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计算力学习题讲解

合集下载

2013高考物理 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21 动量守恒定律

2013高考物理 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21 动量守恒定律

专题二十一、动量守恒定律1.(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35题)(2)(9分) 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 和B ,两者相距为d 。

现给A 一初速度,使A 与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B 的质量为A 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 的初速度的大小。

解析:设在发生碰撞前的瞬间,木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在碰撞后的瞬间,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在碰撞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得21mv 2=21mv 12+21·2mv 22, mv=mv 1+2mv 2,式中,以碰撞前木块A 的速度方向为正。

联立解得:v 1=- v 2/2. 设碰撞后A 和B 运动的距离分别为d1和d 2,由动能定理得μmgd 1=21mv 12。

μ(2m)gd 2=212mv 22。

按题意有:d=d 1+d 2。

设A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由动能定理得μmgd=21mv 02-21mv 2联立解得:v 0=gd 528。

2.(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35题)(2)(10分)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C 。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

设A 以速度v 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

求从A 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i )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ii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碰撞、弹性势能、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i )从A 开始压缩弹簧到A 与B 具有相同速度v 1时,对A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 m v 1,①此时B 与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2,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E ,对BC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mv 1=2 m v 2,② 由能量守恒定律,21mv 12=21(2m) v 22+△E ③ 联立解得:△E=161mv 02。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 电磁感应流 Word版含解析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十 电磁感应流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 电磁感应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7题)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 、ac 和MN ,其中ab 、ac 在a 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 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 始终与∠bac 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选 A.本题为电磁感应和电路的题目,所以应从动生感应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角度入手.设图示位置时a 距棒的距离为l 0,导体棒匀速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v ,单位长度金属棒的电阻为R 0,导轨夹角为θ,运动时间t 时,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棒长度l =2(l 0+v t )tan θ2,有效电路中导体棒长度l 总=l +2(l 0+v t )cos θ2,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2B v (l 0+v t )tan θ2,电路中总电阻R =R 0l 总=R 0⎣⎢⎢⎡⎦⎥⎥⎤2(l 0+v t )tan θ2+2(l 0+v t )cos θ2,所以i =e R =2B v (l 0+v t )tan θ2R 0⎣⎢⎢⎡⎦⎥⎥⎤2(l 0+v t )tan θ2+2(l 0+v t )cos θ2=B v ·tan θ2R 0⎣⎢⎡⎦⎥⎤tan θ2+1cos θ2, 即i 为恒定值与t 无关,选项A 正确. 2.(2013·高考安徽卷,16题)如图所示,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倾角为37°,宽度为0.5 m ,电阻忽略不计,其上端接一小灯泡,电阻为1 Ω.一导体棒MN 垂直于导轨放置,质量为0.2 kg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 Ω,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导轨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8 T .将导体棒MN 由静止释放,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灯泡稳定发光,此后导体棒MN 的运动速度以及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 )A .2.5 m/s 1 WB .5 m/s 1 WC .7.5 m/s 9 WD .15 m/s 9 W选 B.把立体图转为平面图,由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对导体棒进行受力分析作出截面图,如图所示,导体棒共受四个力作用,即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安培力.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37°=F 安+F f ①F f =μF N ②F N =mg cos 37° ③而F 安=BIL ④I =E R +r⑤ E =BL v ⑥联立①~⑥式,解得v =mg (sin 37°-μcos 37°)(R +r )B 2L 2 代入数据得v =5 m/s.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P =I 2R ⑦由⑤⑥⑦式得P =⎝⎛⎭⎫BL v R +r 2R =1 W .故选项B 正确. 3.(2013·高考浙江卷,15题)磁卡的磁条中有用于存储信息的磁极方向不同的磁化区,刷卡器中有检测线圈,当以速度v 0刷卡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其E -t 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只将刷卡速度改为v 02,线圈中的E -t 关系图可能是( )选D.由公式E =Bl v 可知,当刷卡速度减半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减半,且刷卡所用时间加倍,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4.(2013·高考福建卷,18题)如图,矩形闭合导体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 1、t 2分别表示线框ab 边和cd 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 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线OO ′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 ′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像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 )选 A.根据导体线框进入磁场的速度的不同分析线框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从而判断可能的v -t 图像.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因线框下落高度不同,故线框ab 边刚进磁场时,其所受安培力F 安与重力mg 的大小关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当F 安=mg 时,线框匀速进入磁场,其速度v =mgR B 2L 2,选项D 有可能; ②当F 安<mg 时,线框加速进入磁场,又因F 安=B 2L 2v R ,因此a =mg -B 2L 2v R m,即a =g -B 2L 2v mR,速度v 增大,a 减小,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选项C 有可能;③当F 安>mg 时,线框减速进入磁场,a =B 2L 2v mR-g ,v 减小,a 减小,线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当线框未完全进入磁场而a 减为零时,即此时F 安=mg ,线框开始做匀速运动,当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 有可能.故不可能的只有选项A.5.(2013·高考四川卷,7题) 如图所示,边长为L 、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 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B =kt (常量k >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R 0,滑动片P 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 1=R 0、R 2=R 02.闭合开关S ,电压表的示数为U ,不考虑虚线MN 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A .R 2两端的电压为U 7B .电容器的a 极板带正电C .滑动变阻器R 的热功率为电阻R 2的5倍D .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 2 选AC.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虚线MN 右侧回路的总电阻R =74R 0.回路的总电流I =U R=4U 7R 0,通过R 2的电流I 2=I 2=2U 7R 0,所以R 2两端电压U 2=I 2R 2=2U 7R 0·R 02=17U ,选项A 正确;根据楞次定律知回路中的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即流过R 2的电流方向向左,所以电容器b 极板带正电,选项B 错误;根据P =I 2R ,滑动变阻器R 的热功率P =I 2R 02+⎝⎛⎭⎫I 22R 02=58I 2R 0,电阻R 2的热功率P 2=⎝⎛⎭⎫I 22R 2=18I 2R 0=15P ,选项C 正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ΔΦΔt =B tS =k πr 2,选项D 错误. 6.(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6题)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 =0时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 -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选 D.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同时产生安培力阻碍导体运动,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特点.线框进入和离开磁场时,安培力的作用都是阻碍线框运动,使线框速度减小,由E =BL v 、I =E R及F =BIL =ma 可知安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再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不再产生安培力,线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D 正确.7.