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剖生理学)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3a7929f705cc17542709c4.png)
的 Ø室内压逐渐下降,房内压<室内压已略<主动
脉压;
泵 Ø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Ø血液靠惯性、逆压力差由心室缓慢射入动脉,
血 约占总射血量的30%,心室容积继续缩小。
功
能
.
16
心
脏
心室射血期的特点
①因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打开,开始射血;
的
(高血压时,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
泵
②心室容积由最大 → 最小; ③射血速度由快 → 慢。
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舒张末期容积 125ml 之差:搏出量 70ml
收缩末期容积 55ml
搏出量 射血分数= 舒张末期容积
× 100%
健康成年人:55%~60%
.
29
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 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
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
53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
54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1、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
2、特殊分化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 、 结
希区)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
野纤维
非自律细胞:结区
.
55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u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室肌)
动脉血压↑→后负荷↑→搏出量↓→余血量↑
静脉回流不变
长期血压高
心舒末期容积↑ 继发异长调节机制
搏出量维持正常
心肌肥厚,发. 生病理改变 心力衰3竭8
.
39
心 (三)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六章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2f22c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c.png)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负责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保 持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动脉将氧合血输送至全身 各个器官和组织,是循环 系统的主要血管。
静脉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 液回输至心脏,准备再次 被氧合。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让氧气、养分和废物在组 织间交换。
心脏的生理功能
营养物质。
3
血液回流
4
静脉将含有废物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心脏收缩
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送至动脉。
废物排除
毛细血管接收组织产生的废物和二氧 化碳,带走这些废物。
心脏病的常见疾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不规律或过快、过慢,可 能影响血液循环。
1 泵血
2 供氧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 个部位,保持血液循环。心脏肌肉需要大量氧气供应以维持其 Nhomakorabea常 功能。
3 排泄废物
4 调节血压
心脏将含有废物和代谢产物的血液送至肺 脏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脏通过改变血液输送量和血管的收缩程 度来调节血压水平。
血液循环的过程
1
氧合和营养交换
2
血液在毛细血管中与组织交换氧气和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 六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脏和血管。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运作至关重要。
心脏的解剖结构
心脏四个腔室
心脏包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每个腔室都有 特定的功能。
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确保血液顺利流 经心脏。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113f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7.png)
酸碱平衡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a35675fe4733687e21aaf2.png)
被动兴奋>固有兴奋 具有频率依从性
3.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最大舒张(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三)心肌的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
0.06s
0.10s
0.06s
(2)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 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二)心肌的自律性
定义: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 其它自律组织起传导作用,称潜在起搏点。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夺获) ◆超速驱动压抑(超速抑制)
K+
Ca2+
3期:Ca2+内流↓+ K+外流↑
4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Na+ Ca2+
4期:K+外流↓ + Na+内流↑ + Ca2+内流→缓慢自动
去极化
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终止的离子流 现象。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 1 )静息电位的水平 (2)阈电位的水平 (3)Na+通道的状态
心缩期:心室的收缩 心舒期:心室的舒张
特点: ①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②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③心率加快,不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 心动周期
40
1.5
75
0.8
150
0.4
心缩期
3.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最大舒张(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三)心肌的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
0.06s
0.10s
0.06s
(2)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 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二)心肌的自律性
定义: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 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 其它自律组织起传导作用,称潜在起搏点。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夺获) ◆超速驱动压抑(超速抑制)
K+
Ca2+
3期:Ca2+内流↓+ K+外流↑
4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Na+ Ca2+
4期:K+外流↓ + Na+内流↑ + Ca2+内流→缓慢自动
去极化
具“自我”启动→ “自我”发展→ “自我”终止的离子流 现象。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 1 )静息电位的水平 (2)阈电位的水平 (3)Na+通道的状态
心缩期:心室的收缩 心舒期:心室的舒张
特点: ①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②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③心率加快,不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 心动周期
40
1.5
75
0.8
150
0.4
心缩期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7644ad700abb68a982fbc3.png)
27
3 小动脉 (肌性动脉、外周阻力血管)
28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仅一层内皮细胞。 结构:管径细、管壁薄、分布广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29
静脉
1、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功能:仍能进行物质交换
2、小、中、大静脉(和相应动脉比)
(1)数量多、管粗、壁薄、不规则 (2)三层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 (3)有静脉瓣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心脏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为中空的肌性器官
循 心血管系
动脉 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环
