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先生名言
从钱理群教授的感慨说起
从钱理群教授的感慨说起作者:宋昊燃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第09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寥寥无几。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说。
钱教授的话可以说一语中的,切中了当今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就是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这是钱教授遇到的尴尬,也是目前教育遇到的尴尬。
如果考什么学什么,长此以往,教育必须为自己埋单。
君不见,国内一流大学生用硫酸泼熊猫,只为看看熊猫是不是很痛苦;君不见花季女生读大学期间被电信诈骗,自杀身亡……固然,泼硫酸有好奇的成分在作祟,被电信诈骗有天真单纯的成分在内,但是我们管窥蠡测,不觉得泼硫酸者修养不够吗?不觉得花季女生基本的生存本领不具备吗?教育的真谛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和生存教育,而不是分数教育。
有人对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的各省状元进行了跟踪分析,发现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其中不少状元业绩平平,原因何在?在于我们注重的是分数状元的培养,而不是综合素质状元的培养。
警钟在敲响,我们必须正视当今的教育弊端,将教育拉向正常的轨道。
实际上,近年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改革走到了深水区,正在触摸教育的本质。
比如,高考的导向明确指向人的教育。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度需要什么样的人?是崇洋媚外的人,还是充满民族自信为中国伟大的复兴梦吹响号角的人?很显然是后者。
于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从2015年开始修订,明确将传统文化常识纳入考试范围,意在唤醒考生的民族自信,让教育界认识到中国要复兴,中国要腾飞,就得寻找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让生存之根复活,然后用心浇灌,让根从历史的深处长出枝叶,并且枝繁叶茂,花儿朵朵,尔后硕果满枝。
钱理群一种彼岸的关怀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钱理群一种彼岸的关怀文本钱理群:我最不安的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1、他是对自己有雄心和要求的一个人,他希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创造者、思想者,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精力,知识训练上的不足,阻碍了他走向这一步,他可以看到但是无法抵达,这种痛苦可能经常折磨他。
一种彼岸的关怀01~10条1、●一张像弥勒佛一样的照片(乐观看待一切)●一张很严肃的照片,严肃地沉思的照片,背负了很多责任。
弥勒佛拯救了严肃,互补。
2、没有这个地位,没有发言权的。
3、百年未有的一个,历史巨变,同时也是百年未有的,历史的危机,当然这个,我有一个框架。
就说二战以后,人类世界的历史,是经过三个阶段:11945~1990年,冷战时期21990年东苏联瓦解以后,那么世界就进入了一个,我称之为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时代32016年,就两件事,一个就是英国脱欧,一个是特朗普上台,它就标志着,我称为一个后全球化时代。
a2020年,这次疫情,后全球化时代,它的内在矛盾、各种问题,就全面地展开来。
ⅰ(感悟:也就是说发生巨变了,但我已经没有感知到,或者不够清醒。
)b而且现在跟以前不同,以前总有一个认识社会的框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那么到现在,后全球化时代,它就没了,到现在为止,最基本的问题我都不清楚···c同时没共识,根本很多都没办法进行谈话了,一谈,就吵。
d就是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一个时代。
它现在就让人恐惧,让人不安,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是过去很罕见的。
4、这时,就要保持观察,要耐心,但是还是要有个一坚守,不能一片混乱中就跟着大家走。
因此我就觉得,就需要继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另一个传统,就是司马迁传统——我记下来。
我给自己定的位是,站在边缘位置上,关心和讨论中心问题···就当司马迁。
我一直就这个逻辑,后代人总要关心这一代人的事情···所以我说我是为自己写作,就进入一个,很自由的状态,因为我不准备发表,也不准备对现实产生任何影响,也不想它能产生影响,就是自觉地站在一个,边缘的位置。
钱理群演讲: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钱理群演讲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钱理群在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文学·青年”文学节的演讲转自像唐诗一样生活时间4月2日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演讲人钱理群主持人语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文学·青年”文学节于4月2日开幕,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作为开幕式的嘉宾,在开篇演讲中充分阐释了读书对于人生以及世界观建立的重要意义。
鲁迅指出“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我今天的题目是“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我要讲的,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一些建议。
什么叫合理地做人?什么叫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这背后其实关乎如何处理人和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
鲁迅对这个问题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
就是说当每个人都感知到个体,人群就近乎于彻底觉悟了。
此句强调个体的自由觉醒是社会觉醒的前提;另一半是“人各有己,而中国也就立起来了。
”每个人都把握了自己,都具有独立的意志,那么中国也就真正站起来了。
个人独立,是国家独立的基础和前提。
也就是说,鲁迅先生认为,人的本性,首先表现为他的个人性。
