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样本--流动实验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柏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柏努利方程。

2、通过实测流速的变化和与之相应的压头损失的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流动的流体具有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和静压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在没有摩擦损失且不输入外功的情况下,流体在稳定流动中流过各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的。

在有摩擦而没有外功输入时,任意两截面间机械能的差即为摩擦损失。

流体静压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取流动系统中的任意两测试点,列柏努利方程式:∑+++=++f h p u g Z P u g Z ρρ2222121122对于水平管,Z 1=Z 2,则 ∑++=+f h p u p u ρρ22212122若u 1=u 2, 则P 2<P 1;在不考虑阻力损失的情况下,即Σh f =0时,若u 1=u 2, 则P 2=P 1。

若u 1>u 2 , p 1<p 2;在静止状态下,即u 1= u 2= 0时,p 1=p 2。

三、实验装置及仪器图2-2 伯努利实验装置图装置由一个液面高度保持不变的水箱,与管径不均匀的玻璃实验管连接,实验管路上取有不同的测压点由玻璃管连接。

水的流量由出口阀门调节,出口阀关闭时流体静止。

四、实验步骤及思考题3、关闭出口阀7,打开阀门3、5,排出系统中空气;然后关闭阀7、3、5,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压高度。

思考:所有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是否在同一标高上?应否在同一标高上?为什么?4、将阀7、3半开,观察并记录各个测压管的高度,并思考:(1)A、E两管中液位高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其差值代表什么?(2)B、D两管中,C、D两管中液位高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其差值代表什么?5、将阀全开,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的高度,并思考: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是否变化?为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五、实验数据记录.液柱高度 A B C D E阀门关闭半开全开实验二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型态,加强层流和湍流两种流动类型的感性认识;2、掌握雷诺准数Re 的测定与计算;3、测定临界雷诺数。

空气流动实验报告模板

空气流动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空气流动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原理空气流动是指空气在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影响时,产生的流动现象。

本实验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空气流动的变化,从而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规律。

四、实验器材1. 实验台2. 气源3. 压力表4. 温度计5. 透明塑料管6. 水平玻璃板7. 记录纸、笔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各器材是否完好。

2. 将实验台搭建好,将透明塑料管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塑料管与水平玻璃板平行。

3. 调节气源,使气源压力稳定在0.5MPa。

4. 将温度计和压力表分别连接在透明塑料管的进出口处。

5. 记录初始温度和压力值。

6. 打开气源,观察空气流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7. 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气源压力、温度等,重复步骤5-6,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8. 关闭气源,整理实验器材。

六、实验现象1. 当气源压力为0.5MPa时,空气从塑料管中流出,流速较快,透明塑料管中空气流动方向与气源方向一致。

2. 当气源压力降低时,空气流速减慢,透明塑料管中空气流动方向与气源方向基本一致。

3. 当气源温度升高时,空气密度降低,流速加快,透明塑料管中空气流动方向与气源方向一致。

4. 当气源温度降低时,空气密度增大,流速减慢,透明塑料管中空气流动方向与气源方向基本一致。

七、实验数据实验条件 | 初始压力 (MPa) | 初始温度(℃) | 改变后压力 (MPa) | 改变后温度(℃) | 空气流速 (m/s)---------|----------------|--------------|------------------|----------------|----------------实验1 | 0.5 | 20 | 0.4 | 20 | 3.0实验2 | 0.5 | 20 | 0.5 | 25 | 4.0实验3 | 0.5 | 20 | 0.5 | 15 | 2.5八、实验分析1. 当气源压力降低时,空气流速减慢,但空气流动方向基本一致,说明空气流动受压力影响较大。

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

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

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化工流动过程是指化学反应在流动介质中进行的一种反应方式。

它具有反应速度快、传质效果好等特点,能够实现高效的物质转化和分离纯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化工流动过程的特点和应用,本文将介绍一种化工流动过程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化工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流动反应器的操作过程和条件;3.学习利用流动反应器进行物质转化和分离纯化的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以酯化反应为例进行流动反应实验。

酯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常用于香料、合成材料、染料等的制备。

实验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催化剂,通过流动反应器将醇和酸废液进行反应,得到相应的酯化产物。

实验步骤:1.制备反应液:称取一定量的酸废液和醇溶液,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混合。

添加适量的催化剂,摇匀,待用。

2.调整流动反应器:先将反应器内部清洗干净,然后调整流量计和压力计,使其保持稳定的流量和压力。

3.实验操作:将制备好的反应液缓慢加入反应器中,同时开始计时。

4.收取产物:根据反应液的组成和总的流量,通过收集样品的方式,定期取出产物进行分析。

5.观察和记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反应的进行状态,记录反应时间、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酯化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产物纯度等关键数据,判断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反应过程的改进。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触及腐蚀性物质。

