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西欧市场的国际化

18 5 5年 问 在安 持 卫 普 进 行 贸 易 活 动 的 法 国 商 人 达 3 1 08
个 ,其 中 10 50年 前 有 8 9个 ,l0 一 l4 50 5 0年 间 达 到 7 7 0
个 ,14 - 18 5 0 5 5年 问 达 到 2 2 个 。 英 国 商 人 也 很 多 。 22 开 市 期 间 ,在 安 特 卫 普 进 行 贸 易 活 动 的 英 国 商 人 经 常 保
袋 胡 椒 ” 。除 了 以 英 、葡 、德 三 国商 品 为 主 以 外 ,还 ⑧
商人们 常以商业 团体 形式进行 交易 。以英国为 例, “ 冒
险商 们从 1 纪 中期就 已经 组建 了一个 公 司,其 总部 5世
设 在 尼 德 兰— — 位 于 安 特 卫 普 ( 往 往 有 很 多 例 但
表 现 为 西 欧 市 场 上 交 易 的 商 人 来 源 国 际化 、 市 场上 交 易 的 商 品 来 源 国 际化 、 国 际化 市 场 交 易 中心 城 市 的 形 成 。
最后 简略 探 究 西 欧 市 场 国际 化 的 原 因 。
关键 词 :西 欧 ; 市 场 ; 国际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K 6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5 — 2 6 (0 1 6 0 4 — 3 5 13 2 7 0 4 2 1 )0 — 2 1 0
的 蓝 宝 石 ” 。 l 纪 初 ,葡 萄 牙 人 与 印 度 建 立 了 直 接 ⑧ 6世
工业化前东西方集市制度比较

工业化前东西方集市制度比较【摘要】在工业化以前,集市交易制度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制度。
它作为一种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重要形式,促进了商品交换,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并为后来的商业城市的兴起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尤其以中国为代表,受多种因素影响,集市发展早、初期快速、规模大,但是后期一直没有进一步发展为会展、商业城市等形式,欧洲发展晚但是较为成熟,并直接影响了后来全球性的会展业、国家贸易等的发展。
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
【关键词】集市发展条件禀赋差异有效需求一、集市的概述集市是一种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地点较为固定,发生时间也有一定间隔,因此也被看做是一种周期性市场。
它大多存在于商品经济尚未发达的地区,是人们为了促进商品交换、获得各自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产生的。
集市中的最主要活动是商品交换,其中多为生产生活用品,当然,有的集市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也会逐渐成为国际性的集市,其中的商品不仅为日用品,还有许多地方特产等。
而它的地点、周期等,主要是受到人口密度、交通情况、地区禀赋差异、交易安全度、固定成本等因素影响。
在集市内部,一般都由专门的交易地点,不同种类的商品规定在不同区域销售,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产生商业活动的集聚效应。
总体来说,集市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沟通了地区联系,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二、东西方集市制度的总体比较在东方,中国坊市制度最为显著,该制度的表现就是坊与市。
虽然说它的商业活动是在城市内部进行,有商业城市的雏形,但是它仍有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也多为生产生活用品、也是划分为特定的贸易区域等,所以从组织形式与交易类型看,还是可认为是集市制度。
在西方,我将重点分析最具有代表性的——香槟集市,它对于今后欧洲集市的发展影响深远。
接下来,为了表述清楚,我将先从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总体比较。
1、规划管制中国的坊市制与欧洲的香槟市场类似,大多都集中于城市内部,在城市内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商业贸易。
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阶段

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
2、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世界市场。
3、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
4、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的产生:
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
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
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5—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16—19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走上了殖民掠夺和扩张的道路,进行“三角贸易”,推动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介绍贸易的扩展,生产者和贸易者懂得,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从封建经济中解脱,成为集中于城市的独立活动。
另一方面,古罗马时代的城市遗址,主教管区的城市,主教贵族庄园所在地,也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建立〔一〕对领主的斗争大体说来,11世纪和12世纪的各种城市典章制度,都是在反抗封建生活限制的斗争中形成的。
原是领主农奴的手艺工匠和货物收购代理人,纷纷要求有权自己做买卖赚现钱。
土地耕种者力求有权出售某些农产品来换现钱,用以购买在庄园里无从得到的商品和生活用品,亦即购买那些业已争得自由、摆脱封建体制束缚的买卖人和工匠正在出售的东西。
在领主的领地以内开设的市场上出售货1《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P.52物,是要缴纳各种捐税的,对于这种捐税,不管是土地耕种者、手艺工匠、还是买卖人,都同样力图修订或者取消。
为了自己的经济权利,他们开始和领主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
典型的作法是,由数十以至数百个手艺工匠、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人等结合而成的集体组成公社要求能在一座城市的地域以内得享各种权利,包括立法和执行权利。
他们要求有权主持正规市场,免缴各种过境税,并举办定期集市,让远方的商人不受阻碍地前来参加。
202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双周练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周练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
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制定了详细的朝觐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殆”。
