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精品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提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另外也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是酸的能通性的发展和延伸,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为盐的学习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酸碱反应的过程(难点)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等投影仪、pH试纸。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及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投影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蚊虫叮咬现象,引入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或肥皂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和反应及应用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现象比较好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探究引入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师对探究实验给予指导。
关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看书归纳,教师补充说明。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的中和反应。
(2)能从组成的角度认识盐(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和反应的设计和交流方案,提高设计能力,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与意识。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活动的探究性,发展勇于提出问题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3.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4.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合,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三、学生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习过程中,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因此,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知识。
关于中和反应的定义,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认识: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教师须加以引导。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镊子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锌粒、大理石实验用品:.纸巾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回利用到中和反应。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1.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性,以利于农作物生长。
如:在土壤中加入。例如: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可以加入中和处理;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进行中和。
3.中和胃酸过多,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如斯达舒(含氢氧化铝),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4.有些蚊虫叮咬后分泌处蚁酸,使叮咬处很快肿痒,可以涂上物质的溶液。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并完成导学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处理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引起学生思考,并从废液酸碱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在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定性中感受量变带来的质变;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不仅总结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应用,而且有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文字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运用于课堂实践;
2、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探究的结果,完成演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2、所属单元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②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反应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因此,中和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
(2)教学重点:认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实质的理解。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且学生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对化学探究有极大的兴趣,能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4、设计思路①从复习旧知导入,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②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其中包括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分析结论。
③通过分析、归纳和课堂交流,得出反应实质④通过课堂交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也是盐与复分解反应的基础。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材安排了活动和探究,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酸碱中和的概念,但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尚不清楚。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和正确操作实验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颜色由粉红色变成了无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二:滴甲基橙溶液滴加稀盐酸,颜色由橙色变成了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三:滴酚酞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四:滴甲基橙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橙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特点,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常见指示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科书没有简单地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教科书通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应比较自然,所以,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所以,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安排了1个【讨论】、1个【探究】和1个【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生已有知识来自于课题1的学习。
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两种酸(盐酸和硫酸)、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理解“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和“不同的碱也有相似的性质”的本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这一化学性质以及的微观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同时也能归纳出盐的定义。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是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如何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二是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通过本课题的现象,可以从离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初中学习“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
(2)通过归纳,初步了解盐的定义。
(3)知道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素养目标(1)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演示实验和反应微观过程演示,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通过对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实验,培养证据推理素养。
(3)通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
(2)通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中学王钦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2.所属单元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探究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完成与中和反应相关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学习中和反应;通过猜想、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第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一课时,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同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微观解释。
3.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过程2、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2.思考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联系实际,演示介绍、指导练习、迁移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实验)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蚊虫叮咬照片,集思广益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过渡】大家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用什么化学反应来处理这样的事件?【演示实验】实验10-8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实验中可以看到氢氧化钡溶液加入硫酸溶液后溶液变浑浊。
说明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铜钡反应。
【过渡】氢氧化钡和硫酸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其它常见的酸和碱中,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一、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用滴管向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的盐酸,观察现象。
(两溶液混合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呢?【演示实验】实验10-8【提出问题】①试验中滴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③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但生成了什么物质呢?现在烧杯里面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是NaOH?稀盐酸?还是其它物质?为什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质疑、思考、解释、表达与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水东镇中学教学设计案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第十单元课题 2 ,课共2 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和反应,了解酸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学习难点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教学辅助工具烧杯、HCl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酚酞试液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时量课堂导入情境导入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那么把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当你胃部因为反酸而出现不适时,你知道吃什么食物或药物来缓解或消除症状?夏季,当你被蚊虫叮咬后,你知道怎样处理吗?为什么?2自主学习基础过关基础训练P48:知识梳理1、和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由和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和。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⑴;⑵;⑶。
7+3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它们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②怎样证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③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颜色为什么会变化?④如何操作才能使其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蒸发溶液,会得到什么溶质?2、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浓硫酸的车因发生交通事故,车上浓硫酸泄露,腐蚀路面,一时情况紧急,有关部门紧急调动三吨熟石灰来抢险。
原理是什么?3、阅读教材,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104、阅读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农业,工业,医药。
试分别举例说明。
①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
②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③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4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精品教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知道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氢氧化钠、稀盐酸、酚酞试液、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等。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一、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水。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课件(第1课时)
3.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表明中和反应已经完 成,记录此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4. 计算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完成实验报 告。
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 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 广泛,且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相结合 。
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 知识的方法。
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和反应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中和反应的原理等,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和反 应的意义和价值。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回顾酸和碱的性质,为新 课做铺垫。
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师会先对酸和碱的基本 概念、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酸 碱中和反应的初步认识。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获得直接经验 或验证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中 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让学生亲身 体验中和反应的过程,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期末考试评价
总结词
全面评估学生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掌 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VS
详细描述
期末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之一。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试题目,包括选 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全面检测学生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认知 水平。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综合评 定学生的成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 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九年级化学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案
【学生】观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观察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情况(Na+、OH-、H+、Cl-→Na+、Cl-、H2O)。通过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你写得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样的特点?谁发现了?我们给出一组几个代表方程式。
【展示】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教师】1、这三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2们就借助酚酞溶液来帮助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否像大家预测的那样出现那样的现象,4人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探究】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当烧杯中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学生】书写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猜想与假设】会反应。
【演示实验】1、向盛有Cu(OH)2固体的试管内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Cu(OH)2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向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试管内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你认为硫酸和Ba(OH)2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讨论归纳】1、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案3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并初步理解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对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四、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和反应的原理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证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初步了解盐的概念。
通过活动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HClCu CO2NaClFe2O3FeCu CO2H2SO4NaClCuNaOHH2SO4CO2NaClCaCO3H2SO4NaClCu CO2H2SO4入口其他几条路中通过盐酸“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通过明显的现象学生知道盐酸可以与铁、氧化铁、碳酸钙反应,而盐酸为什么遇见氢氧化钠时也是遇见狼哪?引出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 活动与探究: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 和稀HCl 溶液,振荡。
:无色的NaOH 和HCl 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 和HCl 是否发生了反应。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类物质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吗?(1)、取一个50ml 烧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往1中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组观察现象,讨论结果并派代表汇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课前准备】
多媒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被蚊虫叮伤的经历吗?