2.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反应条件的稳定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合理利用实验时间,做好实验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化工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流动反应器作为一种高效的反应装置,在化学反应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流动反应过程的优化、探究反应机理等问题。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更好地应用化工流动过程于实际生产中,为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科学实验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

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科学实验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

题目: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科学实验1.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而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阶段,因此合理设计科学实验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大班水的流动特点进行一次实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水的流动规律。

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帮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3.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容器- 蓝色水果染料- 饮水吸管- 塑料小人或其他小玩具4.实验步骤- 将透明玻璃容器中倒入清水,并加入适量的蓝色水果染料,使水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 让幼儿观察蓝色水的流动情况,可以观察水在容器内的流动、水染料与清水的混合情况等。

- 利用饮水吸管将一部分水抽出,并观察水的流动情况是否发生改变。

- 将塑料小人或其他小玩具放入水中,观察水流经物体时的流动情况。

5.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水在容器中会随着重力和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流动情况,例如在斜面上会形成下滑的流动。

- 添加水果染料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水的流动路径,有利于幼儿理解水的流动规律。

- 抽出部分水后,水的流动情况会发生变化,表现出水流变得更加迅速的特点。

- 在水中放入障碍物后,水的流动会受到阻碍,形成流动的分支或旋涡等现象。

6.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幼儿在观察和思考中逐渐体会到水的流动规律。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和思考。

通过亲身实验,幼儿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的流动规律,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7.实验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流动规律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延伸实验:- 将两种颜色的水果染料加入水中,观察两种颜色水的混合流动情况。

- 改变容器的形状和材质,观察水的流动是否会发生变化。

- 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动情况,探究温度对水流动的影响。

8.结语通过开展水的流动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水的流动规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如流量计、压差计等。

3.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阻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管道设计、流体输送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主要分为直管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产生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遇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较大的部件时,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直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hf = f (l/d) (u^2/2g)式中:hf为直管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为管道内径,u 为流体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hj = K (u^2/2g)式中:hj为局部阻力损失,K为局部阻力系数,u为流体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实验台:包括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3. 压差计:U型管压差计。

4.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5. 计时器:秒表。

6. 量筒:500mL。

7. 仪器架: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台,安装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连接流量计和压差计,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台上设置实验管道,调整管道长度和管件布置。

4. 开启实验台水源,调整流量计,使流体稳定流动。

5. 使用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处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记录数据。

7.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8. 重复步骤4-7,改变流量和管件布置,进行多组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管道长度、管径、管件布置等信息。

2.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流体温度等数据。

3.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4. 绘制直管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即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大。

流动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流动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流动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流动演示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流动演示实验,让学生们对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流动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验原理:流动演示实验是通过模拟实际的流体运动过程,通过各种演示装置,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流体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例如,在本实验中,可以使用流体管、流量计、倾斜板等演示装置,通过控制水流的流速、流量和加速度等参数,来观察水流的运动轨迹、流向和速度等特性,从而理解流体的基本运动规律。

3. 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水流的流速和流量测量在这部分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流量计来测量水流的实际流速和流量,为后面对水流运动轨迹和速度等特性的观察提供基本数据。

(2)自然衰减水流的运动轨迹观察在这部分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自然状态下水流的运动轨迹和流向变化情况。

通过记录探头的位置和水流中各点的水压等数据,得出水流的运动规律。

(3)倾斜板上的水流运动观察在这部分实验中,我们将把倾斜板以不同角度倾斜,观察水流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流动特性和运动轨迹,并通过记录不同位置的水压等数据来分析水流在不同斜度下的流速情况。

4.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操作,我们已经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和观察结果,这些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对于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们将简要总结一下实验结果和分析情况。

(1)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流量计和探压管等多种设备来测量水流的流速、流量和水压等参数,这些设备的高精度和准确性保证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2)水流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实验中的自然衰减水流的运动轨迹和倾斜板上水流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水流受到重力和惯性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角度、速度和加速度下,水流的流向和速度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流动现象演示实验

流动现象演示实验

流动现象演示实验流动现象演示实验2010-06-11 12:24实验十流动现象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观察管流、射流、明渠流中的多种流动现象;2.演示边界条件对水头损失的影响;3.结合工程实例,了解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装置1.结构仪器结构如图10.1、10.3所示。

本仪器一套共7台,分别演示不同的流动现象。

1.挂孔2.彩色有机玻璃面罩3.不同边界的流动显示板4.加水孔孔盖5.掺气量调节阀6.蓄水箱7.无级调速旋钮8.电器、水泵室9.标牌10.铝合金框架后盖11.水位观察窗图10.1流动现象演示仪结构示意图2.工作原理狭缝流道中设有特定边界流场,用以显示管流、明渠流、射流等多种流动图谱。