因为人是有个体性的,个体的独立自由权利是国家独立自由权利的基础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鲁迅的第二句话是“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就是说,我不是孤立地存在,我是作为群体的存在。
因此他提出,一个真正博大的人,是能够体会到全人世间的快乐和痛苦的。
别人的幸福是他的幸福,别人的痛苦也是他的痛苦。
他感觉到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他说人不能够只是咀嚼自己小小的悲欢。
这是鲁迅对当时年轻人最严峻的批评,把个人的悲欢看做是整个世界,脑子里面只有自己,把个人的悲欢作为全部的目的,这就违背了人的社会性。
这都涉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只有在群体的发展中,才会有真正个体的发展,因此鲁迅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价值观、新的伦理观,叫做“自他两利”。
追求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话钱理群先生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话钱理群先生静悄悄的教育存有变革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影响一个算一个,协助一个算一个”。
南方周末:上次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你谈到要从中学教育退出。
现在也有人在体制外做各种教育实验,有跟社会结合很紧密的职业教育,还有从国外引进的各种教育理念。
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进入12年的基础教育体系,想让孩子接受另一种教育,这能走通吗?钱理群:我提出退出中学教育,是因为理解到整个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点、方法问题,而是利益问题: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
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
现在中国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彻底斩断围绕应试教育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毫无希望。
这不是单纯的教育内部改革所能解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要“在教育之外谈教育”的意思。
你所说的在体制外的教育试验就是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在体制外做教育试验中,我注意到出现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有人文关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正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教育。
中国的私立教育可能会打通另一条路。
但能够到这类学校读书的人有限,绝绝大部分还得在国家教育体系中。
在体制外开辟新的教育,不太可能形成主流。
问题是,体制内怎么办?这也是很多教师向我提出的问题:我本来就不在中小学教育界,而且已经退休,当然能够“退出”;但现在处于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却是退不出的,他们还要吃教育这碗饭,又不甘心混饭吃,应该作如何选择?我和很多老师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好人联合起来做好事”。
具体到中小学教育领域,所谓“好人”,就是我所说的“真正的教师”。
真正的教师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自己爱读书,爱学习,有上进心;二是他们心存教育良知,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命成长。
这样的教师,在教育第一线是不乏其人的,我的估计是比例小而绝对量不小,但能量、影响都很大。
可能一所学校就这几个人,但非常优秀,有威望。
钱理群经典语录
钱理群经典语录1、语文教育的课标为教育改革打开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天地,要把重心放在具体教育和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育理论。
2、少谈主义,多来研究实践。
3、以前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语文能力,精神熏陶的培养。
近几年,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为此,重建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4、读书、思考、协作、社会实践、四位一体,是许多有成就的教师的基本经验。
5、语文老师应该是思想者,语文老师应该是可爱的人,语文老师应该是杂家,语文老师应该是语文专家6、真正的知识分子既是可爱的人,又是可笑的人7、语文是一门有魅力的学科,要有大语文的概念,要永远生活在汉语言的魅力中8、当代中国汉语的危机:一是双语教育的挑战,用英语代替汉语,二是网络的挑战,只会敲键盘,不会写字,而汉字必须书写。
语文教育边缘化,就成了没有文化的教育。
三是应试教育的挑战,四是,语文本身的挑战。
9、营造汉语的家园,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汉语危机同时就是民族文化危机,我们要捍卫汉语。
10、课堂教学的要求:①理性和诗性的统一,要恰当、简洁、清晰,有逻辑性; ②语言要声情并茂。
有变化,有节奏感,有强性,有长短句的交叉,口语和板书相映,语言给人有轻松感,幽默感;③教学语言,要有生活的味道和文化色彩;④要注意和学生交流,要有反听、调试、必要的重复。
11、中小学生处在成长中,时间长,大概有18年。
成长过程本身有一种美,有一种感觉,同时有成长的挣扎。
12、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
——按照我的人性观,人是善恶并存的。
问题是我们要‘扬’什么,‘弃’什么。
而善的激发,是需要一种爱心的。
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的,用你信中的话说是毫不经意的,而不是一种着意的表演。
13、我有一种理念,就是教学是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
钱理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摘要: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
这段话被参会嘉宾上了微博后,迅速被转发3.5万次。
作者:钱理群大学教育与就业去年有两条新闻看得我毛骨悚然。
先说第一条。
这是暑假以后新学年开始的一个报到,说是大学新生一报到,有些学校领导就约见学生家长,提出现在开始就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做准备,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训练和指导,好像我们北大还有专门的组织,指导学生根据求职的需要来设计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还要让这些学生提前和招工单位的人事部门见面,以便公关。