西周朝觐制度旨在A.缓和贵族之间矛盾B.巩固中央集权统治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2.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
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A.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3.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4.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
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
朱熹研究上述问题的出发点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达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5.下图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造情况统计。
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

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以尼德兰集市为例宁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摘要在中世纪欧洲商业复兴的背景下,城市的政策是促进集市繁荣并向交易所转变的重要因素。
城市当局保障各地商人享有平等的经商权利,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在生活和宗教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以此吸引国内和外国商人。
近代领土国家和中央政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制度的成熟。
地方政府和法庭为商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较国家的更加细致,在集市向交易所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集市;交易所;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欧洲中世纪集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最古老的中世纪集市是出现于630年的巴黎圣德尼集市,其由墨洛温国王达戈贝尔一世创立,在每年的10月3日后举行4周,其目的是纪念圣德尼。
中世纪集市的繁荣期是12世纪以后。
此后,集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
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集市当属12-13世纪法国的香槟集市。
香槟集市是巴黎北部至东南部的多个城市举办的一系列集市的合称。
这些城市有鲁昂、科德波克、阿夫勒、维特利、诺戎、夏龙,等等。
这个国际性的集市吸引了大批西欧各国商人,包括英格兰商人、弗兰德尔商人、莱茵地区商人、德意志商人、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意大利商人、北欧和东欧商人等。
以香槟集市为代表的欧洲各地重要集市推动了举办集市的城市商业日趋繁荣。
在探讨集市的发展趋势之前,应该首先对本文涉及的集市的性质做一界定。
本文探讨的集市是被较高等级的封建领主(如伯爵、公爵、国王)等授予特权的商品交易场所,其规模通常大于低级封建领主在其庄园内设立的市场。
例如,香槟集市是起初是由香槟伯爵授权,后来又由国王授权设立的。
因此,集市常具有一定的国际型特点,而庄园内的市场只为当地服务。
而且,集市的经营时间通常比市场的固定。
中世纪末,随着商业的复兴,集市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其不再是短暂的商人聚会的场所,集市开始向长期的、固定的、综合的交易所转变,尤其是大规模集市。
西欧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特点

西欧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特点西欧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城市化历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美丽、充满活力的城市,例如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柏林等著名城市。
其中,巴黎作为西欧最典型的大都市,其城市化进程应是最具代表性的。
本文着重探讨西欧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特点。
一、城市化起源西欧城市化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都是城市。
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是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当时的城市建设已经具有了现代城市的许多特征。
它们并不是仅仅为方便贸易和军事所建造的,而是一种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而自然形成的聚集地。
这些城市在政治上具有自治权,有同一的律法和财政制度,使它们成为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主要行政市。
在日耳曼语系国家,城市的等级更高,具有更大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城市发展1.手工业制造发展17世纪到18世纪,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城市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城市化将手工业转化为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也开始繁荣。
在法国,巴黎整个都市中心广泛区域的转变,也反映了这一清晰的趋势。
2.工业、交通和科技的发展19世纪是西欧城市化最高峰的时期,当时工业化和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西欧的城市化大部分是与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相关联的。
工业带动城市扩大和成长,而公路交通带动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
同时,经济创新与科技的进步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许多支持,如电气化、电报、电话和收音机等。
这在柏林的城市发展中尤为明显。
19世纪末,柏林拥有很多大型的工业企业,如西门子等企业。
这不仅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城市规划的创新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开始变革。
法国巴黎的“奥斯曼规划”事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巴黎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市政府开始对城市规划进行改造。
市政府雇用了一位名叫奥斯曼的工程师进行规划,他的规划方案主张道路和大型公共建筑与花园的布局相结合。
【史料及解析】欧洲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封建制时代。
