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李剑波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
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
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
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
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
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
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
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
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
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
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
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
1959年小麦丰收。
但麦收后大旱。
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
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
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
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
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
红旗渠精神 PPT课件
LOGO
问题?
LOGO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有些人 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无须 再提集体主义,没有必要再讲无私奉献精神。
由此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弘扬无 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LOGO
答案: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了解。 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
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 精神。在新的时代和环境条件下, 我们仍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 状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 考察学习时所要求的那样,要大 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 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 斗的思想。如此可以看出,红旗 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和时代价值。
一.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LO设GO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 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 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人 口多、底子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 十分艰巨。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我们 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需要我们作长期艰苦创 业的准备,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 色,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奋斗拼搏的精神。
主义和奉献精神并不矛盾。 3.我们所建立的市场主义经济,是与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OGO
总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丢 到红旗渠精神,必须通过弘扬红旗渠 精神,在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提倡 无私奉献精神和大局观念,用正确的 思想观念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 驱动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增强抵御市 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李剑波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
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
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
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
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
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
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
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
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
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
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
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
1959年小麦丰收。
但麦收后大旱。
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
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
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
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
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
小浪底、红旗渠、白云山相关知识
材料学院班级:材料1209班姓名:史红涛学号:洛阳嵩县白云山(80)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脉腹地原始林区,以白云峰、玉皇顶、小黄山、鸡角尖、千尺崖为代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景区内层峦叠嶂,险峰林立。
海拔2216米的中原第一峰玉皇顶,是中原地区日出云海的最佳观赏点。
总面积168平方公里。
有白云峰、玉皇顶、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成为中原地区集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古探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被誉为“人间仙境”、“中原名山”。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被社会推荐为“河南省十佳景区好去处”第三名。
2010年10月4日,在希腊世界地质公园年会上,白云山成功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
2011年1月14日,嵩县白云山成功晋升国家AAAAA级景区。
人间仙境白云山洛阳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腹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2010年晋升世界地质公园。
景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现已开发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祠、芦花谷五大休闲区。
白云山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
李长春视察洛阳白云山景区时题词“中原名山”。
穆青题词“白云天下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挥毫“人间仙境白云山”。
黄河小浪底(60元)黄河小浪底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小浪底的由来是因为地处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故而得名黄河小浪底。
它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四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时代回响2004年10月07日,秋日的北京,天高气爽。
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红旗渠精神展”已进入第九天。
展厅内人流如织,雄壮有力的《定叫山河换新装》背景音乐在反复回荡。
当这首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鼓舞过几代人的《红旗渠》主题歌响起的时候,人们脑海中浮现出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人工天河”的场景。
来自辽宁盖州市的62岁的崔佳琴老人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在红旗渠精神展览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