这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我曾经感慨应试教育之外的教育都进不了中学教育,现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机:要求大学生按照就业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就业无关的教育是不是也进入不了大学教育呢?这就使我想起了暑期我在一个全国高校通识教育培训班讲我在大学讲鲁迅的情况。
讲完了一位大学老师举手提问题,要我介绍一下在大学里讲鲁迅课,怎样有利于学生求职就业。
我当时听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心里却凉透了。
我无意责怪这位青年教师,因为他在上课的时候别人也这么问他:你这个课和就业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我来听,没关系我不来了。
这就非常可怕。
当年蔡元培先生提出警告,说大学不能成为职业培训班。
我想北大还不至于,然而北大也有这个趋势,今天的整个的教育是围绕着应试和就业来展开,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
这里涉及一个严重的,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就业和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
钱理群:我对大学教育的三个忧虑 就北大110周年校庆及《寻找北大》答采访者问
钱理群:我对大学教育的三个忧虑——就北大110周年校庆及《寻找北大》答采访者问⊙在我的理想中,今天的大学特别需要“沉静”、“清洁”和“定力”即所谓“静、清、定”这三种精神力量。
⊙我所说的“新科举制度”,这是有一整套评价标准、竞争机制和操作程序的,如职称的评定与竞争,学科带头人、人才工程的成员的评定与竞争,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学术基地的评定与竞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的评定和竞争,不同级别的评奖的评定和竞争,等等。
——在许多场合已经变成闹剧了。
⊙一位大学老师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我举例说明:我的鲁迅课对促进学生今后就业有什么作用。
我听了大吃一惊,一时语塞,甚至有点手足无措,而我的心却隐隐作痛。
⊙我有时觉得很奇怪,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讨论政府部门转变职能,要放权,分权,教育部门似乎是一个例外⊙我又想起了赵丹的遗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无希望”;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教育行政部门管得太具体,教育无希望。
” ⊙而我所担忧的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问:十年前,北大百周年校庆前夕,您曾写作《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纪念》一文,掀起轩然大波。
十年过去了,您有什么新的想法?答:我还是那句话:希望校庆日变成反省日,“如果真的爱北大,希望北大在实现中国教育和社会现代化的历程中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就应该、也必然像前辈那样,敢于反省、批判北大的种种黑暗,不足,失误,知羞,知愧,以至知耻,并敢于公之于众——可以想见,胡适当年以教务长的身份,公开承认北大学术上很少成绩,这需要多大勇气和自信力!如果不是这样,不知反省,不以不足、失误为羞耻,反过来竭力掩盖确实存在的严重问题,以至危机,甚至以‘否定成绩,破坏安定团结’等等借口,来压制任何反省,那么,无论怎样信誓旦旦,都不是真的爱北大,至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演而已”。
——在我看来,今天的问题依然如此,我们的教育领导部门老是害怕“否定成绩”,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失误,否认教育危机的存在,自欺欺人。
读“钱理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有感
读“钱理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有感怎样度过大学四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对我的大学有着无限的憧憬。
我想着,上大学,我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打球、锻炼身体,常去图书馆看看书等,或许,我还可以收获真爱。
两年将尽。
一日又一日虚度,只给我带来了无尽的遗憾。
读罢钱先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一文,确有感触。
钱先生该篇文章,向我们提出了八字箴言——“沉潜、创造、酣畅、自由”。
“沉”即沉下自己那颗浮躁的心,“潜”在我看来,则是直视自己的内心。
“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
”是钱先生的表述。
要沉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时的那句“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
”我们应该躬身自厚,潜心研习,不能犯险急躁。
“现在不要急着去表现自己,急忙去参与各种事。
”成功的做成事,必须“沉潜”!“创造”,是知识与智慧共同作用之下才发生的动作。
怎么创造,怎样进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怀揣一颗赤子之心。
以婴孩的眼睛去探索这个世界,养成好奇的习惯。
但也需要懂得调和。
盲目无益的好奇心是会将人引向歧途的,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了解天下常事的基础上,任由自己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
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酣畅”就要求我们有高远的目标。
“一个精神目标。
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
”忘我的专研基础专业知识,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
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建立其合理的,健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由”体现在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地受教育,而大学生是主动地受教育。
