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
《变色龙》的写作特色
浅析《变色龙》的写作特色【摘要】《变色龙》是一出成功的黑色幽默,它几乎体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作品的精华。
它选材的典型性,它的精炼简洁,它的反复对照以及赋予人物高度个性化的语言等等,都表现得十分突出。
本文就其写作特色进行了简析。
【关键词】《变色龙》;精炼简洁;反复对照;个性化引言《变色龙》是契诃夫的早期代表作品。
它所反映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沙皇专制统治时期。
契诃夫仅用两千五百余字,透过城市一角令人发笑的生活琐事,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实在是精炼和深刻。
一、运用卓越的讽刺艺术,揭露出生活中的美和丑,善和恶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生活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善于通过细小的事物透视生活。
他所创造的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当时俄国“警察国家”的黑暗与反动。
但契诃夫对这种现象不是直接采取忿怒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而是运用幽默和讽刺的卓越艺术技巧,揭露了这个封建专制国家在华丽庄严掩盖下的丑恶与卑劣。
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是对上谄媚,对下欺压。
但他确要装出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总想以美遮丑,因此往往丑态百出,令人发笑。
契诃夫为了彻底剥下他的假面具,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他进行了无情的鞭撘。
奥楚蔑洛夫对“将军”一家的谄媚和对“金饰匠”赫留金的蛮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又是通过对一条小狗的褒贬来体现的。
奥楚蔑洛夫为了取悦自己的主子,竟然连利用一条狗的机会都不肯放过,足见他的灵魂是多么的龌龊。
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
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契诃夫的《变色龙》赏析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契诃夫的作品,并称赞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了之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最具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不仅活灵活现,而且更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
正是这样,它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断──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广大人民矛盾的基础上的。
通过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揭发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精神。
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
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
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
”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但是巡警对自己的见解怀疑起来:“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
”于是警官第三次改变了态度,他声色俱厉地骂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巡警对狗的主人的两次推断,使得警官两度变色。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变色龙》循环摇摆结构作用浅析
题 上 反复 的态 度 变 化 . 才有了各具情态的对话 , 才 一次
次影响了警官对于 “ 案情 ” 的判断 . 也 因 此 让 人 物 性 格
这 件 意 味 着社 会学 符号 的“ 军大 衣 ” 很 快 就 蒙 上 了 不 同
的色 彩 . 因为 他 发 现 了 “ 狗主人” 来历不 同. 于 是 出 现 了
他是何等 的义正词严 , 刚正不阿 。 “ 庄严 、 咳 了咳 , 拧 紧
了眉 头” ,而 在 听 到 厨 师 肯 定 了 小狗 是 将 军 哥 哥 家 的
《 变 色龙 》 循环摇 摆结 构作 用浅析
画 张 娟
时. 他 瞬 间 对小 狗 说 话 的 神 情 是 “ 脸 上 洋 溢 着温 情 的笑 容” . 最 后当他离开广场时 对赫留金说 “ 我 早 晚 要 收 拾
人 物 告 诉 我们 什 么 呢 7
契诃夫把“ 变色龙” 放 在 了 具 体 的矛 盾 关 系 中去 循 环表现 . 实现 了典 型 环 境 与 典 型性 格 有 典 型 性 小说开篇以“ 警官” 引 出事 件 颇 耐 人 寻 味 . “ 警 官 奥
此, 他仅仅是作为一个典 型形 象出现 。 小说让他围绕着
J 、 狗 主人 ” 变化 , 前 后循 环 表演 . 轻 松 完 成 了 对 他性 格 的讽 刺 . 结 合 小 说 一 开 始 介绍 的一 个 压 抑 、 冷 清 的 广 场 的 背 景 .以 及那 群 好 像 突 然 从 地 下 钻 出 来 的 麻 木 不 仁
进 值得 细 细 品 味 的 人 物 语 言及 其 独特 的 形 式 背 后 . 聆 听作者“ 世人 皆 醉 我 独 醒 ” 的入微观察 的心声 . 触 摸 他 在 众 多人 物 对 话 中 悄 然流 淌 的倾 诉 痕 迹 细 读 文 本 不 难 发现 .广场 上其 他 人 物 和 警 官 一样 关心的是“ 小 狗主人到底是谁 ” 。 正 因 为 他 们 在 这 个 问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赏析
《变色龙》赏析《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契诃夫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塑造,生动地展现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围绕一起狗咬人事件展开。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个案件时,展现出了极端的善变和矫情。
他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人物,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言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仿佛一条变色龙,让人不禁感叹其“变色”之快。
在人物塑造方面,契诃夫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同时也是一个虚伪、愚蠢、卑劣的市侩。
通过对他的描写,契诃夫深刻地揭示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除了奥楚蔑洛夫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如赫留金、围观群众等。