“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肚子虽然空落落的,但没有开小差的。
当时大家伙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苦干一辈子,让后代享福!”55岁的劳模郭秋英指着展出的干野菜,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世界第八大奇迹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展览第二部分《千军万马战太行》中的一幅画,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沉思。
画中展现的是上百人在湍急的河水中奋力堵龙口的壮观场面:1960年春,红旗渠首拦河坝工程,95米的坝体只剩下10米宽的龙口尚未合龙,河水奔腾咆哮,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墙,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挡住了汹涌的河水……看到这样感人的场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许慧芳被震撼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红旗渠精神曾经响彻历史的岁月,也同样可以振奋时代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PPT演示课件
LOGO问题?源自LOGO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有些人 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无须 再提集体主义,没有必要再讲无私奉献精神。
由此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弘扬无 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LOGO
答案: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了解。 2.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
LOGO
2.生产工具落后单一
主要生产工具:一锤, 一铲,两只手 。
LOGO
3.自然灾害
1959年至1961年 期间由于大跃进 运动以及牺牲农 业发展工业的政 策所导致的全国 性的粮食短缺和 饥荒。
LOGO
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LOGO
一、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紧密联系实际,弘扬红旗渠精神。
LOGO
昔日贫穷落后的林州,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 新兴城市。但是他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 众,做群众“公仆”的意识和根本观点从未改变,从 修红旗渠时,老一代县委领导班子吃苦在前,冲锋在 先,到历届市委领导班子为林州经济腾飞奔波,他们 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群 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坚持踏踏实实为人民谋 利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简介
LOGO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名林县)。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 。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严重干旱缺水。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LOGO
缺水→无法种粮,无法炼钢→贫困 ↓为了摆脱贫困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
放飞青春梦想演讲稿范文
放飞青春梦想演讲稿范文放飞青春梦想演讲稿范文一尊敬的各位,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七号演讲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红旗渠助力青春梦想》。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的保证。
红旗渠,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留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与思索。
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新成立后,在的下,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先后建成英雄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
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
红旗渠一九六零年开始动工,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完成长七十。
六公里,落差为一/八千的总干渠建设。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
就是这样艰险的工程,生性倔强的林州人,硬是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韧劲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从此,多山的林州地图上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红旗渠。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无数青年用鲜血和汗水诠释了青春与梦想,诠释了红旗渠,除险英雄任羊成就是其中的一员。
引漳入林工程动工后,任羊城转移到红旗渠工地劈山修渠,为保证施工安全,上决定成立除险队,任羊城第一个报名,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队长,他终日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飞崖下崭,凌空除险,扫除障碍,被群众成为“飞狐神鹰”。
有一次,他带头爬到七十多丈高的悬崖上除险,没想到一块石头突然落下,砸在他的嘴上,三颗牙齿横在嘴里,一阵麻木,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任羊城没有多想用随身携带的钳子将砸碎的牙齿拔出,忍着巨痛,一直坚持到任务完成。
工地让他去医院治疗,但他放心不下,惦念着自己不去除险,修渠民工就会多一分危险。
第二天,戴着口罩背着大绳又上山崭除险。
一个人正如一只时钟,是以他的行动决定其价值的。
宜沟简介
宜沟镇简介●地理优势宜沟镇,位于岳飞故里汤阴县城南13公里,汤阴县、浚县、鹤壁市两县一市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5.6万人,10.8万亩耕地,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石武高铁纵贯全镜,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历史名镇宜沟镇历史悠久,自古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是方圆数十里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邺南首镇”之称,并有“日进斗金’之说。
历史上大小官道贯通南北,是方圆几十里以内的政泊、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心。
明、清定都在北京,那时南方官员进京,北方信件传递,都有驿站接待承办,那时六十里为一站,宜沟北至邺城七十里,南至淇县六十里,为此宜沟设有驿站。
独特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宜沟成为方圆几十里以内的商贸、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1998年被河南省体改委等11个单位命名为“河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2000年4月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镇”。
●文化底蕴宜沟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古代历史传统文化的文明古镇。
■和合二仙隐居首阳山据碑刻记载,殷商时期,周武王年迈多病,召见两王子伯夷、叔齐商量传位之事,两个王子相互推让,谁也不想接位,弟兄俩与父王不辞而别,陆续从朝歌(现今淇县,殷商定都之地),陡步来到宜沟城西北岗上隐居(长沙北岗),后来伯夷、叔齐两位王子被姜子牙封为“和合二仙”,此岗称为“首阳山”,后被当地群众念转为“寿阳山”,相传至今。
■南关大铜佛,闻名震豫北南关铜佛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铜佛原址在宜沟卫生院,占地面积10余亩,建有庙院、大殿、东西厢房等。
大殿方三丈,建筑气势宏大,颇为壮观。
殿内铜佛像由黄铜铸造而成,身高5米有余,重达3600公斤,为莲花座像。
铜佛神态端正,微微笑容,熠熠发光。
常有好事者,三五成群到铜佛寺攀沿而上或卧佛掌枕膝而眠,或坐膝打牌而乐,铜佛之大,声震遐迩,闻名豫北,解放后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亚圣子贡、祖籍浚县,建祠宜沟、受人香火端木子贡,春秋战国人,孔夫子大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在儒学方面很有造就,被人们称“亚圣”,原浚县大来店乡端庄人。
红旗渠译文
红旗渠 The Red Flag Canal红旗渠景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的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
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红旗渠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独特,是一处展现现代水利建筑工程并具有山岳型自然风景的特色旅游区;是一处自然美景与民族精神完美结合的红色旅游胜地。
