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课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都城》课件

《中国古代都城》课件
夏商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统治阶级的 出现,夏商时期开始出现了真正 意义上的城市,并形成了以王都 为中心的都城体系。
早期都城的发展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都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出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城市功 能分区明确的都城规划,如周朝的都 城镐京。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的频繁和经济的发展,各国 开始重视都城的防御和经济发展,形 成了以城墙为主体、城内分区规划的 都城格局。
封建社会的都城发展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都城建设达到了巅峰,如秦朝的咸阳和汉朝的长 安,都城规模庞大、规划严整,成为封建社会都城的代表。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都城建设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唐朝的长安和洛 阳、宋朝的开封和杭州,都城规划注重文化、商业和市民生 活的发展。
02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与布局
古代都城的选址原则
制造业
都城周边的手工业和制造业发达,为都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 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
都城的文化中心地位
教育资源
都城聚集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和学府,如国子监、太学等,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文化艺术
都城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如书法、绘画、音乐等,代表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
学术研究
都城汇聚了众多学者和文人墨客,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如经史子集的编纂和整理。
宫殿建筑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 度和政治体制,是研究中国古代 政治、文化的重要依据。
宫殿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屋顶 覆盖琉璃瓦,装饰精美,气势恢 宏。
宫殿建筑群布局严谨,中轴线对 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制思想 。
皇家园林
01
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都城中的另一大特色,是 皇帝休闲娱乐的场所。

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城

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城

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古代地名对照表:扬州(广陵,江都)南京(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京)、洛阳(古又称“洛邑”东都)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安阳(西河,殷都,邺城)郑州(亳都、隞都)杭州(临安)背诵口诀夏禹定都在阳城,先毫后殷莫忘商。

中国古代都城探索

中国古代都城探索

中国古代都城探索中国古代都城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明,吸引着现代人的探索和想象。

从北京的紫禁城到西安的长安城,这些都城见证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和霸气。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中国古代都城,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

一、北京的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的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内,占地面积达到了720,000平方米。

它充满了宏伟和庄严的气息,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

紫禁城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以黄色居多,代表了皇权和尊贵。

在紫禁城的内院,有一系列宫殿、大殿和庭院,如乾清宫、交泰殿、太和殿等。

每个建筑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设计风格。

例如,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活动的地方,它的规模庞大,建筑雄伟壮观。

参观紫禁城,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的气息,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西安的长安城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朝的都城。

长安城的规模宏大,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的布局依据了中国古代的街坊制度,以中轴线为骨架,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纵横交错,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要素。

在长安城的内部,有许多宫殿、寺庙和城墙,如大明宫、大雁塔和城墙遗址等。

大明宫是古代皇宫的所在地,是唐朝皇帝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

大雁塔是一座古塔,建于唐朝,是古代的佛教圣地。

在长安城的城墙上,你可以了望到整个城市的壮观景色,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和繁忙。

三、南京的紫金山紫金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城山,也是明朝的都城。

紫金山的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紫金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点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紫金山上,有丰富多样的古建筑和纪念碑,如明孝陵、中山陵和鸡鸣寺等。

明孝陵是明朝的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它的规模庄重肃穆。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领袖孙中山的陵墓,它代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成就。

鸡鸣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刘天成你好,上午我在圈中看到了你和你妈对那件事的对话,深有感想,结合近期对你的相关日记内容的阅读,有一个强烈的认识: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庄还是在德以及家中,许多方面的进步是明显的,你也能认识到自已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也在慢慢地改进,这很可喜,可赞!我在这里与你谈论的可能是你疏忽了的一个方面。

即对待问题的应急能力和思维方式。

比如今天发生的事,当你的朋友进大门而没有来我家时,在二三分钟内就必须主动与朋友联系,方法只有一个,打电话联系(肯定是朋友那出了状况或遇到困难,这就让朋友感到了你的关心和热情,更有利于处理好突发问题)了解情况后,随及的行动是立即下楼接他们上来,这样问题就不是问题了,问题就会立即得到解决了,关于电梯控不方便的事即可对朋友解释一下,权当一笑谈;对物管提出看法那只是后话,也不是一二天能解决的事,(再说楼中有数十户人家,家家都会遇到这样的事,物管不会不知道,如何改进我们就不必在此事上费心了,不必揪节,想开点,能调整一下更好,就是不调整我们也应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对我们的安全还是有好处的哦,再说,在这档口指向问责物管对眼前问题的处理一点帮助也没有用的哦。