他们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也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赫留金的遭遇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围观群众的反应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麻木。
在叙事艺术方面,契诃夫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安排。
他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使得整篇小说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
此外,契诃夫还运用了讽刺手法,使得小说的幽默与辛酸相交织,更加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最后,从主题角度来看,《变色龙》深刻地揭示了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契诃夫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
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勇气。
总之,《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19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反思我们自身的人性和价值观。
《变色龙》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先谈它的内容美
出 来的 那个样子, 极其真 实地描绘给他们看。 ” 高尔基对作者 契诃夫的 评价足以说明契诃夫当时的文 学成就。 再谈它的形式美 契诃夫的《 变色龙》 是闻名世界的 优秀短篇小说, 它具有
多种艺术美的因素。
《 变色龙》 原有一个副标题: 小场景。 “ 变色龙” 本是一种 蜥 蜴类的四 脚爬虫, 它能 根据四 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 的肤 色, 以防 其它动物的 侵害, 也是其对自己的 颇佳的 一种保护 本领。 作者利用其善变的 特点来比附 社会上 某些人的 特点, 以此来讽刺那些“ 见了阔人就驯良, 见了穷人就狂吠” 的 人。 题目 寓意深刻, 有高度的概括性, 用“ 变色” 将某些趋炎附势 之人表现出 来。 文中 作者刻画了 一个 令人厌恶且又 令人发笑 的人物 ——巡官奥楚蔑洛夫。 他是沙皇 专制统治的 维护者, 为了保护大官的利益 , 他可以颠倒是非 、 欺上媚下 、 徇私枉 法; 也可以 见风 使舵、 巧言狡辩、 凶恶横暴。 他给人印象最深 的是善变和掩饰自 己, 他的丑恶言行和那种奸猾卑鄙的心理 通过多次反复的 变化被充分揭露出 来, 给社会上象奥楚蔑洛 夫一样的人一幅“ 群 像” , 具有强烈的 讽刺意味。作者通过对 这 个人物形象的 刻画, 深刻地揭露了 沙皇俄国 专制制度的 反 动与虚伪。 正因 如此, 高尔基曾经给契诃夫以 高度评价: “ 他 憎恨一切庸俗、 肮脏的东西, 他用一种诗人的崇高的语言和 幽默家的温和的 微笑来描绘了 人生的丑恶, 很少有 人在他那 些短篇小说的美丽的外衣下面, 看到 那个严厉责斥的含义
2 0 1 4年 2月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 o u mM o f T i a n j i n M a n a g e r C o l l e g e
《变色龙〉解析
契河夫
(l860~1904)
这 是 变 色 龙
2、写作背景:
《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 说。写于1884年。当时俄国正处于资产阶 级民主大革命的前夜,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沙皇专制制度面临崩溃。为了挽救死亡的 命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建立了恐怖的警 察统治,残酷地镇压和奴役人民,作为反 动统治的鹰犬、走狗的警察,对上阿谀逢 迎,对下恫吓讹诈。《变色龙》就是嘲弄、 讽刺、鞭打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
你呢,赫留金,受了 害,我绝不能不管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 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厨师说是将军 哥哥家的狗时
这狗不赖….. 手指头
我早晚要收拾 你
奥’的性 格
合作 探究
请概括奥楚蔑洛夫处理小狗咬人 事件的态度
变 用一字概括
合作 探究
这几六 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在变? 这样变来变去从中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六次判定、五次变色
四次写军大衣 三次提到法律
两次写围观群众 一次社会环境描写
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 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 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第二次在第十二 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 “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 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 又一次尖锐讽刺。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 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 文,说明法律的虚伪。总之,三提法律,不 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 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 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变色龙》课文赏析
《变色龙》课文赏析含泪的赏析——读契诃夫《变色龙》在外国文学中,契诃夫始终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他的那些篇幅精短、取材巧妙、幽默温情的小说,让你过目难忘,留下无穷的回忆。
譬如《小公务员之死》《哀伤》《苦恼》《万卡》等等。
就说这篇著名的《变色龙》吧,作家写了些什么呢?写了俄罗斯某市的街头一景:一只小狗咬伤了一个穷工人,警官过来调解纠纷,他见风使舵,一会倾向人,一会又同情狗,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我们当“笑话”去读这篇小说,一定会忍不住捧腹大笑。
但当你再去品味这篇小说的时候,你笑不起来了,感受到这可笑的故事背后,隐藏了很深的社会、时代原因,那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世界;感受到作家每一笔的移动和刻画,都饱含着他的感情:爱和憎。
难怪鲁迅先生在翻译他的《坏孩子》等几篇初期作品时,在“前记”中这样说:“虽作者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之所谓‘趣闻’。
却又是截然两样的,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笑。
一读自然会笑,不过笑后,总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
”我总觉得,鲁迅同契诃夫的心是相通的,他一下子就看到了契诃夫想通过生活中的小笑话,来揭示社会问题的创作追求。
其实鲁迅走的也是这样一条创作路子。
《变色龙》只有2800字,描绘的只是街头一景,但它却有着惊人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讽刺手法的运用讽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讥笑和嘲讽来揭露丑陋事物和荒谬行为。
