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概第一章5
毛中概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节说课2.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国家规定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该课程是公共必修课、核心课,与其相关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
3.1课程目标3.1.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2 能力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1.3 情感目标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3.1.4 总体目标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和可靠接班人。
4.教学组织本课程设计教学组织表如下:课程教学组织表5.学习要点5.1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成果及其精髓。
5.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
5.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5.5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5.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6.学习要求6.1按时到课,有事课前请假6.2注意课堂纪律6.3按时交作业6.4欢迎大家通过网络、电话和老师交流7.教学参考资料7.1参考书目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邓小平:《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9月20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毛特共分十五章具体知识点变动如下
毛特共分十五章具体知识点变动如下:1、第一章主要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他是把毛概第一章与邓三第一章合为20XX年毛特第一章,大家只要知道每章纲领性的知识点是怎么变化的即可,而具体到更细致的知识点的变化学生可以自己的能力选择需不需要分析的,但是我建议大家,具体到很细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这个分析能力的。
因此可以不必分析,例如:“毛概第一章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部分知识点被删去。
”像这样的知识点学生如果不能具体分析出来也没关系,只要你明白大体的第一章的改动情况,你在复习的时候就有思路了。
2、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画理论成果的精髓,他是邓论第二章作为20XX年毛特第二章。
毛概第七章的“实事求是” 的内容被加入到了20XX年毛特第二章。
本章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是毛概的第二章、第三章合并为20XX年毛特的第三章。
本章概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它是没有改动的,就是毛概的第四章就直接作为了20XX年毛特的第四章。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它是毛概第五章和毛概第六章以及邓三的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合为20XX年毛特的第五章。
6、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它是具体变化如下:邓三第四章作为20XX年毛特第六章,其中删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还有邓三第五章的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列入了本章作为第三节,再加上毛概第五章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这部分知识也被移入了20XX年毛特的第六章。
7、第七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它是邓三第四章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毛中概论全章
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实事求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路?第三章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三大法宝第四章新民主主义社会四马分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怎样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第五章社会主义两类性质不同矛盾的划分及解决途径、方法?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第六章有人说,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像社会主义,而像资本主义。
也有人说,我国2010年GDP总量已上升为全球第二位,人均超4000美元,这说明我国已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你认为这些观点对吗?为什么?如何处理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第七章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八章邓小平南方讲话的背景及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九章中国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依法治国?中、西方“人权”的区别?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第十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党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大学生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第十二章“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与重大意义是什么?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三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十四章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第十五章新世纪新时期如何加强党风建设?(党的三大作风)二、辨析(先判断命题是否正确,然后说明理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答:该命题错误(1分)。
毛泽东概论 第五章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3.陷入歧途阶段(1966.5-1976.10)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4、为什么会发生曲折?
(1)忽视生产力发 展落后的现实, 1958年大搞人民公 社、大跃进、跑步
进入共产主义,人
为拔高生产关系。
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高产卫星”
(2)忽视商品经济的规律,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科学 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 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 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
的科学论断, 原 因
一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建 设的历史经验 二是科学地把握中国的 具体国情 三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 的要求 四是解放和发展和生产 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 富,为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思
考
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
探索中提出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 1.曲折发展阶段 ( 1957-1966年)
• 曲折发展阶段的突出特点: 出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两个趋 向并存的局面,一个是比较正确的 趋向,一个是错误的趋向。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党内外都要 分清是非”。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如何评价《十大关系》?
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已
经指向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从而开
启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
2、党的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推向高潮
《毛泽东思想概论》本科课件-毛论第一章、第二章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 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颇大作 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 要形式,力量很软弱。
“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下,自身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 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 买办阶级势力较弱的资产阶级团体。
“官僚资本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国 家,勾结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势力,掌 握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买办性 的资产阶级。
4、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 武 装,同盟会发动新军,会党起义,但新 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接受 立宪派、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 下往往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
5、同盟会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 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 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 严重的分岐。
(二)物质基础:20世纪中国新的社会 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思想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和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 领?
