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我国学者从20世纪末开始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综合分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其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围绕新媒体的内涵界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主体性、载体、创新等方面。

但是,目前关于该课题国内的研究还比较滞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呈现出一些问题。

加强跨学科研究和加强系统性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

标签: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1967年,“新媒体”概念首次由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提出。

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生命力的灵魂,其相关理论研究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也让传统以灌输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功效受到挑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

为此,我们应该对已有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有助于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和指明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当前,源自于技术术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蕴含着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社会群体心理、社会群体生存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据《光明日报》报告: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认为新媒体已成为促发全球社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

近年来,学界加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得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风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中国知网输入“新媒体”并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符合标准的论文和期刊共计454篇,其中硕士论文始于2006年,共52篇,博士论文仅1篇,发表于2013年。

此外,从国内所能查到的资料看,以此为主题的专著仅两部,均出版于2012年。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新媒体以其多元化、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性令大学生群体着迷,并且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调陈旧、方式单一,没有时代的新鲜感,不能使大学生及时地接收现代社会的科学,最新动态成果及人类发展的最新的理念。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采用新的方法,例如大众媒体,它作为一种开放性的传播途径,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多种的形式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前所未有的资源和信息。

大众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快捷多样的时事热点。

通过大众媒体,最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和重点事件。

使学生可以根据信息进行深入讨论,并通过这些客观报道向大学生揭露并抨击社会的丑陋现象。

使大学生能够产生正义、公理与社会良知。

使大学生弄清真假是非,例如汶川大地震,尼泊尔地震等消息,在各种媒体手段上呼啸而来,教育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相关的新闻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自己表述他们通过大众媒体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借此拓展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地震等灾难后如何自救的常识等,都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但是,在这样的形式下,教育者要十分注意正确向大学生传递客观真实的消息。

不能传播反动的信息或是谣言。

(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首先,通过现代大众传媒,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的视频教程和理论知识被网络化,通过点击网站和关注相关博客和微博大大的简化了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再者,通过相关的软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模拟达到现实情况的预测,也可以通过社交工具获取相关调查的结果,从而提高了获取解决的问题方法的速度,增加了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的预见性,可以更好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最新的学生思想动态。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施 、办法 , 使得高校的理想教育能取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 重大机遇 : 新媒介提供 了大量的信息来 源 ,给学生带来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传 播使得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利 于大学生 多方 向的获取信息资源 ,对社会 、 世界 的了 解更为全面 , 从 而也使得大学生开 阔眼界 。 活跃思维 。 新媒体 的网络传播速度快、思维 开放 、 气氛轻松 , 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 , 大学生们能偶充分发挥 自己的观点看法 , 他 们在 了解新 事物 、新 思想也有 着更大 的空 间,同时新媒介还加强了大学生与朋友间的 联系 , 拓展 了他们的人际关 系, 满足了交流 的需求 。更多的学习到人与人之 间的关心、 理解 、尊重 的重要性。通过利用网络 ,大学 生可 以获得在平时很难获得的交流 。 也可以 宣泄在平时 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和压抑的心 情。 挑 战 :新媒 体信 息会使大学 生感到迷 茫 。大学生 的媒介的认识力 比较欠缺, 对 其 相关知识和运用能力不足 , 判断力也弱 , 很 多高校对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 这使 得大学生不会判 断取舍 , 许多大学生常被不 解, 奇怪 的信息所吸引,他们缺乏理性的思
高校论坛 2 0 1 3年 1 1 期( 上)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牵 炳辉 ( 武汉大 学计算机 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摘要: 新媒体就是 以数字信息技 术为基础 ,互动传播 为特 点、具有创新形 态的媒体 。正以其互动性 、在场感、即时性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需求,在大学生日常生 活中扮演 了 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对 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立体 辐射 ,从而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其教 育产 生了诸 多方面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应该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加强 对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 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对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影响 , 促进 大学生确立新时代理 想信念 ,尽量杜绝新媒体 中反动、低俗 内容对大学生政治

新兴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新兴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学 生带 来 的积 极 和 消 极 影 响 的 同 时 , 应 主 动探 索运 用新 兴 媒 体 开 展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有 效 途 径 , 培 养 大 学 生 自身的 媒 介 素 养 , 提 高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队 伍 运 用 新 兴 媒 体 的 能 力 , 建 立和 完善 对 新 兴媒 体 的 管 理 机 制 , 使 新 兴 媒
体更好地服 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Fra bibliotek育 。 关键词 : 新兴媒体 ; 大学生 ;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1 0 6 ( 2 0 1 3 ) 0 2 — 0 1 0 1 — 0 5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d Po l i t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f o r
t he i ni t i a t i v e t o e xp l o r e mo r e e f f e c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e s o f n e w me di a f o r a b e t t e r r e a l i z a t i o n of i d e o l o g i c a l
C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n t he Co nt e x t o f Ne w Me d i a
W ANG Yi n g. CHEN S hu — we n
( S c h o o l o f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oc S i a l ci S e n c e s , B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 1 0 0 0 4 4,C h i n a )