(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9题)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 .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AB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选项A 正确;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内环形电流产生的,即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 正确;法拉第提出的是电磁感应定律,但恒定电流周围不产生感应电流,选项C 错误;楞次定律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选项D 正确.8.(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17题) 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 的圆相切于O 点,两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一长为2R 的导体杆OA 绕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角速度为ω,t =0时OA 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如图所示.若选取从O 指向A 的电动势为正,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选 C.从导体杆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角度考虑.当导体杆顺时针转动切割圆形区域中的磁感线时,由右手定则判断电动势由O 指向A ,为正,选项D 错误;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12BL 2ω,其中L =2R sin ωt ,即E =2BωR 2 sin 2 ωt ,可排除选项A 、B ,选项C 正确.9.(2013·高考北京卷,17题)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 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 向右匀速滑动, MN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 ,其他条件不变,MN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 2.则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及E 1与E 2之比E 1∶E 2分别为( )A .c →a,2∶1B .a →c,2∶1C .a →c,1∶2D .c →a,1∶2选C.金属杆垂直平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判断金属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可用右手定则.由右手定则判断可得,电阻R 上的电流方向为a →c ,由E =Bl v 知,E 1=Bl v ,E 2=2Bl v ,则E 1∶E 2=1∶2,故选项C 正确.10.(2013·高考天津卷,3题)如图所示,纸面内有一矩形导体闭合线框abcd ,ab 边长大于bc 边长,置于垂直纸面向里、边界为MN 的匀强磁场外,线框两次匀速地完全进入磁场,两次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均垂直于MN .第一次ab 边平行MN 进入磁场,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 1,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1;第二次bc 边平行MN 进入磁场,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 2,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2,则( )A .Q 1>Q 2,q 1=q 2B .Q 1>Q 2,q 1>q 2C .Q 1=Q 2,q 1=q 2D .Q 1=Q 2,q 1>q 2 选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Bl v 、欧姆定律I =E R和焦耳定律Q =I 2Rt ,得线圈进入磁场产生的热量Q =B 2l 2v 2R ·l ′v =B 2Sl v R ,因为l ab >l bc ,所以Q 1>Q 2.根据E =ΔΦΔt ,I =E R及q =I Δt 得q =BS R,故q 1=q 2.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 11.(2013·高考山东卷,18题) 将一段导线绕成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固定在水平面(纸面)内.回路的ab 边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Ⅰ中.回路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的磁场Ⅱ,以向里为磁场Ⅱ的正方向,其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用F 表示ab 边受到的安培力,以水平向右为F 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 )选B.从B -t 图象中获取磁感应强度B 与时间t 的关系,结合E =ΔΦΔt及安培力F =BIL 得F -t 关系.由B -t 图象可知,在0~T 4时间内,B 均匀减小;T 4~T 2时间内,B 反向均匀增大.由楞次定律知,通过ab 的电流方向向上,由左手定则可知ab 边受安培力的方向水平向左.由于B 均匀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ΔB Δt S 不变,则安培力大小不变.同理可得在T 2~T 时间内,ab 边受安培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故选项B 正确.1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25题)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 .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 .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从电磁感应中的动生电动势和电容器的充放电及牛顿第二定律入手.(1)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 ,则感应电动势为E =BL v ①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U =E ②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为Q ,据定义有C =Q U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Q =CBL v . ④(2)设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 时经历的时间为t ,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 .金属棒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方向沿导轨向上,大小为f 1=BLi ⑤设在时间间隔(t ,t +Δt )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ΔQ ,据定义有i =ΔQ Δt⑥ ΔQ 也是平行板电容器极板在时间间隔(t ,t +Δt )内增加的电荷量.由④式得ΔQ =CBL Δv ⑦式中,Δv 为金属棒的速度变化量.据定义有a =Δv Δt⑧ 金属棒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斜向上,大小为f 2=μN ⑨式中,N 是金属棒对导轨的正压力的大小,有N =mg cos θ ⑩金属棒在时刻t 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设其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f 1-f 2=ma ⑪联立⑤至⑪式得a =m (sin θ-μcos θ)g m +B 2L 2C⑫ 由⑫式及题设可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刻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 v =m (sin θ-μcos θ)m +B 2L 2Cgt . ⑬ 答案:(1)Q =CBL v (2)v =m (sin θ-μcos θ)m +B 2L 2Cgt 13.(2013·高考广东卷,36题)如图(a)所示,在垂直于匀强磁场B 的平面内,半径为r 的金属圆盘绕过圆心O 的轴转动,圆心O 和边缘K 通过电刷与一个电路连接.电路中的P 是加上一定正向电压才能导通的电子元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 与圆盘角速度ω的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ab 段和bc 段均为直线,且ab 段过坐标原点.ω>0代表圆盘逆时针转动.已知:R =3.0 Ω,B =1.0 T ,r =0.2 m .忽略圆盘、电流表和导线的电阻.(1)根据图(b)写出ab 、bc 段对应的I 与ω的关系式;(2)求出图(b)中b 、c 两点对应的P 两端的电压U b 、U c ;(3)分别求出ab 、bc 段流过P 的电流I P 与其两端电压U P 的关系式.圆盘转动切割磁感线,根据E =12Br 2ω计算感应电动势.题目给出了I -ω图象,根据数学知识写出I 与ω的关系式.根据欧姆定律求解通过R 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通过P 的电流.(1)根据数学知识,ab 、bc 段对应的I 与ω的关系式分别为I ab =k 1ω,I bc =k 2ω+b ,且当ω=15 rad/s ,I ab =0.1 A ,故 k 1=1150所以I ab =1150ω(A) (-45 rad/s ≤ω≤15 rad/s) 当ω1=15 rad/s 时,I bc =0.1 A ,即0.1=15k 2+bω2=45 rad/s 时,I bc ′=0.4 A ,即0.4=45k 2+b解得k 2=1100,b =-0.05 所以I bc =1100ω-0.05(A) (15 rad/s ≤ω≤45 rad/s). (2)圆盘电阻不计,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加在P 和R 上.b 点对应的P 两端的电压U b =E 1=12Bω1r 2=12×1.0×15×0.22 V =0.3 V c 点对应的P 两端的电压U c =E 2=12Bω2r 2=12×1.0×45×0.22 V =0.9 V. (3)P 、R 两端的电压等于圆盘以角速度ω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即U P =U R =E =12Bωr 2=0.02ω根据欧姆定律得通过R 的电流I R =U R R =U P R =U P 3.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 ab =I P +I RI bc =I P ′+I R ′所以ab 段流过P 的电流I P =I ab -I R =1150ω-U P 3=0(-45 rad/s ≤ω≤15 rad/s) bc 段流过P 的电流I P ′=I bc -I R ′=1100ω-U P 3-0.05 A(15 rad/s ≤ω≤45 rad/s). 答案:见解析14.(2013·高考江苏卷,13题)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 ,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已知线圈的匝数N =100,边长ab =1.0 m 、bc =0.5 m ,电阻r =2 Ω.磁感应强度B 在0~1 s 内从零均匀变化到0.2 T .在1~5 s 内从0.2 T 均匀变化到-0.2 T ,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1)0.5 s 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和感应电流的方向;(2)在1~5 s 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 ;(3)在0~5 s 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 .(1)感应电动势E 1=N ΔΦ1Δt 1,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ΔB 1S ,解得E 1=N ΔB 1S Δt 1,代入数据得E 1=10 V ,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 →d →c →b →a .(2)同理可得E 2=N ΔB 2S Δt 2,感应电流I 2=E 2r电荷量q =I 2Δt 2,解得q =N ΔB 2S r,代入数据得q =10 C. (3)0~1 s 内的焦耳热Q 1=I 21r Δt 1,且I 1=E 1r,1~5 s 内的焦耳热Q 2=I 22r Δt 2 由Q =Q 1+Q 2,代入数据得Q =100 J.答案:(1)10 V ,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 →d →c →b →a(2)10 C (3)100 J。