红旗渠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历经十年之功,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巍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它以浊漳河为源头,通过开山通道把漳河水引入林州做灌溉用。
这条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孕育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20世纪70年代,周总理把“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并不断向国际友人推荐,由此而引发了参观红旗渠的热潮。
1991年,红旗渠游览区正式对外开放。
红旗渠景区旅游集中了太行山独特的地质构造和这条人工天河雄奇壮美的风貌;集“雄、险、奇、秀”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红旗渠风光。
如今,红旗渠景区已经成为红色旅游的经典线路之一,再加上这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吸引着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前来。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红旗渠The Red Flag CanalLocated in the north of Linzhou, Anyang, Henan province, the junction of three provinces of Henan, Shanxi and Hebei Province, the red flag canal is a national AAAA level scenic are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national key scenic spot, national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and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of patriotism base as well as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Area.With unique natural scenery and human landscapes, the red flag canal scenic area is a unique tourism area with mountain-type natural landscapes to show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 a red tourism resort with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natural scenery and national spirit. It is not only a mirac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ngineering, but also the cradle of modern Hongqiqu spirit.The Red Flag Canal, the 1500 km-length "Artific ial Tianhe", was built at the Taihang mountain by the people of Lin County in the 1960s, lasting ten years of hard work. It takes Zhouzhanghe as its source, leading Zhuozhanghe River into Lin County to irrigate.The Red Flag Canal is called " life and happiness canal" by the people of Lin County, which developed and grew out of the spirit of Red Flag Canal : self-reliance, hard struggle, teamwork and selfless dedication.In the 1970s, " there are two wonders in new China:the Red Flag Canal and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Premier Zhou Enlai once constantly recommended them to international friends, leading to a boom of visit to the Red Flag Canal. The Red Flag Canal was officially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1991.The Red Flag Canal Scenic Area boasts of unique geologic structure of Taihang mountain and magnificent view of Artificial Tianhe. It features of " majesty, steepness, wonder and beauty", developing a unique landscape of red flag canal.Today, the Red Flag Canal Scenic Area has become one of the typical routes of red tourism, and it has different natural landscape with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clear rivers in different seasons, attracting numbers of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The Red Flag Canal, called" the eighth wonder in the world"started to build at the Taihang mountain by the industrious and brave people of Lin County in the 1960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of ten years' hard work, with the simple tools such as hammer, shovel and their hands, they dug a 1500-km Artificial Tianhe along the cliffs of Taiang Mountain, that is the Red Flag Canal, which ends the history of suffering from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eveloped the spirit of red flag canal with"self-reliance, hard struggle, teamwork and selfless dedication"to encourage genera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引丹渠:从“生命之渠”到“生态之渠”
引丹渠:从“生命之渠”到“生态之渠”作者:胡希朝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9年第04期“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王安石这首《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千古流传的佳句勾勒出了荆楚大地上的“红旗渠”——引丹渠沿线沃野岗地魅力十足的风光美景。
历史之于现在,不仅是一种延续,而且是一面镜子,它照耀着我们,同时又改变了自己。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
有鄂北岗地“生命渠”之称的引丹渠,其功能已经由单一农业灌溉向具有灌溉、休闲旅游、生态等综合功能的“生态之渠”转变。
鄂北岗地的“生命之渠”鄂北岗地北接南阳盆地,南依汉水,东连桐柏山、大洪山余脉,西临武当山,面积7329平方公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这里缺水少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鄂北岗地的光化县(今老河口市)、襄阳县(今襄州区)、枣阳县(今枣阳市)、随县(今随州市管辖)等地属于襄阳地区典型的“旱包子”,种田为水愁,十年九不收。
“吃的红薯饭,有女嫁外头”,在干燥的黄土坡上,当地老百姓只能勉强种红薯、南瓜充饥。
有歌谣形容当年的生活情形:“早晨梆梆梆(剁红薯),晌午靠山桩(蒸红薯),黑的(晚上)换个样还是红薯汤。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缺水窘境,当时的湖北省委、襄阳地委决定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引丹入襄,修筑“生命渠”,贯穿鄂北岗地。
从1969年10月到1974年7月的5年间,1800多个日日夜夜,18万襄阳儿女战天斗地,劈山凿洞。
他们靠锹挖、人抬、肩挑、车拉、钎凿,用最原始的技术手段,用传统的人海战术,自丹江口水库清泉沟挖出了一条浸润鄂北岗地的“长龙”——引丹渠。
引丹渠总干渠长68公里,6条干渠总长254.2公里,716条支渠总长约1570公里。
有号称“地下长龙”(6557米)的清泉沟隧洞,有壮观的“天上银河”——排子河渡槽以及桥、涵、小型泵站(二级提水)等建筑物2800余处,有“结瓜”水库176座,塘堰9800余口,年均蓄水6.89亿立方米。
红旗渠精神PPT
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O
总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丢 到红旗渠精神,必须通过弘扬红旗渠 精神,在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提倡 无私奉献精神和大局观念,用正确的 思想观念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 驱动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增强抵御市 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