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引文格式:梁建明,王静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44(5):130-135.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梁建明a,王静雅b(赣南医学院a.后勤保障中心;b.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网络社交媒体渗透进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㊂通过理性分析认识到网络社交媒体与大学生日常有强大粘性,信息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容易误导大学生,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对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心流体验对学生心理专注力有影响,教育者的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权威性不够强㊂同时也看到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性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网络社交媒体的交互性能够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生命力,网络社交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㊂高校要主动抢占阵地,守好意识形态防线㊂整合碎片信息,形成校园价值引导㊂协同专业思政,互构互融同向发力㊂强化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环境㊂构建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㊂关键词:网络社交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3)05-0130-06一㊁研究背景(一)网络媒体发展现状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㊂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㊁最有生气的力量,将来要承担社会大任,复兴中华民族㊂高等教育不仅承载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功能,更需要在伦理道德层面对学生的心智形塑发挥核心作用㊂[1]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性课题㊂工业3.0的信息时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演越烈,其中孕育的工业4.0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地到来㊂全球有超过36亿人使用社交媒体,这个数字占世界近一半人口,平均使用时间上升到每天超过2.5小时,预计还会增加㊂网络社交媒体用户的增长速度比疫情前更快,全球用户总数以每秒13名新用户的速度增长㊂[2]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约44.1亿㊂我国是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最多的国家,拥有99995万用户㊂[3]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在北京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 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㊂[4]不只是个人,世界范围内的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网络社交媒体,这也使得网络社交媒体行业在近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㊂高等教育已经将网络社交媒体及其用途纳入支持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在线平台,教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接受了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㊂[5]随着个人对何时㊁何地㊁如何以及与谁一起学习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的学习行为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网上,国外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开展网络社交媒体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㊂(二)网络社交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认为,今后虚拟现实与电子设备的结合将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往与交流习惯,让人们重新理解㊁认识机器和人之间的关系,[6]2023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5第五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p.2023*收稿日期:2023-07-10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3.05.022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 C18215);赣南医学院校级课题(Y B201621);赣南医学院校级课题(Y B201833)作者简介:梁建明(1980-),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医学院后勤保障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静雅(1986-),女,江西吉安人,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就能够控制整个世界㊂[7]美国学者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活 的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应该利用多姿多彩的形式开展道德教育,为教育注入更多的生活内涵,让教育的特征更加鲜明,教育的效果更加凸显㊂在青年人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新媒体会给青年人的教育带来挑战与机遇并且具有复杂性㊂[8]针对怎样将道德教育融合到互联网教育当中,协助学生建立起优良的道德修养这一难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㊂国外学者都不同程度表达了新媒体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㊂国外虽无 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名称,但美国㊁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公民教育㊁国民教育㊁伦理道德教育㊁政治教育时有类似的内容,并且十分重视相关学术研究,结合新媒体对公民的思想渗透,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手段和方式㊂美国学者在公立大学的女大学生中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电子邮件㊁网站说明和版主交流,鼓励干预参与者通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网络社交媒体小组寻求和提供与增加体育活动相关的社会支持㊂参与者可以访问一个专门的网站,上面有教育材料和身体活动自我监测工具㊂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访问以体育锻炼为重点的网站)和干预组(访问同一网站进行体育锻炼自我监测并加入网络社交媒体),两组的参与者在社会支持和身体活动方面都有所增加,但两组之间没有差异㊂网络社交媒体参与者向该小组发布了259次帖子㊂三分之二(66%)的干预参与者完成了一项研究后调查,表示他们会向朋友推荐这个项目㊂与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相比,使用在线社交网络和自我监控并没有产生更多的社会支持或体育活动的感觉㊂网络社交媒体的覆盖面和功能性的结合使在线社交网络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增加体育锻炼的干预平台㊂[9]国内学者在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领域的研究丰硕㊂2023年7月在中国知网使用 网络 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两个主题词的 和 逻辑关系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4186篇论文,其中学位论文2 289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现状分析㊁网络思政教育的学理研究㊁话语研究㊁网络舆情研究㊁策略与路径研究㊁将先进思想或精神产物融入网络思政中的相关研究㊂以及近年来日益兴起的针对某一具体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的研究,包括微信㊁微博㊁抖音的具体思政教育功能开发和利用的研究㊂国内学者的观点比较一致,网络社交媒体是一把 双刃剑 ,既要看到它带来的益处,也要警惕它的复杂性和破坏性,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要懂得趋利避害,从 供需双方 入手,双管齐下,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政队伍,一方面加强网络监管,另一方面做好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交媒体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信息化网络社交媒体的加持,社会思潮多元化程度加剧,特别是在信息网络的催化作用下,中国社会道德呈现出从以往强调社会责任和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伦理向强调权利和自我发展的个体主义伦理转变,传统单一道德权威崩塌的变迁轨迹㊂[10]面对外部变化,如何在网络社交媒体的网络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值得我们深思㊂二、网络社交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一)网络社交媒体与大学生日常的强大粘性微博㊁微信㊁腾讯Q Q㊁短视频等网络社交自媒体平台已普及使用,除了便于个人开展社交,还实现了购物㊁生活㊁交易㊁学习㊁工作等多样化的边界功能㊂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为便捷和快速,带快了人们的节奏,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㊁学习和工作模式㊂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网络社交媒体也被广泛应用,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各类信息,如课程安排㊁活动通知㊁学术报告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更便捷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㊂搭建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用于学者分享和讨论学术问题,进行合作研究,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㊂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学生管理政策,提供学生服务信息,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㊂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展示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㊁科技竞赛㊁志愿者活动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㊂(二)网络语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往往是基于个人兴趣和偏见的选择性传播,只能代表个人或某一个体的观点,特别是所谓的 网络大V ,在网络社交媒体中有一定的网络影响力,本身就是靠流量跻身上位,他们往往带有某种意图和观点,信息发布本身就是为了博取网民的眼球㊁争取网民的共鸣,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具有片面性和刻板印象㊂如果这种信息是正能量的,是值得宣扬的;但如果是负131第5期梁建明,王静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面的信息,导致信息过载和误导信息的传播,将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㊂所以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㊂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依赖于新媒体技术会降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他们的情感沟通㊂(三)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学者意识到,网络社交媒体中还存在一些 泛娱乐化 的内容,这些内容依靠互联网技术,以 娱乐 作为外衣,通过网络新兴媒体以舆论形态传播,以感官刺激㊁欲望满足等方式实现 娱乐至上 的 泛娱乐化 倾向,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表面上满足着人们的感官欲望,但是实则是推崇 一切皆可娱乐 的价值理念,让人们没有思考的空间而拒斥 严肃理性 的思考,被动沉溺于 被建构 的 娱乐景观 ,这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㊁行为等产生消极影响㊂[11]网络社交媒体是一个虚拟空间,可能发生道德问题,虚化环境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思维退化,加之大学生自律能力差,容易出现滥用网络权力等行为㊂网络中不乏虚假信息和谣言,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经常出现虚假信息和谣言㊂如果大学生轻信这些虚假信息或谣言,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甚至导致他们做出不负责任的举动,从而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㊂(四)心流体验对学生心理专注力的影响网络社交媒体心流是当人们完全沉浸于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工具进行娱乐㊁信息搜索和社交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最佳体验,表现为在使用网络社交媒体时持续专注和愉悦的心理状态㊂[12]上文谈到,网络社交媒体的形式形成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推送内容的 短频快 让观众应接不暇,无法停留时间进行信息的深加工,特别是类似抖音㊁快手等短视频媒体,信息是以 瀑布流 的形式呈现,使观众进入持续观看的状态,从而产生 心流体验 ㊂甚者还会因网络成瘾,网络社交媒体成瘾而导致大学生忽略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转而过度关注虚拟世界中的社交互动和信息获取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㊁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成长,进而影响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㊂媒体功能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泛化使得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社交媒体,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社交媒体㊂在运用新媒体沟通时,人们更多使用文字和语音,这种交流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加流畅,但也更容易导致单向的人际交流,[13]从而回避现实社交,导致孤僻产生㊂(五)教育者的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权威性不够强网络社交媒体是一个去中心化㊁开放㊁自由的平台,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速度快,门槛低,信息传播的方式比较灵活,且难以控制,教育者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教育时,如果不具备专业性和可靠性,就会难以掌握和引导信息传播的节奏和方向,从而影响其权威性㊂有的教育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社交媒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潜力,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融合度不够,网络社交媒体的特点与具体的教育目标㊁教育内容不太匹配,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导致其在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进行教育时缺乏自信㊂学校或机构没有对教育者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话,教育者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教育时会存在随意性和个人化的现象,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标准,也会影响其权威性㊂三、网络社交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一)利用 