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比较典型,所以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西欧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公元5~11世纪是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的统治确立和鼎盛时期;16~18世纪是封建经济瓦解,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
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14~15世纪,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
英国、尼德兰等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采用耕地的轮种制。
一般是二圃轮作制和三圃轮作制。
二圃制是将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种作物,一部分休耕,逐年替换;三圃制是将耕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播种冬季作物,一部分播种夏季作物,一部分休耕,每年轮换。
这种轮作法是保持耕地肥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原始农业耕作是一大进步。
铁犁耕作和施肥日益推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许多国家还大量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农产品的产量也增加了。
在英国,1200~1249年,小麦、大麦、燕麦等四种谷物的种子与收获量的平均比例是1∶3.7;1250~1499年,增加到1∶4.7。
果园、菜圃和农产品加工等,也有新的进展。
随着欧洲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产品剩余的增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手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与手工业密切相关的动力技术的进步极为显著。
14世纪,以上击式水车为代表的新的动力设施的发明和改进,使水力的使用更为普遍。
上击式水车靠流水的降落冲击叶轮,这使得水车的使用不必局限于江河溪流之畔,只要用渠道引水,造成一定的落差,即可驱动叶轮,获得较大能量。
14世纪的德意志、意大利等逐渐在采矿业中利用水力鼓风、排水和提升矿石,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增加了采掘深度。
在冶金工业中,由于出现了由水力带动的鼓风机,使风量加大,炉温升高,就能在大熔炉中直接炼出熟铁和钢,并能熔化铁水,进行浇铸。
在金属加工业中,出现了用水力驱动的加工工具,如拔丝机、压延机等,以及重达1吨以上的水力锤。
一理清基本线索15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

二、构建知识网络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三、单元拓展:认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中后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 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870年)
(1)材料一、二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
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
何评价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三、材料审读 材料 序列 出处 粗读 五个句号。开 头句“蒸汽 机,是经济和 科学相结合的 产物”是解题 关键 精读
的知识,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根据出处初步进
行大体上的时空定位。 2.粗读材料:参照标点符号给材料划分层意,据此把握各 则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初步感悟其表层信息。 3.精读材料:精读一要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句;二要结合设
问中的限制词和解题中心词,最大可能地理解材料主
旨,获取深层信息。
单元思想 历史讲堂 时空坐标
单元整合
单元思想
一、理清基本线索 15、16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
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壮大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发展;17世纪~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继出现 了两次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并促使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
忽略的重要信息,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 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欧洲城市发展史

欧洲城市发展史
欧洲城市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以下是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
希腊城市国家和古罗马帝国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城市的布局通常是以市中心广场和主要街道为核心,围绕
着政治、商业和宗教中心的建筑群集。
2.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以封
建制社会为基础,在城市墙和堡垒的保护下发展。
城市主
要由狭窄的街道、市场和堡垒组成,以保护城市免受外部
入侵。
3.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
洲城市经历了艺术、科学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城市规
划和建设开始注重美学和人文主义理念。
城市广场、公园
和花园的建设开始盛行,建筑风格也从中世纪的宫殿和堡
垒转向了更为优美和宏伟的风格。
4.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了欧
洲城市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工厂、住宅和基础设施开始大规模建设。
这一时期出现了
一些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念,例如巴黎巴尔奥斯计
划。
5.现代时期(20世纪至今):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和变革。
城市扩张、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
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开始影响欧洲城市的发展。
现如今,欧洲的城市发展多样化且兼具历史和现代的特色。
城市规划和建设致力于创造人文环境、保护文化遗产、提高生活质量,并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挑战。
欧洲古代集市演变成现代会展的原因