是喜剧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具有惩戒丑恶的力量。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变色龙》是一篇绝妙的讽刺小说,讽刺手法的出色运用,使这篇小说成为世界经典作品。
如果不采用讽刺手法,这篇小说的艺术效果是很难如此强烈地表现出来的。
但讽刺是一种较难驾驭的表现手法,它必须根植于生活的真实,源于作家深厚的思想和感情;否则就会流于油腔滑调。
《变色龙》情节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一条狗在城市街头乱窜,还咬伤了人,按照城市管理条例。
这狗自然应当受到处置,它的主人也应该得到惩罚,而受害者也理应得到赔偿。
《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
认 识 。所 以 , 对于 警 官奥 楚 蔑洛 夫
处 理 狗 咬 人 事 件 这 一 情 节 的 教
《 变色龙》 是 世 界 著 名 短 篇 小 学 , 我们 就 绝 不 能仅 仅 停 留在 “ 变
彤 老 师所 说 的 “ 人 物 、 情 节 、 环 境 说 中 的 经 典 , 故事很简单 , 只 写 了 了 几 次 ” 与“ 怎么变” 的 问题 上 , 而 基 本 成 为 教 师 确 定 教 学 内 容 的 基 警 官 奥 楚 蔑 洛 夫 处 理 狗 咬 人 这 一 是 要 将 重 点 转 向 “ 作 者 为 什 么 要 本 原 则 。说 人 物 , 必 读 肖像 、 心理 、 件 事 , 但 细 读 之 后 我 们 会 发 现 其 安 排 警 官 奥 楚 蔑 洛 夫 变 了 这 么 多 动作 、 语 言描 写 : 教情节 , 无 非 是 在 情 节 的 运 行 过 程 中 有 很 多 值 得 次 ” 上 。 因 为只 有 这样 , 学 生 才 能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尾 声 ; 论环 境 , 玩 味 的地 方 。 不过 就 是社 会 环 境 、 自然环 境 ” 。 前 几 天 , 我 通 过 百 度 搜 索 研 读 了 ( 一 ) 情 节 的 反 复 摇 摆 小说中 , 即使 故 事 很 简 单 , 作 体 会 到 作 者 安 排 情 节 的 精 妙 与 匠
段 的 小 说 教 学 现 状 : 大 部 分 老 师 学 作 品 — — 小 说 来 说 , 不 仅 只 是 洛 夫 的 态 度 前 后 变 化 一 次 , 而 没 对 小 说 知 识 结 构 的 把 握 还 处 在 小 成 就 小 说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之 一 , 还 有 反 复 地 摇 摆 , 警 官 奥 楚 蔑 洛 夫 说 的 三 要 素 上 ,缺 乏 必 要 的 知 识 有 更 重 要 的 意 义 。具 体 地 讲 , 那 就 的 变 色 龙 个 性 也 许 会 有 所 体 现 , 更 新 ; 在 以 三 要 素 为 重 点 的 教 学 是 情 节 作 为 小 说 叙 事 结 构 中 最 重 但 绝 不 会 有 入 骨 三 分 之 效 。 事 实
《变色龙》读后感-《变色龙》读后感心得体会
《变色龙》读后感-《变色龙》读后感心得体会《变色龙》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街上的小事,这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却是真实的,让人在欢笑之余,不禁深深地思考起来。
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变色龙》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变色龙》读后感【1】变色龙,一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
说它熟悉,大家肯定在电视上见过;说它不熟悉,大家可能不知道变色龙代表的什么含义:变色龙学名叫避役,“役”在我国文字上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就是不用出力就能吃到食物。
变色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停的改变自身的颜色来捕捉食物。
最近学了一篇课文,正好名字也叫《变色龙》。
刚开始以为是写动物的,就没太在意,但我学完后,这一想法被立即推翻了。
这篇课文是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讽刺小说,故事大概内容是:木匠赫留金的手指被一条不知是谁家的狗给咬伤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听到赫留金的惨叫后,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一条流浪狗咬人,气愤的奥楚蔑洛夫决定要处死这条狗,但人群里传出一声“这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立马变了;就这样,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就跟着这条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化着。
嗯,这个社会上也有不少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表面上说什么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真正遇到一些“君子”,他们就“萎”了,就像奥楚蔑洛夫一样,媚上欺下、见风使舵。
有这样的人存在,社会就没有合法、没有公平。
《变色龙》读后感【2】短短一篇《变色龙》,在一位语文老师的介绍后,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其精彩,便在于没有直接的诅咒、谩骂,而用简单的几个动作和语句,独特的写法,使人立刻感到了作者的那股怨恨的讽刺。
很普通的开头,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背景和人物,又写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该轮到这个当官的奥楚蔑洛夫发话了,第一句话就揭露出了他内心的恃强凌弱:这条狗是谁家的?这里也就开始为后文不断争论狗的主人而不依照法律进行相关处理进行铺垫。
作者塑造出了一个很符合当时官场看风使舵的形象,又在一字一句中自然而又深刻的表现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批判讽刺。
浅析《变色龙》的语言艺术
浅析《变色龙》的语言艺术《变色龙》是契河夫早期的优秀短篇之一。
这篇小说和作家同期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一样,故事短小,人物不多,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尖锐复杂的冲突,然而能抓住要害,透过生活的表面现象,一针见血地揭露社会的本质,以真实和深刻取胜。
此外,《变色龙》还充分利用了人物语言这一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小说道过大街上发生的一件小事,暴露了沙皇俄国社会制度下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实。
一只狗咬了人,被咬者追到大街上把狗逮住了。
巡警警官奥楚美洛夫路经见状,便履行职责,以审判者身份处理这一乱子。
事情本来十分简单,警官在听完被咬者赫留金的申诉后,不加思索便当即作出判决:把狗处死,查出放狗出来闯祸的人,予以罚款。
可是,当有人提出咬人的狗是将军家的,事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奥楚美洛夫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于是,矛盾冲突展开了,小说情节随着警官态度的反复变换而步步深入。
