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讲义_第三十九课聚类分析

合集下载

SAS 聚类分析方法

SAS 聚类分析方法

SAS 聚类分析(描述算法)系统聚类法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n 个样品看成n 类(即一类包括一个样品),然后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为一个新类,在计算新类和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从中找出最近的两类合并,继续下去,最后所有的样品全在一类。

将上述并类过程画成聚类图,便可以决定分多少类,每类各有什么样品。

系统聚类法的步骤为:①首先各样品自成一类,这样对n 组样品就相当于有n 类;②计算各类间的距离,将其中最近的两类进行合并;③计算新类与其余各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④重复上述的步骤,直到所有的样品都聚为一类时为止。

下面我们以最短距离法为例来说明系统聚类法的过程。

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① 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计算样品的两两距离,距离矩阵记为()0S ,开始视每个样品分别为一类,这时显然应有pq d q p D =),(;② 选择距离矩阵()0S 中的最小元素,不失一般性,记其为),(q p D ,则将p G 与q G 合并为一新类,记为m G ,有q p m G G G ⋃=;③ 计算新类m G 与其他各类的距离,得到新的距离矩阵记为()1S ;④ 对()1S 重复开始进行第②步,…,直到所有样本成为一类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聚类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步的距离矩阵中最小元素不止一个时,则可以将其同时合并。

● 系统聚类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重心法、Ward 最小方差法、密度估计法、两阶段密度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相似分析法和可变类平均法。

● 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最好综合特性的聚类方法为类平均法或Ward 最小方差法,而最差的则为最短距离法。

Ward 最小方差法倾向于寻找观察数相同的类。

类平均法偏向寻找等方差的类。

《spss聚类分析》课件

《spss聚类分析》课件

聚类分析的应用场景
市场细分
聚类分析可帮助企业将客户细分为不同的市场 群体,以便更好地开展精细化营销。
社交网络分析
聚类分析可帮助我们发现社交网络中的群组, 分析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
医学研究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医学研究人员识别患者群体, 并进行个性化治疗。
推荐系统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电商平台进行商品推荐,提 高用户体验。
结论和要点
1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组别或簇的统计方法。 2 聚类分析可以应用于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医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3 通过SPSS软件可以进行聚类分析,并解读聚类分析的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的解读
聚类中心
每个聚类都有一个中心点,代 表该聚类的典型特征。
聚类间的距离
通过计算聚类之间的距离,可 以衡量不同聚类之间的相似性 或差异性。
聚类成员
每个聚类都包含一些样本,这 些样本被认定为具有相似特征。
聚类分析案例分析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聚类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应用。通过该案例,您将清晰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聚 类分析进行数据解读和决策支持。
《spss聚类分析》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次《spss聚类分析》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什么是聚类 分析,聚类分析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使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我们还会讲 解聚类分析结果的解读,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什么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组别或簇的统计方法。通过聚类分析,我 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模式,并将相似的对象归为一类。
聚类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
选择聚类方法
2
选择适合问题的聚类方法,如层次聚类、
k-means聚类等。

sas聚类分析(SAS)分解

sas聚类分析(SAS)分解

个体与小类、小类与小类间“亲 疏程度”的度量方法
SPSS中提供了多种度量个体与小类、小类 与小类间“亲疏程度”的方法。与个体 间“亲疏程度”的测度方法类似,应首 先定义个体与小类、小类与小类的距离。 距离小的关系亲密,距离大的关系疏远。 这里的距离是在个体间距离的基础上定 义的,常见的距离有:
似程度通常可以用简单相关系数或者等 级相关系数等;一是个体间的差异程度 ,通常通过某种距离来测度。
1、定距型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
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k
(xi yi )2 (73 66)2 (68 64)2 i1
平方欧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 切比雪夫(Chebychev)距离
各变量间不应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学校
参加科研 人数
(人)
投入经费 (元)
立项课题 数(项)
样本的欧氏距离

万元
1
410
4380000
19
(1,2) 265000
81.623
2
336
1730000
21
(1,2) 218000
193.7
3
490
220000
8
(1,2)
47000
254.897
层次聚类
1 层次聚类的两种类型和两种方式 层次聚类又称系统聚类,简单地讲是指聚类过程
(1)间隔尺度。变量用连续的量来表示,如“ 各种奖金”、“各种津贴”等。
(2)有序尺度。指标用有序的等级来表示,如 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小学、中学、中学以上 等有次序关系,但没有数量表示。
(3)名义尺度。指标用一些类来表示,这些类 之间没有等级关系也没有数量关系,如表中 的性别和职业都是名义尺度。

聚类分析(讲课)

聚类分析(讲课)