2013高考物理真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

2013高考物理真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

(2013安徽卷14).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

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A.T=m(g sinθ+ a cosθ) F N = m(g cosθ−a sinθ)B.T=m(g cosθ+ a sinθ) F N = m(g sinθ−a cosθ)C.T=m(a cosθ−g sinθ) F N = m(g cosθ+ a sinθ)D.T=m(a sinθ−g cosθ) F N = m(g sinθ+ a cosθ)【答案】:A【解析】:取小球在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水平:T cosθ−F N sinθ = ma.................... ①竖直:T sinθ+F N cosθ−mg =0 ................. ②①×cosθ+②×sinθ得:T=m(g sinθ+a cosθ)②×cosθ−①×sinθ得:F N=m(g cosθ−a sinθ)所以选项A正确。

(2013安徽卷24 )、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物块。

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34L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2)⑵选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用x表示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3)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4)为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动摩擦因数μ应满足什么条件(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答案】:⑴L+sinmgkα;⑵见解析;⑶4L+2sinmgkα;⑷μ≥2(4sin)cos44cos sinkL mgMg mg kLαα++-αα。

2013高考物理真题专业解析(新课标ii卷)(出版原稿)汇总

2013高考物理真题专业解析(新课标ii卷)(出版原稿)汇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物理部分)(新课标II 卷)解析一、选择题1.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答案:C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考查了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 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同时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各选项.解答过程:始增加,F 乞」mg 时物块静止不动,加速度为 0 ;在F ■」mg 之后,加速度与F 成线性关 系,C 项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C.规律总结:在判断此类问题时,要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力学问题 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大多用物理量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再进行分析. 2.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F i 和F 2( F 2 > 0).由 此可求出()D.解:由于物块与水平桌面间有摩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当拉力F 从0开A.物块的质量•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答案:C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力学中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受力分析分别写出F i 和F 2的表达式分析选项.解答过程:解:物块在斜面上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当作整体则可求得最大静摩擦力f, C 项正确;由于 m g 、V 均未知,物块对斜面的压力f m不可求,D 错.所以本题答案为C.规律总结:在判断此类问题时,要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明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掌握应用表达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 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 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 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 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 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其中斜面静摩擦力可沿斜面向下或向上, 由平衡条件得F^ mg sif m 'F 2 =mgsin J - f m ,其中为物块与斜个未知数,显然不能计算物块的质量m 当地重力加速度 g 和斜面倾角 二,但可将mg sin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答案:D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综合考查了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加速度及图像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导线框进入和出磁场过程中感应电动势、 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 v-t 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分析选项.解答过程:解:导线框进入和出磁场过程中, 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导线框受到安培力而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F B 2L 2v 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AB 错;由于d>L ,导线框有一段 a Am Rm时间全部在磁场中运动,没有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加速度为0, C 错D 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规律总结:在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力与运动问题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 找出物体的运动过程,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此类问题要注意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4.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 磁场方向垂直于横截面.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q ( q >0)的粒子以速率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V o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 60°.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3mv 0B. mv o C ' 3mv 0 D ' 3mv °3qRqRqR qR答案:A感应电动势、安培力、 安培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 VI-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 .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根据粒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作出轨迹图,确定出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心, 构成三角形,由几何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出.解答过程:所以本题答案为A.规律总结: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问题,首先要正确的画出离子的运动轨迹图,找出几何关系,或临界条件,结合半径公式,就能解答此类问题.若粒子沿径向射 入圆形磁场必沿径向射出.5.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 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I 的正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 q , c 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 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k .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A•匚 3kq B EQ'E 沖 C '3kq D . 2、,3kqET〒答案:B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静电场中电场强度、 电场力及物体的平衡的有关知识,冋时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思路:根据a 、b 带正电分析a 、b 对c 的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 由此判断匀强电场 场强方向,然后再对 A 或B 受力分析,得出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解答过程:解: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 q , c 带负电,因此a 、b 对c 的库仑力的合力 F 垂直于 ab 连线指向d ,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匀强电场场强的方向沿cd 方向.对小球a (或b ),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轨道半径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有 2,解得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V 0Bqv o = mr,A 正确.3qR所以本题答案为B.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如根据 力分析场强的方向;要注意物理研究对象的选取与转移.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 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 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答案:ABD 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高中阶段重要的物理学史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分析 A 选项;根据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分析B 选项;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分析C 选项;根据楞次定律分析D 选项.解答过程:解:正是奥斯特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人们才认识到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 A 正确;B 项是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正确;C 项叙述的是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众多实验中失败的一例,C 错;楞次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发现了感应电流的方向特点,D 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BD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物理学史问题时,要重视并弄清高中物理中的规律、思想、与相qE£a tan60,其中小球b 对a 的库仑力2,解得F ba = k3kq ,B 项正确.qEa 、b 对c 的库仑力的合d 耳■ *-H QIrF关的物理学史的伟人.7.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答案:B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万有引力、功和能有关知识.解题思路:根据轨道半径减小,结合2,分析A选项;根据卫星的高度降v=m —r低,弓I力做正功,弓I力势能减小分析B选项;根据气体阻力做负功分析C选项;根据动能定理分析D选项.解答过程:解:由于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卫星的机械能缓慢减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但在一小段轨道上,仍可认为地球引力等于向心力,即2,所―Mm vG —2 mr r以随轨道半径的减小,卫星的速度和动能会增大, A C错误;由于卫星的高度降低,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B项正确;由功能关系可知,* 二 E W,所以W;E,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D.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理解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半径的变化是问题的切入点;要记忆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一系列的公式.&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答案:A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圆周运动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根据向心力的来源分析A、D选项;根据提供的向心力与需要的向心力分析B C选项.解答过程:解:车辆在经过急转弯处可看作是圆周运动,需要受到指向弯道内侧的向心力,当路面外侧高内侧低时,车辆经过时重力沿路面有指向内侧的水平分力,如图所示,当此分力恰好等于汽车所受向心力即 2 ,汽车就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Avmg tan - m项正确;若车速小于、/, 2,汽车有向内侧滑动的趋势,车轮受到向外的摩c mg tan 日 > m 詈擦力,只要此摩擦力小于车轮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车辆就不会向内滑动,B错;同理,当车速高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外侧,只要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车辆便不会向V c外滑动,C项正确;是车轮刚好不受地面侧向摩擦力时的速度,因此与路面是否结冰无关,cD错.所以本题答案为AC.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找出向心力的来源;掌握物体做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条件.二、非选择题9 •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a)回答下列问题:的斜率会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丘丘的表达式可知,匚与厶x的____________ 次方成正比.E P答案:(1)ABC; (2) 2 ;(3)减小;增大;2mgs4h思路分析:考点解剖:综合考查了实验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及平抛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根据小球平抛运动的初动能来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分析需要测定小球的质量及借助平抛运动测定初速度,即测定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 据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及平抛运动分析(3).解答过程:解:(1)本题以测定小球平抛运动的初动能来测定弹簧的弹性势能,因此需要测定小球 的质量m 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 s 和竖直位移(桌面高度)h,选ABC度会减小,相同 ^x 时s 会减小,因此图线斜率 会减小;k =旦■ x如果m 不变,h 增大,则相同 x 时s 会增大,斜率会增大;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正确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对实验进行分析比对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10. 某同学用量程为 1 mA 、内阻为120Q 的表头按图(a )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 1V 和1A 的多用电表.图中 R 和F 2为定值电阻,S 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a )所示的电路,在图(b )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 开关S 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______________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开关S 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 _______________ (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3) 表笔A 应为_色(填“红”或“黑”).(4) 定值电阻的阻值 R i = _____________ Q , R 2 = ______________ Q .(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s 和竖直位移(桌面高度)h ;根由平抛运动S = v 0t1可求得h *222gS V2h则小球初动能2 mvo2 .mgs 4hS 二 V t1 可知,h 9h 不变,则sc 。