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
这是什么原理呢?
二、新课学习
一、中和反应
视频:氢氧化铜与硫酸
将Cu(OH)2和H2SO4混合,可用酒精灯微热(加快反应速度)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H2SO4=CuSO4+2H2O
可见,酸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视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从氢氧化铜与硫酸人反应可以看出,酸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我们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我们无法得出二者是否反应的结论。
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
[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
我们可以看到,当盐酸加到某一滴时,红色的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二者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
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反应中H+和OH-哪去了呢?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互“中和”。
]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可以看出是酸+碱→盐+水类型的反应。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观察图示,可知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用符号的形式表示为:H++OH- =H2O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钙
硫酸与氢氧化钾
硫酸与氢氧化钠
[HCl+KOH=KCl+H2O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2KOH=K2SO4+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观察生生成物的共同点是:有水生成,另一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CO3、CaCO3、KMnO4、CuSO4、Fe(NO3)3、NaHCO3、NH4NO3
常见的酸根有: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
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离子)
1.你认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什么?举例说明。
[反应物必须是酸与碱
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如:H2SO4+2KOH=K2SO4+2H2O]
2.是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要借助于指示剂?
[不是,如:Cu(OH)2+H2SO4=CuSO4+2H2O]
视频:氢氧化钡与硫酸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也可以发生反应,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Ba(OH)2=BaSO4↓+2H2O
由以上研究我们可知: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通常要借助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有明显现象的不需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酸性土壤
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消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问: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
[可以,因为:CaO+H2O=Ca(OH)2
用熟石灰(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生石灰代替]
2.处理工厂废水
如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
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假如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我们应如何处理?
可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3.用于医药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胃乐胶囊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
我们可以用药物中的氢氧化铝来中和胃酸
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
由于铝长期服用对神经系统有操作,所以可用Mg(OH)2中和胃酸Mg(OH)2+2HCl=MgCl2+2H2O
4.中和蚁酸等
如被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减轻痛痒, 由于蚊虫分泌的蚁酸呈酸性,可用一些碱性的物质如稀氨水、肥皂水、牙膏等涂抹患处,它们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将蚁酸反应掉,以减轻痛痒;如不小心被黄蜂刺到,由于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可在皮肤上涂抹酸性物质如醋酸,以减轻痛痒。
化学实验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如何处理?
[不能,这样会腐蚀下水管道,还有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应用相应的药品进行中和处理,将有害离子转变为无害]
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原理是什么。
[醋主要成分为醋酸,水垢主要成分是碱,酸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得以除去水垢]
课堂练习:
1.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
下列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D )
A.H2SO4、Na2CO3、NaCl
B.Ca(OH)2、HCl、Na2SO4
C.NaOH、H2CO3、NaCl
D.H2SO4、NaOH、Na2CO3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
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A )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3.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氢氧化钙)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
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C )
A. 酱油
B.食盐
C.食醋
D.香油
4.《奔跑吧,兄弟》中,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D ),如果要使红色褪去,喷射的液体可能是(B )
A.水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石灰水
5.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
A.Zn+2HCl=ZnCl2+H2↑
B.CuO+2HCl=CuCl2+H2O
C.Ba(OH)2+H2SO4=BaSO4↓+2H2O
D.AgNO3+HCl=AgCl↓+HNO3
6.下列各组物质通常借助指示剂才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 D )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D.烧碱和稀硫酸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2.盐是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HCl+NaOH=NaCl+H2O
中和反应实质: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和酸性土壤
中和工业废水
中和胃酸
中和蚁酸
【作业布置】
P65练习与应用:1(3)、3、5、
【教学反思】
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
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
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
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