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动、静脉、淋巴解剖生理学( 聂).ppt1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人体解剖学-静脉和淋巴PPT幻灯片
意义 局部淋巴结肿大,
引流范围存在病变。
48
2.扁桃体
49
3.脾spleen
位置:脾位于左季肋 区,左侧第9--11肋 的深面,长轴与第 10肋一致。
脾切迹, 是触诊时 辩认脾的标志。
储血、造血、清除衰老 红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50
4.胸腺
位置:
胸腔上纵隔,胸骨柄后方
分布:
左叶、右叶,成人胸腺萎缩。
胫后静脉 胫前静脉
22
2.腹盆部静脉
(1)髂外静脉 (2)髂内静脉 (3)髂总静脉 (4)下腔静脉 (5)肝门静脉系
23
(1)髂外静脉 髂外静脉 股静脉
24
(2)髂内静脉
臀上、下静脉 壁支 闭孔静脉
骶外侧静脉 直肠下静脉 脏支 阴部内静脉 子宫静脉
25
(3)髂总静脉 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
26
(4)下腔静脉
幽门
脾淋
淋巴结 胃网膜淋巴结 巴结
63
2)肠系膜上淋巴结 3)肠系膜下淋巴结
肠系膜上 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肠系膜上、下淋巴 结的输出管共同汇 合成一条肠干,向 上注入乳糜池。
回结肠 淋巴结
肠系膜下 淋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直肠上淋巴结
64
小结
65
思考题
1.从左手背静脉网输液治疗右足背感染,那 么药物需经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感染部位? 2.门脉高压的病人为何会出现上消化道大出 血、脾肿大、便血? 3.乳腺癌患者其肿瘤细胞可能转移到哪些部 位的淋巴结?
二、体循环的静脉 3大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 心静脉系
6
(一)上腔静脉系
1.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2. 收集范围:头颈部、上肢、胸部的静脉血
引流范围存在病变。
48
2.扁桃体
49
3.脾spleen
位置:脾位于左季肋 区,左侧第9--11肋 的深面,长轴与第 10肋一致。
脾切迹, 是触诊时 辩认脾的标志。
储血、造血、清除衰老 红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50
4.胸腺
位置:
胸腔上纵隔,胸骨柄后方
分布:
左叶、右叶,成人胸腺萎缩。
胫后静脉 胫前静脉
22
2.腹盆部静脉
(1)髂外静脉 (2)髂内静脉 (3)髂总静脉 (4)下腔静脉 (5)肝门静脉系
23
(1)髂外静脉 髂外静脉 股静脉
24
(2)髂内静脉
臀上、下静脉 壁支 闭孔静脉
骶外侧静脉 直肠下静脉 脏支 阴部内静脉 子宫静脉
25
(3)髂总静脉 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
26
(4)下腔静脉
幽门
脾淋
淋巴结 胃网膜淋巴结 巴结
63
2)肠系膜上淋巴结 3)肠系膜下淋巴结
肠系膜上 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肠系膜上、下淋巴 结的输出管共同汇 合成一条肠干,向 上注入乳糜池。
回结肠 淋巴结
肠系膜下 淋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直肠上淋巴结
64
小结
65
思考题
1.从左手背静脉网输液治疗右足背感染,那 么药物需经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感染部位? 2.门脉高压的病人为何会出现上消化道大出 血、脾肿大、便血? 3.乳腺癌患者其肿瘤细胞可能转移到哪些部 位的淋巴结?
二、体循环的静脉 3大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 心静脉系
6
(一)上腔静脉系
1.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2. 收集范围:头颈部、上肢、胸部的静脉血
《静脉和淋巴》ppt课件
3、右侧手背桡侧静脉点滴抗菌素治疗阑尾炎, 问:药物如何到达阑尾的?
4、保证全身血液定向流动的因素?