欧洲古代集市演变成现代会展的原因摘要:在远古的集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的不断扩大,要求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物品,而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交流日益增强。
而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商人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贵族为了突出自己的财力,会展业孕育而生。
关键字:欧洲集市会展原因集市是一种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重要形式,欧洲的集市虽然产生较晚,但是发展相对较成熟。
它起源于古希腊的奴隶市场,法国的香槟集市成为欧洲中世纪时最为完善和著名的国际性集市,且以特许集市形式出现的展览贸易更促进了欧洲各地区间经贸、金融市场的繁荣,欧洲集市的形成为许多现代大型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世界博览会在近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以不凡的气势影响着世界,对世界经济起着巨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对科技、贸易、文化的交流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欧洲古代集市的形成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是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
人类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物物交换,集市交易——远古时代会展业的早期雏形。
欧洲集市起源于古希腊的奴隶市场,希腊是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城市,为了扩大自己本国的势力,兼并更多的城市,只有通过战争,而战争会带来大量的战争俘虏,这些俘虏对于城邦来说是很好的劳动力,城邦的主人就将这些俘虏卖给当地的有钱人,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将这些奴隶作为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基石。
而商人又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海外贸易中,自然会促进欧洲集市的形成。
然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海上贸易日益频繁,通商口岸逐渐增多,为了吸引更多的海上商人到自己的国家来贸易,在贸易港口会聚集许许多多的物品,好进行商品交换。
其中以法国的香槟集市最为有名。
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的集市贸易的统称。
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贸易。
主要原因有几个:首先它本身的地理位置优越,香槟伯爵领地同德意志、佛兰德、罗退林几亚和法国相毗邻,并正处于低地国家、佛兰德与意大利之间,以及德意志与西班牙之间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上。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该时期,欧洲的城市开始呈现出流行的趋势,从小到大逐渐成长,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因素所驱动的。
在该时期,欧洲经济开始呈现出一定的活跃氛围,尤其是城市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城市的发展是由市场所驱动的。
在城市里商业活动称霸一切。
除此之外,政治、宗教等因素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欧洲城市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首先,从11世纪初到12世纪早期是城市的发展初期。
这一阶段城市规模并不大,只有一些小城市。
城市的经济以手工业和粮食贸易为主。
城市城墙也开始建设。
其次,13世纪中期到14世纪初是城市发展的高峰期。
13世纪中期后,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并增加了许多产业。
金融和贸易迅速发展,制造业、纺织业和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壮大。
城市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成为中产阶级的发源地。
随后,14世纪晚期到15世纪早期是城市的拓展期。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艺术的复兴促进了城市的文化繁荣。
同时也推动城市的港口和水路交通得到了发展。
城市规划、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领域在这时代进入了佳境。
然后,15世纪中后期是城市的顶峰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城市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在欧洲出现。
大多数城市都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城市成为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
在政治上,城市成为国家的重要行政中心,一些城市甚至掌握了国家的主导权。
最后,进入16世纪是城市的衰落期。
此时,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封建等盛衰逐渐结束,城市经济下降,城市结构逐渐转化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二、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历史意义中世纪欧洲城市在历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城市的建设为整个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撑和文化基础,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

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古希腊集市广场古风时期拉托(Lato)的集市广场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城市广场。
广场的北端设有一石头堆砌的大型看台,其两侧各设一个高耸的塔楼(Turm),加强着看台以及整个广场北端的造型。
这个大台阶类似于一个台阶式的听坛,服务于扩大化了的市民的参政和议政,而贵族们的议事活动则在广场南面的更加考究的议事大平台上(Exedra)。
象经过精心安排的舞台布景,这个大平台与广场北面的大台阶正好对应,强化了广场的政治色彩。
希腊的集市广场早在荷马时代就是集会的场所,它同时也是庭审之处。
而在专制时代,为了避免人们长时间的逗留,在公共集会场所配以艺术装饰并不常见。
直到民主体制形成,当索隆(Solon)将法律和权力赋予人民议会时,对集会场所的装饰才逐步发展起来。
而在克莱斯特勒斯(Kleisthenes)赋予所有雅典人以公民权并引入了在广场上定期集会的制度后,古希腊的广场才真正成为城市的核心,同时也成了市场。
这种多重活动类型的共存非常突出地体现在雅典的集市广场上:这个不规则的梯形广场三面柱廊,而元老院议事厅尽管位置显赫,但体量小巧。