作者通过奥楚美洛夫的出尔反尔,自相矛盾的话语,及其前后的变化对比,把他那先后交替出现的两剧截然不同的脸孔、两种截然不同的腔调,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充分揭露了他那见风驶舵,媚上欺下的性格,鞭挞丁当时社会上阿谀权贵的风气和卑躬屈膝的奴性。
狗的主人是小说的核心人物,虽然这个人物始终没有出场,但他主宰者奥楚美洛夫的一言一行,支配各狗和被咬者的命运。
更确切地说,一切取决于狗的主人的身份、地位。
狗的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奥楚美洛夫对他、对狗、对被咬者的态度也不问,对整个事件的处理就不同。
这一切,十分鲜明而生动地反映在奥楚美洛夫这一人物的语言中。
先看看奥楚美洛夫对待狗主人的态度。
当他不如道狗的属主是谁时,使振振有词地说;“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
我要章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狗出来闯祸的人看看。
奥楚美洛夫的这番话,虽然一派训人的腔调,官气迫人,但还是使人感到,这位警官处理事馆是公正的,能执法如山,不能容忍任何违法行为。
《变色龙》课文解读
《变⾊龙》课⽂解读《变⾊龙》课⽂解读 讽刺与批判 契诃夫作为短篇⼩说⼤师,其创作素以简洁著称,然⽽简洁中却蕴藏深厚。
这不仅与他对现实的深⼊观察与思考有关,更与他⼩说创作中的艺术构思密切相连,这使得他的短篇⼩说个性价值突出,艺术魅⼒永存。
《变⾊龙》是契诃夫的⼀篇讽刺杰作,情节极其简单,⼀只⼩狗咬了⾸饰匠赫留⾦,警官奥楚篾洛夫负责处理此事,原本很简单的案⼦却因为⼩狗可能是将军家的⽽显得复杂起来。
由于作者的精⼼构造使其对奴性⼼理及其存在根源这样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问题表现得⼗分透辟。
其讽刺与批判效应也因作者讲究的叙述策略⽽更加突出。
这⾥主要从⼩说的视点变化和点辐射结构两⽅⾯来谈。
先看其叙述视点的灵活变化。
所谓视点,就是叙述⼈对故事内容进⾏观察和讲述的⾓度或着眼点。
也叫视⾓,它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称决定的。
从《变⾊龙》的开头来看,⽆疑作者采⽤的是俯视⾓叙述,叙述者是全知全能者。
通过这样的叙述可以清晰有效地传达出主⼈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与故事发展有关的信息,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穿过集市向⼴场⾛去──故事主⼈公出场;⼴场上连个⼈影也没有,店铺⽆精打采地开着──故事上演的舞台搭就,同时渲染着⼀种⽓氛。
故事的继续发展虽然仍以第三⼈称叙述叙述视点发⽣了变化。
由叙述者的视⾓变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视⾓,狗叫声响起来,奥楚蔑洛夫往那边⼀看,瞧见商⼈彼楚京的⽊柴场⾥窜出来⼀条狗,在它⾝后,有⼀个⼈追出来, 他紧追那条狗,⾝⼦往前探出去,仆倒在地上,抓住了那条狗的后腿。
所有这些都是由奥楚蔑洛夫的视点出发描写他的所见所闻,这样的叙述视点转换产⽣的艺术效果是在有限的⽂字中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警官奥楚蔑洛夫可以根据⾃⼰的亲眼所见判断事情的真相解决问题,狗咬了⼈的事⼀⽬了然。
的确,奥楚蔑洛夫很快就下了严厉的判决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看看,这条狗得消灭才成。
真是铁⾯⽆私信誓旦旦,然⽽事情并没有⽴时解决,是什么左右了警官的判断呢?是解决问题的焦点即这是谁家的狗? 当故事情节转到追究狗的主⼈以及如何处理这条狗时,⼩说的叙述策略⼜发⽣了变化,在此叙述者基本保持了缄默,只是由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围观者的对话来铺展推进情节,这种叙述⽅式⽆疑更能够带给读者以现场感,使读者仿佛随着摄像机镜头转动,轮番观看奥楚篾洛夫、赫留⾦及围观者三⽅精彩的表演,同时⼜使这三⽅的对话构成⼀个热闹场⾯,照应先前叙述的⼴场上连⼈影也没有,不久在⽊柴场门⼝就聚合了⼀群⼈,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样。
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
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导读:本文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马晓萍一、缘起近阶段,笔者翻阅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教科书语文选修读本《外国小说欣赏》。
此读本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阅读外国小说,并且打破历来讲授作品从内容、形式方面机械地做些文章的框架,另行结构,从“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基本面设定欣赏话题。
阅读之后,笔者想到了目前初中阶段小说教学的现状。
正如邓彤老师所说,“‘人物、情节、环境’基本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说人物,必读‘肖像、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教情节,无非是‘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论环境,不过就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初中老师对小说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还处在以往的小说三要素上,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
再者,在三要素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往往把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教学的主阵地。
很多时候,一篇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结束,就意味着此篇小说的学习结束。
至于情节这一基本面的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概括梳理阶段,极少能从欣赏这一角度加以观照。
前几天,笔者在通过百度搜索看了24篇《变色龙》教学设计。
在24篇教学设计中,有20篇教学设计在情节方面都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2.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有几次变化?是怎么变的?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情节这一基本面的教学就退出了此文的教学视野。
笔者以为,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重大,是成就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情节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很讲究运行技巧的。
如果对情节这一基本面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概括梳理阶段,而没有从欣赏层面加以观照,这样的小说教学终究显得有点隔。
二、细读《变色龙》是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它的故事很简单,无非是警官处理狗咬人的事件。
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此篇小说在情节运行过程中有着令人玩味之处。
变色龙叙事技巧浅析(备课参考)
变色龙叙事技巧浅析周涛小说主要通过警察奥楚美罗夫前后几次对咬人的狗的不同的处理态度来揭露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人民的生活的疾苦和官僚主义作风的盛行,身为人民公仆的官员实际上就是阿谀逢迎,胆小怕事之辈。
