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是关于面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图形的拆分和组合等。

首先是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以宽,用公式表示为面积=长×宽。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我们可以用公式计算出面积为5×3=15平方厘米。

这样,我们就能够很方便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接下来是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边长的平方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面积=边长×边长。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我们可以用公式计算出面积为4×4=16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很简单,只需要将边长相乘就可以了。

除了直接计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图像的拆分和组合来计算面积。

例如,一个图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

我们可以将这个图形拆分成两个长方形,然后计算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

这样的图形拆分和组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面积的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等。

我们应该学会在计算面积时选择合适的单位,并且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一个图形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我们可以将其单位换算为1.5平方米或0.00015平方千米。

除了计算面积,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图形的边长来计算面积。

例如,测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我们可以直接将边长代入到计算面积的公式中得到面积为36平方厘米。

这种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定图形的面积,更加直观。

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花坛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长是8米,宽是5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面积来确定需要多少土壤才能填满花坛。

又如,一个池塘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0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面积来确定池塘的水面面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人教版第四单元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依次从低位到高位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依次从低位到高位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者除以几,积也乘几或者除以几。

3、单价、数量和总价(1)含义单价:每件商品的价钱。

数量:买了多少。

总价:一共要用的钱数。

(2)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4、速度、时间和路程(1)含义路程:一共行驶了多长的路。

速度:每小时(或者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时间:行驶了几小时(或者几分钟)。

(2)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4、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5、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认识时钟1.时钟的部件–针盘:分为两个指针,长的是时针,短的是分针。

–表盘:被分成 12 小格,每格表示一小时,钟面上分别标记有 1 至 12 点,1 点对准中午 12 点。

2.读时–当短针指向 12 点,长针指向小时杆上的数字,即为当前时间的精确值。

–长针指向的小格数表示分钟,例如指向 2 点的格子,表示当前时间为 10:00。

二、时间的计算1.一天有 24 小时,表示为 24 h 或 24:00。

2.时间的相加–当相加的分钟数不超过 60 分钟时,只需要简单进行加法计算即可。

–当相加的分钟数超过 60 分钟时,需将多余的分钟数转化为小时,再将小时数与已有的小时数相加。

3.时间的相减–当所减去的分钟数不超过已有的分钟数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即可。

–当所减去的分钟数超过已有的分钟数时,需要将已有的小时数减 1,再将分钟数转化为小时的形式,最后进行减法计算。

三、时间的记忆1.易混淆的概念–半小时和 30 分钟是相等的。

–上午和下午的分界点是中午 12 点。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忆–晨练时间为早上 5:30 至 6:30。

–学校上课时间为上午 8:00 至 11:30,下午 2:00 至4:30。

四、时间的测量1.制作时间线–时间线是一种用于记录历史事件、个人成长、事业进程等的工具。

通过对每一个事件或具体时间点进行极简描述,加上对时间的标记,从而形成白鸟图,系统地呈现出时间及其历程。

–制作时间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梳理时间观念,加深学习效果。

2.比较时间长短–记忆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等,并能够清晰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2 分钟等于 120秒,1 小时等于 60 分钟。

五、练习1.操作练习:通过练习时钟读时,计算时间之和差等操作,加深对于时钟读数原理的理解。

2.填空练习:通过填充时钟读数、时间加减运算等题目,培养对于常规时间操作流程的掌握能力。

3.成语接龙:通过读出对应的时间和成语,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用于表示时间的一些成语。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在一个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 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 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 简便。
知识点: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1.减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差不变。即a-b-c=a-c-b。 2.应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500+700
=1200 错点警示:要保证同时计算24加476与127 加573,就要运用加法结合律把这两部分用 小括号括起来。
规避策略:运用加法的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 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易错点2 去掉括号后未改变括号里面项的运 算符号。
例题2 5570-(570+340)
错误答案: 5570-(570+340) =5570-570+340 =5000+340 =5340
四、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方法一:758-276-224=258(km) 方法二:758-(276+224)=258(km) 答:还要行驶258千米才能到达B城。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386-286×57-57×95
(2)202×15
分析:(1)三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一个相同的 因数57,因此,此题可改写成三个数的差乘 57的形式,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202接近200,所以可以把202写成200+2 的和。把202×15转化成(200+2)×15的形 式,再运用1200÷(25×4) =1200÷100 =12
(2)900÷1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处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解释。

2.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 举例:将一个四位数乘以一个四位数,解释为将四个数的每一位相乘,并按照位数进行相加。

2. 讲解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步骤。

- 步骤一:将个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个位上。

- 步骤二:将十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十位上。

- 步骤三:将百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百位上。

- 步骤四:将千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千位上。

- 步骤五:将每一位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练与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加深对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例题:某商店进货了1301台电视机,每台售价为5900元,求进货总金额。

