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大学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版教材期末复习重点、考点、知识点

注意:(1)知识点包含标题和标题下的具体内容。
加粗线的为重点原理,重点原理容易作为材料分析题的考点。
(2)本知识点仅作为要点提示,具体内容要根据本知识点看教材。
导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意识与人工智能。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与认识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第五六七章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2)企业规模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行垄断1,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3,竞争更加激烈,破坏性大4,竞争的领域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作用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
第四,国家推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境。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六章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容概要】第六章论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新变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第二节分析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揭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本章内容,首先要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这四个阶级依次包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
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调整和变化的结果。
其次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这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分别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经济调节和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制度等。
应了解和掌握每一方面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再次要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随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的高度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调和,必然要求用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原因和实质。
难点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区分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二是正确认识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三是正确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命题预测】本章内容近几年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用来出分析题。
要特别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例如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内容。
【考点精解】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三方面:垄断、全球化、地位。
即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别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难点是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本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出现。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总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和基本矛盾,懂得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国际经济关系,认清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一章导论一、学习目的要求和本章逻辑结构本章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及其在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指出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
通过学习,应当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意义,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本章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入门篇,它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贯串人类各个社会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的重要原理,对于我们学好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分为相互联系的三节:第一节从介绍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开始,说明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由来,并进而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概述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从而使我们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历史的了解。
接着,在第二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并深入地分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范畴以及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这一节所叙述的原则,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本章的重点。
第三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并说明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研究任务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怎样认识生产力所反映的人和自然的关系?2、怎样认识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及其组合?3、为什么所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意义?第二章商品与商品经济一、学习目的要求和本章逻辑结构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马原第六章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建立在生产集中和基本集中的基础上。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过程。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及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
1. 垄断的形成、本质、垄断组织形成原因:自由竞争引起的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生产集中使得少数企业联合起来控制本部门的生产销售,获得高额利润;企业的规模巨大也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为了避免激烈竞争引发的损失暂时妥协达成联合。
垄断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2. 垄断与竞争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垄断必须要通过竞争来维持。
③社会生产是复杂的,任何社会组织不可能将所有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总之,在垄断的条件下,存在着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非垄断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3.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特点:在目的上:是为了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巩固扩大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竞争手段上:除了经济手段,还有非经济手段,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竞争的范围上:规模扩大,遍布各个领域、部门总结,垄断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激烈、破坏性更大。
3.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形成,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实际上控制了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者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实现统治的方式:在经济领域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指金融寡头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者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对文化领域控制:建立政策的咨询机构,掌管科教文化。
4. 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利用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人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C.19世纪的庸俗社会主义D.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3.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圣西门B.亚当·斯密C.傅立叶D.欧文4.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柏拉图B.圣西门C.康德D.李嘉图5.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6.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共产主义者同盟上D.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0.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著作是()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费哥达纲领批判》1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通过社会改良实现的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13.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4.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6.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波兰人民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1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B.恩格斯C.马克思D.斯大林18.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C.新中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1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2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1.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A.无产阶级先锋队B.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民主2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2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和压迫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25.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2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27.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政治腐败蔓延D.杰出人物的产生2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A.阶级性和先进性B.革命性和斗争性C.先进性和科学性D.先进性和革命性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2)企业规模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行垄断1,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3,竞争更加激烈,破坏性大4,竞争的领域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作用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