血管 静脉 是引导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
系 统 淋巴系
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液与组织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
淋巴结
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器官
1
心脏 大静脉 淋 中静脉
右心房到右心室
心室到动脉之间 半月瓣
17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续。突入心腔形成瓣膜。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2.心肌层: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
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左心室肌最厚二者 互不连续。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由一层浆膜构成,覆盖于 心肌层表面。
18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皆走行于心外膜的深面。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泡毛细血管 O2 CO2 肺泡
右心室
肺动脉干及 其各级分支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
血环 液 循 环
肺循环
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一、 心脏 ㈠心的位置、外形
⑴、位置 :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
面裹以心包; 约2/3在正中线左侧, 1/3在正中线右侧。
3 小动脉 (肌性动脉、外周阻力血管)
28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仅一层内皮细胞。 结构:管径细、管壁薄、分布广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29
静脉
1、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功能:仍能进行物质交换
2、小、中、大静脉(和相应动脉比)
(1)数量多、管粗、壁薄、不规则 (2)三层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 (3)有静脉瓣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心脏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为中空的肌性器官
循 心血管系
动脉 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环
血管 静脉 是引导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
系 统 淋巴系
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液与组织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
淋巴结
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器官
1
心脏 大静脉 淋 中静脉
右心房到右心室
心室到动脉之间 半月瓣
17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续。突入心腔形成瓣膜。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2.心肌层: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
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左心室肌最厚二者 互不连续。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由一层浆膜构成,覆盖于 心肌层表面。
18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皆走行于心外膜的深面。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泡毛细血管 O2 CO2 肺泡
右心室
肺动脉干及 其各级分支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
血环 液 循 环
肺循环
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一、 心脏 ㈠心的位置、外形
⑴、位置 :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
面裹以心包; 约2/3在正中线左侧, 1/3在正中线右侧。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b46f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4.png)
冠状窦的属支有三条,分别为心大 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1 动脉瓣 2 房室瓣
心房
心室
动脉
血液循环
静
脉
心脏
房室间隔结构完整及 心脏瓣膜结构与功能 正常,方能保证血液 动 朝一个方向流动。 脉 在心脏的推动下, 血液在血管中按一 定的方向不停的流 动,这一过程称为 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路径
右冠状动 脉
升主动脉 起始部的
右侧
右心房 右心室 室
后室间支
间隔后1/3 左心室 后壁的一部 窦房结
房室结
给心脏提供营养的血管:
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的功能——给心肌提供氧和养料, 并运出废物的循环。 冠心病:冠脉循环出问题,造成心肌缺血。
心脏的血管
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大部分都汇 入冠状窦。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后部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经冠状窦口 注入右心房。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 之间心外膜深面
心正常节律运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 间的心内膜深面
房室束
左、右束支
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血管
动脉 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 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 壁较厚。
左冠状动脉 升主动脉
分支
前室间支
旋支
左心房、左心
分布 室、室间隔前 2/3和右心室
前壁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
分支
后室间支 右旋支
右心房、右心室、 分布 室间隔后1/3和左
心室后壁一部分
心脏的动脉鉴别表
起源
分支
分布
1 动脉瓣 2 房室瓣
心房
心室
动脉
血液循环
静
脉
心脏
房室间隔结构完整及 心脏瓣膜结构与功能 正常,方能保证血液 动 朝一个方向流动。 脉 在心脏的推动下, 血液在血管中按一 定的方向不停的流 动,这一过程称为 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路径
右冠状动 脉
升主动脉 起始部的
右侧
右心房 右心室 室
后室间支
间隔后1/3 左心室 后壁的一部 窦房结
房室结
给心脏提供营养的血管:
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的功能——给心肌提供氧和养料, 并运出废物的循环。 冠心病:冠脉循环出问题,造成心肌缺血。
心脏的血管
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大部分都汇 入冠状窦。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后部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经冠状窦口 注入右心房。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 之间心外膜深面
心正常节律运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 间的心内膜深面
房室束
左、右束支
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血管
动脉 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 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 壁较厚。
左冠状动脉 升主动脉
分支
前室间支
旋支
左心房、左心
分布 室、室间隔前 2/3和右心室
前壁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
分支
后室间支 右旋支
右心房、右心室、 分布 室间隔后1/3和左
心室后壁一部分
心脏的动脉鉴别表
起源
分支
分布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0a1a1143323968001c9218.png)
尺动脉 掌浅弓和掌深弓 桡动脉 掌浅支 尺动脉终末支 掌浅弓 位于掌腱膜深面。 由尺动脉终末支和桡动脉 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浅弓
自掌浅弓凸缘发出四个分支,除1 支供应小指尺侧缘外,另3支称为 指掌侧总动脉,各再分为2支,供 应第2~5指的相对缘。
当手指远端出血时,可 在手指两侧压迫止血。
掌深弓 位于指屈肌腱的深面。 由桡动脉的终末支与尺动 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头臂干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具有调 节血压的作用。主动脉弓下方有2~3 个粟粒状小体(主动脉小球),属化 学感受器。
胸主动脉:(主动脉胸部) 在第4胸椎下缘左侧续于主动脉 弓,下降至第12胸椎前方穿膈的 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主动脉腹部)
解剖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 循环 系统
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可分为:
胸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 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方 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 节处,续为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的分支有左、右 冠状动脉,供应心。
右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右锁骨下动脉 在胸骨柄后面,呈弓形弯向左后 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向 下延续为降主动脉。 三大分支: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②面动脉 约平下颌角起始,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 在咬肌前缘处越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 口角和鼻翼外侧,向上至眼内眦。 面动脉分支分布于面部软组织、下颌下腺 和腭扁桃体。
面动脉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和下颌骨 下缘交界处位置表浅,为临 床上的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913c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4.png)
心房与心室
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心室负责将血液 泵出。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部的富氧血 ,右心房接收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贫 氧血。
心脏的生理功能
泵血作用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泵 入全身血管,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 营养物质的输送。
调节血压
心脏通过改变心输出量和血管阻力来 调节血压,保持身体各部位得到足够 的血液供应。
血液的调节机制
总结词
血液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等方面。
详细描述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自主神经 系统的调节作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体液调节 是指通过激素、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影 响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自身调节是指心血 管系统内部的各种反馈机制,如压力感受器反射、化 学感受器反射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进行精细调节 。这些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状态 。
血液从心脏泵出后,通过动脉系统流向全身各部位,再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 完成血液循环。
03 血管解剖与生理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位,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和小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 返回心脏,分为深静脉和 浅静脉。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 与组织液交换物质的主要 场所。
循环系统的综合调节
要点一
多种调节方式的协同作用
在循环系统的调节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 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要点二
循环系统的整体性
循环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部 分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功能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 体等免疫物质,可以抵御 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06第6章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06第6章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16c6c83169a4517623a328.png)
第6章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1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第2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3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4节 血管生理 第5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6节 器官循环(自修)
第1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大 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组成。
体循环 (大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毛细血管 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循环
1.3 血管吻合及側支循环
类型:
意义:补偿 局部血流的 缺乏。
交通支 动脉网 动脉弓 侧支循环
2 淋巴循环系统
2.1 淋巴管道 2.2 淋巴组织 2.3 淋巴器官
2.1 淋巴管道1
淋巴导管
右淋巴导管
胸导管
淋巴干 淋巴管
腹
部
髂总
静脉
下腔静脉系
髂外 静脉
髂内 静脉
下肢 盆部
下肢的静脉
浅静脉:
小 隐 静 脉
腘 静 脉
股 静 脉
大 隐 静 脉
髂外静脉
深静脉:和同名动脉伴行
盆部的静脉
和同名的动脉伴行
髂内 静脉
阴部 内静 脉
直肠 下静 脉
肛静脉
腹部的静脉
腹壁的静脉:
腹腔脏器的静脉:
肾静脉
成 对
肾上腺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
静脉)
不 肝静脉 入下腔静脉 成 对 肝门静脉 入肝
肝门静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集腹腔内除肝以 外所有不成对脏器 的静脉血
胃左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属 支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附脐静脉
侧支循环
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
食管静脉丛 脐周静脉网 直肠静脉丛
第1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第2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3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4节 血管生理 第5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6节 器官循环(自修)
第1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大 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组成。
体循环 (大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毛细血管 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循环
1.3 血管吻合及側支循环
类型:
意义:补偿 局部血流的 缺乏。
交通支 动脉网 动脉弓 侧支循环
2 淋巴循环系统
2.1 淋巴管道 2.2 淋巴组织 2.3 淋巴器官
2.1 淋巴管道1
淋巴导管
右淋巴导管
胸导管
淋巴干 淋巴管
腹
部
髂总
静脉
下腔静脉系
髂外 静脉
髂内 静脉
下肢 盆部
下肢的静脉
浅静脉:
小 隐 静 脉
腘 静 脉
股 静 脉
大 隐 静 脉
髂外静脉
深静脉:和同名动脉伴行
盆部的静脉
和同名的动脉伴行
髂内 静脉
阴部 内静 脉
直肠 下静 脉
肛静脉
腹部的静脉
腹壁的静脉:
腹腔脏器的静脉:
肾静脉
成 对
肾上腺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
静脉)
不 肝静脉 入下腔静脉 成 对 肝门静脉 入肝
肝门静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集腹腔内除肝以 外所有不成对脏器 的静脉血
胃左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属 支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附脐静脉
侧支循环
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
食管静脉丛 脐周静脉网 直肠静脉丛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cd25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1.png)
心脏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富氧的血液从肺部流回左心房和左心室,通过心脏泵出,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同时,贫氧的血液从全身各组织返回至右心房和右心室,经过肺部氧合后再次进入循环。
VS
心脏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和机械收缩,共同完成泵血功能。
详细描述