5.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口头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与四位数乘四位数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可能因不同的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会涉及到以下知识点:
1. 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会介绍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数的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2. 乘法运算:这个单元会介绍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以及乘法的运算定律等。

3. 除法运算:这个单元会介绍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的运算定律等。

4.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这个单元会介绍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及如何解决与面积和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5. 角的认识:这个单元会介绍角的基本概念、角的度量单位以及角的画法等。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教师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定义及其常用表示法。

2.掌握分数与图形的关系。

3.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运算方法。

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

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及其常用表示法。

2.分数与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数的比较大小运算方法。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应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2.回顾正的整数和负的整数。

二、自主探究(35分钟)1.学生进行“分数指什么”自主学习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定义及其常用表示法。

2.学生进行“分数与图形有什么关系”自主学习探究,学生自主分析不同的分数与不同图形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比较大小运算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归纳总结。

2.展示分组学生的归纳总结,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运用(25分钟)1.学生进行“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习,并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反思、总结。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

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定义及其常用表示法、分数与图形的关系、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概述四年级的数学课程又到了第四单元,每次上新课都像开启一个新的探险之旅。

这个单元我们主要探索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从课本中跳脱出来,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

看看孩子们能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学习的要求,也是乐趣所在。

1. 简述第四单元的主题和重要性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关于图形的变换和认识,这个单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的几何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为学生日后更深入地学习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会让孩子们对平面图形的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这些图形的特性和变换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和变换图形,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魅力。

这样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对图形的理解更加深刻。

此外这个单元还会涉及对称、平移等基本的图形变换概念,这些都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所以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去感受,用脑子去思考,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

2. 概括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本单元主要是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数学中的奥秘,我们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孩子们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们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包括:首先孩子们需要理解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比如图形的变换、数的运算等。

这些都是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

其次孩子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比如简单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基本的图形认知,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这些技能是他们进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进入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四单元学习啦!在这个单元,我们会学习很多有趣的内容。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重、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能将积的变化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去;能灵活地运用常见的两种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拓展点、发散点
1、任何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都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如果遇到第二个因数比第一个因数位数多,可以交零的简便算法,可以扩展到多位数乘多位数因数末尾有零的简便算法,同样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知识与能力清单
1、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体问题。
2、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地数学问题。例如:一辆卡车从甲城到乙城需要行4小时,一辆轿车的速度是这辆卡车的2倍,那么这辆轿车从甲城到乙城需要行几小时?
3、根据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抓不变量法和综合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抓不变量法是指解题时抓住始终不变的数量,分析不变的数量与其他数量的关系,从而帮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一辆客车以105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用了8小时,原路返回时多用了2小时,这辆客车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综合法是指从题目的已知数量和已知数量关系入手,逐步分析,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每棵树苗原价16元,现在买3棵送1棵,相当于用原来买3棵树苗的钱买了4棵树苗,每棵树苗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角的认识:学生将学习如何定义角,包括角的顶点和边的概念。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差异。

2. 画角: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量角器来画角,包括指定度数的角和直角。

3. 直线的相交与平行:学生将学习直线在平面上的不同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和不交叉。

他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如何通过画平行线来创造新的平行线。

4. 旋转与角: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旋转角来创建新的角,以及如何使用旋转来比较角的大小。

5. 解决问题: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他们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角度和方向的几何问题。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建议他们多做练习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努力将这些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整数1. 整数的概念:正数、零和负数整数是由正数、零和负数组成的数字集合。

正数表示较大的数量,负数表示较小的数量,零表示没有数量。

2. 整数的数轴表示数轴是用来表示整数的直线图形,它以零为中心,向两侧延伸。

正数在数轴的右侧,负数在数轴的左侧。

3. 整数的比较和排序整数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当比较两个整数时,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则大的整数在前,小的整数在后。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整数的加法整数的加法规则是:“正+正=正”,“负+负=负”,“正+负=差的绝对值更大的整数”。

2. 整数的减法整数的减法规则是:“正-正=差的绝对值更小的整数”,“负-负=差的绝对值更小的整数”,“正-负=和的绝对值更大的整数”。

三、整数的乘法和除法1. 整数的乘法整数的乘法规则是:“正*正=正”,“负*负=正”,“正*负=负”,“0*任何数=0”。

2. 整数的除法整数的除法规则是:“正÷正=正”,“负÷负=正”,“正÷负=负”,“0÷任何非零数=0”,“非零数÷0=无定义”。

四、综合运用1. 整数之间的综合运算综合运用是指在一个运算中同时涉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计算时要注意先乘除后加减,根据正数、零和负数的规则进行运算。