主人公为警察奥楚美罗夫,故事围绕够的罪过来展开。
一、叙述人小说采用的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知情人作为小说的叙述人,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如实的讲述给读者。
这就使作者避开了生造故事的嫌疑,一切的后果推给了叙述人------知情者。
但是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难以看到任务的内心活动。
只能够通过叙述人给我们展示的任务的语言和表情,来得出结论,这也是使用这种叙述角度的局限。
但是小说中的事实表明了也不能够用神一般的上帝的叙事。
这种讽刺意义的小说之中,不适合用上帝叙事。
同样如果使用主人公叙述人,奥楚美罗夫使一个反面的人物,作为讽刺对象,他同样也不合适。
因此,这样的叙述人使最佳的选择。
二、叙述角度既然叙述者只是一个知情者,叙述角度自然也就不可以是采用的使全知叙事,也不可能采用主观叙事,综观全篇,只能够让人感到的是叙述人只是把人物的言行摄像机似的拍下来,小说的作者也藏了起来,类似汪曾棋先生的小说《陈小手》,不表达任何观点和看法,结尾也是一笔带过。
这种叙述角度对于这种讽刺意义的小说是相当的奏效的。
因此,我要表明的看法是这一篇小说使用的纯客观叙事,其他的叙述角度对于小说的主旨的传达不适合。
三-叙述语气既然小说作为讽刺作品,其叙述人只是知情者,哪么叙述语气自然就是匿名者叙述语气,整篇小说是纯粹客观的讲述一件警察处理狗咬人时间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的事情,只是经过够的主人的不同,而狗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部小说来说,由于恰当的使用了叙事技巧,使得小说主旨就一目了然,整篇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讽刺意味十足,叙事平淡严谨,实为短篇讽刺叙事小说之极品。
《变色龙》的艺术美因素
《变色龙》的艺术美因素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变色龙》,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而且具有独到的艺术成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完美结合的作品,具有多种艺术美因素。
首先是出色的对话描写美。
《变色龙》中的对话描写,以奥楚蔑洛夫为中心,可以分为五组:第一是奥楚蔑洛夫与赫留金的对话描写,第二是奥楚蔑洛夫与围观群众的对话描写,第三是奥楚蔑洛夫与助手的对话描写,第四是奥楚蔑洛夫与将军家厨师普洛诃尔的对话描写,第五是奥楚蔑洛夫与小猎狗的对话描写。
契诃夫通过对话描写一方面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心理。
奥楚蔑洛夫对不同的说话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其对话内容与语气有时是渐变的,有时却是突变的,对人如此,对狗亦如此。
其次是传神的细节描写美。
作者在小说中四次写了警官的大衣,通过对“脱大衣”与“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揭示其诚惶诚恐的心态。
他面对将军家的狗,如同面对将军,惟恐照顾不周,殷勤不够;衣服成了他出尔反尔的遮掩之物,是他“变色”的最好工具。
面对小百姓时,他的大衣似乎是他威风八面、作威作福的象征,穿着这种大衣,就有了法定的权力,可以对百姓凶横霸道,对位高权重者极力袒护。
作者通过“大衣”细节的设置,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表达了极为深刻的寓意。
再次是个性化的语言美。
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多变而又多样。
说其多样,是说其语言种类多:有骂人语言,如“猪崽子”“你这混蛋”“你们这些鬼东西”等。
训问语言,如“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谁在嚷?”“你在这儿干什么?”等等,这些审问似的语言往往连用,让奥楚蔑洛夫的身份与性格得到充分展示。
命令语言,如“把手放下来!”“少说废话!”“马上去办,别拖!”“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等。
恐吓语言,如“我早晚要收拾你!”“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作者还让巡官大量使用了省略语言,这些省略语言句式不完整,多是半截子话,但在语调上却是确定的,可以揭示出他摆官架子拖官腔的特点,也表现他庸俗、空虚的特点。
《变色龙》之三美
《变色龙》之三美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
他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一个看拟平常的事件,在他的作品里既显示出浓郁而真实的生活气氛,又能深刻反映社会实质,构成极具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特色独具的俄国社会生活的讽刺诗。
他的短篇小说的不朽之作——《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用心读来,其有三美。
一、主题深刻美小说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据史料记载,俄国政坛在此三年前,民意党派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残酷镇压革命,强化警察的反动统治,依靠武力建立了地方自治局长官制。
俄民众对沙皇手下的这些鹰犬痛恨万分,对弥漫在俄国各地的庸俗无聊的小市民习气无比憎恶。
小说选取了市镇上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街头小景,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伤工人赫留金这个小小“案件”的处理,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警官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弹地欺压人民,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围绕着是与不是将军的狗而反复无常、自相矛盾地不断改变着自己的“颜色”。
在众人面前,两种面孔交替变化,竟达六次之多。
契诃夫的作品好象魔钻一样,一直钻到地的下面(高尔基语)。
表面看来,契诃夫写的是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可他却深入到生活的深处,揭露社会的本质。
小说中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沙皇统治者一方面残酷地镇压人民,另一方面收买了一大批“严重缺钙的人”为自己效劳,给一些善于极尽奉承拍马之能事的走狗又是加官又是进爵。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里,不得不盛行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
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专横的沙皇警犬,同时也是一条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其性格具有二重性:对下,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趋炎附势,讨好献媚。
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论文[五篇模版]
