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最新教案-张锦生 精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生实验》优质课教案_27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一、实验名称: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二、所属教材:人教版高一(上)
三、实验所需器材:挡书板两个,布线槽一个,绒布一条,铁球一个,木板一个。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布线槽,在左侧留有标记。
两头用挡书板垫起一定高度。
2、铺上绒布,让小球从左侧某一高度滚下,滚上右侧,达不
到原高度。
到统一高度
4、移动右侧挡书板,减小右侧轨道倾角,重复以上实验,观
察小球到达右侧高度。
5、当右侧水平时,忽略摩擦,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五、实验创新之处:
1、取材简单。
实验器材制作方便。
2、改变角度方便,给学生一个静态观察。
3、分力可以小于合力,分力可以等于合力,分力也可以大于
合力。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
物理高中必修知识2《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知识2,第四章《曲线运动》中的第3节《向心加速度》。
具体内容包括: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向心加速度的推导,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向心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能解释生活中有关向心加速度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如小车、细线、圆盘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含有向心加速度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如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匀速圆周运动,提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向心加速度的推导: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
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解释向心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与其他加速度的区别。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向心加速度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向心加速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向心加速度,并解释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向心加速度的定义2. 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2/r3. 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4. 例题解析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半径为5m的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已知线速度为10m/s。
答案:a = v^2/r = 10^2/5 = 20m/s^22.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在旋转木马上,外侧的乘客感觉更紧张?答案:因为外侧乘客所受的向心加速度更大,离心力也更大,所以感觉更紧张。
高中物理每章课程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每章课程讲解教案
课程: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式。
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
3. 理解运动轨迹和运动图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式。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高中物理》
2. 幻灯片或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运动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介绍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他们思考运动的特点。
3.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通过实验或案例展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并通过实验或案例加深理解。
5. 运动轨迹和运动图象:介绍运动轨迹和运动图象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1. 请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或探究活动,加深对运动描述方式的理解。
2. 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复习:
1. 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以备课堂讨论。
2. 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暑假教案5篇
高一物理暑假教案5篇高一物理暑假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学科概述和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初步掌握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探
究途径。
教学重点: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学科的抽象概念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物理学科:通过介绍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提出问题:探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等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物理学的定义: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运动等,让学生初步了解
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三、实践(15分钟)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培养他们独立
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5分钟)
1.总结问题: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课堂小结: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培养了学
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
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学案_0156文档
2020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学案_0156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学案_0156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学习目标:(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向心力的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能运用向心力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器材:向心力演示器实验步骤:1.探究向心力f与质量m的关系r、ω相同,长短槽上小球质量比为1比2。
在r、ω一定时,f向与m成_______比。
长槽端标尺露出格数(向心力)短槽端标尺露出格数(向心力)123向心力之比为2.探究向心力f与半径r的关系m、ω相同,长短槽上小球半径比为2比1。
在m、ω一定时,f向与r成_______比。
长槽端标尺露出格数(向心力)短槽端标尺露出格数(向心力)246向心力之比为3.探究向心力f与角速度ω的关系m、r相同,长短槽上小球角速度比为1比2。
在m、r一定时,f向与ω____________比。
长槽端标尺露出格数(向心力)短槽端标尺露出格数(向心力)12向心力之比为巩固1:对物体受力分析,说明向心力的来源。
物体随转盘一起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随滚筒一起匀速圆周运动巩固2:长度为0.5m的轻绳一端系一质量为2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小球绕固定点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请计算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产生的一个特殊性质的力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是不变的c、向心力不改变物体的速度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提供向心力2、关于向心加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它是描述向心力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它是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它是描述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半径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由公式f=mω2r可知在m和ω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和半径成正比b、由公式f=mv2/r可知向心力和半径成反比c、由公式a=ω2r可知向心加速度和半径成正比d、由公式a=v2/r可知向心加速度和半径成反比。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物理 第二章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机械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理想模型.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5、知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二、重点难点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2、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三、教学方法讲授、交流、讨论四、教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归纳:1. 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2.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怎样描述机械运动?1、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1)静止是绝对的吗?(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2、引出参考系概念: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1)讨论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的乘客以车厢作为参考系——静止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2)多媒体显示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以飞机作为参考系——沿直线下落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沿曲线下落甲乙4、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察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如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三)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将物体抽象为有质量的点.2、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3、一个物体能不能看作质点,要看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而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就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4、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做质点运动的轨迹. 