心肌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是心脏工作的关键。当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时,电信号会沿着心肌细胞传播,引发心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这种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心脏内流动,进而实现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心脏内部瓣膜的开闭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确保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总结词
静脉由内弹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管腔较大,管壁较薄。静脉的功能是将富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返回心脏,通过肺和肾脏等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和废物排除。
详细描述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总结词
毛细血管管腔极小,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功能是完成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心脏。
总结词
03
CHAPTER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了解血管的分类和特点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血管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功能和结构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每种类型的血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共同完成血液的运输和循环。
静脉是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组织返回心脏的血管。
05
CHAPTER
循环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循环系统的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循环系统的血管舒张,心率减慢。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通过传入神经向中枢传递信号,引起循环系统的血管舒张和心率减慢。
VS
心脏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和机械收缩,共同完成泵血功能。
详细描述
心肌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是心脏工作的关键。当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时,电信号会沿着心肌细胞传播,引发心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这种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心脏内流动,进而实现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心脏内部瓣膜的开闭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确保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总结词
静脉由内弹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管腔较大,管壁较薄。静脉的功能是将富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返回心脏,通过肺和肾脏等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和废物排除。
详细描述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总结词
毛细血管管腔极小,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功能是完成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心脏。
总结词
03
CHAPTER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了解血管的分类和特点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血管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功能和结构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每种类型的血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共同完成血液的运输和循环。
静脉是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组织返回心脏的血管。
05
CHAPTER
循环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循环系统的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循环系统的血管舒张,心率减慢。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通过传入神经向中枢传递信号,引起循环系统的血管舒张和心率减慢。
病理生理课件: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病理生理课件: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1dbca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5.png)
血小板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防止 过度出血。
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动脉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血液 呈现鲜红色。
静脉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输送回心脏,血液呈现暗红 色。
循环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心脏和血管的信号传递来控制循环系统的活动。
2
荷尔蒙调节
荷尔蒙可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血压水平,从而调节循环系统。
病理生理课件:人体循环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循环系统的 工作原理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循环系统的概述
心脏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通 过泵血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各个细胞。
血管
血管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不同部 位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 细血管。
1
毛细血管2Fra bibliotek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小的管道,它
们与细胞紧密相连,将氧和营养物质释
放给细胞。
3
动脉
动脉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 分的细胞。
静脉
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的血液 从身体组织输送回心脏。
血液组成和功能
红细胞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和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 分,负责对抗感染和疾病。
3
体温调节
循环系统帮助调节体温,通过向皮肤输送血液来散热。
血压的测量和意义
1 血压测量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 加的压力,可以通过血压 计来测量。
2 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 中风和其他健康问题,定 期监测血压很重要。
3 低血压
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 力和其他不适症状,需要 适当管理和调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课件
![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8afb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6.png)
2、血 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各类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动脉 较厚,弹性大 静脉 较薄,弹性小容量大 毛细 非常薄,只有一 血管 层上皮细胞构成
阻力血管 容量血管 功能血管
功能
收缩和舒张,输送血液到 各器官 ,改变血流阻力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 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人体物质交换的 场所
调节循环系统的 神经体液
使心率↑,血管收缩,血压↑
4
5
1、心脏
(1)心 脏的位置 和结构
心脏的位置
位于胸腔纵隔内,外围以心包 正中线:2/3位于左侧,1/3位于右
侧 两侧:纵隔胸膜、胸膜腔、肺 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 下方:膈 后方: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 前方:胸骨、肋软骨
心脏的结构
上腔静脉 4 肺静脉 3 右心房 c
右心室 d 下腔静脉 5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健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前言
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指出,全国心血管病约2.3