68
计算两两相关系数,用 系数作为距离的远近
相关系数

根据前期的调研,研究者认为移动用户应当被 分为3个主要群体,现希望得到相应的定量聚类 结果。
64
看一下统计描述
聚类的原理就是空间中 的距离,测量尺度越高 的,算距离的时候重要 性越大。 该题均值、标准差分布 较大,需要对数据进行 标化处理
看一下统计描述
生成标化后的变量
对标化后的数据聚类
对标化后的数据聚类,并保存聚类成员


几何上可以按空间距离的远近来划分类别
53
方法原理


假定研究对象均用所谓的“点”来表示。
在聚类分析中,一般的规则是将“距离”较小 的点归为同一类,将“距离”较大的点归为不 同的类。
54
方法原理

在右图中可以看到五 个样品应当可能被分 为两组或者三组, C/D组x和y的取值均 偏低,而另三个所在 组x和y的取值均偏高 分为两类或三类都是 可接受的
聚类分析
方法原理

按照个体(记录)的特征将它们分类,使同一类别 内的个体具有尽可能高的同质性,而类别之间则具 有尽可能高的异质性。 为了得到比较合理的分类,首先要采用适当的指标 来定量地描述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

53
方法原理

按照个体(记录)的特征将它们分类,使同一类别 内的个体具有尽可能高的同质性,而类别之间则具 有尽可能高的异质性。 为了得到比较合理的分类,首先要采用适当的指标 来定量地描述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
62
K-means Cluster过程

方法特点

要求已知类别数 可人为指定初始中心点 节省运算时间,样本量过大时有必要考虑

聚类分析基本讲义

聚类分析基本讲义

数据的粗聚类是两类,细聚类为4类
8
2.2 模式相似性测度
2.2.1 距 离 测 度
2.2.2 相 似 测 度 2.2.3 匹 配 测 度
9
•在聚类之前,要首先分析样品间的相似性,常
用距离来测度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每个样品有
p个指标(变量)从不同方面描述其性质,形成 一个p维的向量。如果把n个样品看成p维空间中 的n个点,则两个样品间相似程度就可用p维空间 中的两点距离公式来度量。两点距离公式可以从 不同角度进行定义。
19
(3) 指数相关系数
2 ( x y ) 1 3 i i e( x , y ) exp[ ] 2 n i 1 4 i n
这里假设 x 和 y 的维数n相同、概率分布相同。
i2是第i个分量的方差。
性质:不受量纲变化的影响。
20
无论是夹角余弦还是相关系数,它们的绝对值都小 于1,作为变量近似性的度量工具,我们把它们统记 为cij。当∣cij∣= 1时,说明变量Xi与Xj完全相似; 当∣cij∣近似于1时,说明变量Xi与Xj非常密切;当 ∣cij∣ = 0时,说明变量Xi与Xj完全不一样;当 ∣cij∣近似于0时,说明变量Xi与Xj差别很大。据此, 我们把比较相似的变量聚为一类,把不太相似的变 量归到不同的类内。 在实际聚类过程中,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变量间 相似性的度量公式作一个变换为 dij = 1 ∣cij∣ 或者 dij2 = 1 cij2 用表示变量间的距离远近,小则与先聚成一类, 这比较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习惯。
d ( x , y ) x y [ ( xi yi )2 ]1/ 2
i 1 n
, yn ) '
⑵ 绝对值距离(街坊距离或Manhattan距离)

SAS讲义_第三十九课聚类分析

SAS讲义_第三十九课聚类分析

第三十九课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用于对事物的类别面貌尚不清楚,甚至在事前连总共有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分类的场合。

聚类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事物的分类,而不同于判别分析。

在判别分析中必须事先知道各种判别的类型和数目,并且要有一批来自各判别类型的样本,才能建立判别函数来对未知属性的样本进行判别和归类。

若对一批样品划分的类型和分类的数目事先并不知道,这时对数据的分类就需借助聚类分析方法来解决。

聚类分析把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组或类,这些组或类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根据数据特征而定的。

在一个给定的类里的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倾向于彼此相似,而在不同类里的这些对象倾向于不相似。

关于聚类分析的任何通则必定是含糊的、不明确的,因为在众多的各种不同领域里聚类方法已经发展了,类和对象间的相似性具有不同定义。

各种聚类分析方法通过用于聚类分析的各种各样的领域反映出来。

因此尽管聚类方法有很多种,但不管哪一种都不能说得到的分类是准确的。

下面我们介绍聚类分析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一、 距离和相似系数什么是“类”呢?粗略地说,相似物体的集合称作类;聚类分析的目的就是把相似的东西归类。