直线运动按轨迹分曲线运动(四)时刻和时间间隔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上课45min 45min10min下课上课下课上面的时间轴表示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它们的符号分别是s 、min 、h.(五)位置、位移和路程运动物体在某时刻处在空间的某个点,就叫物体的位置.位置可以由坐标描述,如: X YO A()A 点位置由A(x,y)描述2、 位移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质点在这次运动中发生的位移,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如:物体从A 点沿曲线运动到B 点,这次运动对应的位移用有向线段AB 表示. O YX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是矢量,通常用字母s 表示位移.3、路程: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上面的例子中曲线AB 的长度表示路程.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讨论: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是什么?——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六) 课堂练习教材第21页练习一: (1)、(2)、(3)、(4)、(5)、(6)(七) 课堂小结时刻与时间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位移与路程 2.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八)课外作业:略。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高一物理 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教案
若不是,那么这个8m/s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分析讨论
小结
1、平均速度概念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或某一过程中运动速度叫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若要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必须知道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上的速度,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呢?
阅读教材,体会瞬时速度求解方法。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平均速度对应一个过程或一段时间间隔;瞬时速度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阅读教材,体会汽车速度计读数即为汽车的速率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习
板
书
设
计
一、速度
1、速度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2、定义式V=△x/△t
3、单位 m/s 或km/h 1m/s=3.6km/h
分析讨论
小结
2、瞬时速度概念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4、速率概念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率是标量。
注: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
课堂训练(略)
学生求解得v=8m/s
不是,该同学运动速度先慢后快。
这个8m/s 表示该同学在这100m过程中平均快慢程度。
课堂训练(略)
自行车与汽车比较,相同位移内汽车用时少,所以汽车快。
汽车与运动员比较,相同时间内汽车位移大,所以汽车快
自行车与运动员比较,由于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可以先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然后再比较判断。
阅读教材
学生练习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827 m。
通过计算, 我们很容易得到 D5184 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39.8 m/s,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
道的时间为 30.4 s。
在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列车的全长, 而在计算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道的 问题中, 我们却把列车全长考虑在内。 这是因为在前一个问题中, 铁路的长度远远大于列车
标量遵循算术法则,矢量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学习活动四:位移和路程
(第二章学 )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 400 m 到一个十
字路口,再向东走 300m 就到了.
甲:谢谢 !
乙:不用客气. 请在图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
7 / 112
问题: 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
4.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设计思想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 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
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是矢量; 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
师:能再具体点儿吗? 问题 1: 什么是位置?
学生:第二行第五个
物体所在的具体地点叫位置。 问题 2: 阅读课本第 6 页观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建立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 即沿一条直线运动, 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
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 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 即在同一平面运动, 就需要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 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1、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2、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师: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 ?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初三升高一物理教案汇总7篇
初三升高一物理教案汇总7篇初三升高一物理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初三升高一物理教案篇1我外校去听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
青年教师有些紧张,脸开始发红。
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请同学们把《速度》综合练习拿出来。
于是,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最后讲到计算题,按着题号一题不漏地讲。
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
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
因此,哪题学生错得多,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老师无法知道。
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甚至还出现二处科学性错误。
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脸红了一节课,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我们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
问他,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
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课怎么能上下去,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要来听课,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
我想,课不是上给其他人看的,而是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否有人听课,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要对学生负责,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事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你这样的课,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要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
我在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肯定会误人之弟。
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因此,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初三升高一物理教案篇2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小组探讨展示环节上,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从“合作、探讨”入手,在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物理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3节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备课人学科物理课题 6.3 向心加速度教学内容分析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又一重要概念,教材在“问题”栏目中,从运动和力的关系出发,确定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加速度。
本节是前一节“向心力”的拓展,同时又是学好后一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前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教材从动力学角度出发,根据“从力推知加速度”的思路,在前一节确定的向心力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这种叙述的好处是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可以较容易地掌握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并不是太陌生,但大多停留在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对于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加速的认识上还略显不足。