“自由”并不意味着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地追求自己渴望的东西。
它仅指思想、言论的自由。
其实,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想不做什么就有能力不做什么!听过这么一句话,只要你还留在地球上,你就不是自由的。
高中材料作文: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敢于担当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惟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日。
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正如康德所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境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感动。
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现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境面前,不敢向成功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
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巴金老人晚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
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
”他曾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的两篇文章
大学的三项任务(节选)16岁到26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人在16岁开始独立,26岁以后就要考虑结婚家庭的问题。
这十年是人生最独立的岁月,最没有负担。
如何度过这个独立的岁月,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进入大学有三项任务:知识、友谊、爱情。
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但遇到了就千万别失去。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追求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这是年轻人的权利,要大张旗鼓的去做。
再谈谈怎么读书的问题。
我认为,好玩是一切研究的真谛,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要有语言的知识基础;中文和外语。
哲学和数学对大学生很重要,数学是在训练人的思维,哲学帮助你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要读经典著作、要博览群书。
最好读原文、原著,反复读,实在读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类的书。
北大鼓励学生听讲座,不求其深、开卷有益。
文采是熏陶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
在中国什么人吃得开?我以为,一是家里有背景;二是没道德原则;三是有真本领的人。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你是一个没背景、有良心的人,那只有一条路可走——学习本领吧。
沉潜十年,这是我对我的学生的要求,也是我对大家的诚恳希望。
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要有长远的功利,做十年之后发表自己意见的人。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钱理群:用最自由的方式享受学习(节选)钱教授讲到他终生最难忘的三堂课:一是在西南联大时,听刘文典教授在农历十五的晚上,皓月当头,在月光下的在草地上,学生围成一圈,他老人家端坐其间,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美妙一绝。
二是上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的考试课。
蒙教授的考试非常独特。
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学生出题考先生,你提问题他就知道你的学识程度怎样,当场断定你本学期的成绩是多少分。
有趣的是,他是在川大旁望江楼公园竹林中的茶铺里考试,由学生向老师提问。
你问得好,他猛吸一口叶子烟,请你坐下陪他喝茶,然后对你提的问题详加评论;问得不好当场走人。
学生是又紧张又感兴趣,思忖cun着自己能不能留下来陪先生喝茶。
钱理群:我对北大极度失望
钱理群我对北大极度失望主讲人: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主题:一九八四,另一种叙事时间:2015年1月9日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编者按】不要把1980年代想得过于理想化,每一个年代的年轻人想要出来,都会遇到种种阻力——在一场追忆1980年代的座谈会上,前不久刚举行演讲宣布告别学术界和青年的学者钱理群对年轻人提出了这样的忠告。
1980年代一直被认为是文学研究的黄金时代,“新人文论”丛书收录了1980初开始活跃于文坛的青年学者和批评家的学术著作,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精神视野和理论探索之勇气,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钱理群教授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该套丛书再版座谈会,与著名学者赵园、黄子平、许子东、季红真、李庆西一起分享他们对1980年代的记忆。
在座谈会上,钱理群也对其提出的“中国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说法做出了回应。
1月9日晚,钱理群等人参加追忆1980年代的座谈会。
凤凰文化图以下是澎湃新闻()对座谈会内容的摘录:我讲一点回忆,一点感想。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新人文论”丛书的新人中缺了两个人,缺了我和吴福辉,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我和吴福辉已经不是青年了,那时候我正好是46岁到50岁之间,这个年龄挤进青年确实不合适。
但是,因为我后来和黄子平、陈平原两个人一起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样通常大家就把我和黄子平、陈平原一起看待,称我们为青年学者。
到后来我退休了,大家突然发现钱理群成老教授了,所以我只有两个命名,从“青年学者”一下子跳到“老教授”,这当中没有一个过渡,所以我是一个没有中年时代的学者,不过当时我们这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跟他们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并没有多少的界限,而且是互相帮助的。