1、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首要是土 地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 之一。因此,发动农民革命,消灭封建土地 剥削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 务。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 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华民族的两大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变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10
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之间产生的 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
大一毛概第一章知识点
大一毛概第一章知识点在大一的毛概课程中,第一章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知识点。
这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主题。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从“百团大战”到抗日战争,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立场,通过实践不断改造世界。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有三个方面:一是阶级斗争原理,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二是人民群众原理,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者;三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原理,即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党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和实际,形成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第四部分:毛泽东思想的意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毛泽东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提出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再次,毛泽东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事业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五部分:毛泽东思想的批判当然,毛泽东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判。
有人认为在毛泽东时代,个人崇拜、权力集中等问题比较突出,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错误和偏差。
总结:大一毛概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意义。
毛泽东思想概要教案(2023版)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概要教案(2023版)第一章概要教案(2023版)第一章
一、引言
本教案旨在概述的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对的初步了解。
本章
将介绍的起源、基本原则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二、的起源
1.1 青年时代的
出生于湖南省,年轻时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待遇的影响,开始思考如何解决。
1.2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对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并
深信社会主义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
三、的基本原则
2.1 阶级斗争
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
主要动力。
2.2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的重要原则,强调根据客观实际来处理问题,而不
是主观臆断。
2.3 独立自主
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依靠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不依赖外部力量。
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这使中国成功领
导了人民革命斗争。
3.2 社会主义建设
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
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
五、总结
本章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概要介绍,包括其起源、基本原则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通过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毛泽东思想并认识到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版毛中特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pt课件
重要标志 代表著作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提 出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 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 探索。
《论人民民主专政 》《 论十大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 党成立,从此中国 的革命焕然一新, 中国中国首革家演命示设有计交了易平全台 新的领导力量。
二、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形成
成熟
继续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开始萌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代表著作 重要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了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 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的阐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七 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矛盾论》《实践论》 《<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
2018年6月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历史需要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 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 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4、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阶段、4个成果5、毛泽东思想(1)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概括。
(2)内涵: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1943年7月8日,王稼祥的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
7、毛泽东的代表作:(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2)土地革命时期(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3)成熟期——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关于军事理论:《论持久战》关于党的建设:《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关于哲学:《实践论》、《矛盾论》(4)解放战争时期《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5)建国后《不要四面出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中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主要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而作出的必然的历史的选择。
⏹毛泽东曾经说:⏹“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这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毛泽东说,“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
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进行转化,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特有的科学理论。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很早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如:李大钊、恽代英、蔡和森等人。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毛泽东。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之作。
⏹1938年1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中概论
一、时间的问题1.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1992年。
2.我们党第一次把“与时俱进”写进党章是在党的十六大。
3.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十六届四中全会。
4.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6.“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
7.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七大。
8.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二、人物1.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
2.1953年12月,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领导人是周恩来。
3.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毛泽东。
4.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领导人是毛泽东。
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毛泽东。
三、文件1.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做了具体分析和论述的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来的。
4.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一部文献中提出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7.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著名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这篇讲话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毛泽东理论重点
以免2010年下期“概论”教学考核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早提出的人——毛泽东、会议(六届六中全会)与文献——《论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识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发展、丰富,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内涵——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并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实践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从学科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识记、理解)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邓、三、科(识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两条根本原因——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概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条件社会条件: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来源】实践基础:近代中国发展超出了常规,没有独立的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两半社会。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政局和社会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
个人条件:勤奋努力(二形成:1927-1927(土地/国内革命阶段)成熟:1937-1945(抗日战争)继续发展:1945-1956屈折:1956-1976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萌芽:党的创建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1921.7-1927.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清敌友/阶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形成: 1927-1927(土地/国内革命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1. 2.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3.初步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1936.《中国革命的战争与战略问题》: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军事问题1937.7-8《实践论》,《矛盾论》—“两论”:哲学思想,从哲学角度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从哲学上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如何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方法【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和系统化的表现】(3)成熟:1937-1945(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事、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中概 (1)
毛概复习题简答题: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毛概完整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一、概念提出的历史过程二、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一)理论条件1、20世纪40年代前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不断趋于完善2、党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更加自觉和清醒二)历史条件1、1943——1945年是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从防御到反攻,中国抗日战争有相持到反攻,中国革命在经济严重挫折后由衰到盛的历史时期2、在决定中国战后历史命运的关键时刻,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有力回击了蒋介石的反共叫嚣,而且能把全党和全国人名高度统一和团结在正确理论的旗帜下,指导中国革命迎逆流而奋力前进三)主观条件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
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一)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在认识上的历史沿革过程对毛泽东思想涵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选择和经验总结有两个问题必须加以正确认识:一是要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区别开来。