粘性 ,提高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与参与度自媒体时代里,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㊂网络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和开放的参与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关注㊁转发㊁评论等方式参与社会事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声音,这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㊂网络社交媒体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㊁表达观点和发挥潜力的平台㊂通过参与社交媒体中的讨论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㊁公益事业㊁时事新闻等,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影响力,鼓励大学生参与讨论㊁转发和志愿服务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领导力,为个人成长和发展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㊂(二)掌握 话语权 ,强化网络社交媒体的交互性网络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多元化的观点,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㊂通过关注不同领域的公众号㊁加入兴趣小组等,大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社会热点㊁学术前沿和公共议题,提高对社会问231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题的认识和理解㊂拓宽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㊂搭建大学生社会互动和合作的平台,网络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线上社交互动和合作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兴趣小组㊁志愿者团队等,共同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㊂这种社会互动和合作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㊂(三)摒弃 不良信息 ,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繁杂㊁真假难辨,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㊂通过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社交媒体中更加理性㊁客观地看待问题,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㊂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包括信息获取㊁分析㊁评价和创造能力,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和发展㊂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络社交媒体在高校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如信息的真实性㊁隐私的保护㊁言论的规范等,以确保网络社交媒体在高校管理中的合理和有效应用㊂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开展媒体素养教育课程或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技能,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获取㊁分析和传播信息,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社交媒体中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误导或操纵㊂(四)增强 心流体验 ,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生命力学者在研究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从增加互动㊁培养粉丝,精练题目㊁善用语言,追求独家㊁形式多样,简化操作㊁关注数据四个方面的着力点出发㊂[14]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 润物无声 ,也要 投其所好 ㊂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受众需求,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和聚焦点,关注他们的生活㊁工作㊁学习等情况,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与受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通俗易懂㊁生动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受众的接受度和认同感,针对不同受众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㊂在方法上,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㊁视频㊁音频等,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形象㊁直观,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㊂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让受众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㊂使用亲切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化和抽象化的术语,让受众感受到亲切和关怀,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㊂(五)树立 权威性 ,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网络社交媒体上包含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各种教材㊁参考书籍㊁视频课程㊁讲座等,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媒体上的链接轻松获取这些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㊂同时有很多专业人士和学者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通过关注这些人士或者参与相关的话题的讨论,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发展机会㊂网络社交媒体提供了互动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老师㊁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㊂网络社交媒体上还有很多在线课程和培训机构,以及实践体验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参与各种活动㊁项目或者实践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经验㊂四、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路径分析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㊂[15]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㊂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特性,高校应该守好意识形态防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专业思政三方面来施策㊂(一)主动抢占阵地,守好意识形态防线思政工作润物无声,不论在线下还是线上要同步开展㊂高校在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拓宽互联网教育空间,如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㊁官方微博㊁微信等,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16]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料㊁时政热点㊁理论学习等内容㊂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发布优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㊂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网络征文比赛㊁网络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331第5期梁建明,王静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强化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管理,完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和机制,落实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㊂加强对网络空间信息的发布和审核,确保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空间舆论热点和突发事件㊂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㊁网络空间文化产品㊁网络空间舆论中的不良信息和言论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积极参与健康的网络讨论㊂(二)整合碎片信息,形成校园价值引导倡导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倡导友善待人㊁关爱弱势群体㊁环保意识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激发他们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发挥积极作用㊂鼓励大学生参与网络志愿活动,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大学生参加网络志愿活动,如在线支教㊁灾害救援㊁公益宣传等㊂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㊂(三)协同专业思政,互构互融同向发力专业思政是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将思政工作的载体由课程转变为专业㊂以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作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植入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分析㊁问题讨论㊁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验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㊂随后再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包括实习㊁社会实践㊁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㊂利用专业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思政的教育效果发挥到最大,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协同教育㊂建立专业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㊂(四)强化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涉及个人隐私和安全风险,如个人信息泄露㊁网络诈骗㊁网络欺凌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产生恐惧和不安,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㊂高校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教育工作者可以关注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㊂例如,解答他们在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社交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和人际关系㊂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与家长㊁监护人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在积极健康的社交媒体环境中成长和发展㊂通过这些措施,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地应对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并利用其机遇,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㊂(五)构建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道德认知是现代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当代青年的良性道德品质的塑造不能单一地依赖高等院校,需将相关载体有效结合,构建 社会 家庭 大学 三位一体 的大学生道德培养的共同协作教育体系㊂其中 家庭 扮演重要的角色,强化父母在子代道德塑造中的熏陶表率作用,引导开启心智㊁健全人格㊂只有社会㊁家庭㊁学校三方形成协作机制,才能真正保障高校学生道德价值塑造进入良性循环㊂[17]综上所述,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㊁开拓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清醒认识到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㊂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互动性扩大教育覆盖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时空限制㊂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速㊁及时的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高效㊁及时㊂在网络社交媒体中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针对性㊂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和社交性的特点,促进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㊂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为教育者提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㊂从主动抢占阵地,守好意识形态防线;整合碎片信息,形成校园价值引导;协同专业思政,互构互融同向发力;强化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五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㊂参考文献:[1]K I N G P M.C h a r a c t e r a n d C i v i c E d u c a t i o n:W h a t D o e s I tT a k e[J].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c o r d,1999(78):87-93. [2] D a t a R e p o r t a l.D i g i t a l2022G l o b a l D i g i t a l O v e r v i e w[E B/O L].(2022-01-26)[2023-05-14].h t t p s://d a t a r e p o r t a l.c o m/ r e p o r t s/d i g i t a l-2022-g l o b a l-d i g i t a l-o v e r v i e w.[3] S t a t i s t a R e s e a r c h D e p a r t m e n t.G l o b a l 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 s R a n k e db y N u m b e r o f U s e r s2022[E B/O L].(2022-03-02)[2023-05-14].h t t p s://w w w.s t a t i s t a.c o m/s t a t i s t i c s/272014/g l o b-a l-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 s-r a n k e d-b y-n u m b e r o f-u s e r s/.[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 B/O L].(2023-03-02)[2023-05-14].431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探讨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和广泛。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谣言传播、虚假信息、不当引导等。