脾
脉管系统--静脉
食管静脉丛
上腔静脉 奇静脉 食管静脉 食管静脉丛
胃左静脉
门静脉
脉管系统--静脉
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肛静脉
髂内静脉 下腔静脉系
系统解剖学 脉管系统
淋巴系统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脉管系统--淋巴系
(一) 淋巴系统总论
功能 静脉的辅助管道 防御功能
左、右头臂静脉
奇静脉
脉管系统--静脉
头颈部静脉
头臂静脉属支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深静脉) 颈外静脉(浅静脉)
静脉角的概念
脉管系统--静脉
头颈部静脉
面静脉与颅内的交通
面静脉
内眦静脉
面深静脉
眼静脉
导血管
翼静脉丛
破裂孔 卵圆孔
海绵窦
脉管系统--静脉 静动脉
头颈部静脉
危险三角的概念 部位 鼻根和两侧口角之间
右颈干 右锁骨下干 右支气管纵隔干
乳糜池
左、右腰干 肠干
脉管系统--淋巴系
淋巴结
串联于淋巴管之间, 输出管和输入管
局部淋巴结 引流某一区域或某一器官的 第一级淋巴结
脉管系统--淋巴系
颏下淋巴结
头头颈颈部部的的重重要要淋淋巴巴结管和淋下巴颌结下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脉管系统--淋巴系
腰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脉管系统--淋巴系
下下肢肢、、盆盆部部的的重重要要淋巴淋结巴管和淋巴结
4、保证全身血液定向流动的因素?
脾
脉管系统--静脉
食管静脉丛
上腔静脉 奇静脉 食管静脉 食管静脉丛
胃左静脉
门静脉
脉管系统--静脉
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肛静脉
髂内静脉 下腔静脉系
系统解剖学 脉管系统
淋巴系统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脉管系统--淋巴系
(一) 淋巴系统总论
功能 静脉的辅助管道 防御功能
左、右头臂静脉
奇静脉
脉管系统--静脉
头颈部静脉
头臂静脉属支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深静脉) 颈外静脉(浅静脉)
静脉角的概念
脉管系统--静脉
头颈部静脉
面静脉与颅内的交通
面静脉
内眦静脉
面深静脉
眼静脉
导血管
翼静脉丛
破裂孔 卵圆孔
海绵窦
脉管系统--静脉 静动脉
头颈部静脉
危险三角的概念 部位 鼻根和两侧口角之间
右颈干 右锁骨下干 右支气管纵隔干
乳糜池
左、右腰干 肠干
脉管系统--淋巴系
淋巴结
串联于淋巴管之间, 输出管和输入管
局部淋巴结 引流某一区域或某一器官的 第一级淋巴结
脉管系统--淋巴系
颏下淋巴结
头头颈颈部部的的重重要要淋淋巴巴结管和淋下巴颌结下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 颈外侧深淋巴结
脉管系统--淋巴系
腰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脉管系统--淋巴系
下下肢肢、、盆盆部部的的重重要要淋巴淋结巴管和淋巴结
循环系统生理PPT课件
种反射。
体液调节因子
0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和升高血压的作用
。
02 03
血管紧张素
由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换 酶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促进肾上腺皮质 分泌醛固酮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包括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具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 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
弹性贮器血管
大动脉,富有弹性,可缓冲射血压力 ,维持舒张压。
分配血管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控制器官组织血流 量。
中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
血管分类及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控制真毛细血管开放与关闭, 调节微循环。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液进 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微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和心输 出量。
容量血管
静脉,容纳全身血液总量的 60%-70%。
血流动力学原理
血流量
血压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与 血管两端的压力差和血管对血流的阻力成 反比。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 力,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血流阻力
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与血 管长度、血液黏度和血管半径有关。
• 治疗与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 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主要 适用于严重病例。预防冠心病需从控制危险因素做起,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静脉、淋巴.PPT
(6)脊柱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外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互相吻合
沟通颅内、外静脉
脊柱静脉丛向上 经枕骨大孔与硬脑 膜窦交通,向下与 盆腔静脉丛交通。
沟通上、下腔静脉
当盆、腹、胸腔等部位发生感染、肿瘤或寄