力学练习题牛顿定律与摩擦力的计算

力学练习题牛顿定律与摩擦力的计算

力学练习题牛顿定律与摩擦力的计算力学练习题:牛顿定律与摩擦力的计算在力学领域中,牛顿定律和摩擦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解决物体运动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些力学练习题来说明如何应用牛顿定律和摩擦力的计算。

1. 问题描述: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5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施加在物体上的摩擦力为10N。

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所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2kg) * (5m/s^2) = 10N。

因此,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10N。

2. 问题描述: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为20N,摩擦力为15N。

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所以,合外力为20N - 15N = 5N。

物体的质量为5kg,所以加速度为(5N) / (5kg) = 1m/s^2。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

3. 问题描述: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为80N,摩擦力为40N。

已知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求物体的质量。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所以,合外力为80N - 40N = 40N。

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所以质量为(40N) / (4m/s^2) = 10kg。

因此,物体的质量为10kg。

4. 问题描述: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为40N,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5kg,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首先,计算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物体的重力。

物体的重力为(5kg) * (9.8m/s^2) = 49N。

所以静摩擦力为0.2 * 49N = 9.8N。

由于拉力大于静摩擦力,所以物体开始运动。

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为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摩擦系数乘以物体的重力。

所以动摩擦力也为0.2 * 49N = 9.8N。

湖南大学2013年考研801结构力学真题(力法)解答

湖南大学2013年考研801结构力学真题(力法)解答

a 423
P (c)(d)
2.5Pa 1.05pa EA=∞ EA=∞ EA=∞ EA=∞ 一道2013湖南大学力法题引发的思考 (2013湖南大学)用力法计算图示对称组合结构内力,并作其弯矩图。

各受弯杆件EI=常数,不考虑链杆的轴向变形。

(25分)
一、题目来源:同济大学教材课后习题
二、考查知识点:对称性、组合结构。

三、解题分析:
1、图示结构为反对称结构,取其半结构如图(a )所示,并取其基本体系如图(b )所示 则力法方程为01111=∆+P X δ;
P X 1
P (a)(b)
2、画其1,M M P 图如图(c ),(d )所示,并求解相关系数与自由项;
EI a a a a EI a a a a a a EI 31175.3)4234235.2(1)4233242321423324232321(1=⨯⨯+⨯⨯⨯⨯+⨯⨯⨯⨯=δ同理3145.2pa EI
p -=∆ 1.5a 1.5a a 2a a 1.5a 1.5a a
1.5a P P
3、带入力法方程求得P X 654.01=
4、由P M X M M +=11得其M 图如图所示 2.5pa
2.5pa 0.36pa
0.394pa 0.394pa 0.36pa 0.654p 0.834p
-0.654p -0.834p
四、思考若改成2
a EI EA =,此题该怎么做 (注:在14年湖大的力法题就出现了EA=常数的组合结构,在冲刺班这是重点核心预测题)。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解析