)我所说的思维方式就是当一个问题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如何思维才是正确的?首先想到的是我自己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途径去解决,(而不是第一反映是让谁来帮忙代劳),其次是处理的方法更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诚和为对方作想,(你想想当你妈出现在你朋友面前解说或劝请时,是不是已经让自己降格了?在朋友眼中心中会感到你还是要妈妈关照的孩子呀!)只有在自己的确没法子处理时再求助其他人。

(绝大多数年青人都认可自己是成年人了,交往的朋友也应当是自力有担当的人,一般是不太愿与时时都有家长身影的人深交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看到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在别人眼中心中是位值得信赖可交往的人。

一句话就是:我来我做,就是做得不是太好,别人也会赞赏这股勇气的,同样会赢得别人的尊敬的。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化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化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化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不同朝代的更迭,中国的都城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迁既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不同朝代的特点和风貌。

下面将从西周至清朝,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都城的变化。

一、西周的都城西周时期的都城主要是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镐京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都城,以宫殿和祭祀建筑为主。

这些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石砖的使用较少。

西周时期的都城布局以宫殿和祭祀建筑为中心,周围则是官员的住宅和市场。

二、秦朝的都城秦朝的都城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首都。

咸阳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同时也是秦始皇陵所在地。

秦朝都城的建设规模庞大,城墙高大厚实,宫殿和官府建筑宏伟壮观。

秦朝都城的布局更加规划有序,注重对称和统一,反映了秦朝集权主义的特点。

三、汉朝的都城汉朝的都城主要是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

长安是一个以宫殿和官府建筑为主的都市,城市规模宏大,街道宽阔,市场繁荣。

汉朝都城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宫殿和官府建筑更加华丽,雕刻工艺精湛。

四、唐朝的都城唐朝的都城仍然是长安,但唐朝的长安与汉朝时有所不同。

唐朝的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城市规模更加庞大,街道更加宽阔,市场更加繁荣。

唐朝的长安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节和商人。

唐朝的都城建筑风格继承了汉朝的特点,注重对称和华丽的装饰。

五、宋朝的都城宋朝的都城是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工商业为中心的都市。

东京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市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宋朝的都城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宫殿和官府建筑简洁朴实,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华丽装饰。

六、明清的都城明朝的都城是北京,清朝继承了明朝的都城。

北京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

秦都咸阳营建及废弃的四个阶段(文献记载):
• 一 初创期;秦孝公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 350-前338年)。商鞅变法、攻魏收河 西之地。
• 二 发展期:秦惠文王元年至庄襄王(公元前337前247)。利用巴蜀之利,总体规划、 跨渭河两岸,并逐渐南移。
• 三 鼎盛期:嬴政统治期间(公元前246-前210)。 五帝所不及的成就,写仿六国宫 室;诸庙、章台、上林,皆在渭南。
丈,长三百八十步的渭水桥,将渭北渭南联系在一起。

在秦都咸阳的北郊有秦始皇避暑的林光宫(今淳化县铁
王乡梁武帝村)和梁山宫(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县乾陵乡梁山)。在泾阳建
筑了防御外来侵略的指挥部望夷宫。

秦都咸阳南郊多是离宫别馆,如帝王别墅的负(加草字
头)阳宫(今户县县西坡头村),皇帝狩猎的长杨宫(今周
至县终南乡东竹园头)等等。东郊、西郊与咸阳复道 、甬
“(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 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 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 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刑徒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宫,或作 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史记·秦始皇本纪》
地震坏城” • 《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坏城郭。”等
等。
• 就是说秦都咸阳的144年中,它的规模是逐 步扩大的,是个大约百万人的城市。东迄 黄河,西达汧渭之交,北由九 山和林光宫, 南至秦岭北麓的长杨宫和负(上有草字头) 阳宫。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城市的 中心在渭北今咸阳市窑店乡一带。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义和作用二、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历史1.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变迁2.秦、汉、隋、唐时期的都城变迁3.宋、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变迁三、中国古代都城的地理分布特点四、中国古代都城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正文一、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义和作用都城,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又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可以说,都城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