广场西侧山坡上的赫菲斯托斯神庙(Hephaistos)对广场空间则具有牵制作用,神庙下宽阔的台阶不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基础,当广场上有活动时,这些台阶就成了观众的座位。
二、古罗马集市广场共和时期的罗马城市广场的设置反映出对于市民聚集的支持,以巴西利卡、庙宇、柱廊等围合,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公共特征。
罗马市中心的集市广场(ForumRomano)是一个不规则的梯形空间,广场东侧的小神庙体量虽不大,但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以及独立于周围环境的性格成为广场短边以及整个空间的控制性元素,它也促成了广场空间的轴向性。
南北两侧的巴西利卡明确地界定着广场的长边,而东北角的边界则由多个相互间关系不定的小型元素构成,缺少整体性。
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历程

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历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至15世纪。
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城市的起源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农村经济开始繁荣,人口增加,许多人开始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同时,商人们也开始在城市里发展商业活动,逐渐形成了城市的商业中心。
这些城市最初并不是由国家或者政府直接建造的,而是由一些富有的商人和贵族自行建立的。
二、城市的发展从11世纪开始,许多欧洲城市开始发展壮大。
这些城市在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口方面,城市的三个基本群体——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迅速壮大。
经济方面,城市里的商业活动更加繁荣,贸易规模也更加扩大。
文化方面,城市里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名流,如诗人、画家和学者等。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还成立了公共机构,如市政府和市议会等。
这些机构的作用是维护城市内部的秩序,并协助城市发展。
此外,城市里还形成了许多行会和组织,这些组织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的特点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城市里的群体结构不同于封建社会中的世袭贵族与农民。
城市里的群体概念是“自由人”,这个概念不分等级或血统,只要是居住城市的自由民和外来者都享有这个身份,并有人身自由、财产自由的权利。
其次,城市里的市场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一环。
城市里的市场是人们购买和出售商品的场所,同时也是交流信息和交流文化的重要场所。
市场在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欧洲中世纪城市还有自己的法律体系。
城市内部的法律和规则与封建时代的政体截然不同,城市里的法律以保障自由财产和公共秩序为出发点,同时市民有参与和制定法律规则的权利。
四、城市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走出中世纪(二)
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
15世纪后,西欧社会内部开始孕育现 代社会新因素。这不仅是现代物质因 素的积累,更是现代精神因素的积累。
走出中世纪(二)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人性”,而中世纪神 学则强调“神性”。 11世纪后,市民文学兴起、大学教育产生、法 律观念提高,是“人性”与“神性”博弈结果。预 示着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萌动。 15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国家建 立,君主专制产生,新航路开辟,在传统社会向近 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在欧洲大地蔓延开来。那些闪耀着时代精神的主题 词汇,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理性回归等,无一 不包含或渗透着人的主体权利意识的复生。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发祥:意大利 核心:人文主义
人 文 主 义
用人权对抗神权, 强调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
用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个性解放和现实生活 用人智摆脱神智, 崇尚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 性。提倡回归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压制人性 泯灭人欲。提倡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反对盲从迷信 的愚昧思想。
比较西欧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制度 ( 3)统治基础
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 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 度上分享权力。 专制君主制的统治基础是中小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
比较西欧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制度 (4)作用影响
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强的抵 制作用。 等级君主制改变了中世纪西欧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 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专制君主制初期,英法两国打击大贵族势力,全力强化王 权,加强中央集权,并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 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及一部分贵族同专制 君主的矛盾日益上升,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 阻碍,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材料 荷兰东印度公司源于1600年以前一次由荷兰多个省份的投资者 共同出资赞助的亚洲探险活动。1602年的章程规定,这个由六个省份 的投资者组建的贸易垄断组织能够将投资者的资本锁定10年期限,并 且只有当利润超过投资的资本时,才能进行分红。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探究:近代世界商业贸易变化的影响?
对世界市场
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 系紧密的整体。
对欧洲
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扩 大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基础。
对殖民地
