想舞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团结合作)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扬齐心协力,力争上游的精神。
教学反思: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的东西不是说出来的,它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影响,渲染一种气氛,让学生身林其境感受一种东西,再通过老师的演唱、演奏,以老师的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就会自然的流露。
这就是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
音乐教学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动人。
课堂上学生真实感情的流露在“说课”中是无法“说”到的,更是无法去想的。
凤城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下册4生命生命奏鸣曲教案北师大版
9、课文传真。(我会背,会按课文填空.)10分
(1)“你从远古走来,__________________;你向未来奔去,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纯洁的清流,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我很喜欢读这些句子.
二、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 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鲜美鲜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分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小学舞龙基本功教案
小学舞龙基本功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舞龙基本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舞龙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2. 学习舞龙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舞龙道具:舞龙头、舞龙身、舞龙尾。
2. 音乐:选择一段适合舞龙表演的音乐。
3. 教学投影仪和屏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简要介绍舞龙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舞龙的兴趣。
技术指导:2. 向学生展示舞龙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包括舞龙头的摆动、身体的转动和尾巴的摆动等。
3. 请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逐步练习舞龙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4. 强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鼓励他们尽量做到舞龙动作的流畅和优美。
团队合作:5.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舞龙道具。
6.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协作,练习舞龙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7.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表演展示:8.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舞龙表演,包括音乐的选择和编排。
9.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欣赏。
总结回顾:10.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舞龙的基本姿势和动作的重要性。
1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舞龙的感受和体会,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活动:12. 组织学生观看舞龙表演视频,进一步了解舞龙的艺术魅力。
13.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练习舞龙,促进家庭互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姿势的准确性、动作的流畅度和团队合作的程度。
2.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舞龙技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舞龙比赛或校内表演,展示他们的舞龙技巧。
2. 继续学习和了解其他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如舞狮、杂技等。
教学反思:1. 回顾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舞》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舞》教学设计简介《学舞》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课文,了解中国传统舞蹈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 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1. 导入-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舞蹈相关知识。
2. 研究课文- 分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音语调。
- 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词义和句子意思。
-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主题和观点。
- 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研究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探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个别发言,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 设计舞蹈动作,让学生通过模仿、创造和表演来感受舞蹈的美。
4. 总结和评价-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表达,进行总结。
- 老师评价和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5.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或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质量和表达能力来评估他们的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资料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舞》课文2. 相关舞蹈视频和资料以上是《学舞》教学设计的概要,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和教学实施。
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龙舞神州|辽海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龙舞神州|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和寓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龙舞的动态和气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龙的形象和寓意2. 龙舞的动态和气氛表现3. 线条、色彩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龙舞的动态和气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表现出生动的龙舞画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龙舞视频,让学生感受龙舞的气氛,引发学生对龙舞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龙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观察龙舞的动态,分析线条、色彩的运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龙舞的动态和气氛。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龙舞的动态和气氛表现。
六、板书设计1. 龙舞神州2. 龙的形象和寓意3. 龙舞的动态和气氛表现4. 线条、色彩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龙舞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龙舞的动态和气氛。
2. 写一篇关于龙舞的观察日记,描述龙舞的动态和气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龙舞神州,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龙舞的动态和气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19课 龙舞神州-辽海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9课龙舞神州-辽海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龙舞这一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反映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掌握龙舞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反映龙舞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对龙舞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2.教会学生如何用绘画表现出龙舞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龙舞表演的视频,向学生介绍龙舞的发展与特点,同时带领学生了解龙舞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操作环节
1.学生观看龙舞图片,分析龙舞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3.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评价。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龙舞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自行查找龙舞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阅读和总结;并在下节课中,进行龙舞文化的展示和分享。
教学资源
1.龙舞视频;
2.龙舞图片;
3.绘画工具。
教学评估
1.学生在操作环节的表现;
2.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龙母大巡游教案
龙母大巡游教案教案标题:龙母大巡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龙舞表演,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龙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学习龙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3. 分配角色并进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龙舞表演视频或图片资料。
2. 龙舞表演音乐。
3. 龙舞道具(如龙头、龙身等)。
4. 团队合作分组名单。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龙舞表演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龙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龙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
2. 播放龙舞表演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龙舞的特点和动作。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龙舞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龙头、龙身等)。
2. 学习龙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老师进行示范和指导。
3. 小组合作,练习龙舞的表演,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展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龙舞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创意和个性。