以气泡为示踪介质,半封闭状态下的工作流体-水由水泵驱动,自蓄水箱6(10.1)经掺气后流经显示板,无数的小气泡随水流一起流动,在仪器内的日光灯照射和显示板底板的衬托下,小气泡发出明亮的折射光,清楚地显示出小气泡跟随水流流动的图像。

由于气泡的粒径大小、掺气量的多少可由掺气量调节阀5任意调节,故能使小气泡相对水流流动具有足够的跟随性。

本仪器流动为自循环,其工作流程如图10.2所示。

图10.2流动现象演示仪工作流程图三.实验现象与原理各实验仪演示内容及实验原理提要如下:1.ZL一1型(图10.3(a))由下至上分别演示逐渐扩大、逐渐收缩、突然扩大、突然收缩、壁面冲击、1800直角弯道等平面上的流动图像,模拟串联管道纵剖面流谱。

在逐渐扩大段可看到由主流脱离边壁(边界层分离)而形成的旋涡,且靠近上游喉颈处,流速越大,旋涡尺度越小,紊动强度越高;而在逐渐收缩段,无分离,流线均匀收缩,亦无旋涡。

由此可知,逐渐扩大段的局部水头损失大于逐渐收缩段。

图10.3流动现象综合演示仪显示面板在突然扩大段出现了较大的旋涡区,而突然收缩段只在死角处和进口附近的收缩断面后出现较小的旋涡区。

表明突扩段比突缩段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缩扩的直径比大于0.7时例外),而且突缩段的旋涡区主要发生在突缩断面之后,所以水头损失也主要产生在突缩断面之后。

管道流动规律实验报告(3篇)

管道流动规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管道流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层流、湍流等不同流动状态。

2. 掌握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参数,如流速、流量、压力、阻力等。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方法来测定管道流动特性。

4. 分析管道流动中的能量损失,探讨不同因素对流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管道流动是指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现象。

根据雷诺数(Re)的不同,管道流动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状态。

层流是指流体各层之间相对静止,流动平稳;湍流是指流体各层之间发生掺混,流动剧烈。

层流和湍流的判别标准为雷诺数(Re),其计算公式为:Re = (ρvd)/μ其中,ρ为流体密度,v为流速,d为管道直径,μ为动力粘度。

当Re < 2000时,流动为层流;当Re > 4000时,流动为湍流;当2000 < Re < 4000时,流动处于过渡区。

管道流动中,流体与管道壁面之间存在摩擦阻力,导致能量损失。

摩擦阻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hf = (fL/vd^5/2)其中,hf为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管道长度,v为流速,d为管道直径。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台架2. 管道系统(包括直管、弯头、三通等)3. 流量计4. 压力表5. 温度计6. 计算器7. 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连接管道系统,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

2. 将实验台架固定在平稳的地面。

3. 在管道系统中安装流量计、压力表和温度计。

4.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流量计,使流体流速达到预定值。

5. 记录流量、压力和温度等数据。

6. 重复步骤4和5,获取不同流速下的数据。

7. 分析数据,计算雷诺数、摩擦阻力损失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绘制流速与雷诺数的关系图,观察层流和湍流的转变过程。

2. 计算不同流速下的摩擦阻力损失,分析摩擦系数与流速的关系。

3. 分析管道系统中不同管件的局部阻力损失,如弯头、三通等。

4. 讨论管道流动中的能量损失,以及如何降低能量损失。

流体流动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流量计、压差计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Re的关系曲线。

4. 分析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流体性质、流动状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会产生阻力,导致机械能损失。

阻力损失主要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1. 沿程阻力:沿程阻力是指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与管道壁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其计算公式为:$$ h_f = f \cdot \frac{L}{D} \cdot \frac{u^2}{2g} $$其中,$ h_f $ 为沿程阻力损失,$ f $ 为摩擦系数,$ L $ 为管道长度,$ D $ 为管道直径,$ u $ 为管道内流速,$ g $ 为重力加速度。

2. 局部阻力:局部阻力是指流体在管道内流经管件、阀门等局部变化处时,由于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而产生的阻力。

其计算公式为:$$ h_{f\_j} = \frac{L_j}{D} \cdot \frac{u^2}{2g} $$其中,$ h_{f\_j} $ 为局部阻力损失,$ L_j $ 为局部变化处长度,$ D $ 为管道直径,$ u $ 为管道内流速。

3. 雷诺准数Re:雷诺准数是判断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其计算公式为:$$ Re = \frac{\rho u D}{\mu} $$其中,$ Re $ 为雷诺准数,$ \rho $ 为流体密度,$ u $ 为管道内流速,$ D $ 为管道直径,$ \mu $ 为流体动力粘度。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装置:管道系统、流量计、压差计、计时器等。

