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德育的教育与幼儿素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德育的教育与幼儿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理应包括如何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面对当今生态危机,这种观念的转变是极其必要的。
尤其我们学校已成为生态文明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态道德教育就更为重要,就急需一大批“理性生态人”的出现。
所谓“理性生态人”,是生态伦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它基于对传统“经济人”概念的批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外,还应具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自觉环境保护意识。
“理性生态人”应是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环保意识、科学技术、行为品质的优秀人才。
他们掌握书本知识,也掌握实践技能;既致力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关心物质财富,也注重精神财富;既关注当代人的利益,也关注后代人的利益;既关注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关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要塑造大批“理性生态人”,我们这个生态文明学校就应该一马当先。
因为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和环境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懂得正确选择、调节自己对待自然生态的行为,从而最终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还应是文化意义和生态意义上的。
我想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堂教学,将环境教育与生态德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生态德育的主渠道,学生只有扎实地学习和掌握环保知识、生态道德理念,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环境道德因素,有意识地、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环境保护知识,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在学习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时,我让学生收集各班扔掉的废纸有多少的数据,然后绘制扇形图分析三个年级扔废纸的情况,并说说长期以往对我们的文明校园又多大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又有多大。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很自然的懂得要爱护环境,并付之于行动。
作为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有机渗透、有机整合,在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道德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与本地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整合学校、社会资源,将生态德育与环境教育并举
首先,把环境教育和生态德育融于校园建设中,学校自身应成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实践示范和道德楷模,让学生在浓郁的环境保护氛围中感受体验,自觉促进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
把环境意识内化为自觉地行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其次,开拓学校周边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门口”的课堂,让学生到大型建筑工地、企业、社区参观、访问和考察,登上高楼顶楼监督烟尘排放情况、观察“能见度、分析大气的质量等等,使学生设身处地
感受不同的环境,启迪他们思考人类对环境应负的责任,激励他们将环境道德意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另外,我们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如利用寒、暑假组织环保冬、夏令营活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认识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增强生态德育的有效性。
总之,正确认识和把握环境教育与生态德育的相互关系,加强两者的整合和互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