LOGO 一.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 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 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人 口多、底子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 十分艰巨。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我们 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需要我们作长期艰苦创 业的准备,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 色,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奋斗拼搏的精神。
LOGO
昔日贫穷落后的林州,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 新兴城市。但是他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 众,做群众“公仆”的意识和根本观点从未改变,从 修红旗渠时,老一代县委领导班子吃苦在前,冲锋在 先,到历届市委领导班子为林州经济腾飞奔波,他们 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群 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坚持踏踏实实为人民谋 利益。
一、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LOGO
红旗渠精神概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一)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族民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 国家处于经济暂时困难的条件下,以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 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 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的兴建是 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 做到的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改 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 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 质财富。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优 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林县在建国后 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红旗渠精神课件
LOGO
LOGO
红旗渠浊漳河以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 断下。总干渠长 70.6公里,渠底宽 8米,渠墙高 4.3米,纵坡为 1/8000 ,设计加大流量 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 行山腰,工程艰险。
浊漳河
LOGO
红旗渠
修建红旗渠遇到的困难
1. 地势险要
为开拓这条渠,林县人民 苦干了十年,硬是用血肉 之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 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 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生 命之渠”红旗渠,渠线纵 横1500多公里,被誉为 “人工天河”、“世界第 八大奇迹”。
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 精神。在新的时代和环境条件下, 我们仍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 状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 考察学习时所要求的那样,要大 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 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 斗的思想。如此可以看出,红旗 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和时代价值 。
一、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
GO
红旗渠精神概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一)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族民的精神财富
LOGO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 国家处于经济暂时困难的条件下,以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 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 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的兴建是 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 做到的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改 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 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 质财富。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优 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林县在建国后 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红旗渠简介
红旗渠简介红旗渠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
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
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
红旗渠建成通水40年来,共引水8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增产粮食15.9亿公斤,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现,形成了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山大峡谷绿色生态游的“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
红旗渠年均净创效益4000多万元,40年来共创效益17亿元,相当于建渠总投资的23倍。
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它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林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饥寒交迫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耕地89万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水浇地仅1万余亩。
全县70万余人。
林县曾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
“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昔日林县人民世代挣扎饥寒交迫之中。
1936~1943年,大旱20余次。
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发生国人现实的惨事。
1942年华北大旱,加上日寇扫荡,国民党抢掠,全县10800户逃荒,饿死1650人。
解放前四十万人中,有28万人常年翻山越岭到几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每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内部 结构和固定的化学成份,因而各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形态。 岩块:从地壳岩层中切取出来 的小块体,通常是指岩石材料。 岩体:指岩石工程周围较大范 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
岩体=岩块(岩石材料)+ 弱面(层理、节理、断层)
2、岩石的电磁特性
第二节
岩体工程分类
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
必要的基本依据。
便于施工方法的总结、交流、推广。
便于行业内技术改革和管理。
分类指标:
岩石强度:单轴抗压强度为岩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结构面:结构面的研究应包括组数、密度、产状、延展性、
结构面内物质成分等。 水对岩体的影响:水对岩体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岩体 遇水后可以发生泥化、崩解、碎裂,致使岩体膨胀并大大 降低强度。
原岩应力状态:对岩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最大主应力。
在缺乏地应力资料时,可选用γH值。
1.普氏系数分类法
普罗托奇亚可夫于1926年提出: f
c
10
共划分为10级15种
我国煤炭系统按岩石坚固性将煤岩分类为:
软煤: f =1~1.5 硬煤: f =2~3 软岩: f =2~3 中硬岩: f =4~6
﹤25
很差
25~50
差
50~75
一般
75~90
好
90~ 100 优秀
3. 围岩松动圈分类法
掘巷后:(1)巷道周边应力集中;(2)围岩强度降低(三
向应力状态→两向应力状态)(3)开挖扰动等。
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的关系发生变化(超过则破坏,等于 为极限平衡,小于则稳定);
奋斗成就未来
(4)、列举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诗词或名言警句 2、115页想一想 3、116页议一议 4、122页材料:受到哪些教育和启示?