其次“相似”是什么含意?怎样度量“相似”?我们必须给出度量“相似”的统计指标。

聚类根据实际的需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样品的聚类,一是对变量的聚类。

相应的聚类统计量有两类:一种统计指标是类与类之间距离,它是把每一个样品看成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类与类之间用某种原则规定它们的距离,将距离近的点聚合成一类,距离远的点聚合成另一类。

距离一般用于对样品分类。

另一种是相似系数,根据这个统计指标将比较相似的变量归为一类,而把不怎么相似的变量归为另一类,用它可以把变量的亲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1. 距离设有n 组样品,每组样品有p 个变量,n 组样品数据如表39.1所示:表39.1 p 个变量的n 组样品数据样品号 变量1 2 … n 1X 2Xp X11x 21x … 1n x 12x 22x … 2n xp x 1 p x 2 … np x第i 个与第j 个样品之间距离用ij d 表示,ij d 一般应满足下面的条件: 0 ij d 当第i 个样品与第j 个样品相等;● 0≥ij d 对一切i ,j ; ● ji ij d d =对一切i ,j ;● kj ik ij d d d +≤ 对一切对一切i ,j ,k 。

SAS编程:聚类分析

SAS编程:聚类分析

变量聚类即R型聚类,它是通过分析变量(指标)间的亲疏关系来 对变量做出分类,以达到对变量进行归纳和整理的目的。 对变量进行分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简单的办法是对数 据矩阵进行转置,那么转置后的变量就处于观测的地位,我们可以将它 们作为一个个“样品”来进行Q型聚类,可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也 可以采用快速聚类的方法。但是,由于我们在Q型聚类中经常采用的是 欧式距离,这对变量来说没有现实的意义,故而这种处理途径的效果并 不好。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相关系数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然后 采用一些聚类方法达到对变量进行分类的目的。显然,这一种方法更易 于被接受和理解。 变量聚类一般根据相关阵或协方差阵对变量进行分裂聚类或谱系聚 类,类的选择则是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思想,使得每一类的第一主成分所 解释的方差达到最大。
SAS 统计分析与应用 从入门到精通 二、系统聚类
1、基本原理
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定义样品间的距离以及类之间的距离, 然后将距离最近的样品聚成一类,再减少类的个数并将距离较近的样品 聚到一类,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使得每个样品都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具体地来说,系统聚类的过程是:第一步,直接将n个样品独自划 为一类,即共有n类;第二步,先计算上一步中任意两类(即两两样品) 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距离最近的两类(也就是两个样品)聚为一类,这 样共有n-1类;第三步,先计算上一步中任意两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 离最近的两类合并为一类,这样共有n-2类;这样的步骤一直进行下去, 直到最后将所有的样品都聚为一类。
SAS 统计分析与应用 从入门到精通 二、系统聚类
1、基本原理
为了直观地反映每一步聚类的结果,可以将以上的聚类过程绘制成 谱系图进行分析,所以系统聚类又称为谱系聚类,
SAS 统计分析与应用 从入门到精通 二、系统聚类

SAS聚类分析

SAS聚类分析

x1 = (V , Q, S , T , K )¢ , x2 = (V , M , S , F , K )¢
这两个样品的第一个变量都取值 V ,称为配合的,第二个变量一个取 Q ,一个取 M ,称为
3
不配合的。记配合的变量数为 m1 ,不配合的变量数为 m2 ,定义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d12 =ຫໍສະໝຸດ m2 m1 + m2 2 。 5
DKL = min (d ij )
iÎG K , jÎGL
(6.3.1)
称这种系统聚类法为最短距离法。用最短距离法的聚类步骤如下: (1)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计算 n 个样品的距离矩阵 D( 0 ) ,它是一个对称矩阵。 (2)选择 D( 0 ) 中的最小元素,设为 DKL ,则将 GK 与 G L 合并成一个新类,记为 GM , 即 GM = {GK , GL }。 (3)计算新类与任一类 G J 之间的距离为
d ij ( L) = å
k =1
p
xik - x jk xik + x jk
(6.2.3)
这个距离与各变量单位无关,但没有考虑变量间的相关性。由于它对大的异常值不敏感,故 适用于高度偏斜的数据。 4.斜交空间距离 由于样品的各个变量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因此有时采用欧氏距离显得 不够理想,有人建议采用斜交空间距离。第 i 个样品与第 j 个样品间的斜交空间距离定义为
2
当 q = ¥ 时, d ij ( ¥) = max x ik - x jk ,称为切比雪夫距离。
1£ k £ p
当各变量的单位不同或虽单位相同但各变量的测量值相差很大时,不应直接采用明考 夫斯基距离,而应先对各变量的数据作标准化处理,然后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距离。最常 用的标准化处理是,令

聚类分析(共8张PPT)