不平等贸易严重损害了亚非拉的利益,造成了这 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55%—60%。
19世纪中叶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大国崛起》解说词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材料三 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英国
美国
国家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②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材 料 一
武力扩张 暴力掠夺
(新)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名词解释: 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 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全部责任的经济组织。 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 务承担全部责任的经济组织。
1.推动因素:
结合图文材料,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材1料)一工厂:制不的断推扩动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2)交通条件的改善:
①产需阶要级更奔广走阔于的世全界球市各场地;。它必须到处落户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
②到工处厂开所发需,的到原材处料建也立需联从系世。界各地获取 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殖民扩—张—的[德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资材产料阶二级:凭北借工美业和革俄命国带平来原的强是大我经们济的和玉军米事实地力;加,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 立拿殖大民和地波和罗半殖的民海地是。我他们们的倾销林工区业;产澳品大,利掠亚夺有原我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
主们义的世牧界场市;场南之非中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
印2.度结果人:和世中界国市人场为基本我形们成种植茶
叶 ……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
蒸汽机车和轮船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后
1.推动因素:
(1)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 (为主) 时 第一次 间 工业革命后
资本输出 (为主)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一)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表现 1.贸易中心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的转变:
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

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以尼德兰集市为例宁凡内容提要:在中世纪欧洲商业复兴的背景下,城市的政策是促进集市繁荣并向交易所转变的重要原因。
城市当局保障各地商人享有平等的经商权利,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在生活和宗教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以此吸引国内和外国商人。
近代领土国家和中央政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制度的成熟。
地方政府和法庭为商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较国家政策更加细致,在集市向交易所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尼德兰集市即提供了一个较佳的例证。
关键词:集市交易所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作者简介:宁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欧洲经济史。
欧洲中世纪集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最古老的中世纪集市是出现于630年的巴黎圣德尼斯集市,由达格伯一世创立,在每年的10月3日后举行4周,其目的是纪念圣德尼斯。
中世纪集市的繁荣期是12世纪以后。
此后,集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
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集市当属12-13世纪法国的香槟集市。
香槟集市是法国东北部至东南部多个城市举办的一系列集市的合称。
这些城市有鲁昂、科德波克、阿夫勒、维特利、诺戎、夏龙等等。
这个国际性的集市吸引了大批西欧各国商人,包括英格兰商人、弗兰德尔商人、莱茵地区商人、德意志商人、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意大利商人、北欧和东欧商人等。
在集市的推动下,这些城市的商业日趋繁荣。
中世纪末,随着商业的复兴,集市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其不再是短暂的商人聚会的场所,集市开始向长期的、固定的、综合的交易所转变,尤其是大规模集市。
15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集市首先开始向交易所转变,成为西欧集市向交易所转变的标志。
16世纪末,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建立成为西欧商业向近代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后,欧洲其他较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伦敦等陆续建起了多功能的国际商品交易所。
因此,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的商品交易所是西欧商业史上的里程碑。
16世纪欧洲发生了什么

16世纪欧洲发生了什么16世纪在欧洲商业上发生的重大变革。
主要表现为欧洲资本的流通范围和海外贸易的地域急剧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和贸易额迅速增加,以及由此导致了商业的性质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欧洲的商业革命是由于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所引起的。
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不仅开辟了东西方贸易新的通道,还使得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
至于原来就已经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胡椒、丁香、肉桂、豆蔻等),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增长的幅度更大,其中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就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欧洲与海外贸易往来的扩大,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使得商业经营日趋大众化。