二、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历史1.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变迁夏朝的都城最早在朝阳城(今河南登封),后迁至河南郑州和安阳。

商朝的都城曾在亳(今河南郑州)和殷(今河南安阳)两地。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的都城则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

2.秦、汉、隋、唐时期的都城变迁秦朝的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唐时期,长安再次成为都城。

3.宋、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变迁宋朝的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元朝的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今江苏南京),后迁至北京。

清朝的都城也在北京。

三、中国古代都城的地理分布特点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古代都城大致呈现出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

这种趋势与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四、中国古代都城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都城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西周的镐京便实行了分封制,而东周的洛邑则见证了诸侯争霸的年代。

都城还是国家经济、交通的中心,它的繁荣往往与国家经济的兴衰紧密相连。

例如,唐代的长安便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它的兴衰与唐朝的命运紧密相连。

此外,都城还是文化的交汇点,各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融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宋朝的东京,便以其繁荣的文化、艺术闻名于世。

考古学单元6(秦汉考古:秦汉城市)

考古学单元6(秦汉考古:秦汉城市)
第五讲 秦汉考古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1
西域诸国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2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3
壹、秦汉城市与宫殿遗存
一、秦咸阳城遗址 -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定都咸阳,
直至公元前207年秦灭亡。秦都咸阳自定都 开始陆续兴建。 -咸阳遗址位于渭河两岸之咸阳塬上(今 咸阳东)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39
四、秦汉地方城址 1.秦碣石宫遗址 - 公元前215秦始皇巡游燕地时修建的离宫,规模
仅次于阿房宫。
-辽宁绥中。发现大型宫殿基址。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40
2.邺城遗址
-河北临漳县。以漳河为界分南北二城。邺 北城为汉末曹操始建,曹丕时为北都;邺 南城为十六国至北齐时建。
咸 阳 宫 第 三 号 壁 画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6
阿房宫前殿复原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五步一楼,十步 一阁
——杜牧《阿房宫赋》
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 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7
秦咸阳宫遗址全景图
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透视图与平面图
-南郊礼制性建 筑:辟雍、明 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莽九庙
《周礼·考工记》(战国成书的齐国官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六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019年7月6日星期六
13
汉长安城南城城墙遗迹
汉长安城霸城门遗址
霸城门夯土结构遗迹
汉长安城厨城门遗址
汉长安城宣平门遗址
汉长安城宣平门遗址平面图

初中历史课教案:走进古代文明的古都

初中历史课教案:走进古代文明的古都

初中历史课教案:走进古代文明的古都一、引言本次历史授课将带领学生们走进古代文明的古都,了解各个时期不同文明发展的历程和特色。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古都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

二、目标1.掌握不同时期中国和世界著名的古都名称及其地理位置;2.理解各个时期不同文明间存在的交流与影响;3.辨析不同古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1. 文明与古都简介•文明概念和发展阶段简述;•古都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古都示例:中国(1)商周时期:成就与衰落•鸟鼠形器——商朝王宫形制;•殷墟——商朝首都遗址。

(2)秦汉时期:统一与繁荣•西安古城——秦朝和汉朝首都;•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3)唐宋时期:辉煌与开放•长安古城——唐朝和北宋首都;•大观园——南宋负责人物的庄园。

3. 古都示例:世界(1)埃及文明:•吉萨金字塔群——法老王的陵墓;•卢克索神殿——古埃及宗教中心。

(2)古希腊文明:•雅典卫城——希腊城邦集会地;•奥林匹亚遗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场所。

4. 学习活动安排1.分组讨论: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都,了解其历史背景和重要建筑;2.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所研究的古都相关内容,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交流;3.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以图像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古都;4.知识竞赛:设置趣味问题,加强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文字资料:编写有关古都的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古都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小组活动材料:提供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资料。

五、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展示表现,考察对所研究古都相关知识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2.知识竞赛成绩,检验学生对于古都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3.听说读写统一测试(T-S-R-W),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教授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运用能力。

注:以上仅为初中历史课教案草稿,具体实施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安排并适应教学实际情况。