这些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效果。

2.新媒体对教育模式的挑战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参与和创新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向的知识传递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学生希望参与教学过程,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需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互动性和参与性。

3.新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增多了,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而老师的主导也受到挑战。

老师需要采取更加创新的方法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这需要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态度,同时保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确关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媒体在信息获取和传递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新媒体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网络、云平台、手机APP等方式,将教育内容传递到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区,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资源。

2.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论述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教育

论述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教育

论述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教育1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拓展从传媒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在每一次有效的传播活动中都会逐步改变自身的心理性格和价值取向。

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传播范围和监督功能对大学生的认知感官、认知取向、认知范畴等心理机制的要素正产生着显而易见的改变作用。

1.1 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延伸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各种新兴媒体的产生并运用,使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这有助于大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克服或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避免主观臆断的失误,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镜头反映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用自己的尺度评判世界,形成独创与共享的有机结合,从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释放自己的精神潜能,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自我。

1.2 新媒体的边界消解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取向大学生借助身边的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搭建交流的平台,赋予了他们自主地把握文字话语权、声音话语权和视频话语权,培养和营造了自我表达、交流和分享的习惯与氛围,而心灵与精神平等自由的表达、沟通和交流,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标系中“精神健全、心理健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育”的基本条件。

1.3 新媒体的监督机制拓展了大学生的认知范畴新媒体作为人类文明和科技成果的体现,与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能力一起,会不断地把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文明进步等等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规章制度存在的弊端,日益频繁地暴露在舆论和评论的监督之下,这有助于营造出大学校园公正、公平、透明的和谐氛围和科学风气,激发大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公平感、正义感等良好心态。

2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人格的消极扭曲相对在新媒体时代积极衍生的心理机制,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则是作为从稚童向成熟个体过渡的心理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有机结合。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经典著作《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中论述到:“媒介不只是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媒介是人的延伸”。

新兴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新兴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兴媒体全面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给大学生带来全新视野和巨大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关键词]新兴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20-02新兴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周智健(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新兴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借助于新技术革命,以网络、移动通讯等技术为驱动,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兴媒体正在改变媒体传播的结构,并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是接受和使用新兴媒体的主力军。

如何有效利用新兴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兴媒体的内涵及特征一般而言,新兴媒体是指在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媒体或媒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有其典型特征。

首先,新兴媒体多以数字信息与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传递信息高效、迅速、海量,除了具有传统媒体传播的“共性”特点以外,还具有及时性、生动性、互动性、全球性、可选择性、虚拟性等特征,而且节约纸张、时间和传递成本,更为廉价。

其次,新兴媒体形态上多为图文并茂或视频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信息的内容。

第三,新兴媒体通过数字信号和信息网络传播,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几乎所有人群的需求,而且具有包容性,人们可以在网络、手机上浏览新闻、观看视频、收听广播、在线学习等。

这些特征使得新兴媒体更加符合当代在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随着电子产品价格的平民化,新兴媒体在大学生中使用率越来越高。