生虫时,可经脊柱静脉丛侵入颅内或其它远
位器官。
20
上肢深静脉 (同名动脉伴行) 桡静脉 肱静脉 尺静脉
腋静脉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肱静脉
腋静脉收集上肢浅静脉和 深静脉的全部血液。
桡静脉
尺静脉
21
胸部的静脉
(1)头臂静脉 (2)上腔静脉 (3)奇静脉 (4)半奇静脉 (5)副半奇静脉
22
(1)头臂静脉
由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板障静脉:
外板 板障 内板
板障静脉位于板障内, 壁薄无瓣膜,借导血管连 接头皮静脉和硬脑膜窦。
5
肺静脉出肺门
肺循环的静脉
左肺静脉(2条)
后,注入左心房。
运输动脉血
全 起于肺泡壁毛细血管网, 右肺静脉(2条) 由小到大逐级汇合
身
静
脉
心静脉系
(详见《心的血管》)
体循环的静脉 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汇入半奇静 脉或奇静脉
收集: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的血 液。
26
胸壁左侧上部 肋间后静脉
副半奇静脉
胸壁左侧下部 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
左腰升静脉 半奇静脉
下
上
腔 静
右腰升静脉 奇静脉
腔 静
脉
脉
胸壁右侧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
20奇20/1静0/1脉7 是沟通上腔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之一。 27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PPT课件
83
(五)髂总动脉(The common iliac artery)
1、髂内动脉(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为盆部的动脉主干。
• (1)脏支:脐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
•
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84
( 2)壁支:
• 闭孔动脉
• 臀上动脉 • 臀下动脉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
•
乳头肌。
• 2、漏斗部(动脉圆锥):
• 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半月瓣小结)。
36
右 心 室
心冠状切面
37
(三)左心房(The Left Atrium )
• 左心耳 • 入口:两对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
心冠状切面
38
(四)左心室(The Left Ventricle )
• 以二尖瓣前瓣分为:窦部
内皮: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含蒲肯野氏纤维。 内纵 中环 外斜
24
心肌层
25
26
27
心内膜下层
28
29
30
31
(二)心瓣膜:包括房室瓣和动脉瓣
心冠状切面
32
(三)心间隔:包括房间隔和室间隔
33
四、心的内腔
• (一)右心房(Right atrium ):
•
心的右上部分,厚2mm。
三个缘:前缘、左缘、右缘。 三条沟: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22
二、心的体表投影
• 1、左上点 • 2、右上点 • 3、左下点 • 4、右下点
23
三、心壁、心瓣膜与心间隔
• (一)心壁 • • 心内膜 • • • 心肌层 • • 心外膜
(五)髂总动脉(The common iliac artery)
1、髂内动脉(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为盆部的动脉主干。
• (1)脏支:脐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
•
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84
( 2)壁支:
• 闭孔动脉
• 臀上动脉 • 臀下动脉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
•
乳头肌。
• 2、漏斗部(动脉圆锥):
• 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半月瓣小结)。
36
右 心 室
心冠状切面
37
(三)左心房(The Left Atrium )
• 左心耳 • 入口:两对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
心冠状切面
38
(四)左心室(The Left Ventricle )
• 以二尖瓣前瓣分为:窦部
内皮: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含蒲肯野氏纤维。 内纵 中环 外斜
24
心肌层
25
26
27
心内膜下层
28
29
30
31
(二)心瓣膜:包括房室瓣和动脉瓣
心冠状切面
32
(三)心间隔:包括房间隔和室间隔
33
四、心的内腔
• (一)右心房(Right atrium ):
•
心的右上部分,厚2mm。
三个缘:前缘、左缘、右缘。 三条沟: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22
二、心的体表投影
• 1、左上点 • 2、右上点 • 3、左下点 • 4、右下点
23
三、心壁、心瓣膜与心间隔
• (一)心壁 • • 心内膜 • • • 心肌层 • • 心外膜
(医学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之循环系统PPT演示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 • • • •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空肠动脉 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
左心室
• 入口:左房室口 • 出口:主动脉口 • 结构: – 纤维环、左房 室瓣(二尖瓣 )、腱索 、乳 头肌——二尖 瓣复合体 –主动脉瓣
.