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

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

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汉时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城市规划、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考古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对于秦汉时期的城市考古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秦汉时期的城市规划在秦汉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在秦朝,首都咸阳的城市规划就体现了非常高的水平。

咸阳城的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城内有四座城门。

城池是由大型夯土墙筑成的,外部加以护城河和垛坞,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城内不仅设置了市场、行政衙门、兵营等必要设施,还建造了各种宫殿、观亭、楼阁等美化城市环境的建筑。

在汉朝时期,长安城的规划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当时,长安城就已经拥有了四条主要的街道,以及市场、朝堂、学舍等配套设施,而作为皇城的崇文殿、太和殿、华严殿等建筑更是无人不知。

二、城市建筑的风格和技艺在秦汉时期,城市建筑的风格和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铁器、钢铁、瓦器等材料的使用也日益普及。

在城市建筑风格上,建筑师们开始对传统的雕刻、琉璃、砖瓦等手工艺进行改进和发展。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奢华的宫殿、壮观的城墙、华丽的寺庙等建筑一一涌现,为秦汉时期的城市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临江城的城墙上,建筑师使用了一种称为“玉壶砖”的砖块,这种砖块具有极高的硬度和韧性,可以抵御强力的攻击。

这一技术在后来的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城市生活和文化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城市的生活和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城市中出现了更多的商人、手工艺人和其他职业人群,货物的交流也更加便捷。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的城市生活充满了人文气息。

在长安城中,可以看到一些文人墨客在楼阁之中写作、吟咏,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司马迁、班固、张衡等。

各种书院和学堂也纷纷涌现,其中著名的菜根谭学堂和明经课堂等就在长安城中。

在城市的学问氛围之中,办公普及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古都漫谈》课件

《中国古都漫谈》课件
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 的发生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 贡献。
文化特色
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 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 博大精深和多样性。
西安
介绍西安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 历史底蕴与文化底蕴,素有“中华文化瑰宝之 都”的美誉。
历史沿革
是中国十三朝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文 明历史。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是当时 世界上最富裕、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名胜古迹
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历史风貌, 以及唐代壁画艺术等独特文化和艺术成就。
文化特色
西安地域、历史文化带有浓郁的多层次文化 特色。这里有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先进文化 的精华,也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嵌入和融 合。
中国古都漫谈
介绍中国古都的历史文化,探究其影响与意义,以及保护古都的重要性。
什么是中国古都
指有着悠久历史,重要政治、文化地位,并保留了古代建筑遗产及其风貌的城市。这些古都具有丰富的 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成果,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为什么有那么多古都
古城多为重要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历史上人口较集中也较富裕,因而留下了较多的优秀建筑遗产; 同时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地理环境,成为后世历史演变过程的重要见证。
文化特色
成都文化继承了古 老的蜀文明,形成 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和艺术形态。具有 鲜明的巴蜀地域文 化特色,被誉为中 国四大文化中心之 一。
中国古都的影响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其中古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古都传承保 护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中国文化瑰宝的载体,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历史、 热爱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主要渠道。
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课

中国古代都城(秦汉至宋元明清)考古讨论课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大明宫 在太极宫东北面禁苑内的龙首原高地 上。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高宗龙朔二年 (662)又经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听政,取代太 极宫,成为唐代的主要宫廷 。
• 兴庆宫 在外郭东城春明门内街北。开元二年 (714)因兴庆坊(旧称隆庆坊)是玄宗藩邸置为 宫,十四年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竣工, 玄宗即常在此听政。天宝十三年(754,旧唐 书作十二年)又筑兴庆宫城,并起城楼。
汉魏洛阳城
• 东汉洛阳城:全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 东西约汉代六里,故称“九六城”。东汉洛阳城南北 长九里七十步,东西宽六里十步,通称“九六城”, 平面为长方形,有12座城门。
• 城的总体布局是在纵向轴线上,依西汉旧宫经营南北 二宫,两宫相距一里,其间以三条复道相连。南宫南 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北宫南北长约1500 米,东西宽约1200米。以后又陆续添建东西二宫。主 要宫殿在南宫,规模较西汉长安的宫殿为小。主要官 署设在南宫附近,太庙等祭祀建筑划在城南。全城有街 道24条,大致为方格网形,分划出 100多个闾里。
隋唐城市遗址
•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隋唐洛阳城遗址 • 隋唐扬州城遗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兴衰状况:
•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营造新都, 隋文帝命宰相高颖总督,宇文恺负责设计。 582年兴建,583年迁入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83.1平方公里。唐建国后,改名 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扩建。904年朱全忠强 迫昭宗迁都洛阳,并命令拆迁长安宫室,自此 长安城衰落废弃。
隋唐洛阳城
• 外郭城。 • 全城共设8门,东、南各3门,北面2门,
西面无门。定鼎门为一门三道,宽28米。 定鼎门大街为郭城主干道,现存宽度为 121米。街道两侧有水沟痕迹。里坊103 个,坊平面为正方形,周围有坊墙,墙 正中开门,坊正中设十字街。有3市。