在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绝大多数是靠手机通讯、网络联系等新兴媒体来实现的。

二、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一)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首先,新兴媒体能够促进大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的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大学生多样性学习的要求。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第 2 6 5 期 2 0 1 4 年1 月( 上)
敏 ≮ i ‘
T h e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 o t a 1 . 2 6 5
J a n u a r y 2 0 1 4 f A1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t h e Mi c r o b l o g o n t h e I d e o - l o g i c a l a n d Po l i ic t a l Ed u c a t i o n o f U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a n d t h e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L i Xi A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
摘 要 随着科技 的快速发展 , 社会也发 生 了巨大 的变化。 新 兴 媒 体 大 量 崛起 , 快速 蔓延 到 人 们 的 生 活 中, 特 别 是 在 大
学 生 的生 活 中 占据 了重 要 的 地 位 。这 是 一 种 对 传 统 的 教 育 模 式 的挑 战 。但 是 , 这 并不 是 单 纯 的只 有 挑 战 , 同 时 伴 随 着 定 的机 遇 。微 博 是 一 种 新 出现 的 网 络 社 交 平 台 , 因此, 深 受 大 学 生 的喜 爱 。 对 于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具 有 一 定 的影 响, 如何 利 用 好 微 博 这 一平 台 , 在 本 文 中做 出 了探 讨 。 关 键 词 大 学 生 微 博 思 想 政 治 教育

新兴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新兴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会主义、 反马 克思 主 义 、 反人 类 的消 极 价值 观 念 夹杂 其 中 , 涉 世 给
未 深 的大 学生 带 来 了现 实 的冲 击 , 蚀 其 心 灵 , 腐 动摇 其 信 仰 , 淆 混 其 价值 观 , 大学 生 群 体 感 染 “ 色 心 态 ” 致 政 治 心 理 不 健 全 , 使 灰 导
新 兴 媒 体 对 高 校 大 学 生 的 不 良 影 响 及 对 策
袁 雯
( 中国传 媒大 学 电视 与新 闻学院 电视 系广播 电视新 闻学 北京 1 0 4 ) 0 2 1
中 图分 类 号 : 6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8—9 5 2 1 ) 1 0 5 2 10 2 X( 0 1 1 —0 0 —0
摘 要 : 着“ 随 第五代 媒体 ” 的广 泛运 用 , 学 生成 为 了新 兴媒体 技 术使用 下 的 最广 泛 、 活跃 的群 体 。作 为“ 字 化生 存” 最 先体 大 最 数 的 验者 之 一 。 兴媒体 的交 互性和 创 新 性为 大 学 生提供 了与世 界 同步 发展和 充分 展 示 个人 才 能 的 空间 , 新 为他们 成长 、 才开 辟 了一条 全 成 新 的道 路 。分 析 新媒 体对 大 学生 的不 利 影 响 , 利 于大 学 思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的 开展 。 有
关 键词 : 新兴 媒体 大学 生 不 良影 响 1 大 学 生媒 介 接触 基本 概 况 华 东师 范 大学 和河 北 大学 的调 查 得 出了 这样 一组 数 据 : 表 1 上 海市 大学 生媒 介 接触 情 况 ( )
自身 的思 想空 间 , 化思 维 判断 力和 想象 力 。 弱
( : 1 据《 代广 告 } 0 4 1 注 表 根 现 2 0 年 2期 《 大学 生 广 播 媒 介接 触 调 查一 文数 据统 计 》 表 2 自《 北 大学 学 报 } 0 5年 第 3期 《 高 校学 生 传 媒 ; 摘 河 20 对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2019年精选文档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2019年精选文档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分析【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新媒体时代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研究,课题编号:BJSZ2015ZC110。

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和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相比,当代大学生更趋向于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媒体主要使用群体的大学生,其学习生活受到了新媒体的深刻影响,新媒体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因此,探寻新媒体的特征及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新媒体的消极影响,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的典型特征1.信息内容丰富化高存储量的信息是新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受出版周期、版面、制作流程的限制,信息传播更为自由,且存储空间大,传输成本低,这使得新媒体不但可以容纳海量的信息,且丰富了信息构成,使不同信息、文化产生碰撞,引发信息大爆炸。

2.传播方式网状化传即为由传播者到接受者,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为单线传播,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并未形成交互式的传播。

新媒体转变了线性传播模式,形成了传播者―接受者、接受者―接受者、传播者―传播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且传播主体不仅仅是以往的专门媒体工作人员,个人、机构、组织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这使得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从而使个性化、丰富性的信息得以迅速传播。

3.传播路径多元化互联网使得人类世界变成“地球村”,在此环境下,人际交往、信息交流的平台不再限于电话、电报、报刊等传统媒体,而采用BBS、论坛、QQ、邮箱、微信、微博等手段,打破了信息沟通的时空限制,实现即时互动性。

4.存在形式虚拟化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很多媒体均以虚拟化形式存在。

在虚拟化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自由、灵活、开放,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时应全面考虑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趋利避害。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研 究 其 特 点 、 质 及 产 生 的影 响等 。 实
大众 传 媒 应 加 强 对 大 学生 的 引 导 大
是 传 统媒 体 , 互 而
联 网 则 被 认 为 是
交 锋 的 战 场 , 方 的价 值 观 念 正 悄 无 声 息 西 地 渗 透 和 影 响 着 大 学 生 的 人 生 观 与 价 值
况 的 特 点 和 倾 向
目前 大 众 传 媒 传 递 的信 息 纷 繁 芜 杂 、 包 罗万 象 , 使 很 多 大 学 生 已丧 失 了 对 媒 致 体 信 息 的 辨别 能 力 , 法 做 出正 确 的 选 择 无 和判 断 . 因此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媒 介 素 养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会 各 界 都 要 为 大 学 生 运 用 新 社
培 养 大 学 生 的媒 介 素 养 。 构 良好 的 建 媒 介环 境
体 互 联 网 和 手 机 的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良 的 网 络 消 费 习 惯 将 极 大 地 冲 击 传 统 人
泛. 已成 为 大 学 生
不 可 或 缺 的 生 活
元 素 。 文 分析 大 本 学 生 媒 介 接 触 状