市场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渐代替了原来高级奢侈品的重要地位,过去专为封建贵族服务的进口贸易,也开始转向广大居民的一般消费。
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还促使商人纷纷组织起新型的贸易公司。
这些公司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封建性商人公会,不再具有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的特性。
此外,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商业活动已经远及世界各地,国际上多种多样的因素随时在发生影响,商品价格经常有极大的波动,这为商业投机特别是对殖民地商品的投机,提供了广泛和良好的机会。
再加上在新的条件下,商业的发达已经使得买卖双方只要签订合同,或者集中在专门的交易所就可以进行贸易活动,不一定需要现货成交。
所以在16世纪,欧洲的商业投机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大大超越了中世纪行会限制下的狭窄范围。
商业革命促进了劳动的世界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使欧洲商业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货币资本,从而推动了欧洲国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以尼德兰集市为例宁凡内容提要:在中世纪欧洲商业复兴的背景下,城市的政策是促进集市繁荣并向交易所转变的重要原因。
城市当局保障各地商人享有平等的经商权利,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在生活和宗教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以此吸引国内和外国商人。
近代领土国家和中央政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制度的成熟。
地方政府和法庭为商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较国家政策更加细致,在集市向交易所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尼德兰集市即提供了一个较佳的例证。
关键词:集市交易所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作者简介:宁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欧洲经济史。
欧洲中世纪集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最古老的中世纪集市是出现于630年的巴黎圣德尼斯集市,由达格伯一世创立,在每年的10月3日后举行4周,其目的是纪念圣德尼斯。
中世纪集市的繁荣期是12世纪以后。
此后,集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
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集市当属12-13世纪法国的香槟集市。
香槟集市是法国东北部至东南部多个城市举办的一系列集市的合称。
这些城市有鲁昂、科德波克、阿夫勒、维特利、诺戎、夏龙等等。
这个国际性的集市吸引了大批西欧各国商人,包括英格兰商人、弗兰德尔商人、莱茵地区商人、德意志商人、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意大利商人、北欧和东欧商人等。
在集市的推动下,这些城市的商业日趋繁荣。
中世纪末,随着商业的复兴,集市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其不再是短暂的商人聚会的场所,集市开始向长期的、固定的、综合的交易所转变,尤其是大规模集市。
15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集市首先开始向交易所转变,成为西欧集市向交易所转变的标志。
16世纪末,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建立成为西欧商业向近代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后,欧洲其他较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伦敦等陆续建起了多功能的国际商品交易所。
因此,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的商品交易所是西欧商业史上的里程碑。
一、中世纪欧洲集市的发展趋势和尼德兰集市的地位尽管建立时间和地理分布不同,中世纪晚期欧洲集市的总趋势是逐渐增多,且分布逐渐密集,促进了欧洲内部市场网络的形成。
例如,西班牙下述地区的集市间存在紧密联系:加里西亚和康塔布里亚、卡斯提和莱昂、新卡斯提和埃斯特蒙杜拉、安达卢西亚和穆尔西亚。
这些集市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150-1310年,共建立67个;第二阶段是1350-1499年,共建立88个。
意大利的集市也展现出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西西里、那不勒斯、阿布卢奇-莫里斯、普格利亚、卡拉布里亚、卢卡尼亚以及卡拉布里亚的北部沿海地区分布着大批密集的集市。
1392-1499年间,西西里新设了50个集市,此外原有的69个获得了王室的继续承认,这使得西西里集市的总数超过了黑死病前一个世纪的数目。
15世纪,那不勒斯新设立了29个集市,加上原有的,共有113个,数目也超过了黑死病前。
15世纪,伦巴第的阿尔卑斯山两侧分布着14个集市,这些集市成为连接伦巴第和中欧的纽带。
15世纪中期以来,小城市开始被允许设立集市。
法国南部朗克多克的6个集市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的周围也聚集了大批集市。
北部的布列塔尼新建了许多集市。
弗兰德尔和低地地区的北部也新建了大批集市。
此外,中东欧的德意志地区和波兰的集市也开始繁荣。
英格兰的情况和欧洲大陆有所不同。
在黑死病前,英格兰新设立的集市多于欧洲大陆。
1200-1349年,英格兰国王允许设立的集市超过了1500个。
黑死病后,英格兰的集市数目减少了数百个,新设立的集市也较少,而一些特权被赐予了原有的集市,大多集市设在大城市周围。
[1]虽然集市总数有所下降,英格兰各地的集市依然呈现出了密集化发展的趋势。
中世纪末,随着商业的复兴,集市的性质逐渐发生改变,其不再是短暂的商人聚会的场所,一些大型集市开始向长期的、固定的、综合的交易所转变,尤其是大型集市。
这不仅体现了集市交易量的增多和水平的提高,更为其周围地区间加强经济联系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因此,旧式的集市与新兴的交易所相比已没有优势。
法国香槟集市在14世纪走向衰落,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意大利商人开始在靠近法国北部边界的勃艮第公爵领地下的布鲁日建立起固定的交易场所。
虽然当时的交易所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较集市在交易方式和管理等方面有了较大优势。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除了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欧洲其他主要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伦敦等也陆续建起了多功能的商品交易所。