5、116页读一读说明了什么道理? 6、117页材料后面的问题
艰苦奋斗之名言警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颖) 5、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孟子) 6、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 时斟酌焉。(荀子) 8、志不坚者智不达。 (墨子) 9、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白朴)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 易》) 1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 12、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58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央机关移驻西柏坡。这个时期,正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 折时期。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我们党面临着从农村到城市、从 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的历史性转折。面对胜利和成功,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 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考验,如何防骄戒 奢,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从此,“两个务必” 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确指针和警示全党的响亮口号。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多次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防止和克服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在 新中国成立之初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 们克服了三年的暂时困难,经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我们启动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车轮,使人民生活水平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在红旗渠的源头阅读短文
在红旗渠的源头阅读短文冬日,黄昏,微风。
余晖如水,缓缓流淌。
远山巍立,半山微红,半山苍茫。
站在红旗渠的源头,群山环绕、陡崖峭峰之间,滔滔不绝的浊漳河激流澎湃、白浪翻飞,涛声如雷霆滚滚。
漳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上游分为“清漳”和“浊漳”。
浊漳河有南、北、西三大支流,当地人称之为“南源”“北源”“西源”。
在山西长治境内,浊漳河从平顺县北部过境,走峡谷,断峭壁,切山峰,弯弯绕绕,一路欢腾,落差最高可达二百五十米,两侧山峰,海拔多在一千二百米以上。
我曾无数次沿着浊漳河河岸行走。
那里绿树成荫,草木旺盛。
浊漳河水依山而行,或安静或奔流,如诗如歌。
群山之中,是星罗棋布的村庄。
弯弯曲曲的小路,如丝带般系着村舍和梯田。
小路上,扛着农具的农人在行走,后面跟着悠闲的黄牛,时不时还会跑出一只淘气的小狗。
每一次行至xx镇附近,我总会寻一块石头安静地坐一坐,因为这里是红旗渠的源头。
在这里,奔流的浊漳河被拦腰斩断,河水像是被收入一个大口袋之中,然后从另一端放出,朝着河南林州的方向奔流而去。
刚刚钻出口袋的河水更加猛烈,白浪拍打着坚硬的山体,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我的耳边,仿佛响起当年修渠人手握钢钎、挥着大铁锤敲打山体的叮当声,那声音和涛声融为一体,响彻山谷。
我无法想象20世纪初的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在没有水的状况下,乡亲们是如何生活的。
但我知道,我的祖籍就在那里。
我的祖先为了生存,一条扁担挑起全部家当,走出了林县,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乞讨进入山西,太行山最终成为他们的庇护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环境,立誓凿开太行山,引水入林县。
他们连续奋战十个春秋,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凭着一双手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硬生生在陡峭的悬崖上凿出红旗渠。
这条长达七十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成为当地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的建成通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存条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孕育和铸就了红旗渠精神。
五老红旗渠作文300字
五老红旗渠作文300字红旗渠观后感300字1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石城镇和王家庄乡的崔家庄、石城、青草洼、老神郊、克昌、豆口、东庄、苇水、白杨坡、王家庄、马塔等村,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林县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过赵所、阳耳庄、棘针岭、杓铺、石贯、石界等村,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经西坡、南丰、桑耳庄、清沙等村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
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观后感300字211月11日,红旗渠集团、红旗渠风景区组织职工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影片,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开展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当熟悉的山水、人物通过一帧一帧电影画面呈现在大银幕时,大家纷纷表示非常地激动和骄傲,红旗渠故事触电大银幕,让红旗渠精神更加生动、立体。