个 良好 的 导 向 。
大 学 生 自 身应 更 好 地 利 用媒 介 学 习 新 知 识 。 学 生 自身应 更 好 地 利 用 媒 介学 大 习 新 知 识 ,抵 制 媒 介 中 不 利 因 素 的 影 响 。 媒 介 作 为 一 把 双 刃 剑 , 传 播 形 式 的多 样 其
观。
众 传 媒 ,特 别 是 新 兴 媒 体 需 规 范 其 内容 ,
尽 量 做 到 真 实 全 面 、 客 观 公 正 地 发 布 信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125周刊课堂聚集|教法实践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形式多样且覆盖范围大,通过新媒体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着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影响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学生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同时国家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让思政教育工作和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感。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是高校思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校园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产物,借助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上逐渐诞生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其传播形式和传统的媒体具有一定的区别,新媒体传播内容是双向的,具有效率高且实效性强等优点。

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受限于传播媒介的制约,导致渗透力以及吸引力不强,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借助新媒体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时间的累计往往蕴含着重大的能量,在现阶段要想提升思政教育活动的渗透力,就需要在教学互动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群体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犹如空气一般,在无形中对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现阶段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来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也在逐渐普及,信息数据的生产方式以及接收方式相比较过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社交逐渐受到了学生群体的青睐,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传播的内容和学生群体的生活以及学习息息相关,因此深受学生群体的喜爱,因此新媒体能够对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影响,也能将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渗透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从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征来看,现阶段的学生群体都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往往思维活跃且容易接受新事物,在心理层面以及思想层面和过去的学生群体存在区别,他们往往敢于挑战权威,同时具有怀疑精神以及批判精神。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以其直观、生动、易于传播的特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短视频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娱乐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究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期能更准确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网络短视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网络短视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

接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既分析了积极影响,也指出了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何利用网络短视频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建议,旨在发挥网络短视频的积极作用,克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

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网络短视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结合具体案例和问卷调查数据,深入剖析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

同时,本文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提出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二、网络短视频概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特别是在中国,其用户规模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社群。

网络短视频,通常指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内容,主要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拍摄和观看工具,内容涵盖生活分享、娱乐休闲、教育科普、时事新闻等多个领域。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 媒 体 环 境 下 的 大 学 生 想 治 教 育 .. 思 政 T作
刘 宁 于 基 伯 周 红 肖
( 国矿 业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苏 徐 州 中 江 2 1 1) 2 l 6

要 : 媒 体 技 术 的 普 及 和 广 泛 应 用 , 给 大 学 生 新 既
新 媒 体 传 播 技 术 打 破 了 真 实 世 界 和 虚 拟 世 界 的界
信 心 理 , 养 乐 观情 绪 , 索 学 习 方 法 , 定 人 生 规 划 , 培 探 确 引 导 其 健 康 成 长 的 重 要 指 南 。【总 之 , 的 自 由 全 面 发 展 应 5 _ 人
成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与 评 估 工 作 的 终 极 目标 , 大 学 生 的 身 心 发 展应 是 一 切 教育 教 学 活 动 的 出发 点 和 归 宿 。
术 。 联 网 、 机 、 客等 是 大 学 生常 常 接触 的新 媒 体 。 互 手 博 新 媒 体 以其独 特 的功 能 和魅 力 强烈 吸引 着 最 易 接受 新 生 事
短 信 、 络 等 新 媒 体 在 任何 一 个 地 方 、 何 时 间获 取 所需 网 任
的知 识 和 教 育 . 大 提 高 了思 想 教育 信 息 的 传播 效 率 。 极
点 , 日益 成 为 一 种 崭 新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载 体 并 显 示 其 独 特优 势 。新媒 体 能 够 更 为方 便 和 快 捷 地 发 布更 具 个 性 化
的信 息 , 最短 的时 间 里 , 过 文 字 、 言 、 片或 者 相 互 在 通 语 图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开 辟 了新 领 域 、 供 了新 手 段 , 带 来 了 新 提 又 的挑 战 。 合 理 、 效 地 运 用 新 媒 体 开 展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有

新兴媒体对公众特别是大学生思想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新兴媒体对公众特别是大学生思想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以本院为样本 , 面调查 了新兴媒 体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 , 全 分析 了新兴媒体对 大学生思想建设的积极和 消极 的影 响 , 提 出了充分利用新兴媒 体管理 , 积极 引导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的建议和对策 。 [ 关键词 ] 新兴媒体 ; 大学生 ; 思想影响;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T 3 P7 [ 文章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04 ( 0 1 4—0 6 6 15 0 2 1 )0 0 0—0 3
卷 , 行一些调 查研究 , 进 调查对象无 锡商业 职业 技术学 院艺术
设计学 院在校学生 , 发放调查 问卷 7 8 , 回有效 问卷 7 0 共 6份 收 4 份 ,有效 回收率 9 .%。被调 查 的对 象 中男 女生 比例为 女生 64 5 .%, 88 男生 4 . , 1 %,与学校男女 生 比例大致相 当 ; 2 年级分 布为
W ANG n Ho g ( 】Is tt C mmec。 x 1 13 i gu Wuintue f o re 【 i o Wu i2 4 5 da s ) n
C b t c] M dms i hs n r t nw eiaeNwm ihs w gte flov i f t pbc seilf clgs dnle. A sr t oe c t aete h e m d g e o a ab u w e io o h ul pc l o oeet etvs a oe y ed e a . d h n i d f sn r e ie ay r l u i
王 虹
( 无锡商业职 业技术学 院 , 江苏 无锡 245 113媒体时代 , 兴媒体给公 众特 别是 大学生生活带来 了全新 的视 野 , 新 针对新 兴媒 体对 大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常 隐蔽 的手 段 展 开 对 中 国文 化 的强 行 渗 透 ; 经 济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0—2 4 作者 简介 : 冯 巧玲 , 女, 甘肃陇西人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 师。