中国古都漫谈

中国古都漫谈
–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破坏严重。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 北方,经济重心开始有由黄河流域向江南转移。东都洛阳也 逐渐衰落。
– 伴之以长安、洛阳的衰落,是开封的崛起。大运河的发展为 开封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开封西通东都洛阳,南达江 南富庶之地,是南北漕运的汇聚之所。
– 开封的交通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其军事地位,都城东移开 封趋势不可避免,五代和北宋基本上定都开封。
• 唐末到北宋的两百多年间,在洛阳和开封之间徘徊
– 关中地区在经历了长期的过度开发之后,生态环境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导致了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丧失了往昔“天府之 国”的经济优势和全国经济重心区的地位,丧失了支撑都城 文明的物质条件。
– 关中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由江南或关东通往关中的漕运路线 极为难行,京师供给成本高昂。
534-550 550-577 535-557 557-581 581-618 618-907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902-979 960-1127 1127-1279
平城 洛阳
邺 邺 长安 长安 大兴 长安 汴 洛阳 汴 汴 汴 — 开封 临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北宋(1)


西汉③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东晋 十六国 十六国

齐 南朝


前221—前206 前206—公元25
25—220 220-265 221-263 222-280 265-317 317-420 304-439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 一个政权建立之初,选择首都是头等大事。都城 的选址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宋元明清都城考古

宋元明清都城考古

北墙四门。现已发现十处城门缺口,其中南熏门 为外城南墙的正门,新郑门为西墙的正门,在已 探明的门址中规模最大。外城的周围挖有护城壕, 宽约40米,距今地表深11米。 内城,又称里城、旧城,宋初也称阙城,为开 封城的第二道城垣。《宋会要辑稿·方域》曰: “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即唐汴州城。” 所以内城也就是原来的唐汴州城,宋代时曾对其 多次进行修补和增筑。金宣宗迁都南京后,将内 城向南、北墙略扩出,形成了明清开封城城墙的 基础。经过考古勘探可知,宋代的内城略呈正方 形,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南墙位于今大南门北 300米左右,北墙位于龙亭大殿北500米左右,东
宋元明清都城 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制作人:白梅
主要内容 一.北宋汴梁城
(一)地理位置 (二)建制布局 (三)体现的特点及意义
二.南宋临安城 三.辽上京 四.辽中京 五.金上京 六.金中都 七.元上都 八.元大都 九.明南京城 十.明清北京城
参考资料 叶新民:《元上都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2003年。 徐良高:《死城之谜: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四川 人民出版社,2003年。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年。 徐吉军:《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出版社,2008年。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头山的东麓往南延伸,长390米、宽10-11米,皆为 夯土墙。西城墙主要以凤凰山为天然屏障,只在地 势较平缓的山坡局部修筑城墙。南城墙在今梵天寺 北。 街道,城内主街为纵贯南北的中心御街,以和 宁门为起点,向北经过朝天门,直到新庄桥和中正 桥,全长一万三千五百尺。御街不仅是临安城的中 轴线,从和宁门到朝天门的这一段还具有外朝的性 质,是元正、冬至大朝会时会集排班之所。中央官 署都集中设在和宁门以北的御街两侧,城内河渠众 多,主街之外有四条大的横街,横街间是东西向小 巷,构成了纵街横巷、水陆并行的街网布局。