2. 流体:水(或其他可流动液体)。

3. 计量工具:尺子、量筒、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连接管道系统,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2. 设置实验参数,如管道直径、长度、流体流速等。

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

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

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流体力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21年5月10日实验内容:流动阻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掌握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了解不同流体在相同流速下的流动阻力,并掌握不同物体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流量计、液体桶、数字万用表、流速计、液体马达、计时器。

三、实验原理1. 流体阻力:当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分子会对物体表面施加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流体阻力。

2. 阻力系数:定义为流体阻力与控制因素的乘积之比。

3. 流量:流体通过某一横截面的体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

4. 流速:流体通过管道时流体每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面积的体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仪器放置在实验桌面上,将实验仪器插入电源,开启电源开关。

2. 安装实验仪器:将流量计安装在液体桶的下方,用胶带和胶水固定液体桶和水龙头,并将计时器固定在液体桶的一侧。

3. 实验过程: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入液体桶处,开启水龙头并记录流量计显示的流量值和流速计显示的流速值;随着水龙头逐渐调小,不断记录流量值和流速值,直至流速为零。

4. 结束实验:将实验仪器归位,关闭仪器电源,收拾好实验室。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相同流速下流动阻力的值,计算得出它们的阻力系数,并比较得出不同形状物体的阻力系数不同。

六、分析与讨论1. 该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知道不同物体在相同流速下的流动阻力,并计算得出各物体的阻力系数。

2. 实验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流量计和流速计的显示值,避免出现误差。

3. 实验后,应清理实验仪器,严禁随意调节和移动,确保设备安全。

七、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流动阻力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空气流动的实验报告

空气流动的实验报告

空气流动的实验报告
《空气流动的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空气流动的特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我们呼吸提供了必要的氧气,还
在我们周围不断流动,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气候。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了一个风扇和一些烟雾来观察空气流
动的情况。

当我们打开风扇并点燃烟雾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烟雾被风扇吹动,形成了明显的流动轨迹。

这表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并且它的流动是可以
被观察到的。

接下来,我们对空气的流动进行了一些定量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风速计来
测量风扇吹出的风速,并观察了不同位置的风速变化。

我们发现,风速在风扇
附近是最大的,随着距离的增加,风速逐渐减小。

这说明空气流动具有一定的
速度和方向,并且随着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最后,我们讨论了空气流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空气流动可以带走空气中
的污染物,保持空气清新;它也可以影响气候,调节气温和湿度;此外,空气
流动还可以影响我们的舒适感和健康。

因此,了解空气流动的特性对我们的生
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空气流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空气流动不仅是一个抽象
的概念,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重视空气流动,并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空气
质量,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砂浆流动实验报告模板

砂浆流动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浆流动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砂浆流动性的测定方法。

3. 分析不同配合比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砂浆流动性是指砂浆在施工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动状态,以便于填充模板和密实结构。

砂浆流动性主要通过稠度来衡量,稠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砂浆稠度测定仪- 砂浆拌和机- 天平- 量筒- 试模- 砂浆拌合物2. 实验材料:- 水泥- 砂- 碎石- 粉煤灰- 外加剂- 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要求称取水泥、砂、碎石、粉煤灰等原材料,并准备好外加剂和水。

2. 配制砂浆拌合物:将称取好的原材料放入砂浆拌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测定砂浆稠度:将搅拌均匀的砂浆倒入试模中,使用砂浆稠度测定仪测定砂浆的沉入度。

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配合比下砂浆的沉入度,分析不同配合比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砂浆沉入度与配合比的关系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不同配合比下砂浆沉入度表:| 配合比(水泥:砂:碎石:粉煤灰) | 沉入度(mm) || :---------------------------: | :----------: || 1:2:4:0 | 50 || 1:2:3:1 | 60 || 1:2:2:2 | 70 || 1:2:1:3 | 80 |(2)砂浆沉入度与配合比关系曲线:(此处插入砂浆沉入度与配合比关系曲线图)2. 分析:(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砂浆沉入度逐渐减小,流动性变差。

(2)当水泥用量固定时,砂子用量增加,砂浆沉入度增大,流动性变好。

(3)外加剂和粉煤灰的加入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较小,但能提高砂浆的保水性和抗裂性。

六、结论1. 砂浆流动性是衡量砂浆施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稠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2. 砂浆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泥用量、砂子用量、外加剂和粉煤灰等。

观察气体流动实验报告

观察气体流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气体流动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观察气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动现象。

2. 分析影响气体流动速度的因素。

3. 探讨气体流动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根据伯努利原理,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气体流动的速度和方向,来验证这一原理。

