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2015年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年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新课标全国Ⅰ卷)

2015年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新课标全国Ⅰ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材料讲述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得到官方认可”。

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实质类试题,但需要用“原因类”技巧解答。

河南(中原)状元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江苏呈上升趋势。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2015文综(历史)答案及解析·全国卷Ⅰ解析

2015文综(历史)答案及解析·全国卷Ⅰ解析

2015·全国卷Ⅰ(历史)24.H1[2015·全国卷Ⅰ]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4.C[解析] 本题以《吕氏春秋》中描述的农耕之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是基本史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农业产量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畜力的使用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提高了生产力,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它们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进步的主要原因,反之,农业收益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它们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排除D项。

25.A2[2015·全国卷Ⅰ]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5.C[解析] 本题以两汉外戚干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背景”二字。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是目的而不是背景;“家天下”突出的是重用刘姓族人,故B项错误;D项是西汉初期的现象,与材料强调的两汉时期不符。

外戚是依靠皇后(或皇太后)的关系干政的,说明皇帝的母族亲属因裙带关系受到重视,故应选C 项。

26.H2[2015·全国卷Ⅰ]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全国文综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2016年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加入使用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影响类试题。

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由于“母族妻族受到重用”——至于“外戚受重用的原因”则各不相同(以幼主继位为多)!——题目问的不是外戚受重用的原因,而是外戚干政的背景!——思考到此为止,不要“过度引申”!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2015高考新课标一卷文综历史完整解析

2015高考新课标一卷文综历史完整解析

2015高考新课标一卷文综历史完整解析一、历史难度分析首先我们对整个2015年的高考历史新课标一卷做一个简单的评价,难度上稳中有变,总体的稳定指的是新课标一卷一直是公认的“全国最没有难度之一”。

第二部分来看,对于整个这一年的高考历史而言,选择题部分的难度甚至较往年有进一步的提升,而大题的部分较往年有所下降。

大家众所周知的新课标一卷的能力大题,专门让我们描述历史时期,描述这个概念,锻炼我们的历史能力的大题,在今年是以一个公式的形式展现出来。

本身这个公式形式的出现,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难个点。

但只要听过新东方在线冲刺的同学,应该就会变得轻车熟路很多。

二、题目知识点分布首先我们来关注的选择题,一共12道,它们的题型分布,根据往年的新课标卷的题型的描述,基本上是保持了往年的特征,从24题到27题,这都属于是中国古代史,是个大板块的描述。

从28题到31题是近代史,最后四道就是世界史。

整个高考的分布当中,跟以往的趋势是有相关性的,而这一年的形势里面也有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在这一年里面也会被提及。

比如说这一年里面我们中央的红头一号文件,又一次提到了小农经济,三年问题,所以选择题第一题就提到了小农经济的问题,呼应了农业发展的状况。

我们今年主推了一个一带一路的概念,这里面第26题,沿海经济发展的问题也呼应了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关键性的话题。

而28题较有难度,谈洋布和土布之变。

再下面政府提倡的是依法治国,于是在32题,法制的起源问题上,我们谈到了古罗马的正义女神像。

基本上这就是对于整个这一年以来一些重点问题的回顾。

三、选择题逐题解析第24题,是谈的吕氏春秋,对于整个高考历史而言我们谈农业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知道小农经济和小篱牛耕的关系。

在我们课程的时候提到过,春秋战国的时候提到了铁犁牛耕的体现,使得小农经济得到进一步的进步,使得我们的精耕细作的农业进一步的实现。

第25题,我们看到了政治史的问题,首先判定是谈君主专制的问题还是中央集权的问题。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详细解析(附试卷)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详细解析(附试卷)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详细解析(附试卷)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分析201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课标Ⅰ卷严格执行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及内容范围,在试题类型、呈现形式、内容比例、能力考查等方面,都保持了往年的风格与特点,让考生感到稳定。

地理部分试题分析地理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平稳变化,注重联系实际”的一贯风格;突显了“多视角重内涵,多层次重逻辑”的测试特点。

在高考测评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融合中,为考生创建了“有用的地理”思维平台,引导考生从地理学科独特的视角,去关注时代发展、分析地理现象、思考现实问题。

试卷的结构设置合理,试题的难度较去年略有提升。

1、Ⅰ卷选择题:独特视角,精巧构思选择题依托4组内容鲜活、主题鲜明的材料,将地理图像、图表与文字材料有机结合,使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情境化。