中国古代都城研究著作

中国古代都城研究著作

中国古代都城研究著作第一部分:汉朝都城研究1.《洛阳古都城》该书详细介绍了洛阳作为中国汉代的古都,包括其建设背景、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等内容。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和对考古发现的分析,书中还对洛阳古都的繁荣衰落进行了深入探讨。

2.《长安帝国:汉都建设及其文化意义》该书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长安作为汉朝的都城的规划布局、宫殿建筑、道路交通等方面。

同时,书中还对长安带给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二部分:唐朝都城研究1.《长安城》该书深入研究了唐代的长安城,包括其建设历史、规模、宫殿建筑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梳理,书中对唐代长安城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还对唐代社会、文化的繁荣给予了深入分析。

2.《洛阳城》该书主要研究了唐代洛阳城的建设与演变。

书中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整理,探讨了洛阳在唐朝时期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还探讨了洛阳城在唐朝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部分:明清都城研究1.《北京城考古》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通过对城市遗址、文物、建筑等方面的考察,书中详细描述了北京城的建设演变过程,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2.《南京城:都城建设的历史与文化》该书主要研究了明清时期的南京城,包括其建设历史、城市规划、宫殿建筑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书中探讨了南京城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对其在都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上仅是中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一些代表性著作,涵盖了汉、唐、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都城研究。

古代都城研究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仍有待学者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到您!。

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

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

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中国古代都城的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发展轨迹,还表现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从城市的形成、发展、进一步演变成为都城的过程,探析古代都城的演进,呈现古代都城的历史变迁与特征。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则来源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史前时期的村落聚落开始,到周代的城邑,再到秦汉以后封建社会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古代中国的城市变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的村落聚落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人们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大部分人群落在靠近自然的地方,形成了许多村落聚落。

这些村落聚落没有城墙,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可以随时迁徙,而不需要封闭的防卫措施。

2、周代的城邑周代初期,政治与军事的逐渐复杂化导致了城邑的出现。

城墙成了周王国反抗少数民族侵袭的必要措施。

周朝时期,周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建制度,建立起了以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为中心的领地板块,各城市之间形成初步联系。

西周晚期,周文王所建的都城周城,成为了周王朝的中心城市,和秦朝的阿房宫相似。

3、封建社会的城市建设到了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这就是以南北朝时期的建康城(今南京),近代城市之先河,至隋唐时期的洛阳、长安两个都城为代表的城市化历程。

此时,城市规模得以巨大的提升,城市建设开始进入成熟期,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城市。

二、都城的进一步形成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每个朝代都建立了各自的都城,各自的都城形态、结构、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相应的特征。

1、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后,便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建设,其中就包括了都城的建设。