这里特别感谢黄子平,刚才赵园说到她的第一本书是子平取名的,实际上是子平推荐的,因为我们这群人首先出名的是黄子平,他的《沉思的老树的精灵》非常出名,我们当时还默默无闻。
当时上海的一位编辑找到了他,想出他的书,同时对黄子平说,你的同学当中能不能推荐一两位?结果他推荐了我和赵园,大家很难想象,当时这位编辑听完这话后立刻跑到我们家里来,当场就确定让你写什么。
钱理群:大学是人生的盛夏
钱理群: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
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
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
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
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
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
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
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
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
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
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
钱理群15条语录,读书就要拼命地读,并享受读书的乐趣
钱理群15条语录,读书就要拼命地读,并享受读书的乐趣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等。
1. 真正的学习就是这样,一边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基本的经典读熟、读深、读透,一边博览群书,不求甚解,对什么都有兴趣,尽量开拓自己的视野。
2. 每当我的人生处于低谷、陷于苦闷中时,我就关起门来读书、写作。
书一打开,就一切皆忘,在和自己心仪的大师巨匠的心灵交流中,眼前的困惑也都迎刃而解,仿佛从污泥中拔出,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生命境界:我就是仰赖读书与写作度过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危机的。
3. “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
要沉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
4. 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的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和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5. 书本上的东西,再好也是前人的、他人的,只能借鉴,而要真正化为自己的生命的血肉,都得靠自己的实践。
6. “走出书斋,走出小我”,去读“生活”那本大书,到普通老百姓那里去吸取更加广阔、丰厚的精神资源,到社会底层去了解中国的国情、认识脚下的土地。
7. 我曾经给北大的学生有一个题词:“要读书就玩命地读,要玩就拼命地玩。
”无论是玩还是读书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
这样才使你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这是我所向往的。
8. 读书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它的魅力就在超越了功利目的的深厚的趣味。
真正的读书,不仅在读“书”,而在读中所达到的境界,只要进去了,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9. 经典著作中的某一段描写,甚至是某一句话,会突然直接打动你的心灵、意识和良心,如雷击般给你以震撼,又如闪电照亮你的生活,使你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我与世界,甚至会改变你的生命状态与选择。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
内容摘要
钱理群在书中还谈到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他认为,读书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读者可以从书中 获取灵感和启示,然后将这些灵感和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读者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融入到读书中,使读书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是一本关于读书的深度思考和经验分享之作。通过这本书,读者 可以了解到钱理群对读书的独到见解和体会,同时也可以获得关于如何更好地读书的实用建议。 无论是对学者还是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是2016年7月商务印书馆的图书,作者是著名学者钱理群。这本 书以“风雨故人来”为题,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和理解。在书中,钱理群以自己 的经验和见解,讲述了读书的各个方面,包括读书的意义、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影 响。
其中,有一段摘录特别引人入胜:“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是朱熹在《观书有感》 中的诗句,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 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阅读感受
阅读《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钱理群教授的文字 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引导我们看到读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这本书不仅激发了我对读书 的热爱,也让我明白了读书是一种持续的追求和探索。我将珍视这次阅读经历,把它作为人生道 路上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不断前行。
阅读感受