聚类分析(共8张PPT)
第4页,共8页。
聚类分析
三、聚类分析中的测度与标准化
在聚类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种测度相似性的方法。每一种方法 都从不同的角度测度了研究对象的相似性。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一般可以用三种方式采集数据:二分类型数据、等级类型 数据和连续类型数据。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采用相应的测度 方法。
尽量避免绝对数据。
研究个案 A B C
受教育年限 10 16 6
年收入(万元) 2
1.5 1
年收入(元) 20000 15000 10000
A、B、C在不同距离单位时的距离图
A
B
B
10.01
C
A
10000
C
单位:万元
第6页,共8页。
单位:元
聚类分析
四、常用两种聚类分析方法
1.快速聚类法
快速聚类过程是初始分类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大容量样本的情形,由用户指定须聚类的 类数之后,系统采用标准迭代算法进行运算,把所有的个案归并在不同的类中。
m维空间中点与点之间的某种距离就可用来描述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 而聚类分析则较常使用于将变量属性相似程度较高的观察值,加以分类,使类与类间的异质性达到最大,而同一类的几个观察值同质性很高。 ③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如标准化或规格化);
mm维维空 空间间中中点点与与点点实之之际间间的的应某某用种种距距时离离,就就可可两用用者来来描描的述述主样样品品要之之差间间的的别亲亲在疏疏程程于度度因。。子分析是针对“变量”予以分组,而聚类分析 按照这种方则法是不断将进“行合观并察,直值到个把所体有”的样予品以合为分一组个,大类亦为即止。因子分析时,根据因变量(题项)间关系密切与 四⑦、最常 后用绘两制否种系,聚统类聚将分类变析谱方系量法图予,按以不分同的类分(类标分准为或不几同个的层分类面原因则,子得)出不;同而的分聚类类结果分。析则较常使用于将变量属性相似 从数据结构程和度统计较形高式上的看观,因察子值分析,是加一种以“横分向类合并,”的使方类法,与聚类类分间析的则是异一质种“性纵向达合到并”最的方大法,。 而同一类的几个观察值 适每用一于 种大方容法同量都质样从本不性的同很情的形角高,度。由测用度户了指研定究须对聚象类的的相类似数性之。后,系统采用标准迭代算法进行运算,把所有的个案归并在不同的类中。 研究学生学业差异、因教师素教分学水析平:等等横,向都需简要化对研,究聚对象类进分行分析类:。纵向分组

聚类分析解析课件

聚类分析解析课件

类间距的度量
类:一个不严格的定义
定义9.1:距离小于给定阀值的点的集合 类的特征
◦ 重心:均值 ◦ 样本散布阵和协差阵 ◦ 直径
类间距的定义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 重心法 类平均法 离差平方和法 等等
最小距离法(single linkage method)
极小异常值在实际中不多出现,避免极 大值的影响
类的重心之间的距离
对异常值不敏感,结果更稳定
离差平方和法(sum of squares
method或ward method)
W代表直径,D2=WM-WK-WL

DK2L
nL nk nM
XK XL XK XL
Cluster K
Cluster M
Cluster L
◦ 对异常值很敏感;对较大的类倾向产生较大的距 离,从而不易合并,较符合实际需要。
如表9.2所示,每个样品有p个指标,共 有n个样品
每个样品就构成p维空间中的一个点
:第i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对应的取值
◦ i=1……n; k=1……p
:第i个样品和第j个样品之间的距离
◦ i=1……n; j=1……n
点间距离测量问题
样品间距离与指标间距离 间隔尺度、有序尺度与名义尺度 数学距离与统计距离 相似性与距离:一个硬币的两面
类图上发现相同的类
饮料数据
16种饮料的热量、咖啡因、钠及价格四种变量
SPSS实现
选择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 然 后 把 calorie ( 热 量 ) 、 caffeine ( 咖 啡
因)、sodium(钠)、price(价格)选入 Variables, 在Cluster选Cases(这是Q型聚类:对观测 值聚类),如果要对变量聚类(R型聚类) 则选Variables, 为 了 画 出 树 状 图 , 选 Plots , 再 点 Dendrogram等。 可以在Method中定义点间距离和类间距 离

聚类分析讲义范文

聚类分析讲义范文

聚类分析讲义范文一、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度量,将相似性高的数据点归为一类,从而形成簇(cluster)。

相似性度量方法主要包括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等。

欧几里得距离是最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其计算公式为:d(x, y) = sqrt((x1-y1)^2 + (x2-y2)^2 + ... + (xn-yn)^2)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1.选择合适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聚类算法。

2.初始化聚类中心,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3.更新聚类中心,重新计算每个聚类中心的位置。

4.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聚类中心的位置不再变化为止。

5.输出聚类结果。

二、聚类分析的常用算法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在每次迭代中,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然后,重新计算每个聚类中心的位置。