秦始皇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形成了文物宫大方,雁塔飞阁等的建筑群体,并且专门完成了法器起居注的记录工作,为今后的历代都城建设做好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宫城。 • 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北接禁苑,南接皇城,平
面为长方形,周长8.6公里。宫城南面正门为承 天门,门基铺石条或石板,这是其它门址未发 现的。宫城中部为太极宫,正殿为太极殿,是 皇帝的正衙,位于宫殿区的南部,与承天门南 北相对。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宫城西 部为掖庭宫,为宫女居住之所。
• 北宋汴梁至明清北京的开放式街道布局,是中 国古代都城规划最后阶段的形态。
六朝时期的都城
• 曹魏邺城 中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遗 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处。遗址由南北相 毗连的两座城址组成。 邺北城在今漳河之北,北临漳河故道。东汉建安九年 (204)魏王曹操大规模营建该城,后作为王城。 邺南城大部在今漳河南岸,始营建于东魏天平二年 (535),毁于隋。 南城建成后,北城仍继续修缮使用。至北齐亡 (577),邺 城始衰落。
邺南城:
• 据《邺中记》记载:邺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六里,南 北八里六十步”。文献记载邺南城有14座城门,南北面 各3座,东西面各4座。城市布局大体继承了北魏洛阳内 城的形制。
• 经实地勘探,已探出东、南、西三面城墙,其北城墙利 用了邺北城的南城墙。城址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 城的西南角和东南角,均为圆角;在东西南三面城墙外 部发现有加强防御的“马面”设施,并有环绕城墙的城 壕。北面的 3座城门系利用邺北城南面的城门。其他三 面已确定门址位置的有南面的启夏、朱明、原载3门,西 面的纳义、乾门、上秋3门,东面的仁寿、中阳 2门等门 址。城址北部中央为宫城,已探出宫城的西、北、南三 面有宫墙,南北约 970米。在宫城内有建筑基址10多座。
唐 长 安 城 里 坊 复 原 图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意义: • 长安城在总体设计上是以宫城承天门、皇城朱雀门、
郭城明德门所在德南北线为中轴,按照左右对称的原 则规划出来的。加上结构严谨,区划整齐,显然是曹 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布局的发展和完善。
• 将宫城置于轴线北端为沿袭前代传统,但在宫城南面 筑皇城为开创之举。将宫城与其它区域隔离,既把一 般居民与宫城隔得更远,又把宫城与其它大小统治者 得宅第严格分开,从而加强了宫城的防卫,也符合封 建统治者“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理想模式。
特点:
• 邺北城以宫殿区为中心的平面规制,采用中轴线对称形 式,在全城的中轴线位置开辟南北干道,南通大城正南 门,北达宫城。布局区划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 利,改变了汉及以前宫殿南北分散的形制,也改变了以 前都城不规整的布局。 对以后隋唐的都城规划产生了 很大影响,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为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维护宗法制 度的礼制。东汉以后都城改为坐北朝南,是推行皇权统 治的需要,当时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为推行皇权的需 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 国都南郊举行,从而迫使都城布局发生改变。为皇权的 需要,逐步将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附近,发展到唐代, 则出现了集中办公的城——皇8门,东、南各3门,北面2门,
西面无门。定鼎门为一门三道,宽28米。 定鼎门大街为郭城主干道,现存宽度为 121米。街道两侧有水沟痕迹。里坊103 个,坊平面为正方形,周围有坊墙,墙 正中开门,坊正中设十字街。有3市。
隋唐洛阳城
• 宫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城垣夯筑,内 外包砖。南面正中为应天门。宫城北部 有陶光园,西北部有九州池。
隋唐城市遗址
•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隋唐洛阳城遗址 • 隋唐扬州城遗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兴衰状况:
•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营造新都, 隋文帝命宰相高颖总督,宇文恺负责设计。 582年兴建,583年迁入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83.1平方公里。唐建国后,改名 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扩建。904年朱全忠强 迫昭宗迁都洛阳,并命令拆迁长安宫室,自此 长安城衰落废弃。
隋唐洛阳城
在规划设计与长安城不同: • 第一,皇城与宫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位于郭城的
西北角,说明这样的规划是下京城一等的; • 第二,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西邻禁苑,东
接东城。皇城宫城本身内外砌砖。皇城之南并界以洛 河。说明其戒备坚固严密远在京师之上。 • 第三,里坊面积缩小,市场的位置也不像长安那样左 右对称,在城东部洛河两侧设南北两市,于城西南置 西市,城市面积比京城小但设三市,而三市均傍可通 舟船的河渠。说明在设计上比长安城更多考虑繁荣工 商业的问题。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考古现状。目前基本完成对隋唐长安布局构架 的了解,如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 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遗址方面有:大明宫、 兴庆宫、芙蓉园、含元殿、麟德殿、西市、青 龙寺、西明寺、明德门、兴化坊等。
• 尚存问题。如何复原当时的长安城。对长安城 的人口数量、官人住地、庶民生活区、商业区 域等职能区的形成和转化的研究有待深入。