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浅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论文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通过隽永、犀利的文笔在黑色幽默和讽刺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扎根于当时俄国现实的经典形象。
其中,《变色龙》里与墙头草如出一辙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便是契诃夫高超艺术手法及真实生动语言特色的典型产物。
契诃夫在文学创作中,一向以语言取胜,他始终坚持真实、朴素、简练原则,《变色龙》以精炼生动的语言特色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在短短几分钟内的数次变化,展现了当时沙俄中下层官吏的本质特点。
在这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几乎全部依靠语言的推进,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在《变色龙》中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而在解析《变色龙》精炼生动的语言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变色龙》的写作背景及故事脉络有一定了解。
一《变色龙》写作背景及故事脉络契诃夫出生于1860 年,他不仅在俄国享有盛誉,同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与莫泊桑和欧·亨利一样,都是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但由于商店经营并不怎么好,契诃夫从小便生活在艰难。
契诃夫的处女作发表于1879 年,那年他才大一。
由于生活困顿,契诃夫开始创作短小幽默作品发表于一些幽默刊物,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
在不断的创作中,契诃夫逐渐被人了解并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
契诃夫幽默感极强,他的小说创作结构通常紧凑波折,语言朴素简练,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使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契诃夫对 20 世纪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创作始终立足现实主义传统,对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典型的小人物。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人们可以轻易地看到现实的影子,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
契诃夫的作品灵感似乎源源不绝,从踏入文学界开始每年都有作品问世,且题材丰富多样,大多是其丑恶现象、沙俄专制制度的揭露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关于契诃夫,他的好友高尔基层评价他说,只要一个词、一句话,契诃夫便能塑造一个形象、一个绝妙的故事。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
《变色龙》的讽刺艺术赏析讽刺是否定的艺术,是变形的艺术,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它以夸张、谐趣的方式抨击、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讽刺艺术中,想象因素占很大比例,并伴有奇巧的构思。
但首先讽刺艺术必须有理,刻画人物时,必须按照人物的外形、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所表现的性格、思想、身份和特定条件下的状态等)来表现,刻画时应把相关特征围绕着作者的主题立意,加以恰到好处的夸张,让人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的本质特征是“形不似”而“神似”。
其次,讽刺往往和幽默结合在一起,它类似漫画,是“笑的武器”。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家,他最善于从日常生活领域中挖掘可笑、可鄙、可悲的典型,并使用讽刺艺术实行深刻剖析与无情揭露。
他的早期小说《变色龙》就是使用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品,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来初步鉴赏《变色龙》一文的讽刺艺术,并具体分析小说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体现讽刺意味的。
(一) 夸张。
小说的情节,人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情节夸张: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谓,或赞或骂;五次变色,或喜或怒;四次提到军大衣,或穿或脱……。
人为语言夸张:多用短句,带有很多的感叹词,语气强烈,如“哦、哎呀、天!”且重复使用。
人物神态夸张:一会儿是威风凛凛地“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一会儿是哈巴狗似的阿谀奉承:“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这些夸张看来不太像生活实写,其实更真实,是有特色、有深度的真实,它用漫画式的夸张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鸵、阿谀拍马、媚上欺下这个“变色龙”人物的深层本质,极具讽刺意味。
(二) 对比。
在漫画式的夸张的同时,对比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中,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可笑、可憎的一面,在讽刺中实行了否定。
奥楚蔑洛夫围绕着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对狗的态度变化无常,前后矛盾,自打嘴巴。
前后的对比,作者不加议论,不动声色,却使奥楚蔑洛夫对沙皇统治者来说是“走狗”,是奴才,对老百姓来说是“疯狗”,是警棍的丑恶形象跃然纸上。
《变色龙》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色龙》艺术特色
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极度的简练单纯著称。
《变色龙》不仅在情节的构思上,结构的布局上,而且在艺术手法和语言上,都表现了这个特点。
小说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咬人案件”上,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故事富有戏剧性。
作者把它叫做“小场景”说明了这个特点(对话在小说中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小说富有戏剧性,矛盾突出,情节虽然单纯,但并不枯燥。
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每一次新的推测出现,都引起他观点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小狗和金银匠的“命运”。
事件的发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
在机构上也是十分集中的,大致是开端、展开(即情节的发展)和结尾。
结尾是突然出现的,既简练又含蓄。
小说的全部艺术表现手段也都具有简炼的特点,作者的叙述和描写具有“浓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色龙》小说赏析