实验用品:1. 长直玻璃管(直径约10mm)1根2. 压力计1个3. 风扇1台4. 透明塑料袋1个5. 计时器1个6. 记录本1本实验步骤:1. 将长直玻璃管竖直放置在实验台上,一端连接风扇,另一端敞开。

2. 调整风扇风速,记录此时气体流动速度。

3. 在玻璃管中段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形成封闭空间,观察气体流动速度变化。

4. 使用压力计测量密封空间两侧的压强差,记录数据。

5. 改变风扇风速,重复步骤2-4,观察并记录气体流动速度和压强差的变化。

6. 改变玻璃管倾斜角度,重复步骤2-5,观察气体流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实验现象:1. 在风扇作用下,气体在玻璃管中快速流动,速度随风扇风速增加而增加。

2. 在玻璃管中段密封后,气体流动速度明显减小,且在密封空间两侧形成压强差。

3. 随着风扇风速的增加,密封空间两侧的压强差增大。

4. 改变玻璃管倾斜角度后,气体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速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分析:1. 风扇风速越大,气体流动速度越快,符合伯努利原理。

2. 在玻璃管中段密封后,气体流动速度减小,说明封闭空间两侧存在压强差。

3. 随着风扇风速的增加,密封空间两侧的压强差增大,进一步验证了伯努利原理。

4. 改变玻璃管倾斜角度,气体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速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气体流动速度受方向和角度的影响。

实验结论:1. 气体流动速度与风扇风速成正比,风速越大,流动速度越快。

2. 在封闭空间两侧存在压强差,且压强差随风扇风速的增加而增大。

3. 气体流动速度受方向和角度的影响,倾斜角度越大,流动速度越小。

流动状态的实验报告

流动状态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流动状态的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状态,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分析流体流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管道、阀门、流量计、压力计、计时器、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原理:流体流动状态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压力、密度等物理量的分布情况。

根据雷诺数的不同,流体流动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状态。

层流是指流体流动时,各层流体平行流动,速度分布均匀;湍流是指流体流动时,各层流体相互交错,速度分布不均匀。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将管道安装好,连接好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设备。

3. 在管道中注入一定量的流体,确保管道充满流体。

4. 调节阀门,控制流量,使流体在管道中流动。

5. 利用计时器记录流体流动的时间,观察流体流动现象。

6. 利用压力计测量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分布。

7. 利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

8.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

9.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当流量较小时,流体在管道中呈现层流状态;当流量增大时,流体逐渐由层流转变为湍流。

2. 在不同流量下,管道中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压力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3. 流体温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

实验结论:1. 在实验条件下,流体流动状态受流量影响较大。

当流量较小时,流体呈现层流状态;当流量增大时,流体逐渐由层流转变为湍流。

2. 在不同流量下,管道中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压力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3. 流体温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说明实验条件对流体温度影响较小。

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流体的流动状态与流量密切相关。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控制流量,以确保流体流动状态满足要求。

2. 在管道设计中,应考虑流体流动状态对管道压力分布的影响,合理设计管道结构,以提高管道的承压能力。

3.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流体流动状态的影响较小,但在实际工程中,仍需关注温度变化对流体性质的影响。

液体流动状态实验报告

液体流动状态实验报告

液体流动状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状态,了解液体的特性和流动规律。

实验原理:液体流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液体分子能够自由流动。

液体的流动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黏度、管道形状等。

实验仪器和材料:液体流动实验装置、液体(如水)、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液体流动实验装置放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管道和附件,确保密封和连接无漏水现象。

2. 实验1:调节流量:打开流量调节阀,使给水阀逐渐打开,观察流量计的示数变化,并记录下相应的流量值。

然后分别调整流量调节阀,观察流量计变化,记录下相应的流量值。

通过多次观察和记录,总结调节流量对液体流动状态的影响。

3. 实验2:温度对流动状态的影响:首先将温度调节器设置为一定的温度,打开流量调节阀和给水阀,观察和记录液体的流动状态。

然后调节温度调节器的温度,再次观察和记录液体的流动状态。

通过多次观察和记录,总结温度对液体流动状态的影响。

4. 实验3:压力对流动状态的影响:首先将压力调节阀设置为一定的压力,打开流量调节阀和给水阀,观察和记录液体的流动状态。

然后调节压力调节阀的压力,再次观察和记录液体的流动状态。

通过多次观察和记录,总结压力对液体流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讨论:1. 调节流量对液体流动状态的影响:我们观察到,当流量增大时,液体的流动速度增快,流动状态更为活跃。

当流量减小时,液体的流动速度减慢,流动状态更为缓慢。

这表明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液体的流动状态。

2. 温度对液体流动状态的影响:我们观察到,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黏度减小,流动速度增快,流动状态更为活跃。