《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发展阶段》 ——俞伟超
• 商和西周都城遗址的各种活动区分存在的特点, 是初期阶段都城的形态。
• 东周至两汉都城的密封规划,是专制主义政治 体制确立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
• 从曹魏邺都北城到隋唐两京城的棋盘格形封闭 规划,是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后封建等级制森严 时期的城市形态。
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
1,司马门 2,显阳门 3,宣阳门 4,升贤门 5,听政殿门 6,听政殿 7,温室 8,鸣鹤堂 9,木 兰坊 10,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文昌殿 16,大理 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 23, 少府倾寺
大 明 宫 图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含元殿是唐
代举行国家仪式、大典的地方,唐代有
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唐帝
举办宴会、非正式会见和娱乐的
场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皇城 • 为军政据构和宗庙所在地,位于宫城之
南,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而无北墙。 东西两墙与宫城的东西两墙相接。平面 为规整的长方形,周长9.2公里,南面三 门,正门为朱雀门,其北对宫城的承天 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 东西有两门。
置,历代相沿不改。汉魏西晋时洛阳城有十二门,门皆双阙。北魏建都洛 阳后,曾对汉晋的旧门进行修缮和改建,并在西北角金墉城南边新辟承明 门,实为十三门。 • 洛阳城西北角筑金墉城,始建于曹魏。为洛阳城的军事要塞。其方位与作 用,都与邺城铜爵三台相似。魏晋时,还在洛阳城及金墉城城垣外侧附设 城垛(亦称“马面”) • 曹魏时,东汉南北宫制已不复存在。曹魏西晋北魏三朝都在汉北宫故地营 建皇宫。北魏时,洛阳城从北到南已逐渐被宫城、衙署、寺院和高官宅第 所占据。宫城位于全城正中而稍偏西,平面整体作长方形。宫城共探出四 门:南面一门,西面二门,东面一门。南门即宫城正门阊阖门。宫城内北 为苑区,南为宫殿区。宫殿区夯土台基密集,主要集中于阊阖门直北的南 北线上。 • 北魏洛阳城内的街道共发现东西横道四条,南北纵道四条。其中的第三条 南北纵道,系由宫城直通宣阳门的主干大道。这条南北中轴线,应即北魏 的铜驼街。在铜驼街两侧,发现有大面积的建筑遗址,应是中央衙署和庙 社的遗址。 • 洛阳城内的居住和商业区仍是封闭的里和市。随着魏晋实力的增强,洛阳 的城外也出现了市和居住区。北魏统治者在城外四周拓建坊市,形成东西 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外郭。北魏洛阳外郭有墙,其内也划分为封闭的矩 形的坊和市,并形成方格网状街道。
• 城内外各有皇家苑囿七八处,如芳林苑、上林苑等, 以单圭灵昆苑为最大,周围11里。还有一些贵族的私 家园林。
魏晋洛阳城: • (曹)魏(西)晋洛阳城都是利用东汉旧城改建的。北魏洛阳城,除继续
利用(曹)魏(西)晋洛阳城以外,并在城外四面兴建了外郭城。 • 曹魏至北魏,洛阳城的城垣,基本上仍沿袭东汉旧制,绝大多数的城门位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布局:
• 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受曹 魏邺城、北魏洛阳城影响,将宫城、皇城和居 住里坊严格分开,且采用中轴对称布局。
• 外郭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达35.56公里。城墙 宽12米左右、高5米,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 的城壕。外郭城每面三门,除明德门5个门道 外,余皆3门道。明德门是南面正门,北对皇 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是长安城的中轴 线。
西安都城史的演变和周围的水系图
《三礼图》中的王城图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长安城的影响:
• 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其形制是中古城市的典型,对当时边疆地区的 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产生影响。同时还影响了 邻国都城的形制,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 京,它们不仅形制和布局仿效长安,而且宫殿、 城门和街道的名称也袭用长安城。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 • 由11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分为
棋盘式格局,其间布置110坊及东西两市。坊 多为长方形,四周环筑高墙,坊内设置横街或 十字街道,四面开门。坊门早开晚闭,并设兵 把守,宵禁后禁止开门进出,以便控制管理。 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开辟井字形街道, 临街开店铺,市中心为管理机构,市周围有版 筑土墙。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大明宫 在太极宫东北面禁苑内的龙首原高地 上。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高宗龙朔二年 (662)又经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听政,取代太 极宫,成为唐代的主要宫廷 。
• 兴庆宫 在外郭东城春明门内街北。开元二年 (714)因兴庆坊(旧称隆庆坊)是玄宗藩邸置为 宫,十四年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竣工, 玄宗即常在此听政。天宝十三年(754,旧唐 书作十二年)又筑兴庆宫城,并起城楼。
汉魏洛阳城
• 东汉洛阳城:全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 东西约汉代六里,故称“九六城”。东汉洛阳城南北 长九里七十步,东西宽六里十步,通称“九六城”, 平面为长方形,有12座城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