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 古代诗词四首 主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望课件苏教版
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唐玄宗仓惶出逃西蜀。
当时杜甫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
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
(lìjí)从漉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
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
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这期间,
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 白发的老人(lǎo rén)因焦虑忧 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lǎo rén)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 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 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 的情怀。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中考(zhōnɡ kǎo)链接
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 明了作者的感受?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问题: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诗句(shī jù)将忧国 或思乡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南宋(nán sònɡ)爱国诗人文天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 韩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 温庭筠
(shī shènɡ)
诗杜甫(dù fǔ) 圣
杜 甫
第一页,共35页。
杜甫(dù fǔ)(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 之称。
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 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后再未相会;33 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终得 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 颠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 极为困顿。曾在朋友的帮助 下暂居四川,后流落(liúluò) 江上一破船上。770年冬, 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 年59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古诗四首》课件(新版)苏教版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经历 起一经(yī四jīn周g)(sìzhōu)星
( jīnglì
)现:实:风飘絮 雨打萍 民族气节
心情: 说惶恐 叹零丁
牺牲精神
精神: 谁无死 照汗青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面 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第八页,共28页。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shén me)感情?(主旨 ) 本诗形象(xíngxiàng)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 安时的所 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 思家的情感。
第九页,共28页。
泊秦淮
唐•杜牧 (dù mù)
第十页,共28页。
牧(dù mù)(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tài hé)进士,曾 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 ,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 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 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 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第十一页,共28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jiǔjiā)。
第十六页,共28页。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 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 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 (guójiā)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 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第十七页,共28页。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 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 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mí ménɡ)冷寂的气氛。
在夜晚(yèwǎn)时分,将船停在秦淮 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第十二页,共28页。
经历 起一经(yī四jīn周g)(sìzhōu)星
( jīnglì
)现:实:风飘絮 雨打萍 民族气节
心情: 说惶恐 叹零丁
牺牲精神
精神: 谁无死 照汗青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面 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第八页,共28页。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shén me)感情?(主旨 ) 本诗形象(xíngxiàng)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 安时的所 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 思家的情感。
第九页,共28页。
泊秦淮
唐•杜牧 (dù mù)
第十页,共28页。
牧(dù mù)(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tài hé)进士,曾 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 ,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 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 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 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第十一页,共28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jiǔjiā)。
第十六页,共28页。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 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 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 (guójiā)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 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第十七页,共28页。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 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 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mí ménɡ)冷寂的气氛。
在夜晚(yèwǎn)时分,将船停在秦淮 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第十二页,共28页。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精品课件
鸟窝
辛弃疾(1140 —1207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 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传世。存词六 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写作背景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二、学习《泊秦淮》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 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名作品有《阿 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有 《樊川文集》传世。
即秦淮河。诗人夜
晚泊舟秦淮河畔,
据地。 现实之忧。
借 写眼前之景而抒 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
21世纪教育网
学习《泊秦淮》的内容。 诗歌的第一句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
第一句
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 染出空冷愁寂的情调。 第二句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以下两句的展 开做铺垫。 第三、四句诗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
21世纪教育网
杜甫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 长安。诗人带着报国之心前往四川投奔唐肃宗,不幸 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
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
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 真实写照。
溅(jiàn)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又含有平复战乱、家人团聚的“期望”。 《泊秦淮》“秦淮”即秦淮河,在金陵城(今南京市) 中,这里在当时是歌楼舞榭、灯红酒绿的场所。“泊” 指停船靠岸。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乘船停泊在秦淮河的所 见所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 “北固亭”点明地点,“登京口北固亭”点明事件, “有怀”点明这首词重在抒怀。 《过零丁洋》“过”是经过的意思,“零丁洋”点明
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④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
翻译: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 战,不曾停止。 精析:这两句实写史事,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诗人在这 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
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
南宋政权相似。显然,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 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懦 怯苟安。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与陆
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
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
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 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 诵千古的名作。
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 情怀,述说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宁 死不屈的气节和慷慨激昂的浩然正气。《春望》诗人
目睹眼前京城破碎衰败的景象后,触景伤怀,抒发了
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 “北固亭”点明地点,“登京口北固亭”点明事件, “有怀”点明这首词重在抒怀。 《过零丁洋》“过”是经过的意思,“零丁洋”点明
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④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
翻译: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 战,不曾停止。 精析:这两句实写史事,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诗人在这 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有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
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
南宋政权相似。显然,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 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懦 怯苟安。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与陆
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
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
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 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 诵千古的名作。
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以饱含血泪的语言和悲愤壮烈的 情怀,述说了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宁 死不屈的气节和慷慨激昂的浩然正气。《春望》诗人
目睹眼前京城破碎衰败的景象后,触景伤怀,抒发了
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课件苏教版
《泊秦淮》: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 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 秦淮,听到酒楼歌女在唱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 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 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 使。第二年的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 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 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 时,辛弃疾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 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 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民 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 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 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 国主义的最强音。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 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创作 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 古绝唱。他的《过零丁洋》中 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更成为千古名句。
《春望》: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公 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七月,太子 李亨于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为肃宗。杜甫自鄜(fū) 州羌村孤身北上,前往投奔。不料中途被叛军俘虏, 被押至长安。第二年三月,杜甫目睹春光里这座残破 不堪、繁华消尽的都城不禁感事伤时,黯然神伤,于 是吟成此作。一个月后,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 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译文: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 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感伤时事,看到鲜 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火直 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 金。头上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都要插不住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ppt课件1