对于从牛顿第二定理的角度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学生在理解上不是太困难。
但从运动学的角度去认识向心加速度,由于数学能力上的不足,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目标1.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表达式。
2.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并会应用计算。
3.会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向心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重点)2.会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向心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思考与讨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时,可认为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尽管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却时刻变化,因此,它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为0。
那么,该如何确定它在轨飞行时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呢?学生思考讨论并分享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的确定方法,为新课做铺垫复习与回顾:(1)向心力的方向?(2)向心力的作用?(3)向心力的大小?(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沿什么方向?学生复习回顾为本节课内容做知识上储备和复习讲授新课一、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1.向心加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因此也称为向心加速度。
创新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创新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创新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范文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
比方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
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管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课件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创新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范文》,盼望对你有关心!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三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依据相关试验器材,设计试验并娴熟操作.2.会运用已学学问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测.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看规律.5.把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依据试验要求设计试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依据试验数据进行推想、探究、发觉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呈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试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娴熟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育学生主动主动思索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索的全面性、精确性与规律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试验数据的图象呈现,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能使学生敏捷地运用科学方法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试验数据的推想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表达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受试验探究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究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图象法讨论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改变规律的探究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试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试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v-t图象处理数据,并据此推断物体的运动性质3.能依据试验数据求加速度二、试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沟通电源.三、试验原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依据图象的样子推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说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四、试验步骤1.如下图,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试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试验两次.5.增减所挂钩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试验.五、数据处理1.表格法〔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下图.〔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4〕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改变.2.图象法〔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匀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视不计,如下图〔〔3〕观看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改变规律.〔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六、误差分析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匀称.2.依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精确带来误差.七、留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马上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留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分〕,弄清晰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幸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准时用手按住.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留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三创新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时间和位移
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张锦生
课标要求
1、知道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了解时刻、位置、时间、路程、位移的对应关系及各量的物理意义。
2、掌握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
3、体会物理学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弄清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同时体会物理学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点来表示。
举例:第2秒初、第2秒末、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
2、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有时简称为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一段来表示。
举例:第1s内、3s内、前2秒、每节课45分钟……
平时所说“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例1:测量地图上路径表示的路程。
――方法:可以在地图上沿旅行的路径放置一条棉线,然后把棉线拉直,量出长度,根
据地图的比例估算旅行者走过的路程。
路程只涉及物体运动轨迹的长短,并不涉及
运动的方向。
当我们从某一点A运动到另一点B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路程,但位置的
变动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用位移来表示物
体的位置变化。
2、位移:用来表示物体(质点)位置的变化。
可用一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举例:位移、速度、力、加速度……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举例:路程、温度、质量、体积……
3、运算法则:
①. 标量的运算:代数加减法
例2:一个袋子中原有20kg 大米,又放入10kg 大米,则现在大米的质量是30kg 。
②.矢量的运算:几何关系
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 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 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B 点。
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
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可用位置坐标表示运动物体的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运动物体的位移。
例3:物体在时刻1t 处于“位置” 1x ,在时刻2t 处于“位置” 2x 。
那么,12x x -
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
12x x x -=∆
例4:一个物体从A 运动到B ,初位置的坐标是m x A 3=,末位置的坐标是
m x B 2-=,它的坐标变化量x
∆=?
作业
1、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几种提法中属于时刻的概念是 ,属于时间的概念是 。
(填写序号)
①第2秒初 ②第2秒内 ③2秒内 ④前2秒 ⑤前2秒初 ⑥后2秒初 ⑦第2秒末
2、一质点由位置A 向北运动4m到达位置B ,接着向东运动3m到达位置C 。
求质点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C 的位移和路程。
3、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所示(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1) 几秒内位移最大? ( )
A.1s内B.2s内C.3s内D.4s内
(2)第几秒内位移最大?()
A.第1s内B.第2s内C.第3s内D.第4s内(3)几秒内路程最大?()
A.1s内B.2s内C.3s内D.4s内
(4)第几秒内路程最大?()
A.第1s内B.第2s内C.第3s内D.第4s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