电影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讲述了曾经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人石天林,骑行重走红旗渠的独特追梦旅程,再现红旗渠精神的辉煌过去,演绎平凡人生的梦想力量。
作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反映红旗渠题材的电影,从筹备到登上大银幕,《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历时四年,泪点、看点、亮点兼具。
电影的热映,好评如潮,引发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正能星电影即将和全国观众见面!无论身在何地,期待您走进影院,一起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
红旗渠观后感300字3为丰富和创新廉政教育活动的学习形式,提振干部职工服务温江“五个之城”建设的."精、气、神”,5月5日,区安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话剧《红旗渠》(视频),以“红旗渠精神”质朴伟大纯粹悲壮的情怀给予全体干部职工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礼。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 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
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
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修建背景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
红旗渠景区旅游攻略
红旗渠景区旅游攻略一、红旗渠简介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全长1500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被称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景区景点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
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
1、分水苑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
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
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2、络丝潭风景区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
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3、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
青年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
青年洞中,游艇穿行,可尽情体味“天河荡舟”的独特感受。
“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现场表演,怀旧,惊险,带你追忆那段难忘岁月。
4、其他景点:十水言碑、虎口崖、神工铺、分水闸、络丝潭瀑布、廊桥、红旗渠纪念馆、创业洞、两半山、团结洞、老炮眼、鹰嘴崖、一线天等。
三、交通方式1、公共交通:①从郑州出发:大巴(郑州—新乡—林州—红旗渠)②从安阳出发:大巴(安阳—林州—红旗渠)③从石家庄出发:大巴(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林州—红旗渠)2、自驾游①高速:郑州柳林站上高速—安阳—安林高速—林长高速,红旗渠景区出口下,向南至红旗渠景区纪念馆。
②国道:郑州---黄河大桥--新乡辉县--林州,然后向东南方前行到达红旗渠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
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 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
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
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修建背景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
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今林州)。
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源与渠首拦河坝红旗渠源及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
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
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
溢流坝横跨河床长95米,最大坝高3.5米,底宽13.46米,顶宽2米,为安全嵌入基岩下0.3-0.4米,水泥浆砌石英岩石重力坝结构。
砌石1804立方米,用工1.28万个,投资2.5万元。
任村公社修建。
渠源引水隧洞上口位于溢流坝以上18米处的浊漳河右岸,长105米,洞后经55米的明渠至进水闸。
进水闸共3孔,单孔宽2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
冲沙闸在进水闸上游左侧共2孔,单孔宽2米,该闸底低于进水闸底1米,闸上游作成约1/20的陡坡导沙廊道,同时在进水闸前设立与渠道水流方向呈30度夹角的直墙导沙槛,防沙入渠,退水冲沙流入浊漳河。
当河水小于25立方米/秒时,可将河水全部引入总干渠。
青年洞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
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
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
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
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
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空心坝空心坝位于总干渠任村白家庄村西露水河支流段——浊河上。
坝长166米,底宽20.3米。
顶宽7米,高6米,坝基埋深1-2米。
坝体呈弓形,以增强对上游河水抗压能力。
坝腹设双孔涵洞,单孔宽3米,高4.5米,洞底纵坡1/1818,总过水能力23立方米/秒。
坝下设消力池,再下为干砌大块片石护滩,坝南北两头各设有高4.4米的导水墙,使洪水聚向河中导入坝外,行洪能力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1500立方米/秒,1975年8月通过860立方米/秒的洪峰,大坝安然无恙。