当温度降低时,液体的黏度增大,流动速度减慢,流动状态更为缓慢。

这表明温度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液体的流动状态。

3. 压力对液体流动状态的影响:我们观察到,当压力增大时,液体的流动速度增快,流动状态更为活跃。

当压力减小时,液体的流动速度减慢,流动状态更为缓慢。

液体流动搅拌实验报告

液体流动搅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液体在搅拌过程中的流动现象;2. 研究搅拌速度对液体流动的影响;3. 探讨搅拌方式对液体流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液体流动搅拌实验主要基于牛顿流体力学原理。

在搅拌过程中,液体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产生剪切应力,从而产生流动。

搅拌速度和搅拌方式会影响剪切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而影响液体的流动。

三、实验器材1. 烧杯(500mL)1个;2. 玻璃棒1根;3. 搅拌器1个;4. 量筒1个;5. 水或液体(如油、酒精等)适量。

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约300mL的水;2. 将玻璃棒插入烧杯中,调整玻璃棒的位置,使其垂直于烧杯底部;3. 使用搅拌器以不同的速度(如低、中、高)搅拌液体,观察液体的流动现象;4. 改变搅拌方式(如圆周搅拌、螺旋搅拌等),观察液体的流动现象;5. 记录不同搅拌速度和搅拌方式下液体的流动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在低速度搅拌下,液体呈较慢的旋转流动,流动速度较慢;2. 在中速度搅拌下,液体呈较快的旋转流动,流动速度较快;3. 在高速度搅拌下,液体呈剧烈的旋转流动,流动速度最快;4. 在圆周搅拌下,液体呈环形流动;5. 在螺旋搅拌下,液体呈螺旋状流动。

六、实验分析1. 搅拌速度对液体流动的影响: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液体的流动速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增加,剪切力增大,从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

2. 搅拌方式对液体流动的影响:圆周搅拌和螺旋搅拌对液体流动的影响较大。

圆周搅拌使液体呈环形流动,而螺旋搅拌使液体呈螺旋状流动。

这是因为搅拌方式改变了剪切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影响了液体的流动。

七、实验结论1. 搅拌速度对液体流动有显著影响,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液体的流动速度也随之增加;2. 搅拌方式对液体流动有较大影响,圆周搅拌和螺旋搅拌对液体流动的影响较大;3.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搅拌速度和搅拌方式可以提高液体流动的效果。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搅拌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如需要快速混合液体,可选择高速度搅拌;2. 搅拌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液体的特性和实验目的进行,如需要均匀混合液体,可选择圆周搅拌;3.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搅拌器的使用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流体流动形态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形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形态,了解层流、湍流和过渡流的特点,掌握判断流体流动形态的方法,并验证雷诺数在判断流体流动形态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形态分为层流、湍流和过渡流三种。

层流是指流体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横向混合,流体质点沿直线运动;湍流是指流体流动时,各层之间发生横向混合,流体质点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变化;过渡流是指层流和湍流之间的不稳定流动状态。

雷诺数(Re)是判断流体流动形态的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为:Re = (ρ v d) / μ其中,ρ为流体密度,v为流体流速,d为管道直径,μ为流体动力粘度。

当Re < 2000时,流体呈层流;当2000 < Re < 4000时,流体呈过渡流;当Re > 4000时,流体呈湍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流体流动形态实验装置、流量计、压差计、计时器、秒表、温度计、水表等。

2. 实验材料:清水、空气、油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连接好,确保管道密封性良好。

2. 打开水源,调节流量,使流体在管道中流动。

3. 使用流量计和压差计测量流体流速和压差。

4.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雷诺数。

5. 观察流体流动形态,判断其属于层流、湍流还是过渡流。

6. 重复步骤2-5,分别改变流量、温度、管道直径等条件,观察流体流动形态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低流速、小直径管道中,流体呈层流。

此时,流体质点沿直线运动,各层之间没有横向混合。

2. 在高流速、大直径管道中,流体呈湍流。

此时,流体质点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变化,各层之间发生横向混合。

3. 在中等流速、中等直径管道中,流体呈过渡流。

此时,流体流动形态不稳定,介于层流和湍流之间。

通过实验,验证了雷诺数在判断流体流动形态中的作用。

当雷诺数小于2000时,流体呈层流;当雷诺数大于4000时,流体呈湍流;当雷诺数介于2000和4000之间时,流体呈过渡流。

液体流动实验报告

液体流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液体流动的基本原理;2. 观察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现象;3. 分析液体流动速度与液体性质、管道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液体流动是指液体在重力、压力、粘度等作用下,在管道内流动的过程。