《变色龙》小说赏析《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小说的内容富有喜剧性。
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走来断案。
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最突出的是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谀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同时,作者故意很少写他的外貌神态,令人可以想象:此人在说出这一连串令人难以启齿的语言时,竟然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常态,由此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变色龙》使我了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
理解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变色龙”似的政府官员正是这种黑暗统治的产物。
人物形象分析(一)奥楚蔑洛夫1.专横跋扈,看风使舵的走狗形象《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对文本《变色龙》的赏析
对文本《变色龙》的赏析《变色龙》这部精典短篇小说出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之手,写于黑暗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描绘的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真实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了俄国政府的腐败统治。
从对《变色龙》全文来看,这篇小说的叙述角度应该属于客观叙事,这种叙事中讲述者既不是一个全知者,也不是故事的参与者或阅历者,而仅仅只是一个似乎正在发生着的故事的观察者,讲述者置身事外,只是从外部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将故事的发展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
《变色龙.》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既不是作者,也不是奥楚美洛夫警官,或者是首饰匠赫留金,而是看热闹的围观者。
作者通过围观者的眼光把整个事件记录下来。
《变色龙》主要讲了一条白毛小猎狗咬伤了首饰匠赫留金,警官奥楚美洛夫对这件事情的处理。
从小说的叙事角度看,故事的讲述总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小说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变色龙》这篇小说主要成功刻画了一个鲜明、独特、丰满的警官奥楚美洛夫,其次还有警察叶尔迪陵,首饰匠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普罗霍尔,以及一条白毛小猎狗,从而提高了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
奥楚美洛夫是俄国上层统治阶级走狗的典型代表,在对事情的处理上无疑表现出他作为变色龙的本质,本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小事,但却因为不知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得异常的复杂,这不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打狗还得看主人”吧。
其实,奥楚美洛夫在处理这件事上却实特别棘手。
第一,作为保护人们安全的警官,他不得不处理这件事,第二,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他不能得罪自己的上司,于是,处理事情的关键就落在了这条狗到底是不是将军的。
从人物的动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为了缓和尴尬的局面,奥楚美洛夫分别脱了一次大衣和穿了一次大衣。
人物语言是对人物话语的模仿,一篇成功的小说创作,不仅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更要有优秀的人物语言,优秀的人物语言都是富有个性化的,同样《变色龙》这篇小说的语言也特别的幽默犀利。
纵观全文,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占了绝大多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
导读:本文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析《变色龙》的情节运行之美
◎马晓萍
一、缘起
近阶段,笔者翻阅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教科书语文选修读本《外国小说欣赏》。
此读本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阅读外国小说,并且打破历来讲授作品从内容、形式方面机械地做些文章的框架,另行结构,从“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基本面设定欣赏话题。
阅读之后,笔者想到了目前初中阶段小说教学的现状。
正如邓彤老师所说,“‘人物、情节、环境’基本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说人物,必读‘肖像、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教情节,无非是‘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论环境,不过就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初中老师对小说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还处在以往的小说三要素上,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
再者,在三要素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往往把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教学的主阵地。
很多时候,一篇小说,人物形象的解读结束,就意味着此篇小说的学习结束。
至于情节这一基本面的教学,更多地停留在概括梳理阶段,极少能从欣赏这一角度加以观照。
前几天,笔者在通过百度搜索看了24篇《变色龙》教学设计。
在24篇教学设计中,有20篇教学设计在情节方面都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2.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有几次变化?是怎么变的?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情节这一基本面的教学就退出了此文的教学视野。
笔者以为,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重大,是成就小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情节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很讲究运行技巧的。
如果对情节这一基本面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概括梳理阶段,而没有从欣赏层面加以观照,这样的小说教学终究显得有点隔。
二、细读
《变色龙》是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它的故事很简单,无非是警官处理狗咬人的事件。