2013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全解全析: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4题)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解析】选C.静摩擦力随外力而改变,当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产生加速度,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物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g ,当F ≤F fmax 时,a =0;当F >F fmax 时,a 与F 成一次函数关系,选项C 正确.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 =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解析】从v ­t 图像中获取速度及加速度信息.根据摩擦力提供加速度,且不同阶段的摩擦力不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1)从t =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t 1=0.5 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 =0到t =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a 1=v 1t 1①a 2=v 0-v 1t 1②式中v 0=5 m/s 、v 1=1 m/s 分别为木板在t =0、t =t 1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 =ma 1 ③ (μ1+2μ2)mg =ma 2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μ1=0.20 ⑤ μ2=0.30. ⑥(2)在t 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 ⑦ 2μ2mg -f =ma ′2 ⑧假设f <μ1mg ,则a ′1=a ′2;由⑤⑥⑦⑧式得f =μ2mg >μ1mg ,与假设矛盾.故f =μ1mg ⑨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 ′1等于a 1;物块的v ­t 图像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s 1=2×v 212a 1⑩ s 2=v 0+v 12t 1+v 212a ′2⑪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 =s 2-s 1 ⑫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⑪⑫式得 s =1.125 m.【答案】(1)0.20 0.30 (2)1.125 m3.(2013·高考安徽卷,14题)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m (g cos θ+a sin θ)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m (g sin θ+a cos θ)【解析】选A.准确分析受力情况,分解加速度是比较简便的求解方法.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mg 、拉力T 和支持力F N 三个力作用,将加速度a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sin θ=ma cos θ ① mg cos θ-F N =ma sin θ ② 由①式得T =m (g sin θ+a cos θ).由②式得F N =m (g cos θ-a sin θ).故选项A 正确.4.(2013·高考浙江卷)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 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 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 时,以5 m/s 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B .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 .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 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D .以5 m/s 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解析】选AD.热气球刚开始上升时,速度为零,不受空气阻力,只受重力、浮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mg =ma ,得F =4 830 N ,选项A 正确;随着热气球速度逐渐变大,其所受空气阻力发生变化(变大),故热气球并非匀加速上升,其加速度逐渐减小,故上升10 s 后速度要小于5 m/s ,选项B 、C 错误;最终热气球匀速运动,此时热气球所受重力、浮力、空气阻力平衡,由F =mg +f 得f =230 N ,选项D 正确.5.(2013·高考福建卷,21题)质量为M 、长为3L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3L 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解析】正确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1)如图1,设平衡时,绳中拉力为T ,有 2T cos θ-mg =0 ① 由图知cos θ=63②由①②式解得T =64mg ③(2)①此时,对小铁环受力分析如图2,有 T ′sin θ′=ma ④ T ′+T ′cos θ′-mg =0 ⑤ 由图知θ′=60°,代入④⑤式解得a =33g ⑥如图3,设外力F 与水平方向成α角,将杆和小铁环当成一个整体,有 F cos α=(M +m )a ⑦ F sin α-(M +m )g =0 ⑧ 由⑥⑦⑧式解得 F =233(M +m )gtan α=3(或α=60°).【答案】(1)64mg (2)①33g ②233(M +m )g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6.(2013·高考四川卷,10题) 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 和带正电的物体B 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 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 =5 N/m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 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 与A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 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 =5×104N/C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0.1 kg 和m B =0.2 kg ,B 所带电荷量q =+4×10-6 C .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 电荷量不变.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1)求B 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2)现对A 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 ,使A 以加速度a =0.6 m/s 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从M 到N 的过程中,B 的电势能增加了ΔE p =0.06 J .已知DN 沿竖直方向,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 到达N 点时拉力F 的瞬时功率.【解析】(1)F 作用之前,A 、B 处于静止状态.设B 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f 0,A 、B 间绳中张力为T 0,有对A :T 0=m A g sin θ ① 对B :T 0=qE +f 0 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f 0=0.4 N . ③(2)物体A 从M 点到N 点的过程中,A 、B 两物体的位移均为s ,A 、B 间绳子张力为T ,有 qEs =ΔE p ④ T -μm B g -qE =m B a ⑤设A 在N 点时速度为v ,受弹簧拉力为F 弹,弹簧的伸长量为Δx ,有 v 2=2as ⑥ F 弹=k ·Δx ⑦ F +m A g sin θ-F 弹sin θ-T =m A a ⑧由几何关系知Δx =s 1-cos θsin θ⑨设拉力F 的瞬时功率为P ,有P =Fv ⑩ 联立④~⑩式,代入数据解得 P =0.528 W.【答案】(1)0.4 N (2)0.528 W 7.(2013·高考安徽卷,22题)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求:(1)0~8 s 时间内拉力的冲量; (2)0~6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3)0~10 s 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利用图象法解决力学问题.(1)根据冲量的定义得拉力的冲量为I =F 1t 1+F 2t 2+F 3t 3=1×2 N·s +3×4 N·s +2×2 N·s =18 N·s.(2)从v -t 图象得2 s ~6 s 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 =34m/s 2,0~2 s 时间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0~6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x 1=12at 22=12×34×42m =6 m.(3)从题中图2、图3得出:0~2 s 时间内,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物体位移为零,摩擦力不做功.6 s ~8 s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F f =F =2 N .0~10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x 1+x 2+x 3=6 m +2×3 m +12×32×22 m =15 m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F f x =2×15 J =30 J.答案:(1)18 N·s (2)6 m (3)30 J 8.(2013·高考浙江卷,17题)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4 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6 s ~9 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解析】选D.对物块受力分析,分析图象中各段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及做功的条件分析各选项.由图象知物块前4 s 静止,4 s ~5 s 内物块做加速运动,前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不为零,故A 选项错误;4 s 末物块静止,所受合力为零,B 选项错误;由4 s 之后的运动情况判断其受滑动摩擦力F f =μmg =3 N ,得μ=0.3,C 选项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4s 后物块的加速度a =F -F fm=2 m/s 2,D 选项正确.9.(2013·高考四川卷,9题) 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如下图所示,停车线AB 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 间的距离为23 m .质量8 t 、车长7 m 的卡车以54 km/h 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 ,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1)若此时前方C 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 .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 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解析】已知卡车质量m =8 t =8×103 kg 、初速度v 0=54 km/h =15 m/s.(1)从制动到停车,阻力对卡车所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有W =-12m v 20①已知卡车所受阻力f =-3×104 N ,设卡车的制动距离为s 1,有W =fs 1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s 1=30 m . ③(2)已知车长l =7 m ,AB 与CD 的距离为s 0=23 m .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s 2,D 处人行横道信号灯至少需要经过时间Δt 后变灯,有s 2=s 0+l ④ s 2=v 0Δt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Δt =2 s. 答案:(1)30 m (2)2 s。

(完整版)计算力学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力学复习题答案

计算力学试题答案1. 有限单元法和经典Ritz 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经典Ritz 法是在整个区域内假设未知函数,适用于边界几何形状简单的情形;有限单元法是将整个区域离散,分散成若干个单元,在单元上假设未知函数。

有限单元法是单元一级的Ritz 法。

2、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各有什么特征?刚度矩阵[K ]奇异有何物理意义?在求解问题时如何消除奇异性?答:单元刚度矩阵的特征:⑴对称性⑵奇异性⑶主元恒正⑷平面图形相似、弹性矩阵D 、厚度t 相同的单元,相同⑸的分块子矩阵按结点号排列,每一子矩阵代表一个结点,占两行两列,eK eK 其位置与结点位置对应。

整体刚度矩阵的特征:⑴对称性⑵奇异性⑶主元恒正⑷稀疏性⑸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

的物理意义是任意给定结构的结点位移所得到的结构结点力总体上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

[]K 为消除的奇异性,需要引入边界条件,至少需给出能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条件。

[]K 3. 列式说明乘大数法引入给定位移边界条件的原理?答:设:,则将 j j a a =jj jjk k α=j jj jP k a α=即:修改后的第个方程为j 112222j j jj j j n n jj jk a k a k a k a k a αα+++++= 由于得 jj j jj j k a k a αα≈所以 j ja a ≈对于多个给定位移时,则按序将每个给定位移都作上述修正,得到全部进行修正()12,,,l j c c c = 后的K 和P ,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包括给定位移在内的全部结点位移值。

4. 何为等参数单元?为什么要引入等参数单元?答:等参变换是对单元的几何形状和单元内的场函数采用相同数目的结点参数及相同的插值函数进行变换,采用等参变换的单元称之为等参数单元。

借助于等参数单元可以对于一般的任意几何形状的工程问题和物理问题方便地进行有限元离散,其优点有:对单元形状的适应性强;单元特性矩阵的积分求解方便(积分限标准化);便于编制通用化程序。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

2013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第14题:C解析:手稿数据只是时间与运动距离的关系,且时间和距离都使用各自相同的单位,可以推算出s 与2t 成正比。