亿,其中高血压2亿。预测到2030年,几乎有2360万人将死 于心血管病,主要死于心脏病和脑卒中。心血管病是严重威 胁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
循环系统 的结构功 能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 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其 主要功能是为全身各器官组织 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 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 并将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 进行,维持生命活动。此外, 还有内分泌功能:心钠素。
心脏
1
2
3
循环系统
血管
神经体液
血液循环图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4
二、心动周期与心脏的泵血过程
(一)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名解):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 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ppt课件
15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名解)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 生理意义:心功能的基础参数。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生理意义:评价心脏射血能力。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论述)
(1)每搏出量↑→血压↑→收缩压↑(明显) 收缩压反映搏出量
(2)心率↑ →血压↑ →舒张压↑(明显)
(3)外周阻力↑→血压↑→舒张压↑(明显) 舒张压反映外周阻力
(4)大动脉管壁弹性↓→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改变
ppt课件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静脉回流血量↑ (2)心肌收缩力
心缩力↑→静脉回流量↑ (3)体位改变
卧----立→静脉回流量↓ (4)骨骼肌的挤压
促进血液回心
(5)呼吸运动 促进血液回心
ppt课件
30
四、微循环
(一)组成
微A 后微A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
ppt课件
(三)血压(名解)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血壁的侧压力。
ppt课件
21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简答)
①血管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物质基础) ②心脏射血(条件)1/3 动能、2/3 势能 ③外周阻力 动力>阻力 ④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ppt课件
22
2.动脉血压及正常值(以肱动脉血压为准) (选择填 空)
ppt课件
18
心音的组成和特点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标志 主要成分 最佳听诊部位
特点
心室收缩开始 房室瓣关闭音
心尖部 低、长
心室舒张开始 主动脉瓣关闭音
心底部 高、短
ppt课件
19
第四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1.血流量: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断面的血量,也
称为容积速度。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ppt课件
1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组成(选择填空)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能: 物质的运输及交换。
ppt课件
2
一、心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构造 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 前方对胸骨体和2-6肋软骨, 后方对5-8胸椎, 2/3居矢状面左侧。
ppt课件
3
一、心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构造 位置: 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 前方对胸骨体和2-6肋软骨, 后方对5-8胸椎, 2/3居矢状面左侧。
31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填空、选择)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真Cap.网→微V
主要场所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
A-V短路 微A→→微AV-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
ppt课件
32
五、组织液的生成
2)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ppt课件
28
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心脏射血能力 ↑ 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流速度 ↑ 中心静脉压↑
测量中心静脉压意义: 1.反映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脏功能状态 2.控制补液量与补液速度
ppt课件
29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保证心室在心房 后收缩,利于心 室的充盈和射血
ppt课件
房室结
7
(四)营养心脏的血管 冠状动脉 心静脉系统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二、血管
分类及特点 动脉 弹性贮器血管 分配血管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 静脉 容量血管(静脉瓣)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主动脉 及其分支
组织细胞
外形:倒置的圆锥体
ppt课件
4
构造: 心内膜 心肌:普通心肌细胞、特殊分化心肌细胞 心外膜
ppt课件
5
(二)心腔(填空、选择) 1.右心房 2.右心室:三尖瓣 3.左心房 4.左心室:二尖瓣
ppt课件
6
(三)心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起搏点) 房室结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2.房室结: 房-室延搁: 意义:
O2 CO2 全身(除肺泡)
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冠状窦
体循环
左心室
右心房
(大循环)
左心房
右心室
肺循环
肺静脉
肺泡毛细血管 O2 CO2 肺泡
肺动脉
(小循环)
动脉血
ppt课件静脉血
12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 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ppt课件
13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的依赖性 2、“全或五”式收缩
ppt课件
16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名解)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心 指 数:安静和空腹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心输出量。
生理意义: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ppt课件
17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
前负荷、后负荷 、 心缩能力
‖
‖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正常值:收缩压 :100 - 120 mmHg (13.3-16.0kPa) 舒张压:60 - 80 mmHg(8.0-10.6kPa)
脉搏压 = 收缩压 - 舒张压
正常值: 4.0~5.3 kPa(30~40mmHg)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 脉搏压
正常值: 13.3 kPa(100mmHg)
组织液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选择)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回流)血浆
组织液(生成)
ppt课件
33
有效滤过压= 生成压-回流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25
(二)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名解) 随着心脏的舒缩,大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这种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管壁起伏搏动,称之为动脉 脉搏。
动脉脉搏是能量传递的表现而非血流速度。
ppt课件
27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的舒缩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一)静脉血压
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
2.血流速度: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线速度,即一个质
点在血流中前进的速度。
ppt课件
20
(二)血流阻力(选择填空)
总外周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遇到的各种阻力之和。 外周阻力:血液在小血管(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内流 动时遇到的阻力。
血流阻力=8Lη/πr4, L为血管长度,η为血液粘滞性,r为血管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