液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包括:1. 牛顿粘性定律:液体的流动速度与剪切应力成正比,与剪切率成反比;2. 达西定律: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其流量与管道长度、管道截面积、液体粘度和压力差成正比;3. 伯努利方程:在液体流动过程中,流速增加,压力降低。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酒精、肥皂水、色拉油等;2. 实验仪器:管道、阀门、流量计、计时器、压力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1)将管道安装好,连接好阀门和流量计;(2)打开阀门,观察水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记录流量计的读数;(3)分别将肥皂水、酒精、色拉油等液体加入管道中,观察其流动现象,记录流量计的读数;(4)分析不同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压力、粘度等参数。

2. 实验二:观察液体流动速度与管道结构的关系(1)将管道连接好,安装好阀门和流量计;(2)调整管道的弯曲程度、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等参数;(3)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记录流量计的读数;(4)分析不同管道结构对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

3. 实验三:观察液体流动速度与液体性质的关系(1)将管道连接好,安装好阀门和流量计;(2)调整液体的粘度、密度等参数;(3)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记录流量计的读数;(4)分析不同液体性质对流动速度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观察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现象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压力、粘度等参数存在差异。

肥皂水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较快,压力较低;酒精的流动速度较慢,压力较高;色拉油的流动速度最慢,压力最高。

2. 实验二:观察液体流动速度与管道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管道的弯曲程度、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等参数对液体流动速度有显著影响。

空气流动的实验报告

空气流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空气流动的原理,掌握空气流动的基本规律,并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空气流动实验。

二、实验原理空气流动是由于空气压强差异而产生的。

当空气受到加热或冷却时,其密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压强差异,导致空气流动。

本实验通过观察加热或冷却空气时空气流动的现象,验证空气流动的原理。

三、实验器材1. 热水袋(装有热水)2. 冷水袋(装有冷水)3. 玻璃杯4. 橡皮筋5. 橡皮管6.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热水袋和冷水袋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用橡皮筋固定。

2. 将橡皮管连接到玻璃杯的底部,并将橡皮管另一端连接到橡皮管,形成闭合回路。

3. 同时启动计时器,观察热水袋和冷水袋中的空气流动现象。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空气流动的规律。

五、实验现象1. 热水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的气流,冷水袋中的空气受冷收缩,产生下沉的气流。

2. 热水袋和冷水袋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形成明显的气流。

3. 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热水袋和冷水袋中的空气流动速度逐渐减慢。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热水袋中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冷水袋中的空气流动速度较慢。

2. 热水袋和冷水袋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且在实验初期,空气流动速度较大,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空气流动速度逐渐减慢。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空气受热膨胀,受冷收缩,产生压强差异,导致空气流动。

2.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流动。

3. 空气流动速度与空气温度差异有关,温度差异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

4. 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空气流动速度逐渐减慢,可能是因为空气温度趋于稳定,导致空气流动速度减小。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空气流动的原理,掌握了空气流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流动是由于空气压强差异而产生的,受热膨胀的空气上升,受冷收缩的空气下沉,形成空气流动。

同时,空气流动速度与空气温度差异有关,温度差异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验数据处理 表一 实验装置编号:1 水温℃: t 平均= 压差计初始值:kPa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Q(L/h)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mmH20 5 8 13 18 29 43 64 80 101 123 4.4 8.1 13.2 18.7 25.8 33.5 42.8 0.9 ΔP kPa Pa 49.0 78.4 127.4 176.4 284.2 421.4 627.2 784.0 989.8 1205.4 3500 7200 12300 17800 24900 32600 41900 光滑管液体阻力实验数据表 光滑管内径:8 mm 25.35 黏度μ = 密度(Kg/m )ρ = u(m/s) 0.0553 0.1106 0.1659 0.2212 0.2765 0.3317 0.3870 0.4423 0.4976 0.5529 1.1058 1.6587 2.2116 2.7645 3.3174 3.8703 4.4232 Re 498.6 997.2 1495.9 1994.5 2493.1 2991.7 3490.3 3989.0 4487.6 4986.2 9972.4 14958.6 19944.9 24931.1 29917.3 34903.5 39889.7
-5
其中: 压差单位转换:1 mmH20=9.8Pa,数字压差计读数减去初始值后*1000 转换为 Pa。 水的黏度、密度由教材(上)P331 表中查出, 25.8 26.8 水温取平均值 t 平均 25.35 ℃。从 20-30℃区间按内插法求得μ ,ρ 。 2
3 流速 u 流量Q(m / s) Q(l / h) * 0.001 (m/s)。 d 管道面积(m 2 ) 3600 * ( ) 2 * 2