第15题:B解析:由于b 点场强为零,故q 与Q 在b 点场强矢量和为零,即在场强大小上2ab cb KqE E R==,场强方向相反。

由对称性可知,Q 在d 点场强大小与其在b 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q 与Q 在d 点场强大小为:22210(3)9d ad cd Kq Kq KqE E E R R R=+=+= 第16题:D解析:设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板间电压为U粒子自由落体至小孔处速度:2v gh gd ==①移动下极板前,粒子在平行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1qUa g md =- 由2202t as v v =-得,()22()qU g d gdmd-=,即32qU g md = ②移动下极板后,粒子在平行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25243qU a g g md =-= 由2202t as v v=-得,粒子减速到零时与上极板距离为()222252524gdv h d a g ===⨯第17题:A解析:设磁感应强度为B ,金属棒单位长度电阻为r ,ab 与ac 夹角为2α,某一时刻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2L ,此时 感应电动势为2E BLv = 电路总电阻为22sin L R r L α⎛⎫=+⎪⎝⎭感应电流为()2sin 2sin 12sin E BLv Bv I L R r r L ααα===+⎛⎫+ ⎪⎝⎭由此可知,无论金属棒MN 处在何处,感应电流都为一定值。

18、B由题意可知图中 α为30度,β为60度,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对应的圆心角是60度,说明弦长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r 相等,且弦与入射速度的夹角为30度,α为30度,所以r=R19、BCt 1时刻以前a 在前b 在后,应该是b 追上a ,A 错t 1到 t 2时间段内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减速到零然后反相加速,在 t 2时刻与a 再次相遇,BC 对,D 错 20、BC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由v=√GMr 2轨道越高运行速度越小,可知两者绕地球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A 错如不干预,合体后,在稀薄大气阻力作用下减速,导致万有引力大于减速后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因万有引力做正功,轨道降低,动能增加,BC 正确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完全失重,不代表重力消失,D 错 21、ACv-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从着舰到停止,估算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得位移大致为114m ,A 正确从0.4S 到2.5S 内,v-t 图像几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所受的合力为恒力,但是绳子的张角是变化的,所以绳子中的力也是变化的。

山东2013年物理二模分类汇编5----力学计算(含答案)

山东2013年物理二模分类汇编5----力学计算(含答案)

山东2013年物理二模分类汇编5---力学计算1. (2013济南二模).(15分)如图所示,质量M=2 kg 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l kg 的小球通过长L =0.5 m 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O 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O 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04/v m s g =⋅,取。

210/m s(1)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 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2)在满足(1)的条件下,小球在最高点P 突然离开轻杆沿水平方向飞出,试求小球落到水平轨道位置到轴O 的距离(3)若解除对滑块的锁定,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2/v m s =,试求此时滑块的速度大小(1)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且此时的速度为v 1。

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则 20212121mv mgL mv =+ 得 61=v m/s (2分 )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 ,方向向下,则Lv m mg F 21=+ (2分 )得 F =2N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2N ,方向竖直向上(1分 ) (2)小球飞出后做平抛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由 221gt L =(2分 ) 到轴O 的距离 t v s 1= (2分 ) 得 515=s m (1分 ) (3)解除锁定后,设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2。

在上升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2022212121mv mgL Mv v m =++' (3分 ) 得 v =1m/s (1分 )2. (2013济宁二模).(15分)如图所示,质量M = 4.0kg 的长木板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 = 1.0kg 的小滑块A (可视为质点)。

初始时刻,A 、B 分别以v 0= 2.0m/s 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 恰好没有滑离B 板。

高考物理真题(2013)专题解析--力学实验

高考物理真题(2013)专题解析--力学实验

十四力学实验1.(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21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

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图中(填选项)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C.纸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D.纸带○1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答案:(1) ○1 2.10cm,或② 2.40cm。

(2)1.13m/s,1.25m/s。

小于(3)C解析:(1)选择纸带○1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cm,选择纸带②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cm。

(2)选择纸带○1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2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4.52 20.02⨯×10-2m/s=1.13m/s。

选择纸带②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cm。

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5.00 20.02⨯×10-2m/s=1.25m/s。

(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1做匀加速运动,纸带②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项C正确。

2.(18分)(1)(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9(1)题)(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力学练习题运动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力学练习题运动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力学练习题运动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在力学中,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速度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速度的计算速度(v)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

在运动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练习题1:一个汽车行驶了1000米,用时50秒。

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v = 1000 / 50 = 20 m/s所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0 m/s。

练习题2:一个人从A点出发,以12 m/s的速度向B点行驶,用时10秒。

计算这个人的平均速度。

解答: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v = 12 m/s根据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为:v = Δx / Δt因为速度恒定,所以位移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获得:Δx = v * Δt = 12 * 10 = 120 m所以,这个人的平均速度为12 m/s。

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a)定义为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在运动学中,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练习题3:一个小汽车的初始速度是10 m/s,加速度是2 m/s²,经过3秒后,求小汽车的末速度。

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计算得出。

因为速度的变化量等于初始速度与末速度之差,所以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末速度:a = (v - u) / t根据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2 = (v - 10) / 3解方程得到:v - 10 = 2 * 3v - 10 = 6v = 16 m/s所以,小汽车的末速度为16 m/s。

物理力学计算题讲解

物理力学计算题讲解

物理力学计算题讲解导语: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力学分支学科,它是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对于学习物理力学的学生来说,掌握运动定律并进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以力学计算题为主题,通过详细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力学的计算方法。

I. 弹簧的弹性系数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是指单位变形量下所受的恢复力大小。

下面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例题:一个弹簧在负载为15N时,变形长度为0.2m。

求该弹簧的弹性系数。

解题思路: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变形长度成正比,即:F = k•x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性系数,x为变形长度。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15N = k•0.2m解得弹性系数 k = 75N/m因此,该弹簧的弹性系数为75N/m。

II. 物体自由落体计算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其中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9.8m/s²。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物体自由落体的问题。

例题:从高空掉落的物体,经过2秒后,下落的距离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s = 1/2 • g • t²其中,s为下落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进行计算:s = 1/2 • 9.8m/s² • (2s)² = 19.6m因此,从高空掉落的物体经过2秒后,下落的距离是19.6米。

III. 摩擦力计算摩擦力是滑动物体的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力。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关于摩擦力的计算题。

例题:一个物体质量为10kg,受到的水平拉力为40N,已知物体和地面的摩擦系数为0.2。

求摩擦力的大小。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摩擦力和拉力的关系:F摩擦 = F拉力 - F摩擦力然后,根据摩擦力与物体和地面的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F摩擦力= μ • 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力(也就是物体的重力)。

2013届高考物理 不容忽视的关节点 力的分解典型例题五种解法

2013届高考物理 不容忽视的关节点 力的分解典型例题五种解法

二、力的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基本可表示为思路
根据力的 对力的计算转化 作用效果 为边角的计算
例题:
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G=100N,试求绳AB,BC 所受力的大小. C
53。