重复执行这两个步骤,直到聚类中心的位置不再变化。

K-means算法的优势是简单快速,但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较为敏感。

2.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所有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构建一个层次性的聚类结果。

这个结果可以表示为一个树状结构,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聚类。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势是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个数,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算法将聚类看作是在数据空间中找到高密度区域的过程。

该算法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在其邻域内的密度,将高密度区域作为簇的候选。

然后,通过在高密度区域之间构建连接来将簇进行合并。

密度聚类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大小的簇,对于噪声和异常点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三、聚类分析的评估方法四、聚类分析的应用聚类分析在市场调研中可以帮助企业识别相似的顾客群体,从而定制合适的产品和推广策略。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聚类分析可以用来发现具有相似兴趣和行为的用户群体,从而进行精准广告投放。

sas与聚类分析

sas与聚类分析

1聚类分析介绍1.1基本概念聚类就是一种寻找数据之间一种内在结构的技术。

聚类把全体数据实例组织成一些相似组,而这些相似组被称作聚类。

处于相同聚类中的数据实例彼此相同,处于不同聚类中的实例彼此不同。

聚类技术通常又被称为无监督学习,因为与监督学习不同,在聚类中那些表示数据类别的分类或者分组信息是没有的。

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把聚类定义为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的过程。

因此,聚类就是一些数据实例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彼此相似,但是它们都与其他聚类中的元素不同。

在聚类的相关文献中,一个数据实例有时又被称为对象,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可以用数据实例来描述。

同时,它有时也被称作数据点(Data Point),因为我们可以用维空间的一个点来表示数据实例,其中表示数据的属性个数。

下图显示了一个二维数据集聚类过程,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聚类过程。

虽然通过目测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隐藏在二维或者三维的数据集中的聚类,但是随着数据集维数的不断增加,就很难通过目测来观察甚至是不可能。

1.2算法概述目前在存在大量的聚类算法,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类型、聚类的目的和具体应用。

大体上,主要的聚类算法分为几大类。

聚类算法的目的是将数据对象自动的归入到相应的有意义的聚类中。

追求较高的类内相似度和较低的类间相似度是聚类算法的指导原则。

一个聚类算法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可伸缩性:好的聚类算法可以处理包含大到几百万个对象的数据集;(2)处理不同类型属性的能力:许多算法是针对基于区间的数值属性而设计的,但是有些应用需要针对其它数据类型(如符号类型、二值类型等)进行处理;(3)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一个聚类可能是任意形状的,聚类算法不能局限于规则形状的聚类;(4)输入参数的最小化:要求用户输入重要的参数不仅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也使聚类的质量难以控制;(5)对输入顺序的不敏感:不能因为有不同的数据提交顺序而使聚类的结果不同;(6)高维性:一个数据集可能包含若干维或属性,一个好的聚类算法不能仅局限于处理二维或三维数据,而需要在高维空间中发现有意义的聚类;(7)基于约束的聚类: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设计能够满足特定约束条件且具有较好聚类质量的算法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8)可解释性:聚类的结果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解释的,以及可用的。

SAS学习系列35.聚类分析

SAS学习系列35.聚类分析

35.聚类分析(一)概述聚类分析,相当于“物以类聚”,用于对事物的类别面貌尚不清楚,甚至在事前连总共有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分类。

而判别分析,必须事先知道各种判别的类型和数目,并且要有一批来自各判别类型的样本,才能建立判别函数来对未知属性的样本进行判别和归类。

聚类分析是把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组或类,这些组或类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根据数据特征而定的。

在同类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倾向于彼此相似,而在不同类里的这些对象倾向于不相似。

根据这种相似性的不同定义,聚类分析也有不同的方法。

聚类分析分为:对样品的聚类,对变量的聚类。

样品聚类:其统计指标是类与类之间距离,把每一个样品看成空间中的一个点,用某种原则规定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将距离近的点聚合成一类,距离远的点聚合成另一类。

变量聚类:其统计指标是相似系数,将比较相似的变量归为一类,而把不怎么相似的变量归为另一类,用它可以把变量的亲疏尖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二)原理一、距离和相似系数设有n组样品,每组样品有p个变量的数据如下:例如,Xj到Xj的闵科夫斯基距离定义为:IJ p 9q%=区I Xk- Xjkf ,<k A丿q=2时为欧几里得距离;还有马氏距离:dij=(Xj・XjFS」(Xj-Xj)其中,Xj=(Xii,…,Xjp),S」为n个样品的px p的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

注:马氏距离考虑了观测变量之间的相矢性和变异性(不再受各指标量纲的影响)。

距离选择的基本原则:(1) 要考虑所选择的距离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明确的意义。