第四,国家推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境。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答案(天科版)范文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生产关系2.什么是经济规律?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生作用都是以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并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经济规律对人们经济活动的支配和制约往往带有强制性。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了旧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直接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4.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怎样?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核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作为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从而成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2,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A.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6.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A二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9.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映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1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12.垄断价格的出现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13.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B.经济政策引导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5.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A.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科研项目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1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A.资本的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过剩资本”的出现D.银行垄断的形成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A.一般都是无偿的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2.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4.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25.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2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C.社会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B.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A.促进充分就业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7.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外汇市场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公开市场业务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C.再贴现利率政策D.利率政策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需要、无需继续投资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10.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A.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B.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1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销售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12.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股份公司的出现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B6.C7.A8.B9.D10.B11.B12.D13.D14.D15.C16.A17.C18.B19.D20.C21.B22.B23.D24.B25.A26.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9.ACD10.ABC11.ABD12.ABC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第六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化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垄断利润的源泉 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垄断价格 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 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
3.垄断和竞争 竞争的形式: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金融资本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态。 形成的途径: 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相互间的直接 投资。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 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
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
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
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
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
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
的。”
——马克思
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弊端,需要国家运 用宏观调控手段来矫正;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 展中的激化,也需要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 缓解。
2.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化 4) 福利政策 5) 法律手段
两大支柱
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 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第六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化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 义的转变
一、垄断的形成
垄断作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的生产关 系是以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生产力为基础的
19世纪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电力、化 工、冶金、汽车等部门技术突破,引发了第 二次科技革命,它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和产 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为垄断势力的产生提供 了生产力基础
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将资本主义发展史切割为危 机、萧条、复苏、高涨的不同阶段,并伴随着资本主义发 展全过程而逐渐加深为更严重的危机。 一般来说,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四个阶段。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2,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A.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6.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A二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9.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映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1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12.垄断价格的出现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13.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B.经济政策引导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5.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A.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科研项目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1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A.资本的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过剩资本”的出现D.银行垄断的形成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A.一般都是无偿的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2.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4.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25.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2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C.社会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B.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A.促进充分就业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7.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外汇市场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公开市场业务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C.再贴现利率政策D.利率政策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需要、无需继续投资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10.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A.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B.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1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销售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12.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股份公司的出现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B6.C7.A8.B9.D10.B11.B12.D13.D14.D15.C16.A17.C18.B19.D20.C21.B22.B23.D24.B25.A26.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9.ACD10.ABC11.ABD12.ABCD。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重点内容包括:-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社会-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形成-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文明在不同地区的交流与融合2. 第二章:古代东方社会的崛起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东方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分裂-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印度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吠陀时期的王国与文化- 莫卧儿帝国的兴起与衰落- 中东古代社会的崛起与发展- 古巴比伦、亚述、波斯等王国的兴起与衰亡3.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衰与传承本章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衰与传承。
重点内容包括:- 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雅典民主的发展与衰落- 斯巴达军国主义制度- 希腊城邦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罗马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与扩张- 罗马帝国时期的统一与法律制度- 教的影响与传播-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4. 第四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工人运动与社会改革- 工业化在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调整- 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确立- 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扩张-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与干预5. 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重点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观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多样性与变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6. 第六章:当代世界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本章主要介绍了当代世界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二.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上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四.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五.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的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注意表现在:1.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2.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3.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4.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七.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八.金融寡头: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名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他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九.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十.金融寡头还必然要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国家的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