每组题目的考核目标也十分明确,学科特点与地理思维逻辑十分突出。

1-3题以“雨水花园”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花园中“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作用和其它各层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思考“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4-6题以“纽芬兰岛的甘德国际机场”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并巧妙的将经纬网知识与主题结合;7-9题以“渤海海冰资源”为背景信息,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10-11题以“黄河三角洲的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环境的变迁。

另外,11道选择题的排布结构合理,考查的能力要求有层次、有梯度,使选择题所应有的题型功能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2、Ⅱ卷必考题:立足区域,综合分析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产业发展”主题,分层次分步骤地探索“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以及后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问题。

最后一问是开放性的,为考生用地理学的不同视角对比分析、表达不同见解提供了空间。

讲评:2015年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详细解析

讲评:2015年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详细解析
D 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工业化) 【解析】A对,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 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 B错,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 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 C错,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 躁冒进,和大跃进不同,故C项错误; D错,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 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
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B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A错,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 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 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 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C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解析】A错,中国古代官方是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哪怕是已 经海上贸易发达的南宋,政府也不主动鼓励海洋开发,故A错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全国卷I (解析版)

2015年全国卷I (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试卷类型:B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铁犁牛耕加之精耕细作使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未体现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 项错误;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再加上其土地私有,易导致土地兼并,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答案】A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解析】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图6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高考文综-历史解析

2015高考文综-历史解析

27题考查古代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 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与 经济,并给与重大影响
28题 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经济结构变化: •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 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 式, 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6.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 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 7.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计划地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 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 8.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 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 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9.说明:我国的工业起点很低。 • 10.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 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 (2)主要矛盾的变化: • 由国共对峙和内战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3)中共处理好各种矛盾: • ①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 命和根据地建设,取得四次反围剿和长征胜利。 ②纠正错误路线: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遵 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 ③对日本侵华: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 ④团结抗日将领,促成时局转变,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全面抗 日的序幕。
• 41题【解析】 • 试题分析: •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是今年新课标卷的一大亮 点。 • 解答时既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 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 无论哪种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5全国1卷历史参考答案解析

2015全国1卷历史参考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答案24.【答案】B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比较能力。

【解析】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的身份统治百姓、治理国家;在获得了上苍排他性的授权之后,祭天“理所当然”地也成为皇帝的特权,其他人无此“福分”,只能祭祖,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皇帝独尊”。

材料反映出皇权统治借助于等级特权制度(即题干中的“人伦秩序”)维护统治的独特文化现象。

正确答案B。

A项的“缘于”,C项的“促成”错误。

D项的“宗法”偷换了“皇帝”二字,D项若对,应是“祭天活动强化了皇帝制度”。

【考生误区分析】学生对基本概念及相互逻辑关系的混淆。

25.【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主干知识的能力。

【解析】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说明佛教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力并不薄弱,也说明B项的“最大”表述有误,B、D排除两项。

A项表述错误,正确表述应是“皇帝的好恶影响宗教兴衰”。

该题为纯粹逻辑判断题,试题难度较大。

【考生误区分析】学生易被材料误导,忽视主干知识的把握,丢掉儒家为主流思想这一基本史实。

26.【答案】D【考点】宋明理学【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学科系统的综合及认知迁移能力。

【解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朱熹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习远),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可知D项正确。

(参见历史必修三第13页)【考生误区分析】忽视对思想哲学知识的深刻内化和形象表述,还忽视教材基础的启示作用。

27.【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及政策【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运用,把握历史时代的宏观特征。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外贸易频繁,外商广泛采购中国商品,表明中国商品对世界的吸引力。

以此证明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主干知识。

B、C材料无体现,D项不符史实。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B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图6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共13页文档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共13页文档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2015年试题)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主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及素养。

题型、结构和题量与前三年保持不变,难度适中,整体相对稳定。

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

就考查目标而言,2015年试题一方面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将历史学科本身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侧重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科学地认识历史学基本学科理论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对考生历史知识、方法能力、基本素养和历史思维客观有效的整体评价。

一、注重基础抓主干历史试题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

2015年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降低,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表是2015年试题中选择题的考查内容。

试卷题号考查内容全国Ⅰ卷24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25两汉时期的政治(外戚干政)26宋代东南沿海的经济与民间崇拜27唐至清的科举与经济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9近代的报刊政论与时代特征30局部抗战时期的国防建设31新中国“一五”计划与美、英的对比32正义女神与罗马法原则3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4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35世界银行与经济的全球化全国Ⅱ卷24儒家思想的政治诉求25汉代的地方吏治与中央集权26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代迁都北京与区域贸易28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29维新变法与传统观念的冲突30抗战时期日本的经济侵略31新中国教育与经济、外交的关系32茶叶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3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工业化3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35两极格局的建立与解体以上表呈现的内容为例,全国Ⅰ卷第29、33题的题干材料为原始文字材料,第32题为一尊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对考生的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余各题题干均为历史现象的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或解读,难度不高。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试卷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试卷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试卷评析及备考反思卢氏一高郭照辉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以下简称历史试题),在命题形式、命题思路、命题风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试题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特点。