69 ・
V0 1 . 2 9 N o .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o u r n a l o f Ha n d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过 网络 交 流感 情 、 发 表 言论 、 开 阔视 野 , 以至 于 对
自上世 纪 末 、 本 世纪 初 以来 , 新 媒 体技 术 在 社 会各 领 域 的广 泛应用 增 多 了人 们 之 间沟 通交 流 的 渠道 , 信 息 发 布 的 平 台 变得 越 来 越 通 畅 、 便捷 , 甚 至超 越 了时空 的界 限 。传统 的 电视 、 电话 、 报 纸 等 传播 媒介 逐 渐被 现代 社会 以 Q Q、 飞秋 、 微博、 微 信
第2 9卷第 4期
邯郸 职业 技术 学 院学报
2 0 1 6年 1 2月
新 媒 体 对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影 响 及对 策
冯 巧 玲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广东 肇庆 5 2 6 0 0 0 )

要: 新媒 体技 术 应 时代 需要 而生 , 并在 实践 中不断发展 , 其影 响 力波及 社会 生 活各 个领域 。
新 媒体 是 文 化传 播 的 重要 载 体 , 也 是 大学 生 获取信 息 的重要 渠 道 。伴 随 着新 媒 体 技 术 的不 断 更 新和 快 速发 展 , 许 多或 真或 假 , 良莠 不 齐 的信 息 随时都会 侵 袭 大 学 生 头 脑 。早 在 冷 战 结 束 之 后 ,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网络媒体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高校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媒体最多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各个方面必定受网络媒体的影响。

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人际交往、消费行为、就业和创业方面详细介绍了网络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为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媒体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媒体;影响;研究1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1.1 网络媒体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复杂化和多样化网络媒体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来说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它不但要做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还要做好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而这些教育都是现在急需研究和探索并且大学生很缺乏的内容。

1.2 网络媒体开阔了大学生道德认识的新视野,加强了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自主性网络媒体为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但可以进行知识的交流,更可以进行思想的沟通,网络媒体上的文化影响着每个网民,尤其是高校大学生。

它使高校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更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

同时,网络媒体的隐蔽性使大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主体意识得到提高,使他们能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和更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1.3 網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冲击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冲击。

网络媒体削弱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使大学生的知识面比教师还要广,这就决定了教育者支配受教育者的界限消失了。

同时,网络媒体对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对思想教育活动进行控制,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不但要具备传统思想教育必备的素质,还要对网络知识和技术有所了解,并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和网络行为有所研究[1]。

微博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微博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浅议微博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新型工具,在承载和传递思想动态、政治教育等方面,以其突出优势发展成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好“关注”“评论”“转发”微博的这三个支点,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博;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3g乃至4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无线网络的逐层覆盖,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媒体,其140个字符的碎片化语言表达、从关注到评论再到转发的一体化流程、个性化的信息资源、裂变式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化的媒体平台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成为当今社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之一。

伴随着微博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迅速普及,微博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一、微博的概念1.微博的定义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微博的三大特性(1)草根性。

微博的草根性很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与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2)背对脸:创新交互方式。

微博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一个人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他背后看着他怎么玩,而他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

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

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布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大多数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崛起,成为大学生们在休闲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新兴媒体形式的出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

首先,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影响。

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短视频能够提供有趣、生动、简洁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短视频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更好地与大学生的快速节奏的生活相融合。

短视频还能以多样化的形式探讨当下的热点话题,引发大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

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短视频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因为短视频内容的碎片化,它往往只能给人一些表面的、零散的信息,缺乏系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

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全面性和深度,只停留在片面的、表面的理解上。

其次,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多样性和每个人都可以发布的特点,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接触信息时缺乏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部分低质量、误导性的短视频也可能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

面对短视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监督。

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短视频内容,既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又传递科学、合理的思想理念和观念。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短视频平台,提高他们的信息辨别力和批判思维。

家庭则可以与学校共同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讨论、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有责任与义务,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管理和监管。

既要鼓励质量高、有价值的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也要加强对低质量、误导性内容的审核和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研究河北政工网时间:2011-02-25 15:49:00杨凤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与之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其受众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

研究和分析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对策,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为公众特别是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2007年,我们以河北省大学生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研。

根据调研分析,提出如下观点:一、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因素是主要方面。

对“你认为新兴媒体的导向作用”问题,55?郾6%的大学生回答是“积极的”。

新兴媒体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干部也认为,新兴媒体的内容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观察视角,有利于大学生对世界和国情的了解。

与传统媒体“定时、定量、定角度”相比,新兴媒体可以让人“随时、随地、无限量、多角度”地遨游大千世界,既可鸟瞰全球、亦可细品热点,使大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现实。

因特网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只要上了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

通过新兴媒体,大学生看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了解了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更加真实客观地感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国情。

问卷显示,56%的大学生经常浏览国际新闻、异国风情等内容,396%的大学生经常浏览新闻时事、社会生活等信息。

2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更具海量性、储备性,更方便检索,更能体现受众的主体性。

新兴媒体提供了一个丰富、立体、多元的知识海洋,它把科学、教育、文化等信息提交给大学生检索、查询和运用。

海量知识和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有力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

问卷显示,653%的大学生上网是因为“学习和拓展知识需要”;83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和手机的积极作用在于“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

高校教师普遍反映,学术期刊网已成为学生查阅资料的首选。

3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对等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养成。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有鲜明的即时交互性,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还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

正如某外国专家所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借助新兴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和其他人就任何信息进行对等的交流,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使交流更加便捷、更加充分。

这种平等的话语权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祟尚民主和竞争、尊重法制和科学的现代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调查显示,认为新兴媒体“为大学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提供了交流平台”的占507%,选择“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占236%。

4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复杂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原始性、直接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的思想成熟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历练,新兴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演练场,大学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锻炼明辨是非能力提高的过程。