尼德兰是中世纪至近代西欧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14世纪末,尼德兰南部地区的集市取代香槟集市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北海地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13世纪,尼德兰南部的弗兰德尔集市已经在北海沿岸确立了重要地位。
每个集市的经营时间分为几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15天集会、3天展览、8 天发货和4天付款。
伊普斯集市的时间是2月28日至3月29日和5月19日至6月16日,布鲁日集市是4月23日至5月22日,里尔集市是5月19日至5 月26日和8月15日至9月14日,托尔豪特集市是6月24日至7月24日,梅西纳集市是10月1日至11月1日,等等。
这些集市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集市圈。
此外还有一些小型集市,如圣?奥默集市等。
伊普斯集市是这些集市圈中的一个付款中心。
在托尔豪特和里尔集市购买商品的商人都在伊普斯付款。
这一重要地位使得伊普斯集市在16世纪依旧较为繁荣。
尼德兰集市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其商品种类丰富。
呢绒和布匹是最重要的商品,还有羊毛、染料(明矾)、粉笔、西班牙绿、香料、药用产品、香水、香精、油脂、蜡、金属和酒等。
在尼德兰南部的布鲁日、安特卫普、卑尔根·奥本楚姆等集市中,又以安特卫普集市为代表,它推动安特卫普成为15世纪北海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研究中世纪晚期集市的西方学者中,大部分人较为关注集市的设立原因和其经营制度,较少有人关注集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国际化水平,以及集市与城市经济的联系。
西方学者对此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中世纪的经济经历多次衰退,商业也停滞不前。
在商业没有真正复兴的前提下,研究集市的转变没有较大意义。
如费尔林登和库尔纳特认为,集市的出现是国际贸易衰落的表现。
[2]另一种解释是,中世纪经济发展大多得益于高价值商品的远程贸易,而远程贸易大多在城市进行。
集市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城市商业取代。
基里森认为,中世纪的集市就是外国商人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的高价值商品贸易。
[3]卢查托则认为,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不需要定期的集市,因为这些集市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城市的商业所替代。
[4]针对第一种观点,现代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世纪晚期,尤其在15世纪中期以后,西欧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但速度较慢。
远程和国际贸易也在恢复当中。
国际型集市的恢复和发展正是经济、贸易恢复的重要表现。
第二种观点也有待商榷。
如果集市的作用不大,为何中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各地出现了较为密集的集市群?集市的繁荣和转变是中世纪欧洲经济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表明欧洲经济从此开始重大转折。
它代表着经济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即工农业以交易所为纽带结成紧密关系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格局的形成。
从此,城市成为工商业中心和资本交易中心。
而在此之前,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功能上的区别并不大。
导致集市繁荣和转变的原因较为复杂。
中世纪末的商业复兴为集市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此外,还有其他更具体的原因。
如前所述,大规模的集市均出现在商业较发达的城市,除去王室的许可,贵族和城市的统治者也对集市产生重要影响。
近代早期出现的国家及其中央政府会针对集市制定法律或政策。
下文将探讨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集市转变的具体原因。
二、安特卫普集市向交易所的转变除了法国香槟地区,尼德兰南部也是集市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布拉班特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1296年,布拉班特公爵以提供安全保卫、关税减免和建立独立的司法机关等条件来吸引英格兰商人。
1315年,一套类似的特权被授予了前来经商的所有外国商人。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布拉班特的集市逐步建立起来。
在布拉班特省的集市中,最重要的是其行政中心——安特卫普的集市。
安特卫普集市一年举行两次,分别在圣灵降临节和圣巴韦斯节举行。
这些集市的规定和12-13世纪的弗兰德尔集市类似。
每个集市开放两周,前一个半周的时间用于展示商品,后几天用于交易和结算。
[5]随着集市的日渐繁荣,布拉班特的公爵又向外来商人提供了优越条件:从外来商人来到,一直到集市结束期间,不论在集市所在地还是在其他地区都保证其安全。
安特卫普的市政当局拥有管理集市的权利,并制定了针对钱币兑换商和商业信用的制度。
市政当局的管理权限涉及交易的全过程,并几乎不对经商活动进行限制,不强迫外来商人雇佣本地中间人或者必须出售所有带来的商品等。
[6]14世纪20-30年代,安特卫普地区的集市吸引了整个尼德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英格兰羊毛商、布匹零售商和一些意大利商人。
在勃艮第公国时期,安特卫普吸引了大量英格兰商人和南德意志商人,两地商人带来了大量布匹、酒、胡椒、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
15世纪初,安特卫普成为勃艮第公国的商业中心。
到了15世纪末,安特卫普国际性的集市开始向综合性的交易所转变。
在勃艮第公爵的支持下,安特卫普以优惠政策和贸易条约吸引外来商人。
1488年,布鲁日禁止外来商人在本地销售从布拉班特购买的商品。
安特卫普在同年则宣称保护外来商人的财产,并授予外来商人与和其在布鲁日相同的特权,并允许他们建立独立司法机关。
除了勃艮第公爵和安特卫普当局授予的特权外,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还可以在修道院的院子里摆摊售货。
安特卫普的多米尼克修道院为手工业者提供制作和销售金银器、挂毯、画毯等物品的场地。
城市当局还为兽皮、布匹和谷物等商品交易划定特殊区域。
[7]同一时期,勃艮第公爵和城市当局授予英格兰商人以特权,大批英格兰商人来到安特卫普,带来了英格兰宽布。
英格兰商人将其布匹与南德意志商人带来的酒、纺织品、调味品、器皿、铁和金属制品等交换。
1496年,英格兰和勃艮第签署了贸易协定,该协定加强了英格兰和勃艮第的商业联系。
协定规定了冒险商人必须将英格兰的布匹运至安特卫普和卑尔根奥普楚姆销售。
1491年,布拉班特省其他地区以及弗兰德尔的手工业者也来这里经商。
外来商人在安特卫普的聚集导致了布鲁日对外来商人的吸引力下降。
即使布鲁日为汉萨商人无偿提供了一块空地并建好住所,也无法避免汉萨商人通过安特卫普进出口货物。
布鲁日市政当局授予外来商人一些特权,并免除一些税务,但效果仍不明显。
安特卫普市政当局修建或改善了发展商业所需的基础设施。
如大力发展商业性住所以吸引外来商人。
1468年为汉萨商人提供住所,1474年为英格兰商人在沃尔斯特拉特提供住所,1477年和1480年分别为德国和英格兰商人提供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