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开放,血液射入动脉。 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循环系统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 动脉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系统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 运输营养物质、氧和激素到全身各处 • 运输机体代谢产物到肺、肾和皮肤等 处排出体外 • 淋巴系统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 概述
胸廓内动脉
.
脑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颅 Nhomakorabea,分前后两支
.
颈动脉窦
• 为颈总动脉末端和 颈内动脉起始部的 膨大部分 • 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
颈动脉小球
• 为一扁椭圆形小体 ,借结缔组织连于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 脉分叉处后方的动 脉壁上 • 含化学感受器,可 感受血液中CO2浓 度的变化
.
3.上肢的动脉
腋动脉 掌深弓
桡动脉
肱动脉 尺动脉
掌浅支 拇主要动脉
掌深支
掌浅弓
.
4.胸部的动脉
肋间后动脉 壁支 肋下动脉 胸主动脉 支气管支 脏支 食管支 心包支
.
5.腹部的动脉
人体解剖生理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
.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
2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
动脉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
3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运输营养物质、氧和激素到全身各处 运输机体代谢产物到肺、肾和皮肤等处
排出体外 淋巴系统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4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出口:主动脉口
结— —二尖瓣复合体
主动脉瓣
.
27
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开放,血液射入动脉。 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
28
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 心肌: 心外膜:
心室前壁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
分支
后室间支 右旋支
右心房、右心室、 分布 室间隔后1/3和
左心室后壁. 一部
31
.
32
血管---静脉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冠状窦 冠状窦口
右心房
.
33
心包
纤维心包(外层): 浆膜心包(内层):
脏层 壁层 心包腔
.
34
三 血管
动脉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
心左缘:钝圆,由左 心室构成
心下缘:近水平位, 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
20
三条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
21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纵隔内,外围 以心包
正中线:2/3位于左侧, 1/3位于右侧
.
22
.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
2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
动脉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
3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运输营养物质、氧和激素到全身各处 运输机体代谢产物到肺、肾和皮肤等处
排出体外 淋巴系统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4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出口:主动脉口
结— —二尖瓣复合体
主动脉瓣
.
27
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开放,血液射入动脉。 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
28
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 心肌: 心外膜:
心室前壁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
分支
后室间支 右旋支
右心房、右心室、 分布 室间隔后1/3和
左心室后壁. 一部
31
.
32
血管---静脉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冠状窦 冠状窦口
右心房
.
33
心包
纤维心包(外层): 浆膜心包(内层):
脏层 壁层 心包腔
.
34
三 血管
动脉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
心左缘:钝圆,由左 心室构成
心下缘:近水平位, 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
20
三条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
21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纵隔内,外围 以心包
正中线:2/3位于左侧, 1/3位于右侧
.