2d Pf 2 0.008 49.0 2 0.15144 l u 996 .18 1.7 0.0553 2
表二 实验装置编号:1 水温℃:t 平均==27.4
粗糙管液体阻力实验数据表 粗糙管管长:1.7m 密度ρ =996.4Kg/m
3
粗糙管内径:10 mm 黏度μ =85.2*10 Pa.s ΔP mmH20 8 30 60 100 141 193 246 285 344 4.7 14.7 28.3 47.9 68.2 96.8 126.4 kPa Pa 78.4 294 588 980 1381.8 1891.4 2410.8 2793 3371.2 3700 13700 27300 46900 67200 95800 125400
3
光滑管管长:1.7m 88.37 *10 Pa.s 996.18 λ 0.15144 0.06058 0.04375 0.03407 0.03513 0.03618 0.03956 0.03786 0.03777 0.03725 0.02704 0.02472 0.02376 0.02200 0.02138 0.02056 0.02023
⒈学习直管摩擦阻力压力降△Pf 、直管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⒉掌握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 Re 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⒊学习压强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技巧。 ⒋掌握坐标系的选用方法和对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 ⒉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 Re 之间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原理 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 Re 的测定 λ =

2d Pf 2 0.010 3700 2 0.34889 l u 996 .4 1.7 0.354 2
绘制 Re-λ 关系曲线(通过 Excel 绘制)见附图一。
图一 1
λ -Re关系曲线
0.1
光滑管 粗糙管
λ
0.01 100 1000 Re 10000 100000

姓名: 王 课程名称 班级名称 指导教师 教师对报告的校正 意见 一、实验目的 立



报告成绩: 实验一 实验 同组者 实验日期 直管液体阻力 王立、张军、 周明、陈亮 **********
学号: 20100102031 化工原理实验(1) *********** ************* 组 别 实验名称 *******
七、结果与讨论 八、思考题
页 附:






表一 光滑管液体阻力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实验装置编号:1# 光滑管内径:8 mm 光滑管管长:1700mm 水温℃: t 初始=25.0 t 终止=25.7 数字压差计初始值:0.9 kPa ΔP 序号 Q(L/h) mmH20 左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1.0 10.5 8.0 5.5 1.0 -7.0 -17.0 -25.5 -35.0 -45.5 16.0 18.5 21.0 23.5 30.0 36.0 47.0 54.5 66.0 77.5 4.4 8.1 13.2 18.7 25.8 33.5 42.8
kPa

指导教师 评定意见 实 成 验 绩


指导教师 签 名 页
2d Pf l u2
Re =
d u

u 流速,
式中:d 管径,m ; Pf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l 管长,m; m / s;
流体的密度,kg / m3; 流体的粘度,Pa·s。
四、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与方案 1、按下总电源开关按钮,关闭所有流量调节阀,按一下变频器上的启动按钮 RUN , 启动离心泵。 2、测定光滑管液体阻力:打开光滑管闸阀 19、测压阀 9、21。调整倒 U 形管压差计, 使流量为零时,压差计左、右液柱高度差为零。记录数字压差计初始压差及初始水温,开 始测定。 调节小量程的转子流量计流量在 10-100L/h 内每增加 10 升测一点, 读取压差与 流量; 调节大量程的转子流量计流量在 200-800L/h 内每增加 100 升测一点, 读取压差与 流量。共测定 17 组数据。小流量时用倒置∪形管压差计测量(mmH2O) ,大流量时用差压 数字表测量(KPa) 。 3、测定光滑管液体阻力:关闭光滑管闸阀 19、测压阀 9、21,打开粗糙管闸阀 20、 测压阀 8、17。 4、记录终止水温,停止离心泵,关闭总电源,结束。
-5
压差计初始值:1.0 kPa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Q(L/h)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u(m/s) 0.035 0.071 0.106 0.142 0.177 0.212 0.248 0.283 0.318 0.354 0.708 1.062 1.415 1.769 2.123 2.477 Re 414 828 1241 1655 2069 2483 2897 3311 3724 4138 8277 12415 16553 20691 24830 28968 λ 0.73928 0.69307 0.61606 0.57756 0.52119 0.49542 0.46393 0.41151 0.39246 0.34889 0.32296 0.28603 0.27640 0.25347 0.25093 0.24132
Re、λ 按下列公式计算:
λ =
2d Pf l u2
Re =
d u

计算实例: 以第一组数据处理为例: Δ P=5*9.8=49.0Pa。
Q * 0.001 10 * 0.001 0.0553 (m/s)。 d 2 3600 * 0.004 2 * 3.14 3600 * ( ) * 2 d u 0.008 0.0553 996 .18 Re 498 .6 88.37 10 5 u
17
800
160.5159500Fra bibliotek2.831
33106
0.23500
计算实例:以第 10 组数据为例 Δ P=(4.7-1.0)*1000=3700 Pa。
Q * 0.001 100 * 0.001 0.354 (m/s)。 d 2 3600 * 0.005 2 * 3.14 3600 * ( ) * 2 d u 0.010 0.354 996 .4 Re 4138 85.2 10 5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