从总体上看,历史试题较好地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坚持并贯彻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遵循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持续稳妥地推进了高考命题的改革;也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下面对试题进行列表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1、从专题史角度看:23.从知识点分布看: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学科知识点分布一览表必修二·单元四·近代(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唐代币制改革位的变化丘处机二、试卷特点分析1、形式上(1)继续保持“文化史”的应有比重文化史在2013年以前,所占比重较低,2014年有较大突破,上升到37分。

2015年为29分,仍然保持“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比重。

从文化史必修内容的分量和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来看,文化史权重保持在30分上下,是合适的。

(2)继续保持“陌生化”的新鲜面孔高考试题历来注意求新、求变,尤其是新课标下的试题,像每年的“春晚”,希望形式上有耳目一新之感。

2015年试题继续保持新课标试题“三新”的旧特点——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材料和情景都是新组织的,且形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都是新设计的,“三新”与教科书保持了必要的距离。

在“教科书之上”,有利于考生产生陌生化的新鲜感。

新课标试题“三新”做法,有利于改变过去高考试题对教科书的过度依赖,有利于改变过去高考试题对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的过度考查,有利于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转变。

(3)继续保持开放性试题的适当比重2011年以来,41题都是12分,都是开放性试题。

A2015高考文综历史全国课标1解析

A2015高考文综历史全国课标1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全国文综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2016年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加入使用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影响类试题。

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与四种版本合一教程的关系】四合一教程除详细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之外,专设“小农经济”一目。

四合一教程3.2版《必修1+2》P13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私田大量增加,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者有能力进行独立的生产活动。

”利用四合一教程中的上述文字可以直选正确答案。

利用四合一教程P132的“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可以轻易排除D项。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一卷讲评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
方屯中学
24.《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 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小农经济
B错,“家天下”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嫡系),与外戚干政无 关
【解析】A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可能 也有当丞相的,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
C对,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 受到重视,(PS:都能封侯和当执政大臣,难道是轻视? )故C对
D错,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外姓人干政

C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 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 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解析】A错,中国古代官方是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哪怕是已 经海上贸易发达的南宋,政府也不主动鼓励海洋开发,故A错 B错,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 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 C对,常考史实:南宋偏安于东南,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 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南移。其中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发达。随 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这时候,朝 廷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
C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 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 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 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 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 大
C错,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
D错,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பைடு நூலகம்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 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 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 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 【解析】 A错,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D
B错,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
C错,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 D对,史实: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 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拉过来的英国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 来包装中国生丝拉回去。 steven寄语:材料无法推断,就不要选,大胆下手
D错,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 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
D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 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 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 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答案】 (1)不同:❶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❷而汉儒强调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❶更加重视《论语》《孟子》,❷重视思辨,❸强调个人的 修养与完善。(5分)
D
D对,皖系军阀(段祺瑞)和直系(冯国璋、曹锟)军阀之间的混 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 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 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 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 府( )
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河南 江苏 15 7 宋 16 明 2 17 清 1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
8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A错,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 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 B对,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 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促进了文化兴盛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 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D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工业化) 【解析】A对,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 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 B错,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 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 C错,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 躁冒进,和大跃进不同,故C项错误;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考点】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A错,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 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 B对,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 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对 C错,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等 城市无关 D错,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 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B错,“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 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 C错,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错 D对,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
D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 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考点】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 【解析】A错,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法官审案主 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 B错,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 C对,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 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 D错,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 D项错误。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 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 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 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 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ABC项错误;
B
【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 立职工养老金保险制度。 ❶A错,《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错误; ❷B对,1935年《社会保险法》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对 ❸C错,《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 ❹D错,《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 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 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 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 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 至太平(世),为民主。”
A
【解析】A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个人可以养活更多人,自 给自足的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错,认识错误,应该是 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抑制了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C错,说反了,应该是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
D错,认识错误,一般认为是 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 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 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答案】
共通:❶回归原典、回归孔孟,❷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 之说,❸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答案】 态度: ❶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❷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 ❸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 ……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 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 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 当时的英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