在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新兴媒体的锻炼,学生有了较好的甄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

对“你对哪些信息比较信任”的问题,66%的大学生回答是“官方网站”,618%的回答是“教育学术网站”,499%回答是“大的门户网站”,而对个人网站比较信任的仅占55%。

5新兴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和交往途径,有利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充实。

新兴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空间和强大便捷的通讯联络功能。

有学者把拥有了新兴媒体的21世纪称为“娱乐新世纪”,在谈到新兴媒体对交往方式的革命时称,网上空间的虚拟性,免除了交往者的奔波之苦;网上空间开放性、交互性和覆盖的广袤性为人们更大范围里交友、择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上交友可以匿名进入,使交际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

新兴媒体成为宣泄的空间、娱乐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回答“你课余休闲、娱乐、放松的方式和途径”时,436%的大学生选择是上网;在回答“你经常上网的原因”时,527%的大学生选择是“与亲朋沟通”;在回答“收发短信的目的”时,75%的大学生选择是“与亲朋、同学沟通和共享幽默”;在回答“对你影响最深的短信内容”时,687%的大学生选择“亲情、爱情、友情类”,613%的大学生选择“娱乐和搞笑类”。

二、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新兴媒体是舶来品,是近些年迅猛发展起来的。

在政府还来不及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之时,新兴媒体已带着西方文化的泥沙席卷而来,加之其诞生、发展之时,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期,因而出现盲目逐利、无序发展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这些都会导致新兴媒体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从而给大学生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新兴媒体内容的多元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受到削弱。

新兴媒体体现和传播着多种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纷繁复杂,鱼龙混杂,有时会遮蔽真理的光芒,使大学生茫然失向,状况令人担忧。

问卷显示,对“通过新兴媒体你对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性有何变化”问题,仅有266%的大学生回答“增强了”,而回答“没有变化”和“减弱”的却占734%;在上网时浏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学生仅占128%。

2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直接和便捷,使西方消极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加剧。

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直接便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西方文化不加过滤地直接呈现在大学生眼前,无形中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带来冲击,使西方一些腐朽的、没落的消极文化对大学生侵蚀。

问卷显示,8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与西方文化接触主要是通过新兴媒体,75%的大学生认为在过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时比过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发送和接到的短信多;311%的大学生认为新兴媒体“导致审美情趣低俗化倾向”;57%的大学生“接触过黄色图片信息”;对“网络一夜情、短信碰碰碰”等放纵的内容,有20%的大学生认为“正常、可以接受”,363%选择“无所谓”。

3新兴媒体的快餐文化,诱惑着大学生偏离正确的认知轨道。

新兴媒体受到利益驱使,总是不厌其烦地推出迎合人们惰性心理的、肤浅的信息载体,只求庞杂而回避深刻,导致大学生求知过程的“快餐化”,形成“知道多了、知识少了”的浮躁求知心态。

座谈过程中,高校教师对新兴媒体导致大学生中科学探究的精神、潜心钻研的意识明显下降的现象深表忧虑。

4新兴媒体的虚拟宣泄空间,易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与社会理性日渐偏离。

新兴媒体有着广袤的空间和博大的包容性,每一个人均可在其中自由驰骋,喜怒哀乐、笑骂哭颂随心所欲,对于尚未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大学生来说,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放纵了人性的弱点,膨胀了极端的自我,淡化了应负的责任。

虚拟空间制造的梦幻般的理想境地,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逃避现实的不良倾向,表现为异化的双重人格和对网络的沉迷。

在与“网虫”们座谈时,他们表达出了“虚拟的世界很精彩、现实的世界很无奈”的心声。

调查显示,25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弱化了既有的优良道德品质”,373%的大学生对“自己在网上有悖于现实道德标准的言行”表示“无所谓”,47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容易“导致对社会现实的逃避”,117%的大学生每周上网15小时以上。

5新兴媒体的非正式组织,易导致大学生群体极端思想膨胀。

新兴媒体中基于共同的爱好、兴趣或话题等,而且随机结成了许多群众性的非正式组织,如网络社区、固定聊天室、QQ群、专题论坛等。

这些组织虽无正式机构,亦无严格规章,但因其来去自由和志趣相投等因素得到了成员的高度认同,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这些组织收放自如、聚散无形,看不见、摸不着,行为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往往会一呼百应。

在走访中发现有意无意地参加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大学生为数不少。

但这些组织有很大的盲动性,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年轻更容易冲动、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从而诱发群体事件。

这种无形却有能量的非正式组织,若掌控不力会成为破坏和谐稳定局面的巨大隐患。

三、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其更好发挥对大学生思想积极引导作用的建议和对策新兴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是巨大的。

新兴媒体怎样发展,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为此,就进一步加强新兴媒体管理、更好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提几点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1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引导新兴媒体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

新兴媒体的内容属于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有鲜明的阶级属性的,在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基础上,必须反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的“喉舌”。

有学者指出:“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它的新闻产品不应只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担当起社会的了望者、守望者的责任,这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道德,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

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文化产业化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兼顾其经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兴媒体持续健康发展,使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义利双收,低俗消极的文化产品无立足之地,在新兴媒体产业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这是加强新兴媒体管理的关键环节。

新兴媒体作用发挥得好坏,关键在于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

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使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能力,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传播先进文化。

第二,要提高其业务能力。

有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制作出内容健康、品位高雅、大众喜欢的作品。

第三,要提高其自律意识。

要引导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提高传播弘扬主旋律的自觉性,还要引导其“洁身自好”、“慎行慎独”。

新兴媒体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从业者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律精神,往往会把传媒当作乐此不疲的圈钱游戏,把媒体创造价值当作创造钞票,用经济理性去衡量具有人文性、社会性的传媒产品。

这自然会扭曲其心态,使其放弃一贯的职业操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