F BC
F AB
A B F 2
53。

F 1
G=100N
( 如图一 )
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是一对平衡力。

实际问题
物理抽象 (作平行四边形) 数学计算
(求分力)
C
53。

F BC
F AB
A B 53。

F合
G=100N
(图二)
C 方法三: 力的合成(如图三)
53。

F合
53。

F BC
F AB
A B
G=100N
(图三)。

C
53。

F BC
F AB
A B
53。

F合
G=100N
(图四)。

C
y轴53。

F BC 53。

F BC
F AB
A B x轴
F BCx
G=100N。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4期)专题12-力学实验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4期)专题12-力学实验

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4期)专题12-力学实验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4期)专题12 力学实验1(8分)(2013广东佛山质检)①小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由实验绘出F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弹簧劲度系数为 N/m。

②小丽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一木板竖直放在铁架台和弹簧所在平面后。

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A.如图丙,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称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及两弹簧称相应的读数。

图丁中B弹簧称的读数为N;C.小丽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 、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丁所示,请在图戊中作出FA 、FB的合力F’;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戊所示,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答案; ①125②B.方向 11.40 C.如图。

解析:①由图象斜率得该弹簧劲度系数为k=125N/m。

②由弹簧秤读数规则得出图丁中B弹簧称的读数11.40N。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戊中作出FA 、FB的合力F’如图。

2.(8分)(201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如图甲所示,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所受阻力的示意图,小车拖在斜面上下滑时,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为小车开始运动时打出的点。

设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恒定。

甲皮条必须等长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必须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C.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应将弹簧竖直悬挂后再测原长D.在“探究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关系”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5.(2013成都石室质检)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交流电频率为50Hz):(1)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器材后,应按一定步骤进行实验,下述操作步骤的安排顺序不尽合理,请将合理的顺序以字母代号填写在横线上:A.保持重物(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不变,在小车里加砝码,测出加速度,重复几次B.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重物(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测出加速度,重复几次C.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D.平衡摩擦力,使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E.挂上重物,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小车,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F .根据测量的数据,分别画出a -F 和a -1m的图线(2)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取A 、B 、C 、D 、E 、F 、G 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将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解析

【答案】AC
第13页,共37页。
2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
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 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
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 后由静止 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

第15页,共37页。
[解析] (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动可落地能 得点:EEkk的水12mm4g平hvs022,根距,据离故平s需和抛要桌运测面动量到规小地律球面有的的:质高h量度mh12,、gt,2选小s项球=A抛v0、t出,B点、到C
正确.
(3)由图像可知,s与Δx成正比,设图像斜率为k,则s=
移的大小.
第23页,共37页。
[解析]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
,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
止.由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
=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 则
a1=v1/t1 ①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S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________(填“电流”“电压” 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________(填“电流 ”“电压”或“电阻”). (3)表笔A应为________色(填“红”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R1=________Ω,R2=________Ω.(结果取3 位有效数字)
【答案】ABD
第9页,共37页。
20.[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

力学练习题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的计算

力学练习题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的计算

力学练习题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的计算力学练习题——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的计算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圆周运动是力学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围绕力学练习题展开,重点讨论圆周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向心力的计算问题。

1. 圆周运动概述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圆周轨道做匀速运动的一种形式。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始终受到一个朝向圆心的力,称为向心力。

向心力的作用使得物体沿着圆周轨道做曲线运动,保持半径不变。

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在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 m * a_c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_c表示物体受向心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3. 向心力计算示例现假设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周轨道,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在该圆周上。

我们来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向心力大小。

根据圆周运动的性质,物体不断改变速度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_c = v^2 / R其中,v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R为圆周的半径。

代入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质量m,可以计算出向心力的大小:F = m * (v^2 / R)4.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的实际应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是许多现实场景中的重要概念。

例如,汽车在转弯时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这导致了车身向内侧倾斜的感觉。

在过山车等游乐设施中,乘客的身体会受到向心力的约束,产生一种被扣在座椅上的感觉。

另外,在天体运动中,行星绕太阳、卫星绕行星的轨道运动都可以看作圆周运动。

通过对向心力的计算,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运动轨迹、周期等物理特性。

5. 圆周运动与向心力的相关问题在力学练习中,常常会遇到涉及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问题,需要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给定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圆周半径,要求计算物体所受向心力的大小;或者给定物体质量、圆周半径和向心力的大小,要求求解物体的速度等。

这些问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理解,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重庆高考第8题一题多解

2013年重庆高考第8题一题多解

图1用多种方法求解2013年重庆高考物理第8题柳州铁一中学高一物理组 545007题目:如题8图所示,半径为R 的半球型陶罐,固定在可以绕竖直轴旋转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O 的对称轴OO ,重合.转台以一定的角速度ω旋转,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落入陶罐后内,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小物块和陶罐一起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它和O 点的连线与OO'之间的连线的夹角θ为60o.重力加速度为g .(1) 若0ωω=,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求0ω;(2) 若01)k ωω=±(,且0<k ≤1,求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析:该题要求学生利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和方法来处理实际问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力学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静摩擦力的特征有深刻的理解.下面用分解力、解力和加速度、引入惯性离心力三种方法去求解该问题。

方法一:力的正交分解解:(1)若0ωω=,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物块受重力、支持力作用如图1所示,其中60o θ=,两力合力指向圆心使物块作匀速圆周运动有:①20tan F m r mg mg ωθ==合 ②sin r Rθ=由①②两式得0ω=(2)若01)k ωω=±(,且0<k ≤1,求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当01)k ωω=-(时,小物块有沿曲面下滑趋势,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曲面向上,对物块做受力分析,将力分解到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如图2所示:水平方向:③''2x Nx x n F F f ma m r ω=+==∑竖直方向:④''0y y Ny F f F G =++=∑图 2题3由②③④解得'f = 当01)k ωω=+(时,小物块有沿曲面上滑趋势,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曲面向下,对物块做受力分析,将力分解到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如图3所示:水平方向:⑤ ''2x Nx x n F F f ma m r ω∑=+==竖直方向:⑥ ''0y Ny y F F f G ∑=++=由②⑤⑥解得'(2)2k f mg += 方法二:构解力和加速度(1) 若0ωω=,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求解0ω参照方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力学习题讲解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试述弹性力学中按位移求解与有限元单元法中按位移求解 之间的异同点。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试述弹性力学中按位移求解与有限元单元法中按位移求解 之间的异同点。 弹性力学 物理模型 基本方程 解法 有限单元法
解答形式
解答精度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在平衡情况下,系统总位能等于负的应变能。在有限元 解中,由于假定的近似位移模式一般来说总是与精确解 有差别的。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有限元法其解具有下限性质,试证 明之。
有限元解使得 p p min 近似解: p 、U、 a K 、 U U max K a P K a P p min 对应的解就是真实解,有限元得到解一般都是近似解 真实解: p 、U、 a K 、
9
η
1 η=1 2
ξ=1
1 4 5
ξ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单元②形函数
2 2 s 3
s N2 l
N3 1
s l
N6 0
6
s 0 1 l T Fs N qs ds s l l 0 1 l
0 qs s q l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课本内容
(2) 构造边中节点的插值函数:某个方向的一次项与另 一个方向的 Lagrange 多项式的乘积。保证在本节点处 为1,在其余所有节点处为0,但在单元内部不为0。若没 有中心点 (单元内),由此构造的插值函数为最终的结 果。如有单元中心点,则需对边中节点修正
1 N 5 (1 2 )(1 ) 2 1 N 7 (1 2 )(1 ) 2
1,试述弹性力学中按位移求解与有限元单元法中按位移求解 之间的异同点。 弹性力学 物理模型 基本方程 解法 连续体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 解微分方程 有限单元法
解答形式
解答精度
用函数表示
精确解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试述弹性力学中按位移求解与有限元单元法中按位移求解 之间的异同点。 弹性力学 物理模型 基本方程 解法 连续体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 解微分方程 有限单元法 离散化结构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结点平衡方程 解代数方程
1 1 1 1 N1 4 ( )( ), N 2 4 ( )( )( 1) 2 2 2 2 1 1 1 1 N 3 4( )( 1)( )( 1), N 4 4 ( )( )( 1) 2 2 2 2
a 2 5 1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得到的系统的总位能总会比真正的 总位能要大,故
p ≥ p U ≤U 即
a
T
K a ≤a K a
T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有限元法其解具有下限性质,试证 明之。