如欧氏距离就有非常明确的空间距离概念。

马氏距离有消除量纲影响的作(2) 要综合考虑对样本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和将要采用的聚类分析方法。

如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已经对变量作了标准化处理,则通常就可米用欧氏距离。

(3) 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做出具体分折。

实际中,聚类分析前不妨试探性地多选择几个距离公式分别进行聚类,然后对聚类分析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合适的距离测度方法。

sas聚类分析(SAS)分析

sas聚类分析(SAS)分析

层次聚类
1 层次聚类的两种类型和两种方式 层次聚类又称系统聚类,简单地讲是指聚类过程 是按照一定层次进行的。层次聚类有两种类型,分 别是Q型聚类和R型聚类;层次聚类的聚类方式又 有两种,分别是凝聚方式聚类和分解方式聚类。 Q型聚类:对样本进行聚类,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 本聚集在一起,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 R型聚类:对变量进行聚类,使具有相似性的变量 聚集在一起,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可在相 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 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达到变量降维的目的。
相似性度量
从一组复杂数据产生一个相当简单的类结构,必 然要求进行“相关性”或“相似性“度量。在 相似性度量的选择中,常常包含许多主观上的 考虑,但是最重要的考虑是指标(包括离散的 、连续的和二态的)性质或观测的尺度(名义 的、次序的、间隔的和比率的)以及有关的知 识。 当对样品进行聚类时,“靠近”往往由某种距离 来刻画。另一方面,当对指标聚类时,根据相 关系数或某种关联性度量来聚类。
1、定距型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
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2 2 2 (x y ) (73 66) (68 64) i i i 1
k
平方欧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 切比雪夫(Chebychev)距离
max xi yi max( 73 66 , 68 64)
k
Phi方(Phi-Square measure)距离
[ xi E ( xi )]2 k [ yi E ( yi )]2 E ( xi ) E ( yi ) i 1 i 1 phisq( x, y) n
k
3、二值(Binary)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 简单匹配系数(Simple Matching) 雅科比系数(Jaccard) 简单匹配系数表

聚类分析与SAS

聚类分析与SAS

⑷LEVEL=正整数;与HEIGHT=正整数合用,指明 树形图的层次。⑸LIST;印出所有的树节点,即 父、子及 根。⑹LC=‘字母’;缺省为‘.’,指明用一个英 文字母 代表树叶。⑺TC=‘字母’;指明用一个英文字母代 表 树节点,内设值为‘×’。⑻JC=‘字母’;指明用一 个英 文字母代表两片树叶的联集,内设值为‘×’。⑼ FC=‘字母’;指明用一个英文字母代表叶与叶之间 的 空隙,内设值为空白。⑽HOR;要求将树形图横 印。⑾MINH、MAXH;界定纵轴最小、最大值。⑿
语句说明: PROC CLUSTER的选项有:①DATA=输入文件名 称。②OUTTREE=输出文件名称,以供制作树形图。 ③METHOD=一种算法。一个CLUSTER过程只能含一 个METHOD=算法。其算法有11种:M=AVE(类平均 法)、M=CEN(重心法)、M=COM(最长距离 法)、M=DEN(非参概率密度法)、M=EML(最大 似然法)、M=FLE(可变距离法)、M=MCQ(马氏 法)、M=MED(中间距离法)、M=SIN(最短距离 法)、M=TWO(双连法)、M=WAR (离差平方 法)。④NONORM;阻止数据被标准化,当M=WAR 时,可阻止类间平方和被总平方和正态化。
PARTIA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量名称串; WEIGHT 变量名称;
FREQ 变量名称;
语句说明:
PROC VARCLUS语句 其选项有⑴界定文件名称: ①DATA=输入数据文件名称;可以是原始数据,或 TYPE=CORR、COV,或FACTOR类型的数据。 ②OUTSTAT=输出文件名称;含有平均数、标准 差、相关系数、类得分及聚类结构。 ③OUTTREE=输出文件名称;供TREE过程调用。
聚类分析与SAS
1.概述 一、含义: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利用多个 样品或多个观测指标(变量)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 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 二、适宜资料:多个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待分类的数 据。 三、分析目的:利用多个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变 量),从量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从而揭示不 同事物的数量本质及其差异,弥补定性分类综合性及 客观性不强的弱点。 四、基本思想: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变量)之间存 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或亲疏关系,关系近的聚为一 类,关系远的聚为另外一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九课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用于对事物的类别面貌尚不清楚,甚至在事前连总共有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分类的场合。

聚类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事物的分类,而不同于判别分析。

在判别分析中必须事先知道各种判别的类型和数目,并且要有一批来自各判别类型的样本,才能建立判别函数来对未知属性的样本进行判别和归类。

若对一批样品划分的类型和分类的数目事先并不知道,这时对数据的分类就需借助聚类分析方法来解决。

聚类分析把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组或类,这些组或类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根据数据特征而定的。