22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
尺动脉 掌浅弓和掌深弓 桡动脉 掌浅支 尺动脉终末支 掌浅弓 位于掌腱膜深面。 由尺动脉终末支和桡动脉 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浅弓
自掌浅弓凸缘发出四个分支,除1 支供应小指尺侧缘外,另3支称为 指掌侧总动脉,各再分为2支,供 应第2~5指的相对缘。
当手指远端出血时,可 在手指两侧压迫止血。
掌深弓 位于指屈肌腱的深面。 由桡动脉的终末支与尺动 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头臂干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具有调 节血压的作用。主动脉弓下方有2~3 个粟粒状小体(主动脉小球),属化 学感受器。
胸主动脉:(主动脉胸部) 在第4胸椎下缘左侧续于主动脉 弓,下降至第12胸椎前方穿膈的 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主动脉腹部)
解剖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 循环 系统
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可分为:
胸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 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方 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 节处,续为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的分支有左、右 冠状动脉,供应心。
右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右锁骨下动脉 在胸骨柄后面,呈弓形弯向左后 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向 下延续为降主动脉。 三大分支: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②面动脉 约平下颌角起始,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 在咬肌前缘处越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 口角和鼻翼外侧,向上至眼内眦。 面动脉分支分布于面部软组织、下颌下腺 和腭扁桃体。
面动脉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和下颌骨 下缘交界处位置表浅,为临 床上的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心房与心室
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心室负责将血液 泵出。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部的富氧血 ,右心房接收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贫 氧血。
心脏的生理功能
泵血作用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泵 入全身血管,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 营养物质的输送。
调节血压
心脏通过改变心输出量和血管阻力来 调节血压,保持身体各部位得到足够 的血液供应。
血液的调节机制
总结词
血液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等方面。
详细描述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自主神经 系统的调节作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体液调节 是指通过激素、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影 响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自身调节是指心血 管系统内部的各种反馈机制,如压力感受器反射、化 学感受器反射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进行精细调节 。这些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状态 。
血液从心脏泵出后,通过动脉系统流向全身各部位,再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 完成血液循环。
03 血管解剖与生理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位,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和小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 返回心脏,分为深静脉和 浅静脉。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 与组织液交换物质的主要 场所。
循环系统的综合调节
要点一
多种调节方式的协同作用
在循环系统的调节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 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要点二
循环系统的整体性
循环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部 分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功能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 体等免疫物质,可以抵御 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膈 面
脏 面
脾的功能:造血、贮血、滤血,清除衰老的 脾的功能:造血、贮血、滤血, 红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红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肠系膜下动脉
分布到降结肠、 分布到降结肠、 乙状结肠和直 肠上部。 肠上部。
(6)盆部的动脉 )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脏支: 脏支: 壁支: 壁支: 髂外动脉
(7)下肢的动脉
髂外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 足底内、 足底内、外侧动脉
2.体循环的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包括: 包括: 心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
(一) 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1.毛细淋巴管 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 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 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 其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 构成,有较大的通透性, 构成,有较大的通透性, 蛋白质、细菌、异物、 蛋白质、细菌、异物、 癌细胞等大分子物质容 易进入。 易进入。
2.淋巴管 2.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 管壁内有丰富的瓣膜, 管壁内有丰富的瓣膜, 浅淋巴管和 可分为浅淋巴管 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 巴管两组, 巴管两组,两者之间存 两组 在广泛的交通。 在广泛的交通。