a P≤a P
T T
故有限元解总体上不大于真实解,即解具有下限性质
按图中所示单元②的局部 编码写出单元刚度矩阵和 应力矩阵。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平面问题的单元刚度矩阵[k]不随单元(或坐标轴)的 平行移动或作n角度(n为整数)的转动而改变。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如图所示8结点矩形单元(每边中点为结点),3点为坐 标原点,a=b=2,单元厚度为t。 (1)求该单元的位移函数和形函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收 敛性条件。 (2)求在2-6-3边作用均布水平荷载q时的等效结点荷载。
y
N5 4 ( 1), N6 4 ( 1)(1 )
b
q
6
8
N7 4 ( 1)(1 ), N8 4 ( 1)
x
3
7
4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荷载作用在2-3边上,故等效结点力只与2、6、3号结点 有关
1 1 1 1 N 2 4 ( )( )( 1), N6 4 ( 1)(1 ), N3 4( )( 1)( )( 1) 2 2 2 2 N y 在 0边上计算 i a N 6 N 3 N 2 4 1, 4(1 2 ), 4 3 1 2 5
解答形式
解答精度
用函数表示
精确解
用数值表示
近似解
补充要点:弹性力学设定的位移函数力求反映整体结构位移状态,有限元的位移 函数仅针对离散单元,但是需要验证位移函数的收敛性。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有限元法其解具有下限性质,试证 明之。
解:系统总位能的离散形式
p
求解的方程
1 T T a K a a P K a P 2 1 1 T T T p a K a a K a a K a U 2 2
x
1
1
q
6
8
b
3
7
4
qt P2 x t N 2 qx ds 2qt N 2 d 3 s 0
1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6,如图所示刚架 (1)如何进行结点编号使整体刚度矩阵[K]的带宽最小? (2)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中a结点的总体刚度矩阵Kaa和总 体刚度矩阵Kbc各由哪些分块矩阵叠加组成(自行确定单元 局部坐标方向)
1
2
3①4 5② Nhomakorabea6
7 l
8 l
9
可以使用线性单元的 简化方法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q
1 2 3
单元①荷载作用在1-2边上,故等 效结点力只与1、2号结点有关, 形函数

4 5

6
N1 (1 )
N 2
7 l
8 l
9
0 线性分布面力 q q
{FS } [ N ] {qS }hds
单元原是连续体的一部分,具有无限多个 自由度,在假定了单元的位移函数后,自 由度限制为只有以结点位移表示的有限自 由度,引入了更多的约束和限制,使得单 元刚度较实际连续体加强了,连续体的整 体刚度随之增加,所以有限元解整体上较 真实解偏小。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q
3,某平面结构采用四结点矩形 单元和三结点三角形单元建立有 限元计算模型,其如图所示。试 求结点2的等效荷载列阵{R2}。
FV——单元上体积力的等效荷载 FS——单元上表面力的等效荷载 pC——单元上节点上的集中力 1、体积力的等效荷载
{FV } [ N ]T {qV }hdxdy
A
2、表面力的等效荷载
{FS } [ N ] {qS }hds
l T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q
3,某平面结构采用四结点矩形 单元和三结点三角形单元建立有 限元计算模型,其如图所示。试 求结点2的等效荷载列阵{R2}。
b c
a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考虑每个结点有两个自由度,半带宽d=(相邻结点 码的最大差值+1)*节点自由度数
bb
5 (4) 4 (2) 2 (1) 1 (3) 3 (7) 6 (11) (8) (5) 7 (9) (6)
cc
8
(10)
11 (12) 10
aa
9
故结点编号如图所示可使单元内结点编码相差3,使 得带宽d=12(按每节点3自由度假定)。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课本内容
η
4 8 1
7
3
6 ξ
(1) 构造角节点的插值函数:双线性乘 积,暂时保证在本节点处为1,在其余角 节点处为0
5
2
ˆ 1 (1 )(1 ) ˆ 1 (1 )(1 ) N N 1 2 4 4 1 1 ˆ ˆ N 3 (1 )(1 ) N 4 (1 )(1 ) 4 4 1 ˆ 统一形式: N i (1 0 )(1 0 ) (i 1, 2,3, 4) 4
6 2 6 8 0 6 16 6 12 6 4 13.5 9 7.5 3 对 13.5 3 1.5 称 9.5 3 5.5
i i 1 j m
m 2 j
K (1)
S (1)
0 3 0 0 0 3 0 4 0 3 0 1 2 0 1.5 1.5 0.5 1.5
q 6 8
3
7
4
x
x 0, N b N N y 0 3 6 b 2 2, 2 x y ds d 2d
2 2
b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y a 2 5 1
qt P3 x t N 3qx ds 2qt N 3d , 3 s 0 4 P6 x t N 6 qx ds 2qt N 6 d qt , 3 s 0
s l 0 0 0 0 s 0 0 l
T
0 1 s ds ql 0 0 q 2 3 l
2 0 0 3
T
0 R ql 2 故结点2的等效荷载列阵为 2 3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图中两个三角形单元组成平行四边形,已知单元①按局部 编码i , j , m 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应力矩阵是
1
2
3
4
5
6
7 l
8 l
9
平衡所用到的的量均要属于节点的量,如单元位移、单元力。 载荷亦应如此,必须将体积力、表面力转化到节点上去,成 为等效荷载(载荷)。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把总等效荷载 R e分解成体积力、表面力和集中力的等效荷 载之和,有 e
{R} {FV } {FS } { p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