在一个给定的类里的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倾向于彼此相似,而在不同类里的这些对象倾向于不相似。

关于聚类分析的任何通则必定是含糊的、不明确的,因为在众多的各种不同领域里聚类方法已经发展了,类和对象间的相似性具有不同定义。

各种聚类分析方法通过用于聚类分析的各种各样的领域反映出来。

因此尽管聚类方法有很多种,但不管哪一种都不能说得到的分类是准确的。

下面我们介绍聚类分析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一、 距离和相似系数什么是“类”呢?粗略地说,相似物体的集合称作类;聚类分析的目的就是把相似的东西归类。

其次“相似”是什么含意?怎样度量“相似”?我们必须给出度量“相似”的统计指标。

聚类根据实际的需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样品的聚类,一是对变量的聚类。

相应的聚类统计量有两类:一种统计指标是类与类之间距离,它是把每一个样品看成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类与类之间用某种原则规定它们的距离,将距离近的点聚合成一类,距离远的点聚合成另一类。

距离一般用于对样品分类。

另一种是相似系数,根据这个统计指标将比较相似的变量归为一类,而把不怎么相似的变量归为另一类,用它可以把变量的亲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1. 距离设有n 组样品,每组样品有p 个变量,n 组样品数据如表39.1所示:表39.1 p 个变量的n 组样品数据样品号 变量1 2 … n 1X 2Xp X11x 21x … 1n x 12x 22x … 2n xp x 1 p x 2 … np x第i 个与第j 个样品之间距离用ij d 表示,ij d 一般应满足下面的条件: 0 ij d 当第i 个样品与第j 个样品相等;● 0≥ij d 对一切i ,j ; ● ji ij d d =对一切i ,j ;● kj ik ij d d d +≤ 对一切对一切i ,j ,k 。

最常用的距离有欧几里德距离、闵可夫斯基和马氏距离: 1) 欧几里德(Euclid )距离:()2112⎪⎪⎭⎫ ⎝⎛-=∑=pk jkik ijx x d (39.1)2) 闵可夫斯基(Minkowski )距离:gpk gjkik ijx x d 11⎪⎪⎭⎫ ⎝⎛-=∑=(39.2)g 一般为1或2,如果g =1时也称之为绝对值距离,g =2时即为欧几里德距离。

3) 马氏(Mathalanobis )距离:)()(1j i j i ij x x Sx x d -'-=-(39.3)其中i x 为第i 个样品的p 个元素组成的向量,j x 为第j 个样品的p 个元素组成的向量,1-S 为n 个样品的p p ⨯的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

2. 相似系数聚类分析有时也需要对变量进行聚类。

在对变量进行聚类时,也可以定义变量间的距离,通常使用变量间的相似系数。

常用的相似系数有: 1) 夹角余弦夹角余弦作为变量间的相似关系,它忽视各变量的绝对长度,着重从形状方面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记变量i x 与j x 的夹角余弦为ij c ,其中p j i ,2,1,=,则有2112121⎪⎭⎫ ⎝⎛=∑∑∑===nk jk nk ik nk jkikij x x x xc(39.4)2) 相关系数变量i x 与j x 的相关系数为2111221)()())((⎥⎦⎤⎢⎣⎡----=∑∑∑===nk nk j jk i ik nk j jk i ikij x x x x x x x xr(39.5)i x 表示第i 个指标的平均值。

借助于相似系数,可以定义变量之间的距离。

例如,采用非相似测度距离为21ij ij c d -=,或 21ij ij r d -=。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定义相似系数的方法。

二、 类的特征和类与类之间距离及统计量我们的目的是聚类,那么什么叫类呢?由于客观事物的千差万别,在不同的问题中类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如图39-1中表现是五种不同类型的类。

图39-1 各种形式的类企图给类一个严格的定义,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下面给出类的几个定义,不同的定义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用G 表示类,假设G 中有k 个元素,用i 、j 表示G 中第i 、j 个因素。

定义1 T 为一给定的阈值,如果对任意的G j i ∈,,有T d ij ≤(ij d 为i 和j 的距离),则称G 为一个类。

定义2 T 为一给定的阈值,如果对每个G i ∈,有∑∈11Gj ijT dk ≤-,则称G 为一个类。

定义3 T 为一给定的阈值,如果对任意一个G i ∈,一定存在,G j ∈使得,T d ij ≤则称G 为一个类。

易见,定义1的要求是最高的,凡符合它的类,一定也是后两种定义的类。

此外,凡符合定义2的类,也一定是定义3的类。

1. 类的特征现在类G 的元素用m x x ,,1 表示,m 为G 内的样品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G 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有如下三种: 1) 均值G x (或称为G 的重心):∑==mi iG xmx 11 (39.6)2) 样品协方差阵:()()GG mi GiG iG A m S x x x xA 111-='--=∑=(39.7)3) G 的直径。