二是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在理论上犯有严重错误,而怀疑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
注:毛泽东晚年脱离毛泽东思想科学轨道的错误的东西,就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一)第一次,六届七中全会二)第二次,1945.5刘少奇《修改党章》九个方面三)第三次,1981.6十一届六中全会六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个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征一)时代性二)科学性三)独创性四)开放性1、是对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开放2、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开放3、是对实践的开放三、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1、中国革命胜利后,全国掀起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2、林彪、四人帮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3、文革结束后出现两种错误思想1)左倾错误:两个凡是2)右的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二)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的观点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的具有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旗帜3、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条件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基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步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握和运用3、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群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实践(国共合作,武装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4、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年党的成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1927年——1935.1遵义会议)三、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曲折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条件1、历史条件: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 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 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 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 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是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2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 “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 展为核心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行动计 划》,通过了《森林原则声明》、《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出席会议的非政府环保组织通过了《消费 和生活方式公约》。
2. 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 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 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 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今天的资源使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 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 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 艺或技术系统‛。研究者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 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益低的表 现。
5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位参议员罗伯 特· 肯尼迪就指出:
“GDP对我们工厂的正常运转和街道的安全不起 作用,它不包括诗歌的优美、婚姻的美满、公 开辩论的智慧或公务员的公正性。GDP既衡量 不出我们的才智,也衡量不出我们的勇气;既 不能衡量我们对国家的同情,也不能衡量我们 对国家的奉献。总之,它衡量的恰恰是生命真 正价值以外的一切东西。”
20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 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 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 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 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 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 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 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发展观的演变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
一、发展观的演变: 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 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 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 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16
主要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 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 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 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 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 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 上升1.5至4摄氏度。
19
B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从本世纪60年代到80年年代,人们努力寻找新的 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思潮探源与沿革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 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 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 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17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 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 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 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 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 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 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 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 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 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 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 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13
(略)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 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在下述几种情况下, 就会如此: 第一,生产增长了,但实际是经济上的虚耗。 第二,生产在某些方面的增长,从微观、局部、短期看似 有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但从宏观、全局、 长期看却带来不好的,甚至是很不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增长虽快,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城乡对立以及 其他社会问题日益激化。 第四,增长虽快,但产业结构并无改进,甚至更加畸轻畸 重。 第五,为了追求高增长速度,.不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 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计社会代价,结果不但不能促进经 济发展,反而造成经济倒退。
21
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通过 了《东京宣言》,并公布《我们共同的未来》报 告书,提出了许多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思想 的建议。 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江泽民:“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 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
3
经济增长的衡量
通常以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及其人均数值来表示。 GDP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 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 GNP 或者GDP衡量经济增长, 能够把国民经济 的总体活动概括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数字,从而 可以成为表明经济增长的国际通用量度,它的 人均数也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
3可持续发展
A背景: 经济的增长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世界人口 公元初年,约为2.5亿 1750年,7.28亿;1900年,16亿 ;1950 年,25亿;1980年,44亿;1999年,60亿; 2040年,100亿。
15
资源: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 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 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 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 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24
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几类可持续发展概念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 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对可持 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或对相关问 题有所侧重,或强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同 属性。
25
1. 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 保护 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 力的发展。
6
2、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因此,20世纪60年代后经济学家把经济发 展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前者具有更加丰 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物质增长,而且涉及 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演变。既着眼 于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还着重于经 济活动效率的改进。同时又是一个长期、 动态的进化过程。
4
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但其社会# 政治和经济结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贫困和收入 分配不公正情况仍十分严重。
因此,GDP不能反映收入的分配状况,更不能说明 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病态 城市化和人口膨胀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而且GNP或 GDP通常是以各国货币按照汇率用美元计算的,这 又涉及汇率是否定值过高或定值过低的问题,从而 不能真实反映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9
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表现在预期寿命 的长短,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每千人拥 有的医生数和病床数的多少等等。 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表现在适龄青少 年,特别是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成人识 字率的高低等等。 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环境污染、生 态失衡的状况是否逐渐改善或日益恶化。
10
人类发展指数HDI
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 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 《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
8
经济学家们还设计了许多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度:
投入结构的变化。 产出的变化,主要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一般生活水平的上 升表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人均营养条件以及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等等。但是, 只是人均指标并不能确切反映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是否 确实提高,还必须考察分配状况。
1、经济增长 2、经济发展 3、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观
2
1、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 (如1季度、1年、3年、5年、10年),一个国 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23
1992年6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 发展会议上作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的承诺。 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 程-----中国21世纪人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 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把“实现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载入到党 的正式文件中。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