乱人造触成景伤的怀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春后望让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 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 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 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 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
•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 •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
“犹”,不该有而仍有,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 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 治者的愤慨。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 曲笔,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 实际上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 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意识。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合作探究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2、赏析首联中的两个“笼”字。
3、如何理解“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画面描述: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 罩在秦淮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 上。
春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思家,愁思之深)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泊 秦 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 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 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对政 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 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 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 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 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 杜”。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 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 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 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 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
•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 •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
“犹”,不该有而仍有,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 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 治者的愤慨。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 曲笔,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 实际上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 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意识。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合作探究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2、赏析首联中的两个“笼”字。
3、如何理解“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画面描述: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 罩在秦淮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 上。
春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思家,愁思之深)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泊 秦 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 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 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对政 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 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 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 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 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 杜”。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8.古代诗词四首(共49张PPT)
新课·讲解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 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 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新课·讲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 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 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 冷寂的气氛。
整体·感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新课·讲解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 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 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 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 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 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问题·探究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 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
当如孙仲谋。”
问题·探究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 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 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 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 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很 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拓展·延伸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让多少诗人豪情万丈,柔肠百结: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教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8古诗四首 课件 (共34张PPT)
笼:笼罩。犹:还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 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 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 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 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 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 《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 警示唐王朝。
白 头 搔 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
烽 火 连 三 月 , 家 书 抵 万 金 。
感 时 花 溅 泪 , 恨 别 鸟 惊 心 。
国 破 山 河 在 , 城 春 草 木 深 。
【诗歌注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一、 音 读
我读《过零丁洋》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 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 水中雨打的浮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 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诗人是在怎样 的社会背景下 写这首诗的?
《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 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 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 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 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 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 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 人心的忧患意识。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 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 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 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句“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 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过零丁洋)ppt课件
(二)1、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 境地? 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
2、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跪,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
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 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 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他。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文天 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 “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 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 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 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为爱国志士 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拓展延伸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 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留自 得古 这以 颗来 赤人 诚活 的在 心世 光上 照谁 史能 册不 。死 ,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
赏析诗歌
首联着重写了诗人的哪两次人生经历? 科举入仕、起兵抗元。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共53张PPT)
望
杜甫 春/ 草 木 /深。 别 /鸟 惊 心。 书 /抵 /万 金。 欲 /不 胜 簪。
译读,明诗意
给红色的词语注释并疏通文意
国都 使…落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茂 盛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2、学会用三步法读诗歌;
3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从中 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古 诗 四 首
春望
泊秦淮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给下列蓝色字注音
溅( jiàn )搔( sāo )
簪( zān )笼( lŏng ) 年少( shaò)兜鍪( móu ) 絮( xù )寥( liáo )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辛
弃 疾
北固山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 山壁陡峭, 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 山”盛赞。雄居山巅的甘露寺,有许多有关 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
4.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 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 家事。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 人的深沉感情。 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
5.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用对偶、夸张手法,“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 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总结全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见 所感 所思 所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春望)ppt课件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 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
为““安安史之史乱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
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前 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 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 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 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 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 割据的局面。
中考真题再现
1、说说“城春草木深”中“草木深”的含义?(赏 析“深”字的妙处)
“草木深”或“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 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因战乱造成 的人走城空的荒芜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
2、统领诗的前四句的是哪个字?
答:“望”。
3、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 层意思?