它有多种定义,例如:()()()G mi G iGiG A tr x x x x D =-'-=∑=1(39.8)ij Gj i G d D ∈=,max(39.9)2. 类的距离在聚类分析中,不仅要考虑各个类的特征,而且还要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

由于类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也有多种计算方法。

令p G 和q G 中分别有p 和q 个样品,它们的重心分别记为p x 和q x 。

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类与类之间距离定义,用()q p D ,表示:1) 最短距离:(){}q p jkG k G j dq p D ∈∈=,min ,(39.10)类与类之间距离定义为p G 和q G 中最邻近的两个样品的距离。

最短距离法有许多理想的理论性质,但在蒙特卡洛(Monto Carlo )模拟研究中(例:Milligan 1980)进行得很不顺利。

它不对类的形状加以限制,保证了对拉长和不规则类的检测,例如,如图39-1中的(b )、(c )、(e )(d )形式的类。

但它却牺牲了恢复压缩类的性能,另外它也趋向于在分开主要类之前去掉分布的尾部(Hartigan 1981)。

2) 最长距离:(){}q p jkG k G j dq p D ∈∈=,max ,(39.11)类与类之间距离定义为p G 和q G 中最远的两个样品的距离。

最长距离法严重地倾向于产生直径粗略相等的类,而且可能被异常值严重地扭曲。

例如,如图39-1中的(a )形式的类。

最长距离法由Sorensen (1948)提出。

3) 重心法距离:()()()q p q p x x x x q p D -'-=,(39.12)类与类之间距离定义为两个重心或均值p x 和q x 之间欧氏距离的平方。

重心法在处理异常值上比其他谱系方法更稳健,但是在其他方便不如Ward 或类平均距离法的效果好(Milligan 1980)。

重心法由Sokal 和Michener (1958)提出。

4) 类平均距离:()∑∑∈∈=p qG i G j ijdpqq p D 1,(39.13)类与类之间距离定义为p G 和q G 中所有两个样品对之间距离的平均。

类平均距离法趋向于合并具有较小偏差的类,而且稍微有点倾向与产生相同方差的类。

例如,如图39-1中的(a )形式的类。

类平均距离法首先由Sokal 和Michener (1958)提出。

5) Ward 最小方差法或Ward 离差平方和距离:若采用直径(式39.8)的定义方法,用p D 、q D 分别表示p G 和q G 的直径,用q p D +表示大类q p D D ⋃的直径,则()()∑∈-'-=pG i p i p ip x x x xD ,()()∑∈-'-=qG i q j q jq x x x xD(39.14)()()∑∈+-'-=qp G G i i iq p x x x xD(39.15)其中∑∈+=qp G G i ixqp x 1。

用离差平方和法定义p G 和q G 之间的距离为两个类对所有变量的ANOV A 平方和,即q p q p w D D D q p D --=+),((39.16)可以证明这种定义是有意义的,并且()()q p q pq p q p x x x xqp pq D D D -'-+++=+(39.17)那么()()()q p q pw x x x xqp pq q p D -'-+=,(39.18)如果样品间的距离采用欧氏距离,上式可表为()()q p D qp pq q p D w ,,+=(39.19)这表明,()q p D w ,与重心法的距离(式39.12)()q p D ,只差一个常数)/(q p pq +倍,这个倍数显然与这两类的样品数p 和q 有关。

Ward 离差平方和距离法在每次合并p G 类和q G 类为q p G +类时,总是选择这样两个p G 类和q G 类,使它们合并成q p G +类后的()q p D w ,值最小,故也称为Ward 最小方差法。

合并后增加的最小方差()q p D w ,除以合并后总的离差平方和TSS 的比值(即半偏2R )的统计意义是容易解释的。

Ward 最小方差法一般是在多元正态混合型、等球形协方差、等抽样概率假设下合并类。

所以,Ward 方法趋向于合并具有少量观察的类,并倾向于形成具有大约相同数目观察的类。

例如,如图7-4中的(a )形式的类。

Ward 方法对异常值也很敏感(Milligan 1980)。

最小方差法或离差平方和由Ward (1963)提出。

6) 密度估计法:密度估计法是一类使用非参数概率密度的聚类方法。

例如,如图39-1中的(b )形式的类。

包括两个步骤:①使用一种基于密度估计的新的非相似测度*d 来计算样品i x 和j x 的近邻关系;②然后根据基于*d 方法计算的距离,采用最小距离法进行聚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