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专题二 单元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宋代,对刻印无价值的书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宋代( ) ①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②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术③刻书风行一时
④毕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沸沸扬扬的谷歌事件成为2010年初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就在谷歌宣布将要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谷歌中文网站的英文名字“Google”,由原来的多颜色字母转变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图形(下图),其中“l”所代表的发明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B.迎来了欧洲航海事业的新时代
C.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
D.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
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4、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5、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其中一个展品是“东汉书信纸”,并附介绍: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说明东汉时( )
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进步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6、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力量 D.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7、对右图所提供的各阶段信息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中西方世俗政权的专制均强化导致①
B.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和军事需要导致②
C.东方的专制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导致③
D.西方的启蒙运动与东方的专制导致④
8、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
为画……”这反映出( )
A.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9、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D.怀素
10、2009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其中重要的物证为右图的刻铭“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石牌。根据右图的字体,人们得出的评价正确的是该字体( ) A.最早的源头应该是西周的金文
B.出现时可能已盛行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字体
C.最能表达书写者的感情 D.可能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11、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尉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帆”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2、“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A、金文的起源可能和祖先崇拜有关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
C、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D、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1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15、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中“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
B.这反映了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
C.材料中现象体现了明朝社会的进步
D.小说是文学作品,但作为史料使用,应当慎重
16、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7、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浙江海宁人)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 )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9、对于一个生活在明朝时的人,下列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
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喜欢听京剧④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