2. 整数运算中的括号在整数运算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按照数学规则,先计算括号里的运算,再计算其他的运算。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梳理。

通过学习该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认识整数,理解正数、零和负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并能够在综合运用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后的巩固练习加深对整数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1.观察立体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也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空间概念。
3.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逐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1.学会正确观察立体图形。
2.根据要求搭出立体图形。
3.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图形。
4.根据同一观察图,搭出不同的图形




结合对立方体的观察,示范给学生怎样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 可以借助立方块儿搭建的图形,反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移动或旋转已经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课时
安排
4课时


分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在前面学习过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物体,为本课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打下了基础。本单元虽然是继续观察物体,但在观察对象和要求上有了提升,学生的经验既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也可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性阻碍。因此要认识到学生由观察物体到观察立体图形的转化,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存在一定的难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而设立的,教材中以由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为主要观察对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正确的观察平面图形,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空间概念,教材中又设置了根据指令和观察图搭建物体的活动,通过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双向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思路。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一般是指该学年段的除法单元,包含如整数的除法、小数的除法等知识点。

此外,不同的教材版本,单元的名称和内容可能会略有不同。

具体来说,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可能包括:
1. 整数的除法:学习被除数、除数、商的概念,掌握整数的除法运算。

2. 小数的除法:学习小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小数点的移动规律,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原理。

3. 商的近似值:学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理解四舍五入等取舍规则。

4. 循环小数: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具体的教材或课程大纲,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学习乘法口诀表。

乘法口诀表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

在乘法口诀表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每一个数字都是两个数的乘积。

通过反复背诵乘法口诀表,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乘法运算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5乘以6时,我们可以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5和6所在的位置,即第五行第六列,结果为30。

通过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我们可以提高计算乘法的速度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来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需要我们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当我们在计算多位数的加法时,如果相加的两个数的个位数之和大于等于10,我们就需要进位。

例如,当我们计算35加16时,个位数之和为5加6等于11,大于等于10,所以我们需要将10进位到十位,个位数为1。

十位数之和为3加1加进位的1等于5,所以最终结果为51。

在计算多位数的减法时,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我们就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例如,当我们计算72减去39时,个位数为2小于9,所以我们需要向十位借位。

十位数为7减1等于6,个位数为12减9等于3,所以最终结果为33。

通过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学习乘法口诀表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要进行乘法和加减法运算时,我们要保持耐心和集中注意力,不要草率行事。

其次,我们要多进行习题的练习,加深对乘法口诀表和加减法运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学学习软件或者数学学习游戏,来提高我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技能。

最后,我们要学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 小数的意义。

- 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例如,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也就是0.1;把“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也就是0.01;把“1”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1000),也就是0.001。

-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 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右到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计数单位分别是一(个)、十、百、千……- 小数部分的数位从左到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0.1)、百分之一(0.01)、千分之一(0.001)……3. 小数的读法。

-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如,3.25读作三点二五,0.005读作零点零零五。

4. 小数的写法。

-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例如,五点零六写作5.06,零点零零九写作0.009。

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 小数的性质。

-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3.2 = 3.20,5.080 = 5.08。

-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

注意:是小数末尾的0,中间的0不能随意去掉。

2. 小数大小的比较。

-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依次类推。

例如,3.56和3.28,整数部分都是3,比较十分位,5>2,所以3.56>3.28;再如5.08和5.06,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比较百分位,8>6,所以5.08>5.06。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如下: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是指小数末尾添加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将0.1写成0.100,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

小数点移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将原数乘以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将原数乘以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将原数乘以1000。

同样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将原数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将原数除以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将原数除以1000。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类似,只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进行加法或减法。

小数的乘法和整数的乘法类似,只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然后进行乘法。

小数的除法和整数的除法类似,只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然后进行除法。

百分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它的分母为100,通常用于表示某个数量占另一个数量的比例。

例如,25%表示25个单位占100个单位的比例。

折扣和利润折扣是指商品降价出售的比例,例如打八折表示商品售价为原价的80%。

利润是指商品销售后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利润。

负数负数是指小于0的数,可以用一个减号“-”来表示。

例如,-5表示比0小5的数。

方程方程是一种用来表示数学关系的式子,它包含一个未知数和一个已知数。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等式等式是指左右两边的式子相等,可以用一个等号“=”来表示。

例如,2+3=5表示2和3相加等于5。

三角形三角形是一种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可以用来支撑物体。

根据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由两组平行线组成的四边形,可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和菱形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梯形梯形是一种由平行线和一条不平行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可以分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等。