循环系统
(血管和淋巴系统) 血管和淋巴系统)
二、血管
(一)血管的种类及形态结构特点(略) 血管的种类及形态结构特点(
(二)肺循环的血管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
2.肺循环的静脉 2.肺循环的静脉
左肺上、下静脉 左肺上、 右肺上、下静脉 右肺上、
左心房
(三)体循环的血管
(2)全身主要淋巴结群 (略)
2. 脾 spleen。
位置:左季肋区,平第9 11肋 长轴与第10肋一致。 位置:左季肋区,平第9~11肋,长轴与第10肋一致。 特征:暗红色,质软而脆, 特征:暗红色,质软而脆,受伤时易破裂
(2)脾的形态:呈扁椭圆形 脾的形态:
两面-膈面、脏面(中央有脾门 脾门) 两面-膈面、脏面(中央有脾门) 两端-前端、 两端-前端、后端 两缘-上缘有2~3个脾切迹,是触诊脾的标志。 脾切迹,是触诊脾的标志。 两缘-上缘有2 下缘较钝圆
(2)下腔静脉系 (2)下腔静脉系
右心房 下腔静脉 左、右髂总静脉 髂内静脉、 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①下肢的静脉
深静脉: 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 浅静脉: 足背静脉弓 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静脉曲张 小隐静脉: 小隐静脉:注入腘静脉
(2)盆部的静脉 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5)腹部的动脉
腹主动脉 成对脏支 (3对) (3对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睾丸动脉 (卵巢动脉) 卵巢动脉) 不成对脏支 (3条) (3条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
分布到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胰、脾 分布到食管腹段、 十二指肠、 胆囊、
肠系膜上动脉 分布到从十二指肠 至横结肠的肠管。 至横结肠的肠管。
(2)右淋巴导管
长约1 1.5cm, 长约1~1.5cm, 由右颈干 右锁骨下干 右支气管纵隔干汇成 注入右V 注入右V角。 收纳:人体1/4的淋巴 收纳:人体1/4的淋巴 即右侧上半身的淋巴。 即右侧上半身的淋巴。
(二)淋巴器官 1. 淋巴结
形态 :圆或椭圆形小体,一侧隆凸连输入淋巴管, 圆或椭圆形小体 一侧隆凸连输入淋巴管 小体, 输入淋巴管, 另一侧凹陷,称淋巴结门, 输出淋巴管。 另一侧凹陷,称淋巴结门,连输出淋巴管。 位置:多沿血管排列,一般成群地位于人体较隐蔽的部位。 位置:多沿血管排列,一般成群地位于人体较隐蔽的部位。 过滤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功能 过滤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1)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
左、右头臂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奇 静 脉
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 颈内静脉
(深静脉) 深静脉)
颈外静脉
(浅静脉) 浅静脉)
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
深静脉: 深静脉:与动脉伴行 浅静脉: 浅静脉: 手背静脉网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③胸部的静 脉 上腔静脉 奇静脉
收纳: 收纳:胃、小肠、大肠 小肠、 (直肠中部)、胰、脾、 直肠中部)、胰 )、 胆囊的静脉血。 胆囊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与上, 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 脉之间存在多处吻合。 脉之间存在多处吻合。 通过食管静脉丛 通过直肠静脉丛 通过脐周静脉网
第二节 淋巴系统
组成: 组成:
淋巴管道:内有淋巴( 淋巴管道:内有淋巴(液)流动 淋巴器官:淋巴结, 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等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位于消化道和呼 吸道的管壁内。 吸道的管壁内。 功能: 功能: 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液, 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液, 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 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协助 静脉回流少部分组织液。 静脉回流少部分组织液。
降主动脉
(2)头颈部的动脉
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 颈动脉窦: 是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 是化学感受器
①颈外动脉 面动脉(可摸到) 面动脉(可摸到) 颞浅A 可摸到) 颞浅A(可摸到) 上颌动脉 ②颈内动脉 营养脑和视器
③锁骨下动脉
在第1 在第1肋外缘续为 腋动脉。 腋动脉。 主要分支有: 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
1.体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 升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 左、右冠状动脉
②主动脉弓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③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左髂总动脉 右髂总动脉
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左、右冠状动脉 右颈总动脉 头臂干 右锁骨下A 右锁骨下A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
3.淋巴干(9条 3.淋巴干(9条) 淋巴干(9 左、右颈干 左、右锁骨下干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左、右腰干 肠干 4. 淋巴导管(2条) 淋巴导管(2条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左静脉角 (1)胸导管 乳糜池 左腰干 右腰干 肠干 左颈干 左锁骨下干 左支气管纵隔干
胸导管收纳: 胸导管收纳: 人体3/4的淋巴, 人体3/4的淋巴, 的淋巴 即下半身和左侧 上半身的淋巴。 上半身的淋巴。
③腹部的静脉 1)腹前壁静脉 ①浅静脉 腋静脉 胸腹壁静脉 脐上: 脐上: 脐下: 脐下: 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③腹部的静脉 成对脏器的的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肾上腺静脉 肾静脉
不成对脏器的静脉 肝门静脉 肝血窦 肝静脉 下腔静脉
④肝门静脉 由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汇合而成。 脾静脉汇合而成。 汇合而成
(3)上肢的动脉 (3)上肢的动脉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 尺动脉
掌浅弓
掌深弓
(4)胸部的动脉 动脉主干 胸主动脉
(1)壁支: (1)壁支: 壁支 肋间后动脉 (2)脏支: (2)脏支: 脏支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动脉主干---腹主动脉 动脉主干---腹主动脉 壁支: 壁支: 腰动脉(4对) 腰动脉( 膈下动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