他认为,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培养人格、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读书,我们可 以与人类伟大的思想和心灵对话,吸收前人的智慧与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探索人生的意 义。这种将读书视为一种精神追求的观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教授还提倡有批判性地读书,即不盲目接受书中的一切,而是以一种审视和质疑的态度去阅读。 他认为,这种读书方式才能真正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成为有独立思考的人。这一点也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读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主动思考和辨析的过程。 再者,《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还让我意识到了读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钱教授在书中多 次提到,读书要与思考、观察和体验相结合,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意义的。我深以为然,读书并不 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提升自我。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观察和理 解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素材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素材①马云演讲时曾说:做任何生意,必须想到三个赢,第一个是客户赢,第二个是合作伙伴赢,第三才是你赢。
三个赢,少任何一个,生意都没法做下去。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最了不起的利他主义。
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问题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没有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必然将个人私欲作为唯一追求。
③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长李淼说:最善于利己的人,往往也最善于利他。
与之相反,理想色彩过重的人,在牺牲自己的时候,牺牲起别人也轻而易举。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论述类文章。
【解析】本题中,考生可以用捕捉关键词的办法,展开快速有效的审题。
通读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地提取出这几个关键词——利己、利他、时代、社会,于是我们的论题便可以确立为“当今时代利己与利他的选择”。
综合比较,在立意上,可以有三个角度:(1)摒弃“利己主义”,积极为人。
(2)拒绝伪善,善于利己。
(3)化解“利己”与“利他”的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比较上述三个立意,(2)(3)两个优于(1),而(3)句又在利己与利他的选择上做足了思辨功夫,更具内涵与逻辑张力,是写作中的优选项。
多维立意解读方向1:摒弃“利己主义”,积极为人/名师支招/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厘清概念。
“利己”是人的必然需求,“自己”本身是“人”的一员,让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利己”无可厚非。
而“利己主义”则不然,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利己”,而是将“利己”发挥到极致,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奉行“利己主义”的人,以“利己”为最高追求和最终目的,将“利己”作为处事原则和宗旨,凡是有碍于自己发展的一律踢开,凡是能帮助自己获利的则全部拿来。
这样的人眼里只有自己,枉顾他人、秩序、道德,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当摒弃之。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里,我们当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情怀,多一点担当意识,积极为人./写作片段/“利己主义者”鼓吹“利己”的选择是人的本性,“利己”有着它的合法地位。
大师钱理群:我们处于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时代最不安
大师钱理群:我们处于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时
代最不安
大师钱理群:
我们处于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时代。
最不安的是,可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
知识分子的思考变得特别边缘化,他们对完美社会的期待,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就像堂吉柯德。
需记住的是,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光明的底子非常重要。
他也说了对自己的三个要求。
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
等待,很多事情现在都不能着急。
坚守,不能在一片混乱中就跟着大家走。
他说人在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说假话,但假话有三个底线:
1,分清是非,说假话是错的;
2,只能是被迫,不能主动说假话;
3,不能因为说假话去伤害他人。
他说老的好处是,可以再一次回到童年、活成孩子,人的生命力量可能再一次出现高潮。
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重新发现世界。
同时你获得内心的宁静,或者说,是一种永恒。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著名教授钱理群说:“作文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
现在的作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
”可见,一说起写作文,学生都很头疼,真是“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
具体表现为:学生的作文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陈词滥调,毫无新意;甚至抄袭他人,导致老师批改费时费力,收效甚微。
这种令师生叫苦、家长无奈的窘状时刻困扰着语文习作教学,令人担忧。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一、胸有点墨,厚积薄发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海吞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引领学生学会巧吞,进而会吞,直至善吞,形成丰厚的语言积淀。