该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设计,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
1960年2月动工,中间停工两次,分三个阶段施工,1964年4月5日竣工,共完成挖方5624立方米,砌石方16296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2万元,由姚村、东姚公社修建。
南谷洞渡槽南谷洞渡槽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700米处,横跨露水河,长130米,宽11.42米,高11.4米,另加基础2-3米,单跨9米,石砌拱形结构,拱券厚0.5米,共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
渡槽挡水墙高4.3米,底宽6.2米,槽底纵坡1/3600,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桥下排泄露水河27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洪水。
为提高抗洪能力,1977年对主河道各桥墩分水尖进行了加固处理,1982年8月1日7时40分,安全地通过了南谷洞水库修建以来的最大泄洪量1650立方米/秒。
南谷洞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5日,1961年8月15日竣工,由茶店、河顺两公社修建,共挖石方5264立方米,砌石9318立方米,用工5.6万个,用款14万元。
总干渠分水闸总干渠分水闸位于分水岭新(乡)河(口)公路右侧,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长6.5米,高12米,宽13.5米。
闸底高程454.44米,低于渠首进水闸底10.31米。
闸房内安装启闭力15吨的启闭机3台,闸房上悬空高擎郭沫若手书“红旗渠”三个大字。
一干为双孔,二干为单孔,孔宽均为2.5米。
一千渠沿林虑山东侧向南至红英汇流,长39.7公里,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5.2万亩;二干渠沿林县盆地东北边山腰蜿蜒东去,到马占村东止,长47.6公里,设计流量7.7立方米/秒。
灌溉面积11.62万亩。
分水闸为河顺公社1965年3月修建。
分水闸以上是长102米、高10米的防洪矩形明渠,再上是长346米的分水岭双孔隧洞,单孔宽4米,高4.5米。
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为古今结合式建筑,三开间四周14柱,琉璃绿瓦挑檐,古色生辉。
“红旗渠纪念亭”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当代书法家赵朴初手迹。
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的总干渠左侧,由此向东北穿过3898米的曙光洞到东卢寨村东止,长10.9公里,设计流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6万亩。
桃园渡桥桃园渡桥位于红旗渠第一干渠桃园村附近,横跨桃园河,故称桃园渡桥。
长100米,宽6米,最高处24米,共7孔,每孔跨8米,拱券厚0.5米。
渡槽两侧槽墙高2.7米,底宽2米,顶宽1米。
纵坡为1/1700,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
槽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板,路面宽4.6米,渡槽上连涵洞长100米,下接涵洞长170米,槽下排洪水,槽中通渠水,槽上钢筋混凝土盖板通汽车,合理地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通水、通车的双重效益。
1965年9月25日动工,1966年4月1日竣工,工期186天,由采桑公社南景色、南采桑、下川三个大队修建,共挖土石方5400立方米,砌石5600立方米,投工6万个。
用款5.4万元红英汇流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
英雄渠建于1958年,起自嘴上村西到红英汇流处长11.4公里,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
1966年4月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灌溉合洞、原康、东姚等7个乡镇16万亩耕地。
红英汇流南边是红英汇流一号电站,水头38米,装机2台,共2500千瓦。
右上边是使用英雄渠水发电的红英汇流二号电站,水头18米。
红英汇流工程为合涧公社1966年4月修建。
夺丰渡槽夺丰渡槽位于河顺镇东皇墓村东北,总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中间越一小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17孔,长172米;下段33孔,长241米。
渡槽过水断面高1.8米,宽1.7米,纵坡1/900,设计流量2.7立方米/秒。
1965年遇到大旱,激发了群众大办水利的积极性,河顺公社组织14个大队,每日出动劳力3100名,牲畜750头,大小车辆600多辆,畜驮车推,从2.5公里以外杨伯山屯村运来好料石。
没有木料、工具,队队户户筹集,没有吊车竖起游杆当吊车用,大干加巧干,工效一日比一日快。
1965年12月1日动工,次年4月5日竣工,仅用125天,共完成挖土石方0.5万立方米,砌券石1.02万立方米,投工21.5万个,用款12万元,渡槽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而成,既坚固又壮观,是一宏伟的工艺品。
曙光洞曙光洞是红旗渠第三干渠穿过卢寨岭的隧洞,起于下燕科村南到东卢寨村东止,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纵坡1/1000,设计流量3.1立方米/秒,是通往东岗乡和河顺镇北部的咽喉,是红旗渠最长的隧洞。
为便利施工,挖凿有34个竖井,其中20米以上的竖井有23个,最深的18号竖井,深61.7米。
利用竖井建提灌站5个,发展灌溉面积4500余亩,其中18号竖井建有曙光扬水站,提程62米,浇地2000余亩。
该隧洞工程是东岗公社21个大队1300多名社员,1964年11月17日动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到1966年4月5日凿通。
共挖凿山石3.08万立方米,砌料石0.9万立方米,投工25万多个。
曙光渡槽曙光渡槽位于东岗村东部4公里的丁冶岭上,是三干渠第三支渠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红旗渠灌区配套建设中,群众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力更生修建的较大建筑物。
该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底宽5.4米,顶宽3.5米,共20孔,中3孔,跨径10米,其余孔跨为8.5米,石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