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概念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有一些核心概念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本文将介绍并讨论这些核心概念,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和效率等。

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考虑边际效用来判断是否继续购买或消费。

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状态。

在市场均衡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市场价格也会因此确定下来。

市场均衡通常会使得资源分配效率最大化,并且不存在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

4.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和投入将直接影响产出和生产成本。

5. 效率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

在经济学中,有两种主要的效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多的产出;配置效率是指资源的分配能够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总结: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涵盖了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和效率等方面。

这些概念是我们了解和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作的基础。

通过研究这些核心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个人消费决策、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整个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概念归纳

微观概念归纳

微观经济学概念归纳一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它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家庭、厂商、特定的市场或行业)的理性经济行为。

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产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或市场体系(Market mechanism or Market system)的力量和缺陷以及其他问题,目的是解决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稀缺指物品在超越免费供应时人们对它仍然有需求。

即该物品在市场上保持一个正值价格。

二价格是为换取一项物品所必须放弃的货币数量——这种价格被称为货币价格。

相对价格一种价格与另一种价格的比率被称为。

相对价格是机会成本需求(demand)指居民户在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在一定时期,在特定的价格下,居民计划购买的一种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在一定时期,在特定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Supply)在一定时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替代效应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应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实际收入的变化,从而对其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当除了物品价格之外的任何一种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就会出现需求的变动预期的未来价格如果人们预期一种物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升,则人们现期就会更多地购买这种物品,商家就会减少产量。

如果人们预期某一物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下降,则他们现期就会减少对该物品的购买,商家就会扩大产量。

比较静态分析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内生变量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内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十大经济学原理:个人决策: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相互交易: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4、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5、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6、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7、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做可以达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的人。

8、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量调整。

9、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10、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11、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2、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3、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4、市场力量:单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5、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6、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7、经济周期:就业与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8、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9、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产生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20、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与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1、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2、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

微观经济学 概念

微观经济学 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市场中的个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和企业,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和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解释市场如何运作以及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

它研究了供给和需求、价格形成、市场结构、竞争、垄断、生产成本、收益和效率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
1.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中最基本的力量,它们决定了市
场价格和产量。

2.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此时市场价格
和产量达到稳定。

3.弹性: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包括需求弹性和供
给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收益:收益是指企业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获得的收入。

6.效率: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
市场机制实现效率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1. 供给和需求:供给指商品或服务在各种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需求指消费者愿意以各种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2. 市场均衡:在自由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出现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价格,均衡数量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数量。

3.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相对变化程度。

供给弹性则反应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相对变化程度。

4. 政府干预:政府在市场中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影响市场的运行。

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和管制来影响价格和资源分配。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进行某种行动时,放弃的最优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个体决策会面临机会成本。

6.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衡量了额外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时的满足程度。

个体在满足需求时,会权衡边际效用和成本来做出决策。

7.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

这些要素的组合和配置会影响生产能力和成本。

8.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因素引起。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和市场行为,从而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四组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四组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四组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代理人(如家庭、企业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四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需求与供给、弹性、成本与效益以及市场结构。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通过市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个人偏好和市场预期等。

供给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二、弹性:在微观经济学中,弹性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或供给的敏感程度的一个重要概念。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在面对价格变化时购买行为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在收入变化时购买行为的变化程度。

交叉弹性衡量了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

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在生产成本或技术变化时供给数量的变动程度。

供给弹性的种类有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生产者在面对价格变化时供给数量的变化程度。

交叉弹性衡量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

三、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用来评估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

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货币和非货币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等。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个商品或提供一个服务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的价值。

效益是指个体或组织从某个经济行为中得到的满足度或收益。

效益可以通过个人偏好和需求弹性来衡量。

个体或组织在决策时会考虑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关系,以最大化效益或最小化成本。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1. 供求关系(Supply and Demand):供求关系是市场上的核心概念之一、供给是指供应者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意愿。

需求是指消费者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意愿。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2. 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上消费者或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说明市场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如果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市场对价格变动不太敏感。

3. 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s):生产成本是生产者为生产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如租金和固定设备成本)和可变成本(如原材料和工资)。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反之亦然。