语言材料的积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为习作做好铺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法,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多途径进行语言积累,从而促进写作。
1.在背诵中积累经典语言对精美“语料”进行背诵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到初中学段,这是儿童作文发展的“奠基期”、“关键期”。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
(1)富有概括力的词语、佳句。
如:语文课本中规定学生背诵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如:情感表达强烈的句子;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富有哲理、意蕴深长的句子;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等等。
(3)名家名篇名段。
背诵名家名篇不仅可积累语言,学习、领悟表达方式,还可学习如何观察,学会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2.在泛读中积累多彩语言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积累语言材料,为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班级里设有班级图书银行,提倡亲子阅读,我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并推荐优秀健康的少儿读物,指导他们欣赏、精读、浏览、查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等。
人人有“采蜜本”,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久而久之,这些阅读积累会在孩子的心中孕育出语言的珍珠,作文时就能随心所欲地从语言仓库中提取出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在自己的文章中闪耀出璀璨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
青年也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睡着的,有昏着的,躺着的……我的交流对象应该是那些醒着的思考着的青年。
如果说小学中学是人生的春天,那么大学就是人生的盛夏——毕业后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
根据我的经验,16岁到26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16岁以前懵懵懂懂,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16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26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生孩子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时间就不多了。
而这16岁到26岁10年之间,大学4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
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真正属于自己的4年时间,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好玩”道出读书真谛
近些年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读书变得太功利、太累,让学生害怕读书。
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
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
“好玩”两个字,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
进了大学,除了专业书,大可看些专业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
学理科的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
要“进入专业”,又要“走出专业”。
“真本事”受用一辈子
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必须要潜下来,我一再跟学生说:“要沉潜下来。
”“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
要沉潜,就是说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很多诱惑。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你现在是人生的准备阶段,还不是赚钱的时候。
当然你做勤工俭学是必要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是你不能在大学期间只忙于赚钱,要不然以后你会后悔的。
这4年你不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受种种诱惑,图一时之利,放弃了长远的追求,底子打不好,以后是要吃大亏的。
有三种人混得好
我经常对学生讲,社会上有三种人混得好。
第一种人,家里有背景,他可以不好好读书。
但他也有危险,当背景出了问题,就不行了。
第二种人,就是没有道德原则的人,为达到目的,无论红道、黑道还是黄道,他都干。
第三种能站住的人就是有真本领的人,社会需要,公司需要,学校也需要。
所以既没“好爸爸”,又有良心、有自己道德底线的人,只有一条路——就是有真本事。
真本事不是靠一时一地地混,而是要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
所以在大学里一定要学会研究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活出诗意与尊严
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大家就会发现社会比学校复杂千百万倍,会遇到很多外在的黑暗。
所以在大学里要打好光明的底子,无论是知识底子还是精神底子。
当你面对黑暗时,就可以唤醒你内心的光明,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出诗意与尊严。
我大学毕业后分到贵州,18年后才重回北大。
每当遇到外在压力的时候,我总是为自己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全身心
地投入进去,在这一过程中抵御外在的黑暗。
压力越大,书读得越多,写东西越多,我每一次的精神危机都是这样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