诗人这年45岁, “白发”因愁, “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更短”可见愁 的程度。头发白了、疏了,其苍老之态, 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主
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 的长安城的景象。诗
题
歌望中有景,景中有 情,情中见景,情景
探
交融,表达了作者忧
讨
国伤时、念家悲己的
感情。
小结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 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 人至深。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 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 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 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 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 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 望亲人。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望课件苏教版
立即从漉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中途被叛军俘获,
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
肃宗朝廷。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
《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
《对雪》和《春望》等名篇。《春望》当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
诗
杜甫
圣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 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后再未相会;33 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终得 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 颠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 极为困顿。曾在朋友的帮助 下暂居四川,后流落江上一 破船上。770年冬,杜甫死 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 59岁。
感叹时事,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 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恐。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 家书珍贵,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少,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春望》主题
• 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的所见所感,表 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眷恋亲人的思 想感情。
•
作业
• 1、诗中将自然景物着上诗人主观色彩的诗句是:
小结
{ 望中 国破山河在,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 见中 感时花溅泪,
所感 恨别鸟惊心。
交 融
{ 思念 烽火连三月,
亲人 家书抵万金。
{ 夸张 白头搔更短,
写愁 浑欲不胜簪。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赏析
全诗由「望」着笔, 情景相融。层层推进, 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 家,情感愈来愈强、逐 渐具体、深入。读罢全 诗,满腹焦虑、搔首而 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苏教版八上语文《古诗四首》优秀实用课件:49页
•
• 诗人<<泊秦淮>>这首诗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 下写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
金陵是六朝的所谓‘‘金粉”之地,秦淮河又是富豪权贵 寻欢 作乐的场所.声色歌舞,纸醉金迷,大朝代代如此,到了唐代,尤其
是晚唐,情况依旧.所以,当诗人船泊秦淮之时,触景生情,感慨万
端,便写下了这首发人深省的著名诗篇.
•
•
一、 音 读
我读《春望》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
春
望 (杜甫)
jià 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fēnɡ
sāo
shēng zān
二、 义 读
对照注释,理解重 点字词的意思。
如:国、烽火、家书、浑、 胜(shēng)、簪
•
1.
1.诗人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人当时的境况怎
样?
2这首诗写了哪些画面?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的
流露是怎样表现的?
4.读了这首诗,你认为哪些诗句流传最广最深远?你
是如何理解这写诗句的?
•
v
1.诗人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人当时
的境况怎样?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
“烽火连三月,家
“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 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
•
书抵万金”为什 么会成为千古名 句?
通过刚才的仔细 品读,你感受到 诗人怎样的情绪?
•
《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 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 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的感情。
• 诗人<<泊秦淮>>这首诗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 下写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
金陵是六朝的所谓‘‘金粉”之地,秦淮河又是富豪权贵 寻欢 作乐的场所.声色歌舞,纸醉金迷,大朝代代如此,到了唐代,尤其
是晚唐,情况依旧.所以,当诗人船泊秦淮之时,触景生情,感慨万
端,便写下了这首发人深省的著名诗篇.
•
•
一、 音 读
我读《春望》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
春
望 (杜甫)
jià 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fēnɡ
sāo
shēng zān
二、 义 读
对照注释,理解重 点字词的意思。
如:国、烽火、家书、浑、 胜(shēng)、簪
•
1.
1.诗人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人当时的境况怎
样?
2这首诗写了哪些画面?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的
流露是怎样表现的?
4.读了这首诗,你认为哪些诗句流传最广最深远?你
是如何理解这写诗句的?
•
v
1.诗人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人当时
的境况怎样?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
“烽火连三月,家
“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 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
•
书抵万金”为什 么会成为千古名 句?
通过刚才的仔细 品读,你感受到 诗人怎样的情绪?
•
《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 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 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简介
杜甫,字子美,(712770)。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 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 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 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 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 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 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 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 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 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因被称为“诗圣”和“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传神, 对后世诗人影淮——我梦中的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 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 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 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 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 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 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 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 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 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 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 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 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 于这歌声里了。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颔联、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 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
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
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 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 心。你赞成哪种解释?理 由是什么?
此联向来有两钟解释:一种是以诗人 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 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
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
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
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
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儿落泪,闻 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 “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 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
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 史 叛 乱 以 来 , “ 烽 火 苦 教多 信 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 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 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 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 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 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样的思想感情?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 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 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 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 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品味全诗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 蕴涵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 人肺腑。
古代诗词四首
第一课时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 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 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 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 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 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 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 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 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 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 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 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 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 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 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 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一句表 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 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 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小结
整体感知
望中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国破山河在,
见中 所感
{恨别鸟惊心。
情 景 交 融
家书 珍贵 夸张 写愁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烽火连三月,
{浑欲不胜簪。
艺术特色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
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 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 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 矣。” (《温公续诗话》)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 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 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 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 “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 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 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 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
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 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 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 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 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 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品味全诗
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 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 至深。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 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 “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 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 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 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 望亲人。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