4.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生产者为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的变化对于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

5.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益处。

边际效用的变化对于消费决策和资源配置也非常重要。

6.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或产生理想的经济结果。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外部性(如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如国防)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7. 垄断(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生产者,从而可以控制价格和数量。

垄断可能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9.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交易对于与交易相关的非参与方产生的效应。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的好处)或负的(如污染对环境的损害)。

10.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士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需求质更改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耗者收入两更改的反应水平。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更改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更改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权衡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权衡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耗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理解经济新视角》导读:在当今社会,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领域的概念、联系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新视角。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企业经营决策等内容。

当我们研究一家企业如何决定产品价格、生产数量和投入因素时,就是在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民收入总量、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等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

当我们研究国家的经济增速、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时,就是在应用宏观经济学理论。

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它包括了政府干预经济、市场机制、经济组织等内容。

当我们研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税收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时,就是在应用政治经济学理论。

从上述的概念及应用来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体经济现象,而政治经济学则是二者之间的桥梁,研究的是经济制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学的一个完整体系。

在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宏观经济学帮助我们把握国家经济的全貌,而政治经济学则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经济制度间的差异和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三者的结合运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微观经济学概念总结

微观经济学概念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经济人在经济学中,“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的假设条件。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决定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中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6.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dQ f 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7.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8.需求曲线的特征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是负值。

它们都表示水泥股票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0. 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1. 供给表商品的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12. 供给曲线的特征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13. 均衡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体、市场和企业等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弹性、成本与利润等,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表示企业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量表示市场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对个人或企业总效用的变化。

人们通常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追求更多的满足感,边际效用理论研究了这种追求的决策过程。

例如,当人们在考虑购买一件商品时,他们倾向于选择边际效用大于价格的商品。

3. 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当商品价格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当收入变化时,需求量的变化程度。

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4. 成本与利润成本与利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部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指标。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购买决策中,人们根据边际效用来选择最大化个人满足感的商品;在市场营销中,企业需要了解供需关系来决定产品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在公司管理中,理解成本与利润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经营决策。

另外,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对政府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来制定税收政策、管制策略以及产业政策等。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进而调节市场供需关系。

总之,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经济运行和决策过程的关键。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以及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解决各种经济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它们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交换过程。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支付能力,供给则表示生产者愿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的平衡价格和数量。

通过需求和供给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二、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由每单位商品或服务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者生产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最优决策。

当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时,我们可以增加消费或生产,以提高总体满意度或利润。

反之,当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时,适当减少消费或生产可以避免浪费资源。

三、弹性弹性是描述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弹性指标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衡量了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上的价格和收入变动对需求和供给带来的影响。

四、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这些要素被供给给企业,并以一定的价格收益。

企业则使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并以产品销售的形式获取利润。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企业的生产决策,对于理解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或社会产生的额外影响,公共物品指的是无法排除非付费消费者的商品或服务,而不完全竞争指的是市场上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等现象。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解释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解释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机会的最高价值(收益)。

❖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指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内在规律的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标准的经济学。

❖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供求定理的核心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形成新的均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应提高价格;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应降低价格,才能增加总收益。

❖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所规定的这一行业产品的最低限价。

❖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基数效用:基数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序数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边际效用递减: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通过市场价格变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市场均衡的过程。当市场出现供 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时,价格机制会自动调整供求关系,使市场重 新达到均衡状态。
弹性理论
弹性描述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包括需求弹性和供 给弹性。需求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反映供 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手段。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交易
信息不对称定义
指交易中各方拥有的信息不同,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公平性。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信号传递、信誉机制和政府监管等手段。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交易的关系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市场交易产生重要影响。
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目录
• 微观经济学简介 • 市场供需理论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生产者行为理论 •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 微观经济学应用
01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市场机 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以及它们对资源配置和 福利的影响。
Cobb-Douglas成本函数、CES成本函数等。
利润最大化与产量决策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追求 利润最大化,此时边际成本等 于边际收益,即MC=MR。
产量决策
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确定 最优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类型与产量决策
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 断企业)在产量决策上存在差
04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个体经济单元(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如何运作,个体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资源如何分配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与效益等。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方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而需求方则愿意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供求关系的平衡点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即市场上实际交易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所增加或减少的满足感受。