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龙母大巡游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龙舞表演中的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其他传统文化表演,如舞狮、太极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设计自己的龙舞表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传统文化中的龙舞表演,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和自由发挥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个体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其他传统文化表演,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舞凤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一)指导思想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第六大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03年3月31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为学校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根据新课程改革方案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课程计划、地方课程计划,为充分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具有实践意义的乡土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为本”教学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个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细节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等;注重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师教学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相长。
(二)开发背景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前河东小学是曲周县曲周镇一所村办完全小学,学校占地960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3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配有图书室、语音室、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音乐舞蹈室等专用教室。
学校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像一株奇葩,绽放着四溢飘香的教育之花,岁岁年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育人环境、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优良的教风、好学的品质,铸就了学校以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社会。
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育合格加特长学生,创一流加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让家长放心、教师舒心、学生称心的"三心乐园"。
学校实施成功教育的管理思想,组建了多种学生社团,张扬个性,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品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发展、自我体验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体现我学习、我快乐、我拼搏、我成功的快乐教育思想。
在教学管理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立了学习型、研究型的群体化教师组织,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2、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通过访问学校官网,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前河东小学已经在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对于龙灯,学校也试着开设过类似的课程,但是因为学校以及老师的不重视再加上学校没一定的校本课程体系,而以失败告终,也说明了学校已经对此文化一场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推广阻力减小;学生也希望在国家课程之外能够有贴近生活实际、能够体现他们特长的课程。
因此开发《龙舞凤城》校本课程是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既能够满足学校对校本课程特色化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学生对本土文化学习的兴趣与需求。
3、情景分析与评估第一:曲周龙灯,源远流长。
曲周龙灯的渊源应与龙灯舞有关,据《史记·殷本记》记载“自邯郸至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为游乐之所”。
曲周位于邯郸和沙丘(今广宗县)之间,当为游乐之地。
西汉时,每逢征战前,都要舞龙,以祭拜天地,以助军威。
郦商把这种祭祀仪式带到了曲周。
相传宋朝时期,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
人们信守民间“敬奉龙王,可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挥舞龙灯,敬仰龙王,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曲周龙灯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被确认为汉民族龙灯的典型代表。
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1989年两次赴京展出,并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
1985年到美国展出并表演。
非常具有开发价值。
第二:每年正月十五,曲周的四条龙会分布在县城的各个街道舞动。
全县万人空巷,场面相当壮观。
同学们对龙灯很熟悉,也很感兴趣。
前河东小学部分学生属于前河东村,对于本地龙文化传播家长很是支持。
第三:由于经济的发展,过节时人民的娱乐方式也更加丰富,曲周人观看龙灯的热情在减退。
加之县城内青壮年对自己当地的传统文化不重视,龙灯的一些精髓的技术濒临失传。
老一辈们为此也做过各种努力,效果不明显。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非常迫切。
第四:前河东村为龙灯起源村落之一,村政府非常重视曲周龙文化。
村中有丰富的制作与舞龙的人才,因为前河东小学为完全村办小学,所以在龙文化方面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校内设施齐全,运动场地较大,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校本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学校为本”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实施开发中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基础,各种知识技能的教授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细节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组织的时候可以更加生动活泼和变化多样。
(2)教师在教授校本课程的时候要以学校理念为基础,以丰富学校文化为目标,不断充实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各方面的的能力。
2、发展性原则: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充分搞活、搞热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添加新元素到国家课程教学中;学生充分激发潜能、认识自我。
3、整体性原则:以乡土文化带动校园文化的多彩多样,以校园文化推动乡土文化的更新发展,实现学校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整体性发展。
4、适应性原则:学校适应新课改的时代的需要,教师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园丁,教师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5、创新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教师教授方法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一)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编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校本课程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完成科学合理的开发、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此基础上,使课程具有发展性,不断随着环境的改变充实更新,形成不断变革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
进而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学生发展目标1、掌握曲周舞龙文化的历史,对家乡的龙灯的特点能够讲解。
认识乡村乐器,学会敲打气势高昂的曲目。
学会龙灯的制作及舞动龙灯的方法,即能够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制作龙灯,并学会舞龙技巧能够完成完整的龙灯表演。
2、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制作龙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
舞动过程中学习基本的民间舞蹈技巧。
在合作中培养创新精神。
3、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曲周龙灯》的学习,体会到我们曲周龙灯的渊源的历史,学会欣赏艺术。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在学生亲自体验龙灯的整个流程中感受到老一辈的艰辛。
并学会珍惜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教师的发展目标1、通过开设此课程,教师重塑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
能够使此校本课程得到完善。
2、加深教师对龙文化的了解,学会欣赏家乡的艺术。
并且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学校的发展目标1、通过开设不同的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
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
彰显办学特色。
逐步办成一个政府赞誉、家长肯定、学生欢迎的典范学校。
2、能够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在探究中逐步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为学校以后的其他课程开发打好基础,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1、组织建立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确立参与人员责任与工作程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及准备。
2、情景分析(1)需求评估通过校内调查老师、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校外调查家长的需求两方面进行评估,调查方式可采用问卷、访谈,教师讨论等方式进行;(2)问题反思根据调查的结果整理分析。
写成调查报告,发现问题,尽可能的在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设置中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3)资源调查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资源,调查当地与舞龙有关课程资源,综合分析可在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中利用的资源,与需求评估相结合,整理成调查报告;(二)具体实施阶段1、目标拟定拟定新课程开发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以及教师发展目标2、方案编制确立工具与方法、选择课程材料与组织形式。
3、课程开发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根据校本开发的具体目标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确立应包括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三方面,依据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课程的内容应具有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和学校的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情景分析开发校本课程内容,合理选择过程、目标、实践三种课程编制模式。
4、课程评价按照课程评价的步骤进行:确定价值取向或评价依据-确定评价对象、价值主体、执行主体-价值关系的分析-确立评价指标的结构和体系-收集数据、确定价值-提供行动建议.(三)总结阶段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整理调查报告、教材、课程开发等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五、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活动课时安排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