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此篇小说在情节运行过程中有着令人玩味之处。
下边笔者怀揣浅陋,斗胆一说。
(一)情节的反复摇摆
在一篇小说中,即使故事很简单,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曹文轩语)。
摇摆是小说艺术的一个关键词,是小说运行的动力所在(曹文轩《小说门》)。
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决的态度。
《变色龙》一文,作者在情节安排过程中就采用了摇摆这一艺术手法,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了这位警官。
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让警官的态度在对话中反复地摇摆,随着狗主人的变化反复地变化,他的见风使舵的变色性格就在态度的反复摇摆过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试想一下,
如果作者在情节的运行过程中让这位警官前后态度的变化只有一次,没有反复地摇摆,这样的话,这位警官的变色个性也是有所体现的,但绝不会有入骨三分之感。
正因为警官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有着如此多的变化次数,有着如此快的变化速度,我们对警官的个性才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所以,对于警官处理狗咬人事件这一情节的教学,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变了几次”、“怎么变”的问题上,而更应该指向“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警官变了这么多次”的教学上。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在安排情节时的匠心。
(二)情节与细节
其实,作者用反复摇摆来进行情节的运行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仅有摇摆,摇摆一两次也许读者会觉得新鲜,觉得可笑,但不断重演,反复摇摆,读者未免会出现审美疲劳,未免会觉得情节的运行有单调呆板之感。
《变色龙》一文,作者为了避免单调,在摇摆的主线上,添加了脱穿大衣的细节。
作者在警官第一次变色之前,添加了一次脱大衣的细节,然后在第三次变色之前,添加了一次穿大衣细节。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警官脱穿大衣时的语言。
脱大衣(第10节):“……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
穿大衣(第20节):“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
细读两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变化:一是对巡警的称谓的变化,第一次直呼其名,第二次称其为老弟;二是说话语气的变化,“帮
我把大衣脱下来”是带有命令的语气的,“给我穿上大衣吧”则显得委婉,毫无命令的口吻。
读到此处,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让警官有以上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两处文字,就能解开这一疑问。
第一处(第9节):“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此处话语安排在警官脱大衣前)
第二处(第19节):“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此处话语安排在警官穿大衣前)
脱大衣,是因为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这句话中,“好像是”一词很重要,“好像是”表明这狗是否是将军家的还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
但这事毕竟牵扯出了一个将军,这狗万一是将军家的呢?一个将军,怎能得罪?所以,他的心里开始有不安,有担心,有恐慌,但因为最终还没确定狗的主人到底是谁,他还有侥幸心理,还不至于到失态的地步。
所以他还在显摆着警官的架子,维护着警官的威严。
因此,他的话语还是命令式的,指使式的。
穿大衣,是因为人群里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
人家已经说得很肯定,再加上之前巡警说“前几天在将军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看来情况属实啊,这狗的确是将军家的了,他得罪了将军了。
此时,他的心理自然比第一次紧张得多,他不再侥幸,惟虚弱、恐慌占据大脑。
当心理的虚弱、恐慌急剧上升时,他就顾不得维护自己的威严了。
所以,话语也就显得非常态了,开始和他的下属称兄道弟起来了,语气也显得委婉多了。
契诃夫通过这两个细节的安排,一方面使情节的运行避免了单调,有了波澜;另一方面,这两
个细节并没有简单的重复,而是通过称谓、语气的细微变化,把人物的个性又往里剥开了一层,使人物的丑恶灵魂又撕开一页。
(三)情节的戏剧性
《变色龙》一文,如果把21节到28节的文字删掉,行文照样流畅,人物个性照样鲜明。
那么,作者在情节的设置上为什么要在最后安排将军家的厨师和将军的哥哥出场呢?
前文,情节始终围绕着“是不是将军家的狗”这一核心话题而运转。
经过前边的警官三次变化,此时,读者思维已经定势在狗主人到底是不是将军这一问题上。
如果顺着读者的这一思维,最终抖出狗的主人是将军或者不是将军这一包袱时,读者的阅读心理已不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因为是将军家的和不是将军家的这两种情况,都已在读者的意料之中。
情节在读者的意料之中加以运行,它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契诃夫不愧是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他不走寻常路,从21节开始,情节突然偏离了主干,长出了枝节: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但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这一情节的安排是出乎读者意料的,但又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情节设置再次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情节安排的精彩。
戏剧性的结尾让小说情节变得摇曳多姿,跌宕起伏,此乃妙处一。
妙处二,此情节的安排更能揭露人物的丑态。
在前边,是将军家的狗,警官极尽夸奖之能事,而现在,是将军哥哥家的狗,他也是媚态十足,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连将军家的厨师,一个地位比较卑微的人物,他的话语也显得如此有分量,“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至此,人物的丑恶灵魂已淋漓尽致
地暴露出来,深入骨髓。
三、结语
记得李海林老师在我校讲座时谈到了文学作品的两种教学取向:解读与鉴赏。
解读取向指向“作品有什么,我有什么相关经验,我可以用作品来建构什么”;鉴赏取向指向“作品什么地方好,这里为什么好”。
对于绝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小说的情节里“有什么”是他们自己有能力读出来的,而情节的运行上“有什么好,这里为什么好”是他们所不能明晰的。
因此,欣赏这一教学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只有从欣赏这一角度介入到小说的情节教学,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小说欣赏之门。
(马晓萍浙江三门城关中学317100)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