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数字的乐园》教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数字的乐园》教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数字的乐园——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数字的世界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人们的生活,数学这门学科也与之不可分割。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数字的乐园》,准确地反映了数字和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程背景以探究数字及其特点为核心,是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的主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数字技能,增强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及其特点,掌握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加深学生学习数字、数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数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促进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数字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数字的概念、数字的分类、数字的相互关系、数字的表达方法、数字的特点。

(2)教学方法:通过形象化、情感化的教学和互动式的授课,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及其特点,比较数值大小、行使数值游戏等,以充分体现数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可行性。

2.数字的应用(1)教学内容: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收支计算、测量、运动量统计等)。

(2)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和实地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3.数值的计算(1)教学内容:加法、减法,数字四则运算,数字组成(如十位数,百位数等)。

(2)教学方法:直观化、操作性高的教学,通过数字游戏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数字的推理(1)教学内容:数字推理(如找规律、推理预测等)。

(2)教学方法:通过思维训练、智力开发等方式,巩固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四、课程评价本次数字乐园教育课程,通过实用性的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字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不仅彻底了解了数字,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用,加强了数字技能,形成了较强的数字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列算式计算:
13×24= 38×76= 45X89= 98X74=
二、探究活动。

1、王叔叔从赤峰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3小时,火车1小时行125千米。

赤峰到
北京有多少千米?
(1)如何列算式?
(2)估一估赤峰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3)会列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4)议一议:计算125×1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里?最后算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3.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该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4、试一试:
352 145 679 286
×14 ×27 ×23 ×35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用竖式计算乘法应注意什么?
四、自我检测。

1.算一算:
214 139 641
×65 ×24 ×23
2.请你当医生:
321 152
×16 ×23
1926 156
321 204
2247 2196
改正改正
3.先估一估,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214×27= 62×416= 142×48= 24×623=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学习重点】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学习难点】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直接写得数
150×3= 140×6= 230×4= 280×3=
260×2= 30×20= 40×5= 40×50=
二、探究活动。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请列出算式并计算:
(2)想一想:计算160×30时,因数末尾有0,在计算时怎么写竖式更简便?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20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请列出算式并计算:
(2)计算106×30时,因数中间有0,在计算时如何写与0相乘所得的这一位积?
3、试做:
220×40= 160×40= 208×20= 206×40=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四、自我检测。

1.口算:
40×80= 50×60= 32×30=
190×5= 140×20= 300×30=
21×40= 25×30= 102×2=
2.列竖式计算:
260×25= 180×30= 205×30= 206×50=
3.解决问题。

(1)小军跑步每分钟行140米,小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小军的20倍,小东每分钟行多少米?
(2)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一共绕地球108圈,用了多少时间?
五、应用拓展。

用0、2、6、5、8、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

【学习重点】
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填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8 × 3 = 24
↓↓↓
( ) ( ) ( )
二、探究活动。

1.探究(一)
(1)计算:7×2=
7×20=
7×200=
(2)根据上面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写两道算式。

7×( )=
7×( )=
(3)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4)运用规律,完成练习。

12×5=60 14×5=70
12×20=( ) 14×()=210
2.探究(二)
(1)计算
80×4=( )
40×4=( )
20×4=( )
(2)接下去写两道算式:
( )×4=( )
( )×4=()
(3)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填一填,验证你的发现
20×9=180
()×()=()
()×()=()
3.总结:
(1)把以上两个探究中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

(准备课上和大家交流)
(2)试一试。

根据6×50=3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50=(), 24×50=()
6×25=(),6×5=()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判断对错: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
四、自我检测。

1.根据25×2=50,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
25×20 =()25×()=1500
25×200=()25×()=200
25×2000=()25×()=500
2.先算出每组第一题的积,然后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79×2= 240×3= 180×5=
79×20= 240×30= 180×15=
79×200= 240×300= 360×5=
五、应用拓展。

1.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我发现了: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
行程问题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
关系。

2.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调查上学所需交通工具的速度填入表中
二、探究活动。

1.自学课本后填一填:
(1)像自行车每分钟行驶米,公交车每小时行驶米……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 )。

(2)自行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 )。

公交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 )。

2.你还知道生活中其它一些物体的速度吗?请试着用速度的表示法写出。

3.(1)驼鸟的速度是70千米/时,3小时驼鸟行多少千米?
(2)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钟,5分钟蝴蝶可以飞行多少米?
4.上题中,用来表示行走的3小时、5分钟,我们叫做时间。

求的一共行走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想一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四、自我检测。

1、填空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4)×时间=路程
2、解决问题。

(1)王老师步的速度是80米/分,从家到学校需步行5分钟,王老师家离学校多少米?
(2)A、B两城之间相距35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46千米/时。

这辆货车从A城开往B城,经过7个小时后它能否到达B城?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到达乙地,返回甲地时,因事加快了速度,只用了4小时。

从甲地到乙地有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