边际效用的理论提出了个体在决策时如何权衡其成本与效益的问题。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效用与成本的关系,从而达到效用最大化。

3. 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即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付出的资源或机会的代价。

效益则是实现该目标所带来的收益或满足感。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权衡关系,选择最优方案。

4. 供给与需求弹性供给与需求弹性是衡量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供给弹性描述了供应量如何随价格变化而变化,而需求弹性描述了需求量如何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并理解市场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与效益以及供给与需求弹性等。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个体决策和资源分配等经济现象。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经济问题,并做出理性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而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实证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实证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实证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名词可能有些晦涩难懂。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决策的分支。

它关注的是个体主体,如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市场上的交易和价格形成等因素。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市场结构、成本和收益等。

通过对个体和市场行为的研究,微观经济学为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它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实证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实证验证和解释,以了解经济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它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工具来分析数据,并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3. 微观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

微观经济学提供了实证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理论框架,而实证经济学通过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来验证和解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反过来促进和改进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4. 对微观经济学名词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名词和概念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b.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或投入对总产出或总效用的影响。

边际效应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决策者如何权衡利益和成本来做出决策。

c.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对于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准备尝试理解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1、百度百科定义2、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3、五分钟商学院学习几个核心概念百度百科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

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

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目录第一章引论 (1)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第三章效用论 (3)第四章生产论 (4)第五章成本论 (5)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5)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6)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7)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7)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8)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8)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9)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第一章引论理解概念: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和社会对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并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Micro)、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生产、收入等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经济人(Economic man):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供给(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做出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市场交易的一门学科。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选择,揭示了市场交易中的微观机制,为理解整体经济运行提供了基础和方法。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了解的。

首先,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需求代表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而供给则代表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需求曲线呈现负斜率,供给曲线呈现正斜率。

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关系,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都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其次,成本和收益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生产者在决定生产数量时,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着产量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

收益则是指生产者由于生产和销售商品而取得的收入。

生产者会选择产量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以获得最大利润。

这种选择决策可以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表示。

另外,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而边际效用则表示每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的现象。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考虑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以达到最大化总效用的目标。

此外,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效率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最优配置,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等多个方面。

市场效率可以通过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实现。

最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需求 3. 供给5、机会成本7、均衡8、消费者剩余9、
经济租
10、恩格尔定律11、边际替代率12、边际技术替代率13、效用14、基数效用15、等成本线16、自然垄断17、帕里托最优18、规模报酬
1.谷贱伤农
2.税收归宿
3.机会成本
4.等产量线
5.无差异曲线5.无差异曲线
6.短、长成本曲线7垄断8.完全竞争市场
9.经济效率的条件10.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形状
1、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3、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
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4、供给量:是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5、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只得是生产者所放弃的使
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茶中所使用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
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
价格之差。

9、经济租:是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金额与为得到使用该生产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小金
额之间的差额。

10、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
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11、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
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12、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
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13、效用: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
满足的一个度量。

14、基数效用: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
(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

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

15、等成本线:表示用既定的成本可以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成本线上的任意一点所表示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其成本都是相等的。

16、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
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17、帕里托最优:指资源状态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
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18、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
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1.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
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2.税收归宿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归着点。

即是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归着环节,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国家对纳税人课税,其税负的运动结果有三种情况:一是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转嫁使税负最终落在负税人身上;二是税负无法转嫁而由纳税人自己承担;三是转嫁一部分,纳税人自己承担一部分。

不管出现何种情形,税负总是要由一定的人来承担,归着于一定的人身上。

3.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中,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机会成本对于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反映的是两种投入和一种产出的关系。

它是一条无差异曲线。

两种投入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产量是无差异的。

等产量线具有以下性质:1.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2.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5.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

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
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换句话说,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生矛盾。

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

6.短期成本曲线
长期成本曲线
7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成因:1:对上游资源的控制2专利3特许权4自然垄断
8.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9.经济效率的条件1实现生产的效率2满足交换的效率3满足产出的效率
10.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形状
比较重要的图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