十二.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十三.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十四.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十五.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先出现的是一般垄断或者私人垄断,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又出现了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教案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的产生过程
自由竞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或企业联合→当这一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时,垄断产生。
.二、垄断的发展阶段
二战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垄断组织
二战后:混合联合企业
产生:银行业垄断的结果—私人垄断阶段,银行资本家成为万能的垄断者私人金融资本概念:
垄断金融寡头经济统治形式:参与制
政治统治形式:个人联合
垄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与竞争并存
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利润的实现方式:垄断价格。
来源:剩余价值
概念: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
原因:P275
国家直接掌控垄断资本:国有企业
基本形式国家与私人资本内部结合:股份制企业
国家国家与私人资本外部结合:促进、诱导
垄断
任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宏观调控目标:P279
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计划管理
实质:从国家垄断的三种形式看,是私人垄断利用国家机器为其利益服务。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借贷资本输出国际垄断组织产生:私人垄断阶段早期:国际卡塔尔
生产资本输出战后:跨国公司
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结果垄断同盟
国家垄断阶段:“援助”形式瓜分世界:
新旧殖民体系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全球化的原因及内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实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 垄断
银行集中
工业 资本
金 融
银行 竞争
和垄断
银行的
银行 资本
资 本
新作用
普通的 中介人
万能的 垄断者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中少数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 的垄断资本集团被称为“金融寡头”。
•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 业的崛起》 获得199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 英文名: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作者所有,使用权却被转卖给不同的媒 介机构,以此换取利润。
托拉斯(Trust)
• 即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 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 各个参加的企业丧失了商业上、生产上和法律 上的独立性。
• 托拉斯董事会统一掌管所属企业的生产、销售 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主变成了托拉斯的股 东,按股份分取股利。
20世纪80年代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 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其主要原因是: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 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原来的传统基础工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电子、信息产业 等新兴产业部门兴起,从而使得处于基础部门的 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下降了。
(2)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产品生 命周期大大缩短,市场供应小型化、多样化,国 际竞争激烈,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 强,而国有企业不足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
(P106-107)
垄断组织的形式
• 垄断程度较高的、比较复杂的垄断组织形式主 要有 :
• 卡特尔(Cartel) • 辛迪加(Syndicate) • 托拉斯(Trust) • 康采恩(Konzern)
卡特尔(Cartel)
• 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 商品的产量、销售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签订协定而 形成的垄断同盟
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 争市场
条件
缺点
生产者规模 都很小,无 力实现技术 创新
消费者多种 需求无法满 足,不能福 利最大化
生产和消费者众多
产品具有同一性 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市场信息畅通
优点
生产活动最有 效率
对消费者最有 利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 断市场
•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 根据国家与垄断资本融合方式的不同,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
• 1、国有垄断资本(表现为国有企业) • 2、国私共有垄断资本(表现为国私共有企业) • 3、国私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表现为私人企
业,但离不开国有资本的参与、支持和保证
• 2、垄断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结果。
• 3、实质:垄断资本家通过对生产和市场 的操纵,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那些具有垄断势力的大资本被称为垄断资本
垄断的产生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 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企 业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对于经济 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起着决定 性影响作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 • 卡特尔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是因
为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其独 立性
•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 卡特尔。
辛迪加(Syndicate)
• 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了共同采购 原料和销售商品通过签订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垄 断组织。
• 参加者仍保持在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但 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
卡特尔 关系
经营
独立性
同类产品 协议规定产量、市场份额和售价 生产、商业和法律
辛迪加
同类产品 统一销售,统一采购原料
托拉斯
生产、法律
生产有密 切联系的企业 统一生产,财物、销售
康采恩
丧失
多部门
大垄断 企业为核心
形式上
二、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二、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垄断势力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它 们所获得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价 格是获得垄断利润的手段。
(一)垄断利润
一、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的概念: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垄
断地位而稳定地获得的、超过平均 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资本获得垄断利润的途径
(1)凭借自己垄断占有的科学技术,提 高本企业的剩余价值率。 由于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是以强大 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因而垄断资本可 以持久地垄断占有某种科学技术,持 久地获得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
• 辛迪加设办事处统一接受商品的订单和统一采 购原材料,按照协议在辛迪加所属企业之间进 行分配。
• 辛迪加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德国的许多辛 迪加是由卡特尔发展而来的。在1905年的 385个工业 卡特尔中,约有200个已具有辛迪加性质。辛迪加在德 国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也是明显的。
• 1893年成立的莱茵-威斯特法伦采煤辛迪加,1909 年 在多特蒙德地区生产了8500万吨煤,而其他所有局外 企业的生产量不过420万吨(只等于采煤辛迪加产量的 4.9%);1913年1月,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 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在当 时,钢铁辛迪加的生产在全国钢铁总产量中所占比重 已上升到43~44%。
(二)金融资本
1、金融资本的形成: 银行垄断使银行与工业的联系从过去单纯
的金融业务联系,进一步发展为资本联系、人事 联系。这样银行垄断资本与职能垄断资本就出 现相互融合。
这种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 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叫做金融资本。
形成途径:a.资本相互参与 b. 人事结合
金融资本的形成
条件
缺点
政府对某行业完全垄断 政府特许私人垄断 厂商专利完全垄断
独家生产可满足市场
造成 资源 的浪
费
减少 消费 者剩 余
会阻 碍技 术进
步
优点
提高资源利用 率
促进技术进步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 争市场
条件
产品存在差别 有较多的生产者
缺点
广告宣 传造成 销售成 本增加
风险较 大出现 短期经 营行为
优点
不同的消费偏 好得到满足
最有利于技术 创新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 断市场
条件
缺点
需巨大的规模才能获 得好的投资效益
巨大的投资限制了其 他厂商的进入
有利于科技创 新及生产应用
厂商易 勾结损 害消费 者利益
市场进 入的障 碍限制 了竞争
优点
有利于产生规 模效应
有利于进行科 学研究
三、 金融资本
• 1、银行业集中rles Schulz, 1922-2000)之所以能够成为 亿万富翁,与一种服务于大众传媒和作者 的媒介辅助机构——特稿辛迪加 (Feature Syndicate)或报业辛迪加 (Press Syndicate)有关。
• 辛迪加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与内容制作 者合作,支付费用获得版权,著作权归
品的生产价格以至高于商品的价值,但 是,它并没有否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规律。只是由于垄断的存在, 使社会总价值发生了有利于垄断组织 的再分配效应。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实现机制,垄断资本 主义仍是商品经济,因此竞争必然存在。
• 2、不存在纯粹的垄断:垄断组织内部的竞 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冲突,垄断企业与 非垄断组织之间,非垄断组织相互之间必然 存在着竞争。
康采恩(Konzern)
• 它是由一两个实力极为雄厚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把不 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而组成的垄断组织
• • 尽管各企业在形式上仍保持独立性,但实质上受占统治地位的大
企业或大银行的直接操纵和支配,具有明显的银行资本与工业资 本相结合的特点。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的各大康采恩集团也被称为财阀, 比较有名的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等。
• 罗恩·彻诺(Ron Chernow)著,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金融资本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 垄断资本相互融合,混 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 型资本。
金融寡头 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
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三、 金融资本
2、金融资本的统治: 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实现自己对社
会经济活动的统治。 即,通过自己开办的公司购买其它公
(2)利用中小企业对自己的依赖关系,垄 断资本主义企业可以以低价购买小企业 为其提供的零部件的方式,占有中小企 业利润的一部分。
(3)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以高 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向购买者出售商品。
(4)通过国家财政以政府订货、生产补贴、减 免税收等方式,将政府支配的一部分国民 收入转化为垄断资本的高额利润。
• 1879年首先在美国出现,如美孚石油托拉斯、威士忌 托拉斯等。
• 洛克菲勒是托拉斯的作俑者(1882年),他的小炼油 厂在20年时间里发展到控制了全球70%的市场。他曾说: “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除多余的枝叶, 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 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 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
• 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是自由竞争资